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特殊教育研究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8 11:33:08

特殊教育研究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中生

一般都是写个案研究。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这对占全国人口将近二十分之一的广大残疾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但前程似锦的道路,广大残疾群众应该怎么办?是消极面对、无所事事,还是振作精神、发奋图强?我以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跟进的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我国有八百七十七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工作,的确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从业于推拿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令其他类别的残疾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盲人按摩工作者月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好的、或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月薪在两千五或三千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盲人佼佼者已经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标准。 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盲人群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盲人,他们仍然在就业方面蒙受巨大的压力、遇到种种的困扰。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群众的就业需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今后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型就业: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近几年来又有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跨入了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事实上,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从事的一种就业形式,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拿福建省的福州市来说,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有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后来,盲人从事的钢琴调律这一就业市场的确有些萎缩,这方面的盲人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师百分之百就业,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甚至是供不应求。部分盲人调律师才刚刚工作几年,就因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精湛技术,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的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盲人钢琴调律市场必将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除以上谈到的两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渠道外,这里再谈三种有成功事例的盲人知识技能型职业。这三种知识技能型职业当然不是大多数盲人所能涉足的,但不妨谈一谈,对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身的潜力,会有较大的帮助。 其中一种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个人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较典型盲人有以下几位:上海的朱双六,他最早设计和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采用盲文点位输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汉字的输入操作;广东的王永德,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接触电脑,十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湖南的王志渊,通过计算机钻研,成功地设计和开发出另一种盲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汪世龙,半路失明后毫不气馁,精心研究汉字电脑输入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方圆归类象形码(龙马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今后还会不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种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他们有的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要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分校的上海学员陈夏炯却在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方面,闯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的确给人以新的启迪。数月前,陈夏炯从网上了解到上海的一家翻译公司想招聘文字翻译人员,他便大胆地通过E-mail联系应聘。通过几件英文信函的试翻译,用人单位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录用陈夏炯为公司的笔译员。陈夏炯每天只需在家中上班,通过网络收取公司发过来的中、英文信函,然后翻译好再通过E-mail发送回公司。这项坐在家中上班的工作,使陈夏炯能够获得每月一千二百元的稳定收入。这是不是也能为具有这种专长和条件的其他盲人朋友,在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呢?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我这里举两个海德里盲校福州分校学员在英语专业方面申请办学、办班获得成功的具体实例: 一位是吉林敦化的高路。他是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他于一九八九年就开始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居住地附近的明眼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补习教学,当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高路最后终于成功地走上了一条正规办学的道路。2000年,他所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正式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路的春华英语学校已开设有十几个班级,英语补习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共达七百多人。高路不仅购买了办学校舍,而且还添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另一位在办学、办班方面取得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相。他在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学习中也同样具有优良的学业。2001年,黄希相也在当地申请创办了一个为明眼中、小学生服务的英语培训班。这所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补习机构现有中、小学生英语补习者八十多人。黄希相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之中。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成功实例,那就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一位这样的盲人,在这方面谱写了自己传奇的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摆弄电机感兴趣,经常从他哥哥那儿学习电机维修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将一台坏了的抽水机马达修复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个电机维修服务部,业务相当红火,而且声名远扬。电机维修名符其实地成了这位盲人所从事的知识技能型的固定职业。从这一实例中,是不是能进一步启发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不小。 在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这一层面,最后我想再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是否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不少盲人具有天资聪明的特点,而且记忆力十分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觉得,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创造条件录取这方面专业选修的盲人,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更新观念,吸收这些具备资格的特殊人员在这方面从业,就有可能象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盲人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主要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不少盲人是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第二点是:农村盲人是否能从事食用菌栽培?