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6:20:25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论文摘要

土地荒漠化与土地沙漠化2007-08-12 21:41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一、荒漠化形成环境背景(1)从地理区位来看。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群山环绕,是世界上的干旱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干旱区的主体。乌鲁木齐永丰乡地处亚心,距太平洋2500公里,距印度洋2200公里,距北冰洋3400公里,距大西洋6900公里。(2)新疆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受深居大陆腹地以及群山阻挡的影响,新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但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请看右图:(3)新疆水资源短缺。新疆共有河流570条,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仅占到全国地表总径流量的3%;新疆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为53,253m3/km2,远低于世界单位面积的平均水资源量800,000m3/km2。(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新疆河流以中山带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其中6~9月的径流量占到全年总径流量的80%以上。新疆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若将新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当的二部分,那么西北部的水量就占全疆水量的93%,而东南仅占7%。(5)植物稀少。新疆国土面积中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的土地为荒漠植被覆盖,森林、湖泊、湿地等面积仅占全疆面积的12~18%。(6)沙漠面积大。新疆共有10片沙漠,总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沙漠总面积的63%。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7)绿洲面积小。新疆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其中,沙漠面积占43%,戈壁及碱滩、草甸面积占34%,绿洲面积28%,水域面积40%。而绿洲仅仅是沿山麓地带,呈星星点点块状分布。(8)人为影响。目前新疆人口近两千万人,绿洲面积约7万多平方公里,分别是50年代初的1倍和4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了河流下游区域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加剧了荒漠化进程。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也是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邢永强 张宏伟 郭文秀 章煜(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53)《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文章编号:7-80097-870-2-0507-03摘要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安全问题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上来。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数亿人口的居住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危害、成因展开了论述,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安全 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安全问题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上来。而对国家来说,单一性的军事威胁实际上已经被多元化的威胁所代替。其中,不受疆界限制的环境威胁是一种危及各国、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威胁。因此,21世纪人类社会的安全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将取决于人类社会是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将取决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两者的根本还在于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被重视与被解决的程度。生态环境是水、土、森林、动植物、空气等组成的“综合体”,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安全是维系一个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一旦该“稳定环境”受损,国家安全就会遭到威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思想,是人类对自身行为长期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和唯一选择。这一发展观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和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指出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世代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从单一角度可以概括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综合性概念。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制约、互相作用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体。今年北方入春以来接连遭遇的沙尘天气,创下近年来之最——甘肃遭遇了近年来时间最长、程度最强的沙尘天气;北京先后8次出现沙尘天气,为近4年罕见;宁夏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北、河北、天津、河南等多次出现能见度小于1 000m的沙尘暴天气,为历年来次数最多、程度最重。有关专家认为,土地荒漠化是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数亿人口的居住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剧增长的世界人口和日益减少的粮食储备,促使人类有意无意地扩大和加强了对有限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使世界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对地区土地开发日趋扩大,出现了人们始料未及的全球性土地荒漠化问题,涉及各大陆的100多个国家,全球1/6的人口受到危害。截至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 600万km2,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而且正以每年5万~7万km2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公布),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6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94万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93万km2,占84%;盐渍化土地面积38万km2,占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7万km2,占80%。我国荒漠化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京、天津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市、旗),区域自然和经济条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8省(自治区),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45%,其他10省(自治区、直辖市)占55%。仅我国北方地区就有荒漠化土地81万km2,相当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辽宁省国土面积的总和。与1999年相比,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7 924km2,年均减少7 585km2。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减少33 673km2,水蚀荒漠化土地减少5 525km2,盐渍化土地增加930km2。在荒漠化程度上,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同比增加07万km2,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73万km2,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7万km2,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42万km2。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土地荒漠化扩展速度大于治理速度,土地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仅从土地沙化面积看,在50年代平均扩展1 500多km2,80年代末2 100km2。