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四川省仁和区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调查

更新时间:2009-03-28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为主导的,综合人为因素、线虫及其伴生细菌、媒介昆虫及其伴生真菌、寄主松树以及环境因素互作的复杂病害系统,可在松树体内引起松树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4],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危险性、毁灭性,同时又较难控制的检疫对象[5]。松材线虫病已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葡萄牙、尼日利亚、日本、韩国、朝鲜、中国等10多个国家,但是全球已有52个国家将其作为检疫性病虫害[6]。1982年,我国首次在江苏省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先后蔓延至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河南、安徽、浙江、广西、台湾、香港等省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我国森林安全[7-8]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又名松天牛、松褐天牛,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墨天牛属(Monochamus)[9],主要以松属(Pinus)植物为寄主,已被证明是松材线虫在亚洲的主要媒介昆虫[3]。据有关研究数据,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达62.5%,最高达到71740条/头[10],同时也是致病力较弱的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的媒介昆虫[11]。国内分布于吉林、辽宁、新疆、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12-14];国外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希腊、葡萄牙、日本、韩国、朝鲜、老挝、越南[15]

预防松材线虫病的根本措施是防治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16]。因此,从长久预防松材线虫病的角度考虑,在四川省仁和区全面开展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基础性调查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1 研究地概况

仁和区为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区,位于东经101°24′-101°56′、北纬26°06′-26°47′之间,下辖8个镇、6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镇、同德镇、大田镇、平地镇、福田镇、金江镇、前进镇、布德镇、总发乡、太平乡、务本乡、中坝乡、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17]。仁和区地势总体呈西北-东南倾斜,以山地为主,境内平均海拔高度为1500m。海拔最高点为务本乡大黑山花胁巴峰,海拔2926 m;最低点为南端平地镇师庄金沙江出口处,海拔937 m;最大垂直高差达1989 m。仁和区属南亚热带-暖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明显,全区分为3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 m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干热河谷性气候,海拔1500 -2200 m为暖润低中山气候,海拔2200 m以上的中山顶部为冷湿中山气候。

2 调查方法

利用全区公路网条件,优选调查路线,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全区各个乡(镇、街道)进行逐一调查。依据松树受到钻蛀性害虫危害后针叶变黄、变红、死亡的性状,采用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对受害林分作进一步调查。依据树皮上的产卵痕、蛀人孔、蛀屑、羽化孔等性状判断是否为松墨天牛危害,再用锯子、砍刀劈开木材,检查是否存在松墨天牛的幼虫、蛹、成虫,然后拍照、采集标本、记录。同时在危害较重林分内设置10 m×10 m样地对松树受害率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应尽可能借助沿途各林业站专业人员掌握的信息寻找受害林区。此外,采用查迹调查法对沿途村庄堆放的松树木材和薪柴上是否有松墨天牛危害进行调查,补充地理分布的调查数据。将野外采集的标本、数据、图片作好标记,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研究。外业调查时,每一个样地或发现危害林分的地点均记录经纬度、海拔。以ArcGIS 10.0为技术平台,结合野外调查采集经纬度数据制作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图。

为便于宏观描述松墨天牛的危害程度,依据松树植株受害率将松墨天牛的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0级表示没有危害,调查样地内松树植株受害率为0;I级表示轻度危害,调查样地内松树植株受害率为1%~5%;Ⅱ级表示中度危害,调查样地内松树受害率为6%~15%;Ⅲ级表示重度危害,调查样地内松树受害率>16%。

3 结果分析

仁和区松墨天牛寄主为云南松,危害部位为树干和主枝,垂直分布于1047-2527 m之间,海拔高差1480 m,其中最高海拔在啊喇彝族乡的新红磨(2527 m),最低海拔在大龙潭彝族乡的上新村(1047 m)。除大河中路街道办事处尚未发现松墨天牛分布外,其余14个乡镇均有发现。

  

