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论文1000字开头怎么写呀

发布时间:2024-07-20 06:09:10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论文1000字开头怎么写呀

有什么难的 抓住一点 抄点书加上点自己岗位仪表的东西和自己的意见就行了 假如写分析表就整篇都是围绕分析表来写 加点自己的东西就OK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在35~220kV的国产油浸电力变压器、6kV及以上厂用变压器和同类设备,如消弧线圈、调压变压器、静补装置变压器、并(串)联电抗器等。  对国并进口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及同类设备可参照本导则并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2本导则适用于变压器标准项目大、小修和临时检修。不包括更换绕组和铁芯等非标准项目的检修。  3变压器及同类设备需贯彻以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和诊断检修相结合的方针,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讲究实效。  4有载分接开关检修,按部颁DL/T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执行。  5各网、省局可根据本导则要求,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作补充规定。  2引用标准  GB1~5-85电力变压器  GB1~5-8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7251-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7665-87变压器油  DL/T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3检修周期及检修项目  1检修周期  1大修周期  1一般在投入运行后的5年内和以后每间隔10年大修一次。  2箱沿焊接的全密封变压器或制造厂另有规定者,若经过试验与检查并结合运行情况,判定有内部故障或本体严重渗漏油时,才进行大修。  3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主变压器当承受出口短路后,经综合诊断分析,可考虑提前大修。  4运行中的变压器,当发现异常状碚或经试验判明有内部故障时,应提前进行大修;运行正常的变压器经综合诊断分析良好,总工程师批准,可适当延长大修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06-29发布1995-11-01实施  2小修周期  1一般每年1次;  2安装在2~3级污秽地区的变压器,其小修周期应在现场规程中予以规定。  3附属装置的检修周期  1保护装置和测温装置的校验,应根据有关规程的规定进行。  2变压器油泵(以下简称油泵)的解体检修:2级泵1~2年进行一次,4级泵2~3年进行一次。  3变压器风扇(以下简称风扇)的解体检修,1~2年进行一次。  4净油器中吸附剂的更换,应根据油质化验结果而定;吸湿器中的吸附剂视失 程度随时更换。  5自动装置及控制回路的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6水冷却器的检修,1~2年进行一次。  7套管的检修随本体进行,套管的更换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2检修项目  1大修项目  1吊开钟罩检修器身,或吊出器身检修;  2绕组、引线及磁(电)屏蔽装置的检修;  3铁芯、铁芯紧固件(穿心螺杆、夹件、拉带、绑带等)、压钉、压板及接地片的检修;  4油箱及附件的检修,季括套管、吸湿器等;  5冷却器、油泵、水泵、风扇、阀门及管道等附属设备的检朔;  6安全保护装置的检修;  7油保护装置的检修;  8测温装置的校验;  9操作控制箱的检修和试验;  10无盛磁分接开关和有载分接开关的检修;  11全部密封胶垫的更和组件试漏;  12必要时对器身绝缘进行干燥处理;  13变压器油的处理或换油;  14清扫油箱并进行喷涂油漆;  15大修的试验和试运行。  2小修项目  1处理已发现的缺陷;  2放出储油柜积污器中的污油;  3检修油位计,调整油位;  4检朔冷却装置:季括油泵、风扇、油流继电器、差压继电器等,必要时吹扫冷却器管束;  5检修安全保持记装置:包括储油柜、压力释放阀(安全气道)、气体继电器、速动油压继电器等;  6检修油保护装置;  7检修测温装置:包括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绕组温度计)、棒形温度计等;  8检修调压装置、测量装置及控制箱,并进行调试;  9检查接地系统;  10检修全部阀门和塞子,检查全部密封状态,处理渗漏油;  11清扫油箱和附件,必要时进行补漆;  12清扫并绝缘和检查导电接头(包括套管将军帽);  13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测量和试验。  3临时检修项目  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4对于老、旧变压器的大修,建议可参照下列项目进行改进  1油箱机械强度的加强;  2器身内部接地装置改为引并接地;  3安全气道改为压力释放阀;  4高速油泵改为低速油泵;  5油位计的改进;  6储油柜加装密封装置;  7气体继电器加装波纹管接头。  4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查阅档案了解变压器的运行状况  1运行中所发现的缺陷和异常(事故)情况,出口短路的次数和情况;  2负载、温度和附属装置的运行情况;  3查阅上次大修总结报告和技术档案;  4查阅试验记录(包括油的化验和色谱分析),了解绝缘状况;  5检查渗漏油部位并作出标记;  6进行大修前的试验,确定附加检修项目。  2编制大修工程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其主要内容如下:  1人员组织及分工;  2施工项目及进度表;  3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案;  4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技术措施和现场防火措施;  5主要施工工具、设备明细表,主要材料明细表;  6绘制必要的施工图。  3施工场地要求  1变压器的检修工作,如条件许可,应尽量安排在发电厂或变电所的检修间内进行;  2施工现场无检修间时,亦可在现场进行变压器的检修工作,但需作好防雨、防潮、防尘和消防措施,同时应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准备充足的施工电源及照明,安排好储油容量、大型机具、拆卸附件的放置地点和消防器材的合理布置等。  5变压器的解体检修与组装  1解体检修  1办理工作票、停电,拆除变压器的外部电气连接引线和二次接线,进行检修前的检查和试验。  2部分排油后拆卸套管、升高座、储油柜、冷却器、气体继电器、净油器、压力释放阀(或安全气道)、联管、温度计等附属装置,并分别进行校验和检修,在储油柜放油时应检查油位计指示是否正确。  3排出全部油并进行处理。  4拆除无励磁分接开关操作杆;各类有载分接开关的拆卸方法参见《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拆卸中腰法兰或大盖宫接螺栓后吊钟罩(或器身)。  5检查器身状况,进行各部件的紧固并测试绝缘。  6更换密封胶垫、检修全部阀门,清洗、检修铁芯、绕组及油箱。  2组装  1装回钟罩(或器身)紧固螺栓后按规定注油。  2适量排油后安装套管,并装好内部引线,进行二次注油。  3安装冷却器等附属装置。  4整体密封试验。  5注油至规定定的油位线。  6大修后进行电气和油的试验。  3解体检修和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1拆卸的螺栓等零件应清洗干净分类妥善保管,如有损坏应检修或更换。  2拆卸时,首先拆小型仪表和套管,后拆大型组件,组装时顺序相反。  3冷却器、压力释放阀(或安全气道)、净油器及储油柜等中件拆下后,应用盖板密封、对带有电流互感器的升高座应注入合格的变压器油(或采取其它防潮密封施)。  4套管、油位计、温度计等易损部件拆下后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和受潮;电容式套管应垂直放置。  5组装后要检查冷却器、净油器和气体继电器阀门,按照规定开启或关闭。  6对套管升高座、上部管道孔盖、冷却器和净油器等上部的放气孔应进行多次排气,直至排尽为止,并重新密封好擦净油迹。  7拆卸无盛磁分接开关操作杆时,应记录分接开关的位置,并作好标记;拆卸有载分接开关时,分接头应置于中间位置(或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8组装后的变压器各零部件应完整无损。  9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工作。  4检修中的起重和搬运  1起重工作及注意事项  1起重 荼应分工明确,专人指挥,并有统一信号;  2根据变压器钟罩(或器身)的重要选择起重工具,包括起重机、钢丝绳、吊环、U型挂环、千斤顶、枕木等;  3起重前应先拆除影响起重工作的各种连接;  4如系吊器身,应先紧固器身有关螺栓;  5起吊变压器整体或钟罩(器身)时,钢丝绳应分别挂在专用起吊装置上,遇棱角处应放置衬垫;起吊100mm左右时应停留检查悬挂及捆绑情况,确认可靠后再继续起吊;  6起吊时钢丝绳的夹角不应大于60°,否则应采用专用吊具或调整钢丝绳套;  7起吊或落回钟罩(或器身)时,四角应系缆绳,由专人扶持,使其保持平稳;  8起吊或降落速度应均匀,掌握好重心,防止倾斜;  9起吊或落回钟罩(或器身)时,应使高、低压侧引线,分接开关支架与箱壁间保持一定的间隙,防止碰伤器身;  10当钟罩(或器身)因受条件限制,起吊后不能移动而需在空中停留时,应采取支撑等防止坠落措施;  11吊装套管时,其斜度应与套管升高座的斜度基本一致,并用缆绳绑扎好,防止倾倒损坏瓷件;  12采用汽车吊起重时,应检查支撑稳定性,注意起重臂伸张的角度、回转范围与临近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并设专人监护。  