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交流与区别论文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24-07-07 22:19:32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交流与区别论文研究方向

中国的酒文化比较喜欢喝白酒这种度数高的,稍微喝一点,而西方是喝红酒,喝几瓶

中国人喝白酒的多,西方人基本不喝白酒,以果酒和啤酒为主,中国酒礼可太多了,一时也说不清,各地都不相同,我有个朋友说,他有个外国朋友,外国朋友说过:“我们德国人喝的才叫酒,你们中国人喝的不叫酒,叫酒精”好了,把这个事写到你的论文中吧,这个外国人说的话说明了很多问题,我国酒的酿造工艺非常差,酒精直接对水,像法国的葡萄酒,要选上好的葡萄,还要用橡木桶封装,工艺十分讲究

中外酒文化又何不同?冰酒会丰富中国的酒文化吗?发哥聊冰酒之三

这些年卖酒颇兴文化开路,不少酒厂查县志市志省志,翻唐诗宋词元曲,引经据典,附庸风雅,其实只不过想证明一件事:酒是陈的香。在这方面国外的葡萄酒就表现得老实许多,哪一年的葡萄,是何品种,哪一年灌装,是何级别,哪一个产区,是何庄园,都白纸黑字写在标签上,并受法律约束。这就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法制上,同时也体现在文化的各个维度上,比如文字。我看过不少境外介绍葡萄酒的文章,在形容葡萄酒的味道时都用到比喻,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当形容一种酒的口味像浆果、橡子、悬勾子、奶酪的时候,我想一般中国消费者的脑海里除了迷惑还是迷惑——你干嘛不说像麻婆豆腐、京酱肉丝呢?这种典型的沟通障碍显然源于文化差异。葡萄酒文化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外来文化,同时相对而言也是一种强势文化,要将其所带来的冲击比较、交流、融合并发扬光大,无奈之下,我只好不自量力来给葡萄酒文化下一个定义:所谓葡萄酒文化,就是与葡萄酒相关的法典、制度、传说、风俗习惯、礼仪礼节、语言文学、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 中西葡萄酒文化的比较,是一件有趣但费力的事。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发现,文化差异体现在四个维度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在此我们不妨以这四个维度来比较一下中西葡萄酒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显然是集体主义的,讲究呼朋引伴,开怀畅饮。而西方的葡萄酒文化更为侧重个人主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既有群聚而饮,也颇多浅尝独酌;二是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突出酿酒师的作用。 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权力距离大,表现在饮酒礼仪上,就是尊卑、长幼、主客、亲疏分明,一旦破坏距离,就会天下大乱。而西方葡萄酒文化的权力距离较小,更为率意随心。 中国葡萄酒文化是低度不确定性规避,表现在葡萄酒的法制法规不健全,消费者对市场的乱象不以为然,即便对“山野葡萄酒”这种似是而非的酒也处之泰然,产品忠诚度低。西方葡萄酒文化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规避,法制健全,产品忠诚度高,一旦碰到“疯牛病”那样的事,反应很大。 中国葡萄酒文化是偏男性主义的,“醇酒美人”都不过是男人舒怀、消愁的玩物。而西方葡萄酒文化更多加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偏于中性。 当然,中国现代的葡萄酒文化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文化,还在不断地吸收、融合、发展。假以时日,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必然会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交流与区别论文研究

