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灾难与物种的关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3:48:06

灾难与物种的关系研究论文

地球末日天机美国25日凌晨报道,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几个大城市突然相继出现一些儿童的奇怪行为,他们突然间都相继不约而同说起一些人类听不懂的语言,而调查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深蓝儿童,据称有人第一时间破译了他们的预言,并翻译如下:(1)2010年3月份到5月份,全球爆发新一轮H1N1变种,当秘密死亡人数较多时候,各国才正式由媒体确认,为的是之前不造成社会恐慌。到5月份结束,全球将有至少3万人死于H1N1,其中美国及加拿大最严重,其次为中国。(2)2010年3月份—9月份,中国大概四分之一地区将会持续半年干旱,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6月份最严重将会出现在云南省,半年的旱灾会导致中国1万左右的人死亡。(3)2010年5月份,全球冰山会有相继消融,结果将导致包括南美洲、亚洲一些地区海平面升高,日本、上海会首当其冲。(4)2010年6月,卡特拉火山会继艾雅法拉火山后大规模喷发,以此引发的洪水将会使3万人死亡,10万人无家可归,扬起的火山灰影响冰岛乃至整个大西洋沿岸城市,1年后,将会有2万人陆续死于呼吸疾病。(5)2010年9月至10月,全球多个地区持续高温,其中记录到非洲最高气温点度,上海度,超历史水平。(6)2010年末,全球爆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社会舆论原因为诺亚方舟的建造。传言真正的建造地并不在中国,而是在俄罗斯。但中国除了上海外,也纷纷在各地秘密建立庇护所,其中拉萨将会有大量飞机进出,社会舆论将方舟的建造地又转向拉萨。(7)2011年2月,全球二十国峰会举行,商量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将有至少200名超级富豪参与,峰会举行地在美国旧金山。最后达成协议为一方面政府下调银行利率,另一方面将保证诺言方舟的建造,结果将会使得俄罗斯、美国、中国、等国在今之后逐渐占据金融主导地位,而加拿大、日本等国逐渐沦为发展中国家。(8)2011年3月,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震级为级,死亡人数飙升到18万人,相隔不到半个月,唐山再次地震,震级为级,死亡人数为11万人,专家称全球将进入地壳活跃时期。(9)2011年5月后,各国地区相继出现大大小小地震和火山喷发,其中日本富士山将于8月份发生大火山喷发,熔岩将淹没大阪半个城市,造成至少16万人死亡和失踪。(10)2011年9月份,地理专家称地球磁场正在迅速减弱,太阳粒子暴更于11月份侵入地球磁场层,其间各国多次发生飞机坠毁事件和水下潜艇对撞事件。(11)2011年12月,将出现全球最著名的外星人事件,□1星的编队到达美国51区,讨论全球灾难应对事件,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等秘密出席会议,事后联合国要求美国公布谈判视频。(12)2012年2月,国际天文台专家发现一颗离地球3亿光年的小行星正侵入太阳系,体积为地球的三分之一,预测11月至12月其间将撞击地球,全球专家讨论应对策略。(13)2012年3月,菲律宾发生超级大地震,震级记录为级,包括中国、中国台湾、日本将受牵连,连同激起的海啸造成50万人死亡,100万人无家可归。(14)2012年4月,联合国正式宣布全球进入灾难时期,5月地理专家发现地球磁场发生完全两极交换,多地区发生时空交错现象,一些未来人出现,告诉现代人2012年12月22日凌晨地球发生大灾难,他自己则为届时的幸存者,来自2025年后。(15)2012年6月,百慕大三角、麦田怪圈查明,百慕大三角等类似事件乃地球局部零磁场发生时空转移的结果,麦田怪圈为外星人的杰作,包括屠牛事件也为外星人借此研究人类基因的结果。(16)2012年7月,联合国宣布诺亚方舟建造成功,俄罗斯有3台,中国有2台,每台可容纳100万人,可抵挡海啸、地震、火山熔岩的攻击,7月底,美国51区借助外星人力量建成3艘宇宙超级飞船,每艘可容纳60万人,据称届时人类可以飞达太阳系任何一个星球生存。(17)2012年8月,联合国正式宣布末日将于未来5个月内来临,开始选取特定人员搭乘诺亚方舟和超级飞船,其中国家首脑、国家各方面最优秀专家人才以及深蓝血统人员将在选取范围内,另外公开船票发售,诺亚方舟门票为20亿欧元,超级飞船门票为30亿欧元。(18)2012年9月,天文学家预计小行星将于3个月后撞击地球,预测将会撞击大西洋,激起的海啸会波及半个地球,届时这半个地球无人能幸免。(19)2012年9月底,美国芝加哥发生级大地震,造成美国100万人死亡,地震波及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加拿大30万人死亡,墨西哥17万人死亡,加勒比海海啸造成领近国家古巴、阿拉斯加死伤无数。(20)2012年10月,太阳风暴再次肆虐,造成亚洲、南美洲等地区大面积电网瘫痪而停电,从此,地球半数国家进入黑暗时代。专家预测下一次最强太阳风暴将于12月底袭击地球,届时全球电网彻底瘫痪,从10月到12月,由于太阳辐射死去的人数将暴增到1亿。(21)2012年11月,世界人口统计数字为37亿,人口从2010年8月开始就已经出现负增长,在过去三年里,人口减少了30亿。(22)2012年12月初,方舟和超级飞船的门票销售完毕,各国预计登船人数为:中国100万、俄罗斯95万,美国150万,日本20万,超级飞船预计登船人数为美国80万,中国50万,俄罗斯20万,其他国家相对较少。以此来保证人类和物种可以在末日后继续繁衍。登船时间为12月15日至12月20日。(23)12月5日、12月12日,12月13日美国、中国、日本相继发生超级大地震,地震波及邻近国家,多个城市成为废墟,主震国家几乎瘫痪,整个地球处于临近毁灭状态,墨西哥、冰岛分别在12月7日到20日发生超级火山,多个城市被淹没在熔岩当中。(24)12月20日止,5艘方舟各就各位待命,3艘飞船已经飞往火星。12月21日美国时间下午17时11分,最强太阳风暴爆发,席卷的太阳风把太阳熔岩喷向地球,霎时间,非洲、南美洲、亚洲、欧洲等地一片火海,灾难造成未登船的15亿人死亡,美国时间晚上11时36分,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地点在大西洋靠东部地区,引发的海啸波及半个地球,灾难再次导致未登船的18亿人死亡。(25)12月21日至12月22日凌晨,人类一直挣扎在火海、熔岩和海啸中,天空变得黑暗灰蒙,天空到处时不时闪现火光,大气层受到破坏,空气成分改变,将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取代。剩下的未登船人类将全部窒息而死。(26)12月22日凌晨04时,大量外星飞船突然介入,天空各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外星飞船,闪耀着五彩的光芒,据称来自银河总系的几百个星球编队,他们到来目的仅仅为了收拾残局,他们接出方舟所有人类,但在保证人类继续繁衍后,地球将进入外星人统治时代,12月22日起,人类开始新纪元,但由外星生命支配,进入与之前毫无关系的文明,太阳也无能为力再为地球照明,光明和能源将由外星人的宇宙空间供给,该宇宙空间能转化其他星系的光源和能量给地球使用。在这之后的30年内,地球人将慢慢死去,最终,地球沦为银河总系外星人的领土。 》---【白花开了

