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经济学本科论文选题方向2021房价趋势如何

发布时间:2024-07-18 14:14:21

经济学本科论文选题方向2021房价趋势如何

还是偏高,就快不高了,因为现在开发商还不没有到撑不住的时候,房价短期内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估计2009年8月左右是房价的最低谷,那时候房价应该是现在的95%-85%左右,目前效果还不明显呢,也快了,长远来看,中国的房价还是会持续上涨的,因为供还是小于求的。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政治试题就不能单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还要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学角度可以增加房屋供给,包括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廉租房等等,也可提高房贷利率以及房产税等措施抑制需求,尤其是投机性需求。从政治角度考量,还有社会稳定、反腐、收入分配等原因,可采取短期性的强制措施,如限购。

刚性需求引起的房价上涨确实会带动房租的价格上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替代作用引起的。一旦这些有刚性需求的人群买不起或买不到住宅房,他只能是转到租房市场去租房子住,这就会引起租房需求的上升造成房租上涨。这也就说明刚性需求引起的房价上涨会带动房租的上涨。因为一般对住宅商品房有刚性需求的人群都是在本地工作或生活的人群而有投机或投资需求的人群确是可以跨地区跟跨行业的。所以在刚性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投机需求引起的房价上涨对房租上涨的影响非常的小甚至有可能出现房租下降。他的理论公式:刚性需求为A(其中买得起房子的为A1、租房子的为A2)投资或投机性需求为B、(投机或投资性持有住宅房的为B2)商品房供应为C、当A+B大于C的时候房价上涨,但是当B2大于A2的时候房租就不可能上涨我国这两年的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机需求过多引起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投机是可以创造财富的。但是从事投机的人太多,必定会引起价格信息的混乱,造成价格虚高并产生泡沫。所以说过度的投机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有害的。这也是目前出台国十条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从事投机房地产的人会那么多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目前我国投资渠道过少造成的。如果我国的政策制定者不能拓宽投资渠道,那么就会可能出现下一次的粮食泡沫、金融泡沫等。笔者不否认这次国十条对房地产投机过热的打压力度,但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政策并不是医治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良方。

经济学本科论文选题方向2021房价趋势

刚性需求引起的房价上涨确实会带动房租的价格上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替代作用引起的。一旦这些有刚性需求的人群买不起或买不到住宅房,他只能是转到租房市场去租房子住,这就会引起租房需求的上升造成房租上涨。这也就说明刚性需求引起的房价上涨会带动房租的上涨。因为一般对住宅商品房有刚性需求的人群都是在本地工作或生活的人群而有投机或投资需求的人群确是可以跨地区跟跨行业的。所以在刚性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投机需求引起的房价上涨对房租上涨的影响非常的小甚至有可能出现房租下降。他的理论公式:刚性需求为A(其中买得起房子的为A1、租房子的为A2)投资或投机性需求为B、(投机或投资性持有住宅房的为B2)商品房供应为C、当A+B大于C的时候房价上涨,但是当B2大于A2的时候房租就不可能上涨我国这两年的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机需求过多引起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投机是可以创造财富的。但是从事投机的人太多,必定会引起价格信息的混乱,造成价格虚高并产生泡沫。所以说过度的投机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有害的。这也是目前出台国十条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从事投机房地产的人会那么多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目前我国投资渠道过少造成的。如果我国的政策制定者不能拓宽投资渠道,那么就会可能出现下一次的粮食泡沫、金融泡沫等。笔者不否认这次国十条对房地产投机过热的打压力度,但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政策并不是医治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良方。

