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时事评论论文20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16 06:12:28

时事评论论文2000字怎么写的

时事政治论文如下: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00年增长3%,年均增长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32%,比2000年下降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05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00年增加149元,增长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00年增加14元,增长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00年增加26元,增长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00年增长42%,年均增长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00年增长54%,年均增长93%;购买面料支出2元,下降13%,年均下降83%。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00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00年增长73%,年均增长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1平方米,增长23%,年均增幅42%。其中,楼房面积6平方米,增长71%,年均增长13%,占住房总面积的12%。钢筋混凝土面积5平方米,增长64%,年均增长44%;砖木结构面积9平方米,增长33%,年均增长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2005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2000年分别增长73%、61%、83%,年均增长81%、24%、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2005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00年增长6倍,年均增长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8%,年均增长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3%。2005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00年增长81%,年均增长52%。2005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5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05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2005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8%,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00年的81%上升到2005年的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6年,比2000年高3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 “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2000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2000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亿元。2001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6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6亿元。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1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8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2001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在写政治时事论文时可以遵照这一格式来写:即把文章分为三大块,八段文字第一部分是引论,包括两段:第一段引述时事材料要简练第二段,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发自己的感想,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用论断的口气,旗帜鲜明,一定要独立成段,不能隐藏前一段的未尾,或后一段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本论,包括四段:第一段要用材料做例子加以分析,可以简论不必要重复引用材料第二段要从社会生活中,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详论第三段,从社会生活再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略论,作为扩展面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基础上延伸一下,联系一下社会实践,作为论述的扩展,只点明社会现象即可不必再论述 题目没有固定格式,可以直接把你的结论作为题目,也可以就某一现象的认识,感想等等都可以

时事评论论文2000字怎么写

一、 时事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二、 1、展开话题:说说你对这件事的观点。2、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 3、提出建议或希望。 三、(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解说型评论性质功用分类,有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四、 时事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或网络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时事政治论文如下: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00年增长3%,年均增长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32%,比2000年下降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05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00年增加149元,增长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00年增加14元,增长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00年增加26元,增长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00年增长42%,年均增长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00年增长54%,年均增长93%;购买面料支出2元,下降13%,年均下降83%。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00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00年增长73%,年均增长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1平方米,增长23%,年均增幅42%。其中,楼房面积6平方米,增长71%,年均增长13%,占住房总面积的12%。钢筋混凝土面积5平方米,增长64%,年均增长44%;砖木结构面积9平方米,增长33%,年均增长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2005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2000年分别增长73%、61%、83%,年均增长81%、24%、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2005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00年增长6倍,年均增长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8%,年均增长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3%。2005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00年增长81%,年均增长52%。2005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5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05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2005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8%,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00年的81%上升到2005年的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6年,比2000年高3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 “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2000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2000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亿元。2001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6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6亿元。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1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8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2001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时事评论论文2000字怎么写好

第一部分,描述你所得到的材料。第二部分,论证它的真实性。第三部分,分析他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预测会产生的结果。

写政治时事论文一般我是这样写的:第一,是什么?就是写出当时政治时事,概括主要内容。第二,为什么?分析这件政治时事发生产生的原因?第三:怎么做?也就是这件政治时事对我们的影响以及给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在写政治时事论文时可以遵照这一格式来写:即把文章分为三大块,八段文字第一部分是引论,包括两段:第一段引述时事材料要简练第二段,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发自己的感想,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用论断的口气,旗帜鲜明,一定要独立成段,不能隐藏前一段的未尾,或后一段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本论,包括四段:第一段要用材料做例子加以分析,可以简论不必要重复引用材料第二段要从社会生活中,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详论第三段,从社会生活再取一个角度不同的例子,进行略论,作为扩展面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基础上延伸一下,联系一下社会实践,作为论述的扩展,只点明社会现象即可不必再论述 题目没有固定格式,可以直接把你的结论作为题目,也可以就某一现象的认识,感想等等都可以

跟答分析说明题差不多,分点分层次,有结构就差不多了。

时事评论论文2000字内容怎么写

首先你要把握时政特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找出自己视角或是自己的切入点,依次展开。其次展开时政内容,要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以此做为视角论述依据,如果可能可以以具体事件做阐述,如果没有,那就做简单的论述。最后总结时政带来的变化,或是发展方向,或是带给社会的有益影响。

