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春”字成语辨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从古至今,“春”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期望,不仅代表着生机和活力,更与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春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包括风俗习惯、农业节气等因素,成为四季中最有深意的一个季节。[1]“春”在《汉语大字典》中有九种解释,由本义(1)“春季,春天”引申有(2)年、岁,(3)草木生长、花开放,(4)情欲、春情,(5)春色、喜色,(6)指代东方,(7)指代酒,(8)广东方言指禽鱼卵,(9)姓氏几个义项。本文根据“春”字在成语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对其归纳分类,并总结分布的规律。

式中,ηjk为第j个拥塞评价指标归入第k类客流拥塞风险水平的聚类权;θjk为第j个拥塞评价指标属于第k类客流拥塞风险水平的白化值;n为聚类拥塞评价指标个数,本文中取3.

春季春天

“春”字在成语中表达本义的用法最多,多与气象或景物有关,常出现春风、春雨、春晖、春花、春云等代表春季的意象。

现阶段全球进入了信息革命时期,我们国家也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持续加深,之前比较封闭的运行策略开始被抛弃,全世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越来越紧密,我们国家通过和外国的交流以及沟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如今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有关的金融管理工作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确保能够满足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需求。

因改造方案采取“隔三换一”的原则进行短轨枕更换,轨道稳定性较原状态有所降低,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施工,可能会发生胀轨等影响安全的情况,因此,需对无缝线路状态施工的可行性必进行深入分析。

春季天气回暖,春雨绵绵,春风习习。“春”常与“雨”、“风”、“泥”等字互相搭配,用于形容春季特有的自然现象。其中包括经过引申形成新的比喻义的情况,例如“春晖”由“春日的阳光”引申用来比喻慈母之恩,“春风”可引申用来比喻恩泽或教诲如春风一般广施天下等等。

由于中职招生的不断扩大,一些中职学校校内实训条件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如实训设备落后,实验室设备的配备相对于学生人数显得不充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职学校校内实训条件发展的不均衡性,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春秋既可指古代特定的历史时期,还可指古代史书,在“春秋笔法”、“皮裹春秋”等成语中,“春秋”是指鲁国史书《春秋》,因该书寓褒贬于行文之中,故用来指代事实真相。春秋笔法传统写法当为“《春秋》笔法”,比喻用事实说话;皮裹春秋字面义就是将褒贬都裹藏起来,实际用来借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即真实想法。清《金钟传》:“虽一纸家书而句句机锋,言言斧钺,词严义正,真是春秋笔法。”又如“白雪阳春(阳春白雪)”,阳春本义是温暖的春天,后来有古歌曲名也命名为《阳春》,与同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古琴曲名《白雪》组合成词,用来形容高雅的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常与楚国民间歌曲“下里巴人”形成对比。清《姑妄言》:“钟相公佳作,阳春白雪在前,妾巴人下俚之言,岂敢相和?”

有多少人当初把武侠书放进桌下偷看,一抬头竟忘了今夕是何夕;有多少人披个床单,拿根木棍就幻想自己是大侠;还有每年暑假不断档的电视剧。

“春”搭配各种自然景象组成的成语还有:杏花春雨,秋月春风,春风化雨,桃李春风,口角春风,笔底春风,春风野火,马耳春风,虎尾春冰,琼岛春云,鸿爪春泥等。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所谓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有些成语常以“春*秋*”的形式出现。同样,它们多数也都有相应的比喻义。“春花秋月”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天的花,秋天的月,词人不禁感慨往事如烟不复存在。“春花秋月”由此泛指春秋佳景,美好时光,还引申用来比喻岁序更迭。明《醒世恒言》:“若是氏儿前程远大,将来嫁得一个良人,一似尊神模样,偕老百年,也不辜负了春花秋月。”[4]

由图1可知,I类与II类润滑油对橡胶材料的各类性能参数的影响类似,而II类润滑油的影响更小。这是由于II类润滑油通过加氢工艺生产,含有的极性物质更少。

“春”搭配植物组成的成语还有:春兰秋菊,春树暮云,春花秋月(秋月春花,春华秋实(春花秋实,秋实春华,春蚓秋蛇(春蛇秋蚓)等。此外,还有像雨后春笋、丽藻春葩等,用于形容事物像它们一样蓬勃美好。