1 仁和区松墨天牛踏查点和样地调查点分布图

3.1 地理分布调查结果

仁和区的15个乡(镇、街道)除大河中路街道未发现松墨天牛外,其余14个乡镇调查后均发现有松墨天牛危害云南松情况,在调查中共在9个乡镇设置了不同数量的样地。野外调查时间集中在2015年5月、7月、9月和2016年1月、3月、6月,共调查6次。仁和区松墨天牛踏查点和样地调查点分布情况详见图1。

在32个样地中,分布于海拔1430-1529 m之间的样地有3个,占总数的9.3%;1530-1629 m之间1个,占3.1%;1630-1729 m之间3个,占9.4%;1730-1829 m之间8个,占25.0%;1830-1929 m之间8个,占25.0%; 1930-2029 m之间4个,占12.5%;2030-2129 m之间2个,占6.3%;2130-2229 m之间1个,占3.1%;2430-2529 m之间2个,占6.3%。可见在仁和区,松墨天牛主要在海拔1430-2290m之间成灾,偶尔在海拔2430-2529m之间成灾(图3)。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LSTM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随机森林算法以及逻辑回归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由于深度学习算法在训练海量数据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学习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并使其对于错误和离群点更加具有鲁棒性。随着数据量的增加,LSTM算法的预测精度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由此通过多次的迭代,最终训练出高精度预测模型。

在134个踏查点中,均发现松墨天牛成虫产卵痕、幼虫蛀入孔,其中118个调查点发现羽化孔,占总数的88.1%;43个踏查点发现成虫,占32.1%;经解剖树干或枯死木有75个踏查点发现幼虫,占56.0%(表1)。

 

1 仁和区松墨天牛地理分布调查结果

  

乡镇名称调查点数量调查点经纬度(区间)海拔区间/m调查时间产卵痕(点)蛀入孔(点)羽化孔(点)成虫(点)蛹(点)幼虫(点)啊喇彝族乡23101°36′0711″~101°45′1018″26°13′3433″~26°21′4209″1310~2527201505~2016062323195016布德镇7101°30′4873″~101°39′2840″26°39′0421″~26°42′3494″1314~2187201603777700大龙潭彝族乡22101°48′0005″~101°54′0791″26°15′1667″~26°27′5067″1047~2088201507~2016062222177015大田镇23101°44′4088″~101°50′4301″26°15′0858″~26°23′4580″1416~2245201505~2016062323195011福田镇1101°25′0013″26°34′2087″1129201606111001金江镇4101°48′1369″~101°49′1539″26°32′2229″~26°34′3155″1291~1865201603444400平地镇21101°44′0861″~101°52′3905″26°11′4377″~26°18′5899″1603~2297201505~2016062121194012前进镇4101°29′1307″~101°39′4044″26°27′1616″~26°39′3026″1517~2126201606444004仁和镇1101°44′0665″26°27′5595″1344201606111001太平乡4101°30′2550″~101°37′2544″26°26′0172″~26°31′4954″1476~2387201606444004同德镇5101°29′3926″~101°35′0661″26°41′1482″~26°44′2504″1722201603444400务本乡4101°41′5325″~101°46′0046″26°38′4991″~26°44′2402″1391~2429201603444400中坝乡8101°31′1112″~101°42′3501″26°21′2248″~26°39′2066″1271~2393201606888008总发乡7101°42′2250″~101°45′0680″26°23′2141″~26°27′4819″1428201505~201606776203

3.2 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仁和区松墨天牛地理分布与云南松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有松树分布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该虫的分布。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法对全区各个乡(镇、街道)逐一调查后,记录踏查点数量最多的是啊喇彝族乡和大田镇,均为23个点,占总踏查点的17.2%,其次是大龙潭彝族乡的22个(占16.4%),再次是平地镇的21个(占15.7%);数量最少的是福田镇和仁和镇,均为1个点(占0.7%)。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危害较重林分进行调查后,设置样地数量最多的是大田镇(7块样地),其次是啊喇彝族乡和大龙潭乡(均为6块),再次是平地镇(5块);设置样地数量最少的是前进镇、务本乡、总发乡3个乡镇(均为1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近几年,尽管脱贫攻坚在不断深入,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不降反升,仍然是导致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