菇类等食用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防癌、抗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餐桌食品。农村拥有较大的空间,不象城市里住家面积狭小,因此食用菌栽培的场地问题较容易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用菌栽培属于一种静态的操作,不象养鸡、养鸭四处乱跑,是动态的,盲人不好控制。因此,农村的盲人若能学会和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又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栽培可能会是一种农村盲人脱贫解困的较好渠道。我个人以为,如果这是一条今后可考虑和尝试的路子,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应当是这一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对这一项目进行负责,邀请专业人员对盲人进行办班培训并实地示范;第二,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贷款给盲人购买菌种),并组织和指导生产;第三,联系收购和销售市场,为盲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另需指出的是,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盲人家中能有明眼人协助,那么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将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手工熟练型就业。这种类型的就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盲人的就业选择。 以往,大多数人在谈论盲人的就业问题时,常常是针对城市的盲人来谈的,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较大比例的农村盲人的就业需求。要想从整体上根本改变我国盲人就业率低的状况,要想从全局着眼,让盲人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侧重点就应放在占全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问题上。这部分盲人群体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差,喜欢安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盲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智商,具备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群体的盲人进行培训,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鉴于这些特点,我想在手工熟练型盲人就业的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谈谈编织和物品编制这一盲人就业的可行性问题。盲人动手编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事例,有些盲人还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色彩。福州的盲人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组织生产过竹编产品,如热水瓶壳、竹席、竹筐、竹帘以及挑土用的土箕等。他们不仅能进行成品的编制,而且还能将毛竹这样的原材料破解成竹条、竹片和竹篾等。这些例子都说明盲人是有能力从事某种编织性的工作。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干,还是能够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供求点的。比如,可以编制果篮、鸟笼、鸡鸭笼以及竹席、枕席、椅垫和碗垫等。这些物品今天和今后同样存在着市场的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何种编织或编制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等,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供需,因地制宜地来进行考虑。 农村盲人拓展就业门路,重点是讲究实效,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里再谈一些更简易的制作项目。先打两个比方:当今现代战争的武器发展已进入了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和精确制导化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的产品比比皆是,但如果您吃饭时塞了牙,还是得靠小小的牙签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为何不能组织农村的盲人来制作诸如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呢? 关于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问题,最后我想再谈一点。很多人喜欢吃豆芽菜,市场上豆芽菜也属于较畅销的蔬菜之一,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又较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农村盲人通过培训,来发展生产豆芽的产业呢?比起前面在知识技能型就业中我所谈到的农村盲人可以尝试进行食用菌栽培来说,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也要低得多。盲人只要能够购买到质量好的黄豆和绿豆,经过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掌握好豆芽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生产豆芽对农村、甚至对城市里一些不适合做按摩工作或其他知识技能型工作的盲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它不仅操作技巧容易掌握、生产空间占地不大,而且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不值得大家试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贫困的盲人同胞来说,并非只能坐在家中成天无所事事,任命运和贫困来摆布,而是有机会等着大家去把握,有路子等着大家去开拓。大家应当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大家也应静静地做些思考,对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条件做个客观的分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认准一条属于自己的手工熟练型就业路子,勇敢地去进行尝试。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深圳、发表南巡讲话时就曾教导过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广大残疾同胞说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广大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于残疾人事业、愿意干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的就业项目实施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查以及做好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在于人。有热心事业的人,有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热情实干的人,何愁事业不成呢?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不懂可追问合适请采纳给你一份供参考

特殊教育研究论文范文初中生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不懂可追问合适请采纳给你一份供参考

摘要: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从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信息时代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以及特殊教育不同层级主体的信息化推进责任。 中国论文网 -htm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育信息化 发展对策   分类号:G760   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让残疾人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信息环境,获得更公平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是特殊教育在信息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破解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基础。因此,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抉择。   信息时代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我国的特殊教育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大量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进一步普及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分布还不能充分满足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仍有相当一部分残疾儿童少年还没有入学接受合适的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据分析,我国未入学的学龄残疾儿童有八成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未入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贫困、交通不便或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少。但从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布来看却是东部最多,西部和中部少。因此除了继续加大投入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吸纳与服务残疾儿童的能力,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之一。   