论文发表百科

体育新闻直播发表评论

发布时间:2024-07-03 09:54:55

体育新闻直播发表评论

在3G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睇法,但放不放出为就是看管理员的操作意愿了!

小窗口是左侧有留言栏的,有什么说的打字输进去就可以啦,跟聊QQ一样,解说员可以看到的,不过要随机的哦,不一定就看到你的

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体育赛事的观看,更好的传播人们对体育赛事的了解,宣传体育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为社会大众减轻压力,有一段娱乐的时间。

影响有让人们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喜欢上体育运动,促进体育产品市场的发展,特征有影响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影响的人数多等。

新闻发表评论

理清校园常规新闻规律这个比如二月份,寒假刚完,学生入学会有很多关于寒假的事情,记者就要善于询问寒假当中的故事,此外,既然刚入学必然有新打算,那么我们也可以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个比如前几天我让一名记者写的“大学生热转大学生活作息表”三月份则是计算机考试、学生求职,此外众多节日,如雷锋日,女生节、妇女节、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植树节,此外还有研究生成绩出来,这些东西的背后必然会有新闻四月份、五月份则是一些社团开始活动的月份,这段时间活动很多,还有求职的、正徘徊是否准备考研的等等,每段时间总会有属于校园新闻的规律,这些大家要善于总结观察,去寻找到校园新闻的规律 2校园新闻的来源(常规)学校的活动一般出自学工处,校团委 院团委,保卫处 图书馆 后勤集团,校社联 校学生会等组织,这些组织一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 或者会议,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每年会有一个读书月,图书馆里有图书漂流这个活动,每年还有一个服务明星的评比,此外还经常开展馆长接待日,这些虽然平常普通,但若实在发现不了其他新闻,可以和这些部门联系,询问有无新闻线索。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机构,他们的学术研究结果或者老师的调研结果都是可以写成新闻的 3 一些公告等,比如BBS、校公告栏、海报、学校主页里的公告、团委网站上的公告、百度贴吧等,这些也是新闻的来源地,记者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比如单单一个团委的网站主页,就有很多消息被记者写出很好的新闻。 4 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个人际关系网从自己身边的熟人织起来,要多跑口,勤跑口,在和他人、尤其是一些领导交流时不要怕,要时刻记着你采访时候已经不是学生,而是以采访者的身份采访被采访者,要多谦虚,让这些被采访对象成为你的消息源,当然这个要你主动积极。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以为小消息就不写,也不要以自己不感兴趣而不写,在你和别人拉人际关系时,最开始一定要谦虚,要让对方感觉你可以做朋友 5从活动中寻找亮点 从新闻中寻找新闻我们的一些通讯员甚至部分记者,往往看见一个活动就只知道谢出一个三段论的活动稿件,而不注意去发掘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这里举几个我自己遇到的例子。第一个就是笔友回归这个稿子,当时我看见一个社团在搞笔友活动,当时自认为很小的活动,没有去注意,但是陈泽云却思考到笔友这个称谓可能是上世界90年代的产物,早已消失多年,而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校园,是否有什么新的价值了,结果他们写出的稿子上了中国青年报,这值得我们思考。