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关于王者荣耀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3:54:47

关于王者荣耀的研究论文

嗯哼。。我也想看看

别人写600字为啥给你?

仍记得,电影银幕上的机器人管家,机器人助手,甚至是机器人女友,让童年的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初步了解。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无处不在,我们也已习以为常。然而,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挑战与威胁也接踵而至,对于这种冲突,我们该持何种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百姓的家庭中,扫地机器人灵活移动,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小汽车里,智能导航精确指引,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工厂内外,机械手臂灵活运转,危险工作完美完成;育儿所里,智能机器人伴你玩乐,予你知识;商场门口,机器人维护安全,呵护和谐……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已渗透个人生活与公众领域的方方面面,医疗、卫生、娱乐、安全、教育等等。它们遵循既定的程序,重复特定的工作,让人类摆脱各种麻烦、解除不少威胁、享受许多便利。这样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值得人类推广利用的。然而,凡事皆有利弊,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当阿尔法狗接连打败围棋高手李世石、柯洁,当自动驾驶汽车连连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当娱乐公司依靠写作机器人撰写文章,当安保机器人不分目标攻击儿童,这注定是一种危险边界的失守。我们应该,也必须看到,人工智能发展目前并不完善,不仅在某些领域造成困扰,而且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更有甚者将挑战人类的伦理道德、法律底线、文化沉淀。高晓松曾说:“当机器代替人类创作与思考,我们的路也会走完的。”诚如其言,一方面。电脑终究不比人脑,存在的仅是冰冷的程序设定,而非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理性思考,许多伦理规则、道德底线是无法设定的。如同轰动一时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问题,试问马路上的一个行人和轿车上的五个乘客的生命,该何从选择?这种问题或许本来就是荒谬的,行人的去留,决不能交由一台机器抉择;生命的权利,又怎能被一台机器剥夺?另一方面,文艺作品,像电影、报刊、文章等,蕴含着人类的主流价值观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反映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蓄与无穷无尽的人类内心世界。若交由机器完成,不过是对现有作品的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罢了,这种所谓的“再创作”,缺乏精神内涵和真情实感,终会将人类的精神世界引向匮乏与苍白,将人类的文明发展引向空洞与虚无。既然利与弊交错,既然是与非混淆,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持辩证的眼光,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帮手而非杀手。对于日常的琐碎事务、繁杂工作等,人工智能的进驻无可厚非。而对于文艺创作这种文化传承类工作,驾车这类需要价值判断的工作,安保等具有攻击性的工作,人类或许更胜一筹。“既然上帝造了我们,我们应该自信。”一如贾平凹先生说的。在现代社会,只有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各司其职,我们才能拥有更和谐的社会,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导语:玩游戏可以带来乐趣,沉迷游戏带给学生是荒废学业,玩游戏带来的利与弊,看看怎么权衡。

论玩游戏

我第一次接触到游戏是在小学,从时长来说起点似乎就不一般的高——作为教师子女有一个小小的特权:放学之后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写作业,顺手摸一摸电脑。

那时候大家都流行玩的有两类,第一类便是4399小游戏。这类单机游戏玩久了本身没多大意思,无非就是冒险发泄抑或换装经营,总之通关了就再无后续。难得的是它还有“双人游戏”,自我结识了同为教师子女且比我低一个年级的学妹后,两人就沉迷双人游戏无法自拔了。第二类则是奥比岛之类的大型网页游戏,剧情更加丰富且不会出现“打到结局就over”的状况。这两种给我的吸引力,最初都是因为社交功能。可以交到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这样的愉悦是一个人摆弄小玩偶所远远不能及的。

同大多数家长所想的“游戏绝对有害”不太一样,私心以为游戏所给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负面、消极的。

初中新生活的第一天,我在一大堆生面孔里茫然无措,突然听到后排两个男生在讨论自己熟知的一款游戏,便非常自然地开始搭了话。也许游戏和体育运动一样是男生圈子里必备的一项技能,总之我轻而易举地就跟班上一大片人混熟了,完美避免开学初会出现的“没人可谈”的尴尬局面,顺带赚了一票好人缘。这样的开场,直到高一我还屡试不爽,且效果十分成功。譬如自我介绍时随口提了一句自己喜欢打“王者”,意外地多了不少激烈掌声并且初步“打入同学内部”。游戏的确是社交的一个好用工具。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所谓“优等生”里打游戏的不在少数,事实证明适当的一点娱乐不会对学习有太大干扰。这个“不务正业的优等生”圈子能带给人的,可就不是一般的收益了。

另外,有些游戏其实也没那么“没用”。有一段时间喜欢玩古风的角色扮演游戏,这种游戏的特点在于文字多操作少,就像阅读小说一样,只要做出选项就可以打出不同结局。受了甄嬛传影响玩了一款宫斗游戏,作者文笔出乎意料地好,我迅速积累了一干古诗词并且开始对诗词产生极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里面有一位喜欢的才子男主好吟诗)。

玩游戏的更高一个级别大概就是制作游戏,通过制作文字游戏我参与了一个小的比赛得了60元奖金,虽然很囧的是这60元被我又投入到游戏里了,不过也算给我鼓励的第一桶金吧。可惜因为学业关系最后没有坚持下去,只能望洋兴叹。

不可否认,游戏也确实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我以为游戏中最能钳制一个玩家的便是“日常任务”。日常日常,每天都要做,即是在勒令你每天必须上线,久而久之便轻易上瘾。尤其是“签到”,不要小看这个小功能,一般而言游戏都会有签到送小奖励。出于一种有免费奖励拿不拿白不拿的心理,每天登陆一下就可以收金币,何乐而不为?然而事实证明,如果时间允许,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只签个到就下线”。

为了玩游戏,我也干过不少事,很大地消除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并且直到现在也无法复原。例如假借着写日记的名头搞一个小窗口,母亲的脚步声被我捕捉到后迅速切换页面噼里啪啦打字,走了之后再美滋滋地大玩特玩,这种小动作或许瞒得过她,不过那段时间日记字数和质量的飞速下降还是不可能掩得住的。初二沉迷王者荣耀,有时候上课情不自禁地出神,脑海中掠过一幅幅自己在游戏中大杀特杀的画面,结局当然要么是错过重点,要么是被请起来得老师一个白眼。

有时候晚上心惊胆战地玩手机,当然不是为了游戏,于我而言似乎更可怕的是社交软件。微博、QQ空间,没营养的东西充斥了整个大脑,浪费了人生的几小时就为了读一点几秒钟就遗忘的废料还乐此不疲,让我现在对任何社交软件都十分警惕,但“交朋友聊天”这种事还是让人无法抗拒。

分析完利弊,我心里仍然明白,要想完全戒除这个瘾于我而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暗暗给自己加油鼓励的时候我还不忘切回去看一眼QQ里头的新年祝福。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希望除旧迎新并不是空谈。

