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开头怎么写的好看

发布时间:2024-07-09 01:15:54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开头怎么写的好看

一般作文的开头最好在50字以内、就像风头一样、  你可以选择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也可以选择设悬留疑,就是选择故事情节当中最精彩的一点做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以以一个人物的一句话开头,(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  以上一般应用于记叙文  如果是写景的话,可以以一些名诗名句开头  说明文的话可以以一句对说明对象的赞叹或说明对象最显著、最吸引人的特征的概括开头等等  你不说是什么作文我怎么知道是什么开头?你自己选择吧、我没说到的作文体裁、你再追问吧

从侧面引入主题,交待背景。最后缓慢叙事就好

1、开门见山2、制造冲突3、善用名言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还可以文章开头引用一些常见的对联,以便引出下文的述事抒情等。

一、外貌描写式开头。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肖像刻画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我》。二、性格特征式开头。即以人物的性格、习惯、品质等特征作为文章的开头,直接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练、准确、精彩。如:我有一个怪妈妈,待我好时温柔似水,什么“宝贝儿”“乖乖”“娃娃儿”对我亲不够;可待我孬时,咬牙切齿胡吼乱骂,甚至拳打脚踢还嫌不解气。(选自〈〈多面妈妈〉〉)三、开门见山式开头。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如:王加丽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选自《我的好朋友》)四、环境描写式开头。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如:傍晚,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霎时间,狂风呼啸,黄沙伴着灰尘弥漫了整个天空。每个车站点里都站了许多候车人。(选自〈〈那天,我真后悔〉〉)五、巧设问题式开头。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1、反问式开头。2、设问式开头。3、疑问式开头。不管用哪种形式开头,都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要有神秘感、新奇感。如:奇怪!“母子上车处”怎么站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却被挤在栏外?难道那些男人不识字?(选自〈〈假文盲〉〉)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文学评论的写作分为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阅读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定题。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定题首先要选准作品。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的标准首先就是作品的价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其次就是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指的是: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评论。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这部作品说些什么?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评论作品,为文学评论的提供了范文,我们可以从这些评论中学习到有益的评论方法。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写作要点  1、加强文艺理论素养,掌握科学评判标准;   2、认真分析文艺现象,提出创新理论观点;   3、恰当评论体式,采用适宜表现方式  文艺评论,又称文学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 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   文艺评论的直接对象包括作家、艺术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理论、文艺运动、文艺史以及读者鉴赏接受等一切文艺活动的现象。   文艺评论,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对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文艺创 作的艺术方法和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帮助读者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理解作品的意味如:中国传统小说中较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家只是用行动、对话来暗示人物心理领会这种暗示,需要感知的敏锐和细心的揣摩,一般的读者容易忽略过去《水浒传》第36回“船火儿夜闹浔阳江”中,有一处对宋江的心理描写,它的精彩全靠金圣叹的评点才得到众多读者的赏识宋江在张横船上受了惊吓,忽听有人救他,宋江“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金圣叹评论说:“此十一字妙不可说非云星光明亮照见来船那汉,乃是极写宋江半日心惊胆碎,不复知天地何色,直至此,忽然得救,夫而后依然又见星光也” 2、帮助读者正确地选择和鉴别作品1)文学批评对读者阅读的导向作用别林斯基非常赞赏果戈理小说的描写,向读者推荐说:“你们记得他关于德聂伯河流域广袤无垠的草原的描写吗?多么豪迈奔放的画笔!什么样的感情的放纵!在这些描写里,有着什么样的华美和朴素!鬼抓你去,草原,你在果戈理君笔下是多么出色呀!”2)文学批评对读者欣赏的榜样作用(教材P262)如鲁迅对柔石《早晨二月》中肖涧秋性格特征的理“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岗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他其实并不能成为一个小齿轮,跟着大齿轮转动,他仅是外来的一粒石子,所以轧了几个,发几声响,便被挤到女佛山——上海去了”(二)帮助作家提高创作1、帮助作家分析创作、提高创作1)发现作品的价值内涵2)指出作品的不足2、引导作家调整创作(三)影响社会价值观念1、文学批评具有文化价值判断的属性批评家经常分析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作品中的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等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别林斯基分析果戈理早期作品《小品集》时,从作品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入手,指出这种喜剧性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的卑污一面的反映,隐含着揭露封建农奴制度罪恶的深刻意义这种批评,把读者的接受心理从审美的境界引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把握作品所具有的巨大思想深度2、文学批评具有价值引导和规范作用。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怎么写的好看

