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4-07-05 05:14:22

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论文答辩

2008-12-22 16:20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 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 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 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 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 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 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满意请采纳

“新课改”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整体改革,同时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了解其所涉及的改革背景、指导思想、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更重要的还必须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精准的把握,否则很难完成目标任务。因此,要把品德课上出实效,就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一、积极备好课,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品德课程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使大家面临着各种参考材料和教辅材料的缺失,这更加考验着教师自身教学工作的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要以最大的努力和热情做好备课工作。其中,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

1、备好教材。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与社会紧密联系,取材灵活,内容丰富。作为教师,必须加强教材的熟读、精读和研读,对教材的知识脉络做到心中有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键知识,把握道德与法治的政策方向。

2、选好素材。网上相关的素材浩如烟海,怎样选好素材、丰富课堂,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在众多的素材中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内容,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3、备好学生。备好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是思想活跃、个性强烈的青少年。面对他们,若仍然采用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反感,教学就会成为教师自娱自乐的个人表演。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特征等,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备好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

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堂入心的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满足“生活化” “开放化”和“活动化”三个标准。

1、生活化。所谓生活化是指新课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和教学活动生活化。具体而言,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比如,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

2、开放化。所谓开放化是指课堂教学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为根本,以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3、活动化。所谓活动化是指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呈现的形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

三、提高自身素养,保证教学的质量

1、要有理想信念。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根,才能让学生开花结果。只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在讲课时有底气,讲出来的知识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因此,在上课之余,必须加强学习,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教师。

2、要有道德情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坚持以德性高标准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只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在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要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教师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书本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认识书本之外的当代世界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要严于律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对自己严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既要遵守教学规律,更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要有人格。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尊重与爱戴。除此之外,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要自觉做到修身修为,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 “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总之,教无定法,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一千个教师有一千种教学方法,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最终殊途同归,都是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因此,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丰富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才能让学生喜欢并学好道德与法治课。