此外,当前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益,尤其是重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残疾学生提供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终身学习机会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2发挥信息化优势创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在国家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未来一段时间里特殊教育学校在校人数以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人数都可能有所增加,很多原来没有就学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也有更多机会走入校园,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将面临残疾学生数量和类型增多、程度加重等现状,这对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从长期发展着眼改革与完善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制机制之外,如何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解决师资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问题,是摆在教育管理者眼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借助网络远程教育与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更大程度发挥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作用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3通过信息化方式节约办学成本、提高教育效益   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随班就读学校都面临着办学成本高、经费短缺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数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需求量大、所需教学辅助设备花费大、教育成本相对较高。随班就读学校的经费短缺问题更为严重。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高达16%的被调查随班就读学校从来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拨款,近40%的学校偶尔收到少量的专项经费。随着各地随班就读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一问题已得到一定缓解,但节约办学成本、增强办学效益始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教育资源是个重要因素。2010年江苏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特殊教育资源信息无障碍满意度”中,苏南为19%、苏中为33%、苏北为75%。在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特殊教育资源的状况则更令人堪忧。2007年,我国特殊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正式颁布,出版社与企业在特殊教育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方面,认为是投入大,产出小,无利可图,不愿介入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特殊学校教师因受认识、能力与技术限制,在特殊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上还不能达到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抓住信息化机遇,组织联合优势力量,通过优质特殊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增强校际合作,弥补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匮乏、师资水平低下等不足,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之一。   4发挥信息技术缺陷补偿的作用,支持个体充分自由发展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296万人,其中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量的55%。视力残疾人和听力言语残疾人,受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障碍影响,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职前、职后教育(培训)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终身职业规划与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根据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发展需求,补偿其发展缺陷,促进其潜能开发。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推进,不仅可以使残疾人通过补偿通道获取信息,让其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信息环境,而且也为其潜能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应该直面问题,抓住信息社会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借力信息化破解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对特殊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特殊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应当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蓝图保持一致。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五项发展目标。同时规划提出应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为指引,结合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机遇,我们提出特殊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四项重点发展任务。   1以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为核心   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受过更为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拥有更完备的教学和康复训练设备,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承担本校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还成为当地随班就读的资源中心,发挥了“骨干”作用,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机构转变为集教学、师资培训、信息服务和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与随班就读学校相比,特殊教育财政投入大部分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这也使得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更容易得到保障。因此应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中心,发挥对随班就读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及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特殊教育知识、信息等作用。   数字化学校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优化和利用以促进师生发展的一种虚拟化的教育环境。数字化的普教学校建设一般围绕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展开。作为区域特殊教育中心的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在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外部联系等方面具有更高要求。因此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除了要符合数字化学校建设基本要求外,还要体现广覆盖、深联系的特点。   广覆盖意味着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把本校师生及家长作为服务对象,还要把区域内的其他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支持远程资源传输与服务的特点,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远程的学习资源服务,为特殊需要儿童家长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为随班就读教师和资源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等。   深联系意味着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必须加强与多方面的联系。