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与管理有关的相关论文有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2024-07-19 14:29:52

与管理有关的相关论文有哪些类型

那就多了,比如:1、浅析员工关系管理毕业论文2、企业员工管理系统论文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管理学的论文题目太多了。管理学也分好多大类,比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拿工商管理来说,论文题目又分许多小类。比如领导力方面,管理心理方面,市场营销方面,供应链方面,等等。每一方面都可以再细作文章。 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题目举例:  1、领导学研究的哲学回归与价值重塑  2、领导技术:一个领导科学重要概念被掩蔽的原因探源  3、企业领导者要做“人性大师”  4、自我领导力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领导艺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其运用研究  6、论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7、领导艺术之感情投资新探  8、办公室标准化管理浅析  9、善待下属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  10、领导科学的实践本质研究  11、领导者提高领导艺术的路径探析

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论文有哪些类型

高校(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摘要:近几年来,在企业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已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许多高校也运用它来进行学校质量管理。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育组织机构,其质量管理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期对更新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传统观念与模式、构建适应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所助益。关键词:独立学院;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独立学院是指我国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与社会力量采用新机制和新模式联合举办的、以开展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自1999年独立学院试办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05年6月14日,全国已有29个省市开办独立学院共292所(不包括没有在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已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14%。独立学院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其办学质量和方向、学校管理等。2005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我国独立学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质量,办学方向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学院的办学质量问题。可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便成了独立学院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运用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譬如学校)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如学生、学生家长)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资料显示,美国在1992年全部或部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高等学校就有220所,英国目前已有26所大学按照ISO9000标准构建了自己的质量体系。我国教育界从90年代开始初步探讨来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来对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并使得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和我国交通部的要求,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等一批航海高等学校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并使得青岛远洋学院自2002年以来一些专业成为国家精品专业。可见,将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应用于高校已得到了相当的认可。本文将结合在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具体的分析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期对改善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有所助益。一、 确定领导作用全面质量管理十分强调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投入和责任。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之一戴明甚至认为,85%的质量问题归于管理者,只有15%归于工人。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学校和院系的党政一把手应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提高本校和本院系的教学质量负有首要责任。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一般以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因投入主体不同,有的独立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独立学院究竟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才适合其办学实际,需要认真研究探索。但无论怎样,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党政各自功能的正常发挥,明确各党政领导的职责,取到领导的带头作用。ISO9000关于“领导作用”的质量管理原则认为。“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全员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内部环境”。真正成为质量管理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和推动者领导者。可见独立学院的领导者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应做好方针的制定,确定目标,配备资源,落实职责,营造环境等工作。领导者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事时要结合学院实际,在充分了解学院内外部顾客需求和人才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面的最高质量方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质量目标,明确自身对质量的责任。二、 更新观念,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采取的是选拔性考试教育(主要应用在英才教育中)以及以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应用在大众教育中)。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却是:为了使评价方便可行,评价指标越来越少,评价体系越来越简单,结果是教育质量的内涵越来越狭窄,评价的偏差越来越大,对教育教学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世界性的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热潮的兴起和发展,许多教育组织把全面质量管理看成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特别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工具。事实证明,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高校中对于改善高等教育质量的明显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如美国哈佛大学信息技术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后,消除了无用的和不必要的软件开支,使其每年能在该项支出中节省7万美元 ;靠重新协调工作流程,而带来了12万美元赢余。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改进独立学院的质量管理模式,那么就需要改变全体教职员工的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1)紧跟时代步伐,对社会需要做出敏锐反映。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范畴,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信息社会,世界经济的多元化,以及知识经济孕育了社会新的观念,教职员工只有树立与之相应的新的教育质量管理观念才能应对其挑战。为此,教职员工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现代快速发展社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批判性的对待传统质量管理观念,构建能够改造过去、变革现在、开创未来的、具有超前性的教育质量管理观念。(2)认真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丰富教职员工的质量管理知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教职员工构建新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观念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师观(提供服务者)、学生观(顾客)、发展观、评价观等上完全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观念,所以全面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可以使教职员工掌握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为质量管理观念的转变奠定基础,为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奠定基础。(3)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实践。质量管理观念是在教职员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模式运用于实践,在实际的管理的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脱离了实际的、务虚空谈的质量管理观念转变只能使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改革趋于形式。教职员工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分析、总结、积累,才能使质量观念不断清晰完善。三、加强教职工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因此对教职员工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培训的对象不同,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内容应有侧重点。对于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负责人来说,主要侧重于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及组织管理的方法、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对于教务部门的人员主要侧重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第一线的教师和职工,主要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一些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方法的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教职工转变传统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可采取开办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的学习班,使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等各个岗位的上教职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学校还可以请有关专家进校介绍,使教职员工能深入领会ISO9000标准的实质。培训结束后,领导小组要及时总结评估培训的效果。四、全面建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把质量管理体系解释为:“质量体系是全公司和全厂协调一致运转的工作结构,它用文件的形式列出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好的、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公司和工厂的工作人员、机器以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顾客对质量满意和经济的质量成本。”费根鲍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组织一致运行的一种工作结构,这种工作结构通过技术和管理程序来加以规范,并且通过文件加以明确。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包括五个层次: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教学质量手册、过程文件、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教学质量方针是由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学校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通常应与学校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方针对于社会应是一种承诺,对学校则是学校奋斗和努力的目标。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应形成质量文件并颁布实施。教学质量手册是说明学校教学质量方针并规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对内,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纲领,是教学及其相关工作“法规”;对外,它是展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动作状态和向学生、家长、社会、政府证实学校教学质量保证能力的工具。教学质量手册通常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组织编写,吸收专家和职能部门代表参加,最后 由校长组织 校务委员会讨论和审查批准,由校长签发执行。程序文件是规定各项活动程序的文件。程序文件通常规定活动的目的和范围:为什么而做、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做、何地做和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样的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等。作业文件具体规定各种工作的规则和要求。主要包括为各项实际工作的执行者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设备操作指导书,为检验员编制的检验规程或检验指导书,为科室人员编制的岗位职责等等。按照ISO9000标准的解释,质量记录就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质量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质量记录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离开及时、真实的质量记录,信息管理就没有实际意义。它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一种客观依据。它可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五、预防为主,加强实施阶段的质量监控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具体方式主要有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过程效率,出了问题才纠正的被动措施只是采取预防措施不足的一种表现。独立学院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严把人才质量关,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允许其“生产”出“次品”和“废品”,而且全面质量管理提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检验只能剔除废次品,不能真正提高质量,所以在独立学校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坚持由事后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积极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加以预防和主动的进行实施过程的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只有保证过程才能保证质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也具有相似性,它一般要经过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包括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指导与就业→毕业生质量反馈的全过程。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把握住在提供教育服务的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特别是关键性环节,使这些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因为只有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监控,才能使学院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总之,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把握住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独立学院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真正将独立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优势,使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后起之秀。参考文献:徐建平,黄佩飞,邹健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2(3)何茂勋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 2003 (6)李艳娜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13)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12-王章豹,郑治祥基于TQM和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3)贾志敏全面质量管理在美英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3)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您可以随时给我留言,加我后我会帮你找寻一下相关的资料。随时欢迎您。

