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潮汕俗语的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5 08:23:01

潮汕俗语的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

迎财神,放鞭炮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我也是金实的。。。为什么说的都不是潮汕城乡的。。。/(ㄒoㄒ)/~~

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 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 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 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 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如果有恶鬼 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 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 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 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厂 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 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 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 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 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 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 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 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两员雄赳赳的战将, 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 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 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 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 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 ·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 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 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 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 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 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 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传说,林大钦早年曾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 初一日,东家夫人过生日,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只见林大钦提笔沾墨,不假思索便写出此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 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 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 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 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 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 祀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 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 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 于大厅,一家人入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 场必须用松枝菝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 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 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 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 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三、迎财神,放鞭炮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 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 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 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 祥。有好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洁,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所以,出国潮人随着自身的迁移,对本土文化的传播,也就是必然和显然的。潮人出国,带出去首先是语言文化。潮汕话的传播就是最广远的。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话的存在和通行。只要有海外潮人的存在,他们与祖籍息息相通,作为潮人特征之一的潮汕话就会传播下去,这是毫无疑义的。 潮汕文化的深层表现是潮人的文化心态,即潮人的思维方式、人体观念和行为准则。这突出地表现以善于经营而知名于世的潮商精神上。潮人文化心态的另一方面表现,即为许多外地人所瞩目的高度凝聚力。海外潮人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即是潮人高度凝聚力之集中表现。 海外潮人所创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态为精神核心,以亲缘、地缘、业缘、物缘为纽带组织建立的同乡会,宗亲会、会馆、公会等社会团体组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二年一次轮流举办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乡谊集结的联谊年,来自世界知侨胞居国的潮团首领云集一方,其所显示的凝聚力,可说是潮人传播祖籍文化的一面旗帜。 可视可闻的文化传播,首屈一指的是潮剧和潮州音乐的向外流传。潮剧约于一百多披前就随着潮人的足迹流布东南亚国家。国内潮剧纷纷向海外学习,使潮剧舞台充满生机。潮州音乐由海外潮人对外传播,也如潮剧之广泛,且因其拥有众多的乐器造成特殊的音色和旋律,演奏起来悠扬悦耳,节奏分明,尤以铜锣、革鼓等敲击乐器,更为各方所喜爱。 富有特色的潮州茶和工夫茶,同样跟随着潮人出国而流行于潮人所到达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南洋一带。潮菜丰富的菜谱和极为讲究的烹调方法,深受各地人民的欢迎。潮州菜选料之精,制作之可口,早已风靡全球。工夫茶喝起来的优雅、传神、茶叶、茶壶、茶杯以及泡茶的工夫,与煮水的水锅、风炉、火炭等等的讲究,也一无遗漏的在海外传袭。乐此道者,几乎每日早、午、晚都饮几杯,大有不馀不过瘾之势。潮州歌册,海外也流传。主要是出国潮人中的女性带出去的,也是国外的华侨女性中传唱。歌册的朗诵是比起讲故事更吸引人的,历其既有戏剧内容,而且如果朗读得好,声调动人,更能引人入胜。所以,也成了祖籍文化外传的一项内容。 此外,潮人所办的学校、报馆、书店、戏院、以及音乐、体育等等艺术团体,所造成的文化推广、交流更加广泛,其对所在国文化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不见踪影的。 海外潮人出于强烈的乡土观念,许多人有意识地保持着家乡的饮食习惯,要求子女在家讲潮州话;各宗亲会建祠供奉历代祖先灵位,有的家庭还供奉神、佛、菩萨,逢年过节都要祭宜等等家乡习俗,这也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播。 潮汕文化对潮人侨居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影响,还可以从人们的词汇、食物、风俗习惯、建筑设计、艺术喜爱上见其一斑。 潮阳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潮阳英歌舞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民间舞蹈艺术之花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醇厚的泥土风味,扬名海内外。关于潮汕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潮汕俗语的研究论文目录有哪些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潮汕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1、[鸭囝跳东司——赶伙]

赶伙,跟着潮流,跟着别人去干。东司,茅厕。

2、[买杉做棺柴——等死]

等死,指没有前途。棺柴,棺材。

3、[青盲摸墙——找门路]