中国的酒文化比较喜欢喝白酒这种度数高的,稍微喝一点,而西方是喝红酒,喝几瓶

酒文化每个国家都有,但却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清楚各国酒文化,难免在酒桌上会有一些误会的。你了解西方一些国家的酒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搜集整理以下几个要点,帮你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1、侍酒顺序的差异:先客后主与先主后客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顺序方面大相径庭。在中国人的酒桌上,为表示礼貌和敬意,倒酒顺序通常为先客人后主人。而在西方,当主人邀请客人品味葡萄酒时,侍酒顺序通常为主人先给自己的酒杯斟酒,经品尝酒没有问题后,再为客人倒酒,即西方侍酒顺序为先主人后客人。 2、侍酒量的差异:满杯与三分之一杯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量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人饮用白酒时,遵守满杯满意的风俗。即宴请客人时,必须往客人杯中斟满美酒,借此表达对客人的满心满意。而西方饮用葡萄酒,为方便后续观色、闻香时摇晃酒杯,侍酒量为高脚杯的三分之一左右。 3、饮酒量的差异:豪爽干杯与浅尝辄止 中西方酒文化在饮酒量方面的差异也较大。中国人在酒宴中,通常会相互频频敬酒和劝酒,似乎只有多多饮酒,才能表达彼此心中的无限情谊,由此衍生出各类敬酒词、劝酒歌和劝酒诗。此外,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讲究豪爽地干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情深,一口闷”。而西方人在品饮葡萄酒时,主人和宾客之间则很少劝酒,饮酒时也是浅尝辄止,通常在酒杯中会留下一部分酒,而非一杯干到底。 4、饮酒场合的差异:群聚与独饮 中国人饮酒讲究群聚,而西方饮酒亦可独饮。在中国人眼中,最理想的饮酒场合就是与情投意合的三五挚友一道,共同品饮佳酿的美味与愉悦。而独自饮酒,往往被视作落寞、孤寂与不合群的表现。李白有诗可印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没有亲朋好友陪饮的情景下,为摆脱“独酌无相亲”的孤寂,诗仙便举杯邀月,借此与“月”和“影”群聚对饮。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么钟情于群聚共饮的饮酒方式。而在西方,与久未见面的亲朋好友聚餐饮酒是一大快事,而独居独饮也不失为一种宁静、惬意的美事。在国外影片中,时常可观看到外国佬于华灯初上的夜晚独自品味一杯葡萄美酒的镜头,这也许与西方人崇尚独立的生活方式有关联吧。 5、酒后行为的差异:酒后赋诗与举止规范 中西方酒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也可谓巨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最钟爱的事情便是酒后赋诗、酒后放歌,借以表达心中或欢喜、或悲伤、或抑郁、或惆怅的心情,由此涌现出雅号“酒鬼”、“酒仙”、“酒圣”等诗酒豪杰;而古代武人们则喜欢酒后练武、酒后比武,借助酒精的麻醉作用,练成上乘、无可匹敌的武艺,由此出现“醉拳”、“醉侠”等武林高手。而外国的绅士们则认为,酒后高声放歌、赋诗、比武等行为,是酗酒或酒后闹事的表现,是太过放荡不羁而显得很不礼貌、不绅士的行为,是在酒后应该避免的做法。他们讲究适量地饮酒,认为在酒后亦应该做到行为规范、举止优雅,而非像中国文人、武人一般酒后放荡不羁、口无遮拦。由此可见,中国和西方各国的酒文化差异不仅是品种和口味的差异,还有品酒方式与场合环境的选择。当然了,我们不能生硬地下定义说中国还是西方哪国的酒文化更有风情,我们存在差异,但也钟爱差异。在古风古韵的中国坊间小酌,在旧式风格的英国酒馆与绅士低声交谈,去世界最高的爱尔兰酒馆喝一品脱黑啤~在差异中享受不同风情,品味美酒,谈天说地。

中外酒文化又何不同?冰酒会丰富中国的酒文化吗?发哥聊冰酒之三

中国以白酒为主,在古时候以精美、装饰华丽的瓷器等为酒器;西方以葡萄酒为主,酒杯为玻璃制品,轻巧简易;中国饮酒喜欢敬酒,以示尊重,在乎的是一同饮酒的人,以及饮酒的环境氛围;西方饮酒主要就是享受美酒,对酒的要求比较高。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交流与区别论文题目

