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身体语言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1:45:42

身体语言论文

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情意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一直是不可取代的方式,然而,许多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缺少,而且极为重要!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相反的,同样的几句话,让不同的人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人际交往和销售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这充分验证了在沟通和传播中,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在非语言沟通中,目光,衣着,微笑是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一、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销售活动中,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讲话者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论到你讲了”。 在人们交往和销售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注视还因人的地位和自信而异。推销学家在一次实验中,让两个互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其中一个说,她 的交谈对象是个研究生,同时却告知另一个人说,她的交谈对象是个高考多次落第的中学生。观察结果,自以为自已地位高的女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都充满自信地 不住地凝视对方,而自以为地位低的女学生说话就很少注视对方。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往往主动者更多地注视对方,而被动者较少迎视对方的目光。 二、衣着。谈判桌上,人的衣着也在传播信息与对方沟通。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 衣着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人们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种衣着来表达心中的思想和建议要求。在销售交往中,人们总是恰当地选择与环境、场合和对手相称的服装衣着。谈判桌上,可以说衣着是销售者“自我形象”的延伸扩展。同样一个人,穿着打扮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同,对交往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美国有位营销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地点。当他身穿西服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或问时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而且本身看来基本上是绅士阶层的人;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找火借烟的。 三、微笑。“相逢一笑泯恩仇”,可见笑的力量。 微笑来自快乐,它带来的快乐也创造快乐,在销售过程中,微微笑一笑,双方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是你的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是它说出了如下许多意思:高兴、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成功的销售员,请你时时处处把“笑意写在脸上”。 微笑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有信心,并且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赖感。不过,如果你笑得不是时候,特别是和你说话的声调或是所说的话互相冲突时,恐怕就会让人哭笑不得了。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在非语言沟通中,体势、声调、礼物、时间等也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前文中有或多或少的提到,在这里也就不再累述了。 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在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无论所做的动作成功或失败,教练或是抚摩头或是拥抱,都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露和传达. 总的来说,在传播和沟通中,非语言沟通起着其他沟通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非语言沟通既补充和支持语言沟通的作用,又体现了自身的魅力所在。

“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上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妙用。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的确,肢体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一个生动直观的窗口。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体态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那么,究竟何谓体态语呢?(一)、 “ 体态语”的定义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指的是利用有声的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即语言符号系统。非言语交流是指运用言语(说和写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渠道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它是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他动作。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它在师生交流,理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既可用点头、手势等代替自然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指示,也可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 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二)、 “ 体态语”的作用体态语(Body Language),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形象,生动,易帮助学生理解,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它还具有以下的作用:一、替代母语,安全融入第二语言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模仿能力也是异常的突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来进行教学。但是又由于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且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所以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而在用动作表示语意的过程中,手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象形、指示、表情、达意等多种功能,是体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手势应做得舒展自如,手的动作使用合理,如手心向外,左右轻轻摇摆表示“Hello!”“Hi!”;手心向下压表示“Sit down!”;手放在胸前介绍自己:I'm ……;这些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但更多的内容既要靠教师的动作,还要有入境的情景,学生才能理解。如教授“May I come in?”时,我走到门口敲了几下门,然后一边用手指向教室里面,一边说:“May I come in?”80%的学生猜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进来吗?”又如,在教授句型“I get up at six o'clock”的时候,刚开始他们不明白“get up”是什么意思,在经过提醒“in the morning”之后,学生们就猜:哦,周老师在早上六点钟刷牙或周老师在早上六点钟洗脸。针对这一反应,我就坐在凳子上,做着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的动作。如此一下,效过甚好。 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接着我问他们:“When do you get up?”的时候,一切就顺利多了。此时的Body Language为教师避免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母语进行讲解起了很好的作用。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体态语游戏——看动作,猜词语(look and guess)。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教师在台上表演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猜。教师可以用“Really?”或“Maybe.”来回答他们。这样不仅回忆了大量的单词,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但学生的想象力是活跃的, 因此,结果各有千秋也是正常的。有的想象合理但缺乏创意; 有的新颖但不合理;有的既合理又新颖。 对于不同的想象,教师都不该持否定的态度。三、 活跃课堂气氛, 使语言更加形象如果一种语言不加任何修饰, 那学起来就比较干巴、无味。 特别是对于喜欢多变的小孩子,他们是一个最不能拘泥于单一的群体。 如果看多了,听多了,说多了,就也有一种想动一动的欲望。 所以教师有时候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如:在教授动物名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朋友和你一起做动作,这样的课堂才是童年生活的课堂。小手甩一甩,小腿扭一扭,小嘴动一动,愉快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 教师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使语言更形象化了。四、 发挥体态语特殊的情感魅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 既有调节功能,又具有说明和表露功能。熟练的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便能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思想,意图、情感及其它体验。如教师双目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正确的使用好每一个眼神,可以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效果显著。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在英语课上积极回答,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鼓励,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三年级的常婉祎同学就是这样,每次看到我赞许的眼神,她总是更加专心,积极地表现自己;一个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学习成绩一般、胆小、不敢开口的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轻松,大胆,并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常衡是一个胆小,不敢开口的学生,每次她主动回答问题,我总是竖起大拇指给她一个“Good”。即使答错,我也会用她的优点如“常衡今天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来鼓励她。让她在教师期待和鼓励的眼神中,养成敢于放声说、大胆讲的习惯。 一个责备的目光,可以使那些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交头接耳的学生得到暗示——老师正注意自己呢,他们会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用责备的目光来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面对学生,教师应当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这样才能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运用“ 体态语”的注意点1、 体态语言要有针对性。三年级英语课基本上可分为四类:交际用语、单词、童谣和英语歌曲。在这四块教学中要求教师使用体态语言要有针对性。在教授表示“动物”的单词时,我采用一边做动作一边呼出“音”的体态方式,而教授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我通过拿出了一个个不同颜色的气球,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我为学生吹气球,吹好后说出该颜色的读音,通过这一体态来完成。其他颜色气球找学生来吹,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单词授完后,我将吹好的气球一个个抛向空中,看谁先说出该气球颜色的发音就把气球奖给谁,学生兴趣高昂,于是,自然地实现了英语课的教学目标。2、 体态语言力求准确恰当。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语言上还是在活动上几乎都是以教师为准则。所以,教师的体态要到位。在教授“a rhyme:Rain,rain,go away”时, 我拿了一个双响筒,一边慢慢有节奏地打着,一边有感情地说着,并伴有让睡懒觉的“Little Jony”赶快起来的体态及表情,学生在有节奏的声响中看着老师的体态及活动,似乎已经体会到了这首rhyme的语意和朗读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很高。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 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深厚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个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学会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 体态语言的优势。

