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大学生玩手机的论文怎么写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20 09:53:03

关于大学生玩手机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一、明确写作目的 撰写一篇出色的研究性报告,首先得明确写作研究报告目的。比如学校将实施一项新校规,即新学期开始时决定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但无论你同意不同意,都不能仅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支撑你意见的证据,并进行有效的论证,从而说服其他不同意的学生或校规的制定者——校长、执行者——班主任及教师、还有拥护者——其他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赋予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以意义。换句话说,写作研究报告,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作业,更是表达一种意见,改变或拥护一项与你相关的规定或政策。当然,也许你的研究报告还不够完善,但你的研究报告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为与你意见相同的人在解决同类难题的时候,提供参考。二、建立对象感如上所言,你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是有明确对象的。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写作时,你不仅要带着对象感写作,还要对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建立对象感主要分成三个环节。了解阅读对象在动笔之前,要给读者画个像,预判一下阅读这篇研究报告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根据这些对读者的预判,再决定写作的风格。比如关于禁止使用手机的问题,你是写给其他同学看的,还是写给校长看的,对象不一样,你的写作风格是不一样的。确定题目现在的知识总量太过庞大,由于时间关系,每个研究者只能是关注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如果你设定的题目只有几个字,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题目太宽泛了。比如你的题目是“关于学校禁止手机问题”,这个题目就不能表达你的观点;如果换成“禁止手机是对学生自由的侵害”,虽然有了观点,但自由的概念太大,很难论述清楚;如果换成“禁止手机会带来安全隐患”、“禁止手机会妨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如此一来,就将研究限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可以保证自己在短时间内把问题研究清楚,并形成有说服力的文字。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研究成果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你要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这个理由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我正在尝试研究某某某;第二,因为我要找到什么;第三,这么做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我正在研究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这是题目;“因为我想找出禁带止手机与学生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是问题;“研究这个题目,可以帮助校长或教师了解,并且设计一个更好的关于学生如何规范手机使用的规定”,这是研究意义。二、论证的要素观点观点必须是明确的,含糊不清的观点会导致含糊不清的论证;还必须要有新意,读者想看能颠覆他认知的新观点;同时,还要有限定范围,说清楚你的观点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理由和论据在提出观点之后,下一步就是对观点加以证明。要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再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理由,是告诉读者为什么应该接受作者提出的观点。证据,是一个事实,至少当下是一个事实。“学生使用手机会对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观点;“因为随身带手机,会分散小孩的注意力”,这是理由;“在Kushlev及其同事的研究期间,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般学生中抽取221名学生,要求他们一个星期内将手机的干扰最大化,将通知音打开,随时携带手机。另一个星期,要求参与者将手机的干扰最小化,将通知音关闭,手机不放在身边。每周结束时,参与者会完成评估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动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通知音打开时,参与者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动的水平显著提高。”,这是证据。承认与回应现在观点提出来了,支持观点的理由和证据也有了,最后一步,是承认与回应,就是承认读者的质疑,并且给出回应。还用“携带手机影响注意力”的案例来说。你引用过证据之后,接下来可以说:当然了,携带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中,可能本身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是承认,接下来是回应:但是,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学生本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都更容易被手机里的海量信息吸引,从而影响注意力。所以说,无论学生本身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携带手机都会影响注意力。论证的完整流程首先是提出观点,然后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论证。接下来,把这个论证里可能遭到读者质疑的部分拿出来,承认它,并且给出你对这个质疑的看法。这个回应的过程,就又是一个从观点到理由,再到证据的过程。论证的五个要素,形成了一个闭环,一篇严谨的研究报告,就是在这种循环里一点一点完成的。三、避免四种容易被反驳的论据有四种论据最容易被反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论据。以经验为基础的论据从过去经验里,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这种规律其实并没有被严格验证过。比如这种说法,“我有一次到朋友家玩儿,忘记带手机了,回来时与父母联系不上,这很可能造成安全问题,在学校也会这样。”,这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论据。最简单的反驳方法就是找一个反例。你可以这么反驳:我有一次去朋友家玩儿,也没有带手机,联系不上父母,就自己回家,这次体验增强了我的独立意识,让父母更加信任我。以权威为基础的论据它的逻辑是:因为某权威的专业能力很强,学术地位很高,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没有权威说什么都是对的这种逻辑,即便是权威,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给出合理的论证。比如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学校必须给出合理的论证。用普遍的文化作为论据所谓普遍文化,就是虽然没什么严谨的证据,但人们普遍都相信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如果不带手机会对人际关系带来不利影响。事实也许相反,据DailyNews报道,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AndrewKPrzybylski和NettaWeinstein就手机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哪怕手机不在手上,只要和它共处一室,都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选择隐藏手机则可以改善人际交往,增加彼此间的亲密、信任以及共鸣。以信念为基础的论据说的就是,我一直相信一个观点,它是我的信念,因为是信念,所以我觉得它一定正确,完全不容置疑。这种论证方法属于胡搅蛮缠,文章中千万不要出现这种论据,这属于低级错误。比如说,手机是技术进步的标志,使用手机时文明人的标志,作为文明人就应该携带手机,这样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四、修改初稿对文章整体架构进行调整有经验的读者不会一上来就逐字逐句读一篇文章,他会先从整体上看看文章的架构,然后才决定要不要精读一遍。所以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要对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写作时,就要把文章的导言、正文和结尾,这三部分分清楚。保证主题的连贯性所谓主题连续性,就是说一篇文章可能会提出若干个论点,但这些论点不能是散的,要有一条逻辑线,把这些论点串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主题,可以清晰明确地传递给读者。