因为这些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的强悍,他们会根据环境的改变,从而快速的进化成适应这个环境的样子,因此哪怕他们遇到毁灭性的灾难,依旧可以延续。

发生毁灭性灾难后,有的物种却能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因为流动性高,也许是因为能够快速增长,也许是因为能够快速适应,事实上,不管到底是何原因,这与这些物种本身的生存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也还有运气的成分于其中。如果要说毁灭性的灾难,可能就不得不提到恐龙灭绝的那一场灾难,6000多万年前,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从而使得地球上的生物面临了巨大的灾难,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生物都因此而灭绝,但仍然有百分之十的生物却幸存了下来。

不得不说,那次灾难还是足够幸运的,因为仍然有百分之十的生物活了下来,至今的诸多生物都是那百分之十通过不断进化而来的,当然,幸存下来的百分之十也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流传至今,在时代的长河中,仍然有一部分生物因为适应不了改变的环境而最终消失。在6000多万年前的那一场大灾难之中,诸多物种都彻底消失了,比如:恐龙、菊石类动物等等,但有一些物种却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比如:鳄鱼、海龟等物种,但仔细考究之后,最终生存下来的很多生物都是当时遭受到巨大打击的物种。

为何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这大概就符合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那些遭受到了巨大打击的生物确实面临着种群灭亡的危险,不过正是这种直面的打击,让得它们能够较为快速的改变自己,较为快速的适应改变的环境。通过快速繁殖与生长,它们的数量得到了巨大的增加,从而使得自己的物种有了更强的竞争力,而且也有了更大的进化基础。

自然灾害是任何一种物种都不可避免的,但谁能够快速的适应改变的环境,那就有着生存下去的机会。

因为有些物种的生存能力是很强大的,它们不一定会被毁灭。只要生存下来,就会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组织培养与作物育种关系研究论文

1、快速繁殖优良种苗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和观赏植物,其次是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几乎所有植物都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

自从Morel(1952)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的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3、在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如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用原生质体进行体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用子房、胚和胚珠完成胚的试管发育和试管受精等 ;种质资源的保存等等。

4、工厂化育苗

近年来,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已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生产手段,在园艺植物的生产领域蓬勃发展。

扩展资料

组织培养除了在农业上的应用外,21世纪初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另一个方面,即有用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有用化合物包括药物、橡胶、香精油、色素等。这些化合物许多都是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有些化合物还不能大规模地人工合成,而靠植物产生这些化合物来源有限。

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愈伤组织,并筛选出高产、高合成能力、生长快的细胞株系,以进行工业化生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资料:新华网-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它有何优势?