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资源中心,可通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加强与区域内随班就读学校的联系;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教研科研中心,可借助公共网络平台加强与区域外同类特教学校的联系,建立特殊教育教研科研共同体;作为区域特殊儿童的数据中心,应加强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建立每个学生的教育发展跟踪档案,为区域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以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信息化为突破口   虽然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还是随班就读教师和资源教师都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由于特殊教育各类学校数量少、除大城市外布点分散,共同教研难度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依托网络技术,建立以学校类别和以大地区为组合的校际间教师教研共同体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2007年以来,国内八所盲校联合发起组建了“全国盲校网络教研联盟”,分16个学科教研组依托中国视障教育网开办的“中国视障教育网络教研博客”,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2012年教育部、中编办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深度融合,为特殊教育教师专门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项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这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3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远程服务模式   远程教育对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有着独特而卓越的意义。一方面,远程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残疾人在身体和生理等方面的缺陷在学习中的不便和障碍;另一方面,这种形式提供了较为宽泛和灵活的学习管理体制,适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更便于他们接受教育及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具体来说,特殊教育的远程服务模式可分为远程送教上门、远程巡回指导、远程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类型。   1远程送教上门   为了保障更多残疾儿童有学可上,近年出现了送教上门这一教育形式。送教上门主要是为那些因生活无法自理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或因病症严重休学后无法返校学习,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重度残障儿童少年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传统环境下,因任课老师要重点兼顾特殊学校的日常教学,所以像送教上门的课程只能安排在寒暑假以及周末。而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送教上门的途径进一步扩大,这些儿童除了能享受到老师面对面的辅导以外,还能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甚至可以与其他在特殊学校上课的同学们达到同样的学习进度。   2远程巡回指导   在目前蓬勃开展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巡回指导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中心开始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巡回指导。但从指导的时间和频次来看还很不理想。有调查显示,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巡回指导的频次是两周一次,有些是两月一次,甚至有些是半年一次。巡回指导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指导效率不高。从国外经验来看,巡回指导应该以面向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直接的补救教学、康复训练等为主。但由于目前随班就读学校在融合教育的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欠缺,因此每次指导过程中,巡回指导老师在对残疾儿童实施直接帮助之外,还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来对普通学校进行咨询服务、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接受残疾儿童家长咨询等,使得巡回指导直接面向残疾学生的支持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和削弱。   通过远程巡回指导,一方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提高指导的频次,另一方面可将咨询服务和业务指导直接转移到网上,而将宝贵的面对面时间节省下来,用于面向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直接的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   3远程残疾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口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约为3000万,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他们已成为困难最大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由于自身障碍的不便,使得他们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等教育方面与健全人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弱化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此,应鼓励远程教育集团创办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加强对残疾人的学历、非学历教育,初步构建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积极联合包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全国妇女儿童联合会、劳动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加强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如“中国残疾人远程培训网”(http:///zcl/zcl/jsp)就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开发的旨在为多类残疾人提供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的服务平台。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优势,结合无障碍化的信息传输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多类残疾人通过终端设备、足不出户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并实现最终就业的愿望。  4继续加强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信息化的关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开始了运用互联网络的尝试。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和支持下,时任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陈云英博士创办了“中国特殊需要在线”网站。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也提出了建设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优质网络课程、学科工具和应用平台的整体目标。   国际上“教材无障碍”的经验对我国的特殊教育资源建设也是一种有益参考。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为了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启动实施了“美国教材无障碍标准”(NIMAS,National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ceessibility Standard)。要求教科书商在提供纸本教科书的同时,也上传NIMAS格式教材至美国无障碍教材管理中心(NIMAC,National Iristructional Materials Access Center)。NIMAS的格式是由标准的xml及图档所组成,所以可以轻松地转制成各式各样的版本,如在电脑上阅读的网页、有声书、加大字体课本、盲用点字机的编码等。有障碍学生及获得授权之机构可以到该网站搜寻、下载需要之教材,通过自行转制或是经教材商转制成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材。美国国会已经在2004年《障碍者教育法案》中将NIMAC列为其中一部分。类似这种基础性的工作也应成为特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国家层面的一项重点工作。   特殊教育不同层级主体的信息化推进责任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协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力量。不同主体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不同任务。   1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政策推动   2012年9月10日,教育部正式成立了特殊教育办公室。与原来的特殊教育处相比,特殊教育办公室增加了拟定特殊教育的宏观政策和发展规划以及统筹规划(教育)部内相关的特殊教育管理工作两项职能。