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低碳环保的论文4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07:02:22

关于低碳环保的论文400字怎么写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5亿吨,上限为1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8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有史以来,从原始农耕经济到现代工业文明,历经千万载,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中前进。然而,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自己裁量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雪灾、地震、海啸……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世人既惊讶又警觉,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需要采取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少抽一根烟、多栽一棵树;出门多步行,进门少用电;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节约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从改良环境,保护地球出发,优化生存空间,关爱生命健康。 如今,人们在享受高标准的健康生活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优美环境作依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环境相融相洽。大自然的恩爱,是人类的福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态度决定行动。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棵树,绿化一块地,净化一片空气,做环保的先行者,当环境的保护神。你、我、他都是环境的受益人。 低碳生活从“碳足迹”开始。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2~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2008年8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在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是世界体育大家庭聚会北京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次2008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的绿色奥运。现在,虽然08奥运会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绿色奥运”这四个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绿色”。“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和平。如果你还在随意丢弃废弃物;如果你还在公共设施上随意刻画;如果你还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那么请你赶快改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让我们的家园充满欢笑!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绿色,更加的绿色!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大自然是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的。而我们——人类,在惊叹大自然有多么美丽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伤害我们的地球母亲。大自然无私的给予了我们无尽的财宝,可贪婪的人类却知恩图报,不但不保护大自然,反而去破坏自己的栖息之地。虽然我们自己得到的便利,可后果却不堪设想。我没想到人类的破坏力竟然有这么强!连南极、西藏都成了人类的“突击地”。 在原来,春天是一幅生动,充满升级的照片,美丽奇特的花朵绽放出自己的笑脸,顽皮的小草也从地里探出了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柔嫩的柳树发芽了,这蕴含生命的叶精灵们在欢歌。夏天的画卷李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真是芬芳无比!一阵阵微风徐徐而来,一个个风筝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成小道,田野上处处能见到丰收的喜悦与欢乐,桂花香气飘香十里,如此之美景能不忘怀?冬天,看着雪花纷纷飘落,所到之处,都是银装素裹,大家享受着雪地带来的欢乐,谁能说这不是地球带给我们的恩泽?可是在享受这个资源宝库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该如何珍惜这个能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地球? 人类的破坏力竟然是如此惊人!连南极、北极和西藏的无人区,人们都想去创造它,变成每天汽车尾气熏天,烟雾缭绕的地方,连最后这几块唯一的净土都要去伤害,这不应该是我们智慧的人们所干出的事情吧!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这取决于我们的思想。 镜头一: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眼看着一片片的绿洲变成高楼大厦的居住地,变成每天沙尘暴的沙漠,这样残害植物,是人们应该做的事情吗?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是因为旁边居住的人们砍树,而导致了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聚集了多少沙土啊!一次次的洪水、一次次的山体滑坡、一次次的泥石流,这些生态环境破坏给我们的教训难得还不够吗?我们难道还能无动于衷吗?这种生活方式会使我们快乐吗?世园会园区总面积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呢标志性建筑有长安塔、创意馆、自然馆和广运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长安塔,游人可登塔俯瞰全园美景。长安塔在设计上保持了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同时增加了现代元素。在长安塔附近有广运潭花船巡游表演区,精彩的花船表演为园区增加了更多灵气,6艘花船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哇,叔叔你的报告记得好全啊!

