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与儿童文学有关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0:38:42

与儿童文学有关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中外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史都在不断地叙说着这一事实: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儿童文学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的,二是儿童的。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基本受众是儿童,因此,作家在下笔之时,必须顾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理解能力。陈伯吹于1956年曾明白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所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由此可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立场创作作品,乃儿童文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类很早就发现文学是个很好的教育手段。凡属某国家某民族某地区儿童文学的发韧之作,大多因服从教育目的的需要而产生。最早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的序言中说: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但丞相却无能为力。后来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承担这项教育任务,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以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17世纪被誉为“第一个为儿童写作的法国作家”费纳隆,为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王孙布哥尼公爵而写了《忒勒马科斯历险记》。……可以这样说,儿童文学的提倡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儿童教育的需要才从大文学的母体里分离出来,并独立起来的。因此,儿童文学实际上应该是“成长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构建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在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儿童文学负有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重任   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当儿童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所吸引时,会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场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随着作品的诱导作出道德判断。儿童在欣赏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时产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会对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所以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一百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就是因为它塑造出勤奋坚韧的小抄写员叙利奥、跋涉三千里寻母的聪明勇敢的玛尔可等一系列的好少年形象,对儿童产生了很大很好的影响。茅盾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中,小主人公赵元生是个好学、能干、懂甘苦、自立奋斗的穷苦少年典型形象,为当时一大批由学生变为童工的少年儿童树立了独立谋生的榜样。苏联的卓娅、舒拉、铁木尔,我国的海娃、雨来、张嘎子等艺术形象引导着少年儿童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张天翼笔下的三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贪玩好动的罗文应、懒惰好出风头的王葆、不动脑筋的赵大化,则从反面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我们说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它源于人类的爱与期待,爱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元素;儿童文学是善的文学,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传达了深邃的爱的哲学,它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儿童文学负有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然的使命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是从整体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家的主观见解,也纳入不少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孩子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就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又融进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使瑞典的儿童可以从这个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国,增长知识,而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也可以从中了解这个美丽国度。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儿童浓厚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心理,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儿童由于受知识所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恰恰就成了儿童认知的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儿童积极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养儿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丹麦科学家玻尔就曾向人们说过: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对他走上科学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3.儿童文学负有培育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天职   “人类应当将最宝贵的赋予儿童”,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赋予儿童“最宝贵的”当然首先是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文学作为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应遵循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凡文学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它应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曹文轩先生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的花朵,用它们的美陶冶人们的心灵。儿童文学,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儿童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儿童文学作家在进步世界观的指导下,将生活中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 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艺术美,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像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等,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们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儿童文学负有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任务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   首先,儿童文学有利于健全儿童的情感世界。