如果恢复乡土正义受损的社会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社会纠纷的解决便依赖乡土正义的供给体系。门头势力是最初级的正义供给体系,一旦门头内或门头之间出现纠纷,门头中的权威人物都能够说得上话。在“狗咬羊”案中,民间权威积极参与其中,为纠纷的顺利解决提供一臂之力。村民之所以服膺于民间权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村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民间权威。民间权威具有文化权力优势,能够不断累积面子和权威。但现在民间权威日益瓦解,门头中有脸面的人物不乐意出面解决纠纷,“原生型权威”的式微使得初级正义供给体系瓦解失效[33]。

当“春”表示春天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搭配和用法。“阳春”一词原指温暖的春天,如“阳春三月”,因为能给人带来温暖洋溢的感觉,后来引申为“德政,恩泽”,如“有脚阳春(阳春有脚)”,所到之处如阳春煦物,由此来赞颂官吏施行德政。《大慈恩寺志》有:“歌公之仁,有脚阳春。歌公之德,有似砥石。”另外,春还可以用作状语表示“在春天”。如“春诵夏弦(春诵夏絃)”,本义是在春天咏诵,在夏天以丝播诗,用来比喻在不同的季节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后泛指学习咏诵。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作为四季之始,代表过去的结束和未来的来临。新旧交替,四季更迭,故被引申出年岁的含义,用于成语中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此外成语“触手生春”“着手成春”除了用来指医家,还可以形容各种艺术家、文人的精湛技艺。清《瓯北诗话》有:“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7]形容了李青莲的作诗水平高超,不着痕迹自然天成。

寸草春晖,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由此减缩成四字成语,意在表达做儿子的这颗像小草一样稚弱的心难以报答母亲像春日阳光一样的慈爱,后人也经常用“报春晖”来比喻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寸草春晖”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全元散曲《汤舜民》:“心头菽水何时足,眼底云山甚处无,寸草春晖自今古。”[2]菽水,指所食之物只有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来“菽水”就用来形容晚辈对长辈的供养,故此处“寸草春晖”也是用来比喻养育之恩。后来经过语言的发展,“春晖”又由形容慈母之恩发展为直接指代慈母,清方文《述哀》:“春晖不肯待,风木嗟何及。”

富于春秋,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悼惠王刘肥是高祖刘邦的第二子,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刘肥的出生年月,但据《史记》中记载:“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高祖六年是公元200年,根据刘邦出生年份可以推算当时刘邦56岁,此时刘肥年纪应当小于40岁,可以说是正值壮年,年富力强。[5]《后汉书·乐恢传》有:“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李贤注:“春秋谓年也。言年少,春秋尚多,故称富。” [6]富于春秋,即用于形容年少,年轻。亦可省作“富春秋”,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中有:“忆昔开元日,承平事胜游。贵妃专宠幸,天子富春秋。”同义词还有春秋鼎盛。

同样的用法还有春秋积序,表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长,出自唐李朝威《柳毅传》:“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

富有生机

春季草木生长,花开放,万物复苏,是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春”与植物搭配可以形容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春季美景,进而用来比喻重获生机。如“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一片生机,进而可以借指形式的好转。“大地回春”出自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生动的展现了初春乍暖还寒的景象。同样的用法还有枯木逢春,枯树逢春,枯枝再春,柳暖花春,大地春回,万古长春等。这些成语除了形容春天到来的美好景象之外都可以引申用来比喻大地重新恢复生机。

他瞪着那些照片看了一会儿,好半天没有反应过来。照片上正是他和那个女人最近的一次会面,清晰度很高,偷拍的人肯定就坐在他们附近,连支票上有几个零都能数得出来。

另外“春”还可组成“长春不老”等成语,形容青春常在,长生不老。长春,用来比喻生命的延续。

春种秋收,度过一个春秋就意味着一年过去了,当“春”用于泛指光阴、岁月时,往往不会单用而是首先组词“春秋”。

春季除了会给大自然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刚刚度过寒冬的人们同时也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春”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由比喻大自然的生机引申成指代人类的生命。如“妙手回春”的“春”就代表了人起死回生而有了生命的延续。“妙手回春”实际上是对齐国神医扁鹊的美称。扁鹊经过虢国时听闻太子猝死,简单了解症状后就判断他是假死,让弟子子阳针灸几下,太子很快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就完全康复。后来“妙手回春”就用来形容医术高超,药到病除。作为四字成语最早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在无外部温度控制的室温条件下,谐振频率漂移速率约为200 kHz/s~400 kHz/s,当半导体激光器最大调谐范围仅有700 MHz时,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一旦陀螺失锁,在自然情况下将会有约1 000 s的失锁时间,这对陀螺而言是致命的缺陷。