啊啊啊啊啊 我不知道

关于低碳环保的论文400字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你一定会目瞪口呆!汽车:一辆行程达2万公里的汽车释放二氧化碳为2吨。人体:每天呼吸出大约1140克二氧化碳。植物:植物白天放出氧气,夜间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为零。暖气:煤油燃料一年排放2400公斤二氧化碳,天然气一年排放1900公斤。电暖气也有6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排放5公斤二氧化碳。中国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低碳生活,现在开始!二氧化碳如果排放太多会使大气层污染,天气变热,植物干枯,动物灭绝,南北极冰雪快速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淹没,人类无家可归。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工厂无处不在:人呼吸、各种电器使用时……我以前一直认为电器使用只不过是浪费电,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它们不只是浪费电,还在偷偷地呼出二氧化碳呢!所以这个冬天,我们家的几台空调都被打进了冷宫。有一次我感冒,爸爸要给我开空调,我不同意说:“我们要节约能源,开空调暖气会释放出许多二氧化碳!”爸爸同意了。一次,我去参加晨报小记者的活动,活动地点在凤凰花园街附近的力学小学内,爸爸建议开汽车去,因为我们家的汽车已经摆在那儿一年半了!再不动动不可惜吗?但是我不高兴地说:“汽车几乎是世界是最会排放二氧化碳的了!”爸爸说那就骑电动车去,于是我开心极了!火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燃料,燃烧极度破坏自然。今年春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只买了10根最环保的鞭炮棍,玩完5枝准备明年再玩剩下的。为了节约资源,我把以前的用品、衣服、玩具都送给了我表妹;以前没用完本子的后面的白纸都剪下来,以后订正当订正纸用;淘米水用来洗碗,然后冲马桶;多买几盆盆景…… 这几个学期,我用了许多白修正贴,我从其它许多废纸上剪下美丽的图案放在修正贴包里,写上好听的话,送给了爷爷奶奶,妈妈看了很高兴,我又拿了几包,让奶奶给别的人,让他们也一起分享快乐!低碳生活,你准备好了吗?低碳生活其实也非常浪漫,时尚。希望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一起来环保! 邻家女孩曹可颖,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在北京一所知名小学上五年级。平时她的父母经常和我们谈论孩子的学习问题。 春节假期的一天,小可颖突然敲开我家大门说:“阿姨,我写了一篇作文,请您帮我看看。”并说这是“老师布置的寒假练习,开学还要交呢!”作文题目是“我的低碳生活”。文中写道:“我家住的小区是地热供暖,可以自由调控室内温度。每到冬天,妈妈都把屋里的温度定在二十五六度,外面滴水成冰,而我家却是温暖如夏,我和妈妈经常只穿一件短袖就可以了。 上学期,老师给我们讲了‘低碳经济’,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应该做的。号召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我开始说服妈妈调低室内温度,妈妈开始不以为然,说屋里暖和了待着舒服,况且也不是由我们自己出电费。我就把老师给我们讲的道理反复说给妈妈听,终于妈妈被说动了,她愉快地将我家的室内温度调到了22度。温度下来三四度,屋里并不觉得冷,而且室内外温差缩小还可以减少感冒,一个冬天下来,要节约不少电呢!” 读了小可颖的作文,感慨良多。小行为,大改变,如果大家都能生活得“低碳”一些,效果将是明显的、巨大的。仅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2010年,预计全国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看来,在树立“低碳”意识方面,我们不少成年人要比孩子落后许多。 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举手之劳,点滴可为。 从小可颖的故事里,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首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通俗一点说,低碳生活就是环保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减低碳的排放。只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牢固树立低碳意识并身体力行,养成环保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人都可以“低碳”。 其次,低碳生活并不难。它仅仅需要你从改变目前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做起,就能产生低碳效果。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已有“低碳一族”在行动。想一想:虽然每个人的减碳数量有限,但众多的人加起来,不就是个大数字、大贡献吗? 第三,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并不是让人们回到原始状态,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是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今天你减碳了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低碳会成为最主流、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请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好冷啊!”裹着一阵刺骨的寒风,我回到家,忍不住跟妈妈抱怨道:“已经阳春三月了,怎么还这么冷啊?现在到处都在说全球变暖,怎么冬天好像还更冷了呢?专家的说法有问题吧。”“宝贝,打开空调,暖和一下吧。”妈妈笑吟吟地从厨房走出来对我说:“另外啊,我得跟你解释一下。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也曾经很困惑,上网学习了一下,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啊,由于全球变暖,使海洋温度上升,冰山融化加快,更多的淡水就流入海洋,海平面上升,阻挡了一些气候季风,来自赤道的热能将无法被传送到各地,所以反而造成天气变寒冷了。所以专家的说法没错,环境保护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低碳一族哦!”“低碳一族?什么意思?妈妈,你做饭吧,我自己找答案去。”说完,我打开电脑,搜寻起来。原来啊,低碳就是尽量减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耗费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生存环境。