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先生认为“情感缺席”是现在孩子的一大问题,曹文轩先生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们都认为这与孩子的阅读有关联。曹文轩先生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没时间陪他玩,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心里的孤独感,给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作品中对于两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对于小家伙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给予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一种情感的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类似的作品还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彼得·潘》、《小熊温尼·普》、《玛丽·波平丝》、《洋葱头历险记》、《绿野仙踪》等,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情感的熏陶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儿童的美味佳肴。   其次,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儿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启发、培养和加强。   再次,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不畏困难,不屈不挠是使儿童能够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儿童的这些可贵品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如同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我们应充分认识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引导儿童亲近文学,提升儿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梦想。

新蕾出版社的全套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幸福是一个多义的词语。在穷人的眼里,幸福很简单,只要三餐温饱,衣食无忧就已经很足够了。而在富人眼里,拥有更多的钱才是真正的幸福。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幸福不是单一的,友情、亲情.....都是幸福的一部分。原来,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

与儿童文学有关的论文摘要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中外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史都在不断地叙说着这一事实: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儿童文学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的,二是儿童的。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基本受众是儿童,因此,作家在下笔之时,必须顾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理解能力。陈伯吹于1956年曾明白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所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由此可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立场创作作品,乃儿童文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类很早就发现文学是个很好的教育手段。凡属某国家某民族某地区儿童文学的发韧之作,大多因服从教育目的的需要而产生。最早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的序言中说: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但丞相却无能为力。后来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承担这项教育任务,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以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17世纪被誉为“第一个为儿童写作的法国作家”费纳隆,为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王孙布哥尼公爵而写了《忒勒马科斯历险记》。……可以这样说,儿童文学的提倡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儿童教育的需要才从大文学的母体里分离出来,并独立起来的。因此,儿童文学实际上应该是“成长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构建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在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儿童文学负有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重任   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当儿童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所吸引时,会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场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随着作品的诱导作出道德判断。儿童在欣赏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时产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会对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所以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一百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就是因为它塑造出勤奋坚韧的小抄写员叙利奥、跋涉三千里寻母的聪明勇敢的玛尔可等一系列的好少年形象,对儿童产生了很大很好的影响。茅盾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中,小主人公赵元生是个好学、能干、懂甘苦、自立奋斗的穷苦少年典型形象,为当时一大批由学生变为童工的少年儿童树立了独立谋生的榜样。苏联的卓娅、舒拉、铁木尔,我国的海娃、雨来、张嘎子等艺术形象引导着少年儿童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张天翼笔下的三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贪玩好动的罗文应、懒惰好出风头的王葆、不动脑筋的赵大化,则从反面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我们说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它源于人类的爱与期待,爱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元素;儿童文学是善的文学,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传达了深邃的爱的哲学,它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儿童文学负有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然的使命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是从整体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家的主观见解,也纳入不少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孩子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就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又融进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使瑞典的儿童可以从这个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国,增长知识,而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也可以从中了解这个美丽国度。