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13:44:03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论文题目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情绪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情绪体验,然而,情绪表达很容易受主观意志控制,人们的情绪表达与人们的真实体验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表现规则,知道面部表情和内心状态可以不一致,一些幼儿知道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并且认识到不同的人际背景会有不同的后果。一些研究发现,在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掌握和使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早地掌握和使用情绪表现规则,并且在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更多地使用面部表情,而男孩则用行为来表达。但此时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使用不是有意的、有策略的。幼儿最初出现的掩饰情绪的行为是模仿或父母教导的结果。 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他们常因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由情绪支配着一切活动,小朋友只有在良好情绪下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他们的情绪时好、时坏、时惊、时喜、时优、时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一分析,稳定孩子的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需要。新《刚要》告诉我们,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孩子发展为本、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使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往往不如人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变外因转为内在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时常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确保幼儿每天保持愉快的情绪。针对孩子的复杂情绪,我们进行了总结归类,并运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一、幼儿的情绪表现1、积极而愉快 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总有大部分的孩子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和老师与同伴打招呼,如有的还会把开心的事说给别人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伙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2、恐惧和担忧一些交往能力差的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面对有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惯的幼儿,他们往往胆小怕事,表现出一种恐惧、担忧的情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给人以退让的感觉。3、依赖和害怕 由于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意识,入园后觉得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安全感,面对在园的一日活动要求无动于衷。因此在家长离园时表现出一种舍不得的依赖感,每天早上和家长告别时都要说同一句话“你早点来接我”。4、易生气 孩子在不称心不如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不满情绪,他们常常因为不满而不愿理睬别人,不参加各种活动,对你瞪眼或掘着小嘴巴等,不良的情绪时间相对较长,不易感化。二、相应的教育方法1、鼓励型 情绪积极的幼儿以鼓励为主,不断肯定他们的礼貌行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乐意与同伴交往等各种表现,在看到他们进步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提高各方面的技能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2、爱护型 这种方法是针对怕受欺负的幼儿制定的,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有安全感的环境,如把有攻击性行为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对这些影响别人情绪的孩子进行耐心教育,及时阻止,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情景,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勇敢的良好品质,从而改变和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担忧。3、指导型 对于一些在家依赖惯了的幼儿,生怕自己不会做或得不到帮助,所以每天早上来园时都舍不得离开家长,有的还要哭鼻子,有的因大小便在身上而影响了情绪。针对这些幼儿我们不但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和指导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大胆的解放孩子的小手,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保持良好的情绪。4、尊重型 这种方法适合于易生气和发脾气的幼儿,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尊重孩子,然后以换位的方式为孩子着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转变孩子的情绪,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指导,是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的情感对话进行的。在这种每天都进行的情感对话中,父母教给幼儿如何处理日常情绪事件,告诉幼儿他们对日常情绪事件的评价,帮助幼儿针对情绪体验使用情绪标签,并学习使用情绪表达的文化及社会规则。比如,男孩子不能轻易掉眼泪,收到不喜欢的礼物也要表现出高兴并表示感谢,等等。  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庭中各种情绪的积极表露和消极表露,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丰富情绪表露的家庭可能促进幼儿的情绪认知。父母善于情绪表露,幼儿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引发别人的情绪反应。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家庭情绪气氛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论文摘要:组织中员工行为的选择关系着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高低。本文从行动理论行为过程中分析了从个体对环境引发因素的认知做出判断,并导致情绪变化和特定行为倾向,最终导致行为的发生。提出了个体的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有缓冲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竞争的加剧,员工的行为选择和与之相关的绩效水平对组织的竞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情绪智力的概念引起了学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兴趣,尽管情绪智力的概念存在诸如缺乏具体模型和有效的测量方法等问题,但其仍然是组织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许多研究关注于情绪智力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水平与绩效的关系,但对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揭示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行为过程视角分析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以期能剖析个性特征对行为及绩效的作用机理。  1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的内涵  1.1情感倾向及其内涵  情感倾向相似于人格个性特征的部分内容,但又不等同于人格个性特征,它是个性构成中某些成分和特质的组合或集合体。