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故障实例&检修Motorcycle Malfunction

更新时间:2009-03-28
 

故障现象

一辆CL125T-3水冷摩托车行驶41 700多km,据用户叙述,车辆39 000 km以内,发动机工作基本正常。以后出现发动机温度上升过快,并伴随曲轴箱润滑油发乳白色,维修工更换了多种进口和国产名牌润滑油,仍然不见效果,故障原因不明。

故障诊断与维修

复查故障:先支起摩托车中撑,拆去前面板,在冷车状态打开散热器盖,检查冷却液一直满到加水口体,基本正常。在不装散热器盖的情况下起动发动机,检查冷却系统是否存在冒气泡现象,未见异常。再缓慢加大油门,使发动机转速逐渐升高,散热器加水口体仍然不见有气泡冒出,说明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的密封基本正常。按照机械原理分析,润滑油里如果混入了冷却液才会造成此类故障。仔细考虑该故障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水泵的动静环严重磨损,且水泵泄水孔堵塞,使冷却液透过动静环机械密封面渗入曲轴箱润滑油内。打开右曲轴箱盖,设法将自来水接上水泵进水口,稍拧开自来水龙头(压力只能在0.5~1.0 kg/cm2之间,否则,过大的水压会冲开水泵的动静环机械密封),检查右曲轴箱内侧水泵并未发现有漏水现象,水泵泵体泄水孔也不堵塞,这就太奇怪了,到底漏水的故障点在哪里呢?仔细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冷却系统与发动机润滑系统连接之处除了气缸盖与气缸体结合外,只有气缸盖工艺闷塞与冷却系统相通,是不是该水闷塞因各种原因出现松动,或者工艺闷塞上的密封胶液失效等意外因素。打开气缸盖罩壳,仍然采用将自来水接上水泵进水口,拧开自来水龙头,用聚光手电筒对准气缸盖工艺闷塞处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工艺闷塞螺纹处有少量的冷却液缓慢渗出,这些冷却液被混进曲轴箱润滑油内,因机油乳化变质,使其润滑效果下降,故而又造成发动机过热现象,原来的故障点隐藏此处,真是意想不到。拆下凸轮轴组件,旋松工艺闷塞,涂上密封胶液,拧上气缸盖,紧固之。待24小时密封胶液凝固后,复装所拆零件,起动发动机上路连续行驶约25 km,摩托车仪表盘上的水温指示针一直在中间位置,跟踪用户使用三个月,行驶约2 600 km,曲轴箱润滑油乳化变质和发动机过热故障被排除。

 

故障现象

一辆单缸125踏板摩托车行驶42 000多km,由于用户疏于保养,车况不太好,最近出现发动机难起动、加速性能差、动力下降故障,故障原因不明。

古代中国的节日生活优雅、端庄,每个节日背后都有层叠累积、意蕴深长的故事传说。 在节日与节日的岁月轮回中,生命的异彩照亮了平淡的日子,焕发出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

故障诊断与维修

多次试着使用电起动,发动机勉强着车。上路行驶约200 m,渐感车速上升缓慢,行驶好长时间才勉强达到60 km/h。拆去摩托车边侧盖及相关覆盖件,卸下火花塞套于点火线圈阻尼帽上,检查其点火性能,结果火花塞点火较弱,更换一同型号火花塞试验,火花恢复正常,起动发动机较为顺利,但车速上升仍然缓慢。打开空气滤清器盖,检查其滤芯堵塞情况,纸质滤芯表面有明显的浮灰,用压缩空气枪吹尽灰尘,再注意检查空气滤清器内部腔体以及进口部分,未见开裂等异常情况。打开摩托车燃油箱盖,仔细检查油箱盖通气孔的透气情况,使用压缩空气枪对着气孔反复吹冲,确认没有任何堵塞现象。

教学中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抓住课程教学的四要素,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方法的转变.