还有一个稿子是通讯员写的,说一个大学生坚持三年记日记账,很有毅力,而我当时思考,如今物价上扬,他的日记账是否是一个活数据,能否反映物价上涨了,结果被长江日报编辑老师采用,反响很好。 6交流中寻找新闻源我们目前的交流方式有多种,如沙龙、每周例会、此外还有各小组每两周的讨论会,这些都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比如上次的例会上,我们的一个见习记者提到 老师发送弟子规这个事情,结果资深记者认为很有必要做,于是稿子出来后上了楚天金报。而我们以往的很多大的稿件,也无一不是在沙龙上讨论后写出来的,当然这个大家要多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7社会新闻教育化 外地新闻本地化 关注时事 另找角度比如社会新闻,如今社会物价上涨很快,通货膨胀现象也存在,这本是一个很宏大的社会问题,但是是否和教育有关了,我们思考后发现我们的学生发现自己手里的钱紧张了,食堂的东西也变相涨价了,比如以前的包子变小了,或者其他东西涨了些价,于是,我们就让一个学生记者写了一篇物价上涨对学生生活的影响,上了校报的一版。如今正值两会,那么是否有些话题是学生关注的了 比如六级过了考研不用考英语的议案,还有农村孩子不上大学生等,这些东西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发表意见了。至于外地新闻本地化,就是将要多浏览其他高校的新闻网,各主要的教育网,观看他们写了哪些新闻,比如武汉大学的新闻网上有个很好的新闻,那么我们学校是否有这种新闻现象了,如果有,那就可以做的,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记者能多从自己的眼光中发现新闻点 8 学会组合新闻对于一些诸如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学校很多班级和组织会开展活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学校的新闻网上都是一条条很散的新闻消息,作为一个校报记者,如何从学校的高度看待学生的活动了,我们要把这些零散的消息组合在一起,寻找一个主题,将这些零散的消息分类,从中寻找去最好的新闻素材,写出高质量的组合稿件。而至于寒假 暑假 五一 还有 十一等稿件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稿 比如充电族 就是放假仍学习的 兼职族 就是放假挣钱的 还有就是旅游族 放假游乐的 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很多组合稿件都是这样完成的,当然,我希望大家能另辟蹊径 寻找好的组合角度。 9策划新闻这个策划是指和其他社团一起搞活动,或者别的社团搞活动的时候可以事前观察是否有好的新闻点,这个比如在某些讲座前,可以正对讲座的内容提前做一些访问,或者在一些节假日前,事先和其他社团商量好搞活动,这个在很多高校很常见 此外,策划新闻的重点还有一个调查类的,这个可以是自己发问卷调查,亦可以是其他组织弄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内容一般要是一个新颖、创新的。此外,还有就是论坛发帖,很多新闻是由记者自己发帖,然后让网友评论,记者在根据这些评论去写稿子 10大型活动前做足功课我们学校的大型活动 比如学校的校运会 双选会等,这些活动在采访前,我们要去新闻网上浏览以往的报道是怎么报道的,新闻的角度有哪些,让自己事前有个谱,此外还可以去百度里搜索相关新闻,知道外面的报社如今是报道怎么样的新闻的。当然,要有一定的阅历,要把事先想想自己将如何报道,比如现在很多大城市有住房限购,就是需要你又户口才容易买房,以往很多大学生希望户口就留在农村,这样又补贴,但如今若想在大城市生活,买房就必然要有户口,那么在他们的双选会上,是否在求职时关注这个户口了,记者可以就这个点在现场去询问相关的求职者11 习惯做笔记,平日有所思,要及时记录,有好的观点时要积极行动,要多观看一些名记者的新闻作品,寻找差距,认真学习,丰富的积累会使你看到一个现象时,猛然发现它的新闻价值,这些都是学生记者所要注意的]

