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一万字

发布时间:2024-07-08 20:04:37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一万字

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要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要形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除了通过科学的会计信息标准来引导和规范外,改善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或不应当怎么样。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当前,人们痛恨虚情假义,倡导诚信,呼吁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但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一)利益驱动,诚信缺失  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三)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  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帐,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二、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类型多样化。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的解决应该要遵循以下对策。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认真做好以新的《会计法》为中心的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并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使会计人员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的威慑力,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  (二)遵守各项制度,切实履行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要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信。  (四)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明确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确立了单位领导者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制度,因此,在单位相应的管理制度方面应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违法行为,作为考核各层领导者业绩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会计信息质量一票否决制。  当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领导能够把好财务收支关口,公正明确地反映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偏私,不滥用职权。并且会计人员能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能自觉、大胆地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将会渐渐走出两难的境地,会计人员的诚信度也会渐渐的提高。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树立并不单单是会计人员,而是需要单位领导、负责人等多方面来共同并且不断地追求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人员应拥有高水准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原则性、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原则性、责任感对搞好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财政部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  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要求。  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  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以上几条明确提出了会计人员在从业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规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那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呢?笔者有几点浅薄之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引起了会计界、经济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这也折射出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严重滑坡正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  (一)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  (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采取“法、范”结合,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即通过法规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和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即要运用《会计法》等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加强会计教育培训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为止仍是盲点,尚未引起会计职业界足够的重视,与培养“德才兼备”会计人才的目标不相符,部分会计人员素质非常差,因此,应建立一整套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规则,进行多层次、循序渐进和全方位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技术教育,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情况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课题需要我们开拓,特别是我国会计还处在转轨转型期间,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会计管理体系也正在建立。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要集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当前会计人员新制度,新准则的继续教育,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向会计人员系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彻底抛弃享乐主义等不道德、不健康思想,自觉抵制外来诱惑。  (四)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下的会计舞弊。在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在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由财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次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责任行为主体、职责范围,明确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如《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可以抵制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情况下的会计弄虚作假,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行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会计人员规范执业奠定基础,达到源头治理目的。  (五)加强会计道德诚信教育  会计从业者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然而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造假者或执行者。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使每一位从业者懂得,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标准才是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从学生抓起,在学历教育阶段,就应健全教育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塑造职业品质,陶冶职业情操。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阶段,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种经济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会计人员的重要指标。  1、要对各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开展道德诚信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法人代表也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全部责任。何况现实工作中会计造假行为很多是同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密切相关。因此对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是会计行业的生命线,是根本。  2、建立诚信档案,常抓不懈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在内的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同时,对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系统逐级汇总报会计学会,各单位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单位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并保证真实。各机构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档案相关信息的归集、录入,会计学会重点负责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分析、更新、网络开发和维护、政策解释和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学会的诚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对全行业会计诚信信息进行分析和披露。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会计人员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  (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规范,人们在执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情绪,因此应在行业和企业范围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检查考核评议奖励等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激励约束要注意利益导向作用,要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当前会计假帐屡见不鲜,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具体可采取来自内部监督如公司主管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和职工评议等;来自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财政、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鞭挞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和荣辱观,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其职业生涯的生命线,单位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研究与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注重会计科研,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是保证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得以生存的基础,它对职业者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法规的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如果会计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将,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去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常之重要。我们只要强化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那么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走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

有关专业选题 财会专业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选题范围 (一)、会计部分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试论重组会计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于问题的思考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论会计目标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试论会计环境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经营者薪酬计划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 (题目宜具体化) 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三)、管理会计部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关于ABC法的研究 责任会计的研究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标准成本的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关于敏感性分析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比较审计初探 论经济效益审计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会计研究 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14/html[内容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 发展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的写作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要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要形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除了通过科学的会计信息标准来引导和规范外,改善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或不应当怎么样。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当前,人们痛恨虚情假义,倡导诚信,呼吁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但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一)利益驱动,诚信缺失  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三)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  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帐,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二、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类型多样化。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的解决应该要遵循以下对策。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认真做好以新的《会计法》为中心的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并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使会计人员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的威慑力,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  (二)遵守各项制度,切实履行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要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信。  (四)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明确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确立了单位领导者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制度,因此,在单位相应的管理制度方面应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违法行为,作为考核各层领导者业绩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会计信息质量一票否决制。  当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领导能够把好财务收支关口,公正明确地反映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偏私,不滥用职权。并且会计人员能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能自觉、大胆地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将会渐渐走出两难的境地,会计人员的诚信度也会渐渐的提高。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树立并不单单是会计人员,而是需要单位领导、负责人等多方面来共同并且不断地追求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结论

在现代会计实务中,各国都在致力于不断规范各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使其提供符合质量要求且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有社会环境和会计系统本身的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会计人员本身,其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在传播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其涵义及作用阐释如下: 1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 会计人员“失德”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3)帐外设帐; (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 (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 (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关于会计人员失德行为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外部环境的影响。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同时因为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比如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等,这都给一些不安分的会计人员提供了舞弊和投机的机会。当然舞弊之初可能是个人的原因也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的压力。但是归根结底是传播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危害了社会大众和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一家会计公司曾对美国经济、教育和政府等多个部门1000名著名人物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之高,仅次于神职人员。这就说明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虽然也发生过如安然那样的事件,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规范、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财务经理协会道德法规等构成,甚至会计学术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研究之列。我们可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文章由 提供