Berry和Han—sen等人将情感反应分为积极情感(trait—positive affect,PA)和消极情感(trait—negative affect,NA)两个大的纬度,并指出这两个纬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因此对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这两者可以同时以较高或较低的程度存在,也可以是一个纬度程度较高而另一个纬度表现极不明显。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独立性和两极性的特性,但一个具有积极情感的个体表现得更为自信、热情、向上而富有激情,相反一个具有消极情感的个体表现为懒散、冷漠和情绪低落,消极情感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担忧焦虑、害怕紧张和愤怒等情绪,而消极情感程度低的个体通常表现为平静和满足。  1.2工作场景中的情感倾向  在工作场景中,情感倾向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Spector等人认为,由于人际冲突是职业活动中的主要压力源,态度和行为研究中人际关系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而态度的形成特别是态度的情感层次与个体的情感倾向密切关联。积极情感的个体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支持,更满意于人际关系,因而可能会积极的面对引发事件,成功地处理压力环境,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工作和组织认可度。Levin等人研究了情感倾向和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呈现反向关系,Cropanzano等人发现消极情感反应以情感倾向为基础,不仅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而且与组织承诺负相关,但与流动意向及流动率正相关。George解释为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情感反应,这一过程受到个体情感倾向的影响,所以积极情感的个体对工作环境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进而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另一方面,情感倾向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Burke和Watson等人研究发现,高消极情感的个体容易产生压力感和不满意,他(们)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倾向于思考环境中的负面的、消极的特征,因而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而情绪智力通过情绪过程和情绪状态同样对这一过程发生作用(通过影响判断结果)。因此,高消极情感的个体面对困难时,会作出相对悲观的判断结果,并感觉到压抑和较低的心理幸福感。  1.3情绪智力及其内涵  情绪智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Gardner的著作里,尽管没有用到情绪智力这个词汇,但其含义与今天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十分相近:即知晓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的行为。Salovey和Mayer在 1990年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正确、有效处理情绪信息(包括自我和他人的情绪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与情绪识别、情绪构建、情绪调节控制相关”,Salovey和Mayer指出情绪智力体现于情绪的感知、吸收同化、理解和管理过程,其结构包括四个要素:情绪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的表达和评价;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调节规制;有助于成长的情绪知识;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的能力等。Gole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绪智力的“五胜任力模型”,即: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社会感知(移情思考)和社会技能(关系管理)。可见,情绪智力是关于个体感知并管理自身和他人情绪及意图的能力。  1.4情绪智力与绩效的关系  在情绪智力与个体成功的关系的研究中,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在个人成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甚至认为个人成功的80%应该归功于情商,而智商只有20%的贡献。Salovey和Mayer认为如果从学术成就和职业地位两方面评价个人成功,情绪智力可以解释个人成功的10%到20%,尽管后来的研究表明智商(IQ)与个人成功存在相关(r=0.45,Mayer、Salovey和Caruso,2000。他们同时指出,单一个性因素只能解释个体成功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关于情商与个人成功的关系的结论仍然缺乏实证支持。Jordan和Ashkanasy研究了团队情绪智力水平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发现高情绪智力水平的团队在研究期间一直保持高绩效水平,低情绪智力水平的小组初始绩效不高。Lennox和wolfe认为,在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中,自我表现的调整修正能力和对他人敏感性是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有效促进自我地位的改善,获取相关资源的支持,从而提高任务效率。  2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在工作行为选择中的缓冲效应  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互动过程是多维且复杂的。Wallbott和Scherer的情绪经历五步骤模型对这一过程的解释为:个体随时监控并评估着环境,不寻常的事件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随着生理应激水平的提高,一定的身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就会出现,个体因刺激而产生特定的行动倾向,对环境事件的认知和解读是情绪经历的基础,如果感知到环境事件能增进自我福利,则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产生消极情绪。情绪所激发的行动会降低先前的消极的、负面的感觉,这些行动要么意在直接改变环境,要么回避摆脱环境。在工作场景中,有些行动可能对组织是有利的,有些行动则是有害的。在工作场所,比较典型的员工行为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和反工作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论文题目,供广大师生参考。    1、浅谈幼儿识字教学  2、电子白板助力“趣”动幼儿识字  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  5、用愉快教学法开启幼儿识字大门  6、幼儿教育时期识字阅读策略谈  7、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  8、幼儿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的研究  9、“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  10、“线上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1、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  12、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  13、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箱庭干预个案研究  14、城乡一体幼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  15、初探儿童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  16、创设中等职业幼儿教师女生群体积极心理磁场力的途径  17、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  18、单亲幼儿心理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  19、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动态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1、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2、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  23、儿童自我调节水平的发展与培养--养育科学的视角  24、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  2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  26、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  