植物组织培养成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广阔领域,除了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生产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快速繁殖优良种苗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和观赏植物,其次是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快速繁殖可用下列手段进行:通过茎尖、茎段、鳞茎盘等产生大量腋芽;通过根、叶等器官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试管快速繁殖应用在下列研究中:1.繁殖杂交育种中得到的少量杂交种,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2.繁殖脱毒培养得到的少量无病毒苗。3.繁殖生产上急需的或种源较少的种苗。 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组织培养突出的优点是“快”,通过这一方法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扩大植物的数量,以一个茎尖或一小块叶片为基数,经组织培养一年内可增殖到10,000~100,000株。 二、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几乎所有植物都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自从Morel(1952)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的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园艺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 三、在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如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用原生质体进行体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用子房、胚和胚珠完成胚的试管发育和试管受精等 ;种质资源的保存等等。 胚培养技术很早就有利用,在种属间远缘杂交的情况下,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杂种胚常常停止发育,因此不能得到杂种植物,通过胚培养就可保证远缘杂交的顺利进行。到五十年代在实践上的应用就更多了,在桃、柑橘、菜豆、南瓜、百合、鸢尾等等许多园艺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上都得到了应用。大白菜×甘蓝的远缘杂交种“白兰”,就是通过杂种胚的培养而得到的。对早期发育幼胚因太小难培养的种类,还可采用胚珠和子房培养来获得成功,利用胚珠和子房培养也可进行试管受精,以克服柱头或花柱对受精的障碍,使花粉管直接进入胚珠而受精。 花药、花粉的培养在苹果、柑橘、葡萄、草莓、石刁柏、甜椒、甘蓝、天竺葵等约20种园艺植物得到了单倍体植株。在常规育种中为得到纯系材料要经多代自交,而单倍体育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可以迅速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大大缩短了育种的世代和年限。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进行突变体的筛选。突变的产生因部位而异,茎尖遗传性比较稳定,根、茎、叶乃至愈伤组织和细胞的培养则变异率就较大。培养基的激素也会诱导变异,因浓度而不同。此外还有采用紫外线、X射线、?射线对材料进行照射,来诱发突变的产生。在组织培养中产生多倍体、混倍体现象比较多,产生的变异为育种提供了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利用组织培养,采用与微生物筛选相似的技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突变体的筛选更加富有成效。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开发,在育种上展现了一幅崭新的前景。已有多种植物的经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物,有些植物得到体细胞杂种,这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价值。随着这方面工作的深入,水平的提高,原生质体培养一定会在育种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工厂化育苗 近年来,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已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生产手段,在园艺植物的生产领域蓬勃发展。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是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物质的人工合成培养基上,并附加一定量的生长调节物质,把脱离于完整植株的本来已经分化的植物器官或细胞,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及pH、值条件下,利用细胞的全能性以及原有的遗传基础,促使细胞重新分裂、分化长成新的组织、器官或不定芽。最后长成和母株同样的小植物体。例如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就是取样品株一定部位的叶片为材料,消毒后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在培养室内培养,两个月左右在切口处产生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再切割后又形成新的不定芽,如此继续,即可获得批量的幼小植株,按需要量生产与样品株完全相同的苗子。 工厂化生产组培苗,是按一定工艺流程规范化程序化生产的,具有繁殖速度快、整齐、一致、无虫少病、生长周期短、遗传性稳定的特点,可以加速产品的发展,尽快获得繁殖无性系。特别是对一些繁殖系数低、杂合的材料有性繁殖优良性状易分离、或从杂合的遗传群体中筛选出表现型优异的植株,需要保持其优良遗传性,有更重要的作用。组培苗的无毒生产,可减少病害传播,更符合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要求,扩大产品的流通渠道,增加产品市场的销售能力,同时减少了气候条件对幼苗繁殖的影响,缓和了淡、旺季供需矛盾。 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从60年代就巳经开始,并随着生长、分化规律性探索逐步深化,到了70年代仅花卉业就已在兰花、百合、非洲菊、大岩桐、菊花、香石竹、矮牵牛等二十几种花卉幼苗生产上建立起大规模试管苗商品化生产,到1984年世界花卉幼苗产业的生产总值已达二十亿美元,其中美国花卉幼苗市场总值为六亿多美元,日本三友种苗公司有60%的幼苗靠组织培养技术繁殖。1985年仅兰花一项,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就有100余家,年销售额在一亿美元以上。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加快了花卉新品种的推广。以前靠常规方法推广一个新品种要几年甚至十多年,而现在快的只要l~2年就可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普及和应用。 我国采用快速繁殖技术,也使优良品种达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如广东切花菊“黄秀风”的应用,使菊花变大,长势加强,花色鲜艳,抗病力增强,打开了进入香港市场的渠道,使三十多种观叶植物的推广很快遍及全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将自然界的几百个野生金钱莲品种繁种驯化,培养了一批园林垂直绿化的材料,促进了园林业的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也存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是繁殖效率与商品需要量的矛盾,有些作物由于繁殖方法尚未解决,因而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其次是在培养过程中如何减少变异株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应降低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更好的投产应用。总之,随着组织培养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培养方法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遗传育种、品种繁育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生物工程和工厂化育苗实施以后,它将以新兴产业的面目在技术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运用主要是在各大大型花卉生产基地或铁皮石斛、铁线莲等药材的生产。

植物的组织培养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扩展资料:

一、培养方法:

1、非试管微组织快繁:

非试管微组织快繁技术是将外植体(一般要求带一叶一芽)放置在室内外普通沙子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腋芽自然倍增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一般植物7~15天可以生长出根系。此技术投资低,操作环节少。

2、试管组织培养:

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组培瓶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组培瓶苗。