找门路,表层意思为寻找门儿和路,深层意思为找后门。

4、[七分钱二人分——唔三唔四]

唔三唔四,即不三不四。

5、[过关送文凭——做人情]

文凭,犹如今天之证明、护照。典出三国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故事。

6、[黑白电视机——无彩]

无彩,表面意思指没有色彩,深层意思指浪费或运气不好。

7、[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熟面熟面,表层意思是猪头皮都烧熟了,深层意思指脸熟,似曾相识。

8、[六月薄壳——假大头]

薄壳,大头,各是一种贝类海产的名称。薄壳小指大小,大头中指大小。假大头,表层意思是以“薄壳”充“大头”,深层意思指出风头。

9、[乞食讨元宝——听造化]

听造化,凭运气。乞食,乞丐。

10、[六月大菜——假有心]

大菜,芥菜。假有心,表层意思指芥菜貌似卷心,深层意思指虚情假意。

11、[十月白菜——大结(激)心]

大结(激)心,表层意思指白菜卷心,深层意思指心里很不痛快。

12、[食饱饭买包——有来无歇]

有来无歇,有也可以,没有也罢,指无关紧要。

13、[孙大圣喝彩——猴叫好]

猴叫好,猴子叫好,深层意思指自以为是。

14、[沙蜢咬尾——食家己]

食家己,表层意思是吃自己的身体,深层意思是吃自己的,花自己的。沙蜢,蜻蜓。

15、[师公和尚——唔同道]

唔同道,来路不同。师公,道士。

16、[三斤猪头——食支嘴]

食支嘴,表层意思指只吃嘴巴,深层意思指靠嘴混饭吃。

17、[城门脚店铺——外行]

城门脚,城门外边。店铺,商店。外行,表层意思是城外的行铺,深层意思与普通话的“外行”相同。

18、[元宵灯笼——一肚火]

一肚火,表层意思指灯笼里点着火,深层意思指满肚子怨气。

19、[被底放屁——芳臭家己知]

芳臭家己知,表层意思指是香是臭自己知道,深层意思指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分量。被底,被窝里。芳臭,香臭。家己,自己。

20、[老人食猪脚——试味]

试味,试试味道如何。

1、[半桶屎]

半桶水,比喻人的本领不到家,只有半拉子水平。例:“伊个功课底唔大事,上加~定(他的功夫不怎么样,最多是半拉子功夫)。”

2、[着老命]

形容生气之极,要以死相拼。例:“伊听着~,擎支刀了就出去(他一听气坏了,操起一把刀就跑出去了)。”

3、[大细胆]

胆子小。例:“伊个人~,底块罗唔敢去(他胆子小,哪儿也不敢去)。”

4、[大舌猴]

结巴。例:“伊自细就~(他从小就结巴)。”

5、[经心事]

出点子,想办法。例:“爱做头脑着会~(相当领导,要会出点子、想办法)。”

6、[紧心性]

急性子。例:“伊个人过~,动不动就哭父死母(他是个急性子,动不动就骂娘)。”

7、[唔大事]

不怎样。例:“伊个功课底~(他的本领不怎样)。”

8、[相借问]

打招呼。例:“出门着个人~(出门在外碰上熟人要打招呼)。”

9、[衰到糜]

倒霉透顶。例:“今年~,一年终终赚无个钱(今年倒霉透了,一年到头没赚到一个子儿)。”

10、[散哭父]

胡说。例:“你勿听伊~(你别听他胡说)。”

11、[拼大头]

出风头。例:“伊个人上好~(他喜欢出风头)。”

12、[半天吊灯笼]

比喻衣裤太短。例:“个衫穿了~,孬买(这件上衣太短了,不能买)。”

13、[无切要]

无关紧要,没有重视。例:“万外银伊看作~个事(一万多块钱他不当一回事)。”

14、[无和算]

划不来。例:“作一日正十个银,好~(干一天才十块钱,实在划不来)。”

15、[假老斗]

不结实,不牢靠的。例:“只床个~个,孬坐(这张桌子不结实,不能坐)。”

16、[合心想]

称心如意。例:“只件物伊看着就~(这一件就合他的心意)。”

17、[唔知观]

