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工艺美术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7 03:48:49

工艺美术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中国工艺美术史结题论文 中国金属工艺之古今变迁 ——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什么是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之一的金属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发展和金属工艺在当代有哪些需求的市场,以及金属工艺在设计、艺术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创造,并且介绍我们身边一位以金属工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人和她的艺术行为。 关键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景泰蓝/烧瓷/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金银饰品等等、金属工艺的当今市场、金属工艺用途、创造金属工艺、“铁哥们”、郭新、双城(twocities) 正文: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参考《天公开物》) 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而金属工艺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的,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 ,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斑铜工艺(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锡制工艺、铁画(也称铁花,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金银饰品等等。 中国金属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我认为中国金属工艺在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中,是处在半消亡半沿袭状态的下的。这相对于其他中国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情况看来,是趋于一个悲哀而并不绝望的状态,一种发展的涌动的状态。 金属工艺在当今,也占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这不会象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去更多的去用塑料代替漆器,用玻璃代替了陶瓷,用工业印染的面料代替了传统织物等等。我们现在有许多酒吧、别墅、环境雕塑、绿化景观围栏等等,这些都需要去用到许多传统金属工艺的沿袭手段的,并且将金属工艺加以发扬光大,再设计再创造,使其与传统形式又有所区别,使得金属工艺更花样百出,更为当今的产业,人文,大众审美,或艺术家的创造所提供材料与技术的服务。但是,当今的金属工艺纯手工的几乎灭亡,这些内容也只是通过工业手段完成,利用机器,科技。我们能看见的传统的,废功费时的纯手工制作的金属工艺制品或许只有在一些艺术院校,或金属手工工作室内产出。 纯科技带领的金属工艺的大量浮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使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有关金属工艺的商机出现,商机出现会带动这个种工艺的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这种工艺本身的种类变化。达到我们以前通过手工艺无法达到的目的。古时候,我们祖先基本只用金属制作兵器和餐具,或者是女子装饰物和居室装饰物。如今,金属工艺大到被用做建凿高楼大厦,航天航海工具,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科学仪器。电器需要它,店面装饰需要它,城市雕塑要它,房屋中的旋转楼梯需要它…… 中国古代人就对冶金技术很是着迷,他们迷恋于发现金属工艺能创造出不同性质的物体所带来的装饰性。但是,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成就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并未为世界乃至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充分了解。中国的青铜器早已举世闻名,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商周青铜器的冶铸技术仍被视作是难解之谜。中国的古人更乐忠于金属工艺的装饰。就拿中国女子的发簪做例子,中过古代女子的发簪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不注重其功能性,只要是能扎在头发里做装饰便可,它更重视其装饰效果,如明代,凤金簪zan;宋代,金钗 chai,钗形状如叉,是有两跟针脚的簪;唐代 四蝶银步摇;宋代,银栉 zhi,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等等。而如今,我们生活中的金属工艺更简洁,更注重它的性能方面,如有:黑色金属的两瓣式发夹,简洁大方从小姑娘到老奶奶都可以使用。弹簧式的发夹;圈套丁字形发夹等等; 除了在这些金属工艺的使用方面以外,我们更可喜的是能看到,金属工艺被我们所创作和设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喜欢使用金属做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材料。如,著名北欧家具设计IKEA,也喜欢利用金属工艺做一些金属家具,如,床。在中国我们个大美术院校也力在培养大量的金属工艺沿袭者。并且还有专门的当代金属艺术作品展览。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美院工艺美术系于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美院举行了金属艺术展。在他们学院,金属艺术专业随着他们美术学院特艺系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形成了金属艺术和首饰艺术这两个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他们的作品,这些金属艺术作品也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参考《现代艺术设计丛书》——《金工艺术》) 在这次的田野考察中,我去了莫干山路50号,去看了”铁哥们”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艺术家,将一些平时看似废弃的金属材料制作成了一些玩具式的作品,有唱京戏拿大刀的角,还有欧洲的骑士,小恐龙,门口的彩色铁皮风铃罐头等等,都十分的有趣和生动,并且将废铜烂铁变废为宝,这个是具有很好的环保理念的创举,在日益耗尽的资源面前,艺术应该作为一种先发至人的东西存在,来以它的形式,广而告知那些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人们。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环保上多作考虑。金属并不应该无限制的制造,这样的话总有一样会耗尽所有,所以还当反复使用。这一点“铁哥们”走出了希望的步伐,将一堆废气金属变为了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我还重点去采访,并且接触了我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造型工作室,做首饰艺术的女艺术家,郭新老师和她的双城手工艺工作室(twocities)。郭老师拥有美国印第安大学文学硕士与艺术硕士学位。她用金属工艺做“艺术首饰”,以艺术首饰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艺术首饰”(art jewelry)是目前首饰设计的最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直根于现代艺术。她教导学员设计首饰造型一定要有创造性,创作出艺术性个性化的东西来。艺术首饰可以由多种不同材料表现,不受限制,而金属正是艺术首饰中最常见和最常使用的一种。她说,金属工艺在中国传统中已近流失。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而在西方,高速发展的科技并没有使手工艺术消亡。在西方的许多美术学院里都设有金工艺术课程。许多金工艺术课程是和首饰作为同一个专业研究的。一把全手工锻造的茶壶要花近两个月的时间敲打出来。在现代手工艺术运动中,手工锻造的餐具、器皿是现代设计理念加上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组合。(参考《郭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 科技引领的金属工艺手段,可以说是“加工型”的金属工艺,这需要我们通过大脑和手工艺实践,所谓的“创意型” 相互的结合,并且是后着影响牵引前者发展。那么随着人们的艺术修养的提高,金属工艺从古至今会越走越好。并且创造出更灿烂的金属创作的未来。

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是由设计师自发发起的,但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产品外观设计的丑陋等事实,使这场运动发展迅速,从英国蔓延到了欧洲大陆的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美国。影响所及,涉及到建筑、家具、陶瓷、金属工艺、染织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范畴。1、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可谓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这不仅表现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一些建筑设计师,而且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的思想。除了我们前面所列的一些设计师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所作的工作以外,英国还有飞利浦•威柏(Philip Webb)、诺尔曼•萧(Norman Shan);美国有弗兰克•赖特、格林兄弟(Green and Green)。其中后者在洛杉矶的帕萨蒂纳市设计的根堡住宅(The Gamble House)具有强烈的工艺美术运动特征。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建筑的模数体现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2、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除了莫里斯的“红屋”设计以外,一批著名的设计师都设计了颇具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家具——简洁、质朴,没有过多虚饰结构,并注意材料的选择与搭配。如英国查尔斯•沃塞(Charles Voysey,1857—1941)他习惯选用橡树木料,造型简单而结实大方,而比较少有中世纪风格的重复出现,偶尔采用黄铜或红铜作装饰,风格清新、轻巧。比较莫里斯的家具设计,沃塞的设计更加实在,也更加容易批量化生产,对于工艺美术运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来说,沃塞显然比莫里斯在实践上更加接近精神的实质内容。又如斯各特在家具设计方面喜欢采用动物和植物的纹样来做装饰,以凸出的线条来勾勒出这些自然纹样来,因而风格颇典雅。再如美国古斯塔夫•斯提格利设计的家具(图2-10),由于他对于东方风格,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家具风格的优点了解得十分深刻,因此,他设计的家具,无论是其木结构方式,还是装饰细节,乃至金属构件,都有明显和强烈的东方特色,可以看到中国明代家具的影响,这是东西方设计比较早的直接影响成果之一。3、陶瓷设计从总体上说,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陶瓷设计虽仍以实用性小,主要供陈设与玩赏的艺术瓷为主,陶瓷设计家和制作者们忙于提高温釉及窑变等品种的实验,但在克里斯托夫•德累塞、马克•马歇尔(Markv Marshall)、威廉•德•摩根(Williamde Morgan)和科尔曼(W•SColeman)等人设计已带有明显的植物有机形态的特点,特别是美国辛辛纳提市鲁克伍德,陶瓷厂(Rookwood Pottery)的产品(图2-11),具有工艺美术运动典型痕迹特征。4、金属工艺设计工艺美术运动的金属制品设计也很引人注目,它不仅是设计师们表达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其设计更少无用的虚饰,更富于现代感,具有浓厚的哥特风格特点,造型比较粗重。在陶瓷设计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的有前所述阿什比和德累塞同样在金属工艺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1863—1942)原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受拉斯金影响,于1888年创办“手工艺协会”,从事银器和家具等的设计。