二、培养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组培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组培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前景园艺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能快速将优良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次生代谢物利用上也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选好优良品种,合理布局、节约成本,组培产业将会有蓬勃的发展和广阔的前景。2.1 花卉种苗产业化生产 花卉业是21世纪的希望产业,是社会经济发达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花卉需求量以每年35%~40%的速度递增。在花卉生产方面,种苗质量在栽培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因此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是花卉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2.2蔬菜种苗生产及脱毒马铃薯、食用百合、大蒜等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蔬菜,消费量和种植面积均很大,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这些品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易受病毒感染,产量、品质逐年下降,运用组培脱毒技术可迅速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生产力。2.3瓜果组培苗产业化草莓果实中所含的鞣花酸具有抗癌效果,且草莓易栽培、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在江浙一带发展迅速。但草莓易感染各种病毒病,感病的果实畸形、品质差,一般减产30%~80%。对草莓进行热处理结合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去病毒苗可增产1000kg/667m2,品质有较大提高。甜瓜以肉质细脆、香气浓郁、味道甘甜而深受人们喜爱,效益较高,但长期种植会使品质退化和混杂。可从大田健壮植株上取嫩梢,作为外植体组培生产出优良种苗,其生产性状优于种子苗,虽具有缓苗时间较长,苗早期生长势弱的特点,但缓苗以后的种子苗生长更日壬,后期能超过种子苗,且苗期较短,开花结果期提前,整齐度大大提高,性状一致,瓜的成品率明显提高,完全保持所采植株的优良性状,无退化和变异现象发生。欧美葡萄是当前最热门的葡萄品种,果粒大、甜度高、价格昂贵、经济效益高,如运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大量生产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采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毒技术使园艺植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且品质得到改善。很多作物因受病毒感染,产量和质量下降,有些创汇作物失去了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如大蒜、百合、薄荷等。利用脱毒技术,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大蒜的蒜头直径由4.7cm增加到7.2cm,增长2.5cm,蒜头重由29.2g/个提高到75.8g/个,平均增重近46g/个。草莓经脱毒后增产20%~30%,品质提高,脱毒苗生长快、长势旺、茎叶粗壮、抗病耐高温、抗寒性能强、寿命延长。美国在试管内生产脱毒马铃薯种子,1b种子可代替1t种薯,该项成果每年获利2亿美元。我国近两年生产和推广脱毒薯,解决了马铃薯退化,无毒种薯已在主产区普及,推广种植面积达66.67万hm2,增产幅度在30%~40%以上,每年增效2.5亿元。脱毒马铃薯已在日本、荷兰、越南等国大面积应用。日本脱毒草莓种植面积达11.33万hm2,占生产总面积的80%以上,产量提高l 5%~30%,可增加产值11亿日元。 植物组织培养及产业化生产发展迅速。由于试管苗繁殖周期短、繁殖系数高且不受季节限制,便于工厂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如美国的兰花试管苗生产及荷兰的花卉试管苗生产。 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或花粉的离体培养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然后对它们进行染色体加倍,可得到纯系。在作物育种上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加快纯合,降低误选,缩短育种年限。花药培养自20世纪60年代获得植株以来,发展很快,取得很大成绩。首先获得小麦、玉米、橡胶、柑桔等10多种作物花培植株,并已培育出小麦、水稻、烟草等花培新品种50多个,例如水稻品种新秀、单丰1号、花育1号等及中科院作物所李梅芳等培育的中花号、北京市农科院培育的京花号、吉林农科院培育的吉粳号、辽宁省盐碱地所培育的花粳45等。小麦品种京花1号、花培l号、京花3号等均推广应用于生产,其中小麦品种京花3号推广面积达6万hm2。 选育玉米自交系通常需要连续自交多代,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即可得到纯合的自交系。广西农校1983年用该技术育成了自交系花83—2。我国已获得100多个玉米花培纯系,并已配制出优良组合应用于生产。 利用单倍体植株作为诱变材料,无论诱变突变是显性还是隐性,在处理当代即可看到,优良变异一经选出,经染色体加倍就可得到纯系,可以提高诱变育种的效果。 目前,花药培养技术已成为加快育种进程的有效手段,人们正在对该技术进行更深入地研究。魏小平等试验表明,在诱导愈伤组织阶段加入CPPU可提早小麦花药出愈时间,对于难培养的材料有显著的诱导作用,所诱导的愈伤组织易分化绿苗。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表明,水稻 MS分化培养基中加入适量MET可提高绿苗分化率及幼苗素质。王培等研究发现,染色体的加倍时期对冬小麦花粉植株的结实率有影响。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的双亲由于遗传特性有显著差异,常造成杂交不亲和或杂种胚发育不全、中途天亡等情况。通过子房和胚的离体培养与试管离体受精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如果在杂种胚发育的适当时期取出胚进行离体培养,可能获得杂种幼苗,得到远缘杂交后代。目前已有100多种植物培养成功,并应用于作物育种或生产。例如日本育成大白菜和甘蓝杂种一白蓝,该品种具有大白菜和甘蓝双亲优点。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用类似的方法得到了小麦与玉米的杂交植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等通过幼胚培养,已获得萝卜与甘蓝的杂交1代和回交1、2、3、4代材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胚胎培养技术培育出早3号早熟桃,比亲本早上市半个月左右。组织培养用于远缘杂交来创造新的物种资源在小麦、蔬菜上开展的较好,在水稻上的研究尚少,应加强。 无性系变异的筛选体系胞在离体条件下及离体培养前会发生各种变异,筛选优良的无性系变异可育成新品种。如果植株的某一部分组织细胞中发生了变异,将该部分分离下来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再生植株,进而培育成品种。在培养基中施加某种选择压力,从中筛选无性系变异培养新品种已在许多作物上获得成功,该技术特别适于抗性育种。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利用小麦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然后转入含0.5%氯化钠培养基上进行耐盐筛选,继而转入含盐分化培养基上获得小麦耐盐突变体RS8901—17,经鉴定连续3 a耐盐力均为一级,且矮秆丰产;山东农科院原子能所利用γ射线照射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出愈伤组织,选育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新品种核生2号,表现高产优质。筛选无性系变异在个体水平上的诱变与常规变异相比,具有变异频率高、稳定快并可在室内有控制地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 组织培养应用于脱毒苗的培养与快速繁殖 利用植物生长点进行组织培养成幼苗,从而获得无病毒植株,这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已经育成并投人生产,我国7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试验。1990年马铃薯无病毒种苗栽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1/10,脱毒苗一般增产50%~100%,表现为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光合效率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目前,为了提高脱毒效果,降低成本,人们又在探索更有效的脱毒技术和种苗繁殖技术。 经济作物及观赏植物的快速繁殖日趋火热。许多名贵花卉由于种子败育,扦插成活率低而难以繁殖,应用组织培养可以快速繁殖,批量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也挽救了优良物种。美国、新加坡、泰国建立了几十家兰花快繁工厂,日本草莓试管苗种植面积超过11万hm2,据1990年统计,我国快速繁殖的植物已达443种,已有100多个机构采用快速繁殖技术进行工厂化大规模商品生产,其中月季、菊花、非洲紫罗兰、蝴蝶兰、马蹄莲、朱顶红等已用于生产。 组织培养应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基因库的建立 生命物质的保存,已引起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其中包括原核生物、植物及动物材料的保存,种质保存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有用的种质能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生命力。组织培养能安全地保存植物的细胞、愈伤组织或分生组织,且在储藏几年后,仍能稳定地产生再生过程。通过无性系繁殖保存作物已成为迫切要求,尤其对于热带作物。另外,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许多具有或可能具有育种价值的能成为基因库的品系在消失,作物栽培品种、亲本植物品系以及突变种也通常需要保存。组织培养对于植物生长和基因型保存研究要比大田繁殖优越,节省土地、人工、能源。组织培养材料体积小,对于冷冻后解冻还能存活的细胞来说,利于在低温或超低温中长期保存。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基因库的建立在育种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跨境与物流的关系研究论文

