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传统文化节日论文2000字内容

发布时间:2024-07-03 20:10:05

传统文化节日论文2000字内容

我喜欢剪纸这个传统文化,红红的窗花透着喜庆……

我想帮忙,可我不会。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挑着写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  〔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美德教育教师的失落。所以传授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3〕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阐述了中华美德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儒家伦理教育之特点,尤其分析了仁的不同层面的含义和与诸德的关系,认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和融通的一个体系。他的关于中华美德的当代意义提醒了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西方的、流行的价值观,而忽略中华传统美德所蕴涵的价值。  〔4〕 至于道德榜样、榜样教育问题,部分学者论述了榜样的道德价值,道德榜样的类型、可能和功能。一般的榜样并不特指道德榜样,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只有具有正面价值的榜样都有道德的崇高性或崇高的道德价值。从道德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道德榜样与群体道德榜样: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道德榜样,主要是: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者、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和具有重要影响者以及成年人。道德榜样有几种产生的可能,即先验论、发现论、需要论、实践论。不管怎样,道德榜样产生的条件至少应该是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诉求。道德榜样的功能如下:传统优秀道德的典型承载者,现实主导价值的积极弘扬者,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这三种内在功能决定了道德榜样具有示范和激励的外在功能。  〔5〕现实教育中要积极发挥道德榜样的外在功能,使其转化为内在功能,以不断扩大的道德榜样的力量和影响力。但如何处理好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呢?有学者指出要合理运用它们之间的耦合,来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和进行学校道德。需正确认识偶像崇拜语境下的榜样教育。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传播媒介产品的普及,新的文化形态和现象的出现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时下榜样曲高和寡,偶像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找出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榜样与偶像的差异与共生,建构它们间的耦合机制。需要我们贯通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协调价值目标与现实生活。  〔6〕民族精神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价值,当前有学者对学校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了研究和思考。指出民族精神教育应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体现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且要设置专门的民族精神教育课程。拟定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目标层层深入。至于其教育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开展教育,这样民族精神才可能真正被内化。  〔7〕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危机和价值困境,即如何处理好国家认同和个人自由的关系。学者认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本身而言,强调个人自由与国家认同各有优缺点,因为他们反映人的精神需求中既渴求自由又希望有所归依的二重性,因此有学者要建立一种必要与可能的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取向: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根据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通过达致共识的对话教学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用讨论、辩论、说服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些道德规范和自己的价值观。  〔8〕有学者指出负面道德经验也有其德育价值,负面道德经验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假、恶、丑性质的道德事件或行为。但它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的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矛盾的统一体,道德经验也不例外,学生不应该只知其一面,而不知另一面。那么负面道德经验在当前德育中缺位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认为呈现负面道德经验与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符合;有些人认为学生的德性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呈现负面的道德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有些人认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缺乏道德免疫力,因而不宜向学生传递负面的道德经验。但它们不应成为学校摈弃负面道德经验的理由。学校德育不只是教师和学生过道德生活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如何在社会上过道德生活的地方。社会上永远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学生不可能完全封闭在学校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打交道。既然和社会交往,学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负面道德经验。如果学校不让学生掌握面对负面道德经验的智慧,那么他们在遇到负面道德经验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学校应该将负面道德经验课程化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9〕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显然先秦时期的礼就是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有学者说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具有传统礼仪的共性,另外,它的德育功能有其特殊性,第一,先秦礼教与乐较大配套进行,相辅相成;第二,先秦礼的道德教化与国家机器的推动密不可分。礼的法制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礼的道德教化的作用,还有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机制是礼的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  〔10〕也有学者分析了人生礼仪的德育内涵,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事象,指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仪式活动,具有丰富的德育功能。因为人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连接着寻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另一面连接着受儒家文化支配的传统价值观念,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规范人生和统一教化的作用。