作者: 刘昕羽

公众号:读书吧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王者荣耀文化研究论文

为了游戏和文化进行有机地结合,王者荣耀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金投入上更是不计其数。

在交友方面,以及皮肤的设计,特效。还有人物的模型,名字等。最重要的就是玩具家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都值得研究。

王者荣耀在团队协作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因为5v5的时候并不是看个人能力的,需要看团队协作与沟通。在顶级局,个人技术都差不多,往往就看语音沟通和团队协作。

看你需要那种体验,需要高段位还是赚钱了

单机王者荣耀毕业论文

理论上是算的扩展资料:(王者发展史)《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国产手游,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王者荣耀》是全球首款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腾讯MOBA手游大作! 作为一款MOBA类游戏,《王者荣耀》特色多多,在同类的游戏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艳压全场。

大多时候我们都处于一种“我想做······但是······”的状态,而我想说,想做什么那就去“做啊”。前段时间因为表妹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王者荣耀比英雄联盟更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分析,其中涉及到对于王者荣耀角色更加中国化的分析,她对于这些内容了解的不多,于是来请教我这个假的“历史通”,帮她普及了一些历史知识之后觉得如果写一篇或者一个系列王者荣耀人物简介应该比较能够让吸引一部分的荣耀粉,顺便也可以宣传宣传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但是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便一直没有去动手做,一方面手头的事情确实有些多,暂时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系统整理这些内容,另一方面确实自己真的一直停留在虽然想做,但是潜意识里总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去做。 比如说“工作已经够忙了,闲暇时间就好好休息一下吧,以后时间多点的时候再做”,比如说“这个是个大的工作量,一定要先想好,先好好构思好再做吧”,又比如说“这种东西他们肯定随便百度一下也能查到,我这么做是不是完全没有必要”等等,想做的还没开始,便不断的给自己泄气、找借口。 曾经也无数次遇到这种情况,小时候看见邻居家的孩子报名补习班,画画技术突飞猛进,很羡慕人家可以报班学画画,于是也想去学,但是又怕影响自己本来就不太能跟得上进度的学习,又怕爸妈觉得自己不务正业,后来不了了之,直到现在有无数次学习画画的技术也没有付出实践,一直觉得自己错过了最具想象力、最应该学画的年纪,肯定会学不好什么的,现在每次提起画画都充满遗憾,每次看到别人的大作就充满后悔,但自己却还是迟迟不动手。 初中时,看别人学习乐器而自己却始终付不出行动,于是在每年的联欢会上别人表演节目时总是心里酸酸的,觉得自己本来也可以的; 高中分文理科时,怕自己没有别人懂的东西多,毕竟有的同学从小便读万卷书,而自己几乎没有看完过一本名著,虽然很喜欢文科,但还是选择了理科,不开心的过完了自己的高中时期; 大学时,看到同学左一个兼职,右一个实习的充满羡慕,但是总觉得自己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出众的才能,为什么公司会选择自己呢,被淘汰那多丢人,于是看着别人只能充满羡慕,自己却迟迟迈不出那一步; 到现在仍是想做一个事情,每次都想很多,想着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想着各种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的情况,所有的情况都想了一遍却还是没有行动一步。 于是看到别人画画成大触自己羡慕,别人熟练掌握一个乐器自己羡慕,别人属读名著出口成章自己羡慕,别人经验丰富轻松入职自己羡慕······ 而这些羡慕中包含多少不甘和多少“我本可以”的悔恨,却只有自己知道。 这一次,你在想做什么,停止想,去做,哪怕去试错,别让自己的心天地驰骋,而自己的脚步仍停留在原地,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啊”! 明天开始,每天一个王者荣耀人物介绍,一天完不成,没关系,慢一点也没关系,至少自己要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这一次,不让未来的自己叹息“我本可以”。

《王者荣耀》的单机模式真的只是摆设吗?其实并不是,单机模式可以更好的锻炼技术。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网络的覆盖率也很高但是难免有一些地方的网络速度还是比较低的,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要依靠网络才能玩 游戏 的问题。 我哥是一名海员,他一般一出海就是几个月不靠岸,所以在海上漂泊的时间大都比较无聊,而且在深海的地方都没有信号。我记得他第一次出海回来和我说的就是他在船上不是听歌就是打王者,最主要的就是它解决了少数人没有网络也能玩儿的问题,虽然那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王者也照顾到了他们的感受。由此可见《王者荣耀》团队的用心。 就好像我每次坐车回家,在路上无聊想玩俩把 游戏 ,但是网络太卡了直接就打不开,然后我就会去打王者的单机模式去练英雄。 《王者荣耀》的单机模式可以缓解大多数人在没有网络情况下的无聊状况,而且单机模式下练英雄非常的方便可以选择不同的难度人机,还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王者的水平,由此可见《王者荣耀》单机模式的好处。

大概就是这4方面造成越来越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总之,是闲出来的,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现在需要做哪些准备,就感觉现在有大把时间,使劲造。