客观的说,这些分析是有道理的,也不能全说是给房地产商说话,但前提没有弄清楚,多数分析用的是基本面分析,从宏观的供给和需求来入手,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推导出房价要上升,这个是没有错的,但这个分析是长期的。就像萨缪尔森说的那样:“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对于大部分的购房人(包括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长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对于消费决策的作用也不是十分明显,更有现实意义的分析是短期分析,短期就是指1-3年左右的房价走势,这个是对于我们的行为决策有指导意义的。我的观点是:短期内(1-3年),房价还是要下降的。      长期看质,短期看势,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从长期来看,该升的房价一定要升,因为土地资源是稀缺的,城市化进程是一定的,居民对于住房的需求是刚性的,地方预算外收入是少不了的,这些都是影响房价长期上涨的因素,但房价长期上涨的因素并不妨碍到房价短期的调整。天下的事物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少,相反相成的多,正所谓不破不立,房价的涨跌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短期来看,既然房价的升势不足,那么就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继续运行,这个调整不是几个月能够完成的,至少要1-3年。那么为什么说短期来看房价会继续下行呢?理由如下:      1、宏观调控的影响。金融政策的紧缩会造成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的紧张,这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短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文章已经说的多了,在此不赘述。      2、成交量。目前房屋价格的成交量一直上不去,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买方的原因,不肯买,一个是卖方的原因,不肯卖。但无论是不肯买还是不肯卖,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交易双方对这个价格不满意,所以成交量比较低。既然成交量对于当前的价格不不配合,那就一定要有一个新的价格去配合成交量,那到底新的价格是低于当前的价格还是高于当前的价格呢?要看趋势,现在房屋的价格已经进入的下降通道,也就是说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根据趋势理论,趋势一旦形成,就有继续前行的惯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房价下降的趋势如何才能结束呢?必须有一个外力去对价格下降的趋势进行否定,也就是说在某个价位上成交量需要放大,成交量的放大说明了交易双方对于当前价格的认可,是一个均衡形成的过程。更进一步的说也说明了下降趋势的结束,只有由成交量来否定当前的下降趋势,趋势才会出现逆转。    资本是逐利的,市场中一定存在一个均衡价格,使得在这个均衡价格上成交量会迅速放大,但目前为止,在当前价位上房市极为低迷的成交量,说明了市场对于当前的价位仍然不满意,均衡还没有出现。房屋短期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      3、还有很多人不相信房屋会下降。这其实也是一个理由,在一个趋势形成的初期,没有人会相信趋势的逆转,会有人继续相信不跌的房价,他们会买入,正是因为这部分人的存在,造成了房价一定要逐波下跌。因为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人会嗅到风险的来临,无论是自身资金链的紧张或是对房屋长期投资价值的否认,他们都会适时将他们的房屋投资品变现,而此时市场中恰有很多的人在等待房价的继续上升,市场中不缺乏买方,房屋顺利的实现了在高价位的换手,而资金则从房市中流出。当一个市场中资金出现流出或者枯竭的时候,价格一定要出问题。    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当前房屋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背离现象,二手房的价格反而高于一手房的价格。这里面的原因是深刻的。一手房的投资者是大的房地产机构,他们由于资金链的紧张会首先觉察到风险的来临,抢先出货,因为谁先出来谁的手中就能握有更多的资金,从而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二手房的投资者则绝大多数是个人,对于风险的反映是迟钝的,而且不能忍受亏损,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不肯出货,有价无市的市场现象其实反映了房屋中小投资者矛盾的心理状态,所以造成一手房的价格反而低于二手房的价格。对于这种明显的价格背离,市场是一定要纠正的,价格体系也一定要回归本位,纠正的方式则会异常惨烈,在这个价格背离没有被纠正之前,房价短期的下降趋势不会停止。       4、政府会挽救房市。这也是一个房价将在短期继续下降的理由,市场是不会被政府随意操纵的,事物的短期发展方向和长期发展方向往往是相背离的,正如《道德经》中所述的那样“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果政府执意要控制市场,往往在短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风险要有正确的态度,在房价下降通道中由市场来释放自身形成的风险,市场能够自己去纠正偏差,如果政府非要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干预,则往往不如人意。正如在房价上升的通道中,政府想法设法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结果在短期反而造成了房价更快的上升;同样,在房价下降的通道中,政府想稳定房价而出台利好措施,一定在短期会造成房价的另一轮下降,如果调控不好甚至可能会引起长期的下降,这里面有深刻的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原因。因为我相信政府一定会挽救房市,毕竟房地产商有这种要求,很多群众也有这种要求,既然政府要挽救房价,无论是采取放松财政类的措施或者是采取放松金融类的措施,最后的结果都会走向反面,所以我相信房价必将继续下跌。