我原来一直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时候会排放,通过学习我才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生活着的地球。随着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地球开始从正常温度发展到发“低烧”,发展下去就会到“高烧不退”,给我们人类的健康将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过敏加重,结石病增加,传染病暴发,蓝藻泛滥造成水体污染……太可怕了,我觉得我们人类再不引起高度警惕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好在,现在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已经在加强,一些人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实在在地带入了日常生活,他们积极提倡并努力追求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现在,我明白了,低碳生活并不是说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生活一样可以很舒适,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生存的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好,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也要马上开始行动!上网学习结束,关掉电脑和显示器,减少待机耗电;看看空调,温度太高,没必要,调低几度;走进厨房,我对妈妈说:“妈,要注意节约哦,自来水关小点,洗菜水,淘米水都留下吧,可以用来冲厕所的;燃气火关到适中,不要让火超出锅底,否则也是浪费燃气;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60%为合适,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的。先把这些做好,回来我要检查哦,嘻嘻。”妈妈不住点头地说:“好,好,听你的,我们真的开始做低碳族了!”是的,我们都应该做“低碳族”,因为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而不能伤害它。低碳生活不困难,只要我们不浪费,就能为大自然节省一些能源,为地球做一件好事。渐渐地,空气能够变回清新,天空能够变回湛蓝,大地能够变回绿色,人类的生活就更加美好啦! 400字的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总是把电灯开上个彻夜到明,水从晚上滴到明早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必须开灯之外,其余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灯来相助。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逃”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爸爸妈妈会不会做好,每次看见爸爸妈妈进洗手间洗手并顺其自然的把水龙头关紧,我十分高兴,我希望 “低碳家庭”会做的更好。 原来,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上插着时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我本来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 经过手工制作的改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我的老家是桃花江畔的一座县城,其北面是缓缓流过的资江。要是以前,我一定竖起大拇指夸它,可是现在,我提起它却是时有愧色。  我从小就在资江河边玩耍。记得四五岁时,奶奶常常带我到河边玩水。这里的资江水清澈见底,水里的鱼儿成群结队,追逐嬉戏。沿河两岸是枝繁叶茂的桃树、柳树,鸟儿喜欢在树上筑巢,这里成了“鸟的天堂”。清晨,当树叶上闪烁着露珠,鸟儿就歌唱起来了。清澈的资水哗哗向东流去,似乎也在欢快的合唱。每年夏天,资水河畔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007年我随妈妈搬到了长沙。今年国庆节再次回到老家时,我迫不及待得跑向河边。望着河面,我惊呆了!只见浑浊的河水又脏又臭,不时还漂来一些塑料垃圾、烂菜叶、饮料罐、动物尸体等等。我蹲下身子仔细往河里瞧,一条小鱼的踪影也没有看见。原来,近几年,镇上新办了几个私营塑料厂,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进这条河里。再加上镇上居民的环保意思不强,人们随便往河里倾倒生活垃圾,随意砍伐河边的树林,剩下的桃树寥寥无几,鸟儿不再在这里搭巢、歌唱,到处死沉一片。  啊!我的老家你原来是如此的美丽整洁,而今却变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小镇。我想大声地呐喊:“父老乡亲们,救救我们的小河,救救我们家乡,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善待环境,人类才有活路呀!”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如: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用节能灯替换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等。 气候变化不只是环保主义者、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如果你觉得你一个人的力量对于整个地球简直是微乎其微,何必要低碳生活呢?那么你就错了,你知道吗? 一只节能灯、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能为节能减排做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 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低碳环保的论文400字高中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你一定会目瞪口呆!汽车:一辆行程达2万公里的汽车释放二氧化碳为2吨。人体:每天呼吸出大约1140克二氧化碳。植物:植物白天放出氧气,夜间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为零。暖气:煤油燃料一年排放2400公斤二氧化碳,天然气一年排放1900公斤。电暖气也有6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排放5公斤二氧化碳。中国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低碳生活,现在开始!二氧化碳如果排放太多会使大气层污染,天气变热,植物干枯,动物灭绝,南北极冰雪快速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淹没,人类无家可归。