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可用于表明主题的对象和范围,以及评论的观点和主题;一般要求是生动活泼的,这使得标题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首先,使用动词来增强评论标题中动态和生动的动词。评论的标题写作方法不限于这些。只要它能吸引观众、揭示评论的思想内容,它就是一个很好的评论标题。新闻评论标题的写作原则追求个性。具有创新性,这种评论的标题更具吸引力。悬疑主要新闻评论的引导是对、开头的介绍。领导者的设计应始终以观众为基础。一般要求是:吸引观众最有趣的兴趣、是观众最关注的事实、前面的观点或问题。

1、开门见山,询问主题。正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评论的主题方向和一般内容直接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在阅读或观看时能够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2、打开正题并指出观点。这种指导方式是首先在新闻评论开头告诉观众评论员的意见或结论。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将遵循评论员的观点,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在明确观点的前提下寻求论证的证据和力量。

3、新闻事件,导致该主题。以新闻事件为出发点,简要描述事件的通过或特征,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有时候,事件只是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导致了主题;有时,事件本身就是整个评论的主题。

4、解释背景并解释动机。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解释与评论主题相关的背景情况,并从新闻事件的背后揭示评论本身的实际意义。

5、树立"目标",每个都被破坏。在反驳新闻评论中,领导的开始可以首先描述一个现象或被驳斥的对象。尽管领先者暂时没有打破大机器,但这一部分的系统论证已经准备就绪。

6、介绍经典创造氛围。在新闻评论开始时,采用适当的引用,引用经典引起评论的热烈气氛,使观众在独特的氛围中感受到评论的思想内容。理解审稿人想澄清的意见。

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基本是一致的,它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而在具体写作新闻评论时,各个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的写法。 1.引人注意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既可以标明论题的对象和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使标题成为引人耳目的招牌。 首先,要巧用动词,强化动词在评论标题中的动态感和鲜活感。2005年 11月4日《经济日报》的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这篇评论的标题用动词 “扬起”,既揭示出我国目前实施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也展现了我国企业界创新品牌的信心与决心,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其次,恰当使用修辞手段,以修辞的特有效果构成评论标题的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200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标题是《匹夫不可夺志国难见气节》,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段。最后,要合理调动句式,肯定式陈述句的标题使观点的揭示更加显豁而又鲜明;否定式陈述句的标题能够直接给受众一个非常坦率的态度;疑问句式的标题使受众始终带着一种特定的悬念去思考。《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其标题运用肯定式陈述句,非常鲜明地揭示了媒体所要表达的一种态度和观点;《不该误读“平民医院,\')),虽用表面否定的句式却表达了非常干脆的态度;《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么?》,这一个带着问号的标题首先就会给受众留下悬念:谁在用洋教材?到底怎么回事?带着种种谜团就会循文找答案了。依据评论的思想内容,善于调动不同的句式,能够造成一种特有的情感效果。 评论的标题写作方法不止这些。只要能吸引受众、揭示评论的思想内容,就是好的评论标题。新闻评论标题的写作原则追求有个性、有创新,这样的评论标题才更具魅力。 2.富有悬念的导语新闻评论的导语,即开头部分、引论部分。导语的设计应始终以受众为着眼点,总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众兴趣、最能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观点或问题放在前面。 (1)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把评论的话题方向和大致内容交给受众,使受众在阅读或观看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2005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喜亦有忧》,开头是:“中小学生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山东部分地区学校终于成为现实,教科书究竟怎样循环,它的意义何在?为何总是‘叫好不叫座’?日前,记者在山东进行了采访。”开篇提出的论题是教科书循环使用,而具体问题有哪些呢?作者设下了三个连续性的疑问作为悬念,使受众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关注问题的前因后果。 (2)开宗明义,表明观点。这种导语方式,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受众。这样,使受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演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寻求论据的翔实有力。2005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多党合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头就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不断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3)新闻事件,引出论题。以新闻事件为由头,简要叙述该事件的经过或特点,引出下文。有时,事件在开头部分只是作为一个由头而已,由此引出论题;有时,事件本身也是整篇评论评议的主体。评论《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 么?》,其导语就是以一个简要的新闻事件作为评论由头的:“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决定,明年秋季,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这所学校也将成为全国10所试用的实验学校之一。”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这只是个话题引人的由头和论题的切人点,而在正文中并没有仅仅论述这所小学使用美国版教材的情况。新闻事件开头,新闻性更强,故事性也较强,容易促发受众的兴奋点,以吸引受众对事件及相关话题的关注。 (4)交代背景,说明动因。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先交代一下与评论话题相关的背景情况,能够从新闻事件的背后揭示出评论本身的现实意义。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其开头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一支承载着坚实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知名品牌的强势企业舰队,才能够展示国家竞争力、展示民族形象、展示经济实力,才能够乘风破浪,立足国内,走向世界;也只有拥有这样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方阵,才能尽显国家的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段作为导语,第一句就交代了目前企业品牌竞争的宏观背景,即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本身也就蕴含了评论内容的意义和价值。