没小心注意,没提防。例:“伊漏人过强,你~就乞伊去(他人很有一手,你一不小心就会上他的当)。”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所以,出国潮人随着自身的迁移,对本土文化的传播,也就是必然和显然的。潮人出国,带出去首先是语言文化。潮汕话的传播就是最广远的。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话的存在和通行。只要有海外潮人的存在,他们与祖籍息息相通,作为潮人特征之一的潮汕话就会传播下去,这是毫无疑义的。 潮汕文化的深层表现是潮人的文化心态,即潮人的思维方式、人体观念和行为准则。这突出地表现以善于经营而知名于世的潮商精神上。潮人文化心态的另一方面表现,即为许多外地人所瞩目的高度凝聚力。海外潮人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即是潮人高度凝聚力之集中表现。 海外潮人所创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态为精神核心,以亲缘、地缘、业缘、物缘为纽带组织建立的同乡会,宗亲会、会馆、公会等社会团体组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二年一次轮流举办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乡谊集结的联谊年,来自世界知侨胞居国的潮团首领云集一方,其所显示的凝聚力,可说是潮人传播祖籍文化的一面旗帜。 可视可闻的文化传播,首屈一指的是潮剧和潮州音乐的向外流传。潮剧约于一百多披前就随着潮人的足迹流布东南亚国家。国内潮剧纷纷向海外学习,使潮剧舞台充满生机。潮州音乐由海外潮人对外传播,也如潮剧之广泛,且因其拥有众多的乐器造成特殊的音色和旋律,演奏起来悠扬悦耳,节奏分明,尤以铜锣、革鼓等敲击乐器,更为各方所喜爱。 富有特色的潮州茶和工夫茶,同样跟随着潮人出国而流行于潮人所到达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南洋一带。潮菜丰富的菜谱和极为讲究的烹调方法,深受各地人民的欢迎。潮州菜选料之精,制作之可口,早已风靡全球。工夫茶喝起来的优雅、传神、茶叶、茶壶、茶杯以及泡茶的工夫,与煮水的水锅、风炉、火炭等等的讲究,也一无遗漏的在海外传袭。乐此道者,几乎每日早、午、晚都饮几杯,大有不馀不过瘾之势。潮州歌册,海外也流传。主要是出国潮人中的女性带出去的,也是国外的华侨女性中传唱。歌册的朗诵是比起讲故事更吸引人的,历其既有戏剧内容,而且如果朗读得好,声调动人,更能引人入胜。所以,也成了祖籍文化外传的一项内容。 此外,潮人所办的学校、报馆、书店、戏院、以及音乐、体育等等艺术团体,所造成的文化推广、交流更加广泛,其对所在国文化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不见踪影的。 海外潮人出于强烈的乡土观念,许多人有意识地保持着家乡的饮食习惯,要求子女在家讲潮州话;各宗亲会建祠供奉历代祖先灵位,有的家庭还供奉神、佛、菩萨,逢年过节都要祭宜等等家乡习俗,这也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播。 潮汕文化对潮人侨居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影响,还可以从人们的词汇、食物、风俗习惯、建筑设计、艺术喜爱上见其一斑。 潮阳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潮阳英歌舞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民间舞蹈艺术之花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醇厚的泥土风味,扬名海内外。关于潮汕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许多谚语从产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不仅在当时具有其社会意义,到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准备的潮汕有关食物的俗语,欢迎阅读!

潮汕有关食物的俗语

素菜荤做,见菜不见肉

做戏神仙老虎鬼,做桌靠粉水

猛火厚朥芬鱼露

九月鱼菜齐

六月鲤鱼七月和尚

常用谚语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经典谚语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潮汕俗语的研究论文目录

无丑唔成戏 “凉茄消风豆 应菜热过火” “龟圆鳖扁蟹无毛 鳗长斑短鲇无耳” “有钱稚鸭姜 无钱应菜茄” “出空番薯入空芋” 个府城硕输过一个庵埠傻 惜落顺势 做起按察面就乌 静过老三正 猛过纸影担竹椅 读书畏考,作田畏薅草 各人各人尚 青盲买手电 十 嘴 九 脚 仓 无好家神通外鬼 祭到五都 食番薯圈 “放屎画大猪” 狗离唔亏(开)东施路 妖(饿)鸡(唔畏)棰 妖人勿面皮 离父离母惨过台 痴哥外妈惜外孙 鸡糟无隔夜厚稳 鸡啼有猛慢 天光都烧同 鸟家枝毛也象烧 鸟飞哙落毛 人行有脚迹 姑惜孙(侄)同姓 蟹无脚卖行 蟹有殿怕 人有硕憨 蛤婆好食路上跳 蛇无头卖伸 木虱咬生人 参考资料:

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背山襟海,美丽富饶,潮汕当地有很多幽默风趣的俗语,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趣味潮汕俗语,欢迎大家阅读。趣味潮汕俗语带解释 潮汕话:食啊未 意思:吃饭没有 潮汕话:划裂胶迹 意思:指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坏话 潮汕话:殿过石靠 意思:指一个人很固执 潮汕话:六罗 意思:八卦 潮汕话:假力洗茶渣 意思:指该帮忙的没有做,却做了本来不该做的事 潮汕话:死爸…… 意思:很、非常、极…… 潮汕话:饱过蜘蛛 意思:以蜘蛛脚小肚特大喻肚子吃得胀起来 潮汕话:迈踏踏缠 意思:不要啰嗦 潮汕话:迈斯娘! 意思:不要议价(多用于交易) 潮汕话:岩到爱死无命 意思:冷到了极点 潮汕话:敲过录龙! 意思:穷得要命 潮汕话:富到留油 意思:很有钱,多得好晒太阳防蚀! 潮汕话:胶村拨角纠 意思:没事找事做 潮汕话:人熟礼吾熟 意思:就是说虽然人很亲热,我还是要注意礼貌 潮汕话:单柴孬邢火,单人孬沫话 意思:一个人做事没有商量 潮汕话:牛仔吾北虎 意思:初生牛犊不怕虎 潮汕话:千人千般苦,无人苦病样 意思:就是人各有各的烦脑,就是没有人有相同的苦 潮汕话:蟹有殿怕,人有硕憨! 意思:蟹有老嫩,人有精愚 潮汕话:鸟飞哙落毛,人行有脚迹! 意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潮汕话:好教仔泅,孬教仔伯树! 意思:爬树会摔死或伤, 游泳 可以健身 有趣的潮汕俗语 潮汕话:有和算 意思:划算的意思 潮汕话:半天吊灯笼 意思:如灯笼那样上不靠天,下不着地 潮汕话:老实终须在 意思:老实人终有好结果 潮汕话:平安当大赚 意思:人有疾病,医病养病要花去很多钱,再加上不能做工,损失颇大 潮汕话:牛屎佛赶人典书句 意思:乡下人没读过书也要引经据典。 潮汕话:大人弯,奴囝直 意思:指大人说话讲究守口,小孩子天真无邪,想什么就说什么 潮汕话:钱仔吾使使大钱! 意思:如小病不看成大病 潮汕话:未学行,先学飞 意思:讽刺学知识没有先打好基础,想一步登天者 潮汕话:一人主张,唔如二人参详 意思:指人多智慧高 潮汕话:乌咸汁苦 意思:多喻衣服懒于洗换而脏和咸 潮汕话:通街市夺无 意思:社会上没有 潮汕话:塘年世春 意思:日久天长 潮汕话:嘴尖舌仔利 意思:很会讲话 潮汕话:三面五目看清楚背后勿担塘短脚话 意思:传独目姐要嫁拐腿要娶,媒人安排女在门后掩盖独目,男方骑在马上,双方相亲满意,媒人此说,后双方均知中计,媒人教男说那日相亲大喜摔伤故残,教女说知郎摔残痛哭致独目。 