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教育扶贫主题论文征文大赛

发布时间:2024-07-04 10:00:18

教育扶贫主题论文征文大赛

帮助贫困的人脱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道路的一项利国惠民政策;是让中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举措。爸爸也有扶贫任务,他的帮扶对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爸爸坐着汽车来到了这个小村庄。这个村的名字叫百农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村里的农户一部分已经建起了楼房,但还有一部分仍住在简陋的瓦房里,看起来条件很差。村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带着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这家人姓李,家里有三个小孩,一个姐姐在读高中,另一个姐姐在读初中,有一个小弟弟在读一年级,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工了,几个小孩子就跟年迈的奶奶在家。他们家很简陋,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台21寸的小电视机,但家里还算干净整洁。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一袋大米和一瓶食用油。老奶奶一见到我们,就张罗着给我们做午饭。我连忙把从家里带来的一大包零食送给他们,小弟弟高兴地连声说谢谢。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爸爸帮他们联系的旧房改造申请已经批下来了,下个月,他们就可以建新房了。吃过饭后,我跟着爸爸来到他们家的猪圈,猪圈里的4头猪是爸爸前几个月买来的。接着,爸爸帮忙喂了猪,还清理了猪粪,弄得全身臭哄哄的,可是看着准备出栏的几头猪,爸爸笑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几个小孩的学费总算是有着落了。”来源网络

扶贫主题征文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写征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扶贫主题征文三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别人穷困潦倒时,我们要奉献出爱心;在别人无依无靠时,我们要奉献出爱心;在别人寻求帮助时,我们要奉献出爱心……需要我们献出爱心的时候太多太多,可是能献出它的人却太少太少。上个月,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星期天,妈妈开车带我去图书城买书。在一个十字路口旁,看见了一个乞丐。他衣衫褴褛,穿得破破烂烂,失去了一条腿,跪在地上,眼中充满了悲伤,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可怜可怜我吧,可怜可怜我吧……”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作揖。一个高大的男人走了过去,一个娇小的阿姨走了过去,一个中年的妇女走了过去,一群快乐的大哥哥走了过去,“一个,两个,三个……”可是他们都没有理他。我正在为他难过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向乞丐走来,她站在他面前,回头想要对母亲说些什么,可是她的妈妈看到乞丐之后,却把小女孩拉到了旁边。小女孩不停地哭闹,妈妈蹲下身,对她说:“宝宝乖,他是个,我们不理他,妈妈给宝宝买串糖葫芦吃,好吗?”小女孩拼命地摇头,可是妈妈不由分说,就把一步三回头的小女孩拽到了卖冰糖葫芦的摊子前。“唉……”我长长得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事情,我们肯定经历过,也看到过。是呀,这个人是有可能是个,但就算他是,一元钱两元钱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这个人可能真的无依无靠,无家可归了,一元钱两元钱可能就是他的救命钱呀!钱的多少不重要,他到底是不是也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这颗心!

一部《水浒传》,让水泊梁山名扬天下,梁山好汉们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故事广为传颂。在今天的梁山县,为实现15478个贫困家庭、29960人贫困人口20xx年全面脱贫,全县上下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持续推进工作,演绎了一个个扶贫济困的新梁山故事,探索出了多条脱贫的好路子。

“织”出脱贫新天地

在寿张集镇郭楼村,“退休”多年的手工织布机,如今重新披甲上阵,担当起了脱贫的重任。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梁山县寿张集镇郭楼村下派“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没少费脑筋: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大会研究讨论,外出考察取经,征求群众代表、贫困户意见……终于,大家取得了一致共识:结合村里织粗布的老传统,开发手工纺织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很快,他们就利用上级扶贫资金,成立了“梁山老织坊手工纺织有限公司”,注册了“郭楼老织坊”品牌,组织起手工织布机30余台,并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他们从村内贫困户中选取织布能手,在公司统一纺织,加工费按米进行支付,每月为贫困户增收1000余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委会根据利润每年发放救济金,大大加速了贫困户脱贫的步伐。老织布机有了新的用途,勤劳的村民用自己的双手织出了崭新的生活。

爱是一种美德,爱无处不在,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到处都能寻找到爱的气息。

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捐出自己的一个肾;陈玉蓉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每天爆走十多公里,为了减轻体重,割下了自己的肝,来挽救儿子的生命;长江大学的三名大学生看到了落水的儿童,奋不顾身的跳进了汹涌的江水中,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挽留住了那些陌生孩子的生命。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惊人的壮举,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他们的爱,让我们而感动。

在我们周围也充满了爱。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没去学校参加考试,下午我的病好了一些,我坚持到了学校,老师关切地询问我:“你的病好些了吗?”我说:“谢谢老师,我好了。”“那下了第一节课,就留在教室补考吧!”老师又说。我说:“那好吧。”老师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让我感到了温暖。

爱无处不在,爱充满人间,让我们大家都伸出爱的双手吧!让这世界充满爱!