情欲春情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然也是最适宜人类繁衍的时节。春季天气回暖,动物们身体机能慢慢恢复,会在这个时期发情,比如动物有“叫春”,人类的情欲也在这个阶段有所增长。古人思想较为保守,为了避免出现发情、情欲等字眼,选择用思春、怀春、春光等词语代替。

“有女怀春”出自《诗经·召南》:“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里讲述的是男子在外打猎将猎物用白茅包裹赠予自己爱慕的女子,如果女子也有这样的心意就与男子幽会,“有女怀春”即形容少女对异性的爱慕之情。[8]后来在清代小说常出现在口语中,清《章台柳》有:“郎君不用多疑,终须石见水清,休猜有女怀春。”

“春风一度”出自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再次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我的春风一度。”表达了自己享受闲居,独自领略这美妙的生活情趣,怡然自得。后多出现于元代剧本或明清白话小说中,比喻别有一番情趣,尤指男女间的欢爱。明《警世通言》中有:“愚弟兄陪足下一行,倘有看得上肯的,沽饮三杯,也当春风一度,如何?”[9]

“春”在《周易》中有指代东方的意思,在十二卦中斗柄指东为春,东应青龙,是祥瑞之兆,体现了人们对“春”的喜爱之情,因此春又有了预示“美好”的含义,形容人时则用来比喻喜悦心情。“春”表喜色或喜悦之情时,常先与“风”连用再组成语,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用来形容和善的氛围或得意的心情。“春风得意”就形容了旧时读书人中考或事情进展顺利的洋洋自得的美好心情。

春色喜色

此外还有春宵一刻、漏泄春光等成语,也是用来形容男女间的情欲。

寻找不一样的“草本”。百雀羚确立了品牌属性即“本草护肤品”后,百雀羚接下来做的是在品牌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演绎,重点是进行品牌定位以区隔佰草集、相宜本草等同属性品牌。佰草集的“自然、平衡”理念和相宜本草的“内在力外在美”理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诉求,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定位。在品牌定位上百雀羚比佰草集和相宜本草更聚焦,“天然不刺激”的“温和护肤”诉求更清晰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如果说佰草集和相宜本草耍的是品牌太极,百雀羚耍的则是品牌截拳道,更具有实战意义。

“一场春梦”出自五代前蜀韦縠《才调集·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这里的“春梦”与情欲无关,实际上是比喻易逝的荣华和无常的世事。一场春梦,用来比喻幻想破灭,因此“春”在这里是表达喜悦美好之意。《水浒传》第一百五回有:“廖立被王庆觑个破绽,一朴刀搠翻。段三娘赶上,复一刀,结果了性命。廖立做了半世强人,到此一场春梦。”[10]讲述了本是房山的山大王廖立被王庆一刀搠死,草草了结一生,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

相似的用法《大词典》中收录的还有春风和气,春风风人,满面春风,满脸春风,满脸春色等等。

组合成春秋”“阳春等专有名词

在有关“春”的成语中还有特殊的一部分,“春”字作为语素构成词组“春秋”、“阳春”,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时间成本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其目的为满足市场或客户对压缩时间的要求,是企业进行时间控制工作的必要相关支出。企业压缩时间会产生相关损失和费用支出,财务部门将这些作为核算对象,比较缩短时间增加的收入与时间成本大小,如果增加的收入大于成本,则此项时间成本应该发生,企业的时间管理行为成功。

如坐春风,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踰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3]这里不是说他“坐在春风里”,而是用来比喻他在汝州与品德高尚有学识的人相处并接受他们的熏陶。“如坐春风”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南宋《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九:“河南之学粹矣,如坐春风,如会元气,运行亭毒,见者盎然。”形容好比沐浴在春风之中,受到熏陶后精神汇聚。

出现在成语中的“春”基本有六种含义,其中有形容春季美好景象的春风化雨,春花秋月;有形容春季美好生机、人类旺盛生命力的大地回春,妙手回春;又有形容男女间美好情谊的有女怀春;还有形容美好心情的春风得意;更有包含深刻文化历史内涵的白雪阳春……可见“春”字在不同成语中可以表达多种意义,通过归类分析,有助于了解“春”的深刻内涵,对成语的规范使用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景东.关于“春”的成语文化内涵[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2]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3][宋]朱熹注.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孙怀伦.误说“富于春秋”[J].咬文嚼字,2010,(11).

[6][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清]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罗红昌.“有女怀春”从文字看传统文化中春天的生命——情欲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03,(10):4.

[9][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明]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王虎,张明辉.从心理域到体貌域——谈“悦”词义的演变.[J].中国语文,2016,(4).

[12]王虎.东北方言“蹀躞”的词义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刘一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