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农村发展论文2000字开头的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17 12:30:46

农村发展论文2000字开头的题目

关于农村改造 农村改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短短几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改造被称为“就地城市化”。近几年,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专家表示,“农村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而且在来年及以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还会增强。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农产品供求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在粮食增产情况下出现农产品供求失衡的局面,表明影响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从供给来看,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更是有目共睹。其一,耕地面积减少成不可逆转之势。随着工业化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喊“建设指标太少”的声音也已从沿海蔓延到内地,能否保住满足粮食基本需求的耕地量将成为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的焦点。其二,谁来补粮食生产缺口成疑问。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粮食生产大幅减少。到目前为止,东部地区减产后的缺口主要靠中西部地区在补充。但是,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诸省份正在步入快速工业化轨道,它们不仅不可能再为东部地区弥补缺口,而且自己是否能达到粮食供求平衡都面临严峻挑战。其三,随着大量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农村“三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加剧。未来农业劳动者的主体是谁将成重大问题。 事实上,农村改造计划的实施,大的一方面是正确、有效的。农村改造计划推动我们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几年的变化、发展,农村的经济就会有显著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原来破旧的房子大多被拆除,改建。外来小企业主也可以在村里租用厂房,开设工厂,给本地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同时也引入外来务工人员,带动本村住房业和饮食业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也一直很高。因此,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村里也有很多年轻人到各个大城市打工、赚钱,回来建新房子,定居。城市化直接推动了农村改造,农村改造也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两者是相辅相承的。 建设和改造新农村,需要农村的基层政权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持久的影响。广大农村至今保持着数千年农耕时代的历史记忆和根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中国的现代文明就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农村改造要重视文化建设,而农村的文化建设贵在创新。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见》也指出,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发展活力,才能实现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目前整体国民素质水平还较低,而这个群体多来自于农村。虽然,国家教育制度不断地完善,教育也不断普及,但农村人口的素质水平还是偏低。这应该与他们长久以来生活的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大多数农民的收入着重用于改善家庭的物质生活,而精神文化生活却存在着一个大缺口。要改变农村人口的知识教育程度或许不是难事,但是要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决非易事!农村的改造计划,一开始不会很顺利。很多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反对改造,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多,旧房子拆除重建,虽然有补贴,但还是需要一笔资金。这对普通农民来说,会是不小的经济负担。也有人向有关部门投诉,至少增加点补贴,但结果还是被迫接受。加上,除了住房的重建,大部分水果林地和一部分庄稼用地也被规划到改造范围,有的变成商业区,有的是商品房,还有墓园。 有消息说,村委会那边有意也将村里靠近河边的大片农田规划到改造范围。那里集中了村里大部分农田,几乎对全村的农民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所以目前,关于农田改造这件事,还一直拖着,得不到合理的解决。 换个角度看,农村改造不仅涉及土地,更牵涉以土地为生的失地农民,它既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又和社会稳定紧密相关!所以,农村改造在规划思想上要充分考虑本区域现状,结合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因地制宜,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规划原则上要实事求是充分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要根据村里的经济水平,充分尊重村民的规划意愿。

农村发展论文2000字开头的题目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我国学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及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晓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韧于中共十六大。在党的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有非常明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三农”政策的一个方面,更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仅仅是搞“新村建设”,让农民住进小区,而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抓手,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  温铁军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新提法。从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到农民增收,再到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符合逻辑递进关系的政策提出过程,也是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表现。与以往的对农村工作的强调相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不再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同时也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公共事业包括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也将得到较大发展。二是不再单纯强调加快城市化。以往加快城市化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城乡差别扩大。根据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和谐社会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杨继瑞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特征,无疑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发展的表现形态,必须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特征,因而其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的,具有层次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历史、环境、基础的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和目标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国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路径,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模式。  王文娟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且还赋予其新的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  胡恒洋等人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现阶段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既不同于建国初期提出的新农村,也与近年一些地方搞的新村建设不同,更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新村运动有所区别,其内容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实现这一要求,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产业发展要有新格局;农民生活要有新提高;乡风民俗要有新风尚;乡村面貌要有新变化;乡村治理要有新机制。  郭杰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文明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以下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概念,具有全面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层次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及原则    温铁军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三新”的目标。其一,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城乡差别越大,农民就越会为短期的收入增加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既难以形成城市的食品安全供给,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其二,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三,农村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恢复。在很多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国家,农村大都是风光秀美、有幸福感的地方,很多城里人有向农村回流的意愿。在欧美发达国家,在日韩,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应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应重新恢复农村本来拥有的田园风光,农民应生活在一种相对比较和缓、比较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让一些精神紧张、不堪污染的城里人被田园诗般的农村所吸引。  陈锡文指出,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基本原则在于:是不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是不是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切实解决农民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具体看:一是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要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二是要依法办事,建立法治政府。三是农业要稳定发展,农民要持续增收。

知道有几本期刊上的文献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看下(农业科学、可持续能源、城镇化与集约用地),或者也直接去他们出版社的官网找吧