中国扶贫的决心是巨大的,全国脱贫这样的举措也是其他国家不敢想象的,更无法做到的,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驻村扶贫 故事 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 作文 5篇,希望你喜欢。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需要国家、社会和人民齐心协力。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说过:“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大家更应团结一致,跟随党的领导和指挥,努力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作为参与过脱贫攻坚战的一员,对于“脱贫攻坚”,我有话要说。

扶贫之初,我听到的是龙蹲虎踞、艰苦贫穷的凉山。2018年10月,研究生二年级的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我也因此有了从没有去过大山深处到毅然踏上扶贫道路的转变。易地扶贫旨在将居住在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通过改善他们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实现搬迁人口逐步脱离贫困。我国将争取在“十三五”时期完成全国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帮助他们踏上小康社会。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形崎岖,山峰高耸,山谷深邃,最大相对高差可达5653m,由于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很多地区较为贫困。初到凉山州,就感受到这里条件的艰苦,乡镇之间间隔距离较远,到处都是高山峻岭,为了到达山顶,车都是盘着山前进,开车的人一如既往的镇静,坐车的人胆战心惊。踏上脱贫攻坚的道路后,几个月穿越了很多地方,只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给修建搬迁安置点进行准确的评估。国家大力扶贫,偏远的地方有了水泥路,居住地有了干净的自来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悬崖村上修建了公里的钢梯,解决了人们出行困难的问题。铁人王进喜有句话说得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凉山的脱贫攻坚战打得非常好。

扶贫之时,我想到的是一张张人们期待的脸庞,内心充满斗志。扶贫不是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勇敢地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以我们的力量推动脱贫攻坚的战车,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勇拼搏。在扶贫这段时间里,我去过德溪乡、尔觉西乡、放马坪乡等几十个乡安置点,采集了几百个安置点的土壤信息,每到一处,当人们知道我们是为扶贫而来,都给我们竖起大拇指,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充满期待,每到一处人们都热心留我们吃饭,我们好意拒绝,我们还有更多任务没完成。人们常常用通俗的语言来评价国家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瓦吉瓦”,党和政府,“卡莎莎”。我曾在空闲的时间和当地已搬进安置点的老人聊天,我问大爷:“大爷,现在你们去镇上方便吗?你们洗衣服方便吗?家里的厕所用着习惯吗?”,大爷笑眯眯地说:“以前去镇上要走一段山路,现在政府把马路修到家门口了,现在想上街说出发就出发,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了家居和家电,不但有洗衣机,还有电视机和沙发,以前每家每户都没有厕所,现在为我们每家都修建了厕所,很是方便,国家的政策好啊,大力扶持我们”。当我踏上返回学校的路,一路上看到的是人们温暖的笑容,年轻的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看见我们的车辆都向我们敬礼表示他们的感谢。车渐渐走远,而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是他们对于脱贫攻坚的美好期许。

扶贫之后,我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祖国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人们都欢快地背起自己的行李搬到新的安置点,随着精准扶贫的持续进行,陆陆续续有贫困县摘帽,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7个县市中有11个民族聚居县为深度贫困县。目前,全州已累计退出贫困村1772个、减贫人口万人,2020年凉山州对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将实现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如今的凉山州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落后面貌显著改善,不久之后,贫困落后的凉山州就能实现社会经济文明的时代跨越。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二

“能够被组织选派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我感到非常荣幸,更知肩上责任重大,虽说对于农村工作没太多 经验 ,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好!”她叫郑倩,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宝飞镇政府工作人员,2019年12月被组织委以重任,担任水晶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村民们习惯称她为“小丫头”书记。履职以来,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克难奋进,水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小丫头”书记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大业绩。

践诺于民,“小丫头”就是最美绽放的“铿锵玫瑰”。青春不息,奋斗不止,风华正茂却扎根农村。自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小丫头”书记走村入户了解村民基本情况,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现状、致贫原因、帮扶 措施 进行了认认真真的分析研判,进一步细化帮扶方案,一件一件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业、 教育 、医疗等实际问题。某一天,“小丫头”书记去看望贫困户,路途中因道路施工,挖断了部分道路,一时半会儿无法通行。但想着自己已与贫困户约好,在众人都在劝返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用挖掘机把自己托运过去,按时赴约。“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行走在乡村的广阔天地,在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小丫头”书记始终做到与村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以实干的汗水践行履职为民的铿锵承诺。

纾困于民,“小丫头”就是温暖贴心的“本家亲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小丫头”书记喜欢和村里的群众拉家常,以便在与民零距离接触中倾听民心,了解民意。“助民纾困不在于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办实办好!”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水晶村一组贫困户户主身患精神一级残疾,还时有脑膜瘤后遗症导致的癫痫症,因女儿、女婿在成都务工,为方便就医和子女照顾,一家人都在成都。在帮扶过程中,“小丫头”书记都是通过电话了解相关情况。今年5月,其家属反映进行了残疾等级评定,但未领到残疾证,“小丫头”书记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协同水晶村副书记联系了残联协会,协助办理了残疾人护理补贴手续和残疾证。事后,贫困户家人通过电话感谢“小丫头”书记说道:“郑书记,遇到你这样有情有义的‘第一书记’,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您就是我们家最亲的人!”