就像股票如果一直上涨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不可能一直下跌。房价的下跌是在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基础下的必然趋势。如果中国经济稳定了,房价也不可能会出现今天的局面。

在一张白纸上,即便是徐悲鸿和张大千还有齐白石联手画一个大饼,也还是不能充饥。所以我认这个分析出来的结果都是扯淡。因为房价还是在涨,你那不是和客观真理相矛盾么

经济学本科论文选题方向2021房价趋势分析

政治试题就不能单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还要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学角度可以增加房屋供给,包括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廉租房等等,也可提高房贷利率以及房产税等措施抑制需求,尤其是投机性需求。从政治角度考量,还有社会稳定、反腐、收入分配等原因,可采取短期性的强制措施,如限购。

写一篇有关房价的经济学论文800

经济学本科论文选题方向2021房价趋势怎么写

学术堂整理十五个好写的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   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   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例   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   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   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   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空心村”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以昆明市团结镇乐居村为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公共关系新变局   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地区差异研究   日本:另类“银发经济”   “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

那你就只能求助百度了,你现在就是不知道在网上怎么找跟你这论文相关的文献是吧,其实,你可以先了解(财富涌现与流转)里面的,看别人的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你再对应的去网上搜题目啥的,资料就出来了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4、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  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  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  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  1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  1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  1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1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

2020年最新经济学论文题目:   社会经济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   山西省老年妇女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   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经济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存在问题的思考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经济收入 精神文化与公众的快乐生活--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陶希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向   女性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论文经济发展趋势方向如何写的

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下半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紧要。一、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水平。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二是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物价总体上温和可控,基本稳定。三是就业形势较好。四是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四大收入基本保持较快增长。五是重点领域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尽管国际上经济复苏比较缓慢,欧洲的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国内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重大挑战,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样一个良好的发态势。据此,对当前经济形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今年整体经济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很脆弱,不确定因素增多。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两难”:一是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存在着“两难”。二是政府投资和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恢复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是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两难”。四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避免经济复苏夭折甚至出现二次探底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把握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为: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三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四、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落实随着政府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总之,对房地产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治理房地产市场混乱的现象。五、继续做好管理通胀预期各项工作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六、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一是应在促进消费方面储备一些接续政策。二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四是正确处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问题。此外,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零售业发展表现为规模迅速提升、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市场集中度和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但是,中国零售业仍然存在规模偏小、快速膨胀式扩张等问题。今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为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新型零售业态进一步发展等。关键词:对外开放特点问题发展趋势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治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通信器材类增长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家具类增长2%。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6%,商品零售额增长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3亿元和1亿元。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4%。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市场集中度提高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6%,2002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达到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8亿元,比2002年提高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8%,比200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治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治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治理系统,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治理信息系统,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治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外资大举进入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而且我国能源紧张、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也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政策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综上所述,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 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在2006年通过了全球第一个有关低碳经济的法案一《气候变化法草案》,制定了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30% ,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60%的目标。日本、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交易和创建低碳城市。 (1)碳交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欧盟的EU ETS、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国的UK Errs等。此外,还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和UBS等。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在中国,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2)低碳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洁技术、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008年,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广东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适宜的政策安排。  (一)、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增大陆海碳汇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 .相当于减少了CO2 排放,是良好的碳汇。据研究,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年),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 。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 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 (合96000万hm )计算,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 .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 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三)、创新文化政策,倡导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创新,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 的概念。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绿色的生态文化的构建。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夏垫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 (7A):33—35.  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 (4): 71—74.  邹骥等,低碳道路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机制,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