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留守儿童教育

发布时间:2024-07-08 18:08:55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    如今随着经济的腾飞,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已不是什么蹊跷事,可他们的子女—诸多的留守儿童却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  尤其近几年,农民外出增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家是继行所行,我行我素。由于他们年纪小,又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脑子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于是不知不觉便染上了很多恶习,并且做出了许多另人吃惊的事。  小梅今年14岁,同父母在外省打工上学,平时特别喜欢上网,父母因为打工白天很少回家,所以对女儿上网是一概不知。一次女儿因上网无钱,偷拿同院小芳爷爷的钱,不料被9岁的小芳看到,小梅怕小芳把偷钱之事告诉外人,于是用刀将小芳的喉咙割断,小芳当即晕了过去,而小梅擦干手上的血后若无其事的上学去了。后来经诊断小芳永远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当警察询问是谁割断了她的喉咙,小芳用笔写出了事实的真相,看到这些在场的人大吃一惊。就连小梅、小芳的父母也感到意外,后来小梅被送进了公安局,经询问得知,小梅不止一次偷钱,姑姑姨姨的钱都曾被她偷去上网聊天。  花季少年惨害9岁幼童,这让人感到吃惊,更让人感到悲哀,难道只怨孩子没出息?怪孩子心狠吗?不!责任并不单在孩子,而在于她的父母,原来小梅并不是她现在的父母所生,乃是抱养儿。介于这个原因,父母是百般疼爱、千般呵护,平时就任着女儿去作去行,大了之后忙于打工,更没有时间教育女儿,以致今天的悲剧上演。  又是娇生惯养过分的溺爱将儿女送上不归路。的确父母疼爱孩子也太过分了。儿女让上东不敢上西,儿女愿吃啥就买啥,愿干啥就依着他,父母从不忍心让儿女吃苦锻炼,创造条件让他们磨练心志,因此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问题就容易走极端。  再者,诸多的留守儿童多半时间同爷爷奶奶在一块。本来就缺少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更是不忍心说教孩子,反而更加宠爱。现在的孩子脑袋瓜又灵活,有时即便做了错事一撒谎就能骗过老人,而作为父母整天忙于赚钱,不能陪孩子,总感觉对不住孩子,心存着亏欠与内疚。所以每次回家时,给孩子买这买那,同孩子一块玩耍快乐,稍有心的父母还会顺便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孩子随口一编,就能蒙混过关了。  分析来分析去,总之还是做父母的失了职。老辈上的人常说,做人不能观钱不顾后,可现在父母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赚钱上,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想想即便父母有了钱,能让儿女吃好的穿好的,好吃的东西顶多让孩子尝尝鲜,好衣服顶多让他们漂亮一下,而父母由于严重失职,使孩子养成了坏脾气、坏性格,长大继行所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际父母认为亏欠孩子,其实儿女缺少的不是食品,更不是衣服,真正缺少的是父母的真爱与教育。而父母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不顾将来,选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孩子需要的是教育,是做人的道理,因为一个孩子若失去了教育,他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事只随着己意我行我素,只能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给父母留下的是终生的遗憾。  所以不论是在外打工还是守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您真的需要抽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与他们交流了解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啦!都说过一辈子为的是过人。所以物质来源,优越的条件并不等于你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能保证让儿女身心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做事。才是一个合格父母为儿女过下的真正财富!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留守儿童

(1)危害:①对孩子本身,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而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②导致文化的断层和全民素质的下降;③导致的经济建设生产力的低素质;④导致的城乡贫富差距继续变大和社会的不稳定,如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提高,并呈逐步上升态势。(2)对策:①需要政府部门的大量投入,比如在农村投资建厂,教授农民科学耕种,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倘若农村经济好转,农民赚钱不那么困难,将会大大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②政府部门需加大力度宣传“留守”的危害性,以多种方式让农村父母认识到“留守”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父母尽可能不让孩子“留守”,也将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社会团体和经济发达城市可对口支援乡村,用全社会的爱心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论衡阳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村民自治制度下直接参与农村社区的政治生活,这一新型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地位、权利与规程,并赋予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以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选取了衡阳市衡南县云集镇黄金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作为分析对象,运用规范性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政治文化因素,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随机抽取了该村100名妇女进行调查。一、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一定方式加入并影响现行政治过程的政治行为,是公民对现行政治过程的介入,是公民的一种利益表达。它分为参与选举、参与决策、参与监督三种形式。(一)参与选举参与选举,主要是指全体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在黄金村,参与选举是妇女政治参与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第一,选举意识及认知。选举意识和选举认知是决定政治参与的两个重要因素。