电傻瓜农的恩t、

跨境电商和自贸易严格来讲没什么逻辑关系。目前大多跨境电商都是保税模式,有的仓库在自贸区中,有的仓库在保税区中。

跨境电商离不开跨境物流,而跨境物流企业需要使用跨境物流系统来解决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辩证统一关系!如果物流企业不使用跨境物流系统的话,物流问题会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所以跨境物流系统在跨境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之间是桥梁关系!

毕业论文题目为”物流企业跨境电商的O2O商业模型研究“,设计类很多哦,这点我搞得

文物与音乐会的关系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美意识活动,其审美意识就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将矛盾双方作为一种内在的和谐,即中华文化传统“和”的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审美品格,“和”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将古代不同时期对音乐思想“和”的阐释作一梳理和简要述介。“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同之辩”的论争。《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说明了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这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和实生物”规律的体验和理解。春秋时期晏婴是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他对音乐有精辟的见解,曾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将音乐各种特征的“相成”“相济”都归属到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之中。晏婴在谈音乐诸要素之间的谐和时,并没有忽视音声与人心的谐和关系。“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只有“和”的音乐才能使君子听了产生心平气和的感情。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倡导礼乐思想,对音乐所看重的主要是它的社会教化作用。他们对“韶”一类的雅乐推崇备至,认为“中和”的音乐是最能移风易俗具有教化作用的,讲究借中和的音乐修身养性。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的社会属性与情感属性。只有具有“中和”情感特征的才是“和乐”,这就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魏晋时期阮籍在其论乐专著《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自然的本质属性,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去适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生活中继承乐教思想,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为乐者,莫不仪焉”。嵇康在《琴赋》中以平和之声为琴音乐美的特征,在琴声具“自然之和”的基础上描写琴音的美妙。他讲的“礼乐之情”是以“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角度讲“平和之乐”对人心的作用。唐代白居易对琴乐审美问题上有较多论述,他视恬淡、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和”为其审美标准。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中以政不和故人心不和,人心不和故音不和的角度强调“乐之和”在于“正——心——音”之音的关系是否和谐。从音乐与人心的关系认为只有能够协调民心,“顺气正声、为群情之影响”的音乐才是“和”乐的,才是美的音乐。哲学家朱熹在《紫阳琴铭》中对琴乐审美明确提出“养群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体现了他对琴乐中和美的认识,即“中和”美的实现有赖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人心之正性。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中国美学思想史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之一。《溪山琴况》提出二十四况,其中“和”是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溪山琴况》开首即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表明了“和”作为琴乐审美范畴,在《琴况》中具有其他诸况不能替代的地位。“和”在《琴况》中具有多义的内涵,如“和”况以琴乐陶冶人之性情,琴乐的实施目的在于使人心“和”,这具有社会伦理学的意义。“和”在《琴况》中与音乐审美理想有关,强调“和”的存在并不只是于技艺,要获得“和”之美存在的真谛要“不以情性中和相遇”。“和”是《溪山琴况》的主要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清代王夫之以“和”作为乐的审美规范和准则。他首先强调“律为和”,重视“律为和”的作用,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和”是我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优秀传统,至今这种美学传统仍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但“和”又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今日的“和”已不是儒家仅用于“雅颂之乐”的中庸之和,而是与多种非“和”品质相互融合的优美、平和、细腻的美学品格。