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

论文摘要: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简单对比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关键词: 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

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 :“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 38%的口头交派 55%的面部表情交流。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3.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微微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伸一下舌头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这些都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便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肢体语言交际方式。例如:法国人讲话就像个浪漫法国人,而英国男子和美国男子翘腿的样子,是否绅士风度,就不一样。美国人讲完一句话时可能会低一下头或垂一下手,还可能垂一下眼帘。他们问完一个问题会抬一下手或昂起下巴或睁大眼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人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非语言交际,而肢体语言又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肢体语言信息处理不好,有时会产生误解。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同样应了解外国常用的肢体语言,以免造成误解,闹出笑话。下面就是几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案 例 一 :

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偷”,让他小L点,否则杀死他。瞧,真够乱的。

案 例 二 :

一名撒丁女子向一位英国男子询问,在希思罗机场是否很容易找到出租车。她得到的回答是英国式的翘大拇指。她即刻甩起手提包,狠狠地揍那可怜的男子,因为她认为他做了诬蔑性的暗示。顺便说一句,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撒丁岛用这个手势搭拦便车不是个好主意。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笔者在此从“身体距离”、“目光接触”、“手势动作”等几个方面比较一下各国的异同。

1)身体距离。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的谈话。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了!

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不同的民族或种族的人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厘米为宜。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 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 30米至2米的距离。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在 英语 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应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如果一方无意中触摸了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 ;"Oh,I'm sorry" ; "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中国人喜欢抚摸别人的孩子以示喜爱,而西方妇女却对这种抚爱“毫不领情”。不论是摸摸、拍拍,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她们知道这种动作毫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爱抚而已,所以也不好公开表示不满。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西方的母亲往往怀着复杂的感情站在一旁不说话,感到窘迫,即使抚弄孩子的是自己的中国朋友或熟人。

除轻轻触摸外,再谈一谈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里,两个妇女见面拥抱亲吻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多数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夫妻或亲人久别重逢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应否互相拥抱,各国习惯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表示欢迎,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也是这样。不过,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握手。若干年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在白宫前下车,美国总统上前紧紧拥抱,表示欢迎.福田首相吃了一惊,日本代表团成员也愣住了.许多美国人也感到奇怪,这种情况少见,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如果美国总统按日本人的习惯深鞠一躬,大家也不会那么惊讶。因为在美国和日本,男人之间很少用拥抱这种方式表示欢迎。在英语国家,同性男女身体接触也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一过了童年时期,就不应两个人手拉手或一个人搭着另一个人的肩膀走路,因为这意味着同性恋。

2) 目光接触:

肢体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这一方面可以有许多“规定”: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什么人不可以看。这里引用朱利叶斯.法斯特的《肢体语言》一书中的两段,很有意思,可供参考:“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对面坐着,在火车餐车里他们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吃饭的时候,说些无关紧要或者是无聊的话;也可以互不理睬,极力避免与对方的目光相遇。”有个作家在一篇文章里描写过这种情况:“他们翻来覆去地看菜单,摆弄刀叉,看着指甲—好像头一回看见它们.免不了目光相遇时,立即转移视线,注视窗外沿途景色。”该书作者指出,对素不相识的人的态度是:我们既应避免盯着看,也要避免显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样子,要看他们一下表示看见了,随后立刻把目光移开。注视对方的不同情况,决定于相遇的场所。如果在街上相遇,可以看着迎面走来的人。直到八英尺远时再移开视线走过去。但在到达此距离之前,双方都用眼睛暗示一下自己要往哪边走,打算往哪边走就往哪边看一眼。然后,双方侧身略变方向,即可错开,顺利通过。根据美国习惯,同相识的人谈话时,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应注视对方。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对方,轻视对方,心神不定,感到内疚,漠不关心等。甚至在对公众讲话时也要时时直视听众,和许多人的目光接触。如果演说的.人埋头看讲稿,照本宣科(许多中国人往往是这样的),而不抬头看看听众,人们就会认为他对听众冷漠,不尊敬别人。在谈话的时候,听的人一般要注视着说话的人的眼睛或脸,表示自己在听。如果对方说的话比较长,听的人要不时发出“嗯”、“啊”的声音,或者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听着。如果同意所说的观点,可以点头或微笑。如果不同意或者有所保留,可以侧一下头、抬一下眉毛或露出疑问的神情。在英语 国 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 如对方长得漂亮— 也会使人发怒。许多外国人到其他国去旅行,因当地人盯着他们看而恼火、很别扭,认为那里的人“无礼”,而感到气愤.殊不知在该国是常事,看的人不过是好奇而已。许多在华的讲英语的外国人对此流露过不满情绪.笔者有一次陪几位“外教”参观青州的范公亭公园,当时有好几位群众围观,甚至有几位还一直尾随其后,弄得“外教’,很是尴尬。

