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9 07:19:57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论文怎么写

鄙视楼上转帖行为。下面表态,个人认为弊大于利。理由如下1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占优势,处于被动生产,为人当狗的境地。2发展中国家挣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部分钱,钱都被发达国家整走,发展中国家还沾沾自喜以为占了人多大便宜实际不知亏多大了。3全球化只能导致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谢谢回答完毕。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两者所获得的好处与坏处都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就是规则掌控权和顶端职业设置,而坏处就是产业空心化,国内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能获得是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但弊端就是利润分配不均以及环保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把自身的高污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地转让出去,然后在全球寻找最适合的载体,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作为一个承载体而接受。当然,在整个环节中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可以通过吸取各个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及税收资源优势,用最低的成本去发展自身的产业。综上所述,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拓展资料: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它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逐步增强了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在更广泛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更加活跃的时代即将到来。 角落。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服务提供、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都能从中受益。这取决于国际体系和规则。在现行国际体系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不同的。2、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第一的。国际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国规则的特点,与国外规则不存在严重冲突。其次,由于在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可以让其他国家承担更多来自内部和外部体系冲突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从而转嫁成本,规避风险。此外,发达国家通过国际体系和规则,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保护了自己的劣势。最后,由于各种优势,世界经济中的“集权”效应使发达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拓展资料世界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有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甚至是美国化,这是美国示范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最终胜利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主义”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美国化的,本质上是经济殖民主义。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评和反对。这就是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观或“左”观;三是持怀疑态度。历史并没有显示出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只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即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经济全球化是一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推动21世纪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变化的核心力量。这些变化正在重塑现在的世界,但如何看待未来的进一步变化,也就是著名的“变化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利: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广阔地了解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市场经济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选择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参与中发展壮大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弊: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之中使我国经济遭遇动荡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论文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冲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红黄两祸,红指意识形态的,黄是说把中国西化,分化,有根据就把中国分成五块,这便是中国的未来,而这所有的都是美国的策略与总趋势。 西方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很大部分归于第三世界工业大开发,以中美为例,每年美国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商品,每年中国出口额为300多亿美元,如果当然商品按从别国输入的价格计算,将多 140亿美元,而美国从1979年到1996直接,对华投资才142亿美元,中美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就拿NIKE鞋来例,在美国市场售价200美元,其制造是在中国福建,出场价是20美元,工资含量2美元,还有2美元是用于支付购买气垫专利的费用。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INTERNET的扩展,从生产需要上看是缩小,而生产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看,是资本全球化,西方资本占领第三世界工业空间,形成资本的逻辑循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美国人口17亿,消耗了石油的36%,以13种主要工业原材料为例,美国的依赖程度60%,欧盟90%,日本92%。现今按我的解释,全球面临着后殖民主义,再殖民化。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其将来的意思也是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平是相对于战略而言,战略的根源是争夺殖民地,现在经济殖民化解决了这一问题,要争取第三世界市场需要和平。 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加利致辞到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分裂化是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新的辩证关系开始了。 对第三世界来说,经济全球化初期确定有过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有:西方资本注入了传统农业,二、三产一发展空间极其大;廉价劳动力。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大,经济的互补性强,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种发展,1956-1960年平均GDP增长9%。61年到66年1%,66年-70年6%,71年-75年6%,其中61年到75年持续保持在5%以上,这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奇迹,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这种强劲的局势被抑制,1976到1980年为5%-8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为6%,1990年到1994年就是 fu ta o 1%,最近几年东欧经济萎靡,东南亚金融危机,形势也不好,其原因有: 工业衰退和农村衰败,在资本全球化运动中,资本纷纷集中到工、商业,70%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发展中国家靠农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是发展经济作物,致使结构单一在,而商业行情不断变化,农业节奏跟不上商业节奏,农村的农业制约工业、制约消费。 韩国以出口型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出口受阻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韩国以精体汽车业出口为主的工业是现代化的,而内需的产业是半现代化的,所以出口萎缩采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 ,这是因为没有带来国内产业链的建立。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二)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如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我晕,又是我们班的?这个还聪明一点……那CHM就直接把帐号那么大个SUNSHINE明放在那里,太好认了……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论文摘要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逐步增强了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在更广泛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更加活跃的时代即将到来。 角落。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服务提供、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都能从中受益。