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女性视角下的荷兰社会景观——《安东尼娅家族》观后

更新时间:2009-03-28

马琳·格里斯出生在荷兰南部一个工薪阶层的新教徒家庭中,因《安东尼娅家族》(又名《安东尼娅的方式》)而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女性导演,这是1995年一部比较成功的荷兰、比利时和英国三国合拍片。在影片《安东尼娅家族》中,借由主人公安东尼娅的曾孙女萨拉的叙事者身份,讲述安东尼娅生命的最后一天。回到故事的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安东尼娅带着女儿达尼爱拉回到祖先的发源地安葬母亲,并居住在此。由此展开一系列与她相关的人物及事件。

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5.1.0版[15]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干预实施者实施盲法、对结局测量者实施盲法、不完全数据报告、选择性报告结果、其他偏倚来源方面进行。纳入研究符合全部标准,则偏倚风险小,评为“A”级;部分符合标准,则偏倚风险中度,评为“B”级;完全不符合标准,则偏倚风险大,评为“C”级。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讨论或由第3方协助裁决。

一、“宁静”的环境

故事发生在荷兰的一个村庄里,借用达尼爱拉寻视的眼光和安东尼娅的话语展示了环境的样貌:“村庄不多但起码很宁静”,“宁静”一词概括了故事的村庄环境。战后的村庄为何如此“宁静”?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之地势较低,荷兰的历史文献记载了洪涝水患等现象。但影片中所刻画的小村庄,是一个丘陵平原地区,植被茂盛,且鲜有雨季的水患。因此,从自然环境来看,影片有意刻画相对“宁静”的环境。

影片的故事主要放置在以下几个环境中:粉色的屋子、教堂、麦当娜的阁楼、咖啡馆、田野、克洛克·芬格的房子以及低能儿迪迪的农场。事实上,这当中与“宁静”最相矛盾的是低能儿迪迪的农场生活。借用达尼爱拉的眼睛,我们看到低能儿迪迪像奴隶般干活,被自己的哥哥欺侮。在教堂里,我们在安东尼娅的母亲葬礼上见到满嘴“仁义道德”的牧师。在影片的叙事中,教徒到教堂做弥撒的人数减少,其虔诚程度也随之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荷兰新教改革派、罗马天主教、新教再改革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三大主要教派人数比例都有所下降,无宗教倾向的人数比例大为上升。并且,不同派别的信徒参加各自从属派别的组织,天主教与新教出现支柱化现象,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影片中的天主教徒麦当娜和新教徒是典型的例子,两个相爱的人却因为有不同的信仰和教义受到重重阻碍。影片中的疯子麦当娜抑郁而终,她的追求者新教徒也步其后尘。他们不共享一张床,不共享一套餐具,最后却共享一座坟墓。可以说,这种结局是荷兰的宗教支柱化结束的一个缩影。

战后的荷兰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新教社会。对一个信奉天主教或是无宗无派的荷兰人而言,往往具有“天主教”背景,但生活方式却体现着“新教”的特征,包括慎重、勤劳、整洁、富足、公民自豪感,近乎省吃俭用的朴素,对自由的热爱。这体现在影片中7次田野劳作的情景以及4次安东尼娅家中餐桌上富足的生活。由于世俗化和物质文明的繁荣昌盛,另类行为和生活方式在众多领域内扩散开来,与教皇权威背道而驰的新型宗教意识和宗教信仰出现。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下,影片中安东尼娅与农夫巴斯的新型“情侣”关系、达尼爱拉与教师劳拉的同性恋关系是一种大家默认接受的行为。

二、宽容的文化特征

笔者认为,《安东尼娅家族》是一部关于女性的文本,从女性的视角讲述关于安东尼娅的四代生活。事实上,安东尼娅所建立的家族是一个女性的乌托邦,从安东尼娅到萨拉,每一位女性都活出了自己的样子。达尼爱拉爱好绘画,影片多次塑造她在外写生,去艺术学校学习和室内创作的场景。在艺术学校里,有一个场景是达尼爱拉与一群男人对着男性裸体写生。在西方绘画史中,女性一直以来是绘画对象。而此场景描述表现的是女性画家对男性裸体的关注,女性由“被观察者”到“观察者”的转变正是导演所着重强调的女性主义。影片还塑造了天才式的泰瑞莎,爱好写诗的萨拉。为了营造这个女性的乌托邦,导演在影片所刻画的男性都是平庸的角色,给女性留足施展空间。安东尼娅的情夫、没有拥有泰瑞莎智力的西蒙、迪迪的丈夫洛尼、足不出户的克洛克·芬格,他们的性格都是温和内敛的,在这个大家族里似乎只是为了实现女性的解放而存在。然而乌托邦真的是乌托邦吗?事实上,影片在塑造女性乌托邦的同时,也在提醒观者这只是虚无的存在,并不存在真正的乌托邦。尽管安东尼娅家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外界对女性所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影片中疯人麦当娜对满月狼嚎这一镜头共出现4次,这个形象的设计被认为是来自于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杰作《阁楼上的疯女人》,而在影片中麦当娜的狼嚎只是村庄的某个独立存在,与安东尼娅家族的女性乌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麦当娜狼嚎是对女性社会处境不满的发声,乌云遮盖下的满月才是女性的真实状况。