他们都是对古音乐研究的,不过音乐文物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文物研究古音乐,但远古音乐史的范围更大blogchong com,两者差别不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觉得有用就采纳吧~~

对于专业学位艺术硕士(MFA)声乐方向的研究生来说,学位音乐会既是一次学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对自身专业学习的阶段性总结。为了能充分展示硕士近三年的学习成果,经过和导师认真探讨,结合个人的嗓音条件、演唱能力及审美取向,本次硕士学位音乐会的曲目主要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歌曲、外国咏叹调这三种类别的声乐作品。经过对作品长期的精心研习和打磨,以及音乐会上的完美呈现,使笔者对这些作品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获得了一定的演唱经验,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地思考,为学位论文的写作积攒下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本篇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在绪论中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论文写作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正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可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结合自身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曲目积累和个人的演唱能力,对音乐会的曲目进行了构思,并且按照歌曲体裁的不同将音乐会的曲目分成了艺术歌曲、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歌曲和歌剧咏叹调三种类别,而后对每一类曲目的具体选曲进行了阐述;第二个板块从自身歌唱能力和曲目多样性的考虑出发,对音乐会曲目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第二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此部分从本场音乐会的曲目分类出发,对学位音乐会每一类作品中的典型曲目从演唱的角度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对曲目演唱的理解。第三部分是笔者对举办本次音乐会的总结和思考,首先是结合音乐会中的一些曲目从声与情和唱与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其次就举办音乐会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剖析和总结。结语中是本次论文写作的感想和总结。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以及舞台上的锤炼中,笔者获得了很多的实践感受和经验。此次学位论文写作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理论进行细致地梳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论再次和实践结合,使自己更加明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也使自己今后的艺术实践能够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抗生素药物与饮食的关系研究论文