在32个样地中,达到重度危害的样地7个,占21.9%;达到中度危害的样地22个,占68.8%;达到轻度危害的样地3个,占9.4%(表2)。

 

2 仁和区松墨天牛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乡镇名称样地地点经度纬度海拔/m调查时间调查总株数健康株数有虫株数有虫株率%危害等级啊喇彝族乡界碑水库旁101°42′3972″26°17′0880″1692201601827667Ⅱ岩子上101°40′5579″26°15′2372″2012201601615747Ⅱ谢家丫口101°40′3428″26°18′1473″16352016016053712Ⅱ迤巴俄101°37′4085″26°15′1697″2017201601837856Ⅱ新红磨101°36′1657″26°17′5052″2228201601534859Ⅱ新红蘑101°36′0800″26°18′3560″25192016036054610Ⅱ布德镇阿绿枝101°38′1794″26°40′3867″186820160360491118Ⅲ五星101°36′5020″26°42′0628″17352016036053712Ⅱ大龙潭彝族乡大坪地山101°48′1069″26°27′4971″14792016017061913Ⅱ金台子101°52′3827″26°15′4866″1893201601565424Ⅰ干沟箐101°53′4764″26°20′5403″1633201601676523Ⅰ石榴园101°50′3660″26°22′1452″15122016014439511Ⅱ立碑梁子101°53′2306″26°17′2671″2087201603605558Ⅱ金台子101°53′1239″26°16′2494″1947201603605647Ⅱ大田镇庙坪子101°45′2631″26°16′2216″17452016017164710Ⅱ乌喇么村101°45′0758″26°15′1838″192320160111611154Ⅰ迤么立101°45′0027″26°18′1672″16262016011019566Ⅱ前哨101°47′3211″26°18′4270″17632016016152915Ⅱ跃进桥101°47′4290″26°15′3260″17822016036658812Ⅱ木鼠栏坡101°47′0486″26°16′2411″1760201603615747Ⅱ庙坪子101°44′5659″26°16′1872″1856201603686269Ⅱ平地镇迤沙拉101°52′2683″26°12′4182″184620160161511016Ⅲ皮乞拉101°50′5636″26°12′5543″1878201601605647Ⅱ大黑山101°51′4279″26°12′0711″1908201603918567Ⅱ长箐101°51′2199″26°16′3800″206720160369581116Ⅲ跃进水库旁101°47′0023″26°14′5211″179520160360461423Ⅲ前进镇高峰村101°37′5410″26°27′3088″202720160660451525Ⅲ太平乡牛米塘101°33′0763″26°30′0171″147620160660501017Ⅲ黄板房101°30′2550″26°31′4954″1793201606605558Ⅱ褚家梁子101°37′2535″26°29′3126″190320160660491118Ⅲ务本乡大黑山顶101°41′5348″26°38′4987″24302016035952712Ⅱ总发乡红旗五社101°42′2250″26°23′3257″17352016015244815Ⅱ

有一种观点认为,“良渚文化中鸟、兽、人由亲和到融合的逻辑发展演进历程为:鸟、兽、人有形实物组合——鸟、兽、人有形实物合体——鸟、兽、人图案组合——鸟、兽、人图案融合为一体。”“可以将良渚文化中原始宗教基本理念的逻辑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多神教崇拜——鸟、兽、人崇拜(或鸟、兽、人亲和)——鸟、兽、人融合三个阶段。”具体来说,良渚“神人兽面纹”中的“神人羽冠”显示出“鸟与人的亲和与融合”、“兽面纹”显示着“鸟与兽的亲和与融合”,而其中的“人”显现为“鸟、兽、人三者之间的亲和与融合”,并将这种现象视为“原始宗教”的第三阶段。③

  