27、关于从幼儿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的思考  28、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9、关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补偿教育  3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3-6岁弱势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策略  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2、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  33、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3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35、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  36、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  37、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8、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研究  39、解读幼儿入园焦虑--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  40、借助童话故事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41、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  42、民办幼儿园突发事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  43、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  4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  45、浅谈白板教学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46、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  47、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48、浅谈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49、浅谈数字化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  5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  51、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52、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几个因素  53、浅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54、浅谈幼儿舞蹈的指导方法  5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56、浅谈幼儿舞蹈培养的两种模式  57、浅谈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  58、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59、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60、浅谈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维护  61、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62、浅析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63、浅析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64、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65、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66、如何将信息技术适时引入幼儿教学活动中  67、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心理空间  68、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69、上海校外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任性表现及其疏导  70、师生对话交流质量与幼儿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的发展  71、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72、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  73、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  7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75、提高幼儿识字兴趣的APP设计探讨  76、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  77、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78、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79、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  80、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探索  81、小议宁波高桥幼儿园健康环境设计  82、新课程视角下幼儿音乐教学例析  83、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初探  8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  8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8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语言创新活动初探  8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88、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软件交互设计研究  89、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  90、用信息技术之匙开启幼儿教育精彩之门  91、游戏型课件在幼儿活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92、幼儿道德教育因科技更生动  93、幼儿告状行为之解析与应对策略  94、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95、幼儿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  96、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  97、幼儿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创新思考  98、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  99、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00、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  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1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104、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05、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  10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107、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  108、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  109、幼儿园小班电子绘本教学研究  110、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  111、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利用  112、幼儿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咨询研究  113、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11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115、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  