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1:08:48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的第一页就是封面,封面就是对你自己和老师以及论文题目等信息做一个说明。第一部分内容就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说明这个论文研究工作会带来的实际价值。3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是对柜内外的研究做一个仔细的分析和总结。选题研究的内容,说明论文研究的框架组成部分。写作研究的方法和时间计划安排,研究方法就是你做研究的时候需要用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的阐述。参考文献就是你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引用的或者参考他人的知识点或者原理的阐述。教师指导意见,就是指导你的论文的老师的意见签署。开题审查小组意见就是在你进行开题答辩的时候小组成员给予你的建议和意见。

轨道交通供电与常规电网供电的原理是相同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早期的地铁供电是用地面轨道供电,有轨电车与地铁又是通过受电弓子供电,这与常规铁塔输电的结构完全不同,所以,必须要分为另一个专业。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供电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与新型设备,逐步实现监控自动化、远动化,运行管理智能化,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现代化。对广大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在知识上、技能上提出更高要求。编者结合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以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新设备技术资料为依据,并参阅有关技术文献和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介绍近年来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设备单元为载体,分别讲述了牵引变压所主结线与配电装置、牵引变压所二次装置、接触网设备与结构、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并对远动系统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特别增加了第三轨式接触网和供电系统检修与运营管理的内容讲解,便于系统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学习。在本书的最后,附有“常用电气设备文字符号对照表”和“电气设备常用图形符号”,供读者参考学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第一章第一、二节,第四章第一、二节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宋奇吼撰写;第一章第三节由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杨思甜撰写;第二章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祥和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陈宁共同撰写;第三章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李学武、吉鹏霄共同撰写;第四章第三节由中铁电气化勘测设备研究院彭大明撰写;第五章由申通地铁运营公司邓肖云撰写;第六章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王瑞平撰写。全书由宋奇吼、李学武担任主编,杨思甜、邓肖云担任副主编,中铁电气化勘测设备研究院张云太担任主审。西南交通大学曹保江教授在编写过程中给予大力帮助;郑州铁路局洛阳供电段张保卫参与本书审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恳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是比较不错,我身边就有人在学习这个专业,这个技术关乎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国家也是大力支持的,我朋友之前告诉我一些这个专业的内容,我来说一说我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吧。专业内容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主要研究: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与设备、供电规章与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与设备的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养护等,包括电力线路、接触网、配电设备、牵引供电系统、动力变压器等。我朋友说他们这个专业首先要学会看懂图纸,然后才是学习供配电方面的知识,设计基本上都不用他们操心,按照图上施工就行,但是技术能力一定要扎实,他们学的专业大部分都是靠技术吃饭的。在上专业课专业课程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的专业课程有:电工仪表与测量、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远动技术、高低压电气设备、变压器与牵引整流机组、城轨供电系统运行、城轨综合自动化系统、蓄电池与直流电源设备等。我朋友他们平时上课也不会很无聊,除了学习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实际操作,一定要学会操作,这是很重要的,偶尔还会上一些实践课,有时候跟着老师一起去外面看别怎么操作,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专业课程发展前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就业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企业,在城轨供电系统岗位群,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运行、调度与检修等工作,以及对城市供电、铁路供电、物业管理等企业的供配电设备进行管理等工作。我朋友的老师跟他们说这个技术关乎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而且现在国家大力建设,只要他们肯好好学习,毕业之后出去找工作是很好找工作的,以后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国家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建设地铁,现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即便是对于女生这个专业也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地铁需要的工种很多的。就业个人感觉我觉得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是很好的,这个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运行、调度与检修等工作,还有一些企业的供配电设备进行管理的工作,这都是我们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就业率也是比较高的,薪资待遇也不错。