王者荣耀游戏解说语言研究论文

前言:早前胜课堂发布的攻略,部分初入坑的玩家表示看不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一些游戏常用的专业术语不是很理解。所以诺亚才萌生了做这一期术语普及贴的想法,除了最基础的名词解释,我们还顺带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原因和游戏设计者的思路,并且对诸如“韧性”、“真实伤害”、“免伤”这类比较复杂的术语做深度分析,希望对大家有用。(本文完整阅读约需5分钟,欢迎各路大神提点指正,不喜勿喷。) 血量跟生命值是同一个概念,是衡量一个单位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数值,数值越大代表状态越健康,数值越小代表离死亡越接近,所谓的满血和残血就是对生命值状态的一种通俗说法。所谓的杀人,就是想办法让对方英雄的血量降为0 代表游戏里两种不同的伤害类型,打一个经典的比方:物理好比是刀枪剑棒,靠“蛮力”打击对手;法术好比是内功,靠功力震伤敌人。两者都可以降低敌方的血量,只是伤害类型不一样。物理和法术在Moba游戏里是两种基础伤害属性,没有高低之分,是游戏制作者为了增加游戏对抗元素而设计的:因为如果只有一种伤害类型就意味着只有一类防御装备和一类英雄类型,那么无论是出装还是阵容选择都会少了很多变数,就不好玩了。 一般大部分战士、射手、坦克、刺客以物理伤害为主,法师以法术伤害为主,但也有例外,比如东皇太一是法术坦克,露娜是法术刺客等等。 物攻和法强是指分别衡量物理攻击力和法术攻击力的标准,数值越大对应的攻击力越强,但并不代表物攻和法强高就一定伤害足够,因为敌人会出对应的防御装备,所以又引出了护甲和魔抗的概念,我们下面继续。 护甲和魔抗分别代表了对物理和法术伤害的防御能力。护甲对应物理,魔抗对应法术,数值越高防御能力越好。但是魔抗不能防御物理攻击,护甲不能防御法术攻击,这样就会导致大家选择装备和英雄的时候会考虑利益最大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假如阵容里都是物理英雄,那么敌人只需要出物理防御就可以,那么很大机会我方的伤害能力不足;相反如果既有物理英雄,又有法术英雄,那么对方就要两方面都考虑,并且会取舍哪个优先。 一般阵容里法师是少数(1--2个)、物理英雄是多数(3-4个),所以一旦法师发育不起来,没有伤害,那么敌人就会集中经济猛堆物理防御,这样间接导致我方物理英雄更难打出伤害,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为什么说中单法师很重要,他能够牵扯对面经济,相对容易打出伤害(大部分人会优先出护甲)。 穿透这个概念在游戏里很有意思,我们多讲几句。它出现的本质是游戏在设计装备的攻击数值和防御数值上是不平衡的:一件防御装备的基础防御值一般会高于一件攻击装备的基础攻击值,比如物防最高的反伤刺甲的基础防御数值是420,但物攻最高的破军基础攻击数值只有200。于是游戏设计者就引入了“穿透”的概念,即攻击的时候可以无视敌人一定量的防御值(一般按百分比),穿透数值越大,那么无视敌方防御的数值就越大,那么就更容易打出伤害。 有穿透效果的装备较少,比如物理穿透以破甲弓为主,法术穿透以虚无法杖为主,这两件装备都是按百分比(45%)来计算穿透的,所以效果很显著;当然也有以绝对值来计算的,比如痛苦面具的法穿、暗影战斧的物穿都是按绝对值计算,但效果就明显较差。 有人会说,你无视一定的防御值和单纯增加攻击力,结果不是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前面我们提过攻击装的基础数值是低于防御装的基础数值的,如果仅仅用“ 伤害 = 攻击值 - 防御值 ”的公式来计算伤害,游戏设计者发现很难打得动一个满身防御装的坦克,那么游戏就不平衡了;于是为了优化这个伤害模型,公式变成了“ 伤害 = 攻击值 - ( 防御值 * (1-穿透百分比)) ”。在这个公式里,穿透相当于是调节伤害模型的一个参数,或者说中间变量,它使游戏的伤害模型更加复杂,平衡性更好,玩法更丰富! 小结:归根结底,上述几个概念都是游戏设计者在考虑游戏对抗模型的时候引进来的,核心是围绕“伤害模型”和“游戏平衡”:一方面伤害公式里参数越多,那么玩家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多,玩法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多引进几个参数,游戏设计师在调节游戏平衡性的时候更加精准。 吸血分为物理吸血和法术吸血,它是指对敌人造成物理或法术伤害的同时,根据伤害数值将一定百分比转化为自身生命值,所以伤害越足,吸血效果越好,但吸血的上限不会超过100%。 吸血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考虑脆皮英雄的对抗能力和部分英雄的续航能力而引进的:一方面脆皮英雄的防御和生命值跟坦克、战士相距太大,在对抗中很容易处于下风,这时游戏设计师就加入了吸血的功能,让英雄将部分伤害转化成自身生命值,用来弥补对坑能力的不足,可以说是防御的另一种方式。 在王者荣耀里,吸血、治疗、血量恢复被归属到同一类属性,所以购买制裁之刃和梦魇之牙都可以进行限制。 英雄的技能使用需要做一定的限制,这是游戏平衡的一个大版块,于是游戏设计师引入了技能冷却、蓝量/能量等概念,它们都是关联游戏平衡性和节奏的参数。 技能冷却很容易理解,即重复使用同一个技能的时间间隔,它决定了技能的可用频率,装备和铭文可以减少技能冷却时间,但上限是40%;而技能重置,是指某些技能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马上把冷却时间变为零,比如阿珂的大招。 蓝量是指每使用一次技能,需要消耗的点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生命值好比汽车的寿命,那么蓝量就好比汽油,没了汽油车不会坏,但不能正常运行;相反如果汽车报废了,就算油量充足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以要保障一辆车(英雄)发挥正常作用,既需要寿命(生命值),又需要汽油(蓝量),缺一不可。所以生命值和蓝量共同决定了英雄的续航时间,任意一项数值变得很低了,都需要回泉水做补给。 为什么有些英雄没有蓝量?其实王者荣耀在技能消耗这方面做得比较杂,有消耗生命值的(如程咬金),有消耗能量的(如不知火舞),有消耗狂意的(如张飞),有不需要消耗的(如宫本、吕布)。跟蓝量不同,能量可以快速恢复,用之不竭,把部分英雄设计成消耗能量某种意义是对其续航能力的一种加强;但能量也有明显的缺陷——它的存储空间明显比蓝条要小,意味着如果过于频繁地消耗能量,可能会导致需要多技能连招的时候因为能量不足而掉链子,典型例子有:马克波罗和不知火舞过于频繁地使用技能消耗敌人,然后在对抗时因为能量不足而打不出爆发。 总而言之,游戏设计师想给能量型英雄传递的信息是:只要血量充足,你可以永远不回城补给,但如果你不加节制地说用技能, 关键时刻可能会因为能量没恢复过来而打不出连招。 AOE=Area of effect,即范围性作用技能,AOE技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可作用于多目标。最典型的AOE有王昭君的三个技能、高渐离的三个技能、甄姬的三个技能等。 Poke流,也称风筝流,源于LOL的术语,指远距离牵制着对方,不让他靠近,也不能让他脱离你的控制,这样你就能掌握场上的局面,控制比赛的节奏了。一般选择拥有远程攻击技能的英雄,才能进行风筝,典型英雄有不知火舞、马可波罗、芈月、孙尚香、小乔等,他们能在对线或对抗时,使用远程技能不停地消耗你的血量和状态,然后不用和你进行多么激烈的对抗就能取得不错的优势,所以这类英雄需要在线上很猥琐,只能你伤人,不能人伤你。 韧性是指自身减少被控制时间的能力,它可以减少被控制的时间,1点韧性可以减少1%的不良状态时间。韧性不能叠加,但是可以和英雄自有技能的韧性相叠加,比如抵抗鞋提供35%韧性,就是减少35%控制时间的意思,穿了韧性鞋后敌人晕你1秒实际上你只被晕了秒。 霸体是指韧性达到100%,即不受控制。一般情况下霸体会在特定英雄使用特定技能的时候发生,比如花木兰重剑状态2技能,其中廉颇的被动技能是每次使用技能期间都会处于霸体状态。 移动速度,每个英雄根据其特点,游戏会给它设计不同的移速基础数值,增加移动速度可以通过铭文、技能(如孙膑2技能)、鞋子、其它装备(如闪电匕首、影刃)来永久或暂时提升。 普通攻击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能够打出的普通攻击次数。每个英雄的基本普攻数值不一样,一般射手最高、法师最低。大部分情况下,攻速只适合物理英雄,尤其是依赖普通攻击打伤害的英雄,如大部分射手、老夫子、吕布、典韦等。攻速可通过铭文、技能(如典韦的2技能)和装备(如影刃、纯净苍穹等)来提升。 攻速的上限是200%,不能通过装备或技能无限叠加,所以典韦2技能攻速可以达到的最高值也是200% 暴击主要针对普攻,指英雄进行普通攻击时,打出比平时更高的伤害效果。暴击率指发生暴击的几率,暴击率上限是100%;暴击效果指暴击后产生的伤害,一般暴击的暴击效果默认为200%,即打出平时2倍的伤害,但也会因为技能和装备有所变化。比如猴子的被动技能默认暴击效果只有150%;又比如购买了无尽战刃后,暴击率提升20%,暴击效果提升50%,所以购买无尽后,英雄普攻产生暴击的概率更高,而且暴击时伤害效果更好。 大部分情况,暴击需要和攻速配合,原因是:攻速高能在单位时间内打出更多攻击次数,理论上暴击次数也会增加,所以对于大部分射手而言,尤其是攻速型射手,无尽是必出装备。 免伤指受到敌人的伤害时,免除一部分,在计算伤害效果时,免伤会在最终的计算数值上减掉一部分。比如正常情况下经过攻击力、防御、穿透等计算,你被敌人普攻一下,应受到100点伤害,但如果在被攻击期间开启了纯净苍穹的主动技能(免伤50%),那么最终受到的伤害是50点。 真实伤害,是指无视敌人的物理或法术防御(包括护盾),直接减少生命值,也可以理解成穿透100%。所以吕布能天然克制坦克,尤其是张飞、钟无艳这种高护盾的英雄。 有人问:真实伤害跟免伤是什么关系?真伤对免伤无效,可以这样理解:计算伤害时,真实伤害计算在前,免伤计算在后,在无视防御计算真伤数值后,再减去免伤数值才是最终承受的伤害。所以有人会发现,终结(以前叫斩杀)的真伤对赵云的效果不佳,原因是赵云的被动有免伤。 农药里控制的花样很多:晕眩、击飞、击退、沉默、嘲讽、压制、石化、冰冻、减速等,有时候也会搭配出现,比如宫本大招造成击飞+减速,达摩大招造成击退+晕眩等。大部分控制技能可以使用召唤师技能“净化”来破解,职业比赛里会出现大量携带净化的选手,但有一个控制技能除外——东皇太一的大招“堕神契约”,它属于“压制”技能,不能被净化或庄周的大招破解,所以被称为“最强控制”。 白起的“嘲讽”很多玩家不理解,LOL的老玩家一定对它不陌生,它是指强行让目标向自身进行普通攻击或移动,在此期间,玩家不能进行任何操作(除了纯净苍穹的主动)。 本期内容就讲到这:以上这些概念和参数都是游戏设计者为了丰富、平衡、完善游戏体验而设计出来的,它的背后透露了Moba游戏复杂的设计逻辑和强大的魅力。 想获取更多英雄的实用攻略,欢迎关注【王者胜课堂】