进入90年代,每年土地沙化扩展高达2 460km2,大量的粮田、草地、林地被沙漠侵占,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市)的土地面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特大沙尘暴23次,比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明显增多。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因荒漠化导致772多万hm2耕地退化,67万hm2粮田和235万hm2草地变成流沙或沙漠,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kg。中国荒漠化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4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0倍。近年来经过治理,土地荒漠化得到遏止,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形势依然严峻。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都与人口增长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人口的增长必然对农产品和畜产品需求量增加,所以导致了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过度耕种促进了荒漠化的形成条件:土地的肥力下降和农作物产量下降,土壤表层板结,土壤流失,土壤侵蚀等。与荒漠化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过剩、过度耕种、过度放牧、毁林和低下的灌溉水平。造成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总结提出,荒漠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干旱区及与之毗邻的湿润地区生态系统本身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常常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出于经济的考虑,未能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政治动乱妨碍了行动计划中长期行动的执行等。土地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再生25mm的土表就需要300年。这种再生速度对于迅速耗蚀的土地的补偿作用很小。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防治荒漠化的人工技术措施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措施、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其中生物措施应用最为广泛。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其主要优点有:植被覆盖度增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面风速,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吹蚀;栽种的植被可以改善植被覆盖地段地上、地下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活动和繁衍,从而促进土壤的形成,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地表物质的胶结性,增强地表抗风蚀能力;植被具有自行繁殖和再生能力,通过演替,能够形成适应当地环境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因而能够长久固定流沙,防止风沙危害,大大减少养护和管理费用;通过人工措施形成的人工或半人工植被,一般可以适度放牧,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薪柴和建筑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滥伐柴现象。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性措施,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助措施。土地荒漠化防治是一项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的系统工程。土地荒漠化的治理需要投资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创新,以达到有效遏止荒漠化,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荒漠化的防治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处理好六大关系:切实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实行可持续发展;切实处理好防沙与治沙的关系,预防为主,积极防治;切实处理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关系,生物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草场保护的关系,以保护促发展;切实处理好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注意节约用水;切实处理好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的关系,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强调了防治沙漠化土地的重要性,明确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要求认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规划。在法律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加强荒漠化环境地质调查,实施科学的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的土地荒漠化一定能够控制,实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陈广庭沙害防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36~范志平,曾德慧,余新晓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72~付保荣,惠秀娟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梁从诫,杨东平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9~王淑莹,高春娣环境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ulting from Land DesertificationXing Yong-qiang Zhang Hong-wei Guo Wen-xiu Zhang Yu(Scientific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enan,Zhengzhou 450053)Abstract:Nowadays the safety focus of human society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at of ecological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land desertification has threatened the habitation environment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China and has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harmfulness and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Key words:land desertification;eco-environment safe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一、荒漠化形成环境背景(1)从地理区位来看。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群山环绕,是世界上的干旱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干旱区的主体。乌鲁木齐永丰乡地处亚心,距太平洋2500公里,距印度洋2200公里,距北冰洋3400公里,距大西洋6900公里。(2)新疆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受深居大陆腹地以及群山阻挡的影响,新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但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请看右图:(3)新疆水资源短缺。新疆共有河流570条,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仅占到全国地表总径流量的3%;新疆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为53,253m3/km2,远低于世界单位面积的平均水资源量800,000m3/km2。(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新疆河流以中山带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其中6~9月的径流量占到全年总径流量的80%以上。新疆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若将新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当的二部分,那么西北部的水量就占全疆水量的93%,而东南仅占7%。(5)植物稀少。新疆国土面积中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的土地为荒漠植被覆盖,森林、湖泊、湿地等面积仅占全疆面积的12~18%。(6)沙漠面积大。新疆共有10片沙漠,总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沙漠总面积的63%。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7)绿洲面积小。新疆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其中,沙漠面积占43%,戈壁及碱滩、草甸面积占34%,绿洲面积28%,水域面积40%。而绿洲仅仅是沿山麓地带,呈星星点点块状分布。(8)人为影响。目前新疆人口近两千万人,绿洲面积约7万多平方公里,分别是50年代初的1倍和4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了河流下游区域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加剧了荒漠化进程。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也是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论文选题怎么写