关于内容: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关于模板:1、可以去像素网选择一套合适的论文答辩PPT模板,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为一名思品课,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才能把一堂思品课上好,为此我也苦恼了很久。所幸的是,通过此次研修,我学到了很多的方法,现把方法,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一)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丛书》。 上好一堂课,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对新课标的理解更有助于我们上课。我们作为教书者,一定要知道新课标的核心是什么(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知道传统的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距。不能在停留在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时代。而是关注学生爱什么、恨什么、应该怎样、不该怎样。抓住了这个根本,方能游刃有余。 (二)精心备课 1、备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我一般在备课时不完全采用教材事例,一是不具有新颖性、时代感也略差,二是学生已看过了,兴趣不大,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最多采用1~2个教材事例,而且也不完全照搬,会结合整节课的风格,稍作修改。 我备课习惯分为三步:第一步一般是先反复看教材,然后看《课标》的“内容标准”,再看教参的教材分析,确定整节课的目标、重难点,思考突破措施。设想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比如:如何导入,整体事例的基调和走向,应选择哪方面的事例等;第二步是查阅手中所有资料,包括书籍和网络,精选能为我所用的资料;范围要广,内容要多,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材料,就要自己设计问题情境;第三步是完善最终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如何衔接,选择哪种方式导入,选择哪个事例展开,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更爱参与,才会更符合目标的设定。以及每个环节预计几分钟,学生思维将会如何展开,都要进行预设。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备课时还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并对其加以选择和利用。如人教版、苏教版等,因为教材都是按课标编写的,所以有些事例还是可以用的,一般在网上都能搜到。 同时在备教材时还应该做到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初中生,尤其初一、初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如《迈好青春第一步》,是初一思品上册第二课的第二个项目。这一项目紧密联系中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美好的青春时光,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获取青春的硕果,提升人生的价值。 本课设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青春——花样年华”重在让学生明理,认识并感受到青春的美好;第二层次“让青春更美丽”重在导行。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远大理想,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充实自己。对于青春是美好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但往往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对于怎样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理解不够充分,知行不太协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青春大派送 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组词语: 美貌 爱好 才学 金钱 梦想 成功 幸福 拼搏 健康 竞争 然后请同学们从上述词语中选出自己最想拥有的五种财富,并说出理由。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将抽象的青春具体化,引发学生对青春更深层次的思考。 事实证明,这个环节学生非常感兴趣,参与积极,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也很多。 (2)备其他课程资源,选择与目标更为贴切的资源 准备好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用具等,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例如视频、图片等,教师必须在课前经多次播放和演示,才能在课堂上实施。 比如初四《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师在讲述改革开放时,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我曾听过好几位老师的这节课,创设的情境各不相同,有实物展示、图片对比、表演、视频等多种方式,视频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有的从改革开放的全局入手,从交通、生活、服装等方面进行比较,有的从龙口市的总体变化与发展入手,具体根据需要,把它们安排在不同的环节,可以说是各有特色。 2、备学生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而新课程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构的基础。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1)备学情 教师应通过各渠道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既表现在智商上,又表现在情商上。这就决定了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上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迟一些。因此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备学法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标》强调,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是此次思想品德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的成败所在。 《课标》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总之,应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总体来说,学生的学法无外乎课前预习,包括搜集处理信息;课上积极参与,参与的方式有:参与课件的制作,参与活动,包括故事和小品的表演、交流、讨论、辩论等,也就是说参与整个课堂的思维过程,包括了自主感悟与合作探究;课后参与社会实践。 从课前准备、课上参与来看,学生在课前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和老师共同制作幻灯片,如:在《家,温馨的港湾》一课中,学生可以提供家庭照片和家庭故事,和老师共同制作幻灯片,并为照片进行故事配音,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讲述。在《一年一度人代会》、《走向世界的中国》等时政性较强的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发布新闻并进行新闻评述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整理资料,和老师共同制作课件,在课堂进行展示,并设计相关问题,由其他小组回答,还可以围绕老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合作探究。 从课后的社会实践来看,我们出于安全及可行性的考虑,一般活动范围设定在班级、家庭,然后才有可能延伸至全校、社区,这也是我们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相关的法律宣传,释疑解难,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有很多种课后作业的选择,这也是思品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但是,上面说的这么多的有关学生学的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教师的教去引导,所以,接下来要谈的就是教学方法。 3、备教法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新课程 新教材 新教法》一书中指出: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下面我就围绕这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启发式这个总的指导思想,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表现为讨论、辩论,也可以表现为学生自主感悟、体验、思考,也可以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既可以表现为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表现为创新实践和主题探究活动;既可以表现为情景创设、直观形象,也可以表现为分析归纳、抽象思维等。只要它是由于教师的“启”而导致的学生的“发”,只要它是服从或服务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就都属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4)创设民主参与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5)强化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6)实践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 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除了一些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仍然强调的是教师的选材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讨论式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变“教”为“学”,变“死记”为“活学”,变“学会”为“会学”。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应具备以下条件:(1)讨论的目的已达到;(2)所有学生,包括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3)教师的方法运用合理恰当。 那么该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使讨论课获得成功呢?教师必须掌握好“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即教师要精心拟出问题、学生要充分展开讨论、面向全体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要有充分准备。 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动态性,它研究的是“用什么方式促进教学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要求因学科性质、教材内容、教师个性、学生差异不同而不同,要求在动态中寻求最优。但总体而言,能从学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整合各种媒体的功能是共同的要求。 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探究互动(观察、调查 交流、讨论 发言、提问 质疑、辩论)——知识建构——迁移发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各点,我认为只有,只要认真执行和贯彻,就能把一堂思品课,上的更有声有色,能让学生更加的融入到课堂。

思想品德与道德论文

我有现成的 给你参考今天刚交了这个作业呵呵~~你凑或看看把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 经验 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挑选的 工作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毕业 论文总结篇一

随着毕业日子的即将到来,我们的毕业设计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毕业设计是我们学业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更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与丰富,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们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及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我们设计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毕业设计是对我们的知识和相关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毕业设计也是对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毕业论文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毕业设计还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使我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 方法 。我们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我们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有指导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毕业设计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我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所以毕业设计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杰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毕业设计的研究期间,我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在此,我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论文总结篇二

当我进入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这一阶段时,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深刻体会到三年的校园生活是那么的短暂。回顾在这三年的校园生活,其实都是很平凡、很平淡的事情。从刚跨入大学时的兴奋与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学期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在毕业之即,我对自已在学校的三年期间做了如下的总结:

首先,在思想品德上,这学年以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并且我本人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上,大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会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勤奋地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不断去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这样越是学习,就越能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进而就会不断的鞭策自己,做到不懂就问,不清楚就去查资料,尽可能的多去了解身边的新生事物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虚心请教,同时去伪存真,拒绝一些不健康,思想不进步的报刊书籍。我在 学习经验 方面主要有如下体会:①学习体会式;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毕业了。回顾在校的这三年,我感受到了每一位学生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在这所大学里,我懂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己 学习方法 的重要性。首先是要培养对自己专业的感情;第二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课程和时间适当地提前预习;第三是全面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巩固;第四是多做习题,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另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是为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考试失败时要增强自信心,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②学以致用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工作的需要,也为了提高自己自身的修养。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古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除了有深刻的认识以外,课余时间我还阅读了许多名人传记,从伟人的经历中获取养分,更进一步地充实自己。同时我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并在这期间,学习到了为人处世伦理哲学,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虽然我没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但我积极参加班级、院系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工作,使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在专业技术方面,我熟悉掌握了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Indesign、Dreamweaver等作图和网页制作软件的应用等。我知道,毕业不是终点,前方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奋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应届的毕业生,我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友爱,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完成各项工作。身为班里的一员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各类实践活动。我曾参加过学院艺术设计系组织的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并荣获了美术类作品评比三等奖;同时还参加过学院新闻系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等。我个人认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会发挥好个人的实力同时也会为自己增添丰富的阅历。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我平易近人,诚实守信,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相处甚是融洽。另外我也会积极的接触社会,这样不仅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能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在校期间,我本人认为的收获就是明白了做事情更多的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或者说要以人为本。在这三年的校园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已经形成传统、初具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大家往往都把精力放在已做好的活动上,为了做而做,而很少花精力去考虑活动中受众的感受。每当事情来临的时候,都不免有一些急功近利,迫切的想要做好,而忽视了其中的人的需要与想法,当事情结束之后才恍然发现,我们忽视的东西往往才是最重要的。非曰能之,愿学焉。这所谓的收获我其实还没有完全收获到手里,只是希望今后在遇到如此类型的事情时,能够多从这方面着想一些。

毕业论文总结篇三

漫长而又短暂的四年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匆匆时光里总有一些值得记忆与回味的时刻存在并深深保留下烙印的痕迹。这一刻是所有回忆中我认为最难忘的记忆,回想着自己是怎样每天坐在电脑前挥舞着手指的跳动,是怎样让自己的思维跳跃到灵感的边界,又是怎样在疑惑中坚持自己,在坚持中打破困境……

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与资料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在亲手设计的平面 广告 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毕业设计我经常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旅游地产以及 营销策划 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国内外旅游地产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

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 学习态度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及安分共同面对压力和寻找动力的共鸣感,使得我们经常在深夜在网络上互相吐槽互相侃侃而谈。毕业的临近也使得我们彼此的心越拉越紧,约收约细。

最后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不顾劳累与辛苦为我们争取时间和利益,为我们讲解毕业设计需要调整和修改的方向。从尊敬的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我一定会铭记四年来带给我的每一份欢乐与汗水,将它们绘制成只属于我的风画卷。

毕业论文总结篇四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因为是三个人一组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__ 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大学三年就会在这最后的毕业设计总结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曾经以为时间是一个不快不慢的东西,但现在我感到时间过的是多么的飞快,三年了,感觉就在一眨眼之间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涯.毕业,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最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就数毕业设计了.这也是我们从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转折.另一个生命历程的开始.毕业设计的这一个月,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我现在将我的过程以及所学到的总结如下: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对帐编试算平衡表。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

首先明细分类账本身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帐页的,分类,连续地登陆经济业务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薄,在登陆明细分类账的时候因为分录过多,明细过多,导致在做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因为自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进而不能完全的融入到实践当中去,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不是这个写错,就是那个忘记登陆,尽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因为自己的不细心,谨慎,导致在登陆的时候总是漏洞百出,总是做不好,在审核过后又尽可能的把错误的都更正过来,完成了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还有记账凭证一直在重复的改动,特别是后面的本年利润,不过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让我系统完整的掌握了会计的各个流程账务,不得不说是次很大的提升,而且打字速度和办公软件也越来越熟练,这也算是额外的收获吧。

以上是我此次毕业设计的 心得体会 ,最后再次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因为你们的帮助和鼓励,才有现在的自己,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工作,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我的工作!