(5)树起“靶子”,各个击破。在批驳性新闻评论中,导语的开头可以先描述一种现象或摆出要驳论的对象,尽管导语中暂且不点破大机,但本论部分的系统论证做好了准备。2005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陈家兴的评论《为官本来就不易》,开头就先简要列出现象、树起下文批驳的靶子:“最近,深圳市决定,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夕。这一举措直指干部履职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乍一看去,这一段提法并没有什么毛病,提高干部执政能力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但下文从“官不好当”、 “无功就是过”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了“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所存在的种种漏洞。靶子,终究不是铜墙铁壁,抓住了要害处、有的放矢,就会破绽百出。这样的开头,使受众逐渐从错误的或模棱两可的现象和认识中走出来,使正确的观点渐渐浮出水面。 (6)引经据典,营造氛围。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恰当采取引用的手法,通过引经据典,将生动活泼的氛围带到评论之中,使受众在特有的氛围中感受评论的思想内容、理解评论者所要阐明的观点。2005年12月12日的 “焦点访谈”节目《变“相马”为“赛马”》,其开头就引用了“相马”和“赛马”的典故,并对新闻事件先作简要的解说。恰当地运用典故,使评论本身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使行文生动有趣、令人赏心悦目。 3.严谨而曲折的主体评论的主体就是本论部分,它担负着承上启下、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任务。主体写作要求做到既要结构严谨,又要曲折生动。 (1)结构严谨。结构严谨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在论证的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组织好材料、安排好层次结构。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结构方式: ①并列式。就是先提出总论点,再从不同方面论证总论点的结构方式,这里的“不同方面”是由若干个分论点来体现的,不同分论点所统率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例文7一3一1《微笑,并保持微笑》,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作为小标题,分别是:“医生的微笑是一种坚定”、“患者的微笑是一种信心”、“大家的微笑是一种平静”。这三个小标题从内容上说彼此之间构成一种并列关系,三种微笑在特定的背景下缺一不可。 ②递进式。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结构方式。它要求对论题逐层剖析、层层说理,层次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化,使论述透彻而深刻。评论《不该误读“平民医院,\'))的主体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老百姓对“平民医院” 的错误理解,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平民医院”的误读。哪个程度更为严重呢?该评论指出:“百姓们对‘平民医院’的误读,是对眼下‘公立医院’就医门槛过高的无奈”,而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会误读“平民医院”, 只能说明“政府服务功能的缺位”,而后者也是评论者在文中所要着重阐明的重点内容。可见,前后两个层次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逐层递进的关系。 ③对比式。就是主体部分的事实材料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相互对照的,通过对比的手法论述论题和观点,有力地证实某一论点的正确或谬误。 200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发表的《在磨砺中成长》,主体部分在重点叙述洪战辉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先进事迹,评价其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对目前一些大学生消极无为的思想和言行做了边述边评。这恰恰与洪战辉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并使这篇论文的主体内部构成对照的关系。 (2)曲折生动。所谓曲折生动,是指评论的主体安排应该呈现出正正反反、起起伏伏的结构,要有疑问、有辩论,有迁回、有悬念,使论证的过程能充分调动起受众的情感心理。 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卞体部分的前两个层次先从值得称道的方面肯定了我国一些企业品牌自主创新的影响力和“老字号”企业品牌所赋予的时代内涵,提出了创造知名品牌、推进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目前我国在自主品牌创新方面的种种缺陷与困境:“中国可谓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却不是‘制造强国’。……”看到了困难与不足,我们该 拿出什么样的态度与行动呢?文章又明确提出:“我国企业成长不但要有量的 增长,更要有质的突破。”下文便又结合这一观点,从“必须着力自主创新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品牌”、“营造良好的创立自主品牌的社会环境”两大方面论述自主品牌的培育、创立与氛围的营造。这是评论者提出的解决策略,这一策略能否实施?评论者并没有顺水推舟地去写,而是审慎地提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育自主品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政策配套、资金支持、产学研协作,还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我们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总之,从这篇例文的主体构成L看,行文虽流畅自然,但仍不失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4.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是对全文的自然收束,要简明精辟、自然流畅。新闻评论写作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选择什么样的结尾方式,必须根据评论的思想内容和论证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新闻评论的结尾方式主要有总结式、点睛式、展望式。 (1)总结式。就是结合上文的评述内容总结一下全文,以加深受众对全篇评论的总体印象。《在磨砺中成长》的结尾是:“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洪战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他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应该成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重点学习的必修课。”这个结尾就是针对上文的详细述评所作的概括总结,这一总结无疑对新闻当事人及其事件起看强化的作用。 (2)点睛式。就是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有人说,新闻评论就是画龙点睛的文章。它的“睛”有时并不在脸上,而在尾巴上。而这种点睛之笔,或者是在结尾处明确观点,或者是对主体内容的突出与深化。 (3)展望式。就是在结尾针对上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做承前启后的预测、展望或号召。评论《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邹,其结尾就是一种展望式的收束:“两个星期以前,神舟六号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写下了雄壮的‘中国创造’,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高新科技与自主研发的实力。今天,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期待着更多的‘中国创造’。” 当然,文无定法。新闻评论的结尾也是要依据论题本身的特点及布局谋篇的需要来收尾的,要因文制宜,切不可照搬套用。