2 仁和区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示意图

3.3 垂直分布和成灾范围

在134个踏查点中,分布于海拔1030-1129 m之间的踏查点有2个,占总数的1.5%;1230-1329 m之间6个,占4.5%;1330-1429 m之间12个,占9.0%;1430-1529 m之间16个,占11.9%;1530-1629 m之间8个,占6.0%;1630-1729 m之间10个,占7.5%;1730-1829 m之间20个,占14.9%;1830-1929 m之间25个,占18.7%;1930-2029 m之间7个,占5.2%;2030-2129 m之间4个,占3.0%;2130-2229 m之间14个,占10.4%;2230-2329 m之间4个,占3.0%;2330-2429 m之间3个,占2.2%;2430-2529 m之间3个,占2.2%。可见在仁和区,松墨天牛的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1030-2529 m,主要分布于海拔1330-2290 m之间(图3)。

父亲指着一个像巧克力的东西说:“让小刚吃,让小刚吃!”所有人都呆住了。父亲记得他的名字,父亲只记得他的名字!

总体来看,在仁和区15个乡镇街道中,危害等级达到Ⅲ级的有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大田镇、平地镇4个乡镇,占26.7%;危害等级达到Ⅱ级的有中坝乡、太平乡、同德镇、布德镇、务本乡5个乡镇,占33.3%;危害等级达到I级的有福田镇、前进镇、仁和镇、总发乡、金江镇5个乡镇,占33.3%;大河中路街道危害等级为0级,占6.7%(图2)。

在134个踏查点中,啊喇彝族乡23个点,占17.2%;布德镇7个点,占5.2%;大龙潭彝族乡22个点,占16.4%;大田镇23个点,占17.2%;福田镇1个点,占0.7%;金江镇4个点,占3.0%;平地镇21个点,占15.7%;前进镇4个点,占3.0%;仁和镇1个点,占0.7%;太平乡4个点,占3.0%;同德镇5个点,占3.7%;务本乡4个点,占3.0%;中坝乡8个点,占6.0%;总发乡7个点,占5.2%。仁和区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各虫态调查结果详见表1。

  

3 仁和区松墨天牛踏查点和样地点的垂直分布

4 讨论

依据松墨天牛危害情况,在9个乡镇设置32个样地,进一步调查危害程度。每块样地调查株数最少44株,最多116株,平均66株;有虫株率最高25%,最低3%;调查样地最高海拔在啊喇彝族乡新红磨(2519 m),最低海拔在大龙潭彝族乡上新村(1178 m)。其中,啊喇彝族乡设置6块样地,占18.8%,有虫株率介于6%-12%之间;布德镇设置2块样地,占6.3%,有虫株率分别为12%、18%;大龙潭彝族乡设置6块样地,占18.7%,有虫株率介于3%-13%之间;大田镇设置7块样地,占21.9%,有虫株率介于4%-15%之间;平地镇设置5块样地,占15.6%,有虫株率介于7%-23%之间;前进镇设置1块样地,占3.1%,有虫株率25%;太平乡设置3块样地,占9.4%,有虫株率介于8%-18%之间;务本乡设置1块样地,占3.1%,有虫株率12%;总发乡设置1块样地,占3.1%,有虫株率15%(表2)。

跨境电子商务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各高校现有条件还不能培养既会对外贸易技能,又有电子商务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合格人才的缺乏,掣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将踏查点海拔按每100 m一个区间统计后发现,在仁和区干热河谷性气候(937-1500 m)的踏查点数量为20个,占总数的14.9%;暖润低中山气候(1500-2200 m)间的踏查点数量为90个(占67.2%);冷湿中山气候(2200-2926 m)的踏查点数量为24个(占17.9%)。松墨天牛在仁和区暖润低中山气候分布最广,干热河谷性气候、冷湿中山气候均分布较少。

汉水畔房陵的中华诗祖尹吉甫,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个人署名诗篇,并且采编了中国诗歌元典《诗经》;《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神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江河女神形象。