多看直播,看解说,看论坛,找个高手带扩展资料:(王者发展史)《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国产手游,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王者荣耀》是全球首款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腾讯MOBA手游大作! 作为一款MOBA类游戏,《王者荣耀》特色多多,在同类的游戏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艳压全场。

我觉得像王者荣耀游戏解说不客观,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无论是哪个人去评价这个游戏或者去解说这个游戏总是会带有自己主观的因素,很多人他们就会向自己喜欢的一个主播靠拢,然后去夸赞他们,你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心态来看这件事情,只需要由你自己都判断就行,不用太过在意。

AP: AP全称Attack Power,也就是法术输出的意思,在游戏中常规理解为那些拥有大量法术伤害技能的英雄AD: AD全称Attack Damage,也就是物理输出的意思,在游戏中常规理解为那些能够打出大量物理伤害的英雄AOE: AOE全称Area of effect,也就是范围性作用技能(即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可命中多目标),在游戏中常理解为一个技能能打中多个单位的技能。对线:指我方和对方英雄在上、中、下路对峙兵线:指双方小兵行进的路线控线:指通过技能将兵线停留在自己想要的地方清兵:清理路,上敌方小兵推线:指清理对方兵线同时推进我方小兵攻打对面的塔。Solo:这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学生的最爱,游戏里一言不合就要出去solo。指两名玩家一对一单挑。Carry:大神,大腿,c位,哈哈。只能够带动全场的高手Stun:晕眩技能的总称Gank:指抓人猩红石像之力简称“红BUFF”,可以提升20%攻击能力,对敌人进行攻击后有每秒一次真实的灼伤伤害,30-50不等, 伤害随等级提高,持续90秒蔚蓝石像简称“蓝BUFF”,技能冷却时间减少20%,每秒额外回复2%法力,持续90秒。主宰和暴君分布在我方野区和敌方野区的交接地带,主宰和暴君的刷新时间首次为6分钟和2分钟后面分别为6分钟和4分钟。击杀巨龙可以为我方队员提升经济和经验值,主宰出了经济,还有强力的“主宰之力”加成--提升30%输出力和1%每秒生命恢复和法力值回复。