你自己找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下呗~~~~

楼主能留下邮箱么,我发给你就可以了

没有好与不好的质量管理方法,只有适合不适合解决某个质量问题的工具。 本文运用和谐管理的基本原理,结合质量管理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质量管理应用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实际应用要点。和谐管理是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

管理学相关的论文有哪些类型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共有15个二级学科。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120504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方面暂时想到这两个做的比较多的,下次再补充

与管理有关的相关论文有哪些

学术堂整理了八十五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供大家参考:  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 消费者行为研究  4、 现代商务谈判  5、 激励理论的研究  6、 领导理论的研究  7、 组织发展与变革  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 论企业战略联盟  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 虚拟企业  29、 企业核心竞争力  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 企业成长研究  32、 知识管理研究  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 企业并购研究  42、 管理者收购研究  43、 战略联盟研究  44、 租赁经营研究  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1、 论管理创新  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管理学论文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三种激励方式。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方式1、激励理论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1.1 激励的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2.2 激励的过程理论(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② 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人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③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2)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 = V E其中:M-一激励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 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2、激励理论的启发2.1 激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必须要考虑人的需求,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激励,这样的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打个比喻说,如果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你就是给他十座金山都没有用,还不如给他一个面包更直接、更有效。需要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需要多层次;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员工各种各种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2.2 激励也要注意公平不公平、不合理会带来心理挫伤。中国古代就有“不患贫,患不均”的说法。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2.3 激励目标的设置在激励方面,期望理论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公共管理相关的论文有哪些类型

