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旅游景点赏析论文500字开头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4-07-19 03:34:18

旅游景点赏析论文500字开头的诗句

自己想呗!别老让别人想

雄鸡一唱东方红,江河万里腾巨龙。欢度国庆览神州,百年梦想歌大风。

旅游景点作文500字写旅游景点的作文500字查看全部2个回答写回答有奖励写旅游景点的作文500字我来答有奖励戴德宇惠珊聊聊关注成为第5位粉丝中国的山河可谓世人皆知,在这无数美景中,黄山以奇而著称。自古以来,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之美始于松,九大奇松中有的破石而出,有的抱崖而立,有的或侧身峭壁,或冠盖岩首。其中以“迎客松”最为著名。它突兀于山崖之中,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儒雅热情。两根侧枝一枝伸展,另一侧内弯,恰是一位彬彬有礼的,气度不凡的主人伸开双手做出一个“请”的动作。迎来八方客,会四海宾有。黄山的“迎客松”引得无数的世界游人。黄山危峰兀力,怪石嶙峋,崖壁陡峭,尽显鬼斧神工之妙。有的像利剑直插山谷,有的像骆驼漫步于云海,有的似宝塔隐现在迷雾里,黄山收尽那阳刚之气,又不失那阴柔之美,楚楚动人栩栩如生,让人不知不觉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登上山峰,向下看去,茫茫的一片片层层叠叠的浮云像仙女洁白的纱绸,舞动于山谷之间。飘渺的浮云像仙境一般地让人如梦如幻,仿佛到了仙界一般。无论是远眺奇山怪石,还是漫步于云海松涛,黄山总会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引发人们无限的假想,来到黄山,远离城市,没有那么紧张了,整个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的景色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让人们在惊叹之余觉得脱胎换骨。黄山果然不负它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编辑于 2020-03-04

旅游景点赏析论文500字开头

希望您看完作文后点击“满意采纳”,这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和支持!作为历史名城和红色旅游胜地?遵义的一个小公民,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为了建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我们的先辈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追求,为了革命的胜利,当年红军进行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很多战士牺牲了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洒遍了大江南北,染红了祖国的五星红旗。在长征途中,红军队伍冲过敌人道道封锁,突破敌人重重包围,辗转来到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和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红军战士和革命队伍在长征中树立了为革命事业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和敢于牺牲的长征精神,这种长征精神让我们仿佛亲耳聆听到革命先辈对和平的呼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祖国的和平建设作贡献,长征精神千秋万代!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我们遵义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看:  城市中,那一幢幢的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商店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尘不染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鲜亮的衣服,在悠闲地散步。乡村里,鹤发童颜的老大爷正唱着民谣吆喝牛儿吃草;健壮的小伙子哼着欢快的小调挥动双臂在辛勤劳动;姑娘们比对着优美的山歌喜气洋洋地走向丰收的田野;一栋栋炊烟袅袅的小楼里,大娘们在做着丰盛的晚餐。温暖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着美丽的遵义!多美的遵义啊!我自豪,我骄傲,我是遵义人!  看到今天遵义的巨大变化,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长征和长征精神,受到了深刻启发: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一定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在生活中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处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要帮助和团结同学,为班集体着想,珍惜集体荣誉,争做优秀学生干部,争当“三好学生”;在思想行动上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要和一切反动、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作斗争,保持健康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要好好学习,勤学好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不被困难吓倒,树立努力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来把我们可爱的家乡、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

说起旅游,想必大家都有过吧!那你在旅游时,去过什么地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它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佛教历史之长,寺院规模之大,在国内首屈一指。五台山主峰高度都在海拔3000米上下。五台山主峰区域的五座台顶气魄宏大,顶天立地。五座台顶环围的腹地,寺庙林立,殿宇层叠,阁楼峥嵘,佛塔对峙。五台山,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饰品,古寺凭高山添雄浑的气韵……俗有“海滨城市”之美称的大连,是祖国北方的一颗“明珠”。在大连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被绿色所拥抱,放眼望去,人民仿佛置身于绿洲之中。那片片绿地似大大的地毯,地毯上盛开着朵朵鲜花,红的,黄的,粉的……各式各样,争奇斗艳。蓝色的海洋与绿色的草坪相映生辉,真让人美不胜收。小草们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清香,令人陶醉,微风吹过,小草摆着身姿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大连不但白天美,夜里更美,每当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的路灯、花灯、霓虹灯,流光溢彩,简直就是灯的海洋。在形形色色的灯中,一种叫“满天星”的最神奇。它缠在路旁的大树上,就像彩龙在奔腾;它挂在高楼上,仿佛、瀑布直流而下,壮观极了!大连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西塘,古名斜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相争的交界处,故有吴根越角之称。“九里弯头放掉行,绿柳红杏带啼莺,”正呈现了西塘这个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九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划分成八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西塘在全国同列的古镇中颇具特色,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于世。比如说西塘的宅弄吧!它们深浅各一,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不朽的文化。翰墨书香,诗词金石,缔造了西塘浓郁、宽广的文化氛围。在明清四二七年里,有进士十九名,举人三十一名。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如诗如画……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去旅游?那就去体验一下吧!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