当然人生礼仪德育功能的实现,要注意在开展礼仪活动时讲究实效性;要在庄重神圣的场合下,以富有象征和表现力的方式使受礼者完成道德教化过程。这对于今天的德育有借鉴意义。  〔11〕和谐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和状态,它是发展着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和谐的思想,如:“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包含有和谐的意义。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观念,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正是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在现代的延续和升华。中国文化传统中追求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讲求和谐是往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和精神动力。例如: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强调个人道德人格的培养,对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极其宝贵的启示;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就是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宽容和谐。儒家“和为贵”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  〔1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和”的思想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倡导以和为贵的新型人际关系准则,无疑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在全社会形成“贵和尚和”的价值取向,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处于和谐关系中,才能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儒家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谐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感和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我们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征服态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有,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文献中提到“民”的地方很多。我们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善于汲取“民本”思想的精华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才能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传统节日论文2000字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精选5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1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伴都在      放,我想: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于是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向这里看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了第二个??      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春节前,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和弟弟回老家与亲人们团聚。      记得去年除夕那天,我们大家族的成员吃完午饭就各司其职,为迎接春节的到来做准备。大伯、爸爸和叔叔一起去超市,不一会儿就买回了鲜活的母鸡,开膛破肚的鸭,活蹦乱跳的鱼和五花八门的肉。伯母、妈妈和婶婶一起去自己家的菜地里采摘各式各样的蔬菜:有长长的白菜、圆圆的西红柿和扁扁的豆角我们小朋友们正在疯玩的时候,爷爷奶奶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灯笼和对联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窝蜂地涌上去,哥哥迫不及待地抢下爷爷手里的灯笼,我和弟弟小心翼翼地接过奶奶手里的对联,姐姐和妹妹这些女孩儿们也一窝蜂的过来帮忙,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红灯笼和喜庆的对联很快就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家,让整个院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时间过得真快,大人们的忙碌换来了丰盛的晚餐。爷爷宣布晚餐开始了,于是一大家人都围坐在餐桌前。我看见餐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菜肴,有红烧鱼、盐?h虾、焖鸡我最喜欢吃的是盐?h虾,因为它的味道美极了,桌上还有我爱喝的雪碧和可乐。为了这餐饭,大伯、爸爸和妈妈、婶婶们都花了不少心思。美食伴着欢声笑语,在温馨的气氛中,大家举杯庆祝相互祝福。吃饱喝足后又开始放烟花。叔叔抱出了一大卷烟花。你一支我一支,点燃的烟花在眼前绽放,像一朵朵绚丽的鲜花,有红的、绿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让我感觉到春节快到了。放完烟花没一会儿,电视里开始倒计时了。大家呼唤着:5、4、3、2、1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终于到了,院子里充满了欢呼声,我特别喜欢过春节,它让我感觉到了团圆和幸福!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和文化影响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的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在这些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是影响最广最深的。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非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蟹们吃饱了,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就这样人们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了一项富有激情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赛龙舟比赛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努力纷争,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列的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据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端午节节日活动。端午节不仅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内容,更在这林林总总的节日文化中逐渐酝酿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古人的文化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而传统节日是传承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当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先辈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4      过春节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春节特有的快乐,大人们一年的劳累得到了安抚,春节是多么重要的节日啊!      走在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每棵树上挂满了大大的红灯笼,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嘴和鼻子前有一丝白气慢慢的上升。市场里的人手里都提着年货、拿着鲜花、捧着桔子树、抱着娃娃,场面热闹极了,脸上都挂满春节到来的喜讯。      回到家里,邻居一家三口都在搞卫生,妈妈忙着对我说:“衬现在得闲,我们也开始打扫一下里屋吧!”