“眉目传情”(或“目语”)是青年或成年男女之间传递感情最常用的古老的方法之一,在美国尤其讲究。有人对此作过详细研究:人们对异性怎样表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怎样表示鼓励或拒绝,怎样表示赞成或不满,怎样表示爱慕或厌恶。然而,在美国也有许多差别。男人用眼睛的方式就和妇女不一样。不同年龄、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的人在这一方面都有差别,不同种族的人也有差别。在一些国家里,人们认为能直视对方的眼睛是很重要的。在一部关于列宁的著名电影里有这样一幕:有一个肃反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叛变了,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得知情况询问他时,此人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根据这一点捷尔任斯基认为证实了他有罪。许多美国人也同样重视目光接触的作用。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十来岁的波多黎各姑娘在纽约一所中学里读书。有一天.校长怀疑她和另外几个姑娘吸烟,就把她们叫去,尽管这个姑娘一向表现不错,也没有做错什么事的证据,但校长还是认为她做贼心虚,勒令退学。他在报告中写道:“她躲躲闪闪,很可疑。她不敢正视我的眼睛。”校长查问时,她的确一直注视着地板,没看着校长的眼睛.而英美人有“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这样一句格言.碰巧有一位出生于拉丁美洲家庭的教师,对波多黎各文化有所了解,他同这个姑娘的家长谈话后对校长解释说:“就波多黎各的习惯而言,好姑娘‘不看成人的眼睛’这种行为是尊敬和听话的表现。”幸而校长接受了这个解释,承认了错误,妥善处理了这件事.这种目光视向不同的含义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他记住了各民族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目语”的规定很多,也很复杂。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见一斑。

3)手势动作。

手势是个很难办的事。打手势时,动作稍有不同,就会与原来的意图有所区别;对某种手势理解错T.,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进行战争的首相温斯顿·邱吉尔曾作了一个手势,当时引起了轰动。他出席一个场面盛大而又重要的集会,他一露面,群众对他鼓掌欢呼。邱吉尔做了一个表示"victory" (胜利)的“V”形手势— 用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做这个手势时,手心要对着观众。不知邱吉尔是不知道还是一时失误,把手背对着观众了。群众当中,有人鼓掌喝倒彩,有人发愣,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位首相所做的手势表示的是别的意思,那不是表示“胜利”的“V”形,而是一个不礼貌的动作,表示侮辱、轻视之意。另一个例子同尼基塔·赫鲁晓夫有关,他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的领导人。在美国访问期间,他的言论和举止引起一些争议。引起争议的手势之一是:他紧握双手,举过头顶,在空中摇晃。他的意思显然是表示问候,表示友谊。但是,在场的人和电视观众对此并不欣赏。美国人很熟悉这个动作一一这是拳击手击败对手后表示胜利的姿势。在此之前,赫奋晓夫曾说过要埋葬美国资本主义的话,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手势表示他好像已经取得胜利,洋洋得意,难怪许多人感到不快。可见,有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表示的意义的差异有多大。笔者在此对中美常见的一些肢体语言做一下对比研究。中美肢体语言有相似的地方。如男子相逢时不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高兴;耸耸鼻子表示不喜欢、讨厌或不快;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嗽嘴表示不痛快、情绪不佳、忿恨;拍拍男人或男孩子的背表示赞扬、夸奖、鼓励;咬牙表示生气、愤怒或下决心.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

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

(1) 跺 脚

汉语意义:气愤;恼怒;灰心;悔恨 英语意义 :不耐烦

(2) 观众和听众鼓掌,表演或讲话人也鼓掌

汉语意义 :谢谢,互相表示友好感情 英语意义 :为自己鼓掌,被认为是不谦虚

(3) 目不转睛地看

汉语意义:好奇;有时是惊讶 英语意义 :不礼貌;使人发窘;不自在

(4) 发 “嘘 ”声

汉语意义 :反对;责骂;轰赶 英语意义 :要求安静

(5) 拍别人的脑袋

汉语意义 :(少见;一般见于成人对孩子)疼爱;(对成人或青年,会引起反感,是侮辱人的动作)

英语意义:安慰;鼓励;钟爱

B. 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

(1) “过来 ”(叫别人过来)

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

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

(2) “丢人 ”“没羞”(半开玩笑)

中 国的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

美 国的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

(3) “我吃饱了,’(吃饭后)

中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

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

(1)顺指甲

意义: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

(2)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

意义:挑战;蔑视

(3)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

意义: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

(4)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

意义: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

(5)眨眼(很快地合上一只眼,微微一笑点点头)

意义:表示会意;赞许;鼓励;传递信息;团结等

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

(I)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

意义 :“ 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

(2) 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遮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

意义 :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

(3 )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

意义 :表示尊敬

(4) 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

意义 :表示感谢

(5) 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

意 义 :男女相爱;匹配良缘

这里所举的例子不全,但是可以说明肢体语言的差异,也说明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有助于对语言的研究,对前者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后者的理解,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两者相互依存.在多数情况下这是对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动作与说的话可能不一致,口头说的话与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时要借助其他信息或从整个情景中猜测说话人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肢体语言都要放在一定的情夙下去理解,忽视了整个情景就会发生误解。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好外语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了解一下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交际。在此汇总几种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有些与国内习惯一致,但有些情况与国内不符,必要时,大家也只能“人乡随俗”了。

【参考文献】: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贾雨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郑树堂,胡全生.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第一册[M].北京:外教研社,2004.