他设计的银器造型高贵、典雅,带有修长弯曲的把手或支脚,是工艺美术运动中最精美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制品(图2-12)。而出身于植物学教授的克里斯托夫•德累塞(Dr Christopher Dresser 1834—1904),其金属制品设计造型以简结的几何形为主,外表光滑,运用铆钉衔接,已有工业化生产的痕迹,具有从手工艺向工业化生产发展的特征,甚至后来的包豪斯设计都从中获得灵感。5、染识品设计由于莫里斯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他亲自设计壁挂、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图2-13)。在莫里斯的影响下,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期间出现了一批染织品设计家。如莫顿•阿比(Merton Abbey)于1883年设立了自己的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Hammersmith),这些染织品的设计与他早期的墙纸设计风格是一致的,都采用大量的自然主义动机,特别是植物的枝条蔓叶,采用缠枝花的四方连续布局,内中杂以各种小鸟,色彩比较优雅朴实,在当时弥漫市场的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中独树一帜,很受欢迎。此外,设计家戴依(Lewis FDay)、AH马克穆多(AHMackmurdo),以及莫里斯的女儿玛利•莫里斯等,设计生产刺绣、地毯、墙纸等,具有一定“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6、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可谓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比较有成就的一方面,莫里斯堪称是奠定这场运动平面设计基础的人物。1890年,莫里斯创办凯伦苏格特印刷厂,着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1896年,曾出版过被认为书籍装帧史上最杰出的版本之一《桥沙集》,在莫里斯的影响下,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在英国、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迅速发展开来。出现了包括了马克穆多、奥布里•文特生•比亚兹莱(Aubrey Vincent Beardsley,1872—1898),比利时的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ivande Veldt)、法国的阿尔丰索•穆卡(AMucho)等设计师。马克穆多设计的《玩具马》(the Hobby Horse),是比较早的具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是一本季刊,其设计以流畅黑白线条装饰插图而见长由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包括莫里斯在内的设计家在平面设计方面具有强烈哥特复兴特征。这一点与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绘画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表现了英国社会上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浪漫主义倾向。所以遭到了刘易斯•戴依(Lewis FDay)等人的指责,他曾住在1899年的一本期刊《东方杂志》(the Easter Journal,1899)撰文批评莫里斯,认为他的书籍设计过于沉溺于复古主义,过分古旧和沉重,他认为这样的复古倾向,完全违背了莫里斯一向主张和倡导的设计社会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立场和原则,使书籍无法成为大众的普及读物,而全落为少数收藏家的收藏品。为了扭转莫里斯等人的平面设计风气,戴依和插图画家杰西•金(Jessie MKing)、格里那维(Kate Greenaway)合作,创造出一种为广大儿童的读物设计风格来。他们的设计充满了儿童的天真、浪漫色彩,无论是字体、插图风格,还是布局排版,都轻松可爱,深受儿童的喜爱。他们的这种设计风格影响了当时和稍晚的许多平面设计家和插图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比亚兹莱。他曾向莫里斯学习绘画,后来他巧妙地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线条艺术,也从波斯细密画中吸收其装饰手法,形成自己单纯、优美、秀媚的风格,尤其在描绘女性形象时,往往为主人公设计一套独出心裁的服装式样,因此有他插图的作品集一旦出版,马上会成为闰阁中的必备书,其插图中描绘的时装式样马上便会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给你点资料,自己整理。

在 3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内,伴随着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经济和生产进步的不大量廉价工艺品和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断冲击,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断的开放,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土中国传统美术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商品竞争中由于没有自身的特色壤在发生了变化,工艺美术的教育事业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视处于明显的劣势。随着辛亥革命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传统的宫廷程度也日趋衰退,这一现象很长时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工场由惨淡萧条最后彻底解体,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开始自己在民间组织起工厂、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皇家的技艺在社会中才传 中的一个产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很多方面都集中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要。它是伴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而产生的。民间工艺美术在最初就应该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线,这一特点在某些地区表现的也是十分明显,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周围地区,有很多的民间工艺美术都已经失去质朴、粗放的乡土品质,日趋精巧工细、严谨雅致。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重视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也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1956年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单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学、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全国各地都在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术院校陆续设立工艺美术学科或专业,并出现一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业余教育。新型学院式教育的建设发展,改变了旧社会以师徒方式相传的单一陈旧的教育形式,极大地扩大和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队伍的规模和素质。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成为工艺美术组织系统中人才最为集中、技艺力量最为雄厚的研究兼生产部门。同时我国很有影响的基本美术类杂志如《工艺美术通讯》和《装饰》杂志的创刊,为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阵地。很多的美术名家如王朝闻、陈之佛、庞熏琴、雷圭元、沈从文、沈福文、张光宇、罗叔子等人曾先后发表了一些关于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社会作用、本质规律和分类特征等方面问题的论文和著作,对推进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我国,工艺美术行业随着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倾斜,曾经显现了重组的趋势。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待,原来的灵活多样形式和市场流通领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业模式的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整顿,将工艺美术品原有手工业的特点予以极大地调动,进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现的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却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步壮大起来。与时代相适应的各类艺术设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公众媒体面前,并且广泛运用于大范围的经济领域。工艺美术也因此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工艺美术事业的研究在多种学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学科的发展。2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 论文网,传统工艺美术不单单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对这种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它也是我们向世人炫耀的一个资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或者觉得有些狭隘,其实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于当前美术发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对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为了让我们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欣赏。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慢慢沉淀的产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东西,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当代进行发展,创新,甚至改进。传统工艺美术对于设计方面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一种适应性,是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认同。对于现阶段美术发展的创新和改进,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保持着传统中那种优秀的以精神内核为主的东西不变。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是积淀着的民族精神品质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无形的精神通过有形的造物表现出来,有形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无形的精神和品质。不依赖于大机器生产,保持这种独特的、内核的、规定性东西的基础不变,永不声息的前进。

工艺美术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