我会意的点了一下头,妈妈给我一对乳胶手套和毛巾,接着我们俩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先抹门,后抹窗,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把整个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样更加能显示出新年新气象的习俗。      年三十早上我们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联和福字都撕下来,贴上新买的,这叫除旧迎新。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在外打工的人也要会到家里,团年饭里会有很多菜肴,还有饭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写剩饭过年,这样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饭。      年三十晚就是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所有人都要守岁,不能睡觉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来。早上我们一家大小就要去走亲戚,到亲戚家里拜年,当然亲戚来会来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几天去亲戚家,还要有几天要待在家里招待亲戚朋友,春节之后还有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角就是汤圆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      春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民风民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5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前,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高高兴兴的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新年,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打扫卫生,蒸馒头、炸丸子、炸年糕、煮肉,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好不热闹,祝愿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健健康康。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叫年,十分凶猛,每到新年的晚上,就袭击村里的人,大家都很害怕,经一位仙人指点,只要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再放些鞭炮,年就不敢再来了,于是,人们纷纷照做,果然,到了晚上,年一看见门上的春联,吓得不敢再来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春联、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比较喜欢春节。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我们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它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都会来袭击人类的村子。有一个年轻人刚刚经过一个村子。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就给了他点食物让他快到山顶上去躲避年兽。年轻人很感动为了报答好心的老奶奶他决定帮助老奶奶赶走年兽。他就在老奶奶家里放了很多鞭炮,再穿上了红装,把房子打扮成远过望去像一个红红的怪物。年兽来了,推开门听见了鞭炮声,又看见了红色的怪物以为是比自己厉害的怪兽立刻就逃跑了。我想春节就是这样来的吧!      过年不仅仅是长大一岁,而且妈妈还会给你买新衣服呢!吃很多好吃的东西,和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玩。过年,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中最难忘,最轻松的节日。我特别喜欢。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6      说起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已然不再陌生。每逢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挂灯张彩,空气中总会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是,在这11年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当属那一年一度的春节。      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回家的脚步就会变得越来越快,我的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激动。无论当年的火车票有多稀少,还是挤在火车上有多么不舒服,我们总会在除夕前一天赶回江西的故乡。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望着夜色弥漫的天空,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享受着家的温暖,听着远处渐强渐弱的鞭炮声,看着独有新年气息的春晚,我的心中总会泛起说不清的复杂心情。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总会陪着常年住在江西的爷爷奶奶串门、走亲戚,那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日子,也是最快活的时刻,除了温暖,便是年后即将分别的不舍。      自从进入小高,我的学习生活日渐紧张,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次数少了,陪他们的时间短了,每次离开,老两口总会送我们到站台,重复着说:“常回家看看”。因此,生活在北方的我,时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南方的万物与温暖,始终记忆。总是在一瞬间,盼着年末的到来。      那年春节,天气格外好,太阳露脸的次数最多,杜鹃花提早开了,一天一个样,煞是好看。抬头望天,白云孤飞,不禁伤感,感慨之余,提笔作诗一首,《故乡的云》曾令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感动。我时而望着南方,眼着似乎又浮现出爷爷奶奶以及故乡亲人的殷殷笑语,因为,那是家的方向――温暖的南方。      如今,我们吃年夜饭的调子似乎变了味儿,走亲访友的心情也没以前那么迫切了。可是,每当我望着年近八旬驼着背的奶奶,望着耄耋之年仍旧勤俭的爷爷,心里除了欢喜,更多的是心疼、自责和忧伤。毕竟,我还能陪他们过几次春节呢?      人呐,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故乡,永远都是家;年,永远象征着团聚。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7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三十,我和奶奶、爷爷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今天,奶奶早早地把我叫起来,说:“小婷,今天,我们要来贴对联!”一听到要贴对联,我的睡意早就跑到九霄云外,赶紧从被窝里钻出来。吃完早饭后,我们就开始贴对联。啊!对联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不识字的奶奶要让我选对联,我信心十足地说了声:“好!”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爷旁的;“一庭多乐事”是哪的?噢,是餐厅的;“喜庆福有鱼”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了没过多会儿,我就给春联找到家了。奶奶开心地笑了笑,说:“唉,我们的小婷长大了,懂得怎么分类了。”我像心里抹蜜了一样,十分开心。我们又开始忙碌了,我把对联拿好,奶奶来帖。这时,我看到奶奶把“福”字贴倒了,便疑问地说:“奶奶,为什么“福”要贴倒呢?”奶奶笑着说:“你读读看,福到了,不就说明我们家财富滚滚来!”“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望着这双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小手,我不知有多么高兴!      今年贴对联,真是快乐和知识一网打尽。我希望每个春节都充满快乐的气氛,每个人都懂得更多、更深的知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8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好多好多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也是过新年。