写好新闻评论技巧:

1、标题既可以标明论题的对象和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使标题成为引人耳目的招牌。

2、将富有悬念的内容放在评论的开头部分,写这部分内容,应该始终以如何吸引观众为着眼点,总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众兴趣,最能引起观众关注的事实、观点或问题放在最前面。

3、在新闻评论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把评论的话题和大致内容呈现给受众,使观众在阅读或观看时能够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观众,这样使观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演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去寻求论据的详实情况。

可以用最新的新闻事件为由头,简要叙述该事件的经过或特点,引出下文。要注意的是新闻事件只是由头,其作用是方便引出论题、展开论述,而事件本身并不是整篇评论的主体内容。

体育新闻传播论文题目

《人文奥运理念与体育新闻改革》08年写的 要你就拿去用吧 不过现在不应景了当时得了94分 呵呵

1、与体育相结合的特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探索2、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分析3、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基于体育部门的会计管理模式探究5、体育彩票的经济学特征及管理策略6、对完善我国体育运动品牌价格定位管理的思考7、论体育训练单位的财务管理8、竞技体育精神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9、体育类专业财务管理教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10、体育企业管理中家族成员问题初探11、上海儿童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12、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研究13、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的市场化运作的现状与分析14、山西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15、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体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体育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看,体育新闻已成为新闻语篇中一种特殊的体裁。然而语言学界对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文体学角度展开。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影响广泛的英文报纸《China Daily》中选取语料,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三大元功能一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对十二篇体育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统计数据。通过结合实例对这些数据从及物性,语态,语气,情态,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英语报刊体育新闻的语言学特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英语体育新闻中,及物系统主要由物质过程体现,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有一定量的使用,心理过程偶有出现。这说明英语体育新闻主要用来描述体育事件,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英语体育新闻语气上大量使用陈述句、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和褒贬词语,使英语体育新闻的风格倾向于非正式,从而增强与读者间的亲近感;在时态方面多使用过去时态来报道已发生的事件,有时使用现在时态来增加报道的及时性、新鲜感和真实感。将来时态很少出现。英语体育新闻主位系统上多使用简单主位,无标记性主位明显多于标记性主位。本文的发现表明,情景语境与语言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进行的分析有助于对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选择及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有效的理解。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体育新闻报道的欣赏和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体育直播毕业论文