这个题目比较简单,就写一写手机进了校园里面的利与弊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这个作文。

关于大学生玩手机的论文怎么写题目

这个题目比较简单,就写一写手机进了校园里面的利与弊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这个作文。

行为指向性,行为驱动性

关于学生玩手机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手机——这一高科技的产物呢?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持不同观点。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持有手机的学生已经占一定比例。据某中学统计显示,该校平时带手机的学生高达50.8%。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能否带手机进入校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居多,其中有的学校已做出在校生不得携带手机的规定。 但是很多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成人能使用,我们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家长、老师把这一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实际上是缺少对我们的信任;把手机带入课堂影响大家学习肯定不对,但是如果上课关机,下课有时使用,不影响别人还是可以的;学生使用手机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有的家长为满足孩子对手机功能的要求,更换手机较勤,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有的家长为让孩子期末考个好成绩,以买手机作为奖励条件,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再来看看家长们的意见。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学校住宿,一周回来一次,给他配备了手机,平时家长用手机与孩子联系,既能随时了解学习、生活情况,有事又能及时沟通。”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带手机,主要是为了应付突发事情,能够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取得联系,同时家长也能掌握孩子上下学时间。总之,比没有手机之前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担忧。也有部分家长担心:手机的确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它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如课上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 然而,老师们的观点就截然不同了。一位老师说,上课突然传来手机的响声,会引起哄堂大笑,这样既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影响了老师的讲课情绪。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制止这一行为,只好口头说说,或让学生调到振动。一位老师说,现在中学生交友范围主要是在班级和学校,没有必要用手机联系同学;有的同学对用手机发短信或玩游戏很感兴趣,甚至还在课堂上给同学发短信,影响课堂学习。其实,许多校园都设有IC卡电话,买个卡,一旦有事完全能与家长联系,可以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手机进入校园”这一问题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把手机带入校园方便了学生们的生活,使得他们便于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但是,它不好的一面在于,学生们过度关注手机,便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所以,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手机,他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注意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好好利用。而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也应该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