与父亲荣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爸爸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常常动不动就说一些“你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成为祖国接班人。”比如说:有一次,我因为急着想看电视,就马马虎虎地把作业写完了。吃完饭,爸爸开始检查作业。看着看着,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很不高兴地对我说:“你这道题算错了,怎么那么粗心呀。”说完,他又接着检查起来。没过一会儿,他又连着查出两个错误。爸爸这下发火了,冲着我大声嚷嚷:“你怎么老出错?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别粗心,别粗心!你怎么就是改不了?”说着,他使劲摁了一下我的头。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只见爸爸一脸怒气,好可怕啊! 我只好乖乖的去订正作业了。这就是我的爸爸,他是我一生中最亲近、最敬佩的人。 我爱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作文500字:前些日子,父亲自呼和浩特回来,从机场为我带回了几本有关建筑的书。我爱建筑,对于这件事,父亲一直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对于将来的一些古怪的想法,父亲从不将它们放在心上,唯有建筑,那是我第一个较为正式的梦!捧着手中的两本书,摩挲着那凹凸不平,而极有质感的书页,心中洋溢着一种温暖。我几次从书店门前经过,几次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又几次由于囊中的羞涩而将书放回书架上。然而这次,我真正地捧起了这本书,这本曾经渴望,而现在真正属于我的书。这是父亲为我买的书!他在繁忙的工作中竟还忘不了女儿最初的梦!一阵喜悦后,却不知怎的,继而一阵感伤,甚至是悲哀。父亲的工作是繁忙的,那繁忙甚至挤掉了他关爱女儿的时间。尤其是在父亲从北京调到了武汉后,父女间,一个月都难见上一面。父亲如今可以做的,只有在回京的路上,匆忙为女儿挑选几本她喜爱的书,以慰藉她的心灵。父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在精神上关爱女儿,只有用物质来堆积起他对女儿的爱。父亲是爱我的,我又何尝不知道?小时候,母亲告诉我,我出生的那个寒冬,天格外的冷。刚出生的我,被一场重病萦绕着。父亲奔波在风雪中,为他那在襁褓中的女儿四处寻医。那时的父亲还很潦倒,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十元,而他花在女儿身上的心思远比现在多得多。有时候,我会偷偷地想,倘若现在的父亲仍是十七年前的那个在大学里教书的穷酸书生,成日趴在书堆里钻研马列主义,偶尔拿起粉笔与本科生大谈马克思的资本论,周六、周日抽出时间来陪女儿逛逛书店……我知道,我这样想是极其自私的,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像父亲这样出色的男人,是不甘于一辈子窝在一个大学里教书的。我的爸爸作文500字:虽然有时候,父亲常会与我和母亲追忆那段逝去了的年华,并由衷地感慨,如若退休后依然可以像从前那样,时而写写文章,时而邀学生来家饮茶畅谈,时而与家人在书店里徜徉……该是多好!父亲有时还会对我们说,人活着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累的,完全可以放松了心情,比如清早起来可以在学校里跑跑步,中午可以睡上一觉,晚上还可以在校园里散散步……父亲说这话时,完全是以一种憧憬的表情。而我听了之后,心里有一点点的高兴,又有一点点的失望,因为我早料到,父亲在说完这话的第二天,依然会依照着他曾经地生活方式,早上起来,匆匆吃完早饭,赶向办公室,中午回来,吃完午饭,又匆匆离开,而晚上又要工作到深夜。从前,我总抱怨父亲给我的爱太少。他从来都没有为我开过一次家长会,甚至还不知道女儿在年级里的哪个班。但现在,我明白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对于父亲的细微的爱我只有用心去体会。父亲不是个善于用言辞表达爱的人,所以,对于我来说并不能体会到父亲的爱的深沉。但当我明白了父亲有多么爱我之后,才发现正是因为这爱的深沉,父亲的爱才无处不在。记得小时候,我很调皮,常惹得父亲生气。那时,父亲总是将手高高举过头顶,并生气地说,你要是再闹,爸爸就打你了!我听了这话之后,依旧调皮,因为我知道,父亲的手根本不会向我打来。我不知道,这是溺爱,还是疼爱,但总归是父亲爱我的一种方式。有时我会认为,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地一餐饭、父亲从武汉打来的一通电话、临考前父亲对我的嘱咐……这些都无不洋溢着父亲对女儿的爱。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这才是人间至高的爱,这才是爱的升华!作为女儿的我,却该以什么样的爱回报父亲呢?我和父亲一样,是个不善于言爱的人。女儿可以做的也只有在父亲下班回家时接过父亲手中的皮包,递上一杯暖茶,送上一双拖鞋……可父亲,女儿这样的爱,你能感受到吗?

家庭 教育 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 对子 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长的观念、教育方式、自身的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改进了教育 方法 ,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教育效果不佳。针对目前教育水平低下的家庭教育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开心(化名)的个案分析,从家长、学校、社会等层面探讨指导家庭教育的 措施 ,力求对家庭教育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个案分析;家长;教育观念

一、问题提出

父母都有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许多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使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少家长面对接受新生事物快、渴望独立的高中生,其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

二、个案情况

1.本人情况。开心是市直某高中的一名女生,具有朗诵、主持、写作等天分和 爱好 。平时在学校积极参加活动,不爱多说话,但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懂得向老师诉说、与同学交流。然而在家中,经常与父母整天不说话,除非有事,例如缴费向家长张口,一般不交流。与妹妹不能和睦相处。

2.事情的起因:(1)在学期伊始,班主任调查学生的心理困惑,开心这样写道:“谢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听我 说说 心里话……我不想和父母解释什么,他们不了解我。我一回家就心情压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2)班主任就此事跟母亲进行了沟通。据其母介绍,开心放寒假在家经常看电视,母亲劝其学习不听,就要求她作为老大带头干家务准备过年,开心心里不痛快与母亲不说话。 春节 父亲回家,开心和妹妹为争电视频道争吵起来,被父亲吵了一顿,父亲认为作为老大应该让着妹妹。而开心认为不是自己的错,觉得父母总偏向妹妹,于是和父亲不再说话。母亲恳求班主任教育一下开心:家长的话孩子听不进去,什么事也不跟家长说。这么大了一点事都不懂,家长辛苦为她操劳,不但听不到一句感谢的话,看不到一点感恩的表现,家长很伤心。(3)班主任就此事跟开心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开心很心疼父母,但她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母亲平时只关心她的学习。她看电视是关心时事,这是作为文科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开心觉得母亲一味地唠叨,说不到点子上,对她的实际帮助不大。

经过调查,近七成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帮助不大,家长只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成绩,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无法帮助他们排遣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一些问题。

三、成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普遍。(2)不尊重、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为数不少,有些家长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强加给孩子,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内心想要什么。

2.教育方式不科学。(1)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有些自身 文化 素质不高,又忙于工作,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没有实质的帮助。(2)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并未普遍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3)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互信程度低。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听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您多费心,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家长说啥都不听,您多说说他。”

3.教育水平低下。(1)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2)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能力差。(3)在成才观上有误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四、采取对策

1.家长层面: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逐步提升对家庭教育的理性认识。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家长应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或严加管教,转为自觉地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对孩子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注重与孩子平等沟通。

2.学校层面:(1)学校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家长走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误区。(2)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以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实际,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指导方式要创新,从单一到多元,从单向转向互动。

3.政府层面:政府的重视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应该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身教

论文摘要: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教的主要内容应是德育;婴幼儿时期是家教的关键期;家教场所随意化可以遇物则教,遇事则诲。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更重视身教。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生存技能的复杂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机制有所分化,功能形成互补。家庭生活包括人类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维持生存的活动,以亲子、血缘为纽带的交往活动,日常生活的观念活动,其特点是直观性、重复性、 经验 性和习惯性。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以言传的形式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与这种智育相比,德育更具生活化的特征。而家庭教育的生活性,也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延续传统,重视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主要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亲代对子代在道德发展方面的全部影响和作用。德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知善,更是希望孩子行善。就 儿童 道德学习、道德发展而言,家庭所独具的生活性机制,还有家庭所承载的礼俗的德育功能也与家庭德育融为一体,构成家庭独具的德育功能。

二、家庭教育的关键期

中国家庭历来重视早期教育,《易经·蒙》写:“蒙以养正,圣功也”。根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儿童的早期经验对潜意识的影响尤为重要,而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支配力量远大于意识所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人的早期经验影响人的一生。