增收于民,“小丫头”就是百计千方的“脱贫谋士”。村子富不富,全靠“领头羊”。在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扎根群众,默默奋斗,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新思路、新 方法 ,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致富“秘方”。在水晶村,“小丫头”书记是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脱贫谋士”。到村履职以后,她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了解到,水晶村适合 种植 柑橘。但种植技术却是产业发展的短板,用极度薄弱来形容都不为过。村里留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因柑橘种植管理技术不行,每年产量并不大。“小丫头”书记结合水晶村实际,立足“以产业振兴带动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增收”,确定帮扶项目,制定帮扶措施。为了让村民学会先进的种植技术还邀请专家来为村民现场授课,让村民直观地学会了种植的“小偏方”。在“小丫头”书记的带动下,水晶村的产业规模有了质的改变,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得更有盼头、更有劲头!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三

2019年11月,张斌主动向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医院请缨下沉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恪尽职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必然挺身而出”的决心,赢得了金沙村群众的信任与尊重。

动员群众农闲时节外出“淘金”

扶贫工作繁重而复杂,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建档立卡户的详细情况。驻村后,他马不停蹄地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村级工作,但30岁出头的张斌干起驻村工作角色适应得很快,他根据实际情况,为村里的每一户建档立卡户制定了发展计划。积极对接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及时兑付各类扶贫资金。同时,鼓励群众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让群众农闲时节忙“淘金”,积极协调用工企业,组织群众参观企业,梳理适合金沙村务工人员的岗位,共输出劳动力686人,其中省外务工211人,省内务工475人。

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插上“e”翅膀

为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推销出去,提高群众种植、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张斌积极寻找销路和市场。他充分利用扶贫电商平台,鼓励建档立卡户将特色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进行销售,从开始的一月销售一两件产品,到现在日交易额突破500元以上,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随着电商生意的日渐红火,张斌开始谋划,通过调研、考察,他对金沙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指出了思路和发展方向,着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服务业等线下产业深度融合。在张斌的力推下,黄河奇石、蜂蜜、胡麻油、荞麦面等产品已成为直播间粉丝的钟爱,自2019年7月至今,直播平台已交易销售40万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知之不难,行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金沙村的宁静祥和,张斌主动放弃休假,大年初二便赶赴金沙村和村干部一起部署防控工作。他时刻谨记防控疫情是责任,更是使命,在他的号召下,金沙村4名党员主动投入疫情防控,5名党员为抗击疫情捐赠物资,通过党员带动引领,9名群众志愿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在他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全村党员干部张贴疫情防控海报50余张、悬挂横幅8条、发放疫情预防宣传单400余张,全面摸排4次。消毒检查站防疫物资有限,他尽自己所能联系防疫物资,不给上级党委政府加负担,连续最长值班时间长达36小时。一件件、一桩桩,就这样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地守护着金沙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金沙村的村民发现,去年还略显青涩稚嫩的张斌,经过驻村工作的淬炼,变得成熟稳重,看不到一点“85后”的痕迹。作为扶贫路上的生力军,张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奋斗擦亮了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四

“文书记好”“文书记早”“文书记吃了吗”“文书记这又去看望谁啊”,在河南省武陟县南归善村的村头巷尾,村民们热情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入户走访、询问近况、为民办事,这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文成几乎每天必做的功课。“有事找文书记”,已经成为南归善村村民的内心选择。

2016年的小董乡南归善村是县里有名的省级贫困村,村内道路坑洼不平、垃圾围村、污水遍地。而村委会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同样也是荒草丛生。这一切的改变发生在8月县应急管理局文成同志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后。

用心凝聚人心

刚来的那段时间,看着道路泥泞难行、一入夜便漆黑一片的落后村庄,文成晚上总是失眠,不断地探寻、否定、纠结,几乎到了绝望和放弃的边沿。最让他顾虑的,倒不是艰苦的条件,而是能否把扶贫工作做好。

踏上南归善村的土地,文成就激励自己“住进了南归善村,我就是南归善人。我要用双脚丈量南归善村的每一寸土地,让党的阳光照进南归善村每一个贫困户的心中。”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把村干部召集到一起,了解基本情况。接下来的几天,他主动对接乡里包村干部、村里包片干部,走遍全村142户,了解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有关情况记满了4个 笔记本 。在驻村的日日夜夜里,他吃住在村委会,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两委干部学,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实心诚意和他们“掏心窝子”。顾了大家,难免要舍小家。对于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来讲,父母年事已高,孩子年纪尚幼。他把感情传递给百姓,却把寂寞留给了家人。

用情解决难题

村民对“两委”干部如果不信任,那工作就难以开展。建强基层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文书记从抓党建强班子入手,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梳理班子分工,定人、定责、定目标,将村“两委”干部值班时间、联系方式公开上墙,方便群众咨询办理各类事务。同时,坚持和党员干部一道学习 政策法规 ,探讨农村科技,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转变,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不解决,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文成多方整合资金去修路,天天出现在施工现场,从开始修路,到铺设砂砾石,他自己带头干,带领大家一起干,不怕脏、不怕累,每天身上都沾满了泥土。村里的路修好了,一举告别了“晴天风沙扑面,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全村群众欢欣雀跃,奔走相告:这个书记真了不起,把村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老百姓的困难始终放在自己心上!