在 3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内,伴随着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经济和生产进步的不大量廉价工艺品和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断冲击,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断的开放,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土中国传统美术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商品竞争中由于没有自身的特色壤在发生了变化,工艺美术的教育事业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视处于明显的劣势。随着辛亥革命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传统的宫廷程度也日趋衰退,这一现象很长时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工场由惨淡萧条最后彻底解体,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开始自己在民间组织起工厂、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皇家的技艺在社会中才传 中的一个产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很多方面都集中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要。它是伴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而产生的。民间工艺美术在最初就应该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线,这一特点在某些地区表现的也是十分明显,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周围地区,有很多的民间工艺美术都已经失去质朴、粗放的乡土品质,日趋精巧工细、严谨雅致。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重视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也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1956年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单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学、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全国各地都在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术院校陆续设立工艺美术学科或专业,并出现一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业余教育。新型学院式教育的建设发展,改变了旧社会以师徒方式相传的单一陈旧的教育形式,极大地扩大和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队伍的规模和素质。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成为工艺美术组织系统中人才最为集中、技艺力量最为雄厚的研究兼生产部门。同时我国很有影响的基本美术类杂志如《工艺美术通讯》和《装饰》杂志的创刊,为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阵地。很多的美术名家如王朝闻、陈之佛、庞熏琴、雷圭元、沈从文、沈福文、张光宇、罗叔子等人曾先后发表了一些关于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社会作用、本质规律和分类特征等方面问题的论文和著作,对推进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我国,工艺美术行业随着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倾斜,曾经显现了重组的趋势。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待,原来的灵活多样形式和市场流通领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业模式的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整顿,将工艺美术品原有手工业的特点予以极大地调动,进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现的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却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步壮大起来。与时代相适应的各类艺术设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公众媒体面前,并且广泛运用于大范围的经济领域。工艺美术也因此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工艺美术事业的研究在多种学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学科的发展。2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 论文网,传统工艺美术不单单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对这种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它也是我们向世人炫耀的一个资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或者觉得有些狭隘,其实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于当前美术发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对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为了让我们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欣赏。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慢慢沉淀的产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东西,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当代进行发展,创新,甚至改进。传统工艺美术对于设计方面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一种适应性,是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认同。对于现阶段美术发展的创新和改进,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保持着传统中那种优秀的以精神内核为主的东西不变。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是积淀着的民族精神品质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无形的精神通过有形的造物表现出来,有形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无形的精神和品质。不依赖于大机器生产,保持这种独特的、内核的、规定性东西的基础不变,永不声息的前进。

从字面上看,工艺美术重在工艺,设计艺术重在设计。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又孕育出绘画与雕塑,绘画与雕塑徐徐独立,成为所谓的纯艺术、高雅艺术。由于“工艺美术”概念的模糊以及社会上的误解,用“设计艺术”取代“工艺美术”,原意上的“工艺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狭义的手工艺术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旧有“工艺美术”中实用部分已经归属“设计艺术”,它的当代涵义只剩下供陈设欣赏的那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一蜕变使“设计”和“工艺”两方面都具有了更加清楚的地位和形象,“工艺美术”作为手工艺术已于绘画、雕塑等并列,而更加“艺术化”了。

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是由设计师自发发起的,但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产品外观设计的丑陋等事实,使这场运动发展迅速,从英国蔓延到了欧洲大陆的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美国。影响所及,涉及到建筑、家具、陶瓷、金属工艺、染织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范畴。1、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可谓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这不仅表现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一些建筑设计师,而且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的思想。除了我们前面所列的一些设计师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所作的工作以外,英国还有飞利浦•威柏(Philip Webb)、诺尔曼•萧(Norman Shan);美国有弗兰克•赖特、格林兄弟(Green and Green)。其中后者在洛杉矶的帕萨蒂纳市设计的根堡住宅(The Gamble House)具有强烈的工艺美术运动特征。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建筑的模数体现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2、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除了莫里斯的“红屋”设计以外,一批著名的设计师都设计了颇具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家具——简洁、质朴,没有过多虚饰结构,并注意材料的选择与搭配。如英国查尔斯•沃塞(Charles Voysey,1857—1941)他习惯选用橡树木料,造型简单而结实大方,而比较少有中世纪风格的重复出现,偶尔采用黄铜或红铜作装饰,风格清新、轻巧。比较莫里斯的家具设计,沃塞的设计更加实在,也更加容易批量化生产,对于工艺美术运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来说,沃塞显然比莫里斯在实践上更加接近精神的实质内容。又如斯各特在家具设计方面喜欢采用动物和植物的纹样来做装饰,以凸出的线条来勾勒出这些自然纹样来,因而风格颇典雅。再如美国古斯塔夫•斯提格利设计的家具(图2-10),由于他对于东方风格,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家具风格的优点了解得十分深刻,因此,他设计的家具,无论是其木结构方式,还是装饰细节,乃至金属构件,都有明显和强烈的东方特色,可以看到中国明代家具的影响,这是东西方设计比较早的直接影响成果之一。3、陶瓷设计从总体上说,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陶瓷设计虽仍以实用性小,主要供陈设与玩赏的艺术瓷为主,陶瓷设计家和制作者们忙于提高温釉及窑变等品种的实验,但在克里斯托夫•德累塞、马克•马歇尔(Markv Marshall)、威廉•德•摩根(Williamde Morgan)和科尔曼(W•SColeman)等人设计已带有明显的植物有机形态的特点,特别是美国辛辛纳提市鲁克伍德,陶瓷厂(Rookwood Pottery)的产品(图2-11),具有工艺美术运动典型痕迹特征。4、金属工艺设计工艺美术运动的金属制品设计也很引人注目,它不仅是设计师们表达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其设计更少无用的虚饰,更富于现代感,具有浓厚的哥特风格特点,造型比较粗重。在陶瓷设计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的有前所述阿什比和德累塞同样在金属工艺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1863—1942)原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受拉斯金影响,于1888年创办“手工艺协会”,从事银器和家具等的设计。他设计的银器造型高贵、典雅,带有修长弯曲的把手或支脚,是工艺美术运动中最精美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制品(图2-12)。而出身于植物学教授的克里斯托夫•德累塞(Dr Christopher Dresser 1834—1904),其金属制品设计造型以简结的几何形为主,外表光滑,运用铆钉衔接,已有工业化生产的痕迹,具有从手工艺向工业化生产发展的特征,甚至后来的包豪斯设计都从中获得灵感。5、染识品设计由于莫里斯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他亲自设计壁挂、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图2-13)。在莫里斯的影响下,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期间出现了一批染织品设计家。如莫顿•阿比(Merton Abbey)于1883年设立了自己的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Hammersmith),这些染织品的设计与他早期的墙纸设计风格是一致的,都采用大量的自然主义动机,特别是植物的枝条蔓叶,采用缠枝花的四方连续布局,内中杂以各种小鸟,色彩比较优雅朴实,在当时弥漫市场的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中独树一帜,很受欢迎。此外,设计家戴依(Lewis FDay)、AH马克穆多(AHMackmurdo),以及莫里斯的女儿玛利•莫里斯等,设计生产刺绣、地毯、墙纸等,具有一定“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6、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可谓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比较有成就的一方面,莫里斯堪称是奠定这场运动平面设计基础的人物。