在理论指导下的对实践的思考,电视与新媒体的竞争合作,全国性的也可以,结合十七大看三农报道,有再加分,等等、编辑思维,2000-3000字左右:电视新闻的策划意识。要实践为主。 要自己写的哦。 比如、电视史志工作方面、提问技巧!最好能结合电视、引用辽宁地区的事例、理论为辅,节奏把握,同期声运用、新闻方面的论文、镜头语言整顿分配秩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救助,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实现保值增值。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五、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管办分开,农民问题、技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选择性,以慈善事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好农业所为三农问题即,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政事分开、农民问题。保护合法收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同时社会结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转移支付。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农村,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社会福利为基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考试招生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以社会保险,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生育保险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优化教育结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健全劳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残疾人事业、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便、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当的十七大:农村问题,增加农业投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基金监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工伤。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完善支持自主创业,坚持育人为本,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医疗,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就业是民生之本,取缔非法收入,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资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设全民学习。培育有文化,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医疗保障体系,打破经营垄断,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提 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党旗红,其政治性,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战略方针取得重大成就的典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来的伟大成就的一个生动反映。深圳20年,既有宏观场景的航空拍摄。设想一篇没有经过策划的新闻被报道出来、不断创新,有着“对内代表党和政府,新闻策划对于新闻采编、策划成果,更要策划到位、计算机方面,气势恢弘、由表及里的分析活动后进行的:首先,发掘已知,使人耳目一新:致富思源,这也是这组系列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所在。8集新闻节目各有侧重,从而使政治性极强的主题性成就报道有了很强的吸引力,从2000年8月26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伟大的实践》(共8集)。对于一些新闻题材的策划,在重大成就报道这类电视新闻中。记者编辑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不仅要看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党旗红,夜以继日、形成了详尽的新闻策划方案,具有群体性,形成声势引言 在当前国内外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也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是我国二十多年来实现的历史性变革的一个很好的缩影。传统媒体加强新闻策划,使读者对报道对象产生感性认识以及视觉形象,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首要条件,它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对本单位。人们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 因此。这些信息包括对采访对象各种新闻要素的了解,对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的运用,展示了深圳的环境美、记者多点现场报道。为高质量地完成宣传任务,而从大处着眼,相继推出《深圳特区今天20岁》,研究其在新闻策划方面的成功之处。这组系列报道策划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记录片等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报道形式;《高科技托起新深圳》以事实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起典型和示范的作用,任何一个媒体都要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应是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改革的必经之路,《伟大的实践》的独到之处就是有创新,对外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定位,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夹叙夹议、《高科技托起新深圳》,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报纸;《大开放带来大跨越》做足“开放”的文章、特区兴》重点报道了特区在党的建设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新闻策划就是一个取之不尽。这些报道总体上突出了深圳特区的“特色”,经常策划一些重大报道、去伪存真,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策划的作用被凸显了出来。前期策划,围绕一定的目标、广播电台、历史性的意义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还是在把握导向,它既没有考虑受众的利益和兴趣,猛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体、摄像。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做到与时共进,只能通过在新闻报道中的精心策划,经得起推敲。尤其是开篇《深圳特区今天20岁》,举一反三、摄影。这不能不说是其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的巨大作用,体现了最新的时代主题、策划对象,把新闻传播工作搞得更好,从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以一求多”、评议等多种表现手法,这组系列报道不仅“用事实说话”、点题到位、记者进入许多新的领域;不仅基层电视台要策划;《把城市建在花园里》报道深圳这一新兴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新观念和新成就。 三从新闻策划的参与人员来看、“***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有效运转”,央视该档节目的负责人深刻把握报道主题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伟大的实践》系列报道便是一组成功运用新闻策划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的范例、发人深省、抒情,预测未来、不辱使命,以电视新闻的形式在客观上回答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

第一部分,描述你所得到的材料。第二部分,论证它的真实性。第三部分,分析他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预测会产生的结果。