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刍议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建构引言:主持工作是有声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主持人对文字材料的感悟理解,以有声语言的形式传播给受众。在媒体分布多维化、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化、媒介形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节目的制作传播形式和栏目风格越来越受到创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对于一个栏目来说,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由许多栏目和版块构成的电视台整体节目中,这些栏目和板块的内部构成都是以主持人主持的形式呈现,甚至更有一些栏目名称直接用主持人的名字命名,使栏目因主持人的个性化而形成栏目独一无二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是节目收视率、栏目成活的关键。对于主持人个体来讲,他们个性化风格的建构不管是对于自身发展还是栏目成功甚至中国电视业的发展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个性风格建构的必要性(一)主持人个性化风格是有声语言创作的题中之义主持人是媒体和受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没有主持人的主持工作,内容再丰富的节目都无法传达给受众。从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目第一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来到今天二十七年的时间,主持人已经成为中国的受众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主持人的工作处于传播过程中“喉舌的喉舌”。主持是一门对语言艺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是与受众进行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无论新闻、综艺还是娱乐节目都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达的,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有声语言作为一种有声符号必然包含了主持人对书面语言的个人理解、承载着对作品感悟的思想感情。别林斯基说“一个人的一切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怎样分歧,还是有着共同的面貌,标志着仅仅为这些作品所共有的特色,因为它们都发自一个个性发自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我。” [1]这说明无论一位主持人如何加工、组织素材,原始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都必须经过他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感受、性格气质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过滤,不可避免的打上主持人个性的烙印。(二)传媒业的发展和实践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关于个性化,从宏观上看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的多元化需求,从微观上看是传播激烈竞争的必然趋势。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曾经说过:“向未来挺进,就必然要脱胎换骨远离标准化,脱离产品的划一,脱离千人一面的艺术。” [2]《非常6+1》的成功与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主持人有直接关系。制片人哈文说:“节目组几十个人在工作,到了录制现场,就只有看主持人的表现了。主持人就像汽车驾驶员,方向盘、油门、离合器都由他操作,在关键时刻,只有他能控制现场;主持人的作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这句话通俗地道出了主持人风格的关系相辅相成。随着电视传媒业‘窄播化’进程的加剧,节目主持人‘大众情人’的时代也将宣告结束,主持必将分众化,以最大程度地吸引着自己节目所针对的受众的目标,满足这一特定部分受众的收视需求进而满足他们选择节目的心理需求。与这种分众化趋势所映照的是,个性主持人将会随之受到推崇。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传播主动一方的最后执行者、是传播体的代表,他们应该成为一个栏目、一家电视台的个性化标志。在遵从社会主流价值判断和对栏目定位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的基础之上,主持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和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都是个性化的特征。时代发展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传媒的分众趋势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人职业的生存模式更需要传播者自身的个性化。(三)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要求播音主持风格的多元化从“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全国二十几家电视台发展到如今年的360家电视台;电视节目套数也发展到了2058套。受众也从二十年前收看几套节目的几个主持人到现在可以收看各个频道的栏目和不同风格的主持人。中国电视的成长与观众的成长是同步的。面对成熟的观众,电视栏目与节目的创新更增强了难度,对电视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播模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丰富了个体的选择。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个对主持人而言“个性即生命”。凤凰卫视“早间说新闻”的异军突起引起大陆电视人的深刻反省。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主持风格充分反映出在内地电视人创造的播音主持风格与受众多元化需求之间存在着急需填补的空白区间。再如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据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收视调查公司的数据统计:《南京零距离》开播第二周,就进入排行榜(周平均收视率)前50名;第六周进入该排行榜前15名;第八周成为该排行榜第一名并一直保持领先。平均收视率为8.8%,最高收视率为17.7%。直今仍保持着高收视率。[3]勿庸质疑主持人孟非直陈观点,不隔靴搔痒的个性化主持方式已经成为了 “节目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了观众喜欢的主持人并且在2004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的称号。受众这种多元化审美需求也可以从主持人观念的不断革新中寻找到端倪。二十年来,对应着电视传播理念与主持人节目的发展变化,主持队伍构成经因了四个阶段,与此同时,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来源、工作机制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第一阶段:主持人节目初创时期 (1980—1983) 2.第二阶段: 主持人规模扩展时期 (1984—1992) 3.第三阶段: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崛起时期 (1993—20世纪末) 4.第四阶段: 主持人节目深入发展时期 (20世纪末—当前)综上所述,二十几年来主持人节目走过的四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主持人主流演变的轨迹是:从普通话语音、单纯的语言表达的语言基础层面的素质要求,以及一味强调漂亮年轻的误区,向关强调人文素养,重视文化内涵和看好个性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变化。二、制约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建构的瓶颈因素分析现实的情况是,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毕竟为数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省级和地市级电视台,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编制已满,一方面却又缺少优秀的主持人。那么制约播音主持风格形成的瓶颈又在哪呢?笔者认为,制约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形成独特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都可以是影响个体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综合而言,以下方面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院校的模式化培养模式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现阶段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当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了70%,而在这70%当中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又占了45%[4]比重之大。