1890年,莫里斯创办凯伦苏格特印刷厂,着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1896年,曾出版过被认为书籍装帧史上最杰出的版本之一《桥沙集》,在莫里斯的影响下,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在英国、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迅速发展开来。出现了包括了马克穆多、奥布里•文特生•比亚兹莱(Aubrey Vincent Beardsley,1872—1898),比利时的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ivande Veldt)、法国的阿尔丰索•穆卡(AMucho)等设计师。马克穆多设计的《玩具马》(the Hobby Horse),是比较早的具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是一本季刊,其设计以流畅黑白线条装饰插图而见长由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包括莫里斯在内的设计家在平面设计方面具有强烈哥特复兴特征。这一点与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绘画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表现了英国社会上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浪漫主义倾向。所以遭到了刘易斯•戴依(Lewis FDay)等人的指责,他曾住在1899年的一本期刊《东方杂志》(the Easter Journal,1899)撰文批评莫里斯,认为他的书籍设计过于沉溺于复古主义,过分古旧和沉重,他认为这样的复古倾向,完全违背了莫里斯一向主张和倡导的设计社会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立场和原则,使书籍无法成为大众的普及读物,而全落为少数收藏家的收藏品。为了扭转莫里斯等人的平面设计风气,戴依和插图画家杰西•金(Jessie MKing)、格里那维(Kate Greenaway)合作,创造出一种为广大儿童的读物设计风格来。他们的设计充满了儿童的天真、浪漫色彩,无论是字体、插图风格,还是布局排版,都轻松可爱,深受儿童的喜爱。他们的这种设计风格影响了当时和稍晚的许多平面设计家和插图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比亚兹莱。他曾向莫里斯学习绘画,后来他巧妙地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线条艺术,也从波斯细密画中吸收其装饰手法,形成自己单纯、优美、秀媚的风格,尤其在描绘女性形象时,往往为主人公设计一套独出心裁的服装式样,因此有他插图的作品集一旦出版,马上会成为闰阁中的必备书,其插图中描绘的时装式样马上便会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给你点资料,自己整理。

工艺美术论文1000字怎么写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什么是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之一的金属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发展和金属工艺在当代有哪些需求的市场,以及金属工艺在设计、艺术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创造,并且介绍我们身边一位以金属工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人和她的艺术行为。关键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景泰蓝/烧瓷/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金银饰品等等、金属工艺的当今市场、金属工艺用途、创造金属工艺、“铁哥们”、郭新、双城(twocities)正文: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参考《天公开物》)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而金属工艺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的,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 ,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斑铜工艺(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锡制工艺、铁画(也称铁花,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金银饰品等等。中国金属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我认为中国金属工艺在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中,是处在半消亡半沿袭状态的下的。这相对于其他中国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情况看来,是趋于一个悲哀而并不绝望的状态,一种发展的涌动的状态。金属工艺在当今,也占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这不会象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去更多的去用塑料代替漆器,用玻璃代替了陶瓷,用工业印染的面料代替了传统织物等等。我们现在有许多酒吧、别墅、环境雕塑、绿化景观围栏等等,这些都需要去用到许多传统金属工艺的沿袭手段的,并且将金属工艺加以发扬光大,再设计再创造,使其与传统形式又有所区别,使得金属工艺更花样百出,更为当今的产业,人文,大众审美,或艺术家的创造所提供材料与技术的服务。但是,当今的金属工艺纯手工的几乎灭亡,这些内容也只是通过工业手段完成,利用机器,科技。我们能看见的传统的,废功费时的纯手工制作的金属工艺制品或许只有在一些艺术院校,或金属手工工作室内产出。纯科技带领的金属工艺的大量浮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使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有关金属工艺的商机出现,商机出现会带动这个种工艺的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这种工艺本身的种类变化。达到我们以前通过手工艺无法达到的目的。古时候,我们祖先基本只用金属制作兵器和餐具,或者是女子装饰物和居室装饰物。如今,金属工艺大到被用做建凿高楼大厦,航天航海工具,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科学仪器。电器需要它,店面装饰需要它,城市雕塑要它,房屋中的旋转楼梯需要它……中国古代人就对冶金技术很是着迷,他们迷恋于发现金属工艺能创造出不同性质的物体所带来的装饰性。但是,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成就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并未为世界乃至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充分了解。中国的青铜器早已举世闻名,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商周青铜器的冶铸技术仍被视作是难解之谜。中国的古人更乐忠于金属工艺的装饰。就拿中国女子的发簪做例子,中过古代女子的发簪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不注重其功能性,只要是能扎在头发里做装饰便可,它更重视其装饰效果,如明代,凤金簪zan;宋代,金钗 chai,钗形状如叉,是有两跟针脚的簪;唐代 四蝶银步摇;宋代,银栉 zhi,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等等。而如今,我们生活中的金属工艺更简洁,更注重它的性能方面,如有:黑色金属的两瓣式发夹,简洁大方从小姑娘到老奶奶都可以使用。弹簧式的发夹;圈套丁字形发夹等等;除了在这些金属工艺的使用方面以外,我们更可喜的是能看到,金属工艺被我们所创作和设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喜欢使用金属做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材料。如,著名北欧家具设计IKEA,也喜欢利用金属工艺做一些金属家具,如,床。在中国我们个大美术院校也力在培养大量的金属工艺沿袭者。并且还有专门的当代金属艺术作品展览。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美院工艺美术系于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美院举行了金属艺术展。在他们学院,金属艺术专业随着他们美术学院特艺系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形成了金属艺术和首饰艺术这两个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他们的作品,这些金属艺术作品也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参考《现代艺术设计丛书》——《金工艺术》)在这次的田野考察中,我去了莫干山路50号,去看了”铁哥们”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艺术家,将一些平时看似废弃的金属材料制作成了一些玩具式的作品,有唱京戏拿大刀的角,还有欧洲的骑士,小恐龙,门口的彩色铁皮风铃罐头等等,都十分的有趣和生动,并且将废铜烂铁变废为宝,这个是具有很好的环保理念的创举,在日益耗尽的资源面前,艺术应该作为一种先发至人的东西存在,来以它的形式,广而告知那些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人们。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环保上多作考虑。金属并不应该无限制的制造,这样的话总有一样会耗尽所有,所以还当反复使用。这一点“铁哥们”走出了希望的步伐,将一堆废气金属变为了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我还重点去采访,并且接触了我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造型工作室,做首饰艺术的女艺术家,郭新老师和她的双城手工艺工作室(twocities)。郭老师拥有美国印第安大学文学硕士与艺术硕士学位。她用金属工艺做“艺术首饰”,以艺术首饰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艺术首饰”(art jewelry)是目前首饰设计的最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直根于现代艺术。她教导学员设计首饰造型一定要有创造性,创作出艺术性个性化的东西来。艺术首饰可以由多种不同材料表现,不受限制,而金属正是艺术首饰中最常见和最常使用的一种。她说,金属工艺在中国传统中已近流失。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而在西方,高速发展的科技并没有使手工艺术消亡。在西方的许多美术学院里都设有金工艺术课程。许多金工艺术课程是和首饰作为同一个专业研究的。一把全手工锻造的茶壶要花近两个月的时间敲打出来。在现代手工艺术运动中,手工锻造的餐具、器皿是现代设计理念加上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组合。(参考《郭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科技引领的金属工艺手段,可以说是“加工型”的金属工艺,这需要我们通过大脑和手工艺实践,所谓的“创意型” 相互的结合,并且是后着影响牵引前者发展。那么随着人们的艺术修养的提高,金属工艺从古至今会越走越好。并且创造出更灿烂的金属创作的未来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辞海》(台湾中华书局)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Art)一、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二、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fine art)同。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这可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周礼》郑氏注国学基本丛书中有关“百工”的记事,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而我们从古书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之定义:   工艺是指生活所必备的知识。   工艺是指人类制作生活用具之事。   工艺是指考虑材料与加工技术以人工的方式制作器物之事。   工艺是指熟练精巧的技术。  