116、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117、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118、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创意能力的探究  119、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能力  12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幼儿教育教学  1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  122、运用音乐活动增强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  123、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24、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125、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26、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以上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编推荐幼儿教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  学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优秀幼儿英语论文题目  2016年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论文题目

论文摘要:组织中员工行为的选择关系着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高低。本文从行动理论行为过程中分析了从个体对环境引发因素的认知做出判断,并导致情绪变化和特定行为倾向,最终导致行为的发生。提出了个体的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有缓冲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竞争的加剧,员工的行为选择和与之相关的绩效水平对组织的竞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情绪智力的概念引起了学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兴趣,尽管情绪智力的概念存在诸如缺乏具体模型和有效的测量方法等问题,但其仍然是组织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许多研究关注于情绪智力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水平与绩效的关系,但对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揭示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行为过程视角分析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以期能剖析个性特征对行为及绩效的作用机理。  1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的内涵  1.1情感倾向及其内涵  情感倾向相似于人格个性特征的部分内容,但又不等同于人格个性特征,它是个性构成中某些成分和特质的组合或集合体。Berry和Han—sen等人将情感反应分为积极情感(trait—positive affect,PA)和消极情感(trait—negative affect,NA)两个大的纬度,并指出这两个纬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因此对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这两者可以同时以较高或较低的程度存在,也可以是一个纬度程度较高而另一个纬度表现极不明显。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独立性和两极性的特性,但一个具有积极情感的个体表现得更为自信、热情、向上而富有激情,相反一个具有消极情感的个体表现为懒散、冷漠和情绪低落,消极情感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担忧焦虑、害怕紧张和愤怒等情绪,而消极情感程度低的个体通常表现为平静和满足。  1.2工作场景中的情感倾向  在工作场景中,情感倾向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Spector等人认为,由于人际冲突是职业活动中的主要压力源,态度和行为研究中人际关系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而态度的形成特别是态度的情感层次与个体的情感倾向密切关联。积极情感的个体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支持,更满意于人际关系,因而可能会积极的面对引发事件,成功地处理压力环境,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工作和组织认可度。Levin等人研究了情感倾向和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呈现反向关系,Cropanzano等人发现消极情感反应以情感倾向为基础,不仅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而且与组织承诺负相关,但与流动意向及流动率正相关。George解释为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情感反应,这一过程受到个体情感倾向的影响,所以积极情感的个体对工作环境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进而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另一方面,情感倾向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Burke和Watson等人研究发现,高消极情感的个体容易产生压力感和不满意,他(们)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倾向于思考环境中的负面的、消极的特征,因而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而情绪智力通过情绪过程和情绪状态同样对这一过程发生作用(通过影响判断结果)。因此,高消极情感的个体面对困难时,会作出相对悲观的判断结果,并感觉到压抑和较低的心理幸福感。  1.3情绪智力及其内涵  情绪智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Gardner的著作里,尽管没有用到情绪智力这个词汇,但其含义与今天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十分相近:即知晓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的行为。Salovey和Mayer在 1990年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正确、有效处理情绪信息(包括自我和他人的情绪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与情绪识别、情绪构建、情绪调节控制相关”,Salovey和Mayer指出情绪智力体现于情绪的感知、吸收同化、理解和管理过程,其结构包括四个要素:情绪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的表达和评价;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调节规制;有助于成长的情绪知识;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的能力等。Gole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绪智力的“五胜任力模型”,即: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社会感知(移情思考)和社会技能(关系管理)。可见,情绪智力是关于个体感知并管理自身和他人情绪及意图的能力。  1.4情绪智力与绩效的关系  在情绪智力与个体成功的关系的研究中,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在个人成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甚至认为个人成功的80%应该归功于情商,而智商只有20%的贡献。Salovey和Mayer认为如果从学术成就和职业地位两方面评价个人成功,情绪智力可以解释个人成功的10%到20%,尽管后来的研究表明智商(IQ)与个人成功存在相关(r=0.45,Mayer、Salovey和Caruso,2000。他们同时指出,单一个性因素只能解释个体成功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关于情商与个人成功的关系的结论仍然缺乏实证支持。Jordan和Ashkanasy研究了团队情绪智力水平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发现高情绪智力水平的团队在研究期间一直保持高绩效水平,低情绪智力水平的小组初始绩效不高。Lennox和wolfe认为,在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中,自我表现的调整修正能力和对他人敏感性是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有效促进自我地位的改善,获取相关资源的支持,从而提高任务效率。  