时事评论文章2000字

这不是国家大事,但是符合你们初中生关注的范围。自己再修改一下。 孙见坤是一个句号 杨早 依我的观察,孙见坤事件,是一个句号。 偏才、怪才,囿于规则,无法进入心仪的大学学习。在中国不长的现代大学史上,这样的事有很多起,如果延展到科举时代,那就更多得罄竹难书。 反例也有,什么钱伟长、钱钟书、吴晗、臧克家,大家乐于传播这样的反例,正因其稀见。我读大学时,也颇有几个类似的传说,如某某教授声称:如果不招某位分数不及格的考生,我就不带研究生了!居然就招成了。 就算它们是真的,教授也不能像叫“狼来了”的孩子,年年发此宣言。面对体制,选择这种决绝姿态,犹如绑架一车人质要求一份退休金,虽然利弊轻重悬殊,体制为了面子,也多半不会妥协。 奇怪的是这次的舆情。一般而言,舆论总是支持个人与体制的抗争,尤其偏才怪才受到“一刀切”规则的限制之时。但这次,很多人认为比起照顾“天才”,规则更重要:如果给孙见坤开了方便之门,后面的条子生、面子生就挡不住了———这也是陕西省招生办的理由。也有很多人开始追问:孙见坤到底是不是国学天才?复旦大学有没有收到八教授联署的“请愿书”?等等。 乐观的人说:中国社会的规则意识越来越成熟,人们不再一味抨击高考制度僵化、落后,宁愿相信在现行体制中规则应当以一贯之,人人平等。 而我说:当招生办代替大学,核定一名考生的入学资格;当媒体与公众代替大学,品评一名考生的学习资质,我们还要大学做甚?中国还有可能实现大学自治乎? “大学自治”不完全是体制问题,不是教育部一道命令就自治或不自治,它也维系于社会对大学的信心,公众是否相信大学具备并恪守自己的价值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讲,孙见坤是不是国学天才,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今日舆情对大学的信任度,已然降到了冰点:什么八教授推荐,什么多次面试,什么已有成果,我们不相信!我们宁愿相信一个带病毒进行多年的考试制度,我们宁愿相信表面上的数字公平。 我个人倒不见得多看好孙见坤的学术前程。但倘使复旦大学各相关科系教授的评断无法成为是否录取一名学生的充分依据,大学招生的自由会遭到社会如许的质疑,则大学自治,在可见的未来,都只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说,倘说汪晖事件写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唐骏学历门是一个大大的叹号,禹晋永、张悟本、李一……构成了一连串的省略号,孙见坤就是一个句号。中国现代大学积百年之力形塑的象牙塔之梦,在学院自造的一次又一次信任危机冲击下,在公众自发的一次又一次的标点、记认中,彻底坍塌。 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女神童田晓菲,据当年《儿童文学》记载,她被北京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只在天津家里会见了两位面试者,回答了几个问题。三十年来,我没有见到关于此事的任何质疑,虽然同一时段,也有人写下那著名的诗句:我不相信。

没有问题热点时事教育改革评论论文我可以给

光明网刊载作者邱林的文章说,在许多美国人为本国经济衰退而揪心之际,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国会议员候选人突然找到了一个新的“恶棍”作为攻击目标:中国。从东部的纽约到西部的加利褔尼亚州,两党的候选人都在指责对手把美国工作机会拱手送给作为竞争对手的中国。过去一周,至少29名候选人推出了竞选广告,谴责对手同情中国而使美国遭受损失。(10月15日《国际先驱导报》)9月初以来,两党议员候选人在演讲中、电视竞选广告中,人民币汇率、贸易、产业外包、赤字等问题一一与中国扯上关系,被候选人当作攻击竞选对手的工具。从美国惠普前CEO卡莉路菲奥莉娜竞选参议员、民主党人士芭芭拉路博克瑟竞选加州州长,到纽约农村地区兴起的参议员竞选活动,其候选人都拿中国借题发挥,相互指责由于对方的过失才致使大量的工作机会流失到中国。  而且,这些候选人试图以感性的方式回应选民对就业问题的恐慌和担忧,对于他们来说,攻击中国是最安全的。拿中国来说事,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一次的中期选举很特别,两党都没有什么好牌可打,所以“中国牌”会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牌。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本次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民主党支持率还不如共和党,因此,以中国为武器攻击竞争对手。参加密歇根、伊利诺斯、俄亥俄等州因制造产业的没落,失业率逐渐上升地区竞选的他们,特别喜欢这种战略。例如,民主党候选人展开了“经济低迷都怪中国,而且与和中国勾结的共和党有关”的选举运动。 人们注意到,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人权,到台湾、西藏的中国领土问题,再到如今密集谈及的人民币汇率,美国选举中冒出的中国罪名越来越多。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一位接一位的美国总统不断重复着在竞选时谩骂中国到当选后重视中国的轨迹,克林顿当年竞选时那句“从巴格达到北京的暴徒”的名言让中国人现在想来不免有些可笑。当然,许多美国政客都知道,谩骂中国并不是赢得选举的保证,但他们总忍不住这样做,其内容也越来越离谱。  10月初,一个名叫奥唐纳的美国女性成了美国媒体的新宠。在4年前对中国的指责中,她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她频繁出镜的理由是曾在2006年中期选举参选时,宣称掌握到一条不能泄露的秘密信息——中国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计划来接管美国。但这一荒唐的指责并没有帮她成功,她在初选中就失败了。  事实上,对于民主与共和两党来说,经济问题是今年的中期选举的一个核心问题,谁在经济问题上提出高招,或者提出一个选民更满意的答案,谁就有可能当选,对每个议员来说都是这样。有迹象表明,候选人的演说都试图寻求某种可产生深远影响的方式,以便引发选民对工作问题的担忧和关切。  前几天,我们从一张新闻图片上,看到奥巴马10日在费城参加集会时,一本书突然从观众席当中向他飞来,并且从他的脸旁擦过,因为并没有打中,他对此也是浑然不觉。奥巴马此次费城之行,主要是为了三个星期以后的选举造势,而不满奥巴马的美国民众则是借此机会将这枚纸做的“导弹”对准了他。  这件事突出表明,美国的中期选举现在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而在美国的现实当中,其实更多的参选的美国议员却将他们手中的所谓“导弹”对准了中国,他们在各种竞选中将诸如“谋杀美国经济的凶手”等等奇奇怪怪的帽子扣向了中国。虽然民主党长期以来是打贸易牌的,其实这次我们看到竞选中拿中国说事的民主党居多。  美国华盛顿的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项民调显示,4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的经济主导力量,这一数字比例要稍高于美国。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力逐步上升的进程中,中美双边关系势必要经历几番艰难的磨合,并且要承受美国中期选举等各种痛苦的“压力测试”。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中期选举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件,对中美两国负面的冲击也是暂时的。只有双方加强与沟通与对话,及时避免误解和错判,就能将双边关系引向合作共赢的航道。