在调查的各乡镇中,危害等级最高的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大田镇、平地镇4个乡镇,这些乡镇位于仁和区的南部和东南部;危害等级中等的同德镇、布德镇、务本乡、太平乡、中坝乡位于仁和区的北部和东北部;轻度危害的前进镇、仁和镇、总发乡、金江镇位于仁和区的中部和东都。

5 结论

仁和区面临松材线虫入侵的严峻形势,森防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应当高度警惕。松墨天牛的危害程度与松材线虫的入侵、扩散、危害具有紧密的相关性[16]。从科学预防松材线虫病角度来看,在没有松墨天牛危害的大河中路街道,应注意抽查监测死亡松树,排除可能的松材线虫入侵危险;在松墨天牛轻度危害的福田镇、前进镇、仁和镇、总发乡、金江镇,应执行常规监测,排除松材线虫入侵危险;在松墨天牛中度危害的中坝乡、太平乡、同德镇、布德镇、务本乡,应当以常规监测作为重点,排除松材线虫入侵危险,并监控松墨天牛危害等级,适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在松墨天牛重度危害的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大田镇、平地镇,除执行常规监测排除松材线虫入侵危险外,还应积极防治松墨天牛,尽快消除重度危害区。

就防治措施而言,由于松墨天牛生活习性隐蔽,触杀和胃毒等化学防治措施[18]在实践中实施困难,设置饵木[19]和使用引诱剂[20]防治达不到清除标准,释放寄生性天敌[21]和病原菌[22]防治收效缓慢。因松墨天牛冬季均处于幼虫期,便于彻底灭杀[16],所以在冬季彻底清除受害死亡松树植株并移出林区作妥善处理,并在云南松分布区设置引诱器,乃是尽快消除松墨天牛重度危害区和有效预防松材线虫人侵、扩散、危害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玉嫌.松树萎蔫病[J].植物检疫,1986(3):46-50.

[2] 张星耀,骆有庆.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386.

[3] 杨宝君,潘宏阳,汤坚,等.松材线虫病[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263.

[4] 张锴,梁军,严冬辉,等.中国松材线虫病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59-63.

[5] 宁眺,方宇凌,汤坚,等.松材线虫及其关键传媒墨天牛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4,42(2):97-104.

[6] 何龙喜,吉静,邱秀文,等.世界松材线虫病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3):8-13.

[7] 叶建仁,黄麟.松材线虫病病原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5):13-21.

[8] 徐六一,章健,高景斌,等.安徽省松材线虫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林业科技,2013,39(2):8-10.

[9] 蒋书楠,蒲富基,华立中.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五册,鞘翅目,天牛科(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189.

[10] 陈敏,李永和,丁桂琴.利用松墨天牛繁育管氏肿腿蜂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3):8-10.

[11] 赵字翔,徐正会,喻盛甫,等.拟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报道[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3):47-51.

[12] 张永慧,郝德君,王焱,等.松墨天牛成虫交尾与产卵行为的观察[J].昆虫知识,2006,43(1):47-49.

[13] 王志明,皮忠庆,候彬.吉林省发现松墨天牛[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3):35.

[14] 宋红敏,张清芬,韩雪梅,等.CLIMEX:预测物种分布区的软件[J].昆虫知识,2004,41(4):379-386.

[15] 曹露凡,杨龙,高峰,等.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10,2:111-114.

[16] 徐正会,段艳,史胜利,等.云南省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调查[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2):37-43.

[17] 四川省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1-155.

[18] 戴建昌,赵锦年,张国贤.松墨天牛化学防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4):412-416.

[19] 吾中良,朱建国,梁细弟.饵木诱集松墨天牛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1,20(2):33-34.

[20] 姜凤丽,汪鹏,唐宇力.利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8,18(6):23-26.

[21] 陈沐荣,宋世涵,张连芹.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6,12(2):52-54.

[22] 孙继美,丁珊,肖华.球孢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97,(3):16-18,47.

 
窦报坤,徐正会,李文琼,李安娜,张翔,甘田,张新民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