接着,拔出与负压开关负压端相连的负压软管,对其施加负压,负压开关出油端出油顺畅。拧松化油器放油螺钉,将放油橡胶软管放置于化油器本体与浮子室之间来回移动,当放油橡胶软管大约移动至在浮子室结合面向下2 mm时,汽油从油管内溢出,说明化油器浮子室油位基本正常。打开气缸盖罩,检查气门间隙时发现,进、排气门间隙偏小,只有0.02 mm,重新调整气门间隙至规定数值的0.06 mm,再行起动发动机,一打便着,上路骑乘,感觉加速性能仍然不太满意。再次打开气缸盖罩检查配气正时位置,结果安装正确无误。在检查正时链条时发现,传动链条在正时链轮上非常紧,结合发动机运转声音有些沉闷的情况分析,可能是张紧器弹簧弹力过大,无形中增大了正时链条的张紧压力,造成曲轴运转阻力加大,最终影响发动机动力的正常发挥。询问用户得知,上次维修时,因为其弹簧遗失,是另找的其他车型弹簧代替使用的,分解张紧器,取出张紧弹簧,与同型号车张紧弹簧比较,确认该车弹簧弹力过大。更换该型号可调整式张紧器,精心复装所拆零件,上路试车约3 km,摩托车加速性能恢复正常,最高车速达到80 km/小时,确认原机难起动和动力下降故障被排除。

 
 

故障现象

一辆二手本田CB125T双缸摩托车行驶53700多km,由于用户缺乏保养,未及时更换润滑油,造成运动摩擦副零件异常磨损。用户自行打开右曲轴箱盖,保养机油泵滤网,复装右盖时忘记将曲轴右端的阀体及弹簧装上,导致发动机右缸无润滑油润滑,拉伤活塞、活塞环及气缸,去维修站更换磨损零部件。冷车起动后,发动机工作基本正常,热机后上路行驶不到2 km,便出现动力下降现象,故障原因不明。

发动机动力不足的原因很多,维修站了解到用户缺乏保养车辆的实际情况,先分解化油器,对化油器各量孔及空气量孔等处进行检查,并认真、仔细地清洗这些精密零件。精心复装化油器,起动发动机,稍作暖车后上路行驶,同用户述说的一样,骑行不到2 km路程,明显感到摩托车速度下降,油门加到底,车速也不超过70 km/h。维修工伏在摩托车燃油箱上仔细倾听发动机声响,感觉右缸有较明显的声响,类似于拉缸的声音。考虑到分解过发动机,更换过气缸体总成和右缸活塞及环等零件,由此怀疑右缸摩擦副零件出现了异常磨损。为了验证这个判断,等发动机充分冷却后,支起中撑,使后轮离开地面,再次起动车辆,进行单缸工作试验。将左缸高压阻尼帽从火花塞上拔出,试验右缸工作情况,再将右缸高压阻尼帽从火花塞上拔出,试验左缸工作情况,试验结果基本正常。考虑到故障是在发动机热机后出现的,接着上路行驶,待骑行不到2 km时停车,仍采用以上单缸试验法进行鉴别,结果发现右缸在热机后工作不正常,在油门开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右缸单独运转时,发动机转速明显低于左缸。说明右缸活塞、环及缸筒明显存在异常。同时观察到左、右缸分别工作时,不管是冷机还是热机状态,排气消声器均不见冒蓝烟现象。根据试车结果和单缸试验倾听出的声音,维修工决定再次分解发动机,检查右缸运动摩擦副零件的磨损情况。取出气缸体,仔细观察右缸活塞、环及缸筒发现,活塞裙部及活塞销孔周围有挤胀的痕迹,再检查气缸壁相应部位明显存在拉伤印迹。拆下左右缸活塞,持外径千分尺测量其裙部尺寸(从底部向上9 mm处),再使用缸杆百分表测量左右缸筒内径,经过计算得知,左缸活塞与缸筒配合间隙为0.03 mm,而右缸活塞与缸筒配合间隙不到0.01 mm,查本田维修手册中的技术参数,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中差值为0.025 mm。原来维修工在更换右缸活塞时,没有考虑到与缸筒的配合间隙,随意选配活塞装上,致使右缸活塞与缸筒配合间隙偏小,在冷机时,由于活塞裙部还未完全膨胀,发动机加速运行基本正常。当摩托车行驶数km后,发动机温度逐渐上升,活塞裙部因其尺寸选配偏大,造成与缸筒间隙过小,活塞在缸筒内的运行阻力加大,故而产生了轻微“抱缸”现象,导致左缸工作负担加大,发动机动力下降故障。更换新活塞,测量其裙部尺寸,选配间隙小的活塞与缸孔配合,计算其配合间隙约0.03 mm,精心复装所拆零部件,起动发动机,稍作暖车后,上路骑行约5 km,车辆加速性能恢复正常,发动机运行声音正常,交于用户使用并跟踪二个多月,用户反映良好,原车热机动力不足故障被排除。