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中国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 105 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春节习俗:舞狮子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山西晋城市的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于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透过被砸开的大门,人们幡然看到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强大,痛彻地感到一个民族要强盛,就必须重视科学,重视经世致用的以物质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知识。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中国教育之弊端,科举制之误国误民,改革旧教育之呼声日甚。“新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奇石怪岩中倔犟地生长起来。与帝国主义军事入侵结伴而来的文化人侵,使得教会学校在中国大量出现。另外,中国原有的传统教育也并未消声匿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中诞生的。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出现,依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姜丹书先生的见解,可分近因和远因两种。近因是废科举,兴学堂。科举教育是以私塾教育为特征的,私塾教育排斥艺术教育,近代学校教育则包括艺术教育,因此,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实际上成了艺术教育变动中划时期的分界线。远因是由于西洋人传教和通商的关系。洋教和洋货的大量进入,使西洋的艺术为国人所认识。直观性很强的艺术,甚至成了“欧化”的主要原因,“须知最易感受欧化的,莫先于艺术,莫捷于艺术,莫普遍于艺术,亦莫深刻于艺术”。  姜丹书先生的分析固然有其道理,然而,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猛,更直接的动力还是科学与实业。  西方近代人文科学的传人,声、光、化、电等实用科学的普及,使国人看到西方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大多与“绘事”相关,比如,“算学”要大量使用图画,“地理”须使用各种地图,地质学得依靠测绘图,“植物学”则离不开标本图。人们从科学和实业的角度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这最早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反映出来。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2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其中主要有: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创办)、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创办)和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创办)。  要发展教育,兴学育才,培养新式师资,就成为关键问题。这自然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该校设本科、速成与最速成科3科,以培养高、初级2级小学堂教员为宗旨。所学课程为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教育、理化和体操等。图画也为其中的必修课程,另设有法制;理财、农业和英文等随意课。1905年,这所学校改为以培养初等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教员为宗旨的优级师范学堂。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图画手工科本科的课程主要为:  “教育:包括教育史(此先在预科中教起)、教育学、训育论、心理学、伦理学、各科教授(学)法、教育行政及小学设置等。每周约四五小时,教师是日人松本孝次郎和松浦杖杖作。  图画:自在画——素描(铅笔、木炭及擦笔)。临画及写生,几何立体、静物及石膏人像(有些先在预科中教起)、单色石膏、铅笔淡彩、水彩画(静物、动物标本写生及野外风景练习)、速写、油画、图案画等。教师是日人盐见竞。  又加国画,当时称“毛笔画”——山水、花卉。教师是萧俊贤。  用器画——平面几何画(先在预科中教起)、正写投影(当时称“投象”)、均角投影、倾斜投影、远近投影(透视画)、画法几何等。教师是日人亘理宽之助(一个短时期)及盐见竟。  每周图画时数有十余小时(国画时数另加)。  手工(后称工艺、劳作,发展而为工艺美术):纸细工——包括折纸、切纸、粗纸、捻纸、厚纸、纽结细工(与捻纸结合)、豆细工、粘土细工(塑造、烧窑——素烧、釉烧)、石膏细工(浇造、雕刻、翻模型)等。以上先在预科中教起。再加竹工、木工、漆工、辘轳工。(旋工、车床元件)、金工(针金工即线金工、扳金工——小焊、火焊、变色、蚀雕、镀金、及锻工)等。教师:预科时是日人杉田稔,本科时是日人一户清户。每周手工时数为十余小时。  音乐(略)  本科时,除这些主要功课外还有几种副科,如:伦理(每周只一小时)、力学(为了与手工有关)、日文(为了增加看参考书的能力)及体操(柔软、兵式)。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接连办了两班,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美术师资人才五六十人,其中包括汪采白、吕凤子、沈溪桥、李仲乾、姜丹书、吴溉亭、李健等在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毕业生主要分配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四川、山西和北京等地,有的直接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为我国新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瑞清也因其卓越的贡献被尊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此后,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以及在两江师范旧址重新建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都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此外,我国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也开设了图画、手工课作为主要课程。  辛亥革命前,培养绘画专门人才的学校尚未出现。但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附设的“土山弯画馆”值得一提。这所画馆虽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训练宗教画人才。学生皆为中国信徒,教师则为法国传教士。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该画馆还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西画教育有一定推动作用,以至被徐悲鸿先生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工艺美术史论文1500字怎么写

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什么是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之一的金属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发展和金属工艺在当代有哪些需求的市场,以及金属工艺在设计、艺术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创造,并且介绍我们身边一位以金属工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人和她的艺术行为。关键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景泰蓝/烧瓷/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金银饰品等等、金属工艺的当今市场、金属工艺用途、创造金属工艺、“铁哥们”、郭新、双城(twocities)正文: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参考《天公开物》)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而金属工艺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的,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 ,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斑铜工艺(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锡制工艺、铁画(也称铁花,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金银饰品等等。中国金属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我认为中国金属工艺在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中,是处在半消亡半沿袭状态的下的。这相对于其他中国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情况看来,是趋于一个悲哀而并不绝望的状态,一种发展的涌动的状态。金属工艺在当今,也占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这不会象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去更多的去用塑料代替漆器,用玻璃代替了陶瓷,用工业印染的面料代替了传统织物等等。我们现在有许多酒吧、别墅、环境雕塑、绿化景观围栏等等,这些都需要去用到许多传统金属工艺的沿袭手段的,并且将金属工艺加以发扬光大,再设计再创造,使其与传统形式又有所区别,使得金属工艺更花样百出,更为当今的产业,人文,大众审美,或艺术家的创造所提供材料与技术的服务。但是,当今的金属工艺纯手工的几乎灭亡,这些内容也只是通过工业手段完成,利用机器,科技。我们能看见的传统的,废功费时的纯手工制作的金属工艺制品或许只有在一些艺术院校,或金属手工工作室内产出。纯科技带领的金属工艺的大量浮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使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有关金属工艺的商机出现,商机出现会带动这个种工艺的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这种工艺本身的种类变化。达到我们以前通过手工艺无法达到的目的。古时候,我们祖先基本只用金属制作兵器和餐具,或者是女子装饰物和居室装饰物。如今,金属工艺大到被用做建凿高楼大厦,航天航海工具,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科学仪器。电器需要它,店面装饰需要它,城市雕塑要它,房屋中的旋转楼梯需要它……中国古代人就对冶金技术很是着迷,他们迷恋于发现金属工艺能创造出不同性质的物体所带来的装饰性。但是,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成就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并未为世界乃至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充分了解。中国的青铜器早已举世闻名,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商周青铜器的冶铸技术仍被视作是难解之谜。中国的古人更乐忠于金属工艺的装饰。就拿中国女子的发簪做例子,中过古代女子的发簪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不注重其功能性,只要是能扎在头发里做装饰便可,它更重视其装饰效果,如明代,凤金簪zan;宋代,金钗 chai,钗形状如叉,是有两跟针脚的簪;唐代 四蝶银步摇;宋代,银栉 zhi,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等等。而如今,我们生活中的金属工艺更简洁,更注重它的性能方面,如有:黑色金属的两瓣式发夹,简洁大方从小姑娘到老奶奶都可以使用。弹簧式的发夹;圈套丁字形发夹等等;除了在这些金属工艺的使用方面以外,我们更可喜的是能看到,金属工艺被我们所创作和设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喜欢使用金属做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材料。如,著名北欧家具设计IKEA,也喜欢利用金属工艺做一些金属家具,如,床。在中国我们个大美术院校也力在培养大量的金属工艺沿袭者。并且还有专门的当代金属艺术作品展览。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美院工艺美术系于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美院举行了金属艺术展。