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工厂无处不在:人呼吸、各种电器使用时……我以前一直认为电器使用只不过是浪费电,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它们不只是浪费电,还在偷偷地呼出二氧化碳呢!所以这个冬天,我们家的几台空调都被打进了冷宫。有一次我感冒,爸爸要给我开空调,我不同意说:“我们要节约能源,开空调暖气会释放出许多二氧化碳!”爸爸同意了。一次,我去参加晨报小记者的活动,活动地点在凤凰花园街附近的力学小学内,爸爸建议开汽车去,因为我们家的汽车已经摆在那儿一年半了!再不动动不可惜吗?但是我不高兴地说:“汽车几乎是世界是最会排放二氧化碳的了!”爸爸说那就骑电动车去,于是我开心极了!火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燃料,燃烧极度破坏自然。今年春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只买了10根最环保的鞭炮棍,玩完5枝准备明年再玩剩下的。为了节约资源,我把以前的用品、衣服、玩具都送给了我表妹;以前没用完本子的后面的白纸都剪下来,以后订正当订正纸用;淘米水用来洗碗,然后冲马桶;多买几盆盆景…… 这几个学期,我用了许多白修正贴,我从其它许多废纸上剪下美丽的图案放在修正贴包里,写上好听的话,送给了爷爷奶奶,妈妈看了很高兴,我又拿了几包,让奶奶给别的人,让他们也一起分享快乐!低碳生活,你准备好了吗?低碳生活其实也非常浪漫,时尚。希望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一起来环保! 邻家女孩曹可颖,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在北京一所知名小学上五年级。平时她的父母经常和我们谈论孩子的学习问题。 春节假期的一天,小可颖突然敲开我家大门说:“阿姨,我写了一篇作文,请您帮我看看。”并说这是“老师布置的寒假练习,开学还要交呢!”作文题目是“我的低碳生活”。文中写道:“我家住的小区是地热供暖,可以自由调控室内温度。每到冬天,妈妈都把屋里的温度定在二十五六度,外面滴水成冰,而我家却是温暖如夏,我和妈妈经常只穿一件短袖就可以了。 上学期,老师给我们讲了‘低碳经济’,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应该做的。号召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我开始说服妈妈调低室内温度,妈妈开始不以为然,说屋里暖和了待着舒服,况且也不是由我们自己出电费。我就把老师给我们讲的道理反复说给妈妈听,终于妈妈被说动了,她愉快地将我家的室内温度调到了22度。温度下来三四度,屋里并不觉得冷,而且室内外温差缩小还可以减少感冒,一个冬天下来,要节约不少电呢!” 读了小可颖的作文,感慨良多。小行为,大改变,如果大家都能生活得“低碳”一些,效果将是明显的、巨大的。仅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2010年,预计全国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看来,在树立“低碳”意识方面,我们不少成年人要比孩子落后许多。 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举手之劳,点滴可为。 从小可颖的故事里,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首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通俗一点说,低碳生活就是环保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减低碳的排放。只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牢固树立低碳意识并身体力行,养成环保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人都可以“低碳”。 其次,低碳生活并不难。它仅仅需要你从改变目前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做起,就能产生低碳效果。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已有“低碳一族”在行动。想一想:虽然每个人的减碳数量有限,但众多的人加起来,不就是个大数字、大贡献吗? 第三,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并不是让人们回到原始状态,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是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今天你减碳了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低碳会成为最主流、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请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好冷啊!”裹着一阵刺骨的寒风,我回到家,忍不住跟妈妈抱怨道:“已经阳春三月了,怎么还这么冷啊?现在到处都在说全球变暖,怎么冬天好像还更冷了呢?专家的说法有问题吧。”“宝贝,打开空调,暖和一下吧。”妈妈笑吟吟地从厨房走出来对我说:“另外啊,我得跟你解释一下。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也曾经很困惑,上网学习了一下,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啊,由于全球变暖,使海洋温度上升,冰山融化加快,更多的淡水就流入海洋,海平面上升,阻挡了一些气候季风,来自赤道的热能将无法被传送到各地,所以反而造成天气变寒冷了。所以专家的说法没错,环境保护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低碳一族哦!”“低碳一族?什么意思?妈妈,你做饭吧,我自己找答案去。”说完,我打开电脑,搜寻起来。原来啊,低碳就是尽量减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耗费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生存环境。我原来一直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时候会排放,通过学习我才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生活着的地球。