故障诊断与维修

林畲乡林畲村位于三明市清流县东北部,全村下辖卫东、塘堀、邱坊、星光、麦元、大厝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600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淮山、烟叶、花卉、苗木、红心地瓜以及外出打工等,2017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但村集体收入仅3.1万元,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费2万元、烟草回款7000元、林地使用费4000元。

 

故障现象

一辆125骑式摩托车行驶43 900多km,因机油滤网受堵未及时维护保养清理,造成活塞、气缸严重磨损,在维修站更换气缸、活塞及环等零件,复装试车时发现排气冒蓝烟。维修站再次分解发动机,检查了所有产生窜油的包括活塞、环以及气门导管油封等零部件,均未找到窜油的根源,故障原因不明。

故障诊断与维修

一般情况下,导致四冲程发动机冒蓝烟的因素有:1)活塞裙部严重磨损并有明显拉痕;2)活塞环开口窜到同一方向;第二道气环(即锥面环)方向装反;3)活塞环的弹性下降;4)气门导管油封密封失效;5)气缸磨损严重呈椭圆形状等。基于维修站已更换过活塞和气缸,故先从机油的粘度及油量开始检查。用油标尺检查曲轴箱的油位,基本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沾适量曲轴箱内的润滑油,粘在拇指与食指之间觉得润滑感较强,慢慢分开二手指,机油可粘出一丝连线,说明机油粘度和质量无异常。排除机油因素后分解发动机,先检查气缸盖组件,拆下气门导管油封,测量油封的唇口尺寸为4.8 mm左右,唇口也无异常磨损痕迹,测量气门导管孔的同心度,无异常偏差现象存在,气门杆与其孔的配合间隙也在正常范围以内。但的气门盘顶部有明显油迹,说明故障的根源仍在活塞环组件。

 

拆下气缸体,仔细观察活塞环开口在活塞组件上的实际状态,未见气环开口重叠的现象,第一道活塞环上的镀铬层没有脱落和剥离,第二道活塞环锥面方向也没有装错,但活塞顶上确有油迹存在。卸下活塞环,在活塞组件上单装油环组件,预先在气缸筒内涂少量机油,将其装入气缸筒一直嵌入到气缸底部再取出,仔细观察气缸筒内的机油没有被刮油环组件挂尽,说明该车油环组件在其环槽内弹性明显不足。分解活塞油环组件认真察看发现,油环片环的径向厚度有异,取来同一厂家的油环组件细心测量,其片环的高度一致,均为0.48 mm,但径向厚度有明显差异:同一厂家的油环片环径向厚度为2.1 mm,而故障机上的片环径向厚度只有1.8 mm。原来是维修人员未注意,将两个厂家的油环衬环与刮片环混装。由于不同厂家的油环衬环与刮片环的相关配合尺寸不同,若被混装,油环的组合张力则无法得到保证,张力过小,不能有效刮油,造成窜机油、冒蓝烟窜油。更换同一厂家的油环组件,清理燃烧室积炭,精心复装所卸零件,起动发动机,稍作暖车后上路行驶,排气冒蓝烟现象消失,原车窜油故障被排除。

 
 
《摩托车技术》 2018年第05期
《摩托车技术》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