专业总结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些对于城市发展和供电比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报考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城市轨道交通是运输工程学中的一个分支,涉及到道路工程、汽车工程、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等多类学科,所以该专业论文的选题其实非常广泛,学术堂外大家带来了最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论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  2、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融合预测研究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4、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及拥挤扩散范围估计方法研究  5、基于CIC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风险认知研究  7、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8、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9、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方法研究  10、基于多维矩阵WB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11、轨道交通工程绿色施工与清洁生产研究  12、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13、天津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墙耐久性研究  14、国内轨道交通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15、基层质监机构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

浅谈门禁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试析自动闭塞情况下列车时间间隔

你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 选择参考文献技巧所引用文献应是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最主要的文献。反映论文研究的基础和科学依据,反映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严谨的科学态度。因为编辑在初审时对文稿的参考文献进行的分析,是决定论文取舍的因素,因此,掌握选择参考文献技巧是必要的。选择参考文献应考虑引用量、语种、出版时间、来源和著者等5个方面。 附录与注释设立附录材料的原因包括:为论文占有材料的完整性,但在正文中有损条理性和逻辑性;材料过长;对专家有用而对一般读者可有可无材料、不可多得珍贵、罕见材料等。 审稿是论文发表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由科技论文的特点决定的,科技论文是经同行评价后,才被接受的原始科学出版物。审稿即接受同行评价,主要评价论文在创新性和科学性方面是否具有发表价值。不同国家、不同出版物审稿制度不同,但国内学术期刊采用的审稿制度一般是“三审一定制”,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终审和审定。有的作者不列参考文献。有的作者认为,参考文献列得多,表示知识面宽,所以把自己见过的文献统统列出,其中一些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已感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的作者写作过程中没有记录参考文献的名称、出处,查补工作量大,抄录一些同类书目了事。有的参考文献过于简单,往往列上一两个同行皆知的大部头书名。有的作者列出的参考文献,而审稿人明知作者无法获取该参考文献,所以拒绝评审。决定科技期刊论文采用、退修或退稿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论文的学术水平,即新颖性、创造性、理论性等,学术水平决定于作者的选题、研究深度、信息掌握情况等方面。写作水平与写作经验。体现在对科技论文的理解、论文各要素的写作、文句、思路与结构、逻辑性等方面。写作态度和投稿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毕业论文

去拍拍上买。。。我当年就是上面买的 毕业设计加论文40块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论文摘要

轨道世界 RailWorld开放|共享|价值导读 ID:RailWorld成都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都拟优化轨道线网图,由55条线路组成,包括城市轨道36条,市域铁路19条,总长约2382km。其中1~33号线、D1~D6号线为城市轨道S1~S19线为市域铁路。优化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实现了对全市所有行政区的覆盖,基本实现产业功能区全覆盖。成都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遇到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积极拓展城市空间,特别是发展新区、市郊组团及卫星城,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为加速和带动新区及外围组团的发展,连接城市外围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各地陆续规划建设了连接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以下简称“市域快线”),此类快线具备线路长度长(≥ 50 km)、车站数量少(站间距大)、运行速度高(≥ 100 km/h)三大特点。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就是此类项目的典型代表。01成都市域快线的规划及理念1 规划概况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共规划有46条线路,总规模04 km。在线网规划之初,规划研究单位根据沿线的城市规划特征,系统分析了每条规划线路的线站位方案和功能定位,首次在规划阶段将线网明确区分为普线线网(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和市域快线线网(最高运行速度≥ 100 km/h)2 个层级(图1),其中市域快线线网规模共计1129 km。2 规划理念成都市域快线的规划理念相对以往的线网规划有明显不同:从功能看,主要解决外围组团和中心城区,以及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从布局看,旨在实现中心城区的快速穿越,以及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间的切向快速转移;从技术标准看,侧重快速性(规划车站间距大、速度目标值高)、舒适性(车厢内坐席率高、站立密度低)以及运营的灵活性(多种交路、多种运营模式、互联互通)。02成都市轨道交通 18 号线概况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天府机场”)选址的确定,成都市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增加了连接中心城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及天府机场的18号线一、二期工程,线路起于成都火车南站,止于天府机场,全长4 km,设车站12座,将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后续三期工程还将向北经中心城区延伸至火车北站,向南延伸至临江站(图 2)。