随着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地球开始从正常温度发展到发“低烧”,发展下去就会到“高烧不退”,给我们人类的健康将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过敏加重,结石病增加,传染病暴发,蓝藻泛滥造成水体污染……太可怕了,我觉得我们人类再不引起高度警惕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好在,现在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已经在加强,一些人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实在在地带入了日常生活,他们积极提倡并努力追求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现在,我明白了,低碳生活并不是说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生活一样可以很舒适,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生存的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好,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也要马上开始行动!上网学习结束,关掉电脑和显示器,减少待机耗电;看看空调,温度太高,没必要,调低几度;走进厨房,我对妈妈说:“妈,要注意节约哦,自来水关小点,洗菜水,淘米水都留下吧,可以用来冲厕所的;燃气火关到适中,不要让火超出锅底,否则也是浪费燃气;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60%为合适,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的。先把这些做好,回来我要检查哦,嘻嘻。”妈妈不住点头地说:“好,好,听你的,我们真的开始做低碳族了!”是的,我们都应该做“低碳族”,因为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而不能伤害它。低碳生活不困难,只要我们不浪费,就能为大自然节省一些能源,为地球做一件好事。渐渐地,空气能够变回清新,天空能够变回湛蓝,大地能够变回绿色,人类的生活就更加美好啦! 400字的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总是把电灯开上个彻夜到明,水从晚上滴到明早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必须开灯之外,其余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灯来相助。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逃”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爸爸妈妈会不会做好,每次看见爸爸妈妈进洗手间洗手并顺其自然的把水龙头关紧,我十分高兴,我希望 “低碳家庭”会做的更好。 原来,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上插着时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我本来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 经过手工制作的改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5亿吨,上限为1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8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有史以来,从原始农耕经济到现代工业文明,历经千万载,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中前进。然而,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自己裁量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雪灾、地震、海啸……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世人既惊讶又警觉,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需要采取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少抽一根烟、多栽一棵树;出门多步行,进门少用电;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节约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从改良环境,保护地球出发,优化生存空间,关爱生命健康。 如今,人们在享受高标准的健康生活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优美环境作依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环境相融相洽。大自然的恩爱,是人类的福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态度决定行动。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棵树,绿化一块地,净化一片空气,做环保的先行者,当环境的保护神。你、我、他都是环境的受益人。 低碳生活从“碳足迹”开始。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2~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2008年8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在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是世界体育大家庭聚会北京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次2008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的绿色奥运。现在,虽然08奥运会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绿色奥运”这四个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绿色”。“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和平。如果你还在随意丢弃废弃物;如果你还在公共设施上随意刻画;如果你还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那么请你赶快改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让我们的家园充满欢笑!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绿色,更加的绿色!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我的低碳生活以前,我总是把电灯开上个彻夜到明,水从晚上滴到明早,冰箱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既浪费水,又浪费电……现在,我听到了城市在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我渐渐有些懂了。我开始了“低碳生活”。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必须开灯之外,其余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灯来相助。