沙漠化的成因沙漠化的成因沙漠化的成因沙漠化的成因 (1)气候变化异常 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我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与世界的平均情况基本相似。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我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的地带。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该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沙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使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2)不合理的开荒 在沙漠化相对集中的西部地区,曾今有大量草地和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自1995~2000年,其中因开垦草地增加的耕地面积占5%,因开垦林地增加的耕地面积占4%。由于该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和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后,在农闲季节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加之技术、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造成耕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3)过度放牧 目前西北地区超载过牧日趋严重,其中新疆、广西、宁夏、内蒙古超载率较高,超载率分别达到了121%、81%、72%及66%。过渡放牧造成了对草地地表的过度践踏,草原地表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经风吹蚀,大量出现风蚀缺口,牲畜放牧越多的草地,土壤裸露的也越多,形成的沙漠化面积也越大。 (4)不合理的挖采和树木砍伐 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西北地区大规模滥挖发菜、干草和麻黄等野生中药材的事件时有发生。9亿亩的草场面积遭到严重破坏,约占内蒙古全部草原面积的18%,有相当部分正处于沙漠化的过程中。其中约6亿亩的草场面积被完全破坏且已沙化。由于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而不能放牧,被迫到它草场超载放牧的草地要远远大于9亿亩,草原负担过重,加速了沙漠化的扩展。滥樵造成植被严重破坏,仅内蒙古伊克昭盟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多年中,因滥樵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就达2000多平方公里。 5)水资源的浪费 西部地区农业灌溉比重大,农业、林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水资源需求量增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特别是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之该区对地下水的持续超采利用,导致西部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如陕西关中地区各水源地年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达2米多。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引起地表植被衰亡,土地沙化加快。 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的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生活,威胁人类健康。 沙漠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沙尘物质在强劲风力作用下随风而起,甚至发生沙尘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还可能损害通讯和输电线路从而造成通讯与输电线路中断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并且出现沙尘暴天气时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造成呼吸道、皮肤等疾病人数增加,此时的沙尘成为疾病传播的一种媒介。 (2)直接影响农业,危及生产、生活。 土地沙漠化对区内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多种危害。在沙化过程中,风吹走土壤中细小的土粒和营养物质,恶化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水分情况,使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造成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缩小。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种子、幼苗被吹走吹露,造成缺苗断垄,同时覆盖在叶面上的沙尘亦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产量降低。并且沙漠化会引起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部分村庄、定居点等往往因风沙危害严重不宜于继续生活居住而不得不被迫废弃迁居,在 40 年内因受沙漠化严重危害被三次搬迁的仲巴县县城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 (3)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阻碍经济发展。 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4)加剧贫困程度。 沙漠化的最终经济结果就是贫困化。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往往使得区内农牧民生活比较贫困,如国家级贫困县定日县。 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1/4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是东部地区的1/5。沙漠化地区贫困程度加剧,发展差距扩大,有的地方已经喊出“要生存就要治沙”的口号。 沙漠化现况沙漠化现况沙漠化现况沙漠化现况 世界世界世界世界 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有12多亿人受到沙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沙漠化的抗争,但沙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全球沙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

环青海湖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及防治对策我来指导你吧

你好,这是一想象作文,建议你还是自己写,想象几百年之后土地变成沙漠的样子,什么原因造成的,具体的概念的东西从网上查些。

为什么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怎样防治土地沙漠化?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主题:关注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你可以先写生态平衡的事,比如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从而造成各种现象,如土地荒漠化、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这些可以是自然原因,也可以是人为原因,不过我个人觉得写人为的原因会比较好写,你可以上网找资源,套进去就可以了。最后写保护环境的原因、措施等,应该怎么做,要实际客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希望能帮助到您,如果不懂可以qq联系我。(猫君个人观点,谢绝复制转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一、荒漠化形成环境背景(1)从地理区位来看。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群山环绕,是世界上的干旱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干旱区的主体。乌鲁木齐永丰乡地处亚心,距太平洋2500公里,距印度洋2200公里,距北冰洋3400公里,距大西洋6900公里。(2)新疆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受深居大陆腹地以及群山阻挡的影响,新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但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请看右图:(3)新疆水资源短缺。新疆共有河流570条,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仅占到全国地表总径流量的3%;新疆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为53,253m3/km2,远低于世界单位面积的平均水资源量800,000m3/km2。(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新疆河流以中山带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其中6~9月的径流量占到全年总径流量的80%以上。