潮汕话:双目朝朝摄! 意思:失败者看到胜利者收到果实。 潮汕话:担破无酒食 意思:昔有工匠授徒,留关键不教,徒弟每至关键请酒设宴于师,酒后秘方授徒,徒不再宴请。 潮汕话:纳过豆腐 意思:屡战屡负者,象豆腐一样软弱可欺 潮汕话:胶罗 意思:还要很久 潮汕话:扒掉坟扣掉灰金堡 意思:挖了坟,摔烂放骨头的翻金砵,喻深仇大恨。 潮汕话:拉甫遇着熟人 意思:吹牛遇到相识的 潮汕话:祖公无拜祭乜路头煞 意思:自己不孝,求神何用。 潮汕话:树大分桠仔大分家 意思:儿子大了就各立门户 潮汕话:闲过仙 意思:活着比神仙还空闲 潮汕话:鸭仔听雷 意思:听不懂 经典的潮汕俗语 潮汕话:熟过老豆酱 意思:以老豆酱喻相处日久,关系亲密 潮汕话:咸过卤胆 意思:吝啬到了极点 潮汕话:老过康捅 意思:东西(人)很老或是很旧 潮汕话:根棺柴着放钱银包哭 意思: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一个人承包 潮汕话:客情好过吊项鬼 意思: 传说 吊死鬼为劝人上吊代替自己,便给厌世者煸风点火,热情服务,此喻虚情假意。 潮汕话:柴目狗耳-假灵 意思:木雕的眼睛看不见,但有狗的耳朵,一有风吹草动,便大喊大叫,好像很机灵。多用以讽刺自以为消息灵通者 潮汕话:猫儿无荤无在厝鸭仔无粟卖过夜 意思:动物也以食为天 潮汕话:鸭仔跳东司-赶伙 意思:小鸭子跳茅坑,一个跟着一个跳。“赶伙”意谓赶着潮流走。东司,茅坑 潮汕话:叫掌(守)鸡住掌鸡叫掌鸭住掌鸭 意思:不灵活、不变通。 潮汕话:鸡脚长鸭脚短-有危下 意思:鸡的脚长一点,鸭的脚短一点,因而鸡高而鸭矮。高矮,潮汕方言叫“危下”。比喻人的身高或 文化 水平等方面有高有低。 潮汕话:放屎跋落溪-又臭又漉 意思:拉屎时掉下河,又臭又湿。“又臭又漉”指臭名昭著,腐败得很。跋,摔倒,掉下。漉,湿。 潮汕话:放屎欢东施墙 意思:某种事(物)达到安全的程度,再加一防! 潮汕话:吐屎 意思:乱讲 潮汕话:炉底碳---块块透 意思:对什么事都知道,通晓! 潮汕话:衰鸡卖食粟 意思:象病鸡一样吃不下饭 潮汕话:吾死大破相 意思:不死也得大病一场! 潮汕话:十八棚头做到透 意思:指每一种事都要尝试,多含贬义!!! 潮汕话:牙蚣咬鸡母捂钱龙(壁虎)咬起大厝 意思:以前认为壁虎会咬死人,其实没有牙齿,不会咬人 潮汕话: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意思:指食物要亲自尝尝,才知道滋味如何。什么事情都要看清楚。才知道底细! 潮汕话:细数畏算盘 意思:积小成多,损耗惊人 潮汕话:块事大过鼻屎 意思:小事情不值一谈 潮汕话:无脚蟹 意思:就是说孤立无援的弱者 潮汕话:大细目