因为我们的客厅大,窗外的照明灯照进来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内的一切,吃饭时,真像一桌“烛光晚餐”,这真是一大盏“天然的灯啊!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逃”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爸爸妈妈会不会做好,每次看见爸爸妈妈进洗手间洗手并顺其自然的把水龙头关紧,我十分高兴,我希望“低碳家庭”会做的更好。冰箱里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妈妈说很浪费电,我灵机一动,想出了妙招:于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积如山的硬纸板,把它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贴上了各种分类的标志,然后,按分类去整理,不一会儿,冰箱变得又干净又整洁,焕然一新,一眼就目睹摆放整整齐齐的东西。这样,既帮助了我们,又节省了电。原来,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上插着时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我本来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每当我看见妈妈要把洗衣粉的桶扔掉时,我会上前去阻止。我会把它做成一个小垃圾桶,有的像个洋娃娃,粉嘟嘟的脸,可爱极了!有的又的像只小动物,活灵活现的,真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当夜幕降临,晚饭过后,路边的霓虹灯为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老爸总是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掉,只剩下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然后,趴在窗户上,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一边唱着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真是五音不全,一塌糊涂。养花是妈妈的爱好。家里的吊兰、常春藤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在每个炎炎的夏日,妈妈总会把花搬进家里来,大家看着那些绿色,允吸这那些绿色,心中顿时感觉丝丝的凉意,有了好空气又养眼,真是一举两得啊!这么好的家居环境,并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关于低碳环保的论文400字内容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源,可我们却一点也不珍惜这些资源。比如:砍伐树木、废气排放、浪费水、电等资源。如今,正是因为人类的这些举动,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温升高。 所以,今年,我们家要过一个低碳环保的2010年。 因此,我的'公告是: 第一:在冰箱内存放食物时,食物的存放量不宜过多,四周留出一点空间,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 第二: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 第三: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第四:在洗衣服时,尽量手洗,洗完后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或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 第五:出门上街尽量以步代车,万不得已时才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让交通少一些拥堵,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污染。 第六:不上饭店吃年夜饭,自己在家做一桌低碳的晚餐,即节约又环保。

我的老家是桃花江畔的一座县城,其北面是缓缓流过的资江。要是以前,我一定竖起大拇指夸它,可是现在,我提起它却是时有愧色。  我从小就在资江河边玩耍。记得四五岁时,奶奶常常带我到河边玩水。这里的资江水清澈见底,水里的鱼儿成群结队,追逐嬉戏。沿河两岸是枝繁叶茂的桃树、柳树,鸟儿喜欢在树上筑巢,这里成了“鸟的天堂”。清晨,当树叶上闪烁着露珠,鸟儿就歌唱起来了。清澈的资水哗哗向东流去,似乎也在欢快的合唱。每年夏天,资水河畔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007年我随妈妈搬到了长沙。今年国庆节再次回到老家时,我迫不及待得跑向河边。望着河面,我惊呆了!只见浑浊的河水又脏又臭,不时还漂来一些塑料垃圾、烂菜叶、饮料罐、动物尸体等等。我蹲下身子仔细往河里瞧,一条小鱼的踪影也没有看见。原来,近几年,镇上新办了几个私营塑料厂,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进这条河里。再加上镇上居民的环保意思不强,人们随便往河里倾倒生活垃圾,随意砍伐河边的树林,剩下的桃树寥寥无几,鸟儿不再在这里搭巢、歌唱,到处死沉一片。  啊!我的老家你原来是如此的美丽整洁,而今却变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小镇。我想大声地呐喊:“父老乡亲们,救救我们的小河,救救我们家乡,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善待环境,人类才有活路呀!”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除了能保证吃喝,私家车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新世纪初,人类为此付出了代价:大量的污气排放,让地球大氧层受到了破坏,南极上方大氧层被破坏,出现一个大洞。南、北两极的冰川陆续融化,威胁到了两极生物。没了大氧层的保护,温室效应也威胁到了全地球。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氧层被破坏,太阳制造出的紫外线射到地球上,使地球变暖……再这样下去,地球被成为一颗火球! 还有没有救呢?当然是有的。只要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上开始,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拯救自己——过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主要从衣食住行做起。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5千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多吃素,减少肉食排出的二氧化碳。