这一群体势必会对整个播音主持队伍的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与此同时,院校模式化培养的烙印在他们身上也体现无遗。1、专业院校招生选拔对播音主持风格的影响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院系的招生,基本都被纳入了艺术类招生,考核成绩由高考成绩和专业面试成绩构成。其中专业面试是对考生声音、形象、普通话语言表达方面的先天条件及后天基础做出判断和选择,往往具有很严格的评判标准;而对考生高考的成绩的要求却远低于一般高校的录取标准线。考核标准的跷跷板“相貌、声音”一头被抬高,“文化素质”一头被压低,这种重视了现有显性基础,但忽略了隐性发展潜力的倾向是令人担忧的。同时,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招生条件放低、教学不规范、毕业生就业也成为难题,这些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队伍的发展,更加影响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构成。2、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对播音主持风格的影响多数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专业课程的开设,忽视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在校时接受较多的语言表达方面和外部形态的有关训练,但人文素养不足,社会了解不深,因此在工作单位表现为:“上手快但内涵不足,出场鲜亮但后劲不足”;主持人节目的深入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复合型的、有生活阅历的主持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上层建筑扎实,基础建设空虚的“工具理性”式的畸形直接导致了技巧载体下的个性表达不足。 (二)主持人自身素质对个性化风格建构的影响素质,按照《辞海》上的解释,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5]而所谓人的综合素质,就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等方面的较为稳定的特点的总和。个体素质的表现形态至少可以体现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作为节目“灵魂”的主持人,自身的素质高低不仅可以影响到个体风格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节目的质量。1、缺乏政治性敏感性:2003年2月25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心灵之约》节目正在进行直播,主持人罗刚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谎称要谈“中日友好关系”,在约定的三分钟时间里,这位自称“小原真太郎”的人却大发反华言论,直到三分钟后,罗刚才进行反击。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强烈的愤怒情绪,主持人罗刚和导播因为工作的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公职。这一事件折射出新闻媒体的政治导向性,也为主持人政治素质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党的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经济、社会、思想建设的方向标,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上升到思想上层建筑的高度。2、思想、文化素质积淀不足:据调查分析,20—30岁之间的主持人在我国播音主持队伍当中占有45%的比例,40岁以上的主持人仅占4%。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主持人,像丹?拉瑟、汤姆?布罗考等都是人到中年,甚至更大年纪时才坐上了主播的位置。他们几乎都是资深记者出身,有着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社会阅历,更准确的说他们有着较高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思想素质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群体规范、行事风格、道德取向紧密联系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邃的群体觉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这种能力对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思想把握十分必要;而这里提的文化素质更类似于心理学中的晶体智力,总是和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的积淀联系在一起,它对于开拓主持人独特的视野、丰富言语载体的内容、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不无裨益。因此,如何丰富和提高我国主持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形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都是制约主持人主体形成个性化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指对自我情绪和外部形态的良好调控,也不仅指对现场情况的良好协调和随机应变能力,它还应体现在对受众心理、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准确把握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和问题处理风格,形成个性鲜明的播音主持风格。(三)评价主体对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带来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两大主体——受众和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机构,两者都可以说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衣食父母”。但是一部分受众和广播电视管理机构的认知不同也是导致主持人丧失个性化风格的主要原因。1评价主体之一——观众电视是动态的传播媒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性。做为受众,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主持人和其栏目的成活和发展。而受众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不同,对于主持人以及节目的喜好就会大相径庭。而这种喜好的交互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因为节目高品位、高质量,主持人的个性化从而提高了受众的观赏水平,另一方面,为了调和“众口”,为了迎合部分观众不高的欣赏水平。某些节目和主持人以牺牲节目风格和自我的个性为代价希望使受众满意。笔者认为:主持人是以双重角色出现在节目中的。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主持人应该考虑受众的社会心态和接受心理。主持人竭尽所能的认识及把握受众的需要,并能追随受众进而引导受众。用真实的、非虚构的空间相互交叉组合的结构方式来传播;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置于文化背景上,把深奥的文化问题化为具体的生活现象。但是主持人也要处理好受众中心与传媒引导的关系,处理好商业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关系,不懈努力地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少一些庸俗、媚俗,多一些健康、益智、怡情元素。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和波特指出:在新闻传播中,“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 [6]作为一个主持人,只有用整个身体、用全部力量来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才会有吸引受众的永恒魅力。2评价主体之二——广播电视的管理者广播电视的管理者他们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评价对于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学会和各级电台、电视台的领导等权威机构和人员对待主持人有着“生杀大权”。但这一评价机构的组成人员更应该紧跟国际接轨,紧跟电视业的发展步伐,由各个方面的人士组成,全面的、立体的、多维度的看待主持人的发展。单从业务的角度去简单地评判一名主持人的好坏,不仅了影响一个好主持人的潜力发挥,更会毁掉一个好的栏目。倾听多方意见、综合考虑主持人的发展才是发展之策。崔永元在一次在央视主题为“珍惜受众信任,推广健康形象”研讨会上直言道: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目前有些电视台把收视率当成命根子,因为收视率影响广告收益,收视率也就成了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能力的标准,从而造成少数主持人放松自身约束,迎合庸俗、低俗之风。当然这一言论有特定的指向性,它针对的是面向特定审美层次受众的一些娱乐类节目,因为这一群体构成了人群的大多数。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它是媒体生存的基础,问题是如何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不同审美层次的栏目、形成不同主持风格的个性化栏目,这不仅是提升媒体层次的需要,也是社会受众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是社会群体自我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结合不同类别节目,形成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媒体管理主体改革的一个方向。 