黄金村妇女的选举意识较强,对参与选举的权利和义务有较清醒的认识,如81%的被调查者意识到“选举是自己的权利”,72%的被调查者认为“村干部应该由村民选举产生”。此外,她们的政治认知水平均较高,对选举的相关知识均有所了解。第二, 选举取向。选举取向是指公民在选择候选人时所依据的标准。黄金村95%的妇女都参加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而且大多数妇女的选举取向较为客观公正,她们较为重视候选人的品行和能力。在这些品行能力当中,排在首位的是“肯为老百姓办实事”,占81%;排在第二位的是“有能力”, 占67%。在黄金村妇女的政治取向中,选择“男性”的比例只占6%左右。部分妇女尤其是对选举缺乏理性认识的妇女,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思想的狭隘,她们往往不能以一种客观标准去选择和评价候选人,使得一些精英长期流离于村庄权力系统之外,从而造成精英的流失。第三,对选举的评价与反应。对选举程序、结果的评价和反应是公民选举态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由于该村选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环节都较为规范、公正和透明, 而且大多数妇女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偏好, 她们对选举程序较为认可,对选举结果也较为满意。但有8%左右的妇女当选举结果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便使用各种冲动的、激进的、非法的手段进行发泄和抗议。(二)参与决策参与决策,主要是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来讨论并决定本村内的重大事务。在该村,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村委会都会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这为妇女具体地、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意愿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性参与渠道。第一,决策动机。在该村,妇女的公共决策意识较强,而且参与村务决策的频率较之于男性更多。调查显示,90%的妇女都参加过村民会议。她们的决策动机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实现和维护,部分妇女还出于对村务管理的自觉和主动的关心。第二,决策态度。在该村,妇女较之于男性对村务更加敏感和关心,对会上讨论的村务也比较感兴趣,参加村务管理的热情也较高。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曾在会上发表过意见,而且,在这些积极发表意见甚至与村干部发生激烈争论的女性当中,70%左右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这主要是由于中老年妇女比年轻妇女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自信心方面更强。第三,对决策结果的认同度。由于部分妇女进行决策时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村委会在进行利益整合时,往往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对会议中不合理的政策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大多数妇女对这些调整都能从心理上给予认同和支持,如果调整后的政策结果损害了个别或少数妇女的利益,或者利益整合后输出的政治产品与部分妇女真实的利益表达状况不完全相符时,这些妇女往往会对政策本身或决策结果产生抵触情绪。(三)参与监督参与监督,是指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各项工作与村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监督参与可以防止权力的异化,保持村务管理的公正性。在该村,村民倾向于采取各种各样的监督方式,包括制度化的和非制度化的。第一,监督意识及认知。在该村,大部分妇女都认为“有必要将村里的一些大事向村民公开”、“有必要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但大多数妇女对监督参与的政治认知水平较差,普遍缺乏与监督有关的法律常识和政治知识。如60%左右的妇女认为“自己没有权利罢免不合格的村干部”,中老年妇女比年轻妇女在政治认知水平上更差。第二,监督动机。由于监督制度不甚完善,妇女缺乏与监督有关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巧,她们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村务活动较少提出异议。当村干部管理不力、办事不公影响自身利益时,她们才会采取各种积极作为的监督方式,试图影响或改变对自己不利的政策或决定。第三,监督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该村妇女选择非制度化监督方式的比例比制度化的略多,其中采取非制度化的比例为53%,采取制度化的比例为44%,选择“向村干部反映”的最多。上访行为通常是由该村某位男性牵头组织,煽动一些妇女聚众越级上访,她们大多对上访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她们的上访在很大程度上是盲从的、缺乏理性的。二、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特征通过对黄金村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 根据该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尤其是参与选举、参与决策和参与监督三者的实际状况,经分析,该村妇女政治参与有四个基本特征。 在参与形式上,自主参与居多,动员参与较少。在黄金村,妇女对于自己的参与权利, 如选举权利和决策权利都非常重视,而且她们大都能认真地实现自己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她们具有较强烈的参与意识,即有强烈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的要求。 在参与动机上,主要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和本村的利益,而较少关心国家利益。除少数妇女偶尔表现出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外,大多数妇女参与本村的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且往往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如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时, 她们的政治参与态度显得过于冷漠、疏离甚至抗议。 在参与手段上,合法参与多,非法参与少,但破坏性较大。在该村, 理性参与、制度化参与居多,但非制度化参与、非法参与依然存在,而且潜在的破坏性较大。这些非制度化或非法参与主要表现为:第一,无动于衷,过于消极。第二,参与行为极端化,如采取抗议、暴力对抗、越级上访、冲击国家机关等手段。 在参与主体上,以中年妇女为主,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参与方式不同。在该村, 年龄比教育、收入等因素更能决定妇女的参与态度。中年妇女构成了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这主要是由于年轻的女性到外地求学或进城务工了。除了在参与程度上呈现出的参与主体的大龄性特征外,不同年龄段的妇女的参与状况和参与方式也略为不同。