关于大学生玩手机的论文题目

手机的利与弊上世纪八十年代,手机开始使用,但只有有钱人家才有手机,到了九十年代,手机开始普及但却很笨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通讯工具日益增加,手机变得小巧了,功能也增加了很多,不管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台,成为了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手机却有利有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手机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和家人联系,这不仅在我们外出时可以使父母放心,也可以在我们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其次,手机可以便于朋友交流,能够增进友谊,在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与同学讨论;再次,手机小巧方便携带,我们可以看到有价值的拍下来并及时与朋友进行分享;然后,手机中还有闹钟功能,我们不必再使用笨重的闹钟,不管在哪里手机里的闹钟都可以提醒我们,这个时间给做什么事情了。最后,我们还可在手机上浏览信息,及时知道面面俱到的最新消息。 手机固然便利,然而也有弊端。首先,健康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手机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睡觉时,很多人把手机放枕边,手机的辐射会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很多人经常熄灯后玩手机,手机的强光,会是黄斑部病变,轻者眼睛干涩,重者失明。其次,现在很多人得了“手机依赖症”,这严重耽误学习和工作。再次,现在学生们都有手机,档次各不相同,这极容易造成心里不平衡,引起攀比之风,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最后,手机是贵重物品,这不仅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偷窃的机会,还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学生偷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治安。手机有利有弊,但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手机,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多用,造福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从我做起,对于合理使用,并用它传播正能量。

手机的利与弊 上世纪八十年代,手机开始使用,但只有有钱人家才有手机,到了九十年代,手机开始普及但却很笨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通讯工具日益增加,手机变得小巧了,功能也增加了很多,不管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台,成为了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手机却有利有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手机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和家人联系,这不仅在我们外出时可以使父母放心,也可以在我们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其次,手机可以便于朋友交流,能够增进友谊,在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与同学讨论;再次,手机小巧方便携带,我们可以看到有价值的拍下来并及时与朋友进行分享;然后,手机中还有闹钟功能,我们不必再使用笨重的闹钟,不管在哪里手机里的闹钟都可以提醒我们,这个时间给做什么事情了。最后,我们还可在手机上浏览信息,及时知道面面俱到的最新消息。 手机固然便利,然而也有弊端。 首先,健康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手机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睡觉时,很多人把手机放枕边,手机的辐射会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很多人经常熄灯后玩手机,手机的强光,会是黄斑部病变,轻者眼睛干涩,重者失明。其次,现在很多人得了“手机依赖症”,这严重耽误学习和工作。再次,现在学生们都有手机,档次各不相同,这极容易造成心里不平衡,引起攀比之风,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最后,手机是贵重物品,这不仅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偷窃的机会,还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学生偷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治安。 手机有利有弊,但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手机,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多用,造福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从我做起,对于合理使用,并用它传播正能量。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  题目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论文正文  要点⑴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行为指向性,行为驱动性