身体语言的研究论文

肢体语言,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

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情意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一直是不可取代的方式,然而,许多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缺少,而且极为重要!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相反的,同样的几句话,让不同的人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人际交往和销售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这充分验证了在沟通和传播中,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在非语言沟通中,目光,衣着,微笑是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一、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销售活动中,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讲话者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论到你讲了”。 在人们交往和销售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注视还因人的地位和自信而异。推销学家在一次实验中,让两个互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其中一个说,她 的交谈对象是个研究生,同时却告知另一个人说,她的交谈对象是个高考多次落第的中学生。观察结果,自以为自已地位高的女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都充满自信地 不住地凝视对方,而自以为地位低的女学生说话就很少注视对方。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往往主动者更多地注视对方,而被动者较少迎视对方的目光。 二、衣着。谈判桌上,人的衣着也在传播信息与对方沟通。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 衣着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人们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种衣着来表达心中的思想和建议要求。在销售交往中,人们总是恰当地选择与环境、场合和对手相称的服装衣着。谈判桌上,可以说衣着是销售者“自我形象”的延伸扩展。同样一个人,穿着打扮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同,对交往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美国有位营销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地点。当他身穿西服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或问时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而且本身看来基本上是绅士阶层的人;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找火借烟的。 三、微笑。“相逢一笑泯恩仇”,可见笑的力量。 微笑来自快乐,它带来的快乐也创造快乐,在销售过程中,微微笑一笑,双方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是你的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是它说出了如下许多意思:高兴、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成功的销售员,请你时时处处把“笑意写在脸上”。 微笑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有信心,并且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赖感。不过,如果你笑得不是时候,特别是和你说话的声调或是所说的话互相冲突时,恐怕就会让人哭笑不得了。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在非语言沟通中,体势、声调、礼物、时间等也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前文中有或多或少的提到,在这里也就不再累述了。 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在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无论所做的动作成功或失败,教练或是抚摩头或是拥抱,都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露和传达. 总的来说,在传播和沟通中,非语言沟通起着其他沟通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非语言沟通既补充和支持语言沟通的作用,又体现了自身的魅力所在。

“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上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妙用。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的确,肢体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一个生动直观的窗口。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体态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那么,究竟何谓体态语呢?(一)、 “ 体态语”的定义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指的是利用有声的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即语言符号系统。非言语交流是指运用言语(说和写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渠道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它是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他动作。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它在师生交流,理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既可用点头、手势等代替自然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指示,也可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 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二)、 “ 体态语”的作用体态语(Body Language),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形象,生动,易帮助学生理解,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它还具有以下的作用:一、替代母语,安全融入第二语言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模仿能力也是异常的突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来进行教学。但是又由于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且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所以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而在用动作表示语意的过程中,手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象形、指示、表情、达意等多种功能,是体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手势应做得舒展自如,手的动作使用合理,如手心向外,左右轻轻摇摆表示“Hello!”“Hi!”;手心向下压表示“Sit down!”;手放在胸前介绍自己:I'm ……;这些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但更多的内容既要靠教师的动作,还要有入境的情景,学生才能理解。如教授“May I come in?”时,我走到门口敲了几下门,然后一边用手指向教室里面,一边说:“May I come in?”80%的学生猜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进来吗?”又如,在教授句型“I get up at six o'clock”的时候,刚开始他们不明白“get up”是什么意思,在经过提醒“in the morning”之后,学生们就猜:哦,周老师在早上六点钟刷牙或周老师在早上六点钟洗脸。针对这一反应,我就坐在凳子上,做着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的动作。如此一下,效过甚好。 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接着我问他们:“When do you get up?”的时候,一切就顺利多了。此时的Body Language为教师避免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母语进行讲解起了很好的作用。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体态语游戏——看动作,猜词语(look and guess)。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教师在台上表演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猜。教师可以用“Really?”或“Maybe.”来回答他们。这样不仅回忆了大量的单词,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但学生的想象力是活跃的, 因此,结果各有千秋也是正常的。有的想象合理但缺乏创意; 有的新颖但不合理;有的既合理又新颖。 对于不同的想象,教师都不该持否定的态度。三、 活跃课堂气氛, 使语言更加形象如果一种语言不加任何修饰, 那学起来就比较干巴、无味。 特别是对于喜欢多变的小孩子,他们是一个最不能拘泥于单一的群体。 如果看多了,听多了,说多了,就也有一种想动一动的欲望。 所以教师有时候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如:在教授动物名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朋友和你一起做动作,这样的课堂才是童年生活的课堂。小手甩一甩,小腿扭一扭,小嘴动一动,愉快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 教师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使语言更形象化了。四、 发挥体态语特殊的情感魅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 既有调节功能,又具有说明和表露功能。熟练的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便能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思想,意图、情感及其它体验。如教师双目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正确的使用好每一个眼神,可以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效果显著。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在英语课上积极回答,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鼓励,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三年级的常婉祎同学就是这样,每次看到我赞许的眼神,她总是更加专心,积极地表现自己;一个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学习成绩一般、胆小、不敢开口的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轻松,大胆,并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常衡是一个胆小,不敢开口的学生,每次她主动回答问题,我总是竖起大拇指给她一个“Good”。即使答错,我也会用她的优点如“常衡今天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来鼓励她。让她在教师期待和鼓励的眼神中,养成敢于放声说、大胆讲的习惯。 一个责备的目光,可以使那些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交头接耳的学生得到暗示——老师正注意自己呢,他们会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用责备的目光来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面对学生,教师应当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这样才能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运用“ 体态语”的注意点1、 体态语言要有针对性。三年级英语课基本上可分为四类:交际用语、单词、童谣和英语歌曲。在这四块教学中要求教师使用体态语言要有针对性。在教授表示“动物”的单词时,我采用一边做动作一边呼出“音”的体态方式,而教授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我通过拿出了一个个不同颜色的气球,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我为学生吹气球,吹好后说出该颜色的读音,通过这一体态来完成。其他颜色气球找学生来吹,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单词授完后,我将吹好的气球一个个抛向空中,看谁先说出该气球颜色的发音就把气球奖给谁,学生兴趣高昂,于是,自然地实现了英语课的教学目标。2、 体态语言力求准确恰当。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语言上还是在活动上几乎都是以教师为准则。所以,教师的体态要到位。在教授“a rhyme:Rain,rain,go away”时, 我拿了一个双响筒,一边慢慢有节奏地打着,一边有感情地说着,并伴有让睡懒觉的“Little Jony”赶快起来的体态及表情,学生在有节奏的声响中看着老师的体态及活动,似乎已经体会到了这首rhyme的语意和朗读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很高。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 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深厚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个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学会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 体态语言的优势。