毕业论文总结篇五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管道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更使我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管的管径如果选择不当就将造成上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些本是我工作后才会意识到的问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提前了解了这些知识,这是很珍贵的。

在设计过程中一些管道的设计让我很头痛,原因是由于本身设计受到建筑图本身的框定,而又必须考虑本专业的一些要求规范,从而形成了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在处理上让人很难斟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意识到:要向更完美的进行一次设计,与其他专业人才的交流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也包括更好的理解建筑甲方的各种要求,更要从祖国的高度看待一些大局上的问题更好的处理各种矛盾。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无论给水系统排水系统还是消防系统,我都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他们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比如我的设计在节约水能源上就有很大的不足,在这个能源紧缺节能被高度重视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很让我自身感到遗憾的,可这些不足正是我们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创造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足和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会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并争取尽快的掌握这些先进的知识,更好的为祖国的四化服务。

毕业论文总结优秀 范文 精选相关 文章 :

1. 2020大学生毕业设计总结优秀范文最新5篇

2. 毕业论文心得体会精彩范文

3. 室内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4. 毕业论文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5. 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精选

6. 毕业设计总结最新范文5篇

7. 毕业论文精彩结束语范文

8. 大学生毕业个人回顾总结范文精选5篇

9. 毕业论文心得体会精彩范文(2)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初中政治的小论文怎么写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政治的小论文,欢迎来参考!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思想政治小论文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讨人们关心的“热点”,热情讴歌改革,大胆抨击时弊,坦诚发表见解,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近来,一些助人为乐者反被诬陷为肇事者,这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多次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状况,比如天津“许云鹤案”后,福州、武汉等地接连发生的老人摔倒而无人帮扶事件,再次引发热议。综观这些热议不难发现,仅从道德和心理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人对路遇伤病者应及时施以援手持否定意见,所谓的“纠结”在于,救助伤病者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这种疑虑之下,助人为乐变成了助人为“忧”。这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彭宇案”引发了社会道德滑坡,各地频现的翻版“彭宇案”,也恰是道德丧失、信任危机的体现,这些事件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使我们社会在帮助他人的问题上已经蒙上了浓厚的阴影。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人素质和社会压力。诬赖现象反映了某些人素质不高,但更大程度上是转移风险和压力的缩影,子女肩上的沉重负担、医疗没有保障,在这种焦虑之下,道德的天平难免失去平衡,很多老人及其子女无力承担巨额的医药费,选择诬陷他人。第二,司法判别有失公正。南京彭宇案的结果和今年6月天津许云鹤案一审结果直接影响人们对助人后果判断。在这两起案件的审判中,法院“疑罪从有”的断案思维和对“和稀泥”式审理结果的追求伤及了社会公平正义。如此司法行为,即使被告人最终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责任,也会让人们担心惹上耗时费力的官司而对救助他人心生恐惧。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以所谓的“常理”为基础推断出的判决,也许在个案中有利于年迈体衰的“弱者”一方,但从社会普遍意义上审视,必然伤及社会公平正义。第三,社会氛围影响。一些媒体在报道彭宇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强化“好心没好报”的负面预期,放大了社会道德滑坡,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人们在遇到倒地的老人时都不敢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文献