2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在工作行为选择中的缓冲效应  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互动过程是多维且复杂的。Wallbott和Scherer的情绪经历五步骤模型对这一过程的解释为:个体随时监控并评估着环境,不寻常的事件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随着生理应激水平的提高,一定的身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就会出现,个体因刺激而产生特定的行动倾向,对环境事件的认知和解读是情绪经历的基础,如果感知到环境事件能增进自我福利,则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产生消极情绪。情绪所激发的行动会降低先前的消极的、负面的感觉,这些行动要么意在直接改变环境,要么回避摆脱环境。在工作场景中,有些行动可能对组织是有利的,有些行动则是有害的。在工作场所,比较典型的员工行为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和反工作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的谈话,都能引起幼儿对教师尊敬热爱的情感。每当新老师来园了,我都向幼儿一一介绍每一位新老师,让新老师给幼儿说几句话;幼儿也一一向新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通过这样友好的礼貌的沟通之后,说也奇怪,小朋友总是会记住每一位老师是姓什么的,这就是因为幼儿在情绪高涨时,对新老师十分热爱的情况下记得最快的,对其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软硬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幼儿情绪情感的论文

幼儿舞蹈时反映3-6岁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的,因此不仅在题材和内容上,而且在语汇、动作节奏和形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题材内容新颖、生动由于幼儿有好奇、好模仿、好幻想等特点,他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喜欢跳拟人化的动物舞蹈等,所以幼儿舞蹈的表演中多是童话、科学幻想的题材,动作多是模拟表现新颖、活泼、生动的艺术特点。舞蹈语汇简单、形象由于幼儿正处于生长的阶段,具有心脏 收缩力差,肌肉纤维细、弹性小、容易疲劳、小肌肉群不发达、运动神经尚不健全等生理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动作一般比较简单、自然、动作的线条清楚、方向明确、棱角分明。例如:“踏点步”,两手叉腰,第一拍左脚向左踏一步,重心在左脚。第二拍屈左膝,右脚尖在左脚跟后点地。第三、四拍动作同第一、二拍,方向相反。又是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的特点,因此舞蹈语言比较形象。幼儿常常通过具体的动作来模拟食物的形象特征,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感情。又例如:用碎步,两臂在两侧波浪形摆动表示鸟飞,两手托腮表示花朵等等。

1、在新生入园之前,我们根据孩子的喜好,创设一个让宝宝喜欢的环境。2、让宝宝到幼儿园的各处走走,让宝宝认识幼儿园环境,看看哥哥姐姐在幼儿园的是快乐的,明白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在室内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玩具和其它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宝宝体验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家里是没有的,给宝宝介绍班里的小朋友一到二个让他们交上好朋友,小朋友之间很快就会适应熟悉,比适应老师要快,有了自己喜欢的好朋友后,来了幼儿园他们就可以一起玩儿了,在同龄伙伴中招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3、幼儿的情绪是容易受感染和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言谈举止上要亲切,如:“抱抱幼儿亲亲幼儿分享老师的小礼物贴花陪他们聊聊天等”;对待他们要有耐心,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反应,能及时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幼儿在心理上能够接受,能够信任; 请家长配合工作,作为家长,宝宝第一次离开自己的视野自己的保护,会很担心和不舍,有时有的家长还会和孩子一起流眼泪,这样的情绪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没有帮助的,别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请家长要鼓励孩子,你可以平静地微笑地告诉孩子:从今天开始,你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上幼儿园了,在这里会认识到许多的好朋友,爸爸妈妈也要去上班了,爸爸妈妈下班后就来接你,和爸爸妈妈说“再见”。

浅谈幼儿快乐情绪和情感的培养论文题目有哪些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对其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重视、加强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 我们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呢?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环境,软硬环境都适宜 1、营造整洁有序、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 对幼儿而言,环境是会说话的。当他们看到五彩的玩具,夸张的墙饰,美丽的区角时,幼儿便知道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玩耍;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小书架、小椅子时幼儿就知道应该安静地看书„„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幼儿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布置应注重幼儿的情趣,为幼儿营造整洁、和谐的环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注意物质环境的安全,而且更应当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幼儿形成轻松愉快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首先,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一方面, 幼儿模仿性强, 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 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的情绪就愉悦不起来。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的孩子, 吃喝拉撒睡事事都要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都要会教, 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园内的互评、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自身面临的继续教育、教育教研与评级晋升等问题, 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容易表现出急躁、情绪易变、偏激、动辄训斥等不良情绪, 这些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压迫感。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中, 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 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热情的言语和鼓励期待的目光, 来面对繁杂的一日保教活动, 这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 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以关怀、理解、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使幼儿产生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 从而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例如: 上次实习的时候,我们班的李浩安把厕所的水龙头弄坏了,溅了一身的水,当别的小朋友都来告状,隔壁班的老师来找他麻烦的时候,他立马就哭了,哭得很伤心。而我们班的班主任则没有和严厉地批评他,只是给他拿了干毛巾。他一边抹眼泪, 一边用干毛巾吸水,渐渐地他平静了, 并主动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道歉。李浩安情绪能很快地安定下来, 缘于他对自己调皮行为而紧张愧疚的感受得到了教师的理解与宽容。