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少开车,多乘公车,这样才能减少二氧化碳。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必须品可以节省,还有一些节约的小窍门。 洗脸池下面的一根水管可以用一个废旧桶代替。用好的水顺着洞流进桶,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我还用废瓶盖做了一个“去鳞器”,将五六个啤酒瓶或饮料瓶盖,交错地固定在一块木板上,留出把手。用这种自创牌“去鳞器”既方便又省钱,真正做到了低碳! 一筒盒装牛奶,牛奶喝完了该怎么办呢?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扔掉!这可不行,想做到“低碳”,还得学会变身大法! 牛奶盒摇身一变,变台灯:将牛奶盒卧放,用剪刀剪去饮用口,一个有洞的长方体做好了。在宽面上剪一个洞,放一根水管,在里面放好电线,接通灯泡,把灯泡放在盒子里。用另一个牛奶盒固定在桌上就完成了! 牛奶盒再摇身一变,变储物盒子。平时常常会弄丢的小东西在盒子里安家再合适不过了。储物盒子做法也很简单,任意一面剪一个口子,放得进东西就行了! 牛奶盒十八般武艺之三,变身可爱又美丽的笔筒。首先,把盒子洗净,然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盒子的顶部切下,盒子就变成了一个没盖的长方体,接下来,你可以用纸包装,也可以用一些你喜欢的废袋子上的花纹装饰一下! 要做到“低碳”很简单,我相信,谁都可以为地球付出一份力

关于低碳环保的论文500字怎么写

首先从环境现状入手,介绍当今的环境发展,总结这样的环境问题,接着就可以诉说节能的好处,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说低碳生活的发展有什么问题利于弊…禅诉文本…之后就可以总结全文啦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2~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班时将饮水机关掉、停车等人时将车熄火……这些节能减排的细节,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无形中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今天在北京举行科技周活动之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上,与会专家认为,现在人们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都有着比较充分的认识,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人围在咨询台前,领取并填写《北京市居民节能减排问卷调查表》。其中的一道题是“您平均每天的肉类食用量是多少”,很多人选择了“5两以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成人每天的精肉消耗量50克左右就已足够,粮食的生产过程同样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而产出1公斤肉,就要消耗大约10公斤粮食。可见,目前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既不健康,也不环保。谈到问题的原因,来自活动主办单位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的潘曙达理事长表示,现在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而且在节水、节电等方面还有很多自己的发明创造。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持续坚持下去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绿色出行”———能走路或坐公交,就尽量不开车,但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有车的方便。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包中碧认为,人们没有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看重节省下的这点资源,比如我们常说的白炽灯换节能灯,虽然推广普及起来意义重大,但对单个家庭而言,一个月节省下的几块钱电费,并不足以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现在对于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更多地是号召人们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而缺乏对人们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对于如何让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潘曙达说,政府推广绿色社区是一个有效途径。绿色社区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和绿化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标准,并经常进行环保的相关活动。现在各地都有绿色社区,在绿色社区中,会形成节能减排的氛围和环境,在提高人的自觉性的同时,对人们耗能和不环保行为也是一种约束;而且对周围的社区和家庭也能起到榜样带动作用。另外,还要继续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低碳环保的认识。一些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表示,宣传节能减排,不仅要让人们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还要将低碳环保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人们知道低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比如我们都知道少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可以保护许多树木免于砍伐。但如果我们知道很多一次性筷子卫生状况很差,会对健康造成威胁,相信会有更多人不会再选择一次性筷子。而每天走几次楼梯,不仅减少电梯的能量消耗,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身体。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播种的灾难时,大自然已愤然回击。海洋与大气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全球不论哪一个海域,不管它与工农业活动区有多么遥远,从北极冰岛到南极大陆,到处都不同程度的监测到有害物质,唉!我以前喜欢的海洋到哪里去了?绿如蓝,成记忆了吗?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所以我们要低碳生活,从小做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