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儿童浓厚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心理,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儿童由于受知识所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恰恰就成了儿童认知的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儿童积极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养儿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丹麦科学家玻尔就曾向人们说过: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对他走上科学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3.儿童文学负有培育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天职   “人类应当将最宝贵的赋予儿童”,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赋予儿童“最宝贵的”当然首先是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文学作为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应遵循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凡文学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它应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曹文轩先生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的花朵,用它们的美陶冶人们的心灵。儿童文学,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儿童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儿童文学作家在进步世界观的指导下,将生活中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 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艺术美,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像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等,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们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儿童文学负有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任务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   首先,儿童文学有利于健全儿童的情感世界。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先生认为“情感缺席”是现在孩子的一大问题,曹文轩先生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们都认为这与孩子的阅读有关联。曹文轩先生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没时间陪他玩,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心里的孤独感,给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作品中对于两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对于小家伙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给予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一种情感的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类似的作品还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彼得·潘》、《小熊温尼·普》、《玛丽·波平丝》、《洋葱头历险记》、《绿野仙踪》等,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情感的熏陶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儿童的美味佳肴。   其次,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儿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启发、培养和加强。   再次,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不畏困难,不屈不挠是使儿童能够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儿童的这些可贵品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如同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我们应充分认识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引导儿童亲近文学,提升儿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梦想。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

论中国的儿童文学 文 / 柳树下的童年 近日读杂志,看到世界各国国民素质的排行,北欧小国丹麦高踞榜首。这使我想起了安徒生,就是那个弱小胆怯的鞋匠的儿子,影响了整个丹麦。当然,在丹麦人看来,安徒生的主要贡献并非童话,或者还有一些人认为,安徒生根本算不上大文学家,他不配与世界上其他有名的文学家平起平坐。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至少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丹麦今天的成就与安徒生不无关系。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提倡儿童文学。 其实,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儿童文学的萌芽。如先秦的某些寓言,《井底之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等;后来一些小说,像《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童话因素也较浓厚,但始终没有一种纯粹的儿童文学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再往后就到了二十世纪,学者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开始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儿童诗、儿童小说、学校剧等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创作要领进行论述,可惜影响不是很大。 直到五四时期,经鲁迅、周作人等著名文学家的大力提倡,中国的儿童文学才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如鲁迅翻译了俄国童话作家的一本《爱罗先珂童话集》。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儿歌研究》等论文。叶圣陶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还有冰心、丰子恺、张天翼…… 中国的儿童文学的确发展起来了,可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弊端,导致其整体成就低下。 首先是观念问题。中国的旧观念,似乎总不把儿童当成完整的人来看待,就像乘车、乘飞机要半票一样,在文学上,也只给了儿童半票。如《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之类读物完全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来教育孩子,只准其仰视,不能平等相待。对此,周作人曾提出过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将儿童当作完全的个人,承认他们具有与成人同样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这观点相当正确,我们读安徒生、王尔德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童话对成人来说,也是相宜的,甚至更过于儿童。安徒生在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他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听的,更是写给那些为孩子讲故事的大人看的。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安徒生的作品才能够让人回味一生,保持永久的魅力,永不褪色。 其次是潮流问题。我始终认为,文学是不应该赶潮流的,儿童文学尤其如此。《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虽说人性相近,但毕竟个人所历世事不同,所以要归纳出一个恒久的人性来,很难。童性却又是另一种情况,凡世间儿童,大抵都如一张白纸,纯真净洁,一尘不染,没有生来就阴险狡诈的,也没有生来就疾恶如仇的。所以,单就儿童文学来说,它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恒久的主题:善。试观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都无非一个“善”字,只不过表达方式更为奇妙,对“善”的内涵挖掘的更深一些罢了。现今有很多童话作品,往往一味追求情节上的曲折和形式上的时髦,而忽略了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还有人文精神问题。现代的童话,为迎合时代需求,常常有科普内容出现,这虽是一件好事,却使我想起了童话作品里面人文精神的匮乏。究竟科技与人文哪一个更重要?我的偏见,是人文,至少在童话里面是这样。因为我近来总是想,如果科技过于发达了,人类将会成为它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原理和守财奴没什么两样。与科技不同,人文却是属于人类自己的东西,不能看作“身外之物”。所以人文精神的充实,比科技的发达更重要。通过科普来教育孩子,也许可以使他变得更聪明、更现代;但通过人文精神来感化孩子,却能够使他成为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善良更可贵呢? 末了,我想说明一点,搞儿童文学必须慎重。虽说童话是最浪漫的一种文学形式,作者尽可以凭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但是,其内涵必须是纯精神的,不应该杂有任何物欲的痕迹,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我们需要对他们负责。