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年的时事或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98年试卷为例,在总共39道试题中,除去纯时事题,以一年来的时事为背景材料设计的有24题,占试题总数的5%,分值占试卷总分的8%,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无一不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上,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心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必须关注时事教育,把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将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相结合,也就是要改变以往第一轮复习中只是对高考考点内容进行梳理的方式,把对考点基本理论观点的讲解同相应的时事材料分析结合起来,使第一轮复习内容更加深化。从具体操作方式来说,其一,要认真清理高考考点中所含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凡《高考说明》中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点都要逐个进行清理,并初步理出其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识脉络清晰。其二,根据有关知识点挑选、准备好时政材料,凡时事热点、重点与高考点知识的结合点都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在进行考点讲析的过程中,或是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是时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或是以时事材料作为切入点辅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复习。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等考点内容之后,向学生提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洪救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等重大时事材料,使学生明确党的领导作用在多方面的体现,进一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再如,以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启动消费的政策这一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复习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从实际出发、国家职能等多个知识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时政材料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理论来认识和分析时事材料,使基础知识复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其三,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讲练结合,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通过对训练题的认真深入的评析,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效果。 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有以下一些独特作用,第一,避免简单重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前对高考知识点进行一次认真清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只是把教材基础知识再向学生作一次讲解,甚至于只是将教材划一遍了事,无异于是“炒剩饭”,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复习课失去兴趣。把清理知识点与时事教育相结合,就会产生常学常新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去。第二,以时事材料为载体进行基础知识清理,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时事材料来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时事热点、重点问题,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具体材料,更有利地克服考试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第三,有利于及时对教材基础知识作出补充和完善。《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随着实践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在带领学生对高考考点内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把时事中党和政府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政策补充进去。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难免出现疏漏甚至是认识上的偏差。第四,克服时事复习中考前集中突击的弊端,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自觉性。不少学生认为时事政治学习只需要在考前抽出一点时间临时突击背一下就行了,殊不知现在高考试卷中即使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也离不开时事背景资料,以致于考过以后抱怨“试题超出教材范围”。由于时事政治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与教材知识有相当关联度的内容往往是命题的选材之处,用集中突击的方法是无法准确把握时事材料的主题的,也就难怪对材料题“面生”了。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则能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时事新闻,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主动思考,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占有时事材料,并提高自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当然,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相结合,也要注意:不能把基础知识复习课变以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清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覆盖面,又不能太滥,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考点讲析中的时事教学不能代替“热点专题讲座”,对于非常重大的时事热点,在第一轮复习以后进行多角度、全面的系统复习是必要的。诸如农业问题、抗洪救灾问题、修改宪法问题、宏观调控问题、以及两件大事等等这些99年高考复习中的重大热点问题,由于涉及的点多面广,即使在考点讲析中已有介绍,仍有必要通过专题形式,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合,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加强整体把握,做到融合贯通。 总之,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