新年到了,到处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过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还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红包,象征大吉大利。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互相道一声“新年快乐”,大家心里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又长大了一岁,要更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也要更加懂事为妈妈分担家务活。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了,一个个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紧接着五颜六色的星光慢慢飘落下来,就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使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粽子飘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还举行龙赛,现场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龙舟好似箭一般飞了出去,场面非常壮观。      农历八月十五,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中秋节,中秋是我们团圆的节日,月饼也做成圆圆的,象征着万家团圆。最让人开心的就是“赏月”了,到了晚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在天上,好像用金子做的大盘子,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云彩围绕在月亮的旁边,仿佛看见了嫦娥和月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指导老师:邱斌宁老师。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9      过年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最快乐的事情。不过去年的春节更令人难忘!      还记得那天早上爸爸说:“今年的春节,我们去姥姥家过年吧”。到姥姥家需要车三个小时。我在车里看着窗外的风景: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的白云,心里非常惬意,更多的还是期待。      终于到了姥姥家,姥姥见到我们特别高兴。跑着出门来迎接我们。姥爷、舅舅、舅妈和妹妹都出来了,我们都特别高兴。      进了屋我看姥姥准备了春联、灯笼、鞭炮还准备有好多好吃的小吃,蒸了好看的馒头,还有我最爱的四喜丸子。      春节那天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到来了,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张灯结彩的。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之后。姥姥和妈妈说,要准备初一早上的饺子,说这是我们北方的习俗。我听见了,跟他们说我也要帮忙。妈妈同意了,就在这时我看到姥姥在饺子馅里放了钢?G。我问姥姥这是什么意思。姥姥告诉我谁吃到这一年就事事顺心。我听了。在心里想明天一定要吃到。妈妈叫我帮着擀饺子皮,姥姥和妈妈就包饺子,姥姥还夸我擀的饺子皮真圆,我很高兴,不一会儿我们就包完了。就在这时,舅舅喊我们,开始放鞭炮和烟火了。我跟妹妹飞快地跑出去。鞭炮的声震耳欲聋。但是我和妹妹看到漂亮的烟火,还是非常开心的。      初一的早晨我们早早就起来了,姥姥还给我们煮了饺子。我和妹妹都吃到里面放钢蹦的饺子了,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开开心心的。在姥姥家的这几天特别开心。但开心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非常快,妈妈说明天我们就要回家了,爸爸看到我恋恋不舍的样子告诉我等放假再带我来。我又开始期盼下一次的相聚了。      这次的春节,我真的特别开心,因为大家可以在一起过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10      有一句话叫:“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今天就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看龙舟。一片欢声笑语汇成了一支歌曲。      有些地方会往汩罗江里投粽子,这就是来源于屈原。屈原是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有一次接到一个消息:有一位在楚国的很出名人去世了。屈原知道了,都划船过来打捞他的尸体,可是没有捞到。于是,他们就往汩罗江丢入米饭、蛋黄等剩菜,好让那些贪吃的鱼虾吃饱后就不用碰屈原了。老百姓还在木船上“咚咚咚,咚咚咚”地打鼓,吓走那些蛟龙。端午节的叫法特别多,有二十多种,如有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g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为了纪念屈原,一定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即使不喜欢吃,也不免吃一个吧!      粽子在春秋时期有两种。一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成牛角的形状,叫“角黍”;另一种用竹筒米装米封闭好后烤熟它。这种就叫“筒粽”。我们今天最流行的“火腿粽子”,却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说了这么多,下面该说到我了!我很喜欢吃粽子,特别是爸爸从酒家带回来的。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得津津有味,满手都是油,成了一个让人哈哈大笑的“小花手”。粽子里面还藏有乌黑的眉豆,吃起来香喷喷的。      这时,我听到了远处赛龙舟的声音。“哇,现在正赛着龙舟呢,肯定有不少人在看!我猜测到。      端午节,是我喜欢的一个节日。我想:那么好的节日,对于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小朋友来说,应该要更加喜欢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传承着祖先流传下来五千年的文化。各种礼教对子孙的影响甚大,之所以会流传至今,证明其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来源,发展,习俗,以及庆祝的方式,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人们更加重视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Abstract:China ,as one of the ol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a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 ,circulated by her children All kinds of old moral cod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descendants of China The reson why they can be spread is that their importance cannot be replac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ir origins ,development ,customs ,the ways people celebrate This article can help people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 festival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关键字:节日,来源,习俗,文化一、除夕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的叫法很多,但是基本含义无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除夕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含义不变。现在人们在除夕夜会用吃年夜饭,放鞭炮、礼花来庆祝,告别旧的一年,所谓“爆竹声中除旧岁”。其热闹场面堪称一年中节日之最,属于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关注中国的除夕。而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人们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精彩的节目,家人相聚在一起,幸福,团圆,其乐融融,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元宵节这天,人们张灯结彩,挂灯笼,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好不热闹。有的地区还有踩高跷的习俗(按地区的不同,庆祝方式也有差别)。元宵的种类区别主要在馅上。