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人员应拥有高水准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原则性、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原则性、责任感对搞好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财政部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  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要求。  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  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以上几条明确提出了会计人员在从业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规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那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呢?笔者有几点浅薄之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引起了会计界、经济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这也折射出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严重滑坡正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  (一)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  (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采取“法、范”结合,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即通过法规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和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即要运用《会计法》等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加强会计教育培训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为止仍是盲点,尚未引起会计职业界足够的重视,与培养“德才兼备”会计人才的目标不相符,部分会计人员素质非常差,因此,应建立一整套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规则,进行多层次、循序渐进和全方位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技术教育,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情况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课题需要我们开拓,特别是我国会计还处在转轨转型期间,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会计管理体系也正在建立。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要集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当前会计人员新制度,新准则的继续教育,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向会计人员系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彻底抛弃享乐主义等不道德、不健康思想,自觉抵制外来诱惑。  (四)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下的会计舞弊。在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在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由财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次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责任行为主体、职责范围,明确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如《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可以抵制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情况下的会计弄虚作假,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行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会计人员规范执业奠定基础,达到源头治理目的。  (五)加强会计道德诚信教育  会计从业者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然而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造假者或执行者。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使每一位从业者懂得,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标准才是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从学生抓起,在学历教育阶段,就应健全教育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塑造职业品质,陶冶职业情操。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阶段,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种经济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会计人员的重要指标。  1、要对各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开展道德诚信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法人代表也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全部责任。何况现实工作中会计造假行为很多是同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密切相关。因此对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是会计行业的生命线,是根本。  2、建立诚信档案,常抓不懈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在内的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同时,对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系统逐级汇总报会计学会,各单位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单位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并保证真实。各机构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档案相关信息的归集、录入,会计学会重点负责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分析、更新、网络开发和维护、政策解释和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学会的诚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对全行业会计诚信信息进行分析和披露。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会计人员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  (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规范,人们在执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情绪,因此应在行业和企业范围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检查考核评议奖励等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激励约束要注意利益导向作用,要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当前会计假帐屡见不鲜,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具体可采取来自内部监督如公司主管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和职工评议等;来自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财政、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鞭挞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和荣辱观,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其职业生涯的生命线,单位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研究与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注重会计科研,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是保证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得以生存的基础,它对职业者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法规的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如果会计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将,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去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常之重要。我们只要强化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那么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走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选题比较旧,但是可以帮你写。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范文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当前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漠或受本位主义或小集团不正当利益的驱使,故意弄虚作假,不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抵制不正之风,畏惧强权。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大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规则、企业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作为记录经济活动工具之一的会计面临了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但是,在会计领域中,制假造假者,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者生产的“产品”,由于存在着虚假伪造问题,致使会计核算失实、信息失真。会计核算水平很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使国家、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这些会计领域的造假者正是我们会计人员本身,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是会计法制工作不健全,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漠或受本位主义或小集团不正当利益的驱使。故意弄虚作假,不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抵制不正之风,畏惧强权。这一方面实际上讲的就是,财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这个问题。 1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公认的衡量职业活动好坏的标准,是指导本行业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为指导,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道德建设决定着我们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而职业道德建设是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决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扭转整个社会风气,堵塞经济活动中的漏洞,制止经济犯罪和损公肥私,化大公为小公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会计工作实现法制,逐步走上法制轨道的思想基础,同时对法制不足的部分起到弥补作用。 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 遵纪守法,不畏强权 这一规范要求会计人员要有遵纪守法,刚直不阿的品德,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在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要严格审查,坚持执行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准则、条例等。要坚决抵制单位领导人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伪造、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的不法行为,不畏强权重压,不徇私情,不怕打击报复。 2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这一规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律人先律己,不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办事公道,不搞宗派,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要经得起金钱、地位和权利的考验,廉洁奉公,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方针、制度,要一视同仁。 3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这一规范就是要求会计在工作中要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反映会计主体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情况,而不受“主观”意志、“长官”意志的左右,如实反映,不允许弄虚作假,隐瞒谎报,不得伪造和变造凭证、账薄、报表,所有会计数据资料,必须内容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 3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会计事务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为使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实施系统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会计法规教育、经济形势教育三个方面。教育对象是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人员和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各类会计职业学校,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都必须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抓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环节、源头环节。①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勤奋进取、勤俭节约、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精神,恪尽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品德,使学生意识到会计职业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个人理想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②会计法制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可开设相应的《会计法规教程》课程,加强对学生职业纪律的培养、职业责任的培养,树立法制的观念,做到干会计工作要树立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思想。 (2)在职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在职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该举办定期、不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班,从思想政治方面、会计法制方面和经济形势三方面入手,来普遍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的具体办法,对不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不允许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于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会计人员,除应负有关的刑事责任外,还应吊销这些会计人员已取得资格证书,不允许再从事会计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正确、客观和公允。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坏,作为会计工作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广大会计工作者在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对自己在道德意识、物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活动。即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岗位上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反复锻炼、不断陶冶而形成的崇高的道德品格。职业道德修养不可能靠外界的力量,如法律规章制度强制力来实现,主要靠自我修养。 广大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精神,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不仅要讲专业学习,而且还要讲政治学习,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伟大工程。会计这支职业大军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关专业选题 财会专业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选题范围 (一)、会计部分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试论重组会计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于问题的思考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论会计目标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试论会计环境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经营者薪酬计划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 (题目宜具体化) 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三)、管理会计部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关于ABC法的研究 责任会计的研究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标准成本的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关于敏感性分析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比较审计初探 论经济效益审计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会计研究 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14/html[内容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 发展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