人在婴儿以及幼儿时期,家庭对儿童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几乎具有独揽性的价值。人类较之其他生物而言,从出生到能独立行走乃至独立生存的时期较长,在这个时期对养育者的依赖程度可想而知。

父母和长辈要尽可能多与孩子进行联系和互动,与孩子建立亲密温和的依恋关系。蒙台梭利认为,婴儿时期是一个创造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个未来的个性被确定下来;婴儿的精神世界与所处的外界环境不断地交流,因此成长中的婴儿需要外界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这个时期有如神助,婴儿的心灵得到神秘力量的激发,……这种无声无息默默的、内在的爱的激发,必将留下高贵的品质,并将伴随儿童一生。[1]

三、家庭教育场所的随意化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来看,教育大体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大类,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它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实施的。教育场所的随意化,需要父母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善于发现可供教育的素材,遇物则教遇事则诲,适时对子女进行教育。古代有很多以言行一致、身教统一、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动子弟,成功教育的名人。如唐朝皇帝李世民,虽日理万机,仍然抓紧点滴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弟。尤其是废承乾、立李治为太子之后,更是“遇物必有诲谕。”例如,吃饭时就问:你知道饭吗?李治说不知。于是就教育他不夺农时:“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李治骑马,就问他:你知道马吗?他回答不知。便教育他不尽民力:“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李治乘船,又教育他:“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李治在曲折的树下休息,又教诲他:“此木虽曲, 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 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由此可见,李世民善于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进行为君道德教育, 使子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作为贤明君主所必需的素质。这几则短短的事例,也充分反映李世民的高超家教艺术。[2]

四、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更重视身教。身教,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源自《后汉书·第五伦传》:“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本文中,也可作示范理解。我国古代就很重视身教,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从家教的主要内容来看,德育的生活化的特征需要身教的影响;家教的关键期方面,婴幼儿的生理特征离不开身教;家教场所的随意化更需要言行一致、身教统一。

马卡连柯说过,“父母监督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是首要的、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还告诫父母:“你们自己的行为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不要以为只有当你和孩子谈话,或教训他,或嘱咐他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你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即使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着打扮,怎样和别人交谈……你们怎样快乐和忧伤,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和母亲本人以身作则是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反面的榜样,那么任何特殊的努力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你在家里很粗暴,或者爱吹牛,或者常酗酒,那么你就别想教育孩子了;你已经教育了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糟。”[3]

参考文献: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童年的秘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2]马镛著:《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页。

[3][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页。

【摘要】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家庭礼仪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有效载体。“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因此,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关键词】礼仪教育礼仪意识家庭教育

柏拉图曾指出,“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首先要接受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本文仅就家庭礼仪教育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索。

1.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

当今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也是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任何单一的个体都必须与其他的个体或群体交往、合作。任何不礼貌和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使人生厌遭人唾弃,无助于建立世人间健康有序、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必将“严重危害当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团结”。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这样写着:“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2.礼仪教育,基础在家庭,关键也在家庭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把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的人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的人。而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家庭礼仪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有效载体。在家庭里,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能够把已习得的礼仪要求,通过平时家庭成员间在共同生活中的相互接触、交流、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养成必要的礼仪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准备了良好的礼仪素质。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条件。

庭礼仪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有力支撑。“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社会的人,都必须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我们一切习惯的渊源。个体能否成功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悦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接受的家庭礼仪教育。

庭礼仪教育架起了个体与社会的坚实桥梁。社会个体化再到个体社会化,其间联结的纽带就是家庭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只是给孩子多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礼仪习惯,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在共同的进步中发展中更进一步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在这方面,家庭礼仪教育以其独特的即是首发站又是终点站的家庭的地位,无疑是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3.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自然是家庭礼仪教育实施的应有之义。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为家长,我们的那些做父母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 文明礼仪 ,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如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和要求时起,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都让她亲手送到垃圾箱里,不随意往地上乱扔。乘公共汽车,当别人让座时,要说声谢谢。每当看到环卫工人或园艺工人顶着烈日清扫一街路、美化环境时,都要赞扬他们对城市对社会的贡献,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等等。”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作为家长,那些做父母的应该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日常生活规范的教学与落实为基础,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孔子的话其实说的是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为对人的深远影响问题。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误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长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点不良品格,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环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认为,创设彬彬有礼,愉快活泼,和谐协调,相互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的主要条件。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议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蓝。

以练导行,强化孩子礼仪意识。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都是靠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语普及,唯一的办法是在明确意义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之习惯化。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习惯,我们提倡重复和练习养成。”作为家长,必须向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训练,不时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礼仪重复、练习。

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是发展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在文明、礼貌、得体的交往中,我们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在对礼仪的思考、感悟中,抱着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公民道德建议实施纲要》等的具体要求,切切实实地深入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吧!

猜你喜欢:

1.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

2.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3. 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4. 浅谈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精选

前几天,我家又添了一块由省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监制的“光荣之家”门牌。这块闪耀着金色光芒的牌子是我家的又一块光荣之家门牌。这是父亲在国庆70华诞之际,收到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之后,又得到的一个光荣“传家宝”。这些的“传家宝”是父亲的荣耀,也是我们的光荣。 我的父亲在1947年新中国成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军。他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后升为排长。在1948年昌平战斗中因战负伤,被评定为革命伤残军人,成为国家重点优抚对象。后退伍到发电厂工作,一直在电厂工作到退休。 记得我小时候,我家门上就钉着一块“光荣之家”的红色牌子,家里墙上的相框里有一张父亲和电厂警卫班战士的合影照片,有许多父亲的奖状,还有一块立功奖章。因为我年龄小,所以也看不懂上面的繁体字,只听妈妈说这是父亲的荣耀,我也因此为父亲有这么多奖章奖状而感到特别骄傲,常常在小伙伴面前夸耀父亲,父亲成了我小时候最崇拜的人。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民政部门、武装部或者单位的领导每逢年过节,都要来我家慰问父亲。当时慰问,一般都是上门给送一张慰问信、几张年画,有时候给一本挂历。在那个年代,挂历可是一种“奢侈品”。 有一年,区人民政府又给父亲发了一个铝制的“光荣之家”的红色牌子。当时是端端正正地钉在门上。我每次从这个门出来进去,就抬头望着这块红色牌子,心里充满了正能量。后来搬家后,这块牌子就一直保存在我的书柜里。 2018年,为弘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社区向父亲发放了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光荣之家”门牌,表达党和政府对老人家的重视和关心,让“鱼水之情”融入整个社区。 2019年国庆节前,社区主任对老父亲进行了慰问,为老人家佩戴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父亲戴着这块红底金字的纪念勋章感慨万千,他说想到自己在战争年代的铮铮岁月,看到现在祖国繁荣强盛感到非常幸福与荣耀。 父亲是国家重点优抚对象,也是单位现在唯一一名建国前的老党员、老革命伤残军人,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助人为乐的品格一直教育和影响着我们。 看着他的纪念章、光荣牌,这些“荣耀”,是党和政府给予老革命的崇高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同志的关心和关爱。对我们一家人而言,标志着军人父亲的光荣传统,这种荣耀,给予我们正义与力量。我一定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我家这位光荣的老党员、老军人、老革命健康快乐!