写作要点  1、加强文艺理论素养,掌握科学评判标准;   2、认真分析文艺现象,提出创新理论观点;   3、恰当评论体式,采用适宜表现方式  文艺评论,又称文学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 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   文艺评论的直接对象包括作家、艺术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理论、文艺运动、文艺史以及读者鉴赏接受等一切文艺活动的现象。   文艺评论,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对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文艺创 作的艺术方法和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理,或者叫做想象。”[1]P163“理性范本”地塑造是个推理、想象出的虚构性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符合范本内在联系的逻辑性。“那位有充分自制力的人全凭揣摩工夫和判断力演戏,他表演的将是日常经验中看到的那个样子,比那个一半凭自然,一半靠揣摩,一半根据一个范本,另一半依照另一个范本表演的人更具统一性。”[1]P326狄德罗所欣赏的戏剧表演家克莱蓉就是这样:她在表演之前就“已塑造出一个范本”,并“设法遵循这个范本”。“她在塑造这个范本的时候要求它尽可能的崇高、伟大、完美。”[1]P282 3.不动感情的表演。演员心中确定了“理想的范本”之后如何表演呢?狄德罗认为“凭感情去表演的演员总是好坏无常。你不能指望从他们的表演里看到什么一致性;他们的表演忽冷忽热,忽而平庸,忽而卓越,今天演得好的地方明天再演就会失败,昨天失败的地方今天再演却又很成功。但是另一种演员却不如此,他表演时凭思索,凭对人性的钻研,凭经常模仿一种理想的范本,凭想象和记忆。他总是始终如一,每次表演用同一个方式,都同样完美。”[1]P281-282 显然狄德罗并不欣赏演员易动感情的表演。狄德罗认为“理想的范本”确立以后,演员将其作为范本固定下来,在演出过程中将已经塑造出的这个理想化、理性化的范本准确、逼真地扮演出来,主要是毫厘不爽地显现出情感和性格的外在标志,这就要求演员不动感情、冷静理智的扮演。“因此最伟大的演员就是最熟悉这些外在标志,并且根据塑造得最好的理想范本最完善地把这些外在标志扮演出来的演员。”[1]P341狄德罗认为演员应该将自己作为旁观者那样冷眼观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判断自己的表演正确与否。他说“我要求伟大的演员有很高的判断力,对我来说他必须是一个冷静的、安定的旁观者,因此我要求他有洞察力,不动感情,掌握模仿一切的艺术,或者换个说法,表演各种性格和各种角色莫不应付裕如。”[1]P280-281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演什么象什么”,如克莱蓉就会不动感情地复演自己所塑造的形象:“象我们有时在梦中所遇见的一样,她的头高耸入云端,她的双手准备伸出去探索南北极。她象是套在一个巨大的服装模特儿里依附到自己身上。她随意躺在一张长椅上,双手叉在胸前,双目紧闭,凝然不动,在回想她的梦境的同时,她在听着自己,看着自己,判断自己,判断她在观众中产生的印象。在这个时候,她是双重人格;她是娇小的克莱蓉,也是伟大的亚格里庇娜。”[1]P283 狄德罗认为演员的才能就在于他们并不象观众所想象的那样易动感情,演员的表演是摹仿出记忆中已经设想好、塑造好的动作和表情。他们的表演尽管虚假却生动逼真:一个男演员和他的妻子是冤家对头却在舞台上扮演一对温柔多情的情侣,他们所说的台词与他们心中所想的完全是两回事;一位女演员欺骗一位骑士的感情却对已知真相、前来看戏的骑士嫣然一笑,丝毫不受骑士的突然出现而影响情绪,继续扮演戏中感人肺腑、引人痛哭流涕的角色;一位女演员在表演时嘲笑被她的表演感动的老人。狄德罗特别欣赏演员嘉理克的表演,因为他在短时间内非常逼真地摹仿出许多表情模式。“嘉理克从两扇门扉之间探出脑袋,不到五秒钟的工夫,他的脸部表情先是大喜欲狂,然后是有节制的喜悦,然后是平静,再从平静到惊奇,从惊奇到大惊,从大惊到忧郁,从忧郁到沮丧,从沮丧到惧怕,从惧怕到恐怖,从恐怖到绝望,最后从绝望又回到开始时候的表情。”[1]P301 短时间内能摹仿这么多表情显然是演员恰如其分地控制了他表演的每一个表情。 三、狄德罗戏剧表演理论的评析 对于演员如何表演历来是个争论的问题,《演员奇谈》里面也提及到许多人物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据近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演员们确实可以可以分为两派:“分享派”(分享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旁观者”(旁观自己的表演);这两派的代表之中在表演艺术上都有登峰造极的。”[2]P271 这个问题的见解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伟大人物是舞台主角时,就需要冷静理智地扮演出伟大人物的崇高形象;而近现代平民主体地位普遍上升,要还原人类真正的天性,就需要更多地体验人类这种天性和情感。狄德罗并没有完全摆脱古典主义的影响,他仍认为舞台所塑造的形象应该是典型化和理想化的形象。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又让他认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应该不同于日常生活那样任由情感驱使,演员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使得自己的表演逼真地摹仿出所塑造的“理想的范式”。他认为逼真摹仿自然的戏剧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演员奇谈》中谈到当时那不靳斯王国的一位戏剧诗人对演员进行六个月的艰苦训练,最终“每人都与自己的角色融为一体”。这里的训练即对角色的塑造是靠推理和设想,而不是靠情感体验。他们连续演出六个月,“国王和他的臣民享受到戏剧幻象能给予人的最大乐趣。这个幻象在第一次演出和最后一次演出时同样强烈。”[1]P332演员每次不动感情、逼真的摹仿对观众那么具有吸引力,这也说明不动感情的表演还是有其生命力和合理性的。事实上确实有些不动感情进行表演而获得极大成就的演员,也有与狄德罗持相同观点的剧作家,如莎士比亚就劝告演员表演要节制和镇静,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2]P270-271 狄德罗作为剧作家的身份决定着他缺乏戏剧表演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所以他的戏剧表演理论过于偏激。他的理性主义有些机械成份,过分强调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而对形成理性认识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认识不够。另外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丰富的,而实践是个主客观互动的过程。戏剧表演是要给观众观赏的,观众的观赏效果对舞台表演有着很强的互动性,舞台的现场效果往往可以影响演员表演的张力。狄德罗对感性认识的模糊也影响他对人自身的心灵与身体一体的天性缺乏认识,也就不能认识到演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回归到角色自然本身的天性上来,所以他并不认为有体验角色本身天性的必要。他要的是被理性化和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他要的是表演对自然逼真地摹仿以及对观众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狄德罗没有辨证地看到体验和摹仿之间的关系,而过分拔高逼真摹仿的一面而忽视体验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其实在塑造“理想的范本”之时演员对典型形象的塑造并不主要靠设想,而应该主要靠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去把握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在演出阶段应该也有情感体验的因素,当然这个情感是理智控制的情感,情感失控是会影响表演的,而缺少情感也不能激发演员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和激起观众的情绪反应。 