用智引导乡亲

基础设施好起来了,如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就成了文成考虑最多的问题。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干部制定好发展规划和扶贫计划,协调人社部门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使得村里缺技术的贫困户都种植起了食用菌。

同时,依托产业扶贫车间带贫模式大量吸纳贫困户创业。一进村北头,你就可以听见扶贫产业基地新奇纸制品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生产如火如荼,一派繁忙景象。“像我一样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十几个人,我们不出村,啥也不耽搁,每月能收入一千多”,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雒知青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2018年南归善村实现了全村摘帽。现在,路宽了,灯亮了,再加上天天晚上在广场上跳舞锻炼的村民们,周围其他村的群众都说南归善村人真幸福。而原先荒草丛生的一亩三分也见证了文书记的扶贫人生,变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要干,就必须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管长远的事,才能不负组织,不负人民,不负初心。”4年的考验,620位村民的验证,事实证明,他这么说了,也真正这么做了。

自2015年起,全县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百余人,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先锋队伍,他们义无反顾地奋战在脱贫工作第一线,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默默奉献、艰辛付出。一生中有幸实打实地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改变一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多年后回忆起来必定会倍感难忘和自豪。有了他们,相信这场脱贫攻坚战一定能高质量地如期完成。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五

大罗村地处重庆市綦江区南部打通镇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丘深处,由于气候恶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2014年被定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2018年8月封茜离开尚在哺乳期的女儿到大罗村担任第一书记,看到村民过着养只鸡好买茧、养头牛好耕地、养头猪好过年的拮据生活,她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两年之内,一定要让大罗村群众过上好日子!”

因地制宜,红土里“挖”出“金疙瘩”。“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来到大罗村的第一天,封茜这样对村里的干部说道。从此以后,大罗村陡峭的山路上总能看到封茜考察大罗村环境的瘦小背影。“封书记来到大罗村之后,每天爬坡过坎,一心想着给村里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好路子,大家都说来了个好书记。”大罗村驻村工作队员朱达雄说道。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封茜的带领下,村里发现将高山水稻实现规模化种植是一条好路子,确定方向后,封茜三天两头到市里找专家来到大罗现场勘考。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大罗村海拔高,空气环境优良,含负氧离子极高,村内有红花一二库,梅家沟水库水源充足,加之土质大部分是紫红泥,含铁锌硒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依托种植紫红泥大米打造出特色产业品牌。

经村支两委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按照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种植紫红泥优质大米。为了打响品牌,大罗村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指导、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形式,保证米质优良,定价合理。

2018年大罗村成立梅家沟水稻种植股份合作社,成功注册“紫红泥”水稻商标。2019年大罗村种植“紫红泥”水稻500亩,售出40000斤,收入18万元,村集体盈利17000元。今年已扩种至1000亩,实现26户建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不仅如此,大罗村还将试种100亩糯高粱与高山萝卜套种,采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惠及广大种植户。现在,大罗村“紫红泥”优质大米已经成了当地市场上小有名气的畅销品牌。

因需而动,山沟里“挖”出“通畅路”。看到紫红泥大米的销路打开了,封茜却又犯了愁。村里的入户便道一直没有全覆盖,有的村民修房子的建筑材料全靠马拉人抬,极其不便,而且要修路就得占地,土地都是村民的命根子,为了说通村民同意修路,封茜每天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给大家讲道理、谈发展、谋变化、调纠纷,经过一个月多的努力,终于让大家同意了修路。

封茜带领村干部根据现有道路建设情况,充分利用中央扶贫的政策资金,整合集体资源,积极争取政策。2019年硬化公路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2公里,逐步实现了公路硬化全覆盖、人行便道户户通。

大罗村村民马兴华说:“以前去赶场早上5点就要出门,现在路修好了,半个小时就能到镇上,修房子大卡车把东西直接就运到门口,方便得很”。

因户施策,蜂巢里“挖”出“致富经”。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稳定增收,封茜带领村里的驻村工作队员到处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发挥贫困群众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梦。

“养蜂是一个好项目,不占地、不用粮,无污染、无公害,是个致富的好路子。”封茜到贫困群众赵立强家中宣传养蜂致富的好处,普及蜜蜂养殖知识,不久蜂蜜养殖产业就在赵立强家中落地生根。

2018年以来,贫困群众赵立强利用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将蜜蜂养殖规模扩大到60群,新建400平米家庭农场,产业补助从500元增长到25000元,人均收入从3500元增长到10607元。同时,赵立强还通过“产业托养”分红模式帮助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蜂蜜特别好,吃起来特别甜,就跟我们的日子一样越过越甜。”区领导视察赵立强的蜜蜂养殖园时他笑着说道。