做身体语言研究的论文有什么意义

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变化上。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明显缩小。情绪状态由“晴”转“阴”时,亦有同样反应。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身体其他部位的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人际沟通中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将会使人际沟通过程变得不愉快,而且很困难。面部借助数十块肌肉的运动来准确传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任何一种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体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对于表达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显。嘴、颊、眉、额是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鼻、颊、嘴表现厌恶;眉、额、眼睛、眼睑表现哀伤;眼睛和眼睑表现恐惧。当目光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 聋哑人主要借助手语实现沟通,正常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手语表达的机会也比较多。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身体的触摸常常用来表达某些强烈情感。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表示拒绝。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双臂外展:表示阻拦。 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拍头:表示自责。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暴怒。双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动。双手枕在头下:表示舒展。一只手托着下巴:表示疑惑。耸肩、双手外摊:表示不感兴趣。颔首、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作用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也是常见的沟通方式,应用范围比较宽泛。 1.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2.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四种人际距离。1.公众距离~米(12--25尺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2.社交距离~米(4--12尺)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3.个人距离~米(--4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体语信息;4.亲密距离0~米(0--18寸)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分析,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是一种表达人物情感、传达人物信息的有效方式,它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活,从侧面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观众产生共鸣。在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学问。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物性格的变化、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及人物情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是表演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活;它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从侧面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观众产生共鸣。

论文摘要: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简单对比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关键词: 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

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 :“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 38%的口头交派 55%的面部表情交流。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3.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微微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伸一下舌头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这些都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便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肢体语言交际方式。例如:法国人讲话就像个浪漫法国人,而英国男子和美国男子翘腿的样子,是否绅士风度,就不一样。美国人讲完一句话时可能会低一下头或垂一下手,还可能垂一下眼帘。他们问完一个问题会抬一下手或昂起下巴或睁大眼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人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非语言交际,而肢体语言又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肢体语言信息处理不好,有时会产生误解。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同样应了解外国常用的肢体语言,以免造成误解,闹出笑话。下面就是几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案 例 一 :

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偷”,让他小L点,否则杀死他。瞧,真够乱的。

案 例 二 :

一名撒丁女子向一位英国男子询问,在希思罗机场是否很容易找到出租车。她得到的回答是英国式的翘大拇指。她即刻甩起手提包,狠狠地揍那可怜的男子,因为她认为他做了诬蔑性的暗示。顺便说一句,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撒丁岛用这个手势搭拦便车不是个好主意。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笔者在此从“身体距离”、“目光接触”、“手势动作”等几个方面比较一下各国的异同。

1)身体距离。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的谈话。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了!

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不同的民族或种族的人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厘米为宜。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 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 30米至2米的距离。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在 英语 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应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如果一方无意中触摸了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 ;"Oh,I'm sorry" ; "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中国人喜欢抚摸别人的孩子以示喜爱,而西方妇女却对这种抚爱“毫不领情”。不论是摸摸、拍拍,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她们知道这种动作毫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爱抚而已,所以也不好公开表示不满。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西方的母亲往往怀着复杂的感情站在一旁不说话,感到窘迫,即使抚弄孩子的是自己的中国朋友或熟人。

除轻轻触摸外,再谈一谈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里,两个妇女见面拥抱亲吻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多数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夫妻或亲人久别重逢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应否互相拥抱,各国习惯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表示欢迎,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也是这样。不过,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握手。若干年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在白宫前下车,美国总统上前紧紧拥抱,表示欢迎.福田首相吃了一惊,日本代表团成员也愣住了.许多美国人也感到奇怪,这种情况少见,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如果美国总统按日本人的习惯深鞠一躬,大家也不会那么惊讶。因为在美国和日本,男人之间很少用拥抱这种方式表示欢迎。在英语国家,同性男女身体接触也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一过了童年时期,就不应两个人手拉手或一个人搭着另一个人的肩膀走路,因为这意味着同性恋。

2) 目光接触:

肢体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这一方面可以有许多“规定”: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什么人不可以看。这里引用朱利叶斯.法斯特的《肢体语言》一书中的两段,很有意思,可供参考:“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对面坐着,在火车餐车里他们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吃饭的时候,说些无关紧要或者是无聊的话;也可以互不理睬,极力避免与对方的目光相遇。”有个作家在一篇文章里描写过这种情况:“他们翻来覆去地看菜单,摆弄刀叉,看着指甲—好像头一回看见它们.免不了目光相遇时,立即转移视线,注视窗外沿途景色。”该书作者指出,对素不相识的人的态度是:我们既应避免盯着看,也要避免显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样子,要看他们一下表示看见了,随后立刻把目光移开。注视对方的不同情况,决定于相遇的场所。如果在街上相遇,可以看着迎面走来的人。直到八英尺远时再移开视线走过去。但在到达此距离之前,双方都用眼睛暗示一下自己要往哪边走,打算往哪边走就往哪边看一眼。然后,双方侧身略变方向,即可错开,顺利通过。根据美国习惯,同相识的人谈话时,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应注视对方。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对方,轻视对方,心神不定,感到内疚,漠不关心等。甚至在对公众讲话时也要时时直视听众,和许多人的目光接触。如果演说的.人埋头看讲稿,照本宣科(许多中国人往往是这样的),而不抬头看看听众,人们就会认为他对听众冷漠,不尊敬别人。在谈话的时候,听的人一般要注视着说话的人的眼睛或脸,表示自己在听。如果对方说的话比较长,听的人要不时发出“嗯”、“啊”的声音,或者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听着。如果同意所说的观点,可以点头或微笑。如果不同意或者有所保留,可以侧一下头、抬一下眉毛或露出疑问的神情。在英语 国 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 如对方长得漂亮— 也会使人发怒。许多外国人到其他国去旅行,因当地人盯着他们看而恼火、很别扭,认为那里的人“无礼”,而感到气愤.殊不知在该国是常事,看的人不过是好奇而已。许多在华的讲英语的外国人对此流露过不满情绪.笔者有一次陪几位“外教”参观青州的范公亭公园,当时有好几位群众围观,甚至有几位还一直尾随其后,弄得“外教’,很是尴尬。