在演员方面狄德罗认为“极易动感情的是平庸的演员;不怎么动感情的是为数众多的坏演员;唯有绝对不动感情,才能造就伟大的演员。”[1]P287他认为如浪子和烟花女子之类的人最适合当演员,“一天到晚快快乐乐的人既没有大的缺点,也没有大的美德;一般说以插科打诨为业的人都秉性轻浮,并没有坚定的原则;那些与社会上某些窜来窜去的人相似,没有任何性格的人,偏偏擅长表演所有的性格。”[1]P319浪子和烟花女子之类的人能够揣摩和塑造出各种角色的性格,能够成为优秀的演员并非他们这些人本身没有坚定的性格,也并非在于他们表演时能够做到绝对不动感情,而是因为浪子和烟花女子他们生活经历曲折和丰富,他们对生活、对社会有着深刻地体验和认识,他们的表演才会入木三分,所以演员的表演也并非与他们生活的体验完全没有关系。 注释: 1、《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9年版。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艺术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写好后,后续只需要丰富各个标题的内容就可以了  1、摘要  写论文大纲首先要明确论文的格式,最重要的是先要把摘要弄好,论文摘要就是要明确写出论文的主旨是什么,用三百至五百个字描述清楚论文的大概内容,再用几个词总结出来  2、目录  论文大纲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目录,目录一定要清晰  3、前言  论文大纲还要有的内容就是前言,交代写论文的目的以及选题背景  4、选题背景及方法  详细具体的写出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方法  5、归纳出现的问题  把在做论文时发现的问题写出来,再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6、提出的建议  论文大纲承接上部分所出现的问题就是提出的建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说明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能够实际的提出建议,才能看出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结构的写作更多是对文章的规划,可以避免很多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字数超过规定字数,或者写不够规定字数,对写作是很有益处的

首先要看什么题材,如果是散文类的,重点评述文章感情线,华丽辞藻的运用,散中找到作者的主旨思想。如果是记叙文类型,要考虑文章结构,分析作者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然后从这篇文章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或者感动。如果是议论文类型,就得把握作者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证据证明,分析其合理性。当然,评论文还得有自己的感受,当然价值观之类的也可以的。。。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开头的作品名称怎么写

①标题(Title)②署名(Authors)(包括单位及合作者)③摘要(Abstract)(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④引言(Introduction)⑤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⑥结果(Results)(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⑦讨论(Discussion)(包括结论)⑧致谢(Acknowledgements)⑨参考文献(References)摘 要为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字体刊印约200~250字左右的摘要,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力求精练,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之下,根据内容选写3~8个关键词(Keywords),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尽可能用标准的 “主题词表”中的术语引 言亦称前言、导言或序言,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现状、前人的方法、结果及见解,对自己的启发等引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写引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应写明全称,并要有中文注释材料与方法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型号及规格等,实验动物的来源、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及健康状况等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使读者了解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详细写明实验步骤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生物学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结 果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描述必须如实、具体和准确。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3种形式,即表格、图及文字说明。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图下应有图号图注,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文字、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文字应简明、清楚和明确,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正确运用各种符号,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应作客观的分析,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讨 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或预测等,或者应用自己和定论的实验根据进行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谢 词一部论著的写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帮助的人员(如参加过部分工作,承担过某些任务、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某些指导的同志与集体等)。应在文章的开始或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这个简单啊:1、作者:2、创作时间:3、作品名称:4、简介:为什么创作这个作品?创作灵感与感受是怎样?怎么才引起自己创作这个作品?创作这个作品的地方在哪里?装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作品有哪些自己感觉非常有感觉、非常棒的地方?例如画的人物,就需介绍画中人物是谁?是怎么个人物状况?为什么画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哪些地方打动了我才引起我画这个人物?我如何找到这个模特?使用什么技法表现模特?为什么这么表现这个模特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效果。