这说明只有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使孩子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以愉快的情绪继续投入到活动中。 因此, 教师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 多一份童心, 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 读懂他们的“快乐”, 从而促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1、 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正确引导幼儿以积极和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才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 2、 我们认为幼儿教师还应该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不能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应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在学习、劳动或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此,幼儿教师应让幼儿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活动,使幼儿的生活得到充实,同时也是他们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三、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对于幼儿的消极情绪,我们不是要求幼儿一位压抑、控制,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由于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所以运用转移注意力,开展运动、游戏的活动来疏导和缓解幼儿消极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寝室的成员在实习的时候多被分在大班和学前班,于是我们在上次的观察活动中主要观察的是大班级学前班的幼儿。在这些观察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果果二班的程子轩因为应经读过一个学前班了,所以比其他小朋友显得成熟一些,对所学的内容能基本上掌握,他总是很积极地发言。但是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发脾气,而且脾气很大,有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又发脾气,推椅子和跺脚,当时我们实习老师就给他一件事情做,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事情,他就忘记了不愉快,而是开心地去完成老师的“任务”去了。 总之, 幼儿期是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幼儿进行合乎规律的塑造和指导。树立民主、开放的教育态度,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尊重幼儿的个性, 鼓励幼儿积极上进, 从而促使孩子的心理在健康的轨道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情绪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情绪体验,然而,情绪表达很容易受主观意志控制,人们的情绪表达与人们的真实体验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表现规则,知道面部表情和内心状态可以不一致,一些幼儿知道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并且认识到不同的人际背景会有不同的后果。一些研究发现,在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掌握和使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早地掌握和使用情绪表现规则,并且在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更多地使用面部表情,而男孩则用行为来表达。但此时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使用不是有意的、有策略的。幼儿最初出现的掩饰情绪的行为是模仿或父母教导的结果。 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他们常因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由情绪支配着一切活动,小朋友只有在良好情绪下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他们的情绪时好、时坏、时惊、时喜、时优、时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一分析,稳定孩子的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需要。新《刚要》告诉我们,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孩子发展为本、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使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往往不如人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变外因转为内在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时常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确保幼儿每天保持愉快的情绪。针对孩子的复杂情绪,我们进行了总结归类,并运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一、幼儿的情绪表现1、积极而愉快 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总有大部分的孩子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和老师与同伴打招呼,如有的还会把开心的事说给别人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伙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2、恐惧和担忧一些交往能力差的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面对有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惯的幼儿,他们往往胆小怕事,表现出一种恐惧、担忧的情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给人以退让的感觉。3、依赖和害怕 由于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意识,入园后觉得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安全感,面对在园的一日活动要求无动于衷。因此在家长离园时表现出一种舍不得的依赖感,每天早上和家长告别时都要说同一句话“你早点来接我”。4、易生气 孩子在不称心不如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不满情绪,他们常常因为不满而不愿理睬别人,不参加各种活动,对你瞪眼或掘着小嘴巴等,不良的情绪时间相对较长,不易感化。二、相应的教育方法1、鼓励型 情绪积极的幼儿以鼓励为主,不断肯定他们的礼貌行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乐意与同伴交往等各种表现,在看到他们进步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提高各方面的技能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2、爱护型 这种方法是针对怕受欺负的幼儿制定的,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有安全感的环境,如把有攻击性行为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对这些影响别人情绪的孩子进行耐心教育,及时阻止,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情景,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勇敢的良好品质,从而改变和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担忧。3、指导型 对于一些在家依赖惯了的幼儿,生怕自己不会做或得不到帮助,所以每天早上来园时都舍不得离开家长,有的还要哭鼻子,有的因大小便在身上而影响了情绪。针对这些幼儿我们不但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和指导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大胆的解放孩子的小手,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保持良好的情绪。4、尊重型 这种方法适合于易生气和发脾气的幼儿,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尊重孩子,然后以换位的方式为孩子着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转变孩子的情绪,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指导,是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的情感对话进行的。