封茜来到大罗村两年以来,帮助村民发展了产业,修好了道路,增加了收入,全村2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集体经济销售额突破20万元。她不仅将大罗村的山水印在了脚步里,更把这段驻村的宝贵经历刻在了生命里。问起驻村工作的感受时,她动情地说道:“驻村两年以来,一直缺少了给家人的陪伴,让我非常内疚,但是看到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觉得一切都值。”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优秀作文5篇

★ 2020我的扶贫故事与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

★ 2020我的扶贫脱贫故事征文作文5篇

★ 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5篇2020

★ 2020年我的脱贫故事征文

★ 2020我的脱贫故事征文优秀作文5篇

★ 2020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优秀作文精选五篇

★ 我的脱贫故事我来讲主题作文5篇

★ 我的脱贫故事优秀作文5篇2020

教育扶贫主题论文学前教育

近两年来,“建档立卡户”已成了乡民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因为一旦评上“建档立卡户”的人家,看病不出钱,建房补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学补助高,县乡党委政府还送给鸡猪羊等,并帮着发展各种产业。其实,“建档立卡户”都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真正体现了扶贫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会的墙壁上都写着“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标语。都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听爸爸说,我家旁边的李叔叔,他家在国家扶贫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穷苦的生活,欠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仍未还清,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可党的扶贫政策来了以后,他家评上了“建档立卡户”,用政府补助的资金还清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住村扶贫工作组的干部得知后,给他家送去了救济物资,并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养羊和种植茶叶。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劳,常常在茶地里忙到两头黑。现在李叔叔家的30多亩茶叶已经投产,每年茶叶长势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发展到60多只了。今年,李叔叔家建盖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脱贫的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只有乡民配合,脱贫才会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表哥也很争气,奋发读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欢的大学,享受着教育扶贫的补助。现在许多农村人家都建盖了新房,有了舒适的坏境,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们的勤劳致富。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就是脱了贫的人家,会帮助没有脱贫的人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免费给他们送猪,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真是“农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来得早。”让我们手拉手,团结协作,共同走出贫困。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一起进入小康生活吧!

教育扶贫心得感悟范文

教育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教育扶贫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赴对口帮扶村开展学习交流实活动后,支部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到农村基层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触动,充分认识到党员教师肩上担子沉重。有的党员教师谈到:到贫困农村看一看,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滞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摆脱贫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作为高校党员教师,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紧密结合起来,与振兴贵州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为贫困山区的早日脱贫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二是增强了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作风。有的党员教师谈到:我们的普高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多数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境与联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我们应该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实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项工作的时候,工作责任心应更加强一点,心应更细一点,工作效果更公平一点,力争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国家对贫困生

的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要通过对口帮扶活动,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教风学风建设,只有把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

三是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贵州农村的贫困面貌,我们必须努力担当好为贵州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好改制迎评的攻坚战。有的党员教师谈到:联合村地处黔南州东北部,属此次全国凌冻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村前村后仍可以看到被雪凝压倒堆放的树木。村干部介绍,两个月的雪凝天气造成停电停水,交通中断,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难。但面临严重灾害,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在最困难的时刻,人民解放军来了,武警部队来了,全国各路电力抢修大军来了,自愿者队伍来了,政府的救灾物资资金到了,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的救灾重建任务一个月就完成了,村民们转忧为喜,称赞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办到。有的'党员说:这种抗凌冻精神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我们深受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作为共产党员,在学院发展的最艰难时期,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当前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应该理解为院党委霍书记提出的八论要求,即:论精神、论观念、论时间、论学习、论正气、论责任、论实干、论细节。

我们一定要落实八论要求,一定要坚定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党支部通过对口帮扶交流学习的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积极探索。

教师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我按照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与xxx,共同探讨,悉心教研,使所任学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帮扶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们俩经常抽休息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

2、课中备课,灵活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们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教育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赴对口帮扶村开展学习交流实活动后,支部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到农村基层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触动,充分认识到党员教师肩上担子沉重。有的党员教师谈到:到贫困农村看一看,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滞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摆脱贫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作为高校党员教师,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紧密结合起来,与振兴贵州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为贫困山区的早日脱贫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二是增强了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作风。有的党员教师谈到:我们的普高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多数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境与联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我们应该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实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项工作的时候,工作责任心应更加强一点,心应更细一点,工作效果更公平一点,力争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国家对贫困生的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要通过对口帮扶活动,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教风学风建设,只有把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

三是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贵州农村的贫困面貌,我们必须努力担当好为贵州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好改制迎评的攻坚战。有的党员教师谈到:联合村地处黔南州东北部,属此次全国凌冻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村前村后仍可以看到被雪凝压倒堆放的树木。村干部介绍,两个月的雪凝天气造成停电停水,交通中断,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难。但面临严重灾害,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在最困难的时刻,人民解放军来了,武警部队来了,全国各路电力抢修大军来了,自愿者队伍来了,政府的救灾物资资金到了,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的救灾重建任务一个月就完成了,村民们转忧为喜,称赞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办到。有的党员说:这种抗凌冻精神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我们深受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作为共产党员,在学院发展的最艰难时期,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当前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应该理解为院党委霍书记提出的八论要求,即:论精神、论观念、论时间、论学习、论正气、论责任、论实干、论细节。