元宵爽口又好看,深受人们的喜爱,属于中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四、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打春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打春的习俗不多,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五、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它属于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它来源于春秋时代。传说中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注意寒食节了。六、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的三月初八。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七、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现在的端午节,人们在端午这天吃粽子,赛龙舟,非常热闹。而粽子也因此成为中国的传统食物之一。粽子通常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糯米,也可以用竹筒来包,其他种类的粽子也很有特色。八、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七夕节,在现代,被称作“紫色情人节”,属于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互赠礼物表达爱意,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九、重阳节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十、中元节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十一、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关于中秋,还有一个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的。 中秋佳节,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十分温馨。十二、冬至 农历十一月初七是冬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十三、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人们通常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在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些许暖意。中国的特别节日比较多,但不都是传统节日。诸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等等。这些都是后期发展起来的节日。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上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各种传统节日成为各个名族的瑰宝。相信我们子孙、后人会将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必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论文2000字内容

那你可以去看下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 )期刊吧~里面的有文化类的论文是可以免费下载的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传承着祖先流传下来五千年的文化。各种礼教对子孙的影响甚大,之所以会流传至今,证明其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来源,发展,习俗,以及庆祝的方式,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人们更加重视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Abstract:China ,as one of the ol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a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 ,circulated by her children All kinds of old moral cod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descendants of China The reson why they can be spread is that their importance cannot be replac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ir origins ,development ,customs ,the ways people celebrate This article can help people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 festival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关键字:节日,来源,习俗,文化一、除夕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的叫法很多,但是基本含义无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除夕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含义不变。现在人们在除夕夜会用吃年夜饭,放鞭炮、礼花来庆祝,告别旧的一年,所谓“爆竹声中除旧岁”。其热闹场面堪称一年中节日之最,属于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关注中国的除夕。而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人们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精彩的节目,家人相聚在一起,幸福,团圆,其乐融融,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元宵节这天,人们张灯结彩,挂灯笼,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好不热闹。有的地区还有踩高跷的习俗(按地区的不同,庆祝方式也有差别)。元宵的种类区别主要在馅上。元宵爽口又好看,深受人们的喜爱,属于中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四、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打春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打春的习俗不多,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五、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它属于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它来源于春秋时代。传说中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注意寒食节了。六、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的三月初八。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七、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现在的端午节,人们在端午这天吃粽子,赛龙舟,非常热闹。而粽子也因此成为中国的传统食物之一。粽子通常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糯米,也可以用竹筒来包,其他种类的粽子也很有特色。八、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七夕节,在现代,被称作“紫色情人节”,属于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互赠礼物表达爱意,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九、重阳节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十、中元节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十一、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关于中秋,还有一个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的。 中秋佳节,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十分温馨。