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主要应用于系统模型不明确的关联分析以及模型建立,信息不完整情况下的预测、决策等问题[16]。

三、繁衍崇拜与女性的乌托邦

环孢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马松鹤等(24):3381

回到影片中,在母亲口中的安东尼娅是和父亲一样的“混蛋”,在他人眼中的安东尼娅是“又丑又苛刻的败家女”。然而恰恰相反,安东尼娅居住在村庄后与大家融为一个家族,乐善好施,所体现的正是荷兰人典型的“宽容”形象。在洛尼受到欺负时,安东尼娅挺身而出地阻止,并且接纳洛尼。当巴斯以自己的孩子需要母亲为由向安东尼娅求婚,安东尼娅以自己不需要丈夫拒绝巴斯的求婚,但是又允许巴斯与他的孩子们一起加入家族生活。达尼爱拉撞见了皮特企图强暴妹妹迪迪,把迪迪带回家中成了家族一员,得到了安东尼娅的悉心照顾。当拉塔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前来投靠安东尼娅时,安东尼娅热情地接纳她们。于是,因为这种宽容,不同的人群聚集在安东尼娅的粉色小屋。在对待女儿的恋爱与生育方面,安东尼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当达尼爱拉提出自己想要有个孩子但不需要丈夫的想法时,安东尼娅带着女儿前往城市解决生育问题。后来,达尼爱拉与教师劳拉同性恋爱,安东尼娅尊重达尼爱拉的选择,包容她的恋爱方式。面对皮特这种十恶不赦的坏人,尽管安东尼娅表现出极大的气愤,她带着枪指着皮特只是诅咒,并未做出过激行为。以上事件无不体现安东尼娅的宽容。当然,影片中所隐射的宽容绝不仅是一个人对不同人之间价值差异的包容程度,更是体现了这个村庄对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包容程度。在这个村庄里,包容了达尼爱拉与教师劳拉的同性恋方式,包容了安东尼娅与巴斯的行为,包容了没有宗教信仰的克洛克·芬格,包容了来自俄国的奥尔格。

宽容在荷兰形象以及自我形象中具有令人瞩目的地位,是宽容社会的典范。宽容的本意指的是权威(教会或者国家)允许与官方教义相冲突的宗教存在的决定。发展至今,这一概念在欧洲历史中也随之赋予了多重层面的含义。[1]而在本文的探讨中则是作为一种美德的“宽容”,主要是出于对影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影片中所隐射接纳的各式各样的宽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荷兰社会对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莫大的宽容:首先这种宽容主要体现在对犯法人员的处置方面;其次表现在宗教革新和基督教教会的合作方面;再次是对新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极大宽容;最后是荷兰社会对少数民族的接纳与整合。

影片中共有7次安东尼娅带着自己的家族成员在田野中播撒种子和收割谷物的劳作情景,其中有2次安东尼娅在田野手持篮子播撒种子的场景。这些场景被认为是关于繁衍的神话。因此有一种说法,安东尼娅和她的家族对应着希腊神话中农业女神德墨忒尔和珀耳塞福涅的母女关系,代表着土地和生育的神话。在希腊艺术中,德墨忒尔手持火炬和果篮,掌握着植物的生长,孕育土地上的生命,教会人们耕种,给予大地生机。而珀耳塞福涅是一个身穿长袍,抱着收割的稻穗或者麦穗的少女。影片对“繁衍”更为直观的表达则是拉塔形象。拉塔被塑造成“崇拜生育”的形象,在她看来,“孕育生命可是最美妙的事儿”。在影片中她共生了13个孩子。影片对泰瑞莎怀孕之事,是否将孩子生下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她当然想要”与“她不想要”两种意见。与崇拜生育的拉塔不同,克洛克·芬格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事就是没有出生。世上第二好的事是死去”。克洛克·芬格是一个特殊的人物,把自己封锁在房间里思考生命与时间。他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割裂开来,既不信仰上帝,也不相信来世。从某种意义而言,克洛克·芬格从“他者”的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克洛克·芬格这个人物的设置是为了揭露影片中泡沫之下的虚无。