在他们学院,金属艺术专业随着他们美术学院特艺系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形成了金属艺术和首饰艺术这两个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他们的作品,这些金属艺术作品也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参考《现代艺术设计丛书》——《金工艺术》)在这次的田野考察中,我去了莫干山路50号,去看了”铁哥们”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艺术家,将一些平时看似废弃的金属材料制作成了一些玩具式的作品,有唱京戏拿大刀的角,还有欧洲的骑士,小恐龙,门口的彩色铁皮风铃罐头等等,都十分的有趣和生动,并且将废铜烂铁变废为宝,这个是具有很好的环保理念的创举,在日益耗尽的资源面前,艺术应该作为一种先发至人的东西存在,来以它的形式,广而告知那些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人们。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环保上多作考虑。金属并不应该无限制的制造,这样的话总有一样会耗尽所有,所以还当反复使用。这一点“铁哥们”走出了希望的步伐,将一堆废气金属变为了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我还重点去采访,并且接触了我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造型工作室,做首饰艺术的女艺术家,郭新老师和她的双城手工艺工作室(twocities)。郭老师拥有美国印第安大学文学硕士与艺术硕士学位。她用金属工艺做“艺术首饰”,以艺术首饰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艺术首饰”(art jewelry)是目前首饰设计的最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直根于现代艺术。她教导学员设计首饰造型一定要有创造性,创作出艺术性个性化的东西来。艺术首饰可以由多种不同材料表现,不受限制,而金属正是艺术首饰中最常见和最常使用的一种。她说,金属工艺在中国传统中已近流失。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而在西方,高速发展的科技并没有使手工艺术消亡。在西方的许多美术学院里都设有金工艺术课程。许多金工艺术课程是和首饰作为同一个专业研究的。一把全手工锻造的茶壶要花近两个月的时间敲打出来。在现代手工艺术运动中,手工锻造的餐具、器皿是现代设计理念加上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组合。(参考《郭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科技引领的金属工艺手段,可以说是“加工型”的金属工艺,这需要我们通过大脑和手工艺实践,所谓的“创意型” 相互的结合,并且是后着影响牵引前者发展。那么随着人们的艺术修养的提高,金属工艺从古至今会越走越好。并且创造出更灿烂的金属创作的未来

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是由设计师自发发起的,但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产品外观设计的丑陋等事实,使这场运动发展迅速,从英国蔓延到了欧洲大陆的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美国。影响所及,涉及到建筑、家具、陶瓷、金属工艺、染织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范畴。1、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可谓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这不仅表现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一些建筑设计师,而且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的思想。除了我们前面所列的一些设计师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所作的工作以外,英国还有飞利浦•威柏(Philip Webb)、诺尔曼•萧(Norman Shan);美国有弗兰克•赖特、格林兄弟(Green and Green)。其中后者在洛杉矶的帕萨蒂纳市设计的根堡住宅(The Gamble House)具有强烈的工艺美术运动特征。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建筑的模数体现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2、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除了莫里斯的“红屋”设计以外,一批著名的设计师都设计了颇具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家具——简洁、质朴,没有过多虚饰结构,并注意材料的选择与搭配。如英国查尔斯•沃塞(Charles Voysey,1857—1941)他习惯选用橡树木料,造型简单而结实大方,而比较少有中世纪风格的重复出现,偶尔采用黄铜或红铜作装饰,风格清新、轻巧。比较莫里斯的家具设计,沃塞的设计更加实在,也更加容易批量化生产,对于工艺美术运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来说,沃塞显然比莫里斯在实践上更加接近精神的实质内容。又如斯各特在家具设计方面喜欢采用动物和植物的纹样来做装饰,以凸出的线条来勾勒出这些自然纹样来,因而风格颇典雅。再如美国古斯塔夫•斯提格利设计的家具(图2-10),由于他对于东方风格,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家具风格的优点了解得十分深刻,因此,他设计的家具,无论是其木结构方式,还是装饰细节,乃至金属构件,都有明显和强烈的东方特色,可以看到中国明代家具的影响,这是东西方设计比较早的直接影响成果之一。3、陶瓷设计从总体上说,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陶瓷设计虽仍以实用性小,主要供陈设与玩赏的艺术瓷为主,陶瓷设计家和制作者们忙于提高温釉及窑变等品种的实验,但在克里斯托夫•德累塞、马克•马歇尔(Markv Marshall)、威廉•德•摩根(Williamde Morgan)和科尔曼(W•SColeman)等人设计已带有明显的植物有机形态的特点,特别是美国辛辛纳提市鲁克伍德,陶瓷厂(Rookwood Pottery)的产品(图2-11),具有工艺美术运动典型痕迹特征。4、金属工艺设计工艺美术运动的金属制品设计也很引人注目,它不仅是设计师们表达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其设计更少无用的虚饰,更富于现代感,具有浓厚的哥特风格特点,造型比较粗重。在陶瓷设计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的有前所述阿什比和德累塞同样在金属工艺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1863—1942)原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受拉斯金影响,于1888年创办“手工艺协会”,从事银器和家具等的设计。他设计的银器造型高贵、典雅,带有修长弯曲的把手或支脚,是工艺美术运动中最精美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制品(图2-12)。而出身于植物学教授的克里斯托夫•德累塞(Dr Christopher Dresser 1834—1904),其金属制品设计造型以简结的几何形为主,外表光滑,运用铆钉衔接,已有工业化生产的痕迹,具有从手工艺向工业化生产发展的特征,甚至后来的包豪斯设计都从中获得灵感。5、染识品设计由于莫里斯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他亲自设计壁挂、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图2-13)。在莫里斯的影响下,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期间出现了一批染织品设计家。如莫顿•阿比(Merton Abbey)于1883年设立了自己的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Hammersmith),这些染织品的设计与他早期的墙纸设计风格是一致的,都采用大量的自然主义动机,特别是植物的枝条蔓叶,采用缠枝花的四方连续布局,内中杂以各种小鸟,色彩比较优雅朴实,在当时弥漫市场的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中独树一帜,很受欢迎。此外,设计家戴依(Lewis FDay)、AH马克穆多(AHMackmurdo),以及莫里斯的女儿玛利•莫里斯等,设计生产刺绣、地毯、墙纸等,具有一定“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6、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可谓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比较有成就的一方面,莫里斯堪称是奠定这场运动平面设计基础的人物。1890年,莫里斯创办凯伦苏格特印刷厂,着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1896年,曾出版过被认为书籍装帧史上最杰出的版本之一《桥沙集》,在莫里斯的影响下,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在英国、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迅速发展开来。出现了包括了马克穆多、奥布里•文特生•比亚兹莱(Aubrey Vincent Beardsley,1872—1898),比利时的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ivande Veldt)、法国的阿尔丰索•穆卡(AMucho)等设计师。马克穆多设计的《玩具马》(the Hobby Horse),是比较早的具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是一本季刊,其设计以流畅黑白线条装饰插图而见长由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包括莫里斯在内的设计家在平面设计方面具有强烈哥特复兴特征。这一点与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绘画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表现了英国社会上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浪漫主义倾向。所以遭到了刘易斯•戴依(Lewis FDay)等人的指责,他曾住在1899年的一本期刊《东方杂志》(the Easter Journal,1899)撰文批评莫里斯,认为他的书籍设计过于沉溺于复古主义,过分古旧和沉重,他认为这样的复古倾向,完全违背了莫里斯一向主张和倡导的设计社会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立场和原则,使书籍无法成为大众的普及读物,而全落为少数收藏家的收藏品。为了扭转莫里斯等人的平面设计风气,戴依和插图画家杰西•金(Jessie MKing)、格里那维(Kate Greenaway)合作,创造出一种为广大儿童的读物设计风格来。他们的设计充满了儿童的天真、浪漫色彩,无论是字体、插图风格,还是布局排版,都轻松可爱,深受儿童的喜爱。他们的这种设计风格影响了当时和稍晚的许多平面设计家和插图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比亚兹莱。他曾向莫里斯学习绘画,后来他巧妙地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线条艺术,也从波斯细密画中吸收其装饰手法,形成自己单纯、优美、秀媚的风格,尤其在描绘女性形象时,往往为主人公设计一套独出心裁的服装式样,因此有他插图的作品集一旦出版,马上会成为闰阁中的必备书,其插图中描绘的时装式样马上便会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给你点资料,自己整理。