中国的酒文化比较喜欢喝白酒这种度数高的,稍微喝一点,而西方是喝红酒,喝几瓶

酒文化每个国家都有,但却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清楚各国酒文化,难免在酒桌上会有一些误会的。你了解西方一些国家的酒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搜集整理以下几个要点,帮你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1、侍酒顺序的差异:先客后主与先主后客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顺序方面大相径庭。在中国人的酒桌上,为表示礼貌和敬意,倒酒顺序通常为先客人后主人。而在西方,当主人邀请客人品味葡萄酒时,侍酒顺序通常为主人先给自己的酒杯斟酒,经品尝酒没有问题后,再为客人倒酒,即西方侍酒顺序为先主人后客人。 2、侍酒量的差异:满杯与三分之一杯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量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人饮用白酒时,遵守满杯满意的风俗。即宴请客人时,必须往客人杯中斟满美酒,借此表达对客人的满心满意。而西方饮用葡萄酒,为方便后续观色、闻香时摇晃酒杯,侍酒量为高脚杯的三分之一左右。 3、饮酒量的差异:豪爽干杯与浅尝辄止 中西方酒文化在饮酒量方面的差异也较大。中国人在酒宴中,通常会相互频频敬酒和劝酒,似乎只有多多饮酒,才能表达彼此心中的无限情谊,由此衍生出各类敬酒词、劝酒歌和劝酒诗。此外,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讲究豪爽地干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情深,一口闷”。而西方人在品饮葡萄酒时,主人和宾客之间则很少劝酒,饮酒时也是浅尝辄止,通常在酒杯中会留下一部分酒,而非一杯干到底。 4、饮酒场合的差异:群聚与独饮 中国人饮酒讲究群聚,而西方饮酒亦可独饮。在中国人眼中,最理想的饮酒场合就是与情投意合的三五挚友一道,共同品饮佳酿的美味与愉悦。而独自饮酒,往往被视作落寞、孤寂与不合群的表现。李白有诗可印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没有亲朋好友陪饮的情景下,为摆脱“独酌无相亲”的孤寂,诗仙便举杯邀月,借此与“月”和“影”群聚对饮。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么钟情于群聚共饮的饮酒方式。而在西方,与久未见面的亲朋好友聚餐饮酒是一大快事,而独居独饮也不失为一种宁静、惬意的美事。在国外影片中,时常可观看到外国佬于华灯初上的夜晚独自品味一杯葡萄美酒的镜头,这也许与西方人崇尚独立的生活方式有关联吧。 5、酒后行为的差异:酒后赋诗与举止规范 中西方酒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也可谓巨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最钟爱的事情便是酒后赋诗、酒后放歌,借以表达心中或欢喜、或悲伤、或抑郁、或惆怅的心情,由此涌现出雅号“酒鬼”、“酒仙”、“酒圣”等诗酒豪杰;而古代武人们则喜欢酒后练武、酒后比武,借助酒精的麻醉作用,练成上乘、无可匹敌的武艺,由此出现“醉拳”、“醉侠”等武林高手。而外国的绅士们则认为,酒后高声放歌、赋诗、比武等行为,是酗酒或酒后闹事的表现,是太过放荡不羁而显得很不礼貌、不绅士的行为,是在酒后应该避免的做法。他们讲究适量地饮酒,认为在酒后亦应该做到行为规范、举止优雅,而非像中国文人、武人一般酒后放荡不羁、口无遮拦。由此可见,中国和西方各国的酒文化差异不仅是品种和口味的差异,还有品酒方式与场合环境的选择。当然了,我们不能生硬地下定义说中国还是西方哪国的酒文化更有风情,我们存在差异,但也钟爱差异。在古风古韵的中国坊间小酌,在旧式风格的英国酒馆与绅士低声交谈,去世界最高的爱尔兰酒馆喝一品脱黑啤~在差异中享受不同风情,品味美酒,谈天说地。

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白酒文化。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土壤相对贫瘠,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人们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在希腊被广泛种植,因此葡萄酒也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大有差异。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而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西方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饮酒的目的不同 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

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白酒文化。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土壤相对贫瘠,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人们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在希腊被广泛种植,因此葡萄酒也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 饮酒礼仪的不同 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西方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饮酒的目的不同 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交流与区别论文题目怎么写

中国的酒文化比较喜欢喝白酒这种度数高的,稍微喝一点,而西方是喝红酒,喝几瓶

是法国红酒和二锅头的区别

中国以白酒为主,在古时候以精美、装饰华丽的瓷器等为酒器;西方以葡萄酒为主,酒杯为玻璃制品,轻巧简易;中国饮酒喜欢敬酒,以示尊重,在乎的是一同饮酒的人,以及饮酒的环境氛围;西方饮酒主要就是享受美酒,对酒的要求比较高。

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白酒文化。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土壤相对贫瘠,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人们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在希腊被广泛种植,因此葡萄酒也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大有差异。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而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西方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饮酒的目的不同 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的交流与区别论文题目是什么

我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写个大概。你自己琢磨。这是按万字以上的论文提纲写的。。一、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二、中西酒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相通之处三、中西酒文化差异表现。这应是重点章。一般来说,应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你比如说对中西方对酒的偏好不同;酒器的使用也不同。精神方面,比如喝酒礼仪、酒的精神内涵都是有差异性的。四、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原因。历史啊、民族啊、地理环境啊等等五、结论部分。通过研究这种差异性有啥积极作用或影响。最明显的影响肯定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好了,大概就这么多,根据你的落脚点可以多方面发挥。。。。