三、完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对策根据笔者近期的调查,衡阳市农村妇女已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但由于经济条件、政治机制、文化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她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呈现出一些非理性、非法参与的特征,这既不利于农村妇女表达其合理的政治要求和维护其合法的政治权益, 也不利于衡阳农村地区的安定团结与政治稳定,影响衡阳农村民主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自觉性。村民自治中妇女参与状况,不仅是妇女作为社会“半边天”地位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我国妇女地位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评价指标。离开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聪明才智,离开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农村村民自治实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对我国农村影响的不断加深,农村人口流动不断加大,流出的大多数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妇女日益成为村级事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进一步扩大妇女参加村民自治实践,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作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二是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农村妇女进村支两委的比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与民主选举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进村支两委的比例。为此,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实施女性候选人“定位产生”制度。提名候选人时,可在提名票上专门设置“女委员”栏目,鼓励选民提名女性候选人。在主任、副主任、委员任何一个职务上都没有女性候选人的情况下,可将1名符合候选人资格条件、得票最多的女性选民确定为“委员”的正式候选人。正式选举时,女性候选人的当选条件与其他候选人相同。二是实行妇女委员专职专选。如果村党组织中没有女性成员,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要单独设立妇女委员岗位,实行专职专选。在《村委会委员候选人提名票》中,明确标注“应选人中妇女委员至少一人,否则该提名票无效”;在《村委会委员选票》中,单设“妇女委员”一栏,确保妇女当选;选举时,对女候选人单独计票,只要得票达到法定票数,即使在所有委员中其得票靠后,也认定其当选;村委选举中没有女性胜出,女性职位必须补选,男同志不得挤占,只要票数超过三分之一、在女候选人中票数高者即可当选;因多种原因,村委会没有女性当选的,或在村党支部换届时补选女支部委员,或由组织部门选派女大学生村干部,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长助理。三是明确规定女性比例。要求村选举委员会中至少要有一名妇女,推选村委会人员时,每张提名表中至少要有一名妇女;工作人员要尽量多地安排妇女参加,妇女不能少于工作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提名候选人时至少要选一名妇女,正式候选人至少要有2名女性成员,采取直接为妇女留出固定职位,妇女单独投票、计票,确保1名妇女当选;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中妇女比例不得少于20%。四是扩大女性选民登记范围。对符合选民条件的女同志,积极教育和引导她们进行登记;对嫁出的姑娘户口没有迁出的、对娶进的媳妇户口没有迁来的,只要没有在另一方进行登记者都给予登记;对来村务工的外地妇女、女技术能手、女大学生村官等,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也给予登记。五是采取农村妇代会换届直选。在妇代会换届时妇女自由报名参加选举,由具有选举权的妇女直接选举妇代会成员。可以将妇代会直选与推选村委会候选人同时进行,如果村委会候选人中没有女性,选举产生的妇代会主任直接增列为正式候选人。也可以将妇代会换届和妇代会主任进村委会同时进行,选出的女委员候选人即是村妇代会主任。三是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加日常村务管理。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妇女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保障妇女在村务管理中的合法权益。支持妇女代表担任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扩大妇女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组成人员比例的试点。已经建立村务公开协调机制的地方,要吸纳各级妇联组织代表参加。要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为妇联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渠道。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为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树立法制观念、政策观念、男女平等观念,尊重法律,尊重政策,尊重妇女的合法权益。要广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女能人培养成妇女干部,把妇女干部培养成女能人,鼓励她们带头致富,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女村委会成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她们的能力和素质。要注重培训新当选的女性村委会成员,为她们量身定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使她们迅速掌握村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以适应农村工作的需要。在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资格认证时,优先考虑女村委会成员、村妇代会干部和妇女骨干。对任期内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女干部,要及时给予表彰,为连选连任、提高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创造条件。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留守儿童怎么写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近年来,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很多南下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来自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的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7%。