抗生素发展简介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 编辑本段药品发现抗生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 抗生素分子式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抗菌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抗肿瘤(antineoplastic) 抗生素的出现,说明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原先所说的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或代谢的作用,因此现代抗生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细菌“导弹”有望代替抗生素细菌之间相互拼杀所用的微小蛋白质“导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代替治疗疾病所用的抗生素。研究该项技术的一个美国研究所希望能够首先在治疗动物(如猪和鸡)的常见病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这个研究所也发现用这种蛋白质“导弹”能够在食品无菌包装和保存方面做出突破。由于人体血原对抗生素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物质的使用能够降低医学的危险性,且使用后没有后遗物。 编辑本段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编辑本段药品使用、误区及不良反应使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如果超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很容易导致女性患上霉菌性阴道炎。武警总医院妇产科王黎娜主任解释说,阴道炎的产生并不完全由于个人卫生没做好,过量服用抗生素也一样可能导致阴部炎症产生。事实上,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坏体内细菌群落的平衡。 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使用一种强力抗生素超过一周,女性中会有近一半的人发生霉菌感染。其实,健康女性的阴道本来就有“自洁”的能力,阴道中存在一种乳酸杆菌,可以始终保持阴道内环境呈适度酸性,这样,习惯生长在碱性环境中的霉菌,正常情况下,在这里就不能生存。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阴道中的乳酸菌受抑制,失去对霉菌的拮抗作用,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阴道的微环境,从而使细菌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目前,一些女性在药物的使用上盲目追求高档次,往往迷信进口抗生素,造成小感冒引发严重的真菌、霉菌感染。对此,王主任提示广大女性朋友,一定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更应少用,如果根据病情必须使用抗生素,建议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一周。另外,一旦感染阴道炎,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一般情况下,根据医生指导,坚持合理用药,病情很快就会好转。[1] 药品误区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妇科药品仍含有甲硝唑、克霉唑类抗生素,过多使用这类药品的直接后果就是使病菌产生耐药性,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关系,导致真菌生长旺盛,有炎症的女性会使治疗周期不断延长,不断增加药品剂量,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 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由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应,正常量出现较轻微。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⑥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⑦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药物与食物关系食物与药物之间没有严格的分水岭。有些食物兼有药物的作用,例如,动物肝脏因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所以能够治疗夜盲症和贫血;麦麸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能够治疗脚气病;同样,海藻因含碘,能治疗甲状腺肿;芹菜、大枣等因富含维生素P和维生素C,对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山楂之所以能消食开胃,治疗胸腹痞满,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其他还有萝卜、豌豆、南瓜、莴苣、大白菜、花椰菜能完全消除亚硝胺的致癌变作用。有些食物会增强药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消除不良反应。例如,长期服用利尿药,往往引起血钾降低。若能同时吃一些含钾丰富的土豆、冬瓜、西瓜、葡萄、橘子等,可不致于引起低钾血症。有些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破坏药物的结构,增加药物的不良作用。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苯巴比妥、溴丙胺太林、地高辛、呋塞米、四环素、利福平、左旋多巴、异烟肼等药物,因易受食物影响而减少或延缓体内吸收,所以最好放在饭前服。服用抗抑郁药、异烟肼、呋喃唑酮等药物时,不可同吃乳酪、鸡肝、扁豆和香蕉等食物,否则会出现面部潮红、脑血管病变等不良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各自的饮食习惯,但是当因为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服药时,大家更多注意的是所使用的治疗、诊断性药物之间是否会有相互影响,而对摄入的食物和烟、酒、饮料等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往往容易忽视。实际上,这其中也有许多相互作用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奶类食品可明显减少四环素的抗菌作用;服用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抗抑郁药,再吃富含酪胺的食物,可能会发生急剧的,甚至是致命的高血压危象。食物对口服抗生素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常远远大于不同生产厂家或不同制剂处方对该药血药浓度的影响。若不注意食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则会造成很大浪费。实际上,食物对某些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程度是很不一致的,对各种口服红霉素产品的影响尤其如此。如:食物可减少对红霉素片(胶囊)的吸收;可增加对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包衣片的吸收;也可增加对无味红霉素胶囊的吸收;可以延迟对红霉素琥珀酸乙酯薄膜片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减少或延迟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取决于抗菌药物的种类、对特定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及该药吸收减少的程度。大多数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某些口服头孢菌素和某些红霉素产品等均可因进食而使机体吸收显著减少,并很可能因此造成治疗失败。进食还会影响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的吸收,如果为迅速的达到解热镇痛作用,就应该空腹服药;但另一方面,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也会因此增加。有研究者报道,食物可通过改变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使普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提高30%~80%,但可使阿替洛尔的生物利用度降低20%。虽然这些影响并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但在目前还仍不清楚常规饮食是否会妨碍患者服用这些药物。 酒精亦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使用双硫仑后,即使摄入少量酒精,也会产生令人极其不快的全身性反应。这是由于酒精的代谢物乙醛的氧化受到抑制,而使血液中的 乙醛浓度升高所致。头孢类抗生素与酒精合用时可出现“双硫仑样”作用,此外,还有氯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妥拉唑林及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也可与酒精发生此种相互作用,故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应当避免饮酒及进食含有酒精的食物。酒精可增强某些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的肝毒性,也可使抗凝药的作用增强。另外,酒精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者如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吸烟、饮茶或者咖啡可对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的疗效,但饮茶或者咖啡的这一作用较吸烟弱得多。所以医生或药师应劝说患者戒烟,若劝说无效,则有必要考虑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茶、咖啡和可口可乐中的咖啡因含量极少,没有必要禁止饮用,但也不宜大量饮用,特别对吸烟者更加不宜。 大量缓释剂中茶碱的生物利用度可被某些食物增加或减少,据国外的研究报道,主要有三种饮食成分可以改变茶碱的代谢,它们是烤牛肉、甲基黄嘌呤(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饮料中所含的咖啡因及可可豆碱)以及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茶碱与食物的广泛研究目前尚未发现影响不同制剂茶碱吸收的固定模式,所以应当警惕进食后产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将一种制剂改变为另一种制剂时,应当检测其作用,将进食与服药时间分开,在未请教医生前,不要对自己的饮食做大的改变。于食物中所含的成分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其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比较复杂,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如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行得广泛,且其中的许多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也不一定对临床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随着人们对药物研究的发展,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对于一些目前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医师和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应当加以充分的考虑。参考资料:摘自