新疆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若将新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当的二部分,那么西北部的水量就占全疆水量的93%,而东南仅占7%。(5)植物稀少。新疆国土面积中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的土地为荒漠植被覆盖,森林、湖泊、湿地等面积仅占全疆面积的12~18%。(6)沙漠面积大。新疆共有10片沙漠,总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沙漠总面积的63%。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7)绿洲面积小。新疆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其中,沙漠面积占43%,戈壁及碱滩、草甸面积占34%,绿洲面积28%,水域面积40%。而绿洲仅仅是沿山麓地带,呈星星点点块状分布。(8)人为影响。目前新疆人口近两千万人,绿洲面积约7万多平方公里,分别是50年代初的1倍和4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了河流下游区域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加剧了荒漠化进程。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也是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怎样防治土地沙漠化?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论文选题

主题:关注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你可以先写生态平衡的事,比如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从而造成各种现象,如土地荒漠化、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这些可以是自然原因,也可以是人为原因,不过我个人觉得写人为的原因会比较好写,你可以上网找资源,套进去就可以了。最后写保护环境的原因、措施等,应该怎么做,要实际客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希望能帮助到您,如果不懂可以qq联系我。(猫君个人观点,谢绝复制转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一、荒漠化形成环境背景(1)从地理区位来看。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群山环绕,是世界上的干旱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干旱区的主体。乌鲁木齐永丰乡地处亚心,距太平洋2500公里,距印度洋2200公里,距北冰洋3400公里,距大西洋6900公里。(2)新疆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受深居大陆腹地以及群山阻挡的影响,新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但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请看右图:(3)新疆水资源短缺。新疆共有河流570条,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仅占到全国地表总径流量的3%;新疆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为53,253m3/km2,远低于世界单位面积的平均水资源量800,000m3/km2。(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新疆河流以中山带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其中6~9月的径流量占到全年总径流量的80%以上。新疆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若将新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当的二部分,那么西北部的水量就占全疆水量的93%,而东南仅占7%。(5)植物稀少。新疆国土面积中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的土地为荒漠植被覆盖,森林、湖泊、湿地等面积仅占全疆面积的12~18%。(6)沙漠面积大。新疆共有10片沙漠,总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沙漠总面积的63%。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7)绿洲面积小。新疆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其中,沙漠面积占43%,戈壁及碱滩、草甸面积占34%,绿洲面积28%,水域面积40%。而绿洲仅仅是沿山麓地带,呈星星点点块状分布。(8)人为影响。目前新疆人口近两千万人,绿洲面积约7万多平方公里,分别是50年代初的1倍和4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了河流下游区域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加剧了荒漠化进程。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也是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邢永强 张宏伟 郭文秀 章煜(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53)《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文章编号:7-80097-870-2-0507-03摘要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安全问题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上来。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数亿人口的居住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危害、成因展开了论述,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安全 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安全问题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上来。而对国家来说,单一性的军事威胁实际上已经被多元化的威胁所代替。其中,不受疆界限制的环境威胁是一种危及各国、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威胁。因此,21世纪人类社会的安全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将取决于人类社会是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将取决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两者的根本还在于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被重视与被解决的程度。生态环境是水、土、森林、动植物、空气等组成的“综合体”,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安全是维系一个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一旦该“稳定环境”受损,国家安全就会遭到威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思想,是人类对自身行为长期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和唯一选择。这一发展观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和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指出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世代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从单一角度可以概括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综合性概念。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制约、互相作用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体。今年北方入春以来接连遭遇的沙尘天气,创下近年来之最——甘肃遭遇了近年来时间最长、程度最强的沙尘天气;北京先后8次出现沙尘天气,为近4年罕见;宁夏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北、河北、天津、河南等多次出现能见度小于1 000m的沙尘暴天气,为历年来次数最多、程度最重。有关专家认为,土地荒漠化是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数亿人口的居住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剧增长的世界人口和日益减少的粮食储备,促使人类有意无意地扩大和加强了对有限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使世界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对地区土地开发日趋扩大,出现了人们始料未及的全球性土地荒漠化问题,涉及各大陆的100多个国家,全球1/6的人口受到危害。截至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 600万km2,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而且正以每年5万~7万km2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公布),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6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94万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93万km2,占84%;盐渍化土地面积38万km2,占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7万km2,占80%。