这取决于国际体系和规则。在现行国际体系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不同的。2、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第一的。国际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国规则的特点,与国外规则不存在严重冲突。其次,由于在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可以让其他国家承担更多来自内部和外部体系冲突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从而转嫁成本,规避风险。此外,发达国家通过国际体系和规则,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保护了自己的劣势。最后,由于各种优势,世界经济中的“集权”效应使发达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拓展资料世界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有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甚至是美国化,这是美国示范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最终胜利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主义”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美国化的,本质上是经济殖民主义。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评和反对。这就是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观或“左”观;三是持怀疑态度。历史并没有显示出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只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即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经济全球化是一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推动21世纪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变化的核心力量。这些变化正在重塑现在的世界,但如何看待未来的进一步变化,也就是著名的“变化论”。

发展中国家外来资本中的私人投资存在的弊端是跨国公司垄断国内市场而窒息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其次,“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即使在血与火中诞生一个新世界,也将是人类一次空前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也是向人类的挑战,全人类应该在这一挑战面前深思。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我国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我国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应对已形成的环境污染结果负责。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我国转移。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但是却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社会负担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进步,从而影响到我国发展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最佳答案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  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更积极地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时代指日可待。  第六,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尽管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是严峻,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有: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经济体系,手里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第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目前,24小时电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在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也为金融界的不少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次,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市场安全,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  125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论文题目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有哪些呢?又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欲就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一、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各国可根据各自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第二,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发达国家能够不断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并继续保持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第三,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各地很少有人不知道“麦当劳”、“可口可乐”了,也很少有人把它当作外国的东西加以排斥了,我们可以坐在家里看美国大片,通过互联网和外国朋友聊天,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接触和对话,促使大家搁置分歧,增进了解,进行协商,努力协调各种矛盾,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扩大合作。第五,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是世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倘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第一,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1965年处于贫富两端、各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中,贫国和富国的比例,前者为后者的30倍,1990年扩大到60倍。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86万亿美元。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0%,但却消费着全世界86%的商品、45%的肉和鱼、74%的电话线路和84%的纸张。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总额2万多亿美元,其中2/3是长期国债,平均每人欠西方约420美元。此外,在一国内部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也是十分惊人的。在德国,领取社会救济的年轻人数量1987—1993年增加了60%。第二,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增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一国经济的波动,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会空前增强。19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1995年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还有与国际金融密切相关的苏东国家经济的大规模倒退,日本经济10多年启动不起来,处于新经济的美国也发生了衰退等,这些经济的波动都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第三,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关注的情况下,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第四,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矛盾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错综交织,使全球经济充满了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在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战,货币战接连不断,并波及到整个世界,从而加剧了世界经济范围内的矛盾和斗争。第五,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安定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中的优势地位,对别国进行干预、制裁、威胁越演越烈,甚至发动军事侵略,这理所当然的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击,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定。再者,由于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社会中下层的不断贫困化,青年的“进攻性”行为在增加,在荷兰、丹麦、意大利和瑞典,年轻人的暴力犯罪在1985—1995年增加了两倍。