我们一定要落实八论要求,一定要坚定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党支部通过对口帮扶交流学习的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积极探索。

参加教育精准扶贫后的感想

最近几天,参加了我乡**村和**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昨天下午才从**村村委会回来,感觉工作确实很艰难,感想也很多。

尤其是**村,我是土生土长的**人,但最近几年很少回村了,对农村的了解不是很多。这次下乡,受到两个村委会办事人员的热情接待和真心协助,这段经历给我带来的感触是很深的,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当下,农村村委会的办公条件是很差的。我去**村村委会时,村委会办公室没有装修,连厕所都没有。旁边是做铝合金门窗的作坊,一工作起来噪音很大。负责接待的**表姑说,她们中午都是自己回家吃饭,村委会没有食堂。后来,又去了**村村委会。这里的环境是幽静了,可是依然不尽如人意。我问她们中午一般吃什么,老文书张云海表伯说加班泡方便面,平时回家吃。方便面吃完后,吃剩的垃圾直接扔到河边,连垃圾桶都没有。我感叹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我们老师抱怨食堂伙食太差,菜难吃时,想想扎根基层的默默奉献的人,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在工作中,村委会的办事人员也积极配合,但这项工作难度依然很大。尤其是**村,很多人只是曾经是**人,早已出去多年,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准确信息,连电话号码都查不到。同为**村的我感到很伤感。想想这几年老家的萧条破败,一股辛酸涌上心头。如果国家的惠民政策能早一点到来,能把农村建得欣欣向荣,各项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他们又何必要背井离乡,弄得杳无音信呢?

在工作时,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打电话核实学生信息时,学生家长有的并不是很配合,可是当我们说出精准扶贫这个关键词时,他们的态度马上变得友好起来。我们当时就感叹:现在的人太现实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积极响应,否则平时就是见面都形同陌路。然而,事后仔细一想,也不能全怪他们。贫困的滋味终究是不好受的,尤其是有子女上学的家庭。我们当年读大学时也曾经为了助学贷款走了很多程序,受尽了屈辱。当我们的助学贷款合同被无故终止时,学校并没有想过要继续为我们解决贷款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也隔三差五找我们谈话,责怪我们不该欠费,而且在三好学生评选时还被一票否决。当我们准备考研继续深造时,公费研究生也取消了,考试难度又加大了。那个时候谁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如果像这样的惠民政策能早一点到来,我们那一代人的境况不就比现在好多了吗?因此,我们对他们更应该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帮助贫困的人脱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道路的一项利国惠民政策;是让中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举措。爸爸也有扶贫任务,他的帮扶对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爸爸坐着汽车来到了这个小村庄。这个村的名字叫百农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村里的农户一部分已经建起了楼房,但还有一部分仍住在简陋的瓦房里,看起来条件很差。村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带着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这家人姓李,家里有三个小孩,一个姐姐在读高中,另一个姐姐在读初中,有一个小弟弟在读一年级,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工了,几个小孩子就跟年迈的奶奶在家。他们家很简陋,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台21寸的小电视机,但家里还算干净整洁。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一袋大米和一瓶食用油。老奶奶一见到我们,就张罗着给我们做午饭。我连忙把从家里带来的一大包零食送给他们,小弟弟高兴地连声说谢谢。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爸爸帮他们联系的旧房改造申请已经批下来了,下个月,他们就可以建新房了。吃过饭后,我跟着爸爸来到他们家的猪圈,猪圈里的4头猪是爸爸前几个月买来的。接着,爸爸帮忙喂了猪,还清理了猪粪,弄得全身臭哄哄的,可是看着准备出栏的几头猪,爸爸笑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几个小孩的学费总算是有着落了。”来源网络

非常正常 特别的好 感觉是不合理 感觉非常的有意义 很好

以教育扶贫为主题论文

近两年来,“建档立卡户”已成了乡民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因为一旦评上“建档立卡户”的人家,看病不出钱,建房补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学补助高,县乡党委政府还送给鸡猪羊等,并帮着发展各种产业。其实,“建档立卡户”都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真正体现了扶贫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会的墙壁上都写着“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标语。都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听爸爸说,我家旁边的李叔叔,他家在国家扶贫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穷苦的生活,欠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仍未还清,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可党的扶贫政策来了以后,他家评上了“建档立卡户”,用政府补助的资金还清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住村扶贫工作组的干部得知后,给他家送去了救济物资,并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养羊和种植茶叶。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劳,常常在茶地里忙到两头黑。现在李叔叔家的30多亩茶叶已经投产,每年茶叶长势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发展到60多只了。今年,李叔叔家建盖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脱贫的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只有乡民配合,脱贫才会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表哥也很争气,奋发读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欢的大学,享受着教育扶贫的补助。现在许多农村人家都建盖了新房,有了舒适的坏境,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们的勤劳致富。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就是脱了贫的人家,会帮助没有脱贫的人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免费给他们送猪,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真是“农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来得早。”让我们手拉手,团结协作,共同走出贫困。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一起进入小康生活吧!