原来的特殊教育处主要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管理工作,而新设的特殊教育办公室具有协调教育部内包括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各类型教育的职能,更有利于调配资源,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这一调整为统筹制定全国的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协调构建远程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   本着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的工作方针,应由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牵头,联合教育部科技司等相关部门,统筹做好国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   除了提供信息化服务外,加强对国家残疾儿童少年及残疾人教育的管理也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2010年转发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建设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的任务,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建设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口径一致、相互衔接的国家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库和残疾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残疾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   2省级层面统筹规划,提供支持保障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教育信息化要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推进。各省级政府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从普教特教一体化的原则出发,统筹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突出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重点,增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尤其是随班就读学校的联系。可依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以省或市县为单位建立盲童教育、聋童教育和弱智儿童教育资源中心,以面对面和远程辅导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承担所辖区域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培训、巡回辅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在增强普教特教学校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加大对适应特殊儿童特殊需要的信息化设备的投入。现在已经有为残疾人设计的智能软件和专用计算机设备,如眼睛移动可打字的软件、手语翻译软件、盲人用点字触摸屏幕、电子助视器、语音输入设备、视频设备、语言训练、音乐可视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便捷地应用信息化设备。这些设备与资源的购置、管理与使用需要省级层面提供必要的财政和人力物力支持。   此外,为了给信息化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建议从各省设立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中划拨出固定的比例支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   3校级层面因地制宜,个性发展   2008年,国家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四年里,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54个多亿,在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不久,国家还将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聚焦解决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全国各地还将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在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过程中,充分反映信息化的需求,搞好基础设施,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随班就读学校来说,则应继续完善“班班通”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堂堂用”。班班通工程实施不仅有力促进了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班级、进课堂,而且在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教学方式的推行有助于残疾学生在普通班级获得适合其学习能力和需求的教育,从而提升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

摘要 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就时,人们不禁会关心中国特殊教育将以什么理念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概括地介绍了“人本特教”——“以人为本的中国大特殊教育新理念”,即“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要关心特殊教育,人人都能享有特殊教育”的大特殊教育;进而具体探讨了“人本特教”的历史基础和时代特色,“人本特教”与世界的对接,“人本特教”的前景。 关键词 人本特教 大特殊教育 新理念

特殊教育研究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中

去恁学校图书馆查,中国知网,恁学校购买的网站,比较专业

网上查到的资料都要买吗?你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啊。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不懂可追问合适请采纳给你一份供参考

特殊教育研究论文范文初中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这对占全国人口将近二十分之一的广大残疾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但前程似锦的道路,广大残疾群众应该怎么办?是消极面对、无所事事,还是振作精神、发奋图强?我以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跟进的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我国有八百七十七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工作,的确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从业于推拿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令其他类别的残疾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盲人按摩工作者月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好的、或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月薪在两千五或三千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盲人佼佼者已经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标准。 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盲人群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盲人,他们仍然在就业方面蒙受巨大的压力、遇到种种的困扰。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群众的就业需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今后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型就业: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近几年来又有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跨入了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事实上,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从事的一种就业形式,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拿福建省的福州市来说,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有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后来,盲人从事的钢琴调律这一就业市场的确有些萎缩,这方面的盲人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师百分之百就业,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甚至是供不应求。部分盲人调律师才刚刚工作几年,就因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精湛技术,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的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盲人钢琴调律市场必将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除以上谈到的两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渠道外,这里再谈三种有成功事例的盲人知识技能型职业。这三种知识技能型职业当然不是大多数盲人所能涉足的,但不妨谈一谈,对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身的潜力,会有较大的帮助。 其中一种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个人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较典型盲人有以下几位:上海的朱双六,他最早设计和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采用盲文点位输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汉字的输入操作;广东的王永德,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接触电脑,十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湖南的王志渊,通过计算机钻研,成功地设计和开发出另一种盲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汪世龙,半路失明后毫不气馁,精心研究汉字电脑输入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方圆归类象形码(龙马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今后还会不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种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他们有的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要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分校的上海学员陈夏炯却在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方面,闯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的确给人以新的启迪。