“眉目传情”(或“目语”)是青年或成年男女之间传递感情最常用的古老的方法之一,在美国尤其讲究。有人对此作过详细研究:人们对异性怎样表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怎样表示鼓励或拒绝,怎样表示赞成或不满,怎样表示爱慕或厌恶。然而,在美国也有许多差别。男人用眼睛的方式就和妇女不一样。不同年龄、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的人在这一方面都有差别,不同种族的人也有差别。在一些国家里,人们认为能直视对方的眼睛是很重要的。在一部关于列宁的著名电影里有这样一幕:有一个肃反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叛变了,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得知情况询问他时,此人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根据这一点捷尔任斯基认为证实了他有罪。许多美国人也同样重视目光接触的作用。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十来岁的波多黎各姑娘在纽约一所中学里读书。有一天.校长怀疑她和另外几个姑娘吸烟,就把她们叫去,尽管这个姑娘一向表现不错,也没有做错什么事的证据,但校长还是认为她做贼心虚,勒令退学。他在报告中写道:“她躲躲闪闪,很可疑。她不敢正视我的眼睛。”校长查问时,她的确一直注视着地板,没看着校长的眼睛.而英美人有“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这样一句格言.碰巧有一位出生于拉丁美洲家庭的教师,对波多黎各文化有所了解,他同这个姑娘的家长谈话后对校长解释说:“就波多黎各的习惯而言,好姑娘‘不看成人的眼睛’这种行为是尊敬和听话的表现。”幸而校长接受了这个解释,承认了错误,妥善处理了这件事.这种目光视向不同的含义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他记住了各民族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目语”的规定很多,也很复杂。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见一斑。

3)手势动作。

手势是个很难办的事。打手势时,动作稍有不同,就会与原来的意图有所区别;对某种手势理解错T.,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进行战争的首相温斯顿·邱吉尔曾作了一个手势,当时引起了轰动。他出席一个场面盛大而又重要的集会,他一露面,群众对他鼓掌欢呼。邱吉尔做了一个表示"victory" (胜利)的“V”形手势— 用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做这个手势时,手心要对着观众。不知邱吉尔是不知道还是一时失误,把手背对着观众了。群众当中,有人鼓掌喝倒彩,有人发愣,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位首相所做的手势表示的是别的意思,那不是表示“胜利”的“V”形,而是一个不礼貌的动作,表示侮辱、轻视之意。另一个例子同尼基塔·赫鲁晓夫有关,他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的领导人。在美国访问期间,他的言论和举止引起一些争议。引起争议的手势之一是:他紧握双手,举过头顶,在空中摇晃。他的意思显然是表示问候,表示友谊。但是,在场的人和电视观众对此并不欣赏。美国人很熟悉这个动作一一这是拳击手击败对手后表示胜利的姿势。在此之前,赫奋晓夫曾说过要埋葬美国资本主义的话,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手势表示他好像已经取得胜利,洋洋得意,难怪许多人感到不快。可见,有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表示的意义的差异有多大。笔者在此对中美常见的一些肢体语言做一下对比研究。中美肢体语言有相似的地方。如男子相逢时不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高兴;耸耸鼻子表示不喜欢、讨厌或不快;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嗽嘴表示不痛快、情绪不佳、忿恨;拍拍男人或男孩子的背表示赞扬、夸奖、鼓励;咬牙表示生气、愤怒或下决心.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

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

(1) 跺 脚

汉语意义:气愤;恼怒;灰心;悔恨 英语意义 :不耐烦

(2) 观众和听众鼓掌,表演或讲话人也鼓掌

汉语意义 :谢谢,互相表示友好感情 英语意义 :为自己鼓掌,被认为是不谦虚

(3) 目不转睛地看

汉语意义:好奇;有时是惊讶 英语意义 :不礼貌;使人发窘;不自在

(4) 发 “嘘 ”声

汉语意义 :反对;责骂;轰赶 英语意义 :要求安静

(5) 拍别人的脑袋

汉语意义 :(少见;一般见于成人对孩子)疼爱;(对成人或青年,会引起反感,是侮辱人的动作)

英语意义:安慰;鼓励;钟爱

B. 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

(1) “过来 ”(叫别人过来)

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

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

(2) “丢人 ”“没羞”(半开玩笑)

中 国的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

美 国的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

(3) “我吃饱了,’(吃饭后)

中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

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

(1)顺指甲

意义: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

(2)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

意义:挑战;蔑视

(3)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

意义: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

(4)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

意义: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

(5)眨眼(很快地合上一只眼,微微一笑点点头)

意义:表示会意;赞许;鼓励;传递信息;团结等

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

(I)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

意义 :“ 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

(2) 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遮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

意义 :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

(3 )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

意义 :表示尊敬

(4) 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

意义 :表示感谢

(5) 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

意 义 :男女相爱;匹配良缘

这里所举的例子不全,但是可以说明肢体语言的差异,也说明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有助于对语言的研究,对前者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后者的理解,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两者相互依存.在多数情况下这是对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动作与说的话可能不一致,口头说的话与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时要借助其他信息或从整个情景中猜测说话人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肢体语言都要放在一定的情夙下去理解,忽视了整个情景就会发生误解。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好外语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了解一下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交际。在此汇总几种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有些与国内习惯一致,但有些情况与国内不符,必要时,大家也只能“人乡随俗”了。

【参考文献】: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贾雨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郑树堂,胡全生.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第一册[M].北京:外教研社,2004.