"溜"在潮汕文化中是指把饭菜热一热,蒸一蒸;‘书无溜’是指学过的知识没有复习,没有去回忆一下,久了就会忘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黄河的俗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关于黄河的成语 中流砥柱 鲤鱼跳龙门 九曲黄河 泾渭分明

潮汕俗语的研究论文摘要是什么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摘要就是整篇文章和浓缩预览,它被排放在论文的首要位置。论文摘要是文章的灵魂,很多老师审稿时没有时间查看论文正文内容,往往是通过文章的摘要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层次,因此,写好论文摘要无比重要。摘要主要包括论文的六个要素,即:①题目②目的③方法④结果⑤结论⑥关键字论文摘要撰写的要求:(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2)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 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 两可的结论。(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 代号。(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11)要求使用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12)长度要在杂志要求的下限与上限之间。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其中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排除性原则。

扩展资料:

造成摘要写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责任编辑业务水平不过关,无法按规范要求修改摘要;由于出版周期短,修改摘要需要耗费责任编辑过多时间,导致责编对摘要未作规范化要求;责任编辑责任心不强,对不规范摘要置之不理。

2、从作者的角度看,造成摘要不规范的原因有:作者过于注重论文发表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摘要的重要功能,因而对摘要的撰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

3、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学术期刊因各种原因,忽视本刊摘要的规范化,让自己的刊物呈现出摘要写作多样化,使不少投稿作者按期刊摘要的“样式”依样画葫芦,写出不合规范的摘要。

甚至一些资深的学者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断地变换“摘要”的写作格式。但总的来说,摘要写作误区主要有四个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或者简要提炼段旨句,并达到扼要并逻辑的揭示论文全貌的作用。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指示性摘要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论文摘要是什么

论文摘要是什么,论文得摘要要如何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文摘要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论文摘要就是论文内容提要,是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 内涵:短文 外延: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简明、确切的不加解释和评论的 论文摘要是简明、确切、不加解释和评论地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论文摘要起什么作用? 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 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三、论文摘要应包含那些内容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摘要的四要素: ①目的: 研究的目的、范围、重要性; ②方法: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结果: 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数据和结果,; ④结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论文的新见解。 (重点是后面两点)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四、论文摘要如何写

1、应该怎么写文字:简明扼要: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需要充分概括; 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兴趣,使他们继续读; 2、不应该怎么写 不能冗长,少写无关的东西,语句不能含糊不清。

一、论文摘要的作用论文摘要说白了就是论文的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较强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论文摘要是用简单、易懂、精辟、明了的语言对全文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好的摘要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论文摘要是现代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摘要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原则1、论文摘要分为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也有其他语言文字的)。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200-300字,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应一致(尽量不要使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因为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

2、多多向指导教师请教,并根据提供的意见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更高水平。

3、论文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的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主体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和中心思想。

4、论文摘要的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5、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删除不必要的文学修饰。摘要中不应包括作者将来的计划以及与此课题无关的内容,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6、论文摘要中不得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片、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五、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课题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本次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四。撰写步骤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即提纲论文),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首先,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通读论文全文,仔细将文中的重要内容一一列出,特别是每段的主题句和论文结尾的归纳总结,保留梗概与精华部分,提取用于编写摘要的关键信息。然后,看这些信息能否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并要求语句精炼。若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则重新阅读论文,摘录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将这些零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六、关于英文摘要

1、论文的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要依据公认的写作规范。

2、尽量使用简单句、简单词,避免句型单调,表达要求准确完整。

3、正确使用冠词。

4、使用标准英语书写,避免使用口语,应使用易于理解的常用词,不用生僻词汇(不要使用翻译软件)。

5、尽量多使用主动语态。

6、作者所做工作用过去时,结论用现在时。

家乡的风俗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标题:1.离家三百里,别是一乡风2.家乡的风俗---春节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4.开门炮仗开年门5.难忘的元宵节6.家乡的大秧歌7.祭祖8.家乡的年味9.有趣的那达慕大会10.家乡的春节的春节12.二月二,龙抬头13.饺子14.安徽的元宵花灯

春天,有漫山遍野的野花,在嫩绿小草的衬托下,充满生机,香飘万里;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那也是我小学上学时的必经之路,每天都能看到鸟儿们在枝头上跳着优美的舞姿,听着它们唱着欢快的歌儿;忙碌了一天的你如果走进绿色的海洋,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定是你在嗅觉中产生愉快,能消除因整天的工作而带来的疲劳,从而有效地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夏天,清澈的小河终年潺潺蜿蜒着从村旁流过;常常会看见小鱼儿露出头像顽皮的孩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时而吹出许多小泡泡.小河滋润着沿途的数万群众.那是我们儿时的天然乐园,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那里追逐嬉戏.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是金灿灿的一片,一阵秋风拂过稻浪滚滚,那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他那挂满汗珠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冬天,山间、树枝上、小河旁、田野里到处是雪茫茫的一片,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梨花,点缀着那银装素裹的的乡村.使人感受到一种晶莹、洁白、充满童话般的美丽.家乡的气候新鲜,使人感到无比的舒服,但可贵的还是那深厚而浓郁的风土人情,它无时不在.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河,更爱家乡的浓浓乡情!