2搬运工作及注意事项  1了解道路及沿途路基、桥梁、涵洞、地道等的结构及承重载荷情况,必要时予以加固,通过重要的铁路道口,应事先与当地铁路部门取得联系。  2了解沿途架空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和其它障碍物的高度,排除空中障碍,确保安全通过。  3变压器在厂(所)内搬运或较长距离搬运时,均应绑轧固定牢固,防止冲击震动、倾斜及碰坏零件;搬运倾斜角在长轴方向上不大于15°,在短轴方向上不大于10°;如用专用托板(木排)牵引搬运时,牵引速度不大于100m/h,如用变压器主体滚轮搬运时,牵引速度不大于200m/h(或按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  4利用千斤顶升(或降)变压器时,应顶在油箱指定部位,以防变形;千斤顶应垂直放置;在千斤顶的顶部与油箱接触处应垫以木板防止滑倒。  5在使用千斤顶升(或降)变压器时,应随升(或降)随垫木方和木板,防止千斤顶失灵突然降落倾倒;如在变压器两侧使用千斤顶时,不能两侧同时升(或降),应分别轮流工作,注意变压器两侧高度差不能太大,以防止变压器倾斜;荷重下的千斤顶不得长期负重,并应自始至终有专人照料。  6变压器利用滚杠搬运时,牵引的着力点应放在变压器的重心以下,变压器底部应放置专用托板。为增加搬运时的稳固性,专用托板的长度应超过变压器的长度,两端应制成楔形,以便于放置滚框;运搬大型变压器时,专用托板的下中应加设钢带保护,以增强其坚固性。  7采用专用托板、滚框搬运、装卸变压器时,通道要填平,枕木要交错放置;为便于滚杠的滚动,枕木的搭接处应沿变压器的前进方向,由一个接头稍高的枕木过渡到稍低的枕木上,变压器拐弯时,要利用滚框调整角度,防止滚杠弹出伤人。  8为保持枕木的平整,枕木的底部可适当加垫厚薄不同的木板。  9采用滑全国纪录组牵引变压器时,工作人员和需站在适当位置,防止钢丝绳松扣或拉断伤人。  10变压器在搬运和装卸前,应核对高、低压侧方向,避免安装就位时调换方向。  11充氮搬运的变压器,应装有压力监视表计和补氮瓶,确保变压器在搬运途中始终保持正压,氮气压力应保持01~03MPa,露点应在-35℃以下,并派专人监护押运,氮气纯度要求不低于99%。  (2005-06-25)  整体组装  1整体组装前的准备工作和要求  1组装前应彻底清理冷却器(散热器),储油柜,压力释放阀(安全气道),油管,升高座,套管及所有组、部件。用合格的变压器油冲洗与油直接接触的组、部件。  2所附属的油、水管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管内不得有焊渣等杂物,并作好检查记录。  3油管路内不许加装金属网,以避免金属网冲入油箱内,一般采用尼龙网。  4安装上节油箱前,必须将油箱内部、器身和箱底内的异物、污物清理干净。  5有安装标志的零、部件,如气体继电器、分接开关、高压、中压套管或高座及压力释放阀(或安全气道)升高座等与油箱的相对位置和角度需按照安装标志组装。  6准备好全套密封胶垫和密封胶。  7准备好合格的变压器油。  8将注油设备、抽真空设备及管路清扫干净;新使用的油管亦应先冲洗干净,以去除油管内的脱模剂。  2组装  1装回钟罩(或器身);  2安装组件时,应按制造厂的“发装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  3油箱顶部若有定位件,应按并形尺寸图及技术要求进行定位和密封;  4制造时无升高坡度的变压器,在基础上应使储油柜的气体继电器侧具有规定的升高坡度;  5变压器引线的根部不得受拉、扭及弯曲;  6对于高压引线,所包扎的绝缘锥部分必须进入套管的均压球内,防止扭曲;  7在装套管前必须检查无盛磁分接开关连杆是否已插入分接开关的拨叉内,调整至所需的分接位置上;  8各温度计座内应注以变压器油;  9按照变压器外形尺寸图(装配图)组装已拆卸的各组、部件,其中储油柜、吸湿器和压力释放阀(安全气道)可暂不装,联结法兰用盖板密封好;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按各组部件“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  3排油和注油  1排油和注油的一般规定  1检查清扫油罐、油桶、管路、滤油机、油泵等,应保持清洁干燥,无灰尘杂质和水分。  2排油时,必须将变压器和油罐的放气孔打开,放气孔宜接入干燥空气装置,以防潮气侵入。  3储油柜内油不需放出时,可将储油柜下面的阀门关闭。将油箱内的变压器油全部放出。  4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油室内的油应分开抽出。  5强油水冷变压器,在注油前应将水冷却器上的差压继电器和净油器管路上的塞子关闭。  6可利用本体箱盖阀门或气体继电器联管处阀让安装抽空管,有载分接开关与本体应安连通管,以便与本体等压,同时抽空注油,注油后应予拆除恢复正常。  7向变压器油箱内注油时,应经压力式滤油机(220kV变压器宜用真空滤油机)。  图1真空注油连接示意图  1-油罐;2,4,9,10-阀门;3-压力滤油机或真空滤油机;5-变压器;6-真空计;7-逆止阀;8-真空泵  2真空注油  220kV变压器必须进行真空注油,其它奕坟器有条件时也应采用直空注油,真空注油应遵守制造厂规定,或按下述方法进行,其连接图见图1。  通过试抽真空检查油箱的强度,一般局部弹性变形不应超过箱壁厚度的2倍,并检查真空系统的严密性。  操作方法:  1以均匀的速度抽真空,达到指定真空度并保持2h后,开始向变压器油箱内注油(一般抽空时间=1/3~1/2暴露空气时间),注油温度宜略高于器身温度;  2以3~5t/h的速度将油注入变压器距箱顶约200mm时停止,并继续抽夫空保持4h以上;  3变压器补油:变压器经真空注油后补油时,需经储油柜注油管注入,严禁以下部油门注入,注油时应使油流缓慢注入变压器至规定的油面为止,再静止12h。  3胶囊式储油柜的补油  1进行胶囊排气:打开储油柜上部排气孔,由注油管将油注满储油柜,直至排气孔出油,再关闭注油管和排气孔;  2从变压器下部油门排油,此时空气经吸湿器自然进入储油柜胶囊内部,至油位计指示正常油位为止。  4隔膜式储油柜的补油  1注油前应首先将磁力油位计调整至零位,然后打开隔膜上的放气塞,将隔膜内的气体排除再关闭放气塞;  2由注油管向隔膜内注油达到比指定油位稍高,再次打开放气塞充分排除隔膜内的气体,直到向外溢油为止,经反复调整达到指定油位;  3发现储油柜下部集气盒油标指示有空气时,应用排气阀进行排气;  4正常油位低时的补油,利用集气盒下部的注油管接至滤油机,向储油柜内注油,注油过中发现集气盒中有空气时应停止注油,打开排气管的阀门向外排气,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储油柜油位达到要求为止。  5油位计带有小胶带时储油柜的注油  1变压器大修后储油柜未加油前,先对油位计加油,此时需将油表呼吸塞及小胶囊室的塞子打开,用漏斗从油表呼吸塞座处徐徐加油,同时用手按动小胶带,以便将囊中空气全部排出;  2打开油表放油螺栓,放出油表内多余油量(看到油有内油位即可),然后关上小胶囊室的塞子,注意油表呼吸塞不必拧得太紧,以保证油表内空气自由呼吸。  4整体密封试验  变压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整体密封性能的检查,具体规定如下:  1静油柱压力法:220kV变压器油柱高度3m,加压时间24h;35~110kV变压器油柱高度2m,加压时间24h;油柱高度从拱顶(或箱盖)算起。  2充油加压法:加油压035MPa时间12h,应无渗漏和损伤。  5变压器油处理  1一般要求  1大修后注入变压器内的变压器油,其质量应符合GB7665-87规定;  2注油后,应从变压器底部放油阀(塞)采取油样进行化验与色谱分析;  3根据地区最低温度,可以选用不同牌号的变压器油;  4注入套管内的变压器油亦应符合GB7665-87规定;  5补充不同牌号的变压器油时,应先做混油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压力滤油  1采用压力式滤油机过滤油中的水分和杂质;为提高滤油速度和质量,可将油加温至50~60℃。  2滤油机使用前应先检查电源情况,滤油机及滤网是否清洁,极板内是否装有经干燥的滤油纸,转动方向是否正确,外壳有无接地,压力表指示是否正确。  3启动员滤油机应先开出油阀门,后开进油阀门,停止时操作顺序相反;当装有加热器时,应先启动滤油机,当油流通过后,再投入加热器,停止时操作顺序相反。 滤油机压力一般为25~4MPa,最大不超过5MPa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论文1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我也是帮你从别的地方找的 你参考一下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摘 要: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关键词:化工仪表 化工自动化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农业、轻工、纺织、国防、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之一。化工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密闭的容器和设备中,在高压、真空、高温、深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的。此外,不少介质还具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的性质。因此,为使化工生产正常地、高效地进行,就必须把各项工艺参数维持在某一最佳范围之内,并尽量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现代化。所谓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就是在化工设备上,配置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方式,就称为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简称化工自动化。