【摘要】中学生处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本课题就如何开展中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研究,对品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的一些有效途径,最终使中学生的品德得到较好的发展。【关键词】品德教育 中学生重要性 现状 有效途径 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一、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精神品质 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中学生们对祖国有亲切的感情,让他们知道如何的尊重老师,如何的去关心同学,如何的去帮助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看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时而表现出自己同情心的一面,而不是嘲笑讽刺别人的一面表现出来。通过在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给中学生们灌输一些集体主义思想可以使中学生们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愿意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还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会公益性思想,可以让他们的集体品质一面得到提高。 2、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可以规范中学生的言行举止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因此,中学生们在品德课的教育下,可以使他们的言行举止得到规范。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言行举止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不会犯错误了。 3、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 通过品德课的教育可以让中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中的一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体会到父母们工作的辛苦。这样就可以让中学生们产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珍惜,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想和产生自己的成才愿望。这样他们学习就勤奋努力,课堂注意力集中,按要求完成作业,有些中学生还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少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超越老师、超越教材,勇于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运用和处理知识和信息。 二、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 (1)人生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淡薄。 有的人认为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有的人认为努力学习是为父母学习,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学习动力不足。 (2)自我为中心。 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皇帝、小公主遍地开花。比如:公共汽车上有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家,一些中学生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认为只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并要索取一定的物质奖励;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 (3)冷漠、孤僻,缺乏爱心。 冷漠、孤僻、缺少爱心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极端表现极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极少和父母沟通,遇到长辈或老师时不打招呼或假装没看见,遇到同学或他人有困难时,同学不会去帮忙;在校园看到垃圾或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会视而不见;在学校需要他们参加义务劳动时的态度是不参与。 2、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 (1)教师方面 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由于受条件限制,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被它学科占用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内容和教学时间压缩,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应有的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教师采用的教法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不甚相符,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失去兴趣。 (2)学生方面 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由于追求分数第一,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平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在新课中所学的观点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运用机械重复的办法进行学习,认识水平比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的状态之中,智力分低,分析问题能力差,盲目地尝试,猜测死套答案,不能根据问题思考课文的观点及内在思想含义,没有进取心。 (3)学校的品德教育与家庭的品德教育、社会的品德教育相脱节 多数家长很少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下功夫,认为只要成绩好,分数高,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殊不知现在社会上一些高智商罪犯少时也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品德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提高中学生品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1、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导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育有机结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以点带面进行教育。如对一些学生自私自利的现象,讲解大家在一个集体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使同学之间增强团结友爱;针对“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其他副课无所谓”的认识,讲解各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学好每一门功课的重要性。 2、注意情境渲染,使学生感知形象。 人们常说“入境始与亲”。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在上课时,教师就要综合运用语言、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3、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既容易接受好的思想,又容易形成不好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课文教学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挖掘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焦点问题,用课文的阐明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认识社会现实,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事实,让他们亲身体验,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形成。 4、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约束、规范日常行为。 在初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不但教育他们自己该怎样做,而且要求他们进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能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帮助,形成良好的校园新风尚。 5、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目前,通过考试,我们只能考查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为了搞好其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评价机构,配备人员,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一是要实行评价目标管理,使评价内容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增强思想品德评价的实效;三是发挥阜新功能,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认识,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打造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从而健康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 第一期 [2] 快乐阅读 2012年 第13期 [3] 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2年 第15期 [4]朱淑媛,中学德育纲要系列故事,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 [5] 陈立太,《内江科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9卷第12期 [6] 方羽,中学生品德教育实例,知识出版社,∽P105. [7] 现代中中学教育 2011年 07期 云

《浅谈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型的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处在开放、复杂、浓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围中。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师德;信息化;网络化;心理健康;德育素质;参与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2001(11)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燕君.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实施[J].文教资料,2006(5)