杭州的民情风俗 杭州的民情风俗,是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由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它为杭州增添独特的江南风情。 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说明,杭州最早人类活动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他们有的在山上构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设适应地势低洼的干栏式屋舍。他们利用石头打磨石犁、石锛,从事稻谷、芝麻等农耕生产;利用弓箭、石刀,从事狩猎活动;凿刻独木舟,编织渔网,进行捕鱼作业,形成了原始农业生产上的一整套习俗。他们还能用石轮纺织麻布,用石针缝制衣服,雕琢精美的玉器和烧制陶器,来改善、装饰自己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杭州地属越国或吴国,后并于楚。秦汉时杭州地开始建县,当时的钱是武林一个小县,临江滨海,以水为邻。《汉志》载:“吴粤之君皆尚勇,故其氏好用剑,轻死易发,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数与楚接战,互相兼并,故吴越风俗,略与楚同。” 隋朝置杭州,兴建州城,开凿江南大运河,对杭州起到奠基作用。《隋志》载:“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鱼稻富饶,不忧饥馁,信鬼神,喜淫祀。”又载:“余杭,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贾并辏。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自唐以后,杭州进入全国著名城市的行列。杭州的城区从城南的江干扩大到城北的武林门。从原来的1.5万户猛增到10万余家。经济繁荣,还与日本、朝鲜等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杭州已成为“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社会风俗也渐趋都市化,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丧、岁时、庆典、礼仪等民情风俗,都有了相应变化。诗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诗中,讴歌唐代杭州“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社会风俗,“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岁时风俗,“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的西湖夜游风俗。 杭州的民情风俗自北宋以后,变化较大。首先,杭州曾经历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南迁的影响,形成南北风俗的大融合。西晋时,北方屡遭战乱,晋室南迁,北方的士大夫甚至平民也随之纷纷渡江,云集富庶的三吴(吴兴郡、、)地区,南方大片土地都成为东晋贵族的田庄。因此,北方风俗也影响杭州。特别是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贵族入侵中原,赵宋政权南迁,建都杭州,大批士庶渡江南下。南渡的北人将原有的家法礼俗一并带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风俗起了很大变化。 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后,经济日益繁华,社会风俗更加多样。当时,杭州已成为北方商贾集中的地方,尤其从汴京迁来的军器制造、土木营造、纺织、印刷等工业和手工业作坊,纷纷在杭州重新建立基地,商贾也纷纷开店设肆。云集的商品,丰富的民物,使杭州出现许多著名的街市,如米市、菜市、羊市、鱼市、肉市、柴市以及花市、灯市、珠宝市、猴市等等,至今在杭州仍保留着许多相关的街巷地名。《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当时杭州有四百四十行,一条横贯南北的御街,或称“天街”,从北首的斜桥向南,一直通到凤山门,路面均铺石板,两旁商肆林立,“无一家不买卖者”。南宋《梦粱录》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不但白天营业,夜市也与日间无异。“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当时杭州最多的是饮食行业,市民宴饮、品茗成风。据《都城纪胜》记载:“京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设。”这些店铺都还保持北方饮食习惯,以适应南渡北人的口味食俗,连南宋皇帝赵构也怀念乡情,要去品尝一下宋五嫂亲手烹制的北方鱼羹美味,因此,“宋嫂鱼羹”这道一直流传下来。 “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杭州人本以米饭为主食,后因北方流寓人多,面食骤然增加。北宋京师上层社会妇女的衣饰,南渡后也传到杭州。连最时髦的“瘦金莲”、“方莹面丸”、“遍体香”等化妆品,也在杭州逐渐流行起来。《梦粱录》“民俗”条曾记载这样一件事:“自淳祜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成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南宋杭州的岁时风俗,在南渡初年,与北方风俗还有很大差异。但到南宋末年,随着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满月、百日、周岁的仪式礼节,也渗入了中原的习俗,娱乐风习也有不少是继承北方遗留下来的习俗。北宋汴京有“瓦舍”,南渡后的杭州也出现了游乐场所“瓦舍”,而且为数众多。影戏的初时只以素纸雕形,南渡后用羊皮加上彩色装饰。说唱诸宫调的,汴京有孔三传编传奇灵怪,人曲说唱,后杭城有女艺人熊保保及后辈女童仿效学唱。随着北人的南来,连奉祀的神庙.把杭州改为湖南就行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