数月前,陈夏炯从网上了解到上海的一家翻译公司想招聘文字翻译人员,他便大胆地通过E-mail联系应聘。通过几件英文信函的试翻译,用人单位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录用陈夏炯为公司的笔译员。陈夏炯每天只需在家中上班,通过网络收取公司发过来的中、英文信函,然后翻译好再通过E-mail发送回公司。这项坐在家中上班的工作,使陈夏炯能够获得每月一千二百元的稳定收入。这是不是也能为具有这种专长和条件的其他盲人朋友,在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呢?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我这里举两个海德里盲校福州分校学员在英语专业方面申请办学、办班获得成功的具体实例: 一位是吉林敦化的高路。他是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他于一九八九年就开始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居住地附近的明眼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补习教学,当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高路最后终于成功地走上了一条正规办学的道路。2000年,他所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正式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路的春华英语学校已开设有十几个班级,英语补习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共达七百多人。高路不仅购买了办学校舍,而且还添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另一位在办学、办班方面取得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相。他在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学习中也同样具有优良的学业。2001年,黄希相也在当地申请创办了一个为明眼中、小学生服务的英语培训班。这所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补习机构现有中、小学生英语补习者八十多人。黄希相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之中。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成功实例,那就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一位这样的盲人,在这方面谱写了自己传奇的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摆弄电机感兴趣,经常从他哥哥那儿学习电机维修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将一台坏了的抽水机马达修复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个电机维修服务部,业务相当红火,而且声名远扬。电机维修名符其实地成了这位盲人所从事的知识技能型的固定职业。从这一实例中,是不是能进一步启发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不小。 在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这一层面,最后我想再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是否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不少盲人具有天资聪明的特点,而且记忆力十分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觉得,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创造条件录取这方面专业选修的盲人,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更新观念,吸收这些具备资格的特殊人员在这方面从业,就有可能象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盲人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主要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不少盲人是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第二点是:农村盲人是否能从事食用菌栽培?菇类等食用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防癌、抗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餐桌食品。农村拥有较大的空间,不象城市里住家面积狭小,因此食用菌栽培的场地问题较容易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用菌栽培属于一种静态的操作,不象养鸡、养鸭四处乱跑,是动态的,盲人不好控制。因此,农村的盲人若能学会和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又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栽培可能会是一种农村盲人脱贫解困的较好渠道。我个人以为,如果这是一条今后可考虑和尝试的路子,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应当是这一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对这一项目进行负责,邀请专业人员对盲人进行办班培训并实地示范;第二,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贷款给盲人购买菌种),并组织和指导生产;第三,联系收购和销售市场,为盲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另需指出的是,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盲人家中能有明眼人协助,那么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将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手工熟练型就业。这种类型的就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盲人的就业选择。 以往,大多数人在谈论盲人的就业问题时,常常是针对城市的盲人来谈的,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较大比例的农村盲人的就业需求。要想从整体上根本改变我国盲人就业率低的状况,要想从全局着眼,让盲人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侧重点就应放在占全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问题上。这部分盲人群体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差,喜欢安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盲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智商,具备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群体的盲人进行培训,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鉴于这些特点,我想在手工熟练型盲人就业的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谈谈编织和物品编制这一盲人就业的可行性问题。盲人动手编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事例,有些盲人还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色彩。福州的盲人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组织生产过竹编产品,如热水瓶壳、竹席、竹筐、竹帘以及挑土用的土箕等。他们不仅能进行成品的编制,而且还能将毛竹这样的原材料破解成竹条、竹片和竹篾等。这些例子都说明盲人是有能力从事某种编织性的工作。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干,还是能够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供求点的。比如,可以编制果篮、鸟笼、鸡鸭笼以及竹席、枕席、椅垫和碗垫等。这些物品今天和今后同样存在着市场的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何种编织或编制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等,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供需,因地制宜地来进行考虑。 农村盲人拓展就业门路,重点是讲究实效,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里再谈一些更简易的制作项目。先打两个比方:当今现代战争的武器发展已进入了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和精确制导化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的产品比比皆是,但如果您吃饭时塞了牙,还是得靠小小的牙签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为何不能组织农村的盲人来制作诸如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呢? 关于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问题,最后我想再谈一点。很多人喜欢吃豆芽菜,市场上豆芽菜也属于较畅销的蔬菜之一,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又较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农村盲人通过培训,来发展生产豆芽的产业呢?