肢体语言英语论文文献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used by people for sending messages to one another. It is very useful because it can help you make yourself easily understood. When you are talking with others,you are not just using words, but also using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For example, waving one's hand is to say "Good-bye." A smile and handshake show welcome, and clapping hands means congratulations. Nodding the head means agreement, but shaking the head means disagreement. The gestures are accepted both by Chinese and foreigners as having the same meaning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 For example, men in Russia, France and Arab countries kiss each other when they meet, but men in China or Australia shake hands instead of kissing. People in Puerto Rio like touching each other, but people from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do not touth each other. If you touch an English person, you should say "Sorry.' People in Arab countries like standing close to one another when they are talking, but English people must keep a distance away when they are talking.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you must not touch the head of another person. In Arab countries, you eat using the fingers of your right land;the left hand is not used at all. In parts of Asia you must not sit with your feet pointing at another person. When you use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now the meanings of gestures and movements in the foreign country. Following the customs will help you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and make your stay there much more pleasant and comfortable. 我很厉害吧(自负样)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Body language (also known as body language) refers to a way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activities of human parts such as head, eyes, neck, hands, elbows, arms, body, crotch and feet to convey people's thoughts and express ideas vividly.

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更好的诠释不同角色。

Body language is also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actors. Body language varies greatly in different roles and situations. Rich and accurate body language can help actors better interpret different roles.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Body language, also known as body language,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expression and meaning through various actions of the body instead of language.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In a broad sense, body language also includes the aforementioned facial expressions; In a narrow sense, body language only includes the meaning expressed by the body and limbs.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When it comes to expressing emotions by limbs, we naturally think of the meaning of many habitual movements.

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

For example, clapping represents excitement, pausing represents anger, rubbing hands represents anxiety, hanging head represents depression, holding hands represents helplessness, and beating chest represents pain.

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The parties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rough such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others can also recognize the mood expressed by the parties with their limbs.

Communication tool as a community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but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The language reflects the prism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lifestyle, ideas, religious rituals, values and thinking habits. .So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same gestur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metim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 We communicate with more than the words we speak. Words are only one part of communication. Beyond voice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the messages our bodies send out constant. Research shows language only play the role of the expression of seven percent everyday. Sometimes the body message reinforces the words. Sometimes it contradicts them. Sometimes the messages are sent with no accompanying words and we speak in body language alone. Body language, like our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our culture. People in the exchange, there will be unconscious of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an expression of one's inner world of silence and an authentic language, non-verbal means of the most eye-catching. Body Language includes space dominance, eyes, physical contact, posture movements, facial expressions, etc. But not all body language has the same meaning for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of mak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re our voices loud, angry, overbearing, confident, soft, and shy? The quality of a voice can communicate as much as the words. The same words can be tender, mocking, sarcastic or angry, depending on how they are said. We can signal our own authority by talking in a loud, overbearing way. We can use the same words to signal our humility by talking softly and hesitantly. To learn the correct hand signal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will make you happier.作为一个社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棱镜,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宗教仪式,价值观和思维习惯。文化的差异。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同样的手势,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超过我们所说的话进行交流。语言只是沟通的一部分。在语音通信,有我们的身体发出恒定的消息。研究表明,语言只能打百分之七日常表达的作用。有时身体信息增强的话。有时它违背了他们。有时候消息没有附带的话给我们讲的身体语言,独自一人。身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交流的人,会有无意识的身体语言的使用。肢体语言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沉默和地道的语言表达,非语言的最引人注目的手段。身体语言,包括空间优势,眼睛,身体接触的运动,姿势,面部表情,等。但并非所有的身体语言,对不同的人有着相同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我们的声音响亮,愤怒的,专横的,自信的,柔软的,和害羞的人?一个声音的质量可以尽可能多的语言交流。同样的话可以投标,嘲笑,讽刺或愤怒,这取决于它们是如何说。我们可以通过在大声说话,自己的权威,信号,霸道的方式。我们可以用同样的话来轻声说话,我们谦卑地信号。学习正确的手势与人交流会让你更快乐。

People usuall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by spoken words. However, body language is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life. Have you ever used body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 think the answer is definitely sure. You must have smiled to your friend when you meet him again after a long time. Smile is body language. And it is obvious that through human being’s history, people used body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requently. Such as when you find your friend is depressed, you gave him a smile to cheer him up and at that moment the smile is better than any words I think. As well as when you are surrounded by noises, you cannot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by words so you use gestures which are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your ideas. As a conclusion, body language is as important as spoken language.