纯手打,望采纳。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二、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64年起在法政大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三、、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本文是一篇文艺批评。学习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句仔细揣摩,领会其内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维纳斯引出话题,首先详细描述了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产生的无穷魅力,进而否定了复原维纳斯的种种方案,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为何失去双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从内容结构上讲,本文从文艺鉴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四、重点语句1、 作者是否赞同为维纳斯修复双臂?文中有这样的话:“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重点语句体会如下) (1) 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作品的原创、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这一系列可以说成是“作品命运”的东西,使作品本身充满魅力,而这与原创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原形意味着那些烘托作品的“遭遇”和“过程”就失去了,作品不再充满魅力) (2) 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损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而它的缺损,使之变成了不确定的、不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因此维纳斯的偶然的并非刻意和人为的“部分”(手臂)残缺,换来的是人们对完整雕像的揣测、设想和追求。这正是断臂维纳斯的魅力所在,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因此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3)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缺损―――获得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更有一种神秘气氛,吸引人们的视线,诱发人们的想象,激起人们的兴趣,演化成一种追求,而“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完整―――具体、实在、凝固,没有想象的余地) (4)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 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 2、 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两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手对于人、对于形体的意义: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的交涉的手段,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五、哲理引申 1、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 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 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这个简单啊:1、作者:2、创作时间:3、作品名称:4、简介:为什么创作这个作品?创作灵感与感受是怎样?怎么才引起自己创作这个作品?创作这个作品的地方在哪里?装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作品有哪些自己感觉非常有感觉、非常棒的地方?例如画的人物,就需介绍画中人物是谁?是怎么个人物状况?为什么画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哪些地方打动了我才引起我画这个人物?我如何找到这个模特?使用什么技法表现模特?为什么这么表现这个模特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效果。纯手打,描述创作灵感,表达的情感,运用的技巧等,还有作品的基础介绍,创作时间,名字,尺寸。作者名作者简介作品名作品简介作品材质作品大小作品完成时间这个简单啊:1、作者:2、创作时间:3、作品名zd称:4、简介:为什么创作这个作品?创作灵感与感受是怎样?怎么才引起自己创作这个作品?创作这个作品的地方在哪里?装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作品有哪些自己感觉非常有感觉、非常棒的地方?例如画的人物,就需介绍画中人物是谁?是怎么个人物状况?为什回么画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哪些地方打动了我才引起我画这个人物?我如何找到这个模特?使用什么技答法表现模特?为什么这么表现这个模特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效果。、《欧叶妮格朗台》 作者 巴尔扎克 国籍 法国 时代 19世纪 作品类型 外国文学 作品评论 本篇是巴尔扎克讽刺作品中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守财奴葛朗台的形象已变成财迷狂的一个丑恶表现金钱欲扑灭了葛朗台身上的一切人类的感情,他既不懂爱,也不知道自己亲手毁掉了女儿的幸福,小说批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名利场》 作者 萨克雷 国籍 英国 时代 19世纪 作品类型 外国文学 作品简介: 作品着力反映西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人际关系的而虞我诈、争权夺利、趋炎附势等丑恶的现象,揭露那种以金钱为本质的社会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复杂而鲜明,作品读后给人以无尽的反思 3、《老人与海》 作者 海明威 国籍 美国 时代 20世纪 作品类型 外国文学 作品简介: 写一个孤独的老人单身出海捕鱼,与大鱼周旋,将它捕获结果又被大鲨鱼吃 掉猎物,单身上岸的惊险故事歌颂了人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海明威因 此获普利策奖与诺贝尔奖 4、《廊桥遗梦》 作者 JR沃勒 国籍 不详 时代 不详 作品类型 外国文学 作品简介: 与其同名的影片让千百万痴男信女为之流泪,罗伯特?金特,与玛丽安离婚后以摄影为爱好,也是生活基础朗四斯卡,六十七岁的妇人罗伯特在游历中看到她,然后去了一封信“不论怎样,我们必须再见面,不管是何时何地” 5、《简爱》 作者 夏洛特勃良特 国籍 英国 时代 19世纪 作品类型 外国文学 作品简介: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这时,她的好友海伦患肺病去世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契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罗契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相关概念孤儿院《孤儿院》是由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导演,贝兰·鲁达、费尔南多·卡约等主演的电影。