全线设车辆综合基地1处,停车场1处,主变电所5座,采用速度目标值为140 km/h 的8辆编组市域A 型车,以及AC25kV 架空悬挂接触网供电制式。18号线是一条典型的“机场+ 市域”复合功能线路,其具有两大功能定位:①作为机场线,满足机场客流的出行需求(火车南站— 天府机场40 min 可达);②满足沿线通勤客流的出行需求,缓解成都市南北中轴线尤其是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的巨大客流压力。03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18号线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研究人员确定了该线路在中心城区是复合功能线,外围是快线、专线的设计理念;初步设定其最高运行速度应在120 km/h 以上,并具有灵活的运营方式;在制式选择方面,采取了有别于常规地铁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从速度目标值、运营模式、车辆选型、供电制式、隧道净空断面尺寸、轨道系统及弱电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对成都市域快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探索性的创新研究,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1 列车速度目标值在18 号线项目规划阶段,鉴于其机场线的特点,规划部门提出了中心城区至天府机场全程旅行时间需控制在40 min 以内的时间要求。根据18 号线的规划线站位方案及平均站间距等特点,再综合考虑上述时间要求,选择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应该为120 ~ 160 km/h。进一步的速度牵引计算结果表明,120 km/h 的速度难以满足40 min 的时间要求,而对于160 km/h 的速度,全线仅2 个区间可达到,且此速度下的旅行时间相对140 km/h 仅缩短了1 min。因此,综合考虑车辆选型及购置费、运营效率、能耗、土建工程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员最终选用了适合本线特点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40 km/h 的市域A型车,这是目前国内市域A型车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2 运营模式18号线是机场线。对于带有机场服务功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国内已有的运营模式见表1。鉴于18 号线“机场+ 市域”的复合功能定位,采用不同车型的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模式5)是最合适的选择,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慢车车辆座椅纵列式布置、快车车辆座椅横列式布置的方式,并在快车停靠车站单独设置快车停靠站台,在站厅层设置单独付费区,拟达到使快慢车客流分流的目的,并预留了票价差异化的条件。但在初步设计后期,出于保持服务水平一致性的考虑,研究人员最终选择了统一车型、适当提高舒适度标准的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模式4),并在国内首次构建了完整的快慢车运营模式理论体系。3 车辆选型根据市域快线的工程适用范围、线路长度、站点布局和旅行时间要求,业内将市域快线列车的速度目标值统一为120 ~ 160 km/h。但在车辆的选择和研制开发方面却形成了以下2种思路:①直接使用铁路CRH动车组或将其稍加改造后(D型车)使用;②使用经过提速改造的地铁A、B 型车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120 km/h ~160 km/h 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 37532-2019)中明确规定,市域快线车辆分为市域A 型车、市域B 型车和市域D 型车3种类型。在18号线前期研究阶段,研究人员考察分析了当时在建的温州市轨道交通S1线(目前已投入运营)所使用的市域D型车,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谨慎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市域D型车车体断面大,会增加土建工程规模;车门少,可能造成停站时间延长;检修体制与地铁车辆区别较大。(2)市域A型车由于经地铁A型车改造而来,因此相关检修经验丰富,许多配件可通用,更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的需求;此外,其车辆外部尺寸、车门数量、轴重、动力性能(尤其是高速段的平均加速度)等更能适应市域快线的需要。综合上述分析,18 号线采用市域A 型车,这是国内首次研制并投入使用的、速度为140 km/h 的市域A型车。在18号线空载试运行期间,该型车的运行状况良好。4 供电制式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一般采用DC1500V(个别线路为DC750V)供电制式,铁路项目均采用AC25kV 供电制式。在18号线设计初期,研究人员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对交、直流供电制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考虑到DC1500V供电制式的供电半径较小,若要在站间距较大的市域线上使用,必须在区间中部增设大量牵引变电站,从而使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营维护工作量大幅增加,因此选择了AC25kV柔性架空接触网供电制式。18号线AC25kV供电制式所采用的牵引供电系统与铁路一致,而对于电力系统(即中低压系统),则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在牵引变电站中单独设置2组AC110kV/35kV电力变压器,电缆线路为AC35kV双环网,并在车站设置AC35kV/4kV降压所用于电力系统供电。由此可见,18号线的供电制式既不同于常规城市轨道交通,又有别于铁路,是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做的一套市域快线供电方案,见表2。5 隧道(车站)净空断面尺寸确定区间隧道净空断面尺寸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隧道压力波、人体舒适度需求、隧道内设备安装需求、车辆尺寸及气密性等。18号线选用4车门的市域A 型车,动态气密性指数为客室3 s、司机室6 s(注:向车厢充气后气压泄至充气压力38%的时间为静态气密性指数,动态气密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折减),在此前提下,从以下3方面确定圆形隧道断面尺寸,进而根据有效断面面积基本保持一致的原则,确定车站和其他型式隧道的断面尺寸。(1) 空气动力学仿真计算:对列车在140 km/h速度下产生的隧道压力波进行仿真计算,推算出满足人体舒适度所需的轨面以上内净空面积,再结合车辆断面尺寸,得出圆形隧道断面直径不应小于0m。(2)道床厚度、接触网导线高度及安装空间需求:在接触网导线高度为0m的前提下, 根据道床的最大高度及AC25kV 柔性架空接触网的安装空间和绝缘要求进行计算,得出所需的圆形隧道断面直径不应小于2m。(3) 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 2-1983)要求:该标准规定,最高运行速度为160 km/h的铁路单线隧道(无车辆气密性要求)轨面以上的内净空面积为06 m2,由此可推算出圆形隧道断面直径应为5m。