语言的得体性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 得体原则; 目标; 手段 【论文摘要】 在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利奇提出了有影响力的“礼貌原则”,并把“得体”作为一个准则视为其下位范畴。然而,我国的语用学者们却提出了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策略——“得体原则”,并把“礼貌”作为一个准则视为其下位范畴。究竟谁的覆盖面更广一些?作者的观点是:“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得体原则”是言语交际的终极目标,“礼貌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得体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适应性。 一、“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的提出 美国规范和制约,说出恰到好处的话语,以便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1)说话要看时间。比如,前些年人们彼此间称呼习惯用“同志”这个词,但是近些年“同志”一词的具体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有“同性恋”的意思。如果注意时间的变化,现在仍用这个词称呼的话,就会显得很不得体。 (2)说话要看场合。特定的场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话语,如果不管场合胡乱套用一些公式化的话语,就会闹笑话。如有一位新郎在举行结婚仪式时,发表这样一席讲话:“鄙人由于初次结婚,缺乏经验。……欢迎大家留下宝贵意见,以便下次改进。”谁听了这番话都不免捧腹大笑,其原因就在于新郎只顾生搬硬套时下流行的客套语,却不管是否适合结婚典礼这一特定场合。 (3)说话要看对象。要做到“看人说话”。说具体一些就是:要针对对象的年龄、性别和习好的差异,根据对象的文化水平、背景知识及相应的理解、接受能力考虑对象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使用贴切的话语。当然,说话时还要考虑到说话者自身,即说出来的话要能显示出自身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职业习惯等。再者,也要考虑到本人和说话对象间的关系。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领导和下属之间的上下关系;长辈和晚辈之间的长幼关系。由血缘、感情交往等因素形成的亲近关系与疏远关系等,双方关系不同,语言的使用也应有所不同。 (4)说话要兼顾社会文化的规范和制约。如“谦逊”一直是汉民族强调的美德,如果别人赞扬你所取得的成就,你觉得理所当然,毫不犹豫的用言语欣然接受,那么你的言论一定会使人感到你很狂妄自大。你的言论当然是失体而不是得体,因为你疏忽了“谦逊”这一重要的文化内涵。 3、“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间的关系 “礼貌原则”与“得体原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得体原则”是言语交际行为的终极目标,“礼貌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式或手段。言语交际的效果好坏,成功与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礼貌原则”的掌握和运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言语交际效果的得体性。人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去实现适度得体的言语交际效果,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等等。因为合作原则要求“交际各方说话真实、切题、简明而不单调”,做到了这些,交际通常就能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不可不谓之“得体”。利奇“礼貌原则”的诸准则,说到底是要求交际各方言行都要遵守“损人利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原则,交际各方如能这样做,交际通常就不会出现障碍,相反会非常顺利,从而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当然称之为“得体”。另外,反语原则、玩笑原则等虽都明显地违反礼貌原则,但却不影响这些原则使交际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利用这些原则同样可以达到言语得体的要求。总之,“礼貌原则”可以带来言语交际的得体,但不礼貌未必不得体,“礼貌原则”只是实现言语得体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总之,“得体原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语用策略。一个完整的言语交际行为的完成,说话者的最终意图都是要使言语行动恰当、恰如其分,“得体原则”是言语交际的终极目标。同时,不管具体文化背景中的具体礼貌是否相同,人们为了实现言语的得体,经常都会借助于“礼貌原则”的手段,“礼貌原则”是实现言语交际行为得体的一种有效手段。“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张燚.2004 《语用学基础理论》.新疆科技出版社. [2]索振羽.2000 《语用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李守才. 1996 《语言得体浅说》.语文教学与研究.5. [4]王建华.1998 《礼貌的相对性》.外国语.3. [5]杰弗里?利奇.1981《语义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语言得体之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作为与日常生活接触最紧密的一门学科,无疑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学生学习语言,从生活实际出发,就会有切身的体验。知识的形成,意识的架构就会更迅速,更有效。         语文教师角色扮演20年,班主任工作也担任20年。我习惯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讲语文知识,来生成语文体验。分享一个关于语言得体教学案例。因为这个案例是临时起意,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而为之。         周末,班委干部照例在班级微信群中总结一周学习情况。小王干部发出一则总结。原文摘录如下:“我是××小组组长兼生物课代表,现在我将我们小组这周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陈**同学周三趁我不在,在我文具盒中偷盗组费3元,这种情况及其恶劣,请这位同学注意改正这方面的错误。……”。         这种形式的总结设计,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其目的是为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也想借之向家长传递班级信息,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班级。可就是这样一则总结,在那个周末,却引起了群里家长的激烈讨论,几乎全员参与。首先是陈同学的母亲@王干部的母亲(因为王同学是用其母亲的微信发出的信息),问“请小组长具体讲清楚"偷盗"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儿子的品行有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家长群众炸开了锅。王同学母亲解释,家长讨论,甚至还引发出其他问题的讨论,王同学也在群众解释、道歉。这样的情形持续近乎一个小时。         星期一,拿着准备好的讲义,准备去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入教室,睹满脸绯红的王同学,马上想起周末的微信群辩论。灵机一动,将本堂语文克的教学内容改变为语言的得体教学。搜寻脑海,迅速构思好教学思路,一堂接近生活实际的语文课就这开始了……         课后教学反馈,随机地有意无意地和几位同学聊天,想了解这次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学生收获很多。他们认为最深刻的印象是王同学的留言。本是陈同学玩笑式地拿了一下文具盒中的钱,王同学却用词不当而引起很大的误会。可见语言的得体在生活是多么重要。         细数我在这堂课中讲述的内容,印证学生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总结起来,学生有这些方面的收获。         一、语言得体的重要性 。         语言得体能使双方对话流畅,舒服,愉悦,无论双方谈论的是什么性质的话题,在这种惬意的环境中,都能进行下去,并达到双方所预期的目的。         语言得体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矛盾。倘若在日常生活中,一句不得当的话就可能引起朋友间的矛盾,更何况是在商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中了。         语言得体能提升个人的修养以及品味。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喜欢和言语得当,幽默风趣的人交谈。         二、在交流中实现语言得体性的方式         区分对象,因人而异 ;换位思考,灵活应变;注意场合,切合情境;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交际能力是人们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需求能力。”而语言的得体性则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要遵循的交际语言原则,只有遵守它,人们才能有效地增加语言交际信息的传递量,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之,如果背离了得体性原则,就会削弱甚至破坏交际语言传播的效果,难以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作为语文老师,只要留心生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接近生活,我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地有深度,有温度。

说话做事得体特别重要,特别对于成年人,如果自己说话做事不得体,会让人误会甚至反感的。

当英语论文,或其他重要的英文文书的初稿撰写完成后,在提交给相关读者阅读之前,必须要经过润色才比较保险。找北京译顶科技,性价比高,我就是在那边做的。你可以加速去知道了解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