二二二二为人儿二嗯嗯

与儿童文学有关的论文摘要是

— 91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 , 是十九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典型类型具有普遍而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人而言,他的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阅读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海的女儿》里小人鱼的形象所具有的爱与牺牲的精神,以及为求得一个灵魂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无数中国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安徒生童话所传达的深广的人道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使中国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安徒生说:“我要用我的一切思想和感情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在旁边听。小孩子们可以看那里面的事实,大人可以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可见,安徒生及他的作品是活在儿童和成人的心中的。而且,成人作为儿童教育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与成人对儿童教育的关系。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一)儿童文学的定义首先,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培育美好心灵的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不仅有童心童趣,有美好的快乐,也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念。其次,儿童文学是“教育成人的文学”。很多人一讲到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时,教育的目标总是指向儿童而从不指向成人自己,原因是某些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并没有将自己看作与儿童一起跋涉、探索人生道路上的同伴,没有意识到在儿童文学中(当然也在生活中),成人作家与儿童是在做双方面的相互赠与,这是达不到成功教育儿童目的的。我们不能将儿童期仅仅看作是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其实儿童与成人是人生的两极,是生命的两种不同形态,两者相互影响,同步发展。成人也应该向儿童学习。稍加留意,童话中许多有趣的问题将给成人带来有益的思考。为什么过去年代的童话是慢节奏的、舒缓抒情的,而现代性童话节奏变快,我想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成人去探讨。不是从教科书里去翻现成的答案,而是要阅读作品本身,去用心感悟。童话的这些变化,实际上是记录了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观念的改变,成长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儿童心理和生理的早熟变化。(二)利用儿童文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因罗马大诗人、文艺批评家贺拉斯曾经用“寓教于乐”概括了文艺的社会作用。他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文艺的教育作用是通过美感作用来实现的。鉴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对于他们则更为适宜,更为需要。因为儿童们阅读文艺作品时,决不是明确地抱着接受思想教育或提高认识能力的目的,而首先是为了寻求乐趣。在这种愉快的感受和乐趣的满足中,儿童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较之于理性的说教更自然、更亲切、更深刻,有时甚至使孩子们永生难忘。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对孩子们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首先,喜爱有趣的文学作品是孩子们的天性;其次,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把广袤而神秘的世界展示在小读者们面前,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讲给他们听,满足了孩子们贪婪的求知欲望、追求愉快的兴味和爱美的天性。正像甘露滋润禾苗一样,好书滋润着儿童们的心田。成人作家应该“不是把儿童看作未完成品,然后按照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是仅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其次,成人作家不是发展中儿童生命的创造者,而只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儿童生命的引导者和激发者。二、从对儿童教育的观点解析《海的女儿》(一)崇高的美《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终没有获得王子的爱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人鱼不失为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在她身上不时回响起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音,体现着为实现理想九死不悔的追寻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小人鱼为实现“获得不灭灵魂”这一理想上下求索的过程可以称作“激情的过程”。正是有了对理想的向往这一激情作内驱力,小人鱼才会采取如此热烈、极端的方式来实现她的目的。“只要我能够变— 92 —成人,可以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生命,”这就是小人鱼对理想的宣言。之后,变成人的小人鱼马上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悲哀境地。失去声音的小人鱼要获得王子的爱变得极其困难。尽管巫婆曾说美妙的身材可以吸引王子,可是王子心中的爱人却是救起他的姑娘。小人鱼“无言的苦恋”终于成了悲剧,美好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毁灭了。后来,只要她把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便可以恢复自己的海底生存。但她不愿意以牺牲他人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偷生。他丢掉了刀子,并最终在黎明来临之际变成了海上的泡沫。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么崇高和动人心魄。在忍受痛苦的过程中,在自我牺牲的过程中已获得了永恒不灭的灵魂。追求灵魂必须经历漫长、曲折、艰难、痛苦的求索之路,只有那些不畏漫漫长路、敢于上下求索的人才能得到他,这实际上是一个灵魂自我完美的过程。一切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精神品格,都将经受生命之炼狱的考验,这也是安徒生童话中常常表现的主题。(二)“付出”的美“好几个晚上,她看见他在音乐中乘着那艘飘着许多旗帜的华丽的大船,她从绿灯心草中向上窥望。风吹起她银白色的长面罩的时候,如果有人看到她,他们总以为这是一只天鹅在展开它的翅膀。”(《海的女儿》)可能是觉得这个故事太悲伤了,大家都不忍心看到小人鱼就这么变成了浪花中的泡沫。在可怜而短暂的一生中,她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可是她却恰好感悟到爱情中最宝贵的那部分无私。相比较而言,在现实中,要做到爱情中的无私付出就好像骑自行车到月球那样不容易。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转化为无形的压力在我们每个人的肩膀上积累,所以对待儿童教育就更应该从小抓起。生存的压力让人窒息,情感也跟着变得脆弱。小孩子也是,从小如果只是一味溺爱,就会变得自私自利而完全不愿意有所付出了。