第六,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大国的流行文化当道国际舞台,世界文化、世界各国人们的审美趣味正变得越来越趋同,越来越相似,尤其是当我们是借助于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趋势获得世界视野时,我们其实是在同时失去世界的丰富性,至少在失去文化表达的丰富性,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有利方面:对世界经济起促进作用;有利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有弊方面: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一些跨国公司存在不公平行为;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加大 (楼主先来先到原则)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美国是最大受益者,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既可以发挥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又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劣势。 一、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可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 (一) 人口众多的大国优势 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在全球背景下,这一劣势正在向比较优势方向转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长期维持低工资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 自2002年加入WTO,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3年来的发展更充分显示出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比较优势。 一是2002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幅仅5%,从2002年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8%,2003年增长1%,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为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 二是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增长。自2002年中国世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大关以来,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上世纪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按商务部统计,2004年1~10月份,全国世纪使用外资金额81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650亿美元。由于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建立在劳动成本低廉和潜在市场的巨大比较优势基础至上,只要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在短期内将没有国家能够取代中国的地位。 (二) 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值得主义的是这种优势的长期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低成本优势将长期维持。东亚先期发展国家经验表明,随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这类产业很快会因工资成本上升在国际间发生提督转移。由于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巨大,许多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形成的产业,20多年后工资成本仍没有多大变化。直到最近两年发达地区的“民工荒”才显露出工资向上的压力,距竞争力丧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况且,这些产业在国内的提督装一和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的社会政策改革,将延缓工资成本上升的过程。可以预测,这种竞争优势维持的时间大体与城市化进程一致。 二是中国在中高技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 对于中国来说,劳动资源丰富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行本;但要维持这一优势又需要不断将潜在的劳动供给转变为现实供给,通过增加各层次劳动力供给来降低工资水平,以维持竞争力,这又会使就业压力长期化。 欧盟官员分析经济全球化利弊 欧盟委员会贸易司司长桑德拉说,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人们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的分歧及它所带来的利弊也不容忽视。(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桑德拉是22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做上述表示的。她是此次会议的欧盟代表、曾任欧盟委员会亚洲关系司司长两年。 桑德拉说,不论是富国还是穷国都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扩大,对世界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许多国家从中获利。新世纪给经济全球化带来机会。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高度依存,国际贸易与合作越来越重要。亚欧高层论坛共同讨论合作问题,探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的投资环境,其讨论成果将使亚欧成员受益。 桑德拉说,经济全球化对生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在20世纪最后的40年每年达到5%。而在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单边或多边贸易自由化时,每年仅是1%。她说,通过对各个国家的分析可以看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和印度就是成功的例子。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开放进行对外贸易,使其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已经占了出口的70%。而在30年前,他们仅仅出口大量的原材料产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但是,她认为,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带来的利益被某些保护方式大大抑制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很少进入到最贫困的国家。因此,对穷国家采取辅助性措施,会使各个方面取得最大利益。 她说,实现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强贸易、金融等方面标准的设立,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对实现这个目标作出贡献。因为最富的国家经济势力是最强的,但同时要保证贫困的国家发展经济,那些国家需要急切的改革。 桑德拉认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降低环境成本、完善市场规则等方面作出努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必须将全部成本考虑进去。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很多风险,人类现在要寻求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将风险最小化,在两者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建立起适应条件变化的规则,以及合理的国内政策。 她说,经济的发展,对亚洲和欧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亚欧应当共同关注并保持对话,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22日开幕,来自亚欧会议26个成员的代表全部参加会议。~

我晕,又是我们班的?这个还聪明一点……那CHM就直接把帐号那么大个SUNSHINE明放在那里,太好认了……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论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吸收国外的资本和先进成果,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所有这些都是积极的有利因素。权衡其中利与弊、得与失,应该说利大于弊,得大于失。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进行的,是按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和框架制定规则,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相反,只要对策正确,应对适当,就可以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两者所获得的好处与坏处都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就是规则掌控权和顶端职业设置,而坏处就是产业空心化,国内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能获得是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但弊端就是利润分配不均以及环保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把自身的高污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地转让出去,然后在全球寻找最适合的载体,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作为一个承载体而接受。当然,在整个环节中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可以通过吸取各个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及税收资源优势,用最低的成本去发展自身的产业。综上所述,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拓展资料: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它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我晕,又是我们班的?这个还聪明一点……那CHM就直接把帐号那么大个SUNSHINE明放在那里,太好认了……

鄙视楼上转帖行为。下面表态,个人认为弊大于利。理由如下1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占优势,处于被动生产,为人当狗的境地。2发展中国家挣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部分钱,钱都被发达国家整走,发展中国家还沾沾自喜以为占了人多大便宜实际不知亏多大了。3全球化只能导致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谢谢回答完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