酒文化每个国家都有,但却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清楚各国酒文化,难免在酒桌上会有一些误会的。你了解西方一些国家的酒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搜集整理以下几个要点,帮你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1、侍酒顺序的差异:先客后主与先主后客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顺序方面大相径庭。在中国人的酒桌上,为表示礼貌和敬意,倒酒顺序通常为先客人后主人。而在西方,当主人邀请客人品味葡萄酒时,侍酒顺序通常为主人先给自己的酒杯斟酒,经品尝酒没有问题后,再为客人倒酒,即西方侍酒顺序为先主人后客人。 2、侍酒量的差异:满杯与三分之一杯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量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人饮用白酒时,遵守满杯满意的风俗。即宴请客人时,必须往客人杯中斟满美酒,借此表达对客人的满心满意。而西方饮用葡萄酒,为方便后续观色、闻香时摇晃酒杯,侍酒量为高脚杯的三分之一左右。 3、饮酒量的差异:豪爽干杯与浅尝辄止 中西方酒文化在饮酒量方面的差异也较大。中国人在酒宴中,通常会相互频频敬酒和劝酒,似乎只有多多饮酒,才能表达彼此心中的无限情谊,由此衍生出各类敬酒词、劝酒歌和劝酒诗。此外,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讲究豪爽地干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情深,一口闷”。而西方人在品饮葡萄酒时,主人和宾客之间则很少劝酒,饮酒时也是浅尝辄止,通常在酒杯中会留下一部分酒,而非一杯干到底。 4、饮酒场合的差异:群聚与独饮 中国人饮酒讲究群聚,而西方饮酒亦可独饮。在中国人眼中,最理想的饮酒场合就是与情投意合的三五挚友一道,共同品饮佳酿的美味与愉悦。而独自饮酒,往往被视作落寞、孤寂与不合群的表现。李白有诗可印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没有亲朋好友陪饮的情景下,为摆脱“独酌无相亲”的孤寂,诗仙便举杯邀月,借此与“月”和“影”群聚对饮。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么钟情于群聚共饮的饮酒方式。而在西方,与久未见面的亲朋好友聚餐饮酒是一大快事,而独居独饮也不失为一种宁静、惬意的美事。在国外影片中,时常可观看到外国佬于华灯初上的夜晚独自品味一杯葡萄美酒的镜头,这也许与西方人崇尚独立的生活方式有关联吧。 5、酒后行为的差异:酒后赋诗与举止规范 中西方酒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也可谓巨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最钟爱的事情便是酒后赋诗、酒后放歌,借以表达心中或欢喜、或悲伤、或抑郁、或惆怅的心情,由此涌现出雅号“酒鬼”、“酒仙”、“酒圣”等诗酒豪杰;而古代武人们则喜欢酒后练武、酒后比武,借助酒精的麻醉作用,练成上乘、无可匹敌的武艺,由此出现“醉拳”、“醉侠”等武林高手。而外国的绅士们则认为,酒后高声放歌、赋诗、比武等行为,是酗酒或酒后闹事的表现,是太过放荡不羁而显得很不礼貌、不绅士的行为,是在酒后应该避免的做法。他们讲究适量地饮酒,认为在酒后亦应该做到行为规范、举止优雅,而非像中国文人、武人一般酒后放荡不羁、口无遮拦。由此可见,中国和西方各国的酒文化差异不仅是品种和口味的差异,还有品酒方式与场合环境的选择。当然了,我们不能生硬地下定义说中国还是西方哪国的酒文化更有风情,我们存在差异,但也钟爱差异。在古风古韵的中国坊间小酌,在旧式风格的英国酒馆与绅士低声交谈,去世界最高的爱尔兰酒馆喝一品脱黑啤~在差异中享受不同风情,品味美酒,谈天说地。

中国以白酒为主,在古时候以精美、装饰华丽的瓷器等为酒器;西方以葡萄酒为主,酒杯为玻璃制品,轻巧简易;中国饮酒喜欢敬酒,以示尊重,在乎的是一同饮酒的人,以及饮酒的环境氛围;西方饮酒主要就是享受美酒,对酒的要求比较高。

中外酒文化又何不同?冰酒会丰富中国的酒文化吗?发哥聊冰酒之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