假如我是一名村官 作为一个村官,我觉得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以下: 1、坚定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的革命理想。包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 2、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最能吃苦、最能吃亏、最能吃气。 3、顽强的进取心和坚韧性。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智力和心血,使自己所承担的工作顺利进行。 4、高尚的人格魄力和一流的服务本领。以身作则,心系群众,道德高尚,诚实谦虚,公正清廉,敢于负责,维护团结。 5、比较丰富的知识面。包括书本知识、农村知识、边缘知识。 6提高组织领导才能。筹划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文学及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下面我主要讲讲我的经济发展战略。 教育方面:从吃哪个院的发展战略来看,应该多培养优秀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实业,避免人才外流,引进人才。建立小规模的成人学校,专门针对农村中的中青年科学发展,学习专业科技,同时要求教学语言要尽量通俗化。 生活习俗方面: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尽量改善封建迷信风气和农村的文化环境,在尊重农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新观念,新思想,鼓励共同富裕,宣扬男女平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文化环境。农业方面:尽情发挥农村的农业特色,专业考察适合其土壤的农村经济作物,在尊重客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的合理增长,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利用当地的环境特色,合理布局,坚持“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方式。 交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应该作为该村的首要原则,完善交通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为其经济走向城市提供桥梁,对城市开放,开发项目,引进项目投资。 旅游方面: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搞“农家乐”,吸引游客,完善一整套基础设施,确保游客安全放心,但是要注意使“农家乐”尽力回归自然化、农村化、传统化。当然交通方面要尽量完善。 最后总结,在农村可以将现代化与传统化相结合,但要保持农村特色,尽量在传统的基础上现代化,本人认为农村就要有农村独有的传统特色,当然也不是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是为发展新型农村,使农村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万方上的中国科技投资杂志里面有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文,可以浏览一下最近几期的杂志,吸收借鉴一下,把握一下目前最新的动态。

农业农村发展论文2000字开头

范文题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来自 知网  作者:熊春林  摘要: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展开  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农民满意度;层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学术堂提供更多内容)

农村发展论文2000字开头的题目是什么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3%,  78-84, 7%; 85-2001, 0%; 95-02, 75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4:1;85-7:1; 99-5:1, 2002-1:1   农民负担重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基础设施   科技、教育   产业结构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美国,1870-51%;   日本-1870,70%, 1950-48%,1980-5; 2000- 9%   韩国,1950--3; 1980--9; 2000- 8%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0%; 00, -5%; 01, -9%; 02, -8%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外资   民间投资   城市消费信贷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4 5(48%) 68 (89%)  冰箱 4 8(17%) 49 (30%)  洗衣机 9 8(34%) 81 (39%)  收入 7702, 6(32%) 2025 (122%)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3。增加农民收入。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需求增加   人口增长,2002年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8%=》粮食需求增长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粮食增产潜力?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5~0倍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周期长   不容易市场化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假如我是一名村官 作为一个村官,我觉得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以下: 1、坚定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的革命理想。包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 2、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最能吃苦、最能吃亏、最能吃气。 3、顽强的进取心和坚韧性。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智力和心血,使自己所承担的工作顺利进行。 4、高尚的人格魄力和一流的服务本领。以身作则,心系群众,道德高尚,诚实谦虚,公正清廉,敢于负责,维护团结。 5、比较丰富的知识面。包括书本知识、农村知识、边缘知识。 6提高组织领导才能。筹划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文学及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下面我主要讲讲我的经济发展战略。 教育方面:从吃哪个院的发展战略来看,应该多培养优秀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实业,避免人才外流,引进人才。建立小规模的成人学校,专门针对农村中的中青年科学发展,学习专业科技,同时要求教学语言要尽量通俗化。 生活习俗方面: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尽量改善封建迷信风气和农村的文化环境,在尊重农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新观念,新思想,鼓励共同富裕,宣扬男女平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文化环境。农业方面:尽情发挥农村的农业特色,专业考察适合其土壤的农村经济作物,在尊重客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的合理增长,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利用当地的环境特色,合理布局,坚持“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方式。 交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应该作为该村的首要原则,完善交通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为其经济走向城市提供桥梁,对城市开放,开发项目,引进项目投资。 旅游方面: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搞“农家乐”,吸引游客,完善一整套基础设施,确保游客安全放心,但是要注意使“农家乐”尽力回归自然化、农村化、传统化。当然交通方面要尽量完善。 最后总结,在农村可以将现代化与传统化相结合,但要保持农村特色,尽量在传统的基础上现代化,本人认为农村就要有农村独有的传统特色,当然也不是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是为发展新型农村,使农村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发展论文2000字开头的题目有哪些

回答 您好,关于乡村振兴的优质题目如下:1、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2、实施乡村振兴,建设魅力乡村。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农村经济建设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 服务保障: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知道有几本期刊上的文献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看下(农业科学、可持续能源、城镇化与集约用地),或者也直接去他们出版社的官网找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