美女我来回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公共管理类论文: 公共管理类论文:浅析转型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困 论文 境与对策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公民参与公 共政策的困境, 为了落实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一政策路线, 应该从构建参与型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把握 好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协作解决政策冲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 行政务公开;构建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等方面 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转型期;公民参与;公民文化;总体利益;公共政策 所谓转型期,指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导致中国社会形态的改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 层面的改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政府的行政管 理理念正在从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理念向现代的民主行政理 念转变。而民主行政理念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上,不仅需 要制度上的配合,更需要从文化与治理观念上着手。事实上,公民参 与是实现直接民主而且有效的一种方式,而目前,我国公民在参与公 共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 展。本文对其中主要的障碍作粗略的分析,以期对推进我国公共政策 民主化进程有所裨益。 一、公民参与的概念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的概念。 所谓“公民参与” ,就是为了落实民主政治、追求公共利益及实 现公民资格, 由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从事包括所有公共事务与决定的 行动,这些公共事务是以公民本人切身的地方性事务为基础,再逐步 扩大到全国性的公共政策,因此,可以由每一个公民时时刻刻的关心 与适时的投入来实现; 而公民参与的行动必须是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 上,并且依参与者根据本身所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花费的成本、预期 的影响力等,理性地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与策略[ 1 ]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义。 (1)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信息的 完备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也是公共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的基本 原则之一。由于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信息 的有限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公民的积极参与,可以为政策 制定提供丰富的信息,很好的弥补政府的这一缺陷。因此构建公共政 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机制,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供多种方式, 通过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充分利益博弈整合公民的利益诉求, 是公共 政策建立在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相对平衡的基础上,降低政策成本, 提高公共政策科学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有助于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公民在公 共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这是因为政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所要 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都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在大多数现代国家 里,特别是人口众多和地域辽阔的国家中,公众不容易直接对中央政 府的决策发表意见, 但可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中发挥更重要和更直 接的影响作用。 有许多政策只有依靠公众的合作与参与才能得以贯彻执行, 如环 境保护、社区发展、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政策,若没有公众的支持,即 使政策制定出来了,贯彻执行仍相当困难。要保证政策有较高的支持 度,就不能忽视政策制定中公民的有效介入[ 2 ] 。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不 可避免的产生这样那样的困境。就现阶段而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 主要障碍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民文化因素的制约。尽管民主社会最大的希望是,公民个 人最大限度的参与政治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这种参与将培养人类 能力并因此获得人性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知道,公民从年轻时代 首先学习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服从”这门课,只是后来才了解到权威 不过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直到成年期,才真正发现可以参与作出具有 约束力的决定。 这时, 传统的文化意识已经把公民变成为一个顺从者, 政治文化因素影响了青少年不断形成的对民主社会中公民身份有意 义的理解[ 3 ] 。 公民自身的局限性。现代公共政策往往带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知识方面,普通公民常常不能理解政策质量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所 以他们可能会对专业领域或科学界认定的政策质量标准无法提出质 疑。在能力方面,他们是否具有参与政策应该具备沟通技巧,是否充 分地理解政策过程和决策方式, 是否充分地理解参与者的期望受政策 限制,是否充分的理解公共问题解决的利益取向等,都是公民参与的 巨大障碍。 此外, 由于部分参与者经常代表的是现存组织的群体需要, 表达着他们的特殊利益,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利益。因此,这些现象的 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 公民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欠缺。公民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 性欠缺, 主要是指部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了达到体现自己意志的公 共政策能够顺利出台这一目的,通过操纵公民参与,导致公共政策过 程中公民代表缺乏代表性和全面性。综观近几年的公民参与实践,部 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公民参与, 在公共 政策出台之前,广泛征集公民的意见,有的还召开大型的听证会。但 是,由于参与公共政策的公民产生方式不尽合理,参与的公民是由上 级组织指定,而非通过制度化的严格程序产生。在上级组织指定参与 公民的过程中,把一些与政府部门观点相左的公民排斥在外,更有甚 者,参与者本人就是公共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或是与政府有利益关系 等状况,都导致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欠缺。 相关利益者话语权的缺失。相关利益者话语权的缺失,主要 是指公共政策过程中, 由于政府以及公民自身等原因所导致的相关利 益主体缺位,致使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在公共政策中得不到体现。 一方面,现实中的公共政策制定方式主要是封闭内向型的,政策制定 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公民分离的, 常常成为及少数专家和领导封闭式自 我意志的表现。 另一方面,由于公民参与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相关利益主体缺 位,相关利益者的意志和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不到体现。本来作为公 共政策相关人的公民,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公共政策给自己经济、社 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最有发言权。然而由于公共政 策制定过程中相关利益者话语权的缺失, 就会导致公共政策所整合的 利益不够全面[ 4 ] 。 三、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几点对策。 构建参与型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阿 尔蒙德认为 “民主国家为普通人提供一个有影响力的公民参与决策过 程的机会”[ 5 ] 。而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清官 情结、臣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民参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 公民认为政策制定是政府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联不大,形成了公民 参与的文化困境。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可以从地方性的事务做起, 尤其是与公民最切身的事务相关联,才会引发公民参与的动力;当公 民在这些地方性事务的学习中学会参与并适应后, 将会逐渐培养起参 与更广泛的公共事务的能力与兴趣, 并能进一步明确参与公共政策是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参与过程中逐步提高认知水平和能 力。 