1 食物能助药效:近些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人们服药期间,一日三餐的饮食若能配合默契,即能收到“药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如下。抗菌药 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杀菌力,在碱性环境中最强,故服药时,需多吃菠菜、黄瓜、胡萝卜等碱性食物。磺胺嘧啶与复方新诺明等,其代谢产物在酸性尿中,易引起结晶尿、血尿等,也需服碱性食物。而四环素、多西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和呋喃妥因等,却适得其反,需食用偏酸性食物。如鱼、肉、蛋、鸡、酸菜、咸肉、山楂、橄榄、酸梅、果子汁等。加之又能促进人体维生素B2排泄,故还需食用黄豆、干黄花菜等食物。解热止痛药 服用扑热息痛时,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乳类、禽蛋及豆制品等,以补充所耗用的具有解毒保肝功能的谷胱甘肽。应用阿司匹林时,需摄取富含维生素A、C及钾、钙元素等食物。如乳类、紫菜、豆制品、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及香蕉、杏子、柑桔等。降血压药 长期服用可乐定、复方降压片及速尿、氯噻嗪等药物,会使体内钾离子从尿中大量排泄,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故病人需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如土豆、山芋、番茄、黄瓜、冬瓜、榨菜和桃子、苹果、桔子、香蕉、杏脯、梅脯、无花果、葡萄干等,可避免不良反应。降血脂药 当使用安妥明、心脑血康、非诺贝特等药物时,若以玉米油进行烹调,因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与胆固醇结合成脂,易于代谢和排泄,从而减少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也可减少血管壁胆固醇的含量,使效果更佳。 平喘药 服治疗热喘中药时,需食用偏凉性的马兰头、芹菜、生梨、荸荠等食物,则有助于病情好转。 助消化药 胃蛋白酶合剂在酸性条件下作用最强,故需食用酸性食物,或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提高药效。抗贫血药 应用富马铁片、硫酸亚铁片等治疗时,需多食番茄、山楂、鲜枣、柑桔、柚子及青椒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于药物溶解、吸收,提高疗效。降血糖药 使用胰岛素、降糖灵等药物时,若配以面筋、玉米粉、豆制品、蔬菜及牛肉、脑、心、肾、蛋、鸡、鱼类等低糖饮食,则疗效更好。维生素A 需要适量进食肉类、奶油、花生、芝麻等高脂肪食物,以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避孕药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应多吃绿叶蔬菜及豆类与鱼、肉、蛋等,可预防叶酸与维生素B6的缺乏。 2 食物影响药效:比如说高脂饮食能帮助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如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在饮食油脂荤食后,其吸收量可以增加。医学研究证实,植物油可以促进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药效维持时间缩短。高蛋白饮食也能促使肝药酶活性增强,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毒性增强。高蛋白、高脂饮食则能造成尿液酸性,此时如果服用弱酸性药物如四环素,由于脂溶性高,在酸性尿中解离度小,因而导致排泄量减少,血药浓度升高,药效增强。人们若偏食蔬菜类食物,不进荤食,则会出现碱性尿液,如果服用弱碱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同样会增强药效。某些甜味饮料使人的消化液偏酸性,尤其是喝得较多时,会使降压药利血平、解痉药阿托品、止喘药麻黄碱等的药物吸收减少、从而减弱药效。反之,如在服用上列药物时饮用大量的碱性饮料如碳酸水等,则会使胃内消化液呈偏碱性,导致上列药物吸收量增加,大剂量用药时,可能发生毒副反应。高盐饮食的人,钠的摄入量较大,容易引起体内钠潴留。长期高钠状态会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干扰某些药物的正常代谢,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疗效。食用含有酪胺的食物,如蚕豆、扁豆、香蕉、巧克力、啤酒、葡萄酒、乳酪、腌鱼等后,酪胺即被体内单胺氧化酶分解代解。但如果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帕吉林(优降宁)、苯乙肼、呋喃唑酮(痢特灵)等,食物中所含的酪胺则难以分解,蓄积以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发生高血压危象等严重反应。3何谓“发物”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发物”一说,中医也很重视“发物”与疾病的关系,认为人得病时,“发物”是不能吃的,否则不利于疾病的痊愈。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功臣。元帅徐达患了“发背”,最忌吃鹅肉,因为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达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抗,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因“发背”扩散而亡。按我国民间的传统经验,羊肉、猪蹄、鹅等食物公认的“发物”。其中羊肉性大热,感冒往来寒热者,或平素体内多火、热病初复,均不宜吃。《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均忌食。猪蹄有发乳、托疮之功效,但疮疡初起者忌食。名医秦伯末在《中医对于病人的膳食问题》中曾说:“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齿肿胀、大便秘结的荠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实际上,发物是指摄食后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发物的范围很广,一般来说,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四为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五为发动血之物,如辣椒、胡椒等;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当然,忌发物也应注意“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有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应忌食西瓜、雪梨、香蕉等寒凉生冷的食物;热证出现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应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急性肝炎病人属湿热,会出现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胀满、纳差不食、小便赤黄等现象,应忌吃油腻、辛辣、滋补、燥热食品;肚腹胀气的病人应忌食豆类、山芋、马铃薯等食物;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应忌食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鱼子、骨髓等食物;好发疮疖的人,应忌食肥腻、辛辣食物。4 皮肤病饮食注意: 机体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病亦与食物关系密切。例如长期过多进食脂肪类食物,导致血脂过高,使脂肪代谢失调,表现在皮肤的异常反应是出现黄疣。糖尿病人因血液和皮肤内的糖量较高,所以特别容易招致皮肤感染,易患毛囊炎和疮等皮肤病。要控制这类皮肤病,必须限制脂肪,调节饮食,纠正糖代谢失常。又如蔬菜日光性皮炎,是因吃了某些蔬菜后,暴露在外的皮肤经日光照射而引起。这些病人对蔬菜所含的感光物质不能正常代谢而发病。防止的办法只有一点,那就是不吃这类引起过敏的蔬菜,如雪菜、油菜、苋菜、马齿菜以及黄泥螺等。 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皮肤病这几年已不多见,如长期缺乏维生素A,皮肤变得粗糙、干燥、鳞屑增多,以后则发展为毛囊丘疹,甚至间有弥漫性毛发稀疏脱落。如无其它原因导致血浆中维生素A缺乏,则增加含维生素A的食物即可使本病治愈。例如多进食一些胡萝卜、菠菜、黄花菜以及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多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2所致;而典型的维生素B2缺乏症,还会发生阴囊炎、口角炎、舌炎及唇炎等症状。膳食中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是脂溢性皮炎的重要原因。 总之,不论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皮肤病,只要皮肤有搔痒症状或炎性病变,在饮食上一般都要慎用海味、蛋类、豆类以及刺激性饮食,其它动物蛋白质,症状严重时也不宜多用。食盐因有潴留水纳使痒感和炎症加剧的弊端,所以炎症严重时应取清淡饮食。饮食对皮肤病的防治关系密切。因此,在药治的同时,应透过皮肤病灶的局部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找到病源,对症根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