比起前面在知识技能型就业中我所谈到的农村盲人可以尝试进行食用菌栽培来说,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也要低得多。盲人只要能够购买到质量好的黄豆和绿豆,经过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掌握好豆芽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生产豆芽对农村、甚至对城市里一些不适合做按摩工作或其他知识技能型工作的盲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它不仅操作技巧容易掌握、生产空间占地不大,而且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不值得大家试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贫困的盲人同胞来说,并非只能坐在家中成天无所事事,任命运和贫困来摆布,而是有机会等着大家去把握,有路子等着大家去开拓。大家应当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大家也应静静地做些思考,对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条件做个客观的分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认准一条属于自己的手工熟练型就业路子,勇敢地去进行尝试。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深圳、发表南巡讲话时就曾教导过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广大残疾同胞说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广大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于残疾人事业、愿意干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的就业项目实施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查以及做好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在于人。有热心事业的人,有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热情实干的人,何愁事业不成呢?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不懂可追问合适请采纳给你一份供参考

特殊教育研究论文范文初中语文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这对占全国人口将近二十分之一的广大残疾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但前程似锦的道路,广大残疾群众应该怎么办?是消极面对、无所事事,还是振作精神、发奋图强?我以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跟进的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我国有八百七十七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工作,的确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从业于推拿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令其他类别的残疾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盲人按摩工作者月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好的、或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月薪在两千五或三千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盲人佼佼者已经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标准。 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盲人群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盲人,他们仍然在就业方面蒙受巨大的压力、遇到种种的困扰。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群众的就业需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今后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型就业: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近几年来又有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跨入了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事实上,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从事的一种就业形式,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拿福建省的福州市来说,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有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后来,盲人从事的钢琴调律这一就业市场的确有些萎缩,这方面的盲人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师百分之百就业,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甚至是供不应求。部分盲人调律师才刚刚工作几年,就因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精湛技术,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的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盲人钢琴调律市场必将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除以上谈到的两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渠道外,这里再谈三种有成功事例的盲人知识技能型职业。这三种知识技能型职业当然不是大多数盲人所能涉足的,但不妨谈一谈,对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身的潜力,会有较大的帮助。 其中一种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个人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较典型盲人有以下几位:上海的朱双六,他最早设计和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采用盲文点位输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汉字的输入操作;广东的王永德,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接触电脑,十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湖南的王志渊,通过计算机钻研,成功地设计和开发出另一种盲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汪世龙,半路失明后毫不气馁,精心研究汉字电脑输入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方圆归类象形码(龙马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今后还会不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种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他们有的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要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分校的上海学员陈夏炯却在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方面,闯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的确给人以新的启迪。数月前,陈夏炯从网上了解到上海的一家翻译公司想招聘文字翻译人员,他便大胆地通过E-mail联系应聘。通过几件英文信函的试翻译,用人单位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录用陈夏炯为公司的笔译员。陈夏炯每天只需在家中上班,通过网络收取公司发过来的中、英文信函,然后翻译好再通过E-mail发送回公司。这项坐在家中上班的工作,使陈夏炯能够获得每月一千二百元的稳定收入。这是不是也能为具有这种专长和条件的其他盲人朋友,在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呢?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我这里举两个海德里盲校福州分校学员在英语专业方面申请办学、办班获得成功的具体实例: 一位是吉林敦化的高路。他是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他于一九八九年就开始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居住地附近的明眼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补习教学,当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高路最后终于成功地走上了一条正规办学的道路。2000年,他所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正式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路的春华英语学校已开设有十几个班级,英语补习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共达七百多人。高路不仅购买了办学校舍,而且还添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另一位在办学、办班方面取得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相。他在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学习中也同样具有优良的学业。2001年,黄希相也在当地申请创办了一个为明眼中、小学生服务的英语培训班。这所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补习机构现有中、小学生英语补习者八十多人。