八桥中学蔡会祥【摘要】换位思考,其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特别是对学生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非常重要,学生具备了换位思考的意识,有益于增进父母与子女间、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笔者在本文从与父母换位、与师生换位、同学之间换位、与其他人换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会相互理解,与人为善,从而达到新课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换位思考培养 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应用换位思考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化解与父母、老师、同学或他人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不愉快、冲突、矛盾、误解。所谓换位体验,就是教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以他人身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体验和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心情和工作,理解他人的艰辛和不易,从而不断反省自己,学会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的一种教学方法。换位体验能够促使师生实现零距离“接触” 一、与父母换位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有很多特点,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在逆反心理支配下会感觉到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因而产生一些矛盾、误解。由于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子女与父母间存在的差异并不可怕,只有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多从父母的角度进行思考,就会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八年级的学生独立性增强了,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见解,渴望从家庭中解放,但往往体谅不到父母的苦心,有很多问题不愿向父母讲,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二框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教学时,为此设置一份问卷,(如: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你的家务通常由谁来做?你理解父母吗?等等),要求学生回家“当一天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削苹果” 。在体验中思考,完成这份问卷,然后在班中交流。这样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再组织开展一次孝心活动,让学生把想要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出来,然后邀请父母一起参加活动,做父母的听到孩子的心声,也换位想想,例如我是孩子,我该怎样?这样就能理解孩子的心事,有事就会和孩子商量着办了。做孩子的换位想想,假如我是父母,我会怎样…… ,这样就容易体谅父母的苦衷,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教导。通过家长与子女零距离的接触、交谈、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 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了换位思考,就会减少许多悲剧的发生。家长们能换位思考,能够了解孩子们的爱动天性,就不会逼迫他们终日坐在书桌前,也就不会为他们的人生设限或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于他们身上。他们会更好地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学会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用“心”去体会孩子们需要什么与不需要什么。孩子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则能够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就会少了那些不必要的抵触心理。这个家庭都形成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之境,家庭会更和睦。 二、师生换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过多的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再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教师的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心理换位。[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在家似皇上,在校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自私自傲,看不起老师,体谅不到老师的辛劳,师生缺乏情感沟通。为此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二框“我知老师,我爱我师”的教学中采用换位体验法——教师与学生换位,让学生“当一天教师”,“上一节课”,“改一次作业”,“辅导一名学生” ,从中体验教师的辛勤工作和能力,感受当教师的难处,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并顺利的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老师也换位想想,比如:上课时,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进入意境,忽然,教室门口一声“报告” ,把课堂气氛搅得无影无踪,教师心中一定非常恼怒。但看着气喘呼呼的学生,看看他们那惶恐而有乞求的眼神,又不想责备,通常问问迟到的原因,如果理由不当,可能要批评几句。可是教师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当学生时也有迟到的时候,但大部分都不是故意的,挨老师批评心里很委屈,这样想想,心里也就坦然了,然后告诉同学:“以后迟到了,悄悄从后门走上座位就行了。”无可否认,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 只有教师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体谅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师生交往的心理障碍一定能克服。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勇于承认错误,而且有错必改,可是反过来,教师不是圣人,也一定会犯错误,那么,当教师出错时,学生希望教师怎么做呢?无疑希望教师也能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心理换位,使自己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将自己的精力、智慧、情感倾注在学生身上,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与老师平等交流,礼貌待师,勿失分寸,这样才能达到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同学之间换位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及性格等也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各有长处和不足。同学之间鸡毛蒜皮的纠纷,这些纠纷说大不大,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说小不小,它影响学生情绪,破坏团结。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一定要冷静,否则根本无法判断矛盾的根源,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如果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学生很可能就会关闭心门,让老师无法了解学生之所以那么愤怒的原因,也无法认识到学生不太懂得换位思考的问题了。还要深入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运用心理输导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生在换位思考中才会理解别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对方的角度去认知事物,体验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我的做法是:首先,询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自己坐下心平气和地讲述事情的经过。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情绪比较激动,通过学生倾诉 和老师的耐心倾听,他们的激动情绪相对缓解。再问学生你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学生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老师仍然耐心倾听。然后紧接着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把问题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时,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理由和自己的过错,对自己的行为已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了。这时,老师再进行一些耐心的说服教育,学生已能全面地认识到双方的是与非,理解和谅解对方的行为。最后将发生纠纷的学生叫到一起,进行思想沟通,握手言和。样,父母与子女间会更容易沟通,而互相理解,使每当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不妨进行换位思考,以大海般的广阔胸怀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重建良好友谊,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涵义,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处,对陌生人也要友善。友善不仅是一种意识,还是一种具体行动。在具体的生活中,学生应该尝试换位思考。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想一想,“我若是他,会希望受到怎样的对待” 。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常常更容易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诚恳与友善是化解矛盾,修复友谊的最有效的东西。 四、与其他人换位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由家庭、邻里、学校、社区(村庄),再到整个社会,只有再健康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我了解到八年级(1)班有一位同学,因为父母是聋哑人,所以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与歧视,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第三框“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时采用换位体验法,以“假如我是一名残疾人”为主题,让学生自编自排小品,体验残疾人的不便。同学们有的绑住腿,有的吊起胳膊,有的蒙上眼睛…… 换位思考,让我们学会理解,仿佛丁香花被踩坏还将香气留在她脚下。换位思考,让我们学会感恩,仿佛小草接触土壤的滋润,便将整颗心深深陷入,然后无限延伸,装点大地的美丽。我们都要换位思考,那样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健全,生活才更美好。 换位思考,让我们学会节约,于是我们想到农民种田的辛苦,就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你会有一份“劳动光荣”思想的支撑。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与朋友反目成仇。 生活中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换位思考,不仅仅是对他人的要求,需要从自我做起。自己少一份随意,别人就多一份轻松;自己少一份刻薄,别人就多一份宽容。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本可以如此多彩,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实,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社会可以如此和谐。参考文献:1、《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人教版2、《2007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