在我们幸福时,身边有一群被我们遗忘的孩子.他们没有我们这麽幸福,他们因贫困而没有上学,穿的破烂不堪,身上也很脏,他们应该说是我们最应该帮助的对象.我们在偷懒晒太阳时,他们却只能和几位大人挤在一张床上,时冷时热的;我们周末在商店疯狂SHOPPING时,他们却只能在家里干活;我们在糟蹋米饭时,他们却只能在田地种麦子......我们吃肯德基麦当劳时,他们却只能在家里吃剩饭剩菜;我们玩过山车海盗船时,他们却只能在家门口玩一些能玩的游戏;我们追星捧族时,他们却一点也不知道什麽是追星?什麽是捧族? 我们追逐时尚,他们却只能穿着那身破烂不堪的衣服. 期待所有的一切会因他们而有所转机. 我们同情,我们流泪;我们象征性的捐款;赠书包,赠书本;手拉手,肩并肩。平静之后,他们照常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照常吃难以下咽的饭菜;照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照常在寒冷的冬季生冻疮; 照常拖着小小的身躯劈柴; 照常仰望远方想念他们的爹娘.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帮助的人.他们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富裕,他们天天忍受的是多麽痛苦的事情.他们每天上学都要走几个小时的路,而我们现在却只有走2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校了.几个小时和20分钟相比较,几个小时大于20分钟,这个差距是那样之大.

精准扶贫论文精选三篇

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补偿机制

要开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新局面,必须要认真解决广大农民群众

饮水安全问题、集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农村畜禽水产养殖治污问题、化肥农药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农村秸杆综合利用问题、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问题,等等。而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补偿机制,则至关重要。

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从笔者在农村调研来看,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譬如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处理中,缺少运行资金、难以保障;建污水处理厂,以现在贫困农村的经济状况来看,收取排污费不现实,运行资金还是要靠政府补助为主。此外,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缺少相应的治理设施,也因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实际出发,首先确立起“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为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这无疑是国家应当考虑的。虽然国家在农村饮水、沼气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给予了投入,但与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贫困地区政府财力十分有限,难有较大作为,环境治理投入必须主要靠国家。

首先,要落实好中央有关政策,譬如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其次,国家应该统筹考虑,譬如在下达的农业项目资金、交通建设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中环境治理资金应占一定比例,强制性推进环境治理;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环评经费应留一定比例给当地乡镇政府用于环保项目建设。只有通过国家的环保项目投入、其它项目的环保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群众个人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才能实现农村环保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

在环境治理投入上,实施生态保护补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譬如提高森林覆盖率既可以涵养水源,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沙治沙,促进降雨、净化空气、维护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减轻洪涝灾害,提供可再生能源,还可以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森林还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最大的吸碳器,也是最长久的固态碳形态,具有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贫困地区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每年既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生态贡献,又为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国家应该尽早从财政角度设计生态补偿机制并出台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通过补偿的形式激励长江、黄河上游地区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环保工作,达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各有关地区、各有关部门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总体来看,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应按照国家有关“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求,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等原则,到“十三五”末,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确立新思路 运用新方式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近年来贫困地区相继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定趋好。但是,随着 脱贫攻坚 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少农村被生活垃圾包围,畜禽养殖造成污水横流,大量使用塑料农药化肥致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推进贫困地区环境治理,需要确立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方式。

确立新思路。贫困地区村庄特别是自然村落普遍规模较小、面广分散,加上复杂的历史、区域等因素,特别是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着力补齐扶贫开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既要补齐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短板”,又要补齐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最为迫切的是需要确立新思路,运用新方式。这就是要把脱贫攻坚和环境治理结合起来,转变扶贫开发和环境治理方式,实现脱贫攻坚与环境治理的双赢。

两者相结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居民摆脱贫困,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是,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扶贫重点县、片区县,万个贫困村,万个贫困户和5575万个贫困居民。据统计,95%的贫困居民和大多数贫困地区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和重点保护的地区。因此,贫困地区农村普遍面临着消除绝对贫困与环境治理保护的双重严峻挑战。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四川旺苍等多数扶贫重点县境内都包含禁止开发区域,贫困地区整体上是国家、区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功能定位上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

还要看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缺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脱贫难度大,属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硬骨头。只讲消除绝对贫困,不顾环境治理保护,将对国家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只讲环境治理保护,不考虑消除绝对贫困,也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做好环境治理保护扶贫工作,就是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发展和扶贫工作中,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治理保护与消除绝对贫困的内在统一。这样,既能达到扶贫减贫、促进公平的目标,又有利于保护治理贫困地区农村自然生态、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运用新方式。一方面,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特别要深化精准扶贫,做到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扶贫监管精准等“七个精准”,做到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施易地搬迁、结合生态保护、着力加强教育、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的“七个脱贫”。这也就是说,既要做到纵向分层“七个精准”,又要做到横向分类“七个脱贫”,织牢“7+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纵横网络。