在 3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内,伴随着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经济和生产进步的不大量廉价工艺品和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断冲击,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断的开放,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土中国传统美术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商品竞争中由于没有自身的特色壤在发生了变化,工艺美术的教育事业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视处于明显的劣势。随着辛亥革命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传统的宫廷程度也日趋衰退,这一现象很长时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工场由惨淡萧条最后彻底解体,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开始自己在民间组织起工厂、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皇家的技艺在社会中才传 中的一个产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很多方面都集中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要。它是伴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而产生的。民间工艺美术在最初就应该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线,这一特点在某些地区表现的也是十分明显,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周围地区,有很多的民间工艺美术都已经失去质朴、粗放的乡土品质,日趋精巧工细、严谨雅致。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重视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也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1956年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单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学、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全国各地都在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术院校陆续设立工艺美术学科或专业,并出现一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业余教育。新型学院式教育的建设发展,改变了旧社会以师徒方式相传的单一陈旧的教育形式,极大地扩大和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队伍的规模和素质。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成为工艺美术组织系统中人才最为集中、技艺力量最为雄厚的研究兼生产部门。同时我国很有影响的基本美术类杂志如《工艺美术通讯》和《装饰》杂志的创刊,为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阵地。很多的美术名家如王朝闻、陈之佛、庞熏琴、雷圭元、沈从文、沈福文、张光宇、罗叔子等人曾先后发表了一些关于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社会作用、本质规律和分类特征等方面问题的论文和著作,对推进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我国,工艺美术行业随着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倾斜,曾经显现了重组的趋势。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待,原来的灵活多样形式和市场流通领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业模式的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整顿,将工艺美术品原有手工业的特点予以极大地调动,进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现的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却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步壮大起来。与时代相适应的各类艺术设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公众媒体面前,并且广泛运用于大范围的经济领域。工艺美术也因此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工艺美术事业的研究在多种学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学科的发展。2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 论文网,传统工艺美术不单单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对这种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它也是我们向世人炫耀的一个资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或者觉得有些狭隘,其实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于当前美术发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对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为了让我们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欣赏。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慢慢沉淀的产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东西,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当代进行发展,创新,甚至改进。传统工艺美术对于设计方面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一种适应性,是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认同。对于现阶段美术发展的创新和改进,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保持着传统中那种优秀的以精神内核为主的东西不变。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是积淀着的民族精神品质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无形的精神通过有形的造物表现出来,有形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无形的精神和品质。不依赖于大机器生产,保持这种独特的、内核的、规定性东西的基础不变,永不声息的前进。

工艺美术史论文3000字怎么写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论文和科研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广大教师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一、论文种类和作用 从论文的内容形式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又如,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几何教学的建议。 论文的应用很广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文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论文往往影响人们的思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化基础。 第二,论文是以文字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解决一个实际或理论问题。而这些必须要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来,让读者评判、借鉴或运用之解决问题。 第三,论文是测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论文的水平能反应作者的知识理论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论文是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作者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途径。 二、选择论文的课题 (一)选择课题(简称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类是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 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我们一般应当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的课题上。 从课题选择本身的含义来看有两种。 第一种是广义的含义。研究课题的选择,即选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选择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还是选择应用性方面的课题。 第二种是狭义的含义。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 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二)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选题要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要研究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科研人员应重点研究如何改革现行的数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方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对于教研人员和广大的教师来说,一般应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侧重研究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 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 4、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 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5、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目前,教育科研的内容非常丰富,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很唷6杂诟崭掌鸩降难芯空呃此担�詈檬遣灰��硕嗟牡胤郊罚��茄≡衲切┥形从腥搜芯炕蛩淙灰丫�腥俗攀盅芯康�杏行矶辔侍饣姑挥械玫浇饩龅穆厶狻T谡飧龇段�谌パ√猓�倘挥幸欢ǖ哪讯龋��灰�鹿し颍�鸵欢ɑ嵊惺栈瘛?/p> (三)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在广大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来稿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论文由于选题的失当而无法发表。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题过大。 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例如,题目“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为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 2、选题过难。 选题太难,矢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数学教学与开发儿童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那里。 3、选题陈旧。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3、本论--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部分,论证即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以帮助读者了解结论的产生及其正确性。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充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有理有据。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结构的层次性、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丰富性。 一般结构复杂的论文,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在不同的方面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彼此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论证求得综合。 例如,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并列式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涵义;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另一种是递进式,将总论点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论点,逐步深入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论文“数形结合,促进两种思维的和谐发展”的递进式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发展形象思维; 语言参与,表现概括,引发抽象思维; 数形结合,促进两种思维相辅相成。 4、结论--概括结论。