孤儿院这一名称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宋庆龄创建的孤儿收养机构,也称“育婴堂”。解放前,国民政府、外国教会等举办的收养社会遗弃婴儿的慈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收并改建为儿童教养院和儿童福利院。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外国文学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以刊登世界各国不同流派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与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为主,通过各种栏目向读者介绍不同类型的新作、当代西方的新文论与前沿学术成果。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怎么写的好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二、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64年起在法政大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三、、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本文是一篇文艺批评。学习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句仔细揣摩,领会其内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维纳斯引出话题,首先详细描述了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产生的无穷魅力,进而否定了复原维纳斯的种种方案,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为何失去双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从内容结构上讲,本文从文艺鉴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四、重点语句1、 作者是否赞同为维纳斯修复双臂?文中有这样的话:“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重点语句体会如下) (1) 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作品的原创、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这一系列可以说成是“作品命运”的东西,使作品本身充满魅力,而这与原创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原形意味着那些烘托作品的“遭遇”和“过程”就失去了,作品不再充满魅力) (2) 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损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而它的缺损,使之变成了不确定的、不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因此维纳斯的偶然的并非刻意和人为的“部分”(手臂)残缺,换来的是人们对完整雕像的揣测、设想和追求。这正是断臂维纳斯的魅力所在,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因此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3)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缺损―――获得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更有一种神秘气氛,吸引人们的视线,诱发人们的想象,激起人们的兴趣,演化成一种追求,而“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完整―――具体、实在、凝固,没有想象的余地) (4)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 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 2、 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两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手对于人、对于形体的意义: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的交涉的手段,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五、哲理引申 1、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 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 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真诚的话最动人~·~

夸文章写得好的句子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2、开头简明扼要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建筑师AW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据比较一致的理解,工艺美术运动是从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开始的。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柏恩·琼斯、画家但·罗西蒂、建筑师飞利浦·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菲尔前派。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从1855年开始,这个协会连续不断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在英国向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味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不但如此,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开始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比如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设计师查尔斯·马金托什、英国设计师沃塞、阿瑟·马克穆多。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影响到芝加哥建筑学派,特别是对于这个学派的主要人物路易士·沙里文和弗兰克·赖特的影响很大;在加利福尼亚则有格林兄弟、家具设计师古斯塔夫·斯蒂格利和柏纳德·迈别克等人受到很大的影响。 到了世纪之交,“工艺美术”运动变成一个主要的设计风格影响因素,它的影响遍及欧洲各国,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虽然“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在20世纪开始就失去其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生于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去世,是真正实现英国理论家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蒸汽机在西欧、美国得到广泛的推广。第一条铁路建成了,第一艘轮船下水了,工厂的烟囱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林立,吐着浓浓的黑烟。