家训宜早,始自婴孩 颜之推认为,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幼年时期,因为幼年可塑性较大,因此他十分强调及早施教,甚至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教子》篇中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仁孝礼义,导习之矣。”可见《颜氏家训》中对早教的重视程度之高。而之所以早教效果比较好,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也就是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勉子自立,读书致用颜之推在《勉学》篇中反复的告诫子孙,学习是人生的大事,切不可荒废学业,任何人都要努力的学习,其言道:“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之推还强调读书是立身之本,他经历了乱世沉浮,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诫子孙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把书读好,读书是求取名利的正道和大道。“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耳身。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同‘技’)在身。’伎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对于学习的内容,颜之推认为首先要读儒家经典,当然对于佛学也不要忽视;然后要学习书法、数学、医术、绘画、琴瑟、下棋、 射箭 、投壶等“杂艺”,这些要兼习却不专精。颜之推还劝诫子孙年幼要读书,但年纪大了也不能不读书,人的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 3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颜氏家训》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涵盖了多个领域,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张,这些内容都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时效性,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及早施教,勿失良机 在上一节介绍《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已经提到,颜之推认为“家训宜早,始于婴孩”,重视早教,甚至从胎教开始。之所以重视早教,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这对我们当家时代的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教育要尽早开始,按照孩子发展的阶段。早教的第一个阶段是胎教。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胎儿有接受教育的潜在可能因此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可以开始教育,母亲在怀孕期间就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等对胎儿进行熏陶。早教的第二个阶段是学前教育。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要给予各种感官刺激来发挥潜能,同时要抓好婴儿发育的关键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寓爱于教,严慈相融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颜之推主张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并指出了溺爱对子女的危害,认为溺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然而当今很多家庭,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溺爱有加,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因此颜之推认为对待孩子要严慈相融。首先对孩子要慈爱,同时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这样孩子才会尊重和信服自己的父母。如果只严格,那么孩子就会害怕父母,在此环境下孩子只会变得胆小懦弱;如果只爱而不教,父母对其听之任之,那么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肆无忌惮,这两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均爱诸子,平等对待 颜之推在《教子》一篇中特别强调做父母的对待子女不能偏爱,要平等对待。父母一旦有了偏爱的情况,就可能会造成子女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是仇视,不管是受宠和被冷落,都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当今的多子女家庭中也依旧存父母偏心的情况,有的父母偏爱幼子、有的父母偏爱男孩儿……均爱原则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启示,面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发展舞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身为家长要尽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为孩子创造一种机会,一种成长的机会,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董晓捷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7. [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4:8,135,287. [3]武海燕.《颜氏家训》对于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J].教育探索,2002(12):49. 家庭家教家风论文篇三: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帮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性别角色的同一性,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幼儿的社会交往等能力,父亲角色应当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其独特价值,然而现实却是中国幼儿家庭教育中面临着父亲角色在功能实现上的“缺失”,认知观念上的“误区”,行为扮演上的“极端”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家庭以及父亲本身有着必然的联系,确立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正确位置,不仅需要社会建立健全亲职教育的体系,家庭建立和谐良好的氛围,还需要父亲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促进角色成长。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角色定位;策略研究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微系统”,父母是家庭中与幼儿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亲密的两个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温情滋养与细心呵护,同样也不能缺少父亲的参与。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纵观历史长河,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着些微变化,从最初作为一家之主的“严父”,到权威逐步瓦解的“慈父”,亲子之间由“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慢慢走向“民主平等”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父亲的职能也由单纯的“精神领袖”或者“养家糊口”走向了全方位、多功能对子女和伴侣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角色。如何正确确立父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是目前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父亲角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教育的起始阶段,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早期的家庭教育对未来 儿童 人格塑造、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能够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处在幼儿阶段的儿童会产生“恋父情节”和“恋母情节”,基于对父母权威的崇拜,他们逐渐从与自己相同性别的父母身上获得性别的认同,而模仿是幼儿性别认同的主要方式。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习到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男孩子坚强刚毅、进取和拼搏之心,女孩子则可以从父亲身上了解到异性的特征,获得与异性交往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父亲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父亲粗犷的爱,是孩子认识力量的源泉,父亲的男人气质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父亲的广阔视野、丰富的知识,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父亲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含蓄地传递着对子女的关爱和影响。”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显示,由男性带大的孩子在智商水平上会更高,在学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父亲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项研究显示,父亲跟子女接触的时间越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越强。五个月大的婴儿跟父亲接触和互动较多,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语音回应。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跟父亲接触比较多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成人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而这些都有利于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父亲在幼儿的成长教育当中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当代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在角色功能的实现上存在“缺失” 在当代社会的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缺失”以及“心理上的缺失”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指由于离婚分居或者死亡而导致的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位,而后者主要是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或是个人意识的欠缺而未尽到父亲在家庭中应当尽到的职责。无论是哪种情况,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孩子会较少或者无法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而父亲会表现出不参与或者较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照料。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家庭中父亲参与幼儿的教育程度要远远低于母亲的参与程度,其中有的家庭,是父亲作为家庭中教育幼儿的主体,而的家庭是母亲担任教育幼儿的重任,而在生活照料上,父母之间的参与程度悬殊更大,有的家庭是主要有母亲来照顾,只有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父亲照顾。可见无论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还是在生活照料方面,父亲所承担的比重都比母亲要低很多。在健全的家庭结构中,父亲的家庭教育职能和养育职能存在“缺失”,对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这种“缺失”就更为明显。近些年,全世界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欧美国家的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如今亚洲的离婚率也有接近欧美国家的趋势,中国的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另一个数据显示,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只有10%交由父亲抚养,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幼儿面临着父亲“缺位”的现实。 (二)在角色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父亲对家庭角色的分工存在着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一,很多男性家长始终认为教育和抚养子女是母亲应当做的事情,而父亲更应当扮演“养家糊口”“在外挣钱”的角色,这种传统角色分工的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就尤为突出,因此不少留守儿童只能常年在母亲或者隔代长辈的陪伴下成长。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男女分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当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步 入职 场,也就同时意味着家庭内部的职责包括抚养子女和料理家务应当成为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二,大多数的男性家长对于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缺乏认识,认为父亲的职责就是为家庭提供经济基础,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更多的应当体现在物质上的支持,而不是教育和陪伴。2004年,天津的一项关于父亲角色认知的调查显示,仅有的父亲知道“父亲带大的孩子更加聪明”,25%的父亲完全不知道自身对于儿童教育的作用,只有23%父亲能够说出自己的言行是儿童的榜样。 (三)在角色行为的扮演上存在“极端”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漠不关心”要么是“独断专制”,前一类型的父亲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之中,奔波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很少关心子女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子女也缺乏必要的要求,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专制型的父亲则常常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命令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态度冷漠,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期望高,宽容少,限制多,温情少。相关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增多,其子女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且由于经常遭到拒绝,子女自我接纳程度减低,易产生自卑、无助、不安全感。相反,在情感温暖的家庭中,如果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情多的子女,成长后会表现出更加稳定的情绪、有较高的安全感、适应能力强,相应的自信心以及自尊感也会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可见父亲极端的角色定位和教养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日后的人格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温情民主的父亲形象在家庭生活中并不普遍,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的外部经济和文化大环境有关,同样也与父亲自身的个人素质和教育观以及儿童观息息相关。 三、父亲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颠覆,父亲角色的定位存在着功能实现上的“缺位”,认识观念上的“误区”,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极端”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呢?笔者试图从社会因素方面,家庭因素方面以及个人因素方面寻找原因。 (一)社会因素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两地家庭、外地务工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新型家庭模式产生。激烈的社会竞争,物价上涨,高昂的教育成本和生活压力让父亲这一角色不得不背负着经济的重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养家糊口”当中,此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民改变了以往在家种田的生产模式,进城打工成为了很多农村家庭获得经济入手的重要来源,进城务工这部分人群,在城市虽然拥有了一份工作,但相应的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解决,巨大的生活压力常常使一家人分居两地,养育子女的责任便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父亲”已然成为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成为了电话那头一个遥远的“问候者”,成为了一年偶尔回来几次的“远方客人”。然而留守在家中的母亲或者隔代长辈,受文化素质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局限,也无法很好的意识到自身是父亲和子女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对于城市的家庭而言,由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家庭模式也由亲子关系为轴心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转变,也这就意味着,她们在婚姻上更加注重夫妻双方的感情和个人的感受而不再为了孩子或者生存而迁就,因此离婚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缺位也日益普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让父亲难以尽到应有的职责,对于完整的家庭而言,社会大众的传统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认为父亲应当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计当中,而对于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家庭因素 费孝通教授曾经说过亲子关系与夫妇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1]”,另有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对父亲的支持,会影响到父亲家庭教育的实现,那些受到妻子鼓励的父亲会觉得自己更能够当一名好父亲,因此,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直接会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夫妻关系的质量会影响父亲与孩子直接互动。[2]有研究显示,从儿童出生6个月到18个月,父亲的婚姻满意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母亲的婚姻满意度也从怀孕到产后两年存在下滑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夫妻间的关系在幼儿刚出生到幼儿出生没多久这段时间处在比较紧张的时期,这与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亲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照料孩子的压力、新的家庭责任以及父母亲双方所面临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分工相关。中国目前的幼儿家庭,在角色分工方面,很多母亲喜欢大包大揽,主动承担起家庭教养的责任,对父亲参与幼儿照料和教育子女缺乏信心,,对父亲的育儿行为不能够有耐心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鼓励,这种默认的角色分工让父亲不自觉地成为了家里的“甩手掌柜”;另有一部分的家庭,母亲除了担任照顾家庭的责任以外,还忙于 职场 ,奔波于职场和家庭的妇女对父亲在家庭中照料和教育子女方面便有了更高的期待,她们希望无论是在外工作还是在家养育子女都应当是两人所共同承担的事情,如果父亲在家庭职责上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 (三)个人因素 在幼儿家庭中,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妻双方都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女性除了当好妻子之外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位好母亲,对男性而言同样面临着要学习如何从一个丈夫的角色转化成一个父亲。如果说十月怀胎和婴幼儿的哺育能够让女性顺利的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那么对于男性而言,如何当好父亲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在很多的幼儿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父亲角色对幼儿成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养观和亲子观。即使有些父亲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教育方式不得法等问题,很多父亲采用专制甚至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子女,结果使得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遭受的挫折之后的父亲很难能够继续投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并默认自己并不擅长照料子女,因此父亲面临着难以确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位置,即便确定的自己的位置也难以实现。 四、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策略 (一)建立社会父职教育体系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成为父亲母亲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亲职教育的培训,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父职教育已经较为成熟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全国父亲网络从1985年就逐渐发展起“父方支持方案”,通过“父职课程”的有效实施,来提升父职教育的目标。台湾地区的“爸爸学校”也旨在通过课程的传授教导父亲如何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使命。我国父亲缺失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相应的父职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针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父亲角色缺失现象,政府首先应当在社区街道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聚居地建立父职教育培训机构,由专业的亲职教育专家和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如何处理亲子之间的关系等等。除此之外社区街道和农村村委会还可以联合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多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定期开展父亲或者母亲交流大会,共同分享育儿经验。尤其对于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面临的经济和情感上的困境,政府要给予帮助。在法律方面,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明确父亲的职责维护父亲的权益,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亲职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整个社会要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重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观念,呼吁全社会参与到亲职教育中。 (二)发展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 “父亲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家庭是建立在父亲、母亲和子女三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佳作用,父亲的缺失对母亲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父亲长期在外的家庭,母亲会相应的承担更多照料子女的责任,对于母亲而言,她不仅要学会如何尽到一个母亲应有的职责,还应当学会如何在父亲缺失的状态下满足子女对父爱的渴望,正确引导子女健康成长,并协调子女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对于离异的家庭而言,母亲要帮助子女正确面对离异问题,不要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而影响到父亲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要帮助子女学习如何与父亲和谐相处。在父亲意识薄弱的家庭中,母亲要从怀孕开始就鼓励父亲参与到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并帮助父亲增强教养子女的自信心,帮助父亲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夫妻双方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家庭分工,相互协助,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三)促进父亲角色的自我成长 “所有角色的内涵,都是由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生活方式所赋予的”,[3]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这也就意味着父亲这一角色也要不断调整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从不胜任到胜任,从不成熟到成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父亲角色是自我成长“为人父”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对于父亲而言,他们要不断的提升自我,在观念上首先要解构原有的守旧思想,对自我的角色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赚钱养家,还要意识到教育子女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父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父亲的教育职能,父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儿观,在子女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子女形式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父亲要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温和的教养方式,“自由”而不“放纵”,“威严”而不“专制”,通过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满足幼儿对父爱的渴望,给予儿童发表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意愿并科学的加以引导。即使工作繁忙或是无法与子女一起生活,父亲也要尽自己所能,抽出时间积极投入到亲子活动和亲子互动中,无论是否在子女身边都要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充足的关爱。 作者:刘艳珍 宋晓晓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生育制度.费孝通文集.第四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60. [2]李燕.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18—20.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孙元升.父亲缺失类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教的征文1500字 2. 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6篇 3.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4. 家风家教的励志日志 5.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 6.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