把握好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所谓公共利益就是“在特定社 会条件下,能够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生存、享受、发展等公共需要的各 种资源和条件的总和。 6 ]所谓总体利益就是“目标群体的全部利 ”[ 益,是整体利益与所有部分的相对独立的利益之总和。 7 ]在现阶 ”[ 段,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应该是以总体系统观为指导的总体利益,因 为这样既能发挥对部分进行整合的整体优势, 又能调动系统所有组成 部分的积极性,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大的总体利益。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一种 信息活动, 若参与公共政策的公民不能够掌握有关公共政策的相关信 息,那么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很难体现其价值。把公共政策各方面的情 况作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布于众,使公民能够科学地了解公共政 策的目的,并对相应的应对策略作出科学与准确的判断,以便更好的 行使公民的政策参与。 构建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从理论来 看, 公共政策供给取决于社会各阶层达成的保护自己利益话语权的均 衡。 从制度上保障公民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制度参与公共政策, 确 保参与公共政策的公民能够充分完备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实践 中,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组织结构方 面,实现地方基层自治;二是法制环境方面,建立“公民参与法” , 充分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施。 参考文献: [ 1 ] 李图强。 《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 ] 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4 年。 [ 2 ] 陈振民主编。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 》 [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 3 ] 李图强。 《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 ] 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4 年。 [ 4 ] 高富锋。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路径分析》[ J ] 经济研究参 考。 2008 年第 46 期。 [ 5 ] 阿尔蒙德等著。 《公民文化》[M ] 张明澍译。 台湾五南图 书出版公司。 1996 年。 [ 6 ] 王洛忠。 《试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J ] 理论探讨。 2003 年第 2 期。 [ 7 ] 张国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M 年。

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2、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行政管理现代化评价系统初探4、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原则6、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7、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 适应社会快速发展8、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9、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应对WTO挑战的对策选择10、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11、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12、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13、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14、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15、当代社会依法理财问题的探讨16、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17、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18、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19、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20、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21、论我市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22、论地方政策的决策模式23、牢记为民服务宗旨 树立良好政府形象24、浅谈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25、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26、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27、浅谈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28、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29、试论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30、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31、乡镇政府体制改革之我见32、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之浅见33、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34、浅析知识管理的目标与策略35、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36、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37、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38、试论依法行政39、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40、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41、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42、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根源43、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44、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45、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46、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47、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48、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探析49、略论遏制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50、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51、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52、浅议政府工作中的浮夸问题及治理对策53、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54、浅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与对策55、浅谈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与对策56、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57、浅谈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其工作措施58、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制度建设的思考59、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60、浅谈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1、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影响62、论我国入世以后的反腐新课题63、试论行政程序法治化64、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65、对我市实施小城镇战略若干问题的探索66、浅述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67、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68、管理策略浅论69、试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管理变革70、浅谈管理中的“人本”问题71、浅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72、浅谈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7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行政发展方向74、正确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75、关于加快城镇化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系之我见记得给分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