其实,《海的女儿》中爱情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不能用收获来衡量。如果说起收获,她收获了什么?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王子的心。最后,她双手奉上了自己三百年的美好生命,随波散去了。然而,在她化作泡沫的那一刻,她至少是平静的。这就是爱的魔力,由真心付出才能实现的魔力。(三)爱的美小人鱼本是水族,何以抛下生养之地和优越的生存条件,向往人间?这恰是安徒生这篇童话的创作用意之所在——赞颂人间。人,是神圣美好的。小人鱼不惜牺牲自己的优势,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人的外在形态来生活,而是在于获得人类爱情,从而获得人类的灵魂。灵魂是不灭的,灵魂的永恒意义始终是跟人类圣洁的爱、崇高的牺牲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灵魂不是随便可以得到的,只有通过美好的精神品格和善良的行为,它才显现实际存在的意义。安徒生为我们展示了灵魂的双重意义:一重灵魂是神圣高洁、永恒不变的,值得人们去为之追求和争取;另一重是灵魂的获得必须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因而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因此,通过小人鱼的经历可以给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难忘的印象。那个”不灭的灵魂“也许仍然作为一个崇拜,包裹在他们记忆中,但闪光的爱、刚毅的意志、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却又会震荡他们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海的女儿》不仅属于儿童的现在,也属于他们的将来;不仅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她是可以拥有广泛的读者层次的艺术珍品。三、安徒生童话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安徒生继承了民间创作和其他前辈童话作家的许多优点:他的故事生动活泼,语言具有深厚的民间风味和幽默感;但他又有发展,他在他的童话中注入了浓厚的诗情和想象,使他的作品读起来像诗。 他的童话既有诗意的想象,更有深邃的内涵那些隽永的文字里有非常博大的心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为儿童传递出对生活、对善、对美的信念,也给儿童和成人展现着人性的善良、高贵、勇气、力量、牺牲等高尚品格,展现出美好、充满梦幻和奇妙的世界。他们以其特殊的经典品质为儿童早期的人格成长提供着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影响,滋润着儿童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他们从小就懂得怜悯、同情、爱和关怀,学习品尝人间情感所蕴涵的欢乐、幸福、痛苦、烦恼等人生百味,这些影响甚至可能是终生的。正因为安徒生童话的独特风格和思想才使得他的故事感动了全天下无数的人,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对儿童产生着永远的吸引力,是他们学习与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当今的儿童并不需要像《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样经典的作品,而恰恰相反,能感动今天的孩子的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默默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新的时代催促着我们急急匆匆往前赶,我们是否应该稍作停留,重新聆听安徒生这个童话诗人的亲切讲述,并重新思考”童话故事“的真正含义。那写满了自然秘密的安徒生童话,那执着于永存和奇迹,宣扬“爱产生生命”、“寻求者得救”的安徒生童话,那不厌其烦地歌颂善良、童真和欢乐的安徒生童话,对于儿童、包括成人在内的所有现代人,难道不具有上升的意义吗?参考文献:[1] 安徒生我作童话的来源和经过[J] 赵景深,译1925,16(8)[2] 陈刚《海的女儿》的三重世界及其”生命之痛“的启蒙意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3]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4] 韦苇《海的女儿》的多种解读可能[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5] 杨宁跨越时空的吟唱——从《丑小鸭》和《海的女儿》看安徒生童话的现代意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中外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史都在不断地叙说着这一事实: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儿童文学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的,二是儿童的。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基本受众是儿童,因此,作家在下笔之时,必须顾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理解能力。陈伯吹于1956年曾明白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所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由此可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立场创作作品,乃儿童文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类很早就发现文学是个很好的教育手段。凡属某国家某民族某地区儿童文学的发韧之作,大多因服从教育目的的需要而产生。最早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的序言中说: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但丞相却无能为力。后来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承担这项教育任务,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以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17世纪被誉为“第一个为儿童写作的法国作家”费纳隆,为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王孙布哥尼公爵而写了《忒勒马科斯历险记》。……可以这样说,儿童文学的提倡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儿童教育的需要才从大文学的母体里分离出来,并独立起来的。因此,儿童文学实际上应该是“成长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构建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在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儿童文学负有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重任   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当儿童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所吸引时,会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场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随着作品的诱导作出道德判断。儿童在欣赏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时产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会对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所以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一百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就是因为它塑造出勤奋坚韧的小抄写员叙利奥、跋涉三千里寻母的聪明勇敢的玛尔可等一系列的好少年形象,对儿童产生了很大很好的影响。茅盾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中,小主人公赵元生是个好学、能干、懂甘苦、自立奋斗的穷苦少年典型形象,为当时一大批由学生变为童工的少年儿童树立了独立谋生的榜样。