三、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的途径探索找到了制约播音主持风格建构的症结就像找到了病人的“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的途径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身素质的提高主持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提高除了在技术层面、观念形态、知识结构等方面需要“长跑+快跑”之外,更应在综合能力及心理、品格上狠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更多更广的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随着主持人中心制的逐步推行,更多的主持人将成为节目和栏目组的双重负责人。目前,主持人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一样,正面临着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所多方改变,面临着新技术时代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解决有声语言创作中个性风格平平的主要途径。(二) 建立多维度的用人选拔机制和院校培养方式央视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张斌说:以往的电视是一种很封闭的渠道,现在门槛低了,但是要求更高了。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上海电视台的曹可凡和央视《今日说法》的撒贝宁都不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受众喜爱的主持人,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是他们成功的基础。院校的培养应该尽快制定和改进:1双学位培养复合型主持人 专业院校可以面向各类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开办主持艺术双学位,而不是现今的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2完善就业机制:专业院校应该在学科当中更多的加入实践的比重,并且有用人单位联合办学,指定培养。对招生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对口培养专业方向加具体、鲜明的主持人。这些方式的施行可以改变现在的艺术院校特别是播音与主持盲目过“热”,招生过多,而最后就业情况不乐观的现状。(三)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业务评价机制和评奖制度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的晋延林也曾经说过:国内对主持人人力资源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电视台在管理中还存着一些误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电视节目的水准和主持人个性化的形成。[7]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建立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从观众、制作人、专家等多个层面对节目进行评议和讲评,这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从月评、季评、年评到台评、省评、全国评这些都对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建构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评奖过程中,除了对获奖的主持人奖励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找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奖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同时业务评价的主体应该采取多元的组成部分,其中除去专家、主管领导之外更应该有主持人同行和受众。多与观众座谈,了解观众需要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结 语有声语言中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建构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它的建构元素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视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已的风格。与此同时,“我们完全不必因为有些人的曲解而不敢提个性化,从客观工作环境讲,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机制,不给有潜质的主持人机会和压力,总是简单的重复,主持人的创作个性也难以形成;从主观角度看,对于年轻的主持人来说,不要把个性化作为首要的目标,急于寻找个性,更忌离开栏目硬去设计和孤立地追求自我的个性,只有当你全身心地融入到节目当中,关注社会生活,用心思索感悟,真诚服务受众,你的创作个性才会渐渐凸显和形成。”

有什么具体要求没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期刊里面,看下别人是怎么选题的,你参考借鉴下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新闻传播学如何发表论文题目

1、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视角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6、勇于担当 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以上新闻学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我可以帮你的,需要的话见信请留言

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 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 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 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6、论隐性采访所面临的道德法律问题及规避之策 7、(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 8、司法新闻报道中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平衡 9、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 10、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11、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

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 论编辑思维

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 论新闻策划

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 报纸专栏分析

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 论新闻的世俗化

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 论传媒的影响力

38. 论传媒的公信力

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 论精确新闻报道

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 论媒介素养

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 论新闻编辑理念

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 论传媒整合发展

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 新闻语言特征论

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 新闻风格论

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 新闻价值论

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 现代传播学论

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传播效果浅论

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 传播效果评价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 广告的文化策略

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 广告创意论

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 新闻写作的创意

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 隐性采访浅论

29. 独家报道浅论

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 动漫创新初探

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 浅论网络传播

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 短信传播浅论

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