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人员应拥有高水准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原则性、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原则性、责任感对搞好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财政部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  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要求。  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  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以上几条明确提出了会计人员在从业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规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那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呢?笔者有几点浅薄之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引起了会计界、经济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这也折射出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严重滑坡正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  (一)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  (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采取“法、范”结合,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即通过法规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和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即要运用《会计法》等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加强会计教育培训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为止仍是盲点,尚未引起会计职业界足够的重视,与培养“德才兼备”会计人才的目标不相符,部分会计人员素质非常差,因此,应建立一整套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规则,进行多层次、循序渐进和全方位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技术教育,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情况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课题需要我们开拓,特别是我国会计还处在转轨转型期间,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会计管理体系也正在建立。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要集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当前会计人员新制度,新准则的继续教育,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向会计人员系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彻底抛弃享乐主义等不道德、不健康思想,自觉抵制外来诱惑。  (四)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下的会计舞弊。在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在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由财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次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责任行为主体、职责范围,明确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如《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可以抵制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情况下的会计弄虚作假,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行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会计人员规范执业奠定基础,达到源头治理目的。  (五)加强会计道德诚信教育  会计从业者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然而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造假者或执行者。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使每一位从业者懂得,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标准才是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从学生抓起,在学历教育阶段,就应健全教育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塑造职业品质,陶冶职业情操。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阶段,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种经济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会计人员的重要指标。  1、要对各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开展道德诚信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法人代表也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全部责任。何况现实工作中会计造假行为很多是同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密切相关。因此对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是会计行业的生命线,是根本。  2、建立诚信档案,常抓不懈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在内的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同时,对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系统逐级汇总报会计学会,各单位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单位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并保证真实。各机构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档案相关信息的归集、录入,会计学会重点负责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分析、更新、网络开发和维护、政策解释和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学会的诚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对全行业会计诚信信息进行分析和披露。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会计人员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  (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规范,人们在执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情绪,因此应在行业和企业范围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检查考核评议奖励等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激励约束要注意利益导向作用,要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当前会计假帐屡见不鲜,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具体可采取来自内部监督如公司主管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和职工评议等;来自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财政、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鞭挞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和荣辱观,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其职业生涯的生命线,单位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研究与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注重会计科研,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是保证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得以生存的基础,它对职业者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法规的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如果会计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将,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去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常之重要。我们只要强化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那么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走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会计学年论文的参考题目,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论我国的融资租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企业资

提供一些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三、审计方面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7.审计质量控制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论审计风险防范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19.试论审计抽样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四、电算化会计类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依法纳税的认识 目录:1、企业所得税概述 2、计税依据概述 3、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4、税率概述 5、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6、税收筹划概述 7、合理避税的方法 8、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 内容摘要: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资本性支出。 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1、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试论会计管理 4、论会计理论结构 5、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6、论会计准则的性质 7、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 8、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9、试论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10、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会计模式的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12、会计管理体制研究 13、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4、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 15、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6、试论会计环境 17、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18、绿色会计初探 19、会计职能运用的实务调查 20、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与思考 21、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22、关于编制合并报表的几个问题 23、对会计定性、定职、定位理论的探讨 24、对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再认识 25、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初探 26、建立我国会计管理体系 27、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 28、会计学科体系模式的初探 29、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 30、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 31、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32、论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33、会计报告披露研究 34、探索成本核算改革的新路子 35、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 36、试论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7、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38、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平衡公式的改进 39、负商誉的财务会计处理问题 40、成本会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41、作业成本核算初探 4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 43、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44、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45、关于会计计量的认识 46、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认识 47、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 48、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49、通货膨胀会计研究 50、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51、试论会计规范 52、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 53、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 54、对财务会计概念的再认识 55、对我国会计概念的思考 56、重组会计研究 57、破产会计理论研究 58、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 59、对新型责任会计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60、对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分析和认识 61、完善会计准则的研究 62、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 63、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64、农村企业实施会计准则的研究 65、我国会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66、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67、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68、借款利息资本化的研究 69、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70、论影响会计核算的方法选择的因素 7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72、成本报表体系研究 73、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 7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75、论会计的对象 76、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77、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78、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