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不仅可以使生产保持在最佳状况下,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同时,能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更有意义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能够获得最高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并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解放前根本谈不上有仪表制造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仪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向着标准化的方向迅速前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最早出现在四十年代,那时的仪表体积大,精度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五十年代就出现采用2~0kg f/cm2统一气压信号的气动仪表,接着,又出现了采用4-20cm的直流信号的电动仪表,从而实现了集中控制,并使仪表体积大为缩小,可靠性和精度也有很大提高。五、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六十年后半期,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仪表便向着小体积、高性能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实现了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的各种自动化方案。化工生产向大规模、高效率、连续生产,综合利用方向迅速发展,需要一类不仅能迅速、准确地监视工艺参数,而且能迅速地进行工况分析、判断、作出操作决策的自控装置,人工的操作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必须有更有效地执行机构来操作生产。于是一大批的自动化装置应运而生,它们就是各种检测元件、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装置等。在生产的工艺设备上和操作中,起到“眼”、“脑”、“手”的作用,它们与生产设备一起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七十年代以来,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又有了迅猛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气动Ⅱ型、Ⅲ型仪表、电动Ⅱ型、Ⅲ型仪表相继投入使用,多功能组装式仪表也投入运行,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在化工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75年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仪表———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把自动化技术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常规仪表的发展,新型的数字仪表,智能化仪表,程序控制器,调节器等也不断投入使用。现在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广大乡、镇企业依据不同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以及各种智能化仪表,计算机等都在进行使用,形成了气电结合、模数共存、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局面。它们构成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学科仪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在企业里化工工艺及设备与自动化装置已经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没有现代化的自动化装置,也就没有现代化的化工生产。参考文献:[1]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2]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年。

把你邮箱发过来,我给你。现在

去中国知网上下载几篇,然后拼拼。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论文3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我也是帮你从别的地方找的 你参考一下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摘 要: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关键词:化工仪表 化工自动化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农业、轻工、纺织、国防、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之一。化工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密闭的容器和设备中,在高压、真空、高温、深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的。此外,不少介质还具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的性质。因此,为使化工生产正常地、高效地进行,就必须把各项工艺参数维持在某一最佳范围之内,并尽量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现代化。所谓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就是在化工设备上,配置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方式,就称为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简称化工自动化。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不仅可以使生产保持在最佳状况下,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同时,能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更有意义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能够获得最高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并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解放前根本谈不上有仪表制造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仪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向着标准化的方向迅速前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最早出现在四十年代,那时的仪表体积大,精度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五十年代就出现采用2~0kg f/cm2统一气压信号的气动仪表,接着,又出现了采用4-20cm的直流信号的电动仪表,从而实现了集中控制,并使仪表体积大为缩小,可靠性和精度也有很大提高。五、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六十年后半期,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仪表便向着小体积、高性能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实现了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的各种自动化方案。化工生产向大规模、高效率、连续生产,综合利用方向迅速发展,需要一类不仅能迅速、准确地监视工艺参数,而且能迅速地进行工况分析、判断、作出操作决策的自控装置,人工的操作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必须有更有效地执行机构来操作生产。于是一大批的自动化装置应运而生,它们就是各种检测元件、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装置等。在生产的工艺设备上和操作中,起到“眼”、“脑”、“手”的作用,它们与生产设备一起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七十年代以来,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又有了迅猛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气动Ⅱ型、Ⅲ型仪表、电动Ⅱ型、Ⅲ型仪表相继投入使用,多功能组装式仪表也投入运行,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在化工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75年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仪表———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把自动化技术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常规仪表的发展,新型的数字仪表,智能化仪表,程序控制器,调节器等也不断投入使用。现在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广大乡、镇企业依据不同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以及各种智能化仪表,计算机等都在进行使用,形成了气电结合、模数共存、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局面。它们构成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学科仪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在企业里化工工艺及设备与自动化装置已经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没有现代化的自动化装置,也就没有现代化的化工生产。参考文献:[1]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2]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年。