四、艺术处理手法

影片开始时通过镜头平移展示了几幅肖像画和一幅绘着粉色屋子的风俗画(达尼爱拉作),交代了与安东尼娅有关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场所。导演借用萨拉的视角讲述安东尼娅生命的最后一天,通过晚年安东尼娅凝视的镜头切换到归乡的安东尼娅,由此展开长篇叙事。接着片尾又再次回到安东尼娅生命的最后一天,以此相互呼应。该片以一个家族四代人的成长线索结构全片。这种编年史式的描绘一个家族几十年的历程,被认为是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借鉴。该部文学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孔多的百年兴衰。为了表现漫长时间的流逝,影片中有11次出现只是纯粹描绘村庄景色的场景。由于影片上下文的关系,这些场景具有表意的作用。例如在泰瑞莎出生场景前后安排2次描绘村庄景色的场景,在这个场景(影片第39分23秒至39分41秒),摄影师使用较少的亮区,没有生机的田野显得昏暗荒芜。镜头转向泰瑞莎出生的场景,再紧接下一个镜头(影片第40分13秒至40分21秒),摄影师使用较多的亮区投射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在这里,光调变化也被用来强调时空的变化。同时,这两个安排在泰瑞莎出生前后描绘田野风光的场景也具有隐喻作用,象征生命的开始和时间的流逝。

通过达尼爱拉和萨拉的眼睛,我们看到一种魔幻现实的风格倾向和荒诞感。在祖母葬礼上,达尼爱拉在教堂里看到歌唱的祖母和舞动的雕像。在牧师歌颂女性的时候,达尼爱拉看到了雕像的微笑。在与教师劳拉第一次见面时,达尼爱拉就爱上了她。达尼爱拉把劳拉想象成了波提切利的著名画作《维纳斯的诞生》。达尼爱拉在影片中是以爱好绘画的身份出现,在她的眼里看到的是合理性的想象。另外,导演也将这种想象交给了叙事者萨拉,在萨拉的眼中看到了克洛克·芬格来到安东尼娅家中,安东尼娅母亲在唱歌,天主教徒麦当娜与新教徒携手相伴,年轻的安东尼娅和巴斯,挺着肚子的拉塔,皮特和坐在木车上的洛尼。这种想象性的圆满局面回应了片头挂在墙壁上的画作。此场景的处理回到萨拉的叙事者身份,有意将萨拉与这些人物区分开,萨拉眼睛所看到的亦是观者所见。

在影片中导演有意刻画相对“宁静”的村庄环境,原本常年都有雨水的季节在影片中却只出现两次。一次是牧师强奸少女被发现的场景;另一次是皮特强奸秦瑞莎的场景。对过去的荷兰人来讲,洪涝水患是天灾,把这两个场景放置在雨天里,强调了对于女性的灾难性。在影片中也有一些具有意味性的符号处理。例如乌云遮蔽下的满月暗藏着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状况。影片中多次出现透过栅栏铁门展现安东尼娅家族的富足生活。栅栏铁门分离了外界与安东尼娅的家,在铁门内建立起了女性的乌托邦。安东尼娅的屋子是粉色,粉色代表着女性的美梦。所以,有铁门的粉色屋子象征的女性乌托邦是一个童话。正如导演马琳·格里斯也承认,影片虽然注意到适应不同性别的观众并严格遵守社会礼仪,但它是乌托邦式的而且充满幻想。[2]

五、结语

解读马琳·格里斯的这部影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荷兰人的文化性格,荷兰的社会环境,与之隐射而来的还有导演对女性主义的思考。一部影片以编年史式呈现出四代家族女性的独特个性生活,又达到一种格调柔和且宁静的细腻,确实值得深思。这部颇具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尽管片中许多人物设置怪异,并且伴有魔幻现实的风格倾向和荒诞感,但其大体语境仍与荷兰环境息息相关,富含深刻的哲学思考。而今,这部影片的意义绝不仅是导演所表达的思考,更是我们从中所引发的思考。

亳文化的译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在亳州市政府主导下,其它译介主体积极配合,译介过程中应透彻理解亳文化的内涵,彰显其地域特色,力争做到文化等值最大化,具体的译介策略如下。

参考文献

[1]杜威·佛克马,弗朗斯·格里曾豪特.欧洲视野中的荷兰文化:1650-2000年阐释历史 [M].王浩,张晓红,谢永祥,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司马晓兰.安东尼娅的方式[J].世界电影,1997(05).

 
黄月婷
《民族艺林》 2018年第01期
《民族艺林》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