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的意见,作为文章的总概括,得出或重申自己的见解。 写结论的目的是加强读者对全篇文章的印象,所以要简明扼要,精确有力。结论的位置一般写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但也有的文章因每层各段的意见已交代清楚,不需另作结论。 5、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词语、内容或引文的出处所做的说明。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曾经借鉴、引用过的重要文章和著作。论文写好之后,要将这些文章或著作编目,附在论文后面。 任何人的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继承性,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论文中常常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方法作为自己论述的根据,对于这些被引用的内容,在论文中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标记。这样可以反映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自己论证的根据,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三)论文的写作 1、拟订写作提纲。 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进行了上述工作之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两种: 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例如论文“浅析学生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其对策”的列项式提纲如下: 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障碍的方法(中心论点) 思维障碍分析 日常概念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 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 认识水平的限制----材料①、材料② 排除障碍的方法 重视直观-----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变式-----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同化-----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练习-----材料①、材料② 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举例略。) 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就位得当,占的篇幅小些。 2、论述的展开 论文的结构安排好了,材料也准备充分了。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进行论述,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技巧,会采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 (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 (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 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不要以偏盖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 (四)论文的修改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 1、重审论点,是否表述得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得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看观点与材料是否相符,论据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用的是否恰当、准确、有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 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文章的结构的需要作合理的调整。对于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需要进行具体的修改。 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 论点、材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使语言不罗嗦、不凌乱,修改时就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字通顺、流畅、准确。 四、投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开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改实践,踊跃地为杂志投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着宝贵的财富。但是,并不是每一篇稿件都能被采用。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来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前面所讲的选题不当以外,还有以下这样几个问题是投稿中经常存在的。 1、论点与论据不符。 有的文章只有论点,缺少论据,内容空泛,结论不能令人信服;也有的文章只罗列材料、现象,缺乏观点,没有分析和概括。 2、层次不清,没有严密的论证过程。 有的文章虽然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是没有层次分明的论证过程,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使读者无法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3、语言不规范。 有的文章使用一些非常用的专业术语或一些自纂的词汇,使普通读者不易理解,有时也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文章词不达意,不能把观点表达清楚;还有的作者讲话的语气过于自信,用词比较强硬或比较绝对,使读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影响阅读。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_And_History_Paper/Historical_Paper/2006-12/17/html _sf/J509/好有给你个提纲: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二章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 第三章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 第四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第五章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第六章 古代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 第七章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 第八章 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 第九章 伊斯兰工艺美术 第十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十一章 古代非洲工艺美术 第十二章 古代美洲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 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第十四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十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六章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七章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八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九章 近代工艺美术 第二十章 现代工艺美术 自第三至第六王朝,奴隶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在埃及确立, 史学界将这一阶段划分为“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 2181年)。此时的埃及已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亦有了繁荣发展的局面。手工业进一步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冶炼、制陶、采石、木作、皮革、编织 和造船等多种手工行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著名的金字塔就 建造于这一时期,它显示了此时埃及国力的强盛,亦反映了当 时埃及人巨大的创造力。第六王朝末期,由于奴隶主的残酷压 迫与剥削,引起了奴隶和贫民的反抗与起义,造成了内战与分 裂的衰败局面,古王国亦随之消亡。 第七至第十王朝,埃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统一王国 瓦解。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 前2005年)。 公元前21世纪晚期,底比斯(Thebes)的一个统治者门图 荷太普一世(MentuhotepI)建立了第十一王朝,恢复了埃及 的统一,开始了“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 包括第十一、十二王朝统治在内)的历史。这一时期“法老” (pharaoh,即国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同地方贵族展开了长期 斗争,并进一步把王权加以神化。从十二王朝开始,加紧了对 外的侵略和扩张,使奴隶制经济得到了发展。此时埃及已广泛 使用铜器,并已出现青铜器。同时,发明了烧制玻璃的技术, 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作出了贡献。至第十二王朝的后 期,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法老的权势削弱了。这时,来自西亚 的希克索斯人(Hykso)乘虚入侵了埃及。此后的第十三王朝至 十七王朝,埃及一直陷于混乱与被异族侵占的局面,史称“第 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公元前16世纪初,阿赫摩斯一世(约公元前1570—前1546 年)领导埃及人击退希克索斯人之后,建立了第十八王朝(约 公元前1567—前1320年)。自此至第二十王朝的这一阶段被称 为“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这是古代埃 及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最强盛的一个时期, 因而历史上也称“帝国时期”。 新王国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这时,埃及已普遍使用 青铜器,生产技术亦出现了不少革新。在手工业上,用脚踏风 箱代替过去的吹管冶炼,提高了熔炉的温度;在纺织业方面, 发明了一种悬式纺锭和立式的织布机,促进了麻纺工业的发 展。另外,还出现了彩色玻璃、彩纹陶等新的工艺美术制品。 古埃及的“后期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085一前525年) 包括第二十一王朝至二十六王朝的统治。期间前五个王朝是由 僧倡贵族利比亚人(Libyans)和努比亚人建立的,始终未能统 一。其中,亚述人(Assyrians)曾入侵统治埃及达20年之久。后 来,三角洲塞伊斯城的统治者领导埃及驱逐了亚述人,建立了 第二十六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此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在继 续发展,其文化亦保持着自己民族过去的成就,他们已掌握了 冶铁技术,铁器被广泛使用。在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约公 元前610—前595年)统治时期,埃及人挖通了尼罗河与红海之 间的运河,促进了农业与商业的大力发展。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征服,沦为波斯的一个行 省,丧失了独立,古代埃及的历史便以此为标志宣告结束。“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_And_History_Paper/Historical_Paper/2006-12/17/html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