论文开头格式如下: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化工仪表自动化论文: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详细介绍了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功能特点,提出了今后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调度通信;工业以太网;GEPON;矿井无线通信 1、煤矿自动化和通信的发展历程 1煤矿自动化我国的煤矿自动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煤炭工业部调集了全国煤炭行业中研究电子和电气控制的技术骨干,在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成立了我国煤炭行业唯一的专业自动化研究所。当时受控制器件的限制,煤矿的自动化只能用继电器实现简单的开停和闭锁控制,且控制器体积庞大,安全性、可行性差。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晶体管和逻辑电路逐步替代了老式继电器,成为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器件,从而大幅度缩小了控制器的体积,改进了控制的功能,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单片机因其强大的运算和逻辑控制能力,迅速替代了晶体管和逻辑集成电路,成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对煤矿设备的实时控制。这个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各种单片机(如280,51系列芯片等)为控制核心的各类煤矿专用监测控制系统,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也被迅速地研发出来。可以说从这时开始,煤矿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系统才真正进人实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的专用监控系统,基本上还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些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以简单的调制方式为主,如模拟形式、基带形式、FSK形式或载波形式等,传输速率从600一9600hi口S不等,采用的传输电缆为矿用屏蔽电缆。各系统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换,往往是各系统独立工作。每个系统的维护使用部门也不尽相同,如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多由运输区使用维护,安全监测系统多由通风区使用维护,生产监测系统多由调度室使用维护。 21世纪初,随着以工业以太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崛起,用高速信息网络来传输煤矿各专用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变成现实,各专用监控系统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也逐渐为总线传输方式所代替。eAN总线、Rs232和R弘85等总线传输方式在各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中被广泛使用。高速信息通道的建立,为煤矿各专用监控子系统的集成及过程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煤矿自动化系统的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矿井通信 矿井通信是煤矿生产指挥必须具备的手段,煤矿是多工序、作业点分散的大型生产企业,很难用一种通信系统、一种通信方式来覆盖全矿井。煤矿通信按使用方式分为矿井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按使用区域分为全矿井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局部通信系统。我国早期采用防爆磁电电话机作为矿井调度通信,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矿用模拟程控调度通信系统,90年代又开发了数字程控调度通信系统,井下装机容量可达数百门,已能满足各种煤矿的矿井调度通信主要需求。 矿井移动通信主要有矿用透地通信系统、矿用漏泄通信系统、矿用感应通信系统、矿用载波通信系统、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和矿用CDMA通信系统等。矿用透地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应急救灾通信,矿用漏泄通信系统、矿用感应通信系统和矿用载波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局部通信,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和矿用CDMA通信系统应用于全矿井无线通信 2、煤矿自动化技术 我国煤矿自动化走过了一条早期用继电器实现简单的开停和闭锁控制,逐步用分立晶体管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单片微机进行技术升级,实现较复杂的系统控制之路。煤矿大部分矿井都形成了煤矿安全与生产监控系统、矿用带式输送机电控系统、矿用电力监控系统等专用监控系统,并以高速监控网络整合形成综合监测监控系统,并逐步完善和开发了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系统,向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1高速监控网络 目前在我国煤矿使用的高速监控网络主要有工业以太网、专用工业控制Controlnet网、GEPON网络和MCTP系统。我国煤矿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工业以太网作为主干传输平台,已得到广泛认同,不少矿井已装备使用。专用工业控制Controlnet网由于其开放性较差,只少部分矿井装备使用,并有被逐步淘汰的趋势。矿用GEPON网络系统是一种新的产品,它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MAC(MediaAee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并能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人技术,适合于综合传输视频、数据、语音等信息,将有广阔应用前景。 2自动化平台软件 自动化平台软件包括管控软件、Web服务软件,分别安装在控制层的管控服务器和管理层的Web服务器中,是实现煤矿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自动化平台软件有两种选择,一是以现有的国内外组态软件为平台进行组态设计和二次开发,二是根据煤矿的实际进行定制集成开发。组态软件比较适合做各子系统的HMI,不适合进行系统的数据的后处理及与管理层信息系统协调运作。为应用对象量身定做的自动化平台软件具有运行效率高、借用专业公司开发的第三方软件、解决用户特别需求的优点。 3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 (l)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我国已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全过程。早期引进的如英国的MINOS系统、西德的T凡00系统、美国的DAN640O系统等,均被国内开发的监测系统所改造替换,目前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基本上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主要有KJ95,KJ90,KJ4/KJ2000等。实践表明,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局矿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但是我国煤矿监控系统还停留在集散式监控水平上,仍以主从式窄带低速通信体系结构、时分制通信为主流技术,主要有RS485,FSK和DPSK等几种通信方式,系统反应速度慢、稳定性不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差。新颁布的AQ62ol一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强化了矿用传感器的稳定性要求,增加了系统EMC检验等。系统将向高速多主通信、高稳定性、强抗电磁干扰能力方向发展。 (2)矿井电力监控系统。现有煤矿供电系统,虽然微机保护和监控系统也得到了应用,但主要是针对地面供电系统,井下微机保护和监控装置应用还不多,大部分是在配电柜或防爆开关中设置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断相保护等保护功能,采区内配电设备的联网功能较弱。