十二、冬至 农历十一月初七是冬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十三、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人们通常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在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些许暖意。中国的特别节日比较多,但不都是传统节日。诸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等等。这些都是后期发展起来的节日。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上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各种传统节日成为各个名族的瑰宝。相信我们子孙、后人会将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必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都很热衷,但是我最喜欢的要算中国结了,中国结精致喜庆,让我觉得爱不释手手。中国结是一种装饰手工艺品,也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它是用一根根五彩的丝线编织成的。别看这小小的中国结,它可是一种非常潮流的艺术品,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它可以做为汽车挂件,室内挂件。。。。。。也可以编织成手链,腰带,戒指。。。。。。带在身上非常漂亮。特别在过新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中国结。因为它为主人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也体现着主人的不同审美观念。中国结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有盘长结,吉祥结,如意结。。。。。吉祥结一般装饰在扇子上,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如意结一般装饰在玉佩上,代表称心如意,万事吉祥。中国结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文明,我喜欢中国结,希望中国结可以继续给人们带来喜庆吉祥!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好多好多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也是过新年。新年到了,到处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过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还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红包,象征大吉大利。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互相道一声“新年快乐”,大家心里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又长大了一岁,要更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也要更加懂事为妈妈分担家务活。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了,一个个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紧接着五颜六色的星光慢慢飘落下来,就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使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粽子飘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还举行龙赛,现场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龙舟好似箭一般飞了出去,场面非常壮观。农历八月十五, 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中秋节,中秋是我们团圆的节日,月饼也做成圆圆的,象征着万家团圆。最让人开心的就是“赏月”了,到了晚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在天上,好像用金子做的大盘子,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云彩围绕在月亮的旁边,仿佛看见了嫦娥和月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节日的论文2000字内容

中国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精选5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1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伴都在      放,我想: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于是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向这里看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了第二个??      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春节前,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和弟弟回老家与亲人们团聚。      记得去年除夕那天,我们大家族的成员吃完午饭就各司其职,为迎接春节的到来做准备。大伯、爸爸和叔叔一起去超市,不一会儿就买回了鲜活的母鸡,开膛破肚的鸭,活蹦乱跳的鱼和五花八门的肉。伯母、妈妈和婶婶一起去自己家的菜地里采摘各式各样的蔬菜:有长长的白菜、圆圆的西红柿和扁扁的豆角我们小朋友们正在疯玩的时候,爷爷奶奶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灯笼和对联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窝蜂地涌上去,哥哥迫不及待地抢下爷爷手里的灯笼,我和弟弟小心翼翼地接过奶奶手里的对联,姐姐和妹妹这些女孩儿们也一窝蜂的过来帮忙,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红灯笼和喜庆的对联很快就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家,让整个院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时间过得真快,大人们的忙碌换来了丰盛的晚餐。爷爷宣布晚餐开始了,于是一大家人都围坐在餐桌前。我看见餐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菜肴,有红烧鱼、盐?h虾、焖鸡我最喜欢吃的是盐?h虾,因为它的味道美极了,桌上还有我爱喝的雪碧和可乐。为了这餐饭,大伯、爸爸和妈妈、婶婶们都花了不少心思。美食伴着欢声笑语,在温馨的气氛中,大家举杯庆祝相互祝福。吃饱喝足后又开始放烟花。叔叔抱出了一大卷烟花。你一支我一支,点燃的烟花在眼前绽放,像一朵朵绚丽的鲜花,有红的、绿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让我感觉到春节快到了。放完烟花没一会儿,电视里开始倒计时了。大家呼唤着:5、4、3、2、1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终于到了,院子里充满了欢呼声,我特别喜欢过春节,它让我感觉到了团圆和幸福!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和文化影响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的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在这些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是影响最广最深的。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非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蟹们吃饱了,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就这样人们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了一项富有激情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赛龙舟比赛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努力纷争,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列的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据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端午节节日活动。