另方面,必须要清醒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转变环境治理方式。当前从整体上看,贫困地区总体需求正在从“盼温饱”“求生存”向“盼环保”“求生态”转变,生态环境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青山绿水、宜人景色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财富、最重要的资本。做好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就是要突破眼前、短期利益局限,统筹好当前与未来、短期与长远、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努力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适度开发、缓解贫困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留足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本,走出一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优化环境的新路子,建立起统筹推进环境治理和扶贫开发的制度体系。

因而,要大力加强行业扶贫,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要加强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切实推进环境治理。

强化法治力度 提供治理保障

从笔者在贫困地区农村调研情况来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发展观念和策略层面上的原因、农村特定原因以及环境法治层面上的原因。在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诸多原因中,比较突出的是缺少依法有效监管使环保链条断裂在“最后一公里”。依法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既是根本手段也是必由之路,应从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几方面着力,改善立法不足、执法偏软,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的状况,使农村环境问题得以标本兼治。

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有效治理,有法可依最为重要的一环。虽然在立法方面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譬如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但是,面对日趋严重的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立法问题仍然有待加强。部分环保法律仍属空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处理难。譬如,在个体养殖污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目前国家对个体养殖、特别是微小型养殖场的管理并未做具体标准要求,法律监管还是空白,面广量大且不属于规模养殖的微小型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环境纠纷不断。由于无法落实责任主体,个体养殖污染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总之,法治化是从源头上防止和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应时而为,顺势而变,及时修订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有关法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要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专门环境治理机构,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环保进行统一部署、管理、指挥、协调,各地政府参与辅助本地环境治理机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基本上只有县区一级有环保机构,不像公安、工商等部门,几乎在各乡镇都设有办事机构。乡村没有专职的环境监管工作人员,环保日常监管和服务工作断在基层。农村环境治理主要由县级环保部门下属监察机构负责,人手少、执法手段又极为有限,有的县要不是乡镇数量多要不就是地域宽广,不用说日常监管就是全部走一遍,也得跑上十天半月,所以,基层环境污染问题很难监管。因此,特别应充实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做到赏罚分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环境治理执法人员应由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在行政执法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每个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任务、权限、标准、程序及违法执法、不作为应承担的责任。完善行政处罚报告和备案制度,制定和完善工作程序和廉政规范,强化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管理。还要加大处罚力度,以环境法律的规定标准为尺度,尽量考虑规定标准的上限,使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环境治理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形成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相结合的机制。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法律监督。近年来,在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中,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的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出现,而舆论监督程度还很低,作用也很有限。司法监督主要是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环境监督领域这块基本上是空白。群众的监督主要表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这要求在加强公众宣传的同时,培养一批环境监督员,并给予必要的保障。贫困地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的执法监督机制应由两个监督层面组成,即一个方面是上级政府把下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政绩量化考核的一项依据;二是环保机关形成上下级的垂直监督关系。譬如国家环保总局要从法律和行政上对各级环保机关各部门加大稽查力度。对个别环保机构工作不力或不作为进行严格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及法律责任。这两种监督制度的实施,既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的发生,又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保证贫困地区农村环保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法治是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但决非农村环境治理的全部,还必须注重环保教育与环保法治相结合、环境制度安排与环境法治相呼应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协同。

非常正常 特别的好 感觉是不合理 感觉非常的有意义 很好

教育扶贫论文的题目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近两年来,“建档立卡户”已成了乡民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因为一旦评上“建档立卡户”的人家,看病不出钱,建房补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学补助高,县乡党委政府还送给鸡猪羊等,并帮着发展各种产业。其实,“建档立卡户”都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真正体现了扶贫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会的墙壁上都写着“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标语。都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听爸爸说,我家旁边的李叔叔,他家在国家扶贫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穷苦的生活,欠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仍未还清,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可党的扶贫政策来了以后,他家评上了“建档立卡户”,用政府补助的资金还清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住村扶贫工作组的干部得知后,给他家送去了救济物资,并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养羊和种植茶叶。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劳,常常在茶地里忙到两头黑。现在李叔叔家的30多亩茶叶已经投产,每年茶叶长势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发展到60多只了。今年,李叔叔家建盖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脱贫的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只有乡民配合,脱贫才会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表哥也很争气,奋发读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欢的大学,享受着教育扶贫的补助。现在许多农村人家都建盖了新房,有了舒适的坏境,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们的勤劳致富。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就是脱了贫的人家,会帮助没有脱贫的人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免费给他们送猪,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真是“农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来得早。”让我们手拉手,团结协作,共同走出贫困。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一起进入小康生活吧!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教育精准扶贫论文题目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如何扶贫才有效的议论文,这个可以在一些议论文网上去查询到有很多的势力范围的。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扶贫才有效,我觉得你要扶贫的话,一定要把当地的经济带动起来,才可还是扶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