黄希相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之中。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成功实例,那就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一位这样的盲人,在这方面谱写了自己传奇的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摆弄电机感兴趣,经常从他哥哥那儿学习电机维修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将一台坏了的抽水机马达修复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个电机维修服务部,业务相当红火,而且声名远扬。电机维修名符其实地成了这位盲人所从事的知识技能型的固定职业。从这一实例中,是不是能进一步启发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不小。 在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这一层面,最后我想再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是否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不少盲人具有天资聪明的特点,而且记忆力十分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觉得,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创造条件录取这方面专业选修的盲人,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更新观念,吸收这些具备资格的特殊人员在这方面从业,就有可能象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盲人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主要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不少盲人是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第二点是:农村盲人是否能从事食用菌栽培?菇类等食用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防癌、抗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餐桌食品。农村拥有较大的空间,不象城市里住家面积狭小,因此食用菌栽培的场地问题较容易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用菌栽培属于一种静态的操作,不象养鸡、养鸭四处乱跑,是动态的,盲人不好控制。因此,农村的盲人若能学会和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又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栽培可能会是一种农村盲人脱贫解困的较好渠道。我个人以为,如果这是一条今后可考虑和尝试的路子,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应当是这一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对这一项目进行负责,邀请专业人员对盲人进行办班培训并实地示范;第二,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贷款给盲人购买菌种),并组织和指导生产;第三,联系收购和销售市场,为盲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另需指出的是,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盲人家中能有明眼人协助,那么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将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手工熟练型就业。这种类型的就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盲人的就业选择。 以往,大多数人在谈论盲人的就业问题时,常常是针对城市的盲人来谈的,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较大比例的农村盲人的就业需求。要想从整体上根本改变我国盲人就业率低的状况,要想从全局着眼,让盲人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侧重点就应放在占全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问题上。这部分盲人群体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差,喜欢安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盲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智商,具备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群体的盲人进行培训,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鉴于这些特点,我想在手工熟练型盲人就业的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谈谈编织和物品编制这一盲人就业的可行性问题。盲人动手编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事例,有些盲人还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色彩。福州的盲人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组织生产过竹编产品,如热水瓶壳、竹席、竹筐、竹帘以及挑土用的土箕等。他们不仅能进行成品的编制,而且还能将毛竹这样的原材料破解成竹条、竹片和竹篾等。这些例子都说明盲人是有能力从事某种编织性的工作。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干,还是能够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供求点的。比如,可以编制果篮、鸟笼、鸡鸭笼以及竹席、枕席、椅垫和碗垫等。这些物品今天和今后同样存在着市场的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何种编织或编制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等,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供需,因地制宜地来进行考虑。 农村盲人拓展就业门路,重点是讲究实效,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里再谈一些更简易的制作项目。先打两个比方:当今现代战争的武器发展已进入了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和精确制导化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的产品比比皆是,但如果您吃饭时塞了牙,还是得靠小小的牙签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为何不能组织农村的盲人来制作诸如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呢? 关于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问题,最后我想再谈一点。很多人喜欢吃豆芽菜,市场上豆芽菜也属于较畅销的蔬菜之一,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又较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农村盲人通过培训,来发展生产豆芽的产业呢?比起前面在知识技能型就业中我所谈到的农村盲人可以尝试进行食用菌栽培来说,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也要低得多。盲人只要能够购买到质量好的黄豆和绿豆,经过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掌握好豆芽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生产豆芽对农村、甚至对城市里一些不适合做按摩工作或其他知识技能型工作的盲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它不仅操作技巧容易掌握、生产空间占地不大,而且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不值得大家试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贫困的盲人同胞来说,并非只能坐在家中成天无所事事,任命运和贫困来摆布,而是有机会等着大家去把握,有路子等着大家去开拓。大家应当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大家也应静静地做些思考,对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条件做个客观的分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认准一条属于自己的手工熟练型就业路子,勇敢地去进行尝试。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深圳、发表南巡讲话时就曾教导过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广大残疾同胞说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广大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于残疾人事业、愿意干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的就业项目实施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查以及做好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在于人。有热心事业的人,有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热情实干的人,何愁事业不成呢?

摘要 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就时,人们不禁会关心中国特殊教育将以什么理念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概括地介绍了“人本特教”——“以人为本的中国大特殊教育新理念”,即“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要关心特殊教育,人人都能享有特殊教育”的大特殊教育;进而具体探讨了“人本特教”的历史基础和时代特色,“人本特教”与世界的对接,“人本特教”的前景。 关键词 人本特教 大特殊教育 新理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