大批工业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上,但设计却远远落在后面。美术家是天上的神,不屑过问工业产品;而工厂主则只管具体制作、生产流程、产品质量、销路和利润,未能想象到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与必要。艺术与技术本来已经分离,到19世纪初期则更为对立。  这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洋蓟”图案的糊墙纸, 博物馆馆藏  是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艺术家中不少人不但看不起工业产品,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然而,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业产品在消费中的统治地位,因为工业产品可以批量生产,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19世纪早期的手工制品也因艺术与技术的分离而走上一条繁琐俗气、华而不实的装饰道路,法国王政复辟之后出现的各代政府腐败不堪,在手工艺制品上的反映就是复古之风大盛。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工业时代而言,这种装饰与设计制作方式是反动的。这一时期尚属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因之在工业制品及产品设计上是一片混乱。 当时,摆在设计家面前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过分装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二是令不少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惧的工业化的来临。工业化的过程,造成不少社会问题,比如贫民窟的出现,城市生活水平的急避恶化,童工、女工的困苦生活,疾病的蔓延等等。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逐步成熟化。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对立的两个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在工业革命后非常恶劣,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始终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共同关心的。其中部分激进的人士提出利用国家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改革劳动状况,卡尔·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了他的重要著作《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只有自己解放自己,这个探索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 对于资本主义的困惑,同时也使另外一些知识分子感到无可奈何,他们主要是文学家、诗人,对于他们来说,暴力革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认为唯有通过宗教的力量,通过劝善的方式,利用慈善来解决问题。比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中描写的对象都是在大工业化中受到摧残的儿童,而他能够提出的解决方法无非是社会的怜悯、良心的解救,通过慈善事业来局部解决问题。还有另外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家、建筑家和艺术理论家们,感到根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在工业化的残酷现实面前,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他们憧憬着中世纪的浪漫,或者幻想中世纪的浪漫情调,因此,企望通过艺术与设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中的桃花源―中世纪的浪漫之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德时期去。这正是19世纪英国与其它欧洲国家产生“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从意识形态上来看,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会可能有出路的。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但是,由于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因此,这场运动虽然短暂,但在设计史上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值得认真研究的。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 建筑师A W 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工艺美术运动作品  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 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装饰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为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C·F·A·沃塞和拉菲尔前派等。由沃尔特·克兰和C·R·阿什比传到美国。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19世纪末最主要的艺术运动。并影响了接下来的设计史发展。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于1864年左右,在1896年基本结束,拉斯金在这一年格林兄弟设计的 EarleCAnthonyHouse  去世。他去世之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已经被欧洲大陆蓬勃兴起的“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了。综观“工艺美术”运动,它的确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气之中,这些设计先驱们能够采用中世纪的纯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的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 “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或者说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干机械的否定,对干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干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对于矫饰风格的厌恶,对于大工业化的恐惧,是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当中非常典型的心态。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探索,其实代表了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当时能够真正认识工业化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人其实在知识分子当中并不多见,因此,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