由于井下供电网络结构复杂,采区变电所和工作面配电点供电服务对象主要为采煤、掘进、运输以及排水等主要生产环节,供电负荷种类繁多、区域分布广、负荷工作场所地质条件复杂,影响供电系统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事故发生率高,故障排查、停送电周期长。尽管近年来,煤矿供电管理部门在改进井下配电装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不断强化人员素质的管理,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供电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并且导致供电部门每天用于值班和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较多,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系统发展方向首先是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五遥和各种保护、故障在线监测功能,其次是实现井下电力自动化。 (3)矿井水泵自动化系统。目前,大部分煤矿没有装备该系统,主要原因是水泵排空阀门受矿井水质影响,容易出故障,导致系统不能长期正常使用。井下水泵房一般有多台泵,单台泵功率一般都要几百千瓦,无论从排水安全,还是避峰填谷用电进行节能等考虑,都有必要装备矿井水泵自动化系统。 (4)矿井机车调度控制系统。矿井机车大部分是用于辅助运输,分为有轨机车和无轨机车,有轨机车国内已有信集闭监控系统,但生产厂家较少;无轨机车调度控制系统基本还是空白。目前无论在矿井总产和工作面单产方面,我国都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综采工作面搬家,与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外一般仅需1一2周即可完成,而我国煤矿传统方式需要25一45d。大型矿井的液压支架和大型设备的铲装运输主要由无轨胶轮车来完成,其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煤炭生产。 目前,无轨胶轮车本身自带有一些机载仪表,司机可以基本掌握本车的工作状况,但矿调度员只能通过电话联系等人工手段来获取无轨胶轮车运行工况、目前所处的地点等信息,不能有效地调度组织车辆运转。因此,需要对无轨胶轮车的运行工况、运行过程进行自动监测监控,快速定位故障性质及地点,提高煤矿现代化管理水平。 (5)矿井数字化工业电视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矿用工业电视系统都是模拟传输,系统使用可靠、经济,但随着高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井下,三网合一将是发展趋势,矿井工业电视系统数字化也是发展方向。 (6)工作面巷道监控中心。目前,较多的是对液压支架等单机进行自动化控制,还没有成功实现工作面集控。在综采和综放工作面巷道建立监控中心,对包括大功率采煤机、大采高液压支架、大功率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泵站、带式输送机、供电设备等进行集中监视监控,同时将信息高速传输到地面调度中心,还存在如何将采煤机的位置等机载信息和移动可视信息可靠传输到工作面巷道控制中心等难题。 3、煤矿通信技术 矿井程控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和工作面局部扩音通信系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矿井有线通信的主流,但随着网络技术在矿井的大规模应用和IP语音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矿井IP调度通信系统也将是矿井有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矿井移动通信技术还在不断研究探索。 (l)矿用透地通信系统。是采用敷设井下环型天线实现井下超低频无线电波覆盖,该系统可以由地面调度中心寻呼或群呼井下的工作人员,实现单向通信功能,在我国应用较少。其存在信道容量小、单向通信、电磁干扰大等缺点。 (2)矿用漏泄通信系统。是采用漏泄电缆实现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现有产品大多是半双工对讲,只有1一4个信道,主要应用于机车通信等局部通信,其发展方向是多功能化和其他技术如cDMA通信技术结合组成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 (3)矿用感应通信系统。是借助钢轨、水管、导线等金属感应体实现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为减小传输衰减,其选择的传输频率较低,而煤矿井下在低频段的电磁噪声较大,所以感应电话通话质量在有些矿井不理想,噪声较大。其主要应用于短距离救灾通信、矿井机车通信等局部通信。 (4)矿用载波通信系统。是利用电机车架空供电线与钢轨形成回路,采用直接载波传输方式实现运输调度员与司机之间及司机与司机之间的通话。这一通信技术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产品已由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更换了几代,但一直未得到普及,部分矿井使用效果不好,通话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信道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线路负载变化太大,直接造成阻抗不匹配,导致通话质量差,无法使用。 (5)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是一种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可实现双工通话、来电显示、短消息发布、语音信箱、区域定位等功能。在一些巷道条件较好的矿井使用,效果不错,但由于现有系统缺乏调度功能且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基站和基站控制器为隔爆设备,不适宜在工作面巷道中使用,使用范围受限。其发展方向是增加调度功能和开发本安型基站等。 (6)矿用CDMA通信系统。是一种全矿井多功能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可实现双工通话、移动数据传输、移动图像传输、来电显示、短消息发布、语音信箱等功能。其具有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较好、区域内同时通话数多、设备轻巧、使用不受限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若干技术问题 1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的完善提高 煤矿自动化的高速监控网络已有多种方案可选,但由于局部生产环节监控系统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技术参差不齐,其成为影响煤矿自动化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它需要各生产厂家进行不断完善提高。 2高强度快速安装式矿用光缆开发 光缆在我国煤矿井下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主要局限于大巷,还不适合应用于工作面,主要是工作面条件恶劣,普通矿用光缆易断,断后修复困难。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顶板监测等系统监控信息量比较大,要求高速(一般超过2kHz)信息传输,采用光缆传输性价比较高。此外,工作面已普遍采用电视监控,其长距离传输也只能采用矿用光缆,所有这些信息都要采用矿用光缆传输。为解决矿用光缆在恶劣环境的使用和修复问题,这需要开发高强度快速安装式矿用光缆,以推动高速网络传输技术、数字化工业电视技术在工作面应用。 3井下单模光纤接续技术 目前,井下光纤接续主要采用高压放电熔接技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开发一种接续衰耗小于1dB,不产生电火花的单模光纤机械接续方法及装置。 4煤矿供电安全技术 现有防爆开关等供电设备一般只具备电参数测量和各种保护功能,没有故障分析报警功能,还需要深人研究选择性漏电保护、设备故障监测、供电电缆故障监测等技术,开发出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成套设备。 5、结语 煤矿自动化是实现煤矿高效安全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矿井通信是煤矿生产指挥必须具备的手段,两者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煤矿企业高效安全生产的需要,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完善提高煤矿自动化和通信系统,实现煤矿少人开采、安全开采的目标。