端午节不仅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内容,更在这林林总总的节日文化中逐渐酝酿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古人的文化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而传统节日是传承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当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先辈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4      过春节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春节特有的快乐,大人们一年的劳累得到了安抚,春节是多么重要的节日啊!      走在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每棵树上挂满了大大的红灯笼,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嘴和鼻子前有一丝白气慢慢的上升。市场里的人手里都提着年货、拿着鲜花、捧着桔子树、抱着娃娃,场面热闹极了,脸上都挂满春节到来的喜讯。      回到家里,邻居一家三口都在搞卫生,妈妈忙着对我说:“衬现在得闲,我们也开始打扫一下里屋吧!”我会意的点了一下头,妈妈给我一对乳胶手套和毛巾,接着我们俩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先抹门,后抹窗,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把整个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样更加能显示出新年新气象的习俗。      年三十早上我们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联和福字都撕下来,贴上新买的,这叫除旧迎新。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在外打工的人也要会到家里,团年饭里会有很多菜肴,还有饭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写剩饭过年,这样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饭。      年三十晚就是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所有人都要守岁,不能睡觉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来。早上我们一家大小就要去走亲戚,到亲戚家里拜年,当然亲戚来会来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几天去亲戚家,还要有几天要待在家里招待亲戚朋友,春节之后还有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角就是汤圆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      春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民风民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5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前,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高高兴兴的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新年,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打扫卫生,蒸馒头、炸丸子、炸年糕、煮肉,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好不热闹,祝愿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健健康康。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叫年,十分凶猛,每到新年的晚上,就袭击村里的人,大家都很害怕,经一位仙人指点,只要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再放些鞭炮,年就不敢再来了,于是,人们纷纷照做,果然,到了晚上,年一看见门上的春联,吓得不敢再来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春联、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比较喜欢春节。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我们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它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都会来袭击人类的村子。有一个年轻人刚刚经过一个村子。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就给了他点食物让他快到山顶上去躲避年兽。年轻人很感动为了报答好心的老奶奶他决定帮助老奶奶赶走年兽。他就在老奶奶家里放了很多鞭炮,再穿上了红装,把房子打扮成远过望去像一个红红的怪物。年兽来了,推开门听见了鞭炮声,又看见了红色的怪物以为是比自己厉害的怪兽立刻就逃跑了。我想春节就是这样来的吧!      过年不仅仅是长大一岁,而且妈妈还会给你买新衣服呢!吃很多好吃的东西,和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玩。过年,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中最难忘,最轻松的节日。我特别喜欢。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6      说起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已然不再陌生。每逢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挂灯张彩,空气中总会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是,在这11年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当属那一年一度的春节。      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回家的脚步就会变得越来越快,我的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激动。无论当年的火车票有多稀少,还是挤在火车上有多么不舒服,我们总会在除夕前一天赶回江西的故乡。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望着夜色弥漫的天空,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享受着家的温暖,听着远处渐强渐弱的鞭炮声,看着独有新年气息的春晚,我的心中总会泛起说不清的复杂心情。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总会陪着常年住在江西的爷爷奶奶串门、走亲戚,那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日子,也是最快活的时刻,除了温暖,便是年后即将分别的不舍。      自从进入小高,我的学习生活日渐紧张,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次数少了,陪他们的时间短了,每次离开,老两口总会送我们到站台,重复着说:“常回家看看”。因此,生活在北方的我,时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南方的万物与温暖,始终记忆。总是在一瞬间,盼着年末的到来。      那年春节,天气格外好,太阳露脸的次数最多,杜鹃花提早开了,一天一个样,煞是好看。抬头望天,白云孤飞,不禁伤感,感慨之余,提笔作诗一首,《故乡的云》曾令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感动。我时而望着南方,眼着似乎又浮现出爷爷奶奶以及故乡亲人的殷殷笑语,因为,那是家的方向――温暖的南方。      如今,我们吃年夜饭的调子似乎变了味儿,走亲访友的心情也没以前那么迫切了。可是,每当我望着年近八旬驼着背的奶奶,望着耄耋之年仍旧勤俭的爷爷,心里除了欢喜,更多的是心疼、自责和忧伤。毕竟,我还能陪他们过几次春节呢?      人呐,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故乡,永远都是家;年,永远象征着团聚。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7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三十,我和奶奶、爷爷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今天,奶奶早早地把我叫起来,说:“小婷,今天,我们要来贴对联!”一听到要贴对联,我的睡意早就跑到九霄云外,赶紧从被窝里钻出来。吃完早饭后,我们就开始贴对联。啊!对联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不识字的奶奶要让我选对联,我信心十足地说了声:“好!”