在这种每天都进行的情感对话中,父母教给幼儿如何处理日常情绪事件,告诉幼儿他们对日常情绪事件的评价,帮助幼儿针对情绪体验使用情绪标签,并学习使用情绪表达的文化及社会规则。比如,男孩子不能轻易掉眼泪,收到不喜欢的礼物也要表现出高兴并表示感谢,等等。  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庭中各种情绪的积极表露和消极表露,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丰富情绪表露的家庭可能促进幼儿的情绪认知。父母善于情绪表露,幼儿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引发别人的情绪反应。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家庭情绪气氛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论文摘要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性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搞基情感的不断发展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 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内容上丰富多彩了, 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的谈话,都能引起幼儿对教师尊敬热爱的情感。每当新老师来园了,我都向幼儿一一介绍每一位新老师,让新老师给幼儿说几句话;幼儿也一一向新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通过这样友好的礼貌的沟通之后,说也奇怪,小朋友总是会记住每一位老师是姓什么的,这就是因为幼儿在情绪高涨时,对新老师十分热爱的情况下记得最快的,对其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软硬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情绪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情绪体验,然而,情绪表达很容易受主观意志控制,人们的情绪表达与人们的真实体验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表现规则,知道面部表情和内心状态可以不一致,一些幼儿知道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并且认识到不同的人际背景会有不同的后果。一些研究发现,在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掌握和使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早地掌握和使用情绪表现规则,并且在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更多地使用面部表情,而男孩则用行为来表达。但此时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使用不是有意的、有策略的。幼儿最初出现的掩饰情绪的行为是模仿或父母教导的结果。 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他们常因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由情绪支配着一切活动,小朋友只有在良好情绪下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他们的情绪时好、时坏、时惊、时喜、时优、时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一分析,稳定孩子的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需要。新《刚要》告诉我们,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孩子发展为本、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使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往往不如人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变外因转为内在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时常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确保幼儿每天保持愉快的情绪。针对孩子的复杂情绪,我们进行了总结归类,并运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一、幼儿的情绪表现1、积极而愉快 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总有大部分的孩子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和老师与同伴打招呼,如有的还会把开心的事说给别人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伙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2、恐惧和担忧一些交往能力差的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面对有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惯的幼儿,他们往往胆小怕事,表现出一种恐惧、担忧的情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给人以退让的感觉。3、依赖和害怕 由于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意识,入园后觉得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安全感,面对在园的一日活动要求无动于衷。因此在家长离园时表现出一种舍不得的依赖感,每天早上和家长告别时都要说同一句话“你早点来接我”。4、易生气 孩子在不称心不如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不满情绪,他们常常因为不满而不愿理睬别人,不参加各种活动,对你瞪眼或掘着小嘴巴等,不良的情绪时间相对较长,不易感化。二、相应的教育方法1、鼓励型 情绪积极的幼儿以鼓励为主,不断肯定他们的礼貌行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乐意与同伴交往等各种表现,在看到他们进步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提高各方面的技能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2、爱护型 这种方法是针对怕受欺负的幼儿制定的,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有安全感的环境,如把有攻击性行为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对这些影响别人情绪的孩子进行耐心教育,及时阻止,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情景,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勇敢的良好品质,从而改变和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担忧。3、指导型 对于一些在家依赖惯了的幼儿,生怕自己不会做或得不到帮助,所以每天早上来园时都舍不得离开家长,有的还要哭鼻子,有的因大小便在身上而影响了情绪。针对这些幼儿我们不但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和指导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大胆的解放孩子的小手,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保持良好的情绪。4、尊重型 这种方法适合于易生气和发脾气的幼儿,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尊重孩子,然后以换位的方式为孩子着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转变孩子的情绪,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指导,是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的情感对话进行的。在这种每天都进行的情感对话中,父母教给幼儿如何处理日常情绪事件,告诉幼儿他们对日常情绪事件的评价,帮助幼儿针对情绪体验使用情绪标签,并学习使用情绪表达的文化及社会规则。比如,男孩子不能轻易掉眼泪,收到不喜欢的礼物也要表现出高兴并表示感谢,等等。  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庭中各种情绪的积极表露和消极表露,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丰富情绪表露的家庭可能促进幼儿的情绪认知。父母善于情绪表露,幼儿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引发别人的情绪反应。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家庭情绪气氛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