关于大学生玩手机的论文怎么写

一、明确写作目的 撰写一篇出色的研究性报告,首先得明确写作研究报告目的。比如学校将实施一项新校规,即新学期开始时决定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但无论你同意不同意,都不能仅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支撑你意见的证据,并进行有效的论证,从而说服其他不同意的学生或校规的制定者——校长、执行者——班主任及教师、还有拥护者——其他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赋予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以意义。换句话说,写作研究报告,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作业,更是表达一种意见,改变或拥护一项与你相关的规定或政策。当然,也许你的研究报告还不够完善,但你的研究报告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为与你意见相同的人在解决同类难题的时候,提供参考。二、建立对象感如上所言,你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是有明确对象的。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写作时,你不仅要带着对象感写作,还要对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建立对象感主要分成三个环节。了解阅读对象在动笔之前,要给读者画个像,预判一下阅读这篇研究报告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根据这些对读者的预判,再决定写作的风格。比如关于禁止使用手机的问题,你是写给其他同学看的,还是写给校长看的,对象不一样,你的写作风格是不一样的。确定题目现在的知识总量太过庞大,由于时间关系,每个研究者只能是关注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如果你设定的题目只有几个字,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题目太宽泛了。比如你的题目是“关于学校禁止手机问题”,这个题目就不能表达你的观点;如果换成“禁止手机是对学生自由的侵害”,虽然有了观点,但自由的概念太大,很难论述清楚;如果换成“禁止手机会带来安全隐患”、“禁止手机会妨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如此一来,就将研究限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可以保证自己在短时间内把问题研究清楚,并形成有说服力的文字。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研究成果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你要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这个理由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我正在尝试研究某某某;第二,因为我要找到什么;第三,这么做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我正在研究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这是题目;“因为我想找出禁带止手机与学生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是问题;“研究这个题目,可以帮助校长或教师了解,并且设计一个更好的关于学生如何规范手机使用的规定”,这是研究意义。二、论证的要素观点观点必须是明确的,含糊不清的观点会导致含糊不清的论证;还必须要有新意,读者想看能颠覆他认知的新观点;同时,还要有限定范围,说清楚你的观点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理由和论据在提出观点之后,下一步就是对观点加以证明。要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再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理由,是告诉读者为什么应该接受作者提出的观点。证据,是一个事实,至少当下是一个事实。“学生使用手机会对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观点;“因为随身带手机,会分散小孩的注意力”,这是理由;“在Kushlev及其同事的研究期间,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般学生中抽取221名学生,要求他们一个星期内将手机的干扰最大化,将通知音打开,随时携带手机。另一个星期,要求参与者将手机的干扰最小化,将通知音关闭,手机不放在身边。每周结束时,参与者会完成评估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动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通知音打开时,参与者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动的水平显著提高。”,这是证据。承认与回应现在观点提出来了,支持观点的理由和证据也有了,最后一步,是承认与回应,就是承认读者的质疑,并且给出回应。还用“携带手机影响注意力”的案例来说。你引用过证据之后,接下来可以说:当然了,携带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中,可能本身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是承认,接下来是回应:但是,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学生本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都更容易被手机里的海量信息吸引,从而影响注意力。所以说,无论学生本身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携带手机都会影响注意力。论证的完整流程首先是提出观点,然后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论证。接下来,把这个论证里可能遭到读者质疑的部分拿出来,承认它,并且给出你对这个质疑的看法。这个回应的过程,就又是一个从观点到理由,再到证据的过程。论证的五个要素,形成了一个闭环,一篇严谨的研究报告,就是在这种循环里一点一点完成的。三、避免四种容易被反驳的论据有四种论据最容易被反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论据。以经验为基础的论据从过去经验里,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这种规律其实并没有被严格验证过。比如这种说法,“我有一次到朋友家玩儿,忘记带手机了,回来时与父母联系不上,这很可能造成安全问题,在学校也会这样。”,这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论据。最简单的反驳方法就是找一个反例。你可以这么反驳:我有一次去朋友家玩儿,也没有带手机,联系不上父母,就自己回家,这次体验增强了我的独立意识,让父母更加信任我。以权威为基础的论据它的逻辑是:因为某权威的专业能力很强,学术地位很高,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没有权威说什么都是对的这种逻辑,即便是权威,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给出合理的论证。比如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学校必须给出合理的论证。用普遍的文化作为论据所谓普遍文化,就是虽然没什么严谨的证据,但人们普遍都相信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如果不带手机会对人际关系带来不利影响。事实也许相反,据DailyNews报道,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AndrewKPrzybylski和NettaWeinstein就手机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哪怕手机不在手上,只要和它共处一室,都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选择隐藏手机则可以改善人际交往,增加彼此间的亲密、信任以及共鸣。以信念为基础的论据说的就是,我一直相信一个观点,它是我的信念,因为是信念,所以我觉得它一定正确,完全不容置疑。这种论证方法属于胡搅蛮缠,文章中千万不要出现这种论据,这属于低级错误。比如说,手机是技术进步的标志,使用手机时文明人的标志,作为文明人就应该携带手机,这样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四、修改初稿对文章整体架构进行调整有经验的读者不会一上来就逐字逐句读一篇文章,他会先从整体上看看文章的架构,然后才决定要不要精读一遍。所以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要对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写作时,就要把文章的导言、正文和结尾,这三部分分清楚。保证主题的连贯性所谓主题连续性,就是说一篇文章可能会提出若干个论点,但这些论点不能是散的,要有一条逻辑线,把这些论点串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主题,可以清晰明确地传递给读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