有什么难的 抓住一点 抄点书加上点自己岗位仪表的东西和自己的意见就行了 假如写分析表就整篇都是围绕分析表来写 加点自己的东西就OK了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我也是帮你从别的地方找的 你参考一下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摘 要: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关键词:化工仪表 化工自动化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农业、轻工、纺织、国防、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之一。化工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密闭的容器和设备中,在高压、真空、高温、深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的。此外,不少介质还具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的性质。因此,为使化工生产正常地、高效地进行,就必须把各项工艺参数维持在某一最佳范围之内,并尽量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现代化。所谓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就是在化工设备上,配置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方式,就称为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简称化工自动化。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不仅可以使生产保持在最佳状况下,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同时,能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更有意义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能够获得最高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并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解放前根本谈不上有仪表制造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仪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向着标准化的方向迅速前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最早出现在四十年代,那时的仪表体积大,精度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五十年代就出现采用2~0kg f/cm2统一气压信号的气动仪表,接着,又出现了采用4-20cm的直流信号的电动仪表,从而实现了集中控制,并使仪表体积大为缩小,可靠性和精度也有很大提高。五、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六十年后半期,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仪表便向着小体积、高性能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实现了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的各种自动化方案。化工生产向大规模、高效率、连续生产,综合利用方向迅速发展,需要一类不仅能迅速、准确地监视工艺参数,而且能迅速地进行工况分析、判断、作出操作决策的自控装置,人工的操作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必须有更有效地执行机构来操作生产。于是一大批的自动化装置应运而生,它们就是各种检测元件、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装置等。在生产的工艺设备上和操作中,起到“眼”、“脑”、“手”的作用,它们与生产设备一起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七十年代以来,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又有了迅猛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气动Ⅱ型、Ⅲ型仪表、电动Ⅱ型、Ⅲ型仪表相继投入使用,多功能组装式仪表也投入运行,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在化工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75年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仪表———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把自动化技术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常规仪表的发展,新型的数字仪表,智能化仪表,程序控制器,调节器等也不断投入使用。现在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广大乡、镇企业依据不同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以及各种智能化仪表,计算机等都在进行使用,形成了气电结合、模数共存、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局面。它们构成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学科仪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在企业里化工工艺及设备与自动化装置已经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没有现代化的自动化装置,也就没有现代化的化工生产。参考文献:[1]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2]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年。

论文开头格式如下: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我有的 化工毕业论文

写论文(毕业、职称)的同学注意了:号角吹响了,抓紧解除论文烦恼了!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论文5000字开头的名字怎么写

化工仪表自动化论文: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详细介绍了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功能特点,提出了今后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调度通信;工业以太网;GEPON;矿井无线通信 1、煤矿自动化和通信的发展历程 1煤矿自动化我国的煤矿自动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煤炭工业部调集了全国煤炭行业中研究电子和电气控制的技术骨干,在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成立了我国煤炭行业唯一的专业自动化研究所。当时受控制器件的限制,煤矿的自动化只能用继电器实现简单的开停和闭锁控制,且控制器体积庞大,安全性、可行性差。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晶体管和逻辑电路逐步替代了老式继电器,成为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器件,从而大幅度缩小了控制器的体积,改进了控制的功能,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单片机因其强大的运算和逻辑控制能力,迅速替代了晶体管和逻辑集成电路,成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对煤矿设备的实时控制。这个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各种单片机(如280,51系列芯片等)为控制核心的各类煤矿专用监测控制系统,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也被迅速地研发出来。可以说从这时开始,煤矿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系统才真正进人实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的专用监控系统,基本上还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些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以简单的调制方式为主,如模拟形式、基带形式、FSK形式或载波形式等,传输速率从600一9600hi口S不等,采用的传输电缆为矿用屏蔽电缆。各系统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换,往往是各系统独立工作。每个系统的维护使用部门也不尽相同,如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多由运输区使用维护,安全监测系统多由通风区使用维护,生产监测系统多由调度室使用维护。 21世纪初,随着以工业以太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崛起,用高速信息网络来传输煤矿各专用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变成现实,各专用监控系统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也逐渐为总线传输方式所代替。eAN总线、Rs232和R弘85等总线传输方式在各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中被广泛使用。高速信息通道的建立,为煤矿各专用监控子系统的集成及过程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煤矿自动化系统的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矿井通信 矿井通信是煤矿生产指挥必须具备的手段,煤矿是多工序、作业点分散的大型生产企业,很难用一种通信系统、一种通信方式来覆盖全矿井。煤矿通信按使用方式分为矿井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按使用区域分为全矿井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局部通信系统。