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爷旁的;“一庭多乐事”是哪的?噢,是餐厅的;“喜庆福有鱼”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了没过多会儿,我就给春联找到家了。奶奶开心地笑了笑,说:“唉,我们的小婷长大了,懂得怎么分类了。”我像心里抹蜜了一样,十分开心。我们又开始忙碌了,我把对联拿好,奶奶来帖。这时,我看到奶奶把“福”字贴倒了,便疑问地说:“奶奶,为什么“福”要贴倒呢?”奶奶笑着说:“你读读看,福到了,不就说明我们家财富滚滚来!”“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望着这双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小手,我不知有多么高兴!      今年贴对联,真是快乐和知识一网打尽。我希望每个春节都充满快乐的气氛,每个人都懂得更多、更深的知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8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好多好多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也是过新年。新年到了,到处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过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还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红包,象征大吉大利。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互相道一声“新年快乐”,大家心里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又长大了一岁,要更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也要更加懂事为妈妈分担家务活。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了,一个个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紧接着五颜六色的星光慢慢飘落下来,就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使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粽子飘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还举行龙赛,现场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龙舟好似箭一般飞了出去,场面非常壮观。      农历八月十五,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中秋节,中秋是我们团圆的节日,月饼也做成圆圆的,象征着万家团圆。最让人开心的就是“赏月”了,到了晚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在天上,好像用金子做的大盘子,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云彩围绕在月亮的旁边,仿佛看见了嫦娥和月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指导老师:邱斌宁老师。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9      过年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最快乐的事情。不过去年的春节更令人难忘!      还记得那天早上爸爸说:“今年的春节,我们去姥姥家过年吧”。到姥姥家需要车三个小时。我在车里看着窗外的风景: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的白云,心里非常惬意,更多的还是期待。      终于到了姥姥家,姥姥见到我们特别高兴。跑着出门来迎接我们。姥爷、舅舅、舅妈和妹妹都出来了,我们都特别高兴。      进了屋我看姥姥准备了春联、灯笼、鞭炮还准备有好多好吃的小吃,蒸了好看的馒头,还有我最爱的四喜丸子。      春节那天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到来了,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张灯结彩的。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之后。姥姥和妈妈说,要准备初一早上的饺子,说这是我们北方的习俗。我听见了,跟他们说我也要帮忙。妈妈同意了,就在这时我看到姥姥在饺子馅里放了钢?G。我问姥姥这是什么意思。姥姥告诉我谁吃到这一年就事事顺心。我听了。在心里想明天一定要吃到。妈妈叫我帮着擀饺子皮,姥姥和妈妈就包饺子,姥姥还夸我擀的饺子皮真圆,我很高兴,不一会儿我们就包完了。就在这时,舅舅喊我们,开始放鞭炮和烟火了。我跟妹妹飞快地跑出去。鞭炮的声震耳欲聋。但是我和妹妹看到漂亮的烟火,还是非常开心的。      初一的早晨我们早早就起来了,姥姥还给我们煮了饺子。我和妹妹都吃到里面放钢蹦的饺子了,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开开心心的。在姥姥家的这几天特别开心。但开心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非常快,妈妈说明天我们就要回家了,爸爸看到我恋恋不舍的样子告诉我等放假再带我来。我又开始期盼下一次的相聚了。      这次的春节,我真的特别开心,因为大家可以在一起过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10      有一句话叫:“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今天就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看龙舟。一片欢声笑语汇成了一支歌曲。      有些地方会往汩罗江里投粽子,这就是来源于屈原。屈原是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有一次接到一个消息:有一位在楚国的很出名人去世了。屈原知道了,都划船过来打捞他的尸体,可是没有捞到。于是,他们就往汩罗江丢入米饭、蛋黄等剩菜,好让那些贪吃的鱼虾吃饱后就不用碰屈原了。老百姓还在木船上“咚咚咚,咚咚咚”地打鼓,吓走那些蛟龙。端午节的叫法特别多,有二十多种,如有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g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为了纪念屈原,一定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即使不喜欢吃,也不免吃一个吧!      粽子在春秋时期有两种。一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成牛角的形状,叫“角黍”;另一种用竹筒米装米封闭好后烤熟它。这种就叫“筒粽”。我们今天最流行的“火腿粽子”,却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说了这么多,下面该说到我了!我很喜欢吃粽子,特别是爸爸从酒家带回来的。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得津津有味,满手都是油,成了一个让人哈哈大笑的“小花手”。粽子里面还藏有乌黑的眉豆,吃起来香喷喷的。      这时,我听到了远处赛龙舟的声音。“哇,现在正赛着龙舟呢,肯定有不少人在看!我猜测到。      端午节,是我喜欢的一个节日。我想:那么好的节日,对于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小朋友来说,应该要更加喜欢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春节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内容

春节民俗文化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贴"福" 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3)鞭炮的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 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回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了采访和研究,同时还对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民族的春节民俗趋于汉化,各地区的春节民俗也趋于一致,标志着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另外,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春节民俗更是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走进农历新年,感受新年传统文化论文。在这里你是找不到路文的答题,哪有那么长时间呢?中国的传统新年是非常有内涵。

走进农历新年,感受新年传统文化的论文,你应该以记叙文的形式写比较生动

走进农历新年感受新年传统文化,论文这个特别好新年气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