我国荒漠化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京、天津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市、旗),区域自然和经济条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8省(自治区),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45%,其他10省(自治区、直辖市)占55%。仅我国北方地区就有荒漠化土地81万km2,相当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辽宁省国土面积的总和。与1999年相比,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7 924km2,年均减少7 585km2。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减少33 673km2,水蚀荒漠化土地减少5 525km2,盐渍化土地增加930km2。在荒漠化程度上,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同比增加07万km2,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73万km2,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7万km2,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42万km2。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土地荒漠化扩展速度大于治理速度,土地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仅从土地沙化面积看,在50年代平均扩展1 500多km2,80年代末2 100km2。进入90年代,每年土地沙化扩展高达2 460km2,大量的粮田、草地、林地被沙漠侵占,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市)的土地面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特大沙尘暴23次,比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明显增多。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因荒漠化导致772多万hm2耕地退化,67万hm2粮田和235万hm2草地变成流沙或沙漠,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kg。中国荒漠化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4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0倍。近年来经过治理,土地荒漠化得到遏止,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形势依然严峻。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都与人口增长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人口的增长必然对农产品和畜产品需求量增加,所以导致了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过度耕种促进了荒漠化的形成条件:土地的肥力下降和农作物产量下降,土壤表层板结,土壤流失,土壤侵蚀等。与荒漠化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过剩、过度耕种、过度放牧、毁林和低下的灌溉水平。造成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总结提出,荒漠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干旱区及与之毗邻的湿润地区生态系统本身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常常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出于经济的考虑,未能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政治动乱妨碍了行动计划中长期行动的执行等。土地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再生25mm的土表就需要300年。这种再生速度对于迅速耗蚀的土地的补偿作用很小。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防治荒漠化的人工技术措施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措施、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其中生物措施应用最为广泛。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其主要优点有:植被覆盖度增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面风速,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吹蚀;栽种的植被可以改善植被覆盖地段地上、地下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活动和繁衍,从而促进土壤的形成,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地表物质的胶结性,增强地表抗风蚀能力;植被具有自行繁殖和再生能力,通过演替,能够形成适应当地环境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因而能够长久固定流沙,防止风沙危害,大大减少养护和管理费用;通过人工措施形成的人工或半人工植被,一般可以适度放牧,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薪柴和建筑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滥伐柴现象。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性措施,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助措施。土地荒漠化防治是一项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的系统工程。土地荒漠化的治理需要投资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创新,以达到有效遏止荒漠化,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荒漠化的防治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处理好六大关系:切实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实行可持续发展;切实处理好防沙与治沙的关系,预防为主,积极防治;切实处理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关系,生物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草场保护的关系,以保护促发展;切实处理好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注意节约用水;切实处理好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的关系,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强调了防治沙漠化土地的重要性,明确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要求认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规划。在法律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加强荒漠化环境地质调查,实施科学的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的土地荒漠化一定能够控制,实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陈广庭沙害防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36~范志平,曾德慧,余新晓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与构建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72~付保荣,惠秀娟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梁从诫,杨东平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9~王淑莹,高春娣环境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ulting from Land DesertificationXing Yong-qiang Zhang Hong-wei Guo Wen-xiu Zhang Yu(Scientific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enan,Zhengzhou 450053)Abstract:Nowadays the safety focus of human society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at of ecological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land desertification has threatened the habitation environment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China and has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harmfulness and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Key words:land desertification;eco-environment safe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