我国早期采用防爆磁电电话机作为矿井调度通信,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矿用模拟程控调度通信系统,90年代又开发了数字程控调度通信系统,井下装机容量可达数百门,已能满足各种煤矿的矿井调度通信主要需求。 矿井移动通信主要有矿用透地通信系统、矿用漏泄通信系统、矿用感应通信系统、矿用载波通信系统、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和矿用CDMA通信系统等。矿用透地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应急救灾通信,矿用漏泄通信系统、矿用感应通信系统和矿用载波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局部通信,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和矿用CDMA通信系统应用于全矿井无线通信 2、煤矿自动化技术 我国煤矿自动化走过了一条早期用继电器实现简单的开停和闭锁控制,逐步用分立晶体管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单片微机进行技术升级,实现较复杂的系统控制之路。煤矿大部分矿井都形成了煤矿安全与生产监控系统、矿用带式输送机电控系统、矿用电力监控系统等专用监控系统,并以高速监控网络整合形成综合监测监控系统,并逐步完善和开发了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系统,向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1高速监控网络 目前在我国煤矿使用的高速监控网络主要有工业以太网、专用工业控制Controlnet网、GEPON网络和MCTP系统。我国煤矿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工业以太网作为主干传输平台,已得到广泛认同,不少矿井已装备使用。专用工业控制Controlnet网由于其开放性较差,只少部分矿井装备使用,并有被逐步淘汰的趋势。矿用GEPON网络系统是一种新的产品,它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MAC(MediaAee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并能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人技术,适合于综合传输视频、数据、语音等信息,将有广阔应用前景。 2自动化平台软件 自动化平台软件包括管控软件、Web服务软件,分别安装在控制层的管控服务器和管理层的Web服务器中,是实现煤矿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自动化平台软件有两种选择,一是以现有的国内外组态软件为平台进行组态设计和二次开发,二是根据煤矿的实际进行定制集成开发。组态软件比较适合做各子系统的HMI,不适合进行系统的数据的后处理及与管理层信息系统协调运作。为应用对象量身定做的自动化平台软件具有运行效率高、借用专业公司开发的第三方软件、解决用户特别需求的优点。 3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 (l)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我国已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全过程。早期引进的如英国的MINOS系统、西德的T凡00系统、美国的DAN640O系统等,均被国内开发的监测系统所改造替换,目前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基本上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主要有KJ95,KJ90,KJ4/KJ2000等。实践表明,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局矿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但是我国煤矿监控系统还停留在集散式监控水平上,仍以主从式窄带低速通信体系结构、时分制通信为主流技术,主要有RS485,FSK和DPSK等几种通信方式,系统反应速度慢、稳定性不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差。新颁布的AQ62ol一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强化了矿用传感器的稳定性要求,增加了系统EMC检验等。系统将向高速多主通信、高稳定性、强抗电磁干扰能力方向发展。 (2)矿井电力监控系统。现有煤矿供电系统,虽然微机保护和监控系统也得到了应用,但主要是针对地面供电系统,井下微机保护和监控装置应用还不多,大部分是在配电柜或防爆开关中设置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断相保护等保护功能,采区内配电设备的联网功能较弱。由于井下供电网络结构复杂,采区变电所和工作面配电点供电服务对象主要为采煤、掘进、运输以及排水等主要生产环节,供电负荷种类繁多、区域分布广、负荷工作场所地质条件复杂,影响供电系统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事故发生率高,故障排查、停送电周期长。尽管近年来,煤矿供电管理部门在改进井下配电装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不断强化人员素质的管理,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供电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并且导致供电部门每天用于值班和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较多,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系统发展方向首先是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五遥和各种保护、故障在线监测功能,其次是实现井下电力自动化。 (3)矿井水泵自动化系统。目前,大部分煤矿没有装备该系统,主要原因是水泵排空阀门受矿井水质影响,容易出故障,导致系统不能长期正常使用。井下水泵房一般有多台泵,单台泵功率一般都要几百千瓦,无论从排水安全,还是避峰填谷用电进行节能等考虑,都有必要装备矿井水泵自动化系统。 (4)矿井机车调度控制系统。矿井机车大部分是用于辅助运输,分为有轨机车和无轨机车,有轨机车国内已有信集闭监控系统,但生产厂家较少;无轨机车调度控制系统基本还是空白。目前无论在矿井总产和工作面单产方面,我国都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综采工作面搬家,与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外一般仅需1一2周即可完成,而我国煤矿传统方式需要25一45d。大型矿井的液压支架和大型设备的铲装运输主要由无轨胶轮车来完成,其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煤炭生产。 目前,无轨胶轮车本身自带有一些机载仪表,司机可以基本掌握本车的工作状况,但矿调度员只能通过电话联系等人工手段来获取无轨胶轮车运行工况、目前所处的地点等信息,不能有效地调度组织车辆运转。因此,需要对无轨胶轮车的运行工况、运行过程进行自动监测监控,快速定位故障性质及地点,提高煤矿现代化管理水平。 (5)矿井数字化工业电视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矿用工业电视系统都是模拟传输,系统使用可靠、经济,但随着高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井下,三网合一将是发展趋势,矿井工业电视系统数字化也是发展方向。 (6)工作面巷道监控中心。目前,较多的是对液压支架等单机进行自动化控制,还没有成功实现工作面集控。在综采和综放工作面巷道建立监控中心,对包括大功率采煤机、大采高液压支架、大功率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泵站、带式输送机、供电设备等进行集中监视监控,同时将信息高速传输到地面调度中心,还存在如何将采煤机的位置等机载信息和移动可视信息可靠传输到工作面巷道控制中心等难题。 3、煤矿通信技术 矿井程控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和工作面局部扩音通信系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矿井有线通信的主流,但随着网络技术在矿井的大规模应用和IP语音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矿井IP调度通信系统也将是矿井有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矿井移动通信技术还在不断研究探索。 (l)矿用透地通信系统。是采用敷设井下环型天线实现井下超低频无线电波覆盖,该系统可以由地面调度中心寻呼或群呼井下的工作人员,实现单向通信功能,在我国应用较少。其存在信道容量小、单向通信、电磁干扰大等缺点。 (2)矿用漏泄通信系统。是采用漏泄电缆实现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现有产品大多是半双工对讲,只有1一4个信道,主要应用于机车通信等局部通信,其发展方向是多功能化和其他技术如cDMA通信技术结合组成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 (3)矿用感应通信系统。是借助钢轨、水管、导线等金属感应体实现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为减小传输衰减,其选择的传输频率较低,而煤矿井下在低频段的电磁噪声较大,所以感应电话通话质量在有些矿井不理想,噪声较大。其主要应用于短距离救灾通信、矿井机车通信等局部通信。 (4)矿用载波通信系统。是利用电机车架空供电线与钢轨形成回路,采用直接载波传输方式实现运输调度员与司机之间及司机与司机之间的通话。