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网上统计我们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一、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冯澄,他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为此我组织班上的同学把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他,并为他买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给留守儿童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这位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二、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 、耐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共71人,留守儿童就有30人。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想写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留守儿童的意义

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说明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留守儿童社会化教育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案例也不少。 (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 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2)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3)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最终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91%,成绩优良的只有6%。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据对多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8%,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7%。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 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从社会的角度。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四)从政府的角度。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    如今随着经济的腾飞,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已不是什么蹊跷事,可他们的子女—诸多的留守儿童却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  尤其近几年,农民外出增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家是继行所行,我行我素。由于他们年纪小,又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脑子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于是不知不觉便染上了很多恶习,并且做出了许多另人吃惊的事。  小梅今年14岁,同父母在外省打工上学,平时特别喜欢上网,父母因为打工白天很少回家,所以对女儿上网是一概不知。一次女儿因上网无钱,偷拿同院小芳爷爷的钱,不料被9岁的小芳看到,小梅怕小芳把偷钱之事告诉外人,于是用刀将小芳的喉咙割断,小芳当即晕了过去,而小梅擦干手上的血后若无其事的上学去了。后来经诊断小芳永远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当警察询问是谁割断了她的喉咙,小芳用笔写出了事实的真相,看到这些在场的人大吃一惊。就连小梅、小芳的父母也感到意外,后来小梅被送进了公安局,经询问得知,小梅不止一次偷钱,姑姑姨姨的钱都曾被她偷去上网聊天。  花季少年惨害9岁幼童,这让人感到吃惊,更让人感到悲哀,难道只怨孩子没出息?怪孩子心狠吗?不!责任并不单在孩子,而在于她的父母,原来小梅并不是她现在的父母所生,乃是抱养儿。介于这个原因,父母是百般疼爱、千般呵护,平时就任着女儿去作去行,大了之后忙于打工,更没有时间教育女儿,以致今天的悲剧上演。  又是娇生惯养过分的溺爱将儿女送上不归路。的确父母疼爱孩子也太过分了。儿女让上东不敢上西,儿女愿吃啥就买啥,愿干啥就依着他,父母从不忍心让儿女吃苦锻炼,创造条件让他们磨练心志,因此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问题就容易走极端。  再者,诸多的留守儿童多半时间同爷爷奶奶在一块。本来就缺少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更是不忍心说教孩子,反而更加宠爱。现在的孩子脑袋瓜又灵活,有时即便做了错事一撒谎就能骗过老人,而作为父母整天忙于赚钱,不能陪孩子,总感觉对不住孩子,心存着亏欠与内疚。所以每次回家时,给孩子买这买那,同孩子一块玩耍快乐,稍有心的父母还会顺便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孩子随口一编,就能蒙混过关了。  分析来分析去,总之还是做父母的失了职。老辈上的人常说,做人不能观钱不顾后,可现在父母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赚钱上,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想想即便父母有了钱,能让儿女吃好的穿好的,好吃的东西顶多让孩子尝尝鲜,好衣服顶多让他们漂亮一下,而父母由于严重失职,使孩子养成了坏脾气、坏性格,长大继行所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际父母认为亏欠孩子,其实儿女缺少的不是食品,更不是衣服,真正缺少的是父母的真爱与教育。而父母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不顾将来,选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孩子需要的是教育,是做人的道理,因为一个孩子若失去了教育,他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事只随着己意我行我素,只能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给父母留下的是终生的遗憾。  所以不论是在外打工还是守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您真的需要抽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与他们交流了解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啦!都说过一辈子为的是过人。所以物质来源,优越的条件并不等于你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能保证让儿女身心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做事。才是一个合格父母为儿女过下的真正财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