旅游景点作文500字写旅游景点的作文500字查看全部2个回答写回答有奖励写旅游景点的作文500字我来答有奖励戴德宇惠珊聊聊关注成为第5位粉丝中国的山河可谓世人皆知,在这无数美景中,黄山以奇而著称。自古以来,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之美始于松,九大奇松中有的破石而出,有的抱崖而立,有的或侧身峭壁,或冠盖岩首。其中以“迎客松”最为著名。它突兀于山崖之中,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儒雅热情。两根侧枝一枝伸展,另一侧内弯,恰是一位彬彬有礼的,气度不凡的主人伸开双手做出一个“请”的动作。迎来八方客,会四海宾有。黄山的“迎客松”引得无数的世界游人。黄山危峰兀力,怪石嶙峋,崖壁陡峭,尽显鬼斧神工之妙。有的像利剑直插山谷,有的像骆驼漫步于云海,有的似宝塔隐现在迷雾里,黄山收尽那阳刚之气,又不失那阴柔之美,楚楚动人栩栩如生,让人不知不觉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登上山峰,向下看去,茫茫的一片片层层叠叠的浮云像仙女洁白的纱绸,舞动于山谷之间。飘渺的浮云像仙境一般地让人如梦如幻,仿佛到了仙界一般。无论是远眺奇山怪石,还是漫步于云海松涛,黄山总会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引发人们无限的假想,来到黄山,远离城市,没有那么紧张了,整个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的景色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让人们在惊叹之余觉得脱胎换骨。黄山果然不负它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编辑于 2020-03-04

旅游景点赏析论文500字开头怎么写

希望您看完作文后点击“满意采纳”,这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和支持!作为历史名城和红色旅游胜地?遵义的一个小公民,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为了建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我们的先辈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追求,为了革命的胜利,当年红军进行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很多战士牺牲了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洒遍了大江南北,染红了祖国的五星红旗。在长征途中,红军队伍冲过敌人道道封锁,突破敌人重重包围,辗转来到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和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红军战士和革命队伍在长征中树立了为革命事业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和敢于牺牲的长征精神,这种长征精神让我们仿佛亲耳聆听到革命先辈对和平的呼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祖国的和平建设作贡献,长征精神千秋万代!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我们遵义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看:  城市中,那一幢幢的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商店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尘不染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鲜亮的衣服,在悠闲地散步。乡村里,鹤发童颜的老大爷正唱着民谣吆喝牛儿吃草;健壮的小伙子哼着欢快的小调挥动双臂在辛勤劳动;姑娘们比对着优美的山歌喜气洋洋地走向丰收的田野;一栋栋炊烟袅袅的小楼里,大娘们在做着丰盛的晚餐。温暖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着美丽的遵义!多美的遵义啊!我自豪,我骄傲,我是遵义人!  看到今天遵义的巨大变化,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长征和长征精神,受到了深刻启发: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一定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在生活中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处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要帮助和团结同学,为班集体着想,珍惜集体荣誉,争做优秀学生干部,争当“三好学生”;在思想行动上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要和一切反动、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作斗争,保持健康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要好好学习,勤学好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不被困难吓倒,树立努力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来把我们可爱的家乡、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

某某时候我去了哪里旅游,至今想起仍然如置身其中,心神荡漾,不能忘怀。

旅游景点赏析论文500字高清

自己想呗!别老让别人想

暑假,我们来到了莲花山旅游风景区,参观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莲花山。它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奇景奇观闻名于世。  我想:去莲花山就不能不看望“观海观音”了吧?观海观音观音铜像高达40。88M,是目前箔(bo2)金铜像的世界之最。她慈眉善目,高高在上,俯瞰(kan3)她脚底下的那长长的台阶,把慈爱洒向人间。而我则是仰望着眼前的那长长的台阶,心里想着:这…如果我们拾级而上,那应该可以见到那一片空灵的神明之地了吧?我们绕着观海观音走,它全身都是金色,站在高高的莲花台上,大约有3层楼高,给人高耸如云的感觉。  接着我们来到大钟的旁边排队敲钟。轮到我敲钟的时候,我抱着木头用力向大钟撞去,大铜钟“咚——”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时我想:如果一个人钻进大钟里去的话,让我敲一下钟的话,那该多好玩呀?他不用坐在秋千上也能荡秋千一了!  到了半山腰,我看到了数不清的繁茂的大树和花草。再向山下眺望,海、江水、湖等映入眼帘。在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想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莲花山那凉爽的微风,清新的空气,还有那美丽的景色,使我留连忘返!