这一通信技术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产品已由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更换了几代,但一直未得到普及,部分矿井使用效果不好,通话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信道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线路负载变化太大,直接造成阻抗不匹配,导致通话质量差,无法使用。 (5)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是一种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可实现双工通话、来电显示、短消息发布、语音信箱、区域定位等功能。在一些巷道条件较好的矿井使用,效果不错,但由于现有系统缺乏调度功能且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基站和基站控制器为隔爆设备,不适宜在工作面巷道中使用,使用范围受限。其发展方向是增加调度功能和开发本安型基站等。 (6)矿用CDMA通信系统。是一种全矿井多功能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可实现双工通话、移动数据传输、移动图像传输、来电显示、短消息发布、语音信箱等功能。其具有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较好、区域内同时通话数多、设备轻巧、使用不受限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若干技术问题 1局部生产环节自动化的完善提高 煤矿自动化的高速监控网络已有多种方案可选,但由于局部生产环节监控系统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技术参差不齐,其成为影响煤矿自动化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它需要各生产厂家进行不断完善提高。 2高强度快速安装式矿用光缆开发 光缆在我国煤矿井下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主要局限于大巷,还不适合应用于工作面,主要是工作面条件恶劣,普通矿用光缆易断,断后修复困难。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顶板监测等系统监控信息量比较大,要求高速(一般超过2kHz)信息传输,采用光缆传输性价比较高。此外,工作面已普遍采用电视监控,其长距离传输也只能采用矿用光缆,所有这些信息都要采用矿用光缆传输。为解决矿用光缆在恶劣环境的使用和修复问题,这需要开发高强度快速安装式矿用光缆,以推动高速网络传输技术、数字化工业电视技术在工作面应用。 3井下单模光纤接续技术 目前,井下光纤接续主要采用高压放电熔接技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开发一种接续衰耗小于1dB,不产生电火花的单模光纤机械接续方法及装置。 4煤矿供电安全技术 现有防爆开关等供电设备一般只具备电参数测量和各种保护功能,没有故障分析报警功能,还需要深人研究选择性漏电保护、设备故障监测、供电电缆故障监测等技术,开发出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成套设备。 5、结语 煤矿自动化是实现煤矿高效安全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矿井通信是煤矿生产指挥必须具备的手段,两者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煤矿企业高效安全生产的需要,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完善提高煤矿自动化和通信系统,实现煤矿少人开采、安全开采的目标。

我也是帮你从别的地方找的 你参考一下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摘 要: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关键词:化工仪表 化工自动化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农业、轻工、纺织、国防、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之一。化工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密闭的容器和设备中,在高压、真空、高温、深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的。此外,不少介质还具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的性质。因此,为使化工生产正常地、高效地进行,就必须把各项工艺参数维持在某一最佳范围之内,并尽量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现代化。所谓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就是在化工设备上,配置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方式,就称为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简称化工自动化。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不仅可以使生产保持在最佳状况下,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同时,能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更有意义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能够获得最高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并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解放前根本谈不上有仪表制造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仪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向着标准化的方向迅速前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最早出现在四十年代,那时的仪表体积大,精度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五十年代就出现采用2~0kg f/cm2统一气压信号的气动仪表,接着,又出现了采用4-20cm的直流信号的电动仪表,从而实现了集中控制,并使仪表体积大为缩小,可靠性和精度也有很大提高。五、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六十年后半期,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仪表便向着小体积、高性能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实现了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的各种自动化方案。化工生产向大规模、高效率、连续生产,综合利用方向迅速发展,需要一类不仅能迅速、准确地监视工艺参数,而且能迅速地进行工况分析、判断、作出操作决策的自控装置,人工的操作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必须有更有效地执行机构来操作生产。于是一大批的自动化装置应运而生,它们就是各种检测元件、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装置等。在生产的工艺设备上和操作中,起到“眼”、“脑”、“手”的作用,它们与生产设备一起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七十年代以来,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又有了迅猛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气动Ⅱ型、Ⅲ型仪表、电动Ⅱ型、Ⅲ型仪表相继投入使用,多功能组装式仪表也投入运行,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在化工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75年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仪表———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把自动化技术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常规仪表的发展,新型的数字仪表,智能化仪表,程序控制器,调节器等也不断投入使用。现在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广大乡、镇企业依据不同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以及各种智能化仪表,计算机等都在进行使用,形成了气电结合、模数共存、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局面。它们构成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是利用自动控制学科仪器、仪表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服务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在企业里化工工艺及设备与自动化装置已经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没有现代化的自动化装置,也就没有现代化的化工生产。参考文献:[1]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2]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