苏联的卓娅、舒拉、铁木尔,我国的海娃、雨来、张嘎子等艺术形象引导着少年儿童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张天翼笔下的三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贪玩好动的罗文应、懒惰好出风头的王葆、不动脑筋的赵大化,则从反面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我们说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它源于人类的爱与期待,爱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元素;儿童文学是善的文学,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传达了深邃的爱的哲学,它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儿童文学负有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然的使命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是从整体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家的主观见解,也纳入不少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孩子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就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又融进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使瑞典的儿童可以从这个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国,增长知识,而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也可以从中了解这个美丽国度。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儿童浓厚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心理,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儿童由于受知识所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恰恰就成了儿童认知的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儿童积极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养儿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丹麦科学家玻尔就曾向人们说过: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对他走上科学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3.儿童文学负有培育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天职   “人类应当将最宝贵的赋予儿童”,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赋予儿童“最宝贵的”当然首先是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文学作为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应遵循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凡文学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它应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曹文轩先生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的花朵,用它们的美陶冶人们的心灵。儿童文学,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儿童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儿童文学作家在进步世界观的指导下,将生活中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 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艺术美,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像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等,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们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儿童文学负有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任务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   首先,儿童文学有利于健全儿童的情感世界。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先生认为“情感缺席”是现在孩子的一大问题,曹文轩先生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们都认为这与孩子的阅读有关联。曹文轩先生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没时间陪他玩,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心里的孤独感,给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作品中对于两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对于小家伙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给予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一种情感的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类似的作品还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彼得·潘》、《小熊温尼·普》、《玛丽·波平丝》、《洋葱头历险记》、《绿野仙踪》等,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情感的熏陶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儿童的美味佳肴。   其次,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儿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启发、培养和加强。   再次,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不畏困难,不屈不挠是使儿童能够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儿童的这些可贵品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如同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我们应充分认识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引导儿童亲近文学,提升儿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梦想。

与儿童文学有关的论文摘要格式

新蕾出版社的全套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一、写一下主要内容二、写一下自己的感想啊之类的三、简评一下这本书的亮点四、结尾

有关儿童发展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这种问题以后不用发了,我指导你好了。写作方法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 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 哲学 。 目前 在 社会 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都是在迎合“权威人物”,是渴望得到“权威人物”认可的表现另一方面,甜甜的社会情感发展主要表现在道德情感的逐渐深刻和人际关系发展的日益丰富,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成为甜甜情感表达的突出表现在幼儿园里,甜甜尽可能地做到教师要求的好孩子的标准,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和关注,然而在现实中甜甜却只有在哭的时候才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安慰一个毛绒玩偶在 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生日礼物、一个小玩具,但在甜甜看来这就是教师给出的最好的关注,谁能拥有教师的礼物,谁就获得了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毛绒玩偶的价值已胜过甜甜拥有的一切好玩的玩具因此,甜甜才要与小朋友换礼物我们应当注意到,在案例背后,可能正是受到 世界里价值取向的影响,甜甜才学会如此小心地观察教师及 的评价,用做好作业、做好孩子甚至是大哭这样的“小伎俩”尝试着去寻求 的关注和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意识到同甜甜年龄相仿的学龄前儿童的道德判断还是模糊的,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在整个案例中甜甜只看到礼物是教师送的就想得到,但并没有意识到玩偶作为生日礼物所具有的纪念意义,更没有想到和冬冬换礼物有什么不对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以及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在日后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建立起良好、稳固的人生基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