由于18 号线车辆具有一定的气密性,在2 m直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限界富余,采用与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 的铁路单线隧道相同的内净空面积,以满足运营期间乘客的舒适度需求,因此18号线圆形隧道断面直径确定为5m(图3)。在地下车站范围,接触网安装位置为轨面以上2 m,若按照传统做法布置轨顶风道,轨面至中板高度将达到2m,必然使工程投资进一步增加。因此,研究人员在进行深入研究后,将轨顶风道侧移至站台上方,将站台层高度降低为5 m(图 4),从而达到减少工程投资的目的。6 轨道系统目前,国内在城市轨道交通(< 120 km/h)和高铁(≥ 160 km/h)轨道系统方面具有较丰富的运营经验,但在速度为120 ~160 km/h 的市域快线轨道系统方面,没有可参考的先例。18号线设计人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的技术特点,对市域快线轨道系统进行了以下改进和优化。(1)全线采用高强度、耐磨的合金钢组合辙叉。(2)将DZ Ⅲ型扣件改良为DZ Ⅲ-3 型扣件,并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常用的e 型弹条(φ 18 mm)优化为在高铁项目中大量使用的C4弹条(φ20 mm)。(3)优化减振方案,如在使用减振扣件的区段加大减振扣件刚度,在设置减振垫的区段采用框架型减振垫浮置板,在安装钢弹簧浮置板的区段增加道床板配重,以及加密隔振器等。(4)采用双块式轨枕整体道床结构,实现跨区间无缝线路。(5)引入轨道控制网(CP Ⅲ)和轨道精调技术。7 弱电系统1 信号系统为保证18号线全线旅行时间在40min 以内,18号线的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按照正线最高速度140km/h 设计,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的最高限制速度按不低于150 km/h设计,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速度140 km/h。2 通信系统18号线最高运行速度为140 km/h。目前,国内外尚无如此高速度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影响车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选择的关键因素有丢包率、传输时延、切换性能、极限吞吐量及对高速的适应性等。选择适合本项目的车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是实现车载乘客信息系统(PI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数据无缝传输的基础。研究人员经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在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和成灌客运专线上的现场测试结果,在18号线上首次采用长期演进非授权频谱(LTE-U)技术作为车地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测试时列车速度可达160km/h,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最高速度。04结 语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是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中首条开建的市域快线,其140 km/h的最高运行速度、快慢车混跑的运营模式、交流供电、高速度下的车地宽带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首次探索。设计研究人员在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新方法、新理念,确定了合理的技术标准,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对我国各城市市域快线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参考文献周旭 成都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11):1-作者简介周旭(1984—),男,高级工程师,中铁二院地铁院线规分院副院长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小编:执器扶鼎素材来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杂志 顶图及下面视频源自成都地铁成都18号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供电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与新型设备,逐步实现监控自动化、远动化,运行管理智能化,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现代化。对广大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在知识上、技能上提出更高要求。编者结合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以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新设备技术资料为依据,并参阅有关技术文献和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介绍近年来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设备单元为载体,分别讲述了牵引变压所主结线与配电装置、牵引变压所二次装置、接触网设备与结构、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并对远动系统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特别增加了第三轨式接触网和供电系统检修与运营管理的内容讲解,便于系统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学习。在本书的最后,附有“常用电气设备文字符号对照表”和“电气设备常用图形符号”,供读者参考学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第一章第一、二节,第四章第一、二节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宋奇吼撰写;第一章第三节由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杨思甜撰写;第二章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祥和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陈宁共同撰写;第三章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李学武、吉鹏霄共同撰写;第四章第三节由中铁电气化勘测设备研究院彭大明撰写;第五章由申通地铁运营公司邓肖云撰写;第六章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王瑞平撰写。全书由宋奇吼、李学武担任主编,杨思甜、邓肖云担任副主编,中铁电气化勘测设备研究院张云太担任主审。西南交通大学曹保江教授在编写过程中给予大力帮助;郑州铁路局洛阳供电段张保卫参与本书审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恳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给qq,关于单片机控制信号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