话说广西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银滩。北海银滩被称为世界第一滩,是个国家A级旅游度假村。学校放假五天,我带上积蓄,肩背行李包,义无反顾孑然一身前往北海市。一路颠簸,下午三点多我才到北海市区。开了房间匆匆忙忙洗澡吃点东西,就睡了过去,为第二天我的银滩之旅打好十分精神。银滩是我多年来最想去的地方。银滩的海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头,无边无际,我面对着大海,心中很舒畅,任凭温暖又充满淡淡水汽的海风刮着我的脸庞,我的发丝随风缓缓飞扬着;沙子洁白无暇,无一渣滓,脚踩在,柔软的沙子从脚缝间流出来,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银滩一边是无穷无尽的大海,一边是绿化带,种着很多树,树掩映着绿色屋顶的房子,若隐若现。中间是长达二千米的沙滩。站在沙滩上,我的心情不再沉重,以前的烦恼,都伴着海风被吹到远方。我感觉我就像一个精灵一个快乐又幸福,我这个精灵,伴着海风,翩翩起舞…

艺术评论文章500字开头的诗句赏析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感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正像从响亮的马蹄声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诗人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而“无声”,在这里也表现天色尚“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顺势直下,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清人方东树评语,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由于全诗一气转折,所以读来自然流转。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 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鹦鹉赋》的作者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因此鹦鹉洲显然并非单纯的景象,而是带有的诗人的浓厚的情感因素。最后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 崔颢的这首诗,向来享有盛誉,宋代评论家严羽认为“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据说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时,准备登览题诗,看到崔颢此诗后,无法下笔,只作了打油诗一首:“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简析】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熙宁九年(1076),苏轼知密州已有两年。时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苏轼诗集》卷十四),通宵欢饮,豪兴大发。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坡仙”旷逸的情性和深邃博达的人生思考。 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气息。牵人神魂,沁人心脾。词的意境显然受李白诗的影响,但又有所新发。“明月几时有”两句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同时又暗用此诗“皎如飞镜临丹厥,绝烟灭尽清辉发”的诗意。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东坡不禁奇想联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诗经》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斯人不眠。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无眠”者,与客长饮之苏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亲的普天下“无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会有多少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忧思无眠呵!月圆而人未圆,不由苏子不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间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刻而常圆呢?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此一问,婉转真挚,体验独到,足见怀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反,词情再作跌宕。词人运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旷达洒脱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顺理成章,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只要“人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总还能心心相印,共赏圆月;只要“人长久”,今虽不聚,总会有团圆之日。至此情绪一宽,圆月的光辉似乎也更为清朗可爱了。 此词想象奇拔浪漫,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金奁之柔媚婉约,初露东坡豪放词风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更为启人心智、隽永有味的还是苏轼对人生、对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里、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无数的缺憾。鲜花娇美,芳草茂绿,但枯荣有时,美景不永;亲情系心,相依相恋,而悲欢离合,聚散无常;时光无限而人生短促;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是这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伤离叹老之作。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悲愤不平;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颓唐忧伤。岁月悠悠,现在轮到东坡。他“奋励有当世志”,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中秋佳节,兄弟同在齐鲁,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亲人不得团聚之苦。年届不惑,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时值中秋,霜风渐紧,将近万物萧杀之萧条。洞悉事理的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物理的缺憾该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词里才有那么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绝不沦于忧伤颓唐。他站高一层,放开视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万事万物之圆美、欠缺总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轮转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超越了时空、地理的局限。“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共赏明月意味着双方健在并互相思念,这就足以令人庆幸和宽慰。 苏轼的这种自我庆幸和自我宽慰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思想深博而复杂,以儒为根底,但并不排斥佛、老,而且善于将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与儒学理论融汇贯通,用以处理行藏、出处、进退之节。中国士大夫对待人生、事业的挫折,大体遵循两条道路:或放弃理想,与世浮沉;或坚持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苏轼则以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了第三条道路。他既不放弃理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极端激烈抗争,而是听其自然,力求超脱。仕途受挫,他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态度来对待。天地无穷,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风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亲人分离,他又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宽解祝福……作为近千年前的古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不无缺憾,但他一辈子处人处事坦荡圆通,随遇而安,因缘而适,有效地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一生乐观、开朗,达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水调歌头》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