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字怎么写啊

发布时间:2024-07-09 07:37:12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字怎么写啊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以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 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6、驳论文的阅读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7、常见考点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轻轻的我走了 。。。。。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字怎么写

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将绿色生活概括为五个方面: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和技术的相对落后造成资源日渐贫乏,环境问题也显现出来,倡导绿色生活,要求人们充分而无污染或少污染地利用资源;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绿色生活还倡导人们选购环保节能产品,比如节能日光灯,选购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个离我们学生还比较远了。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充分利用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一纸多用,双面打印,一水多用。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对于废旧电池类的回收不仅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回收贵重金属,也不知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处理这些,我是没有办法,只有少用,并且保留着,不让他进入环境。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环境日益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超出了自然净化所能承受的能力,破坏了大自然中的平衡。 而在实际行动中,绿色生活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燃气,选用节能电器和灯具,少用或不用超薄塑料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少寄或不寄贺卡(选择电子贺卡),少用餐巾纸多用手帕,不浪费食物,不大吃大喝,少制造生活污水;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尤其不要乱扔废旧电池,分类放置垃圾(在我们实际情况难衽啊,不过有条件的话就不定不要忘记);爱护花草,爱护树木,少用化学药剂,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挖发菜、甘草、冬虫夏草;还可以报名参加植树,现在我们还不太习惯为环保捐款,不然的话还可以为环保捐点钱。一句话,有利环境的事情多做,不利环境的事不做,同时多多向家人、亲属、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观念 绿色生活还要求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一种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活;是人类通过自身包括生活举止在内的所有实际行动,来实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它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天然节奏和自然循环相一致。因此,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与素养。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创造优质的校园环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树立良好学习风气,促进师生教、学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创造“绿色校园”硬件环境的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障教师、学生身心健康,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大学校园是师生教、学、活动、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校园建设即是要建设环境绿色环保、管理服务科学、思想进步创新、生活愉悦健康的“绿色校园”。 校园环境建设要具有可持续性,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 校园绿化。校园绿化建设应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娱乐区、家属区。这四大区域形成了校园整体布局,每个区域由于功能不同,所以相对独立,但是又要有一定的联系,各个区域与其周围空间就构成了绿化环境的小单元。雨水处理。校园场地可利用雨水渗透保持自然雨水流动。在校园花园和路面建设中,尽量采取可透性强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可渗透水地面的面积。 日照采光。天然光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清洁、安全的特点,充分利用天然光可节省大量照明用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采光,实现自然光与照明光自控相结合。未来扩展。场地开发应当包含学校未来所有潜在扩展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二、“绿色校园”人文建设 :绿色管理。管理机构尽可能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尤其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纸张和电脑耗材;按照规划对高能耗的办公用建筑及其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照;冬夏两季使用空调时,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调节温度。 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的建设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充满爱心,教学不厌其烦、语言合理、举止文明,学生才会“亲其师”,继而“信其道”。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德育专家来校做师德讲座,并利用教师听课、进修的机会进行师德教育。学校德育部门还可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泛进行师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让良好的师德师风来感染学生,引领学生。 学生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些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知荣明耻,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学风,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绿色氛围之中。绿色校园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绿化,其特殊性是由校园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决定。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在现阶段,人类只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只有一个。用实际行动切实遏止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一项伟业。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中国已经责无旁贷地投身于这项崇高的事业之中。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遭受全球环境污染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问题上,虽然也经历过挫折,但中国一直坚持负责任的态度,承担了应有的国际义务,并大力倡导、支持和积极参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中国政府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制定和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减缓人口增长、推进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并确立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到2010年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2%提高到20%等目标。我们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复兴的宏伟战略,也是关系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在环保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赞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对其主要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完全符合13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对全球环保事业的积极贡献。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进步,也是人类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可喜升华。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财富。   环境问题事关人类的好。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要求世界各国采取一致行动。唯有各国联手妥善应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才有望变得更加蔚蓝可爱、生机盎然。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国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和谐美 垃圾的分类回收是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垃圾分类回收现行的办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垃圾场对大批量的垃圾集中分类,其缺点是很难实现准确分类,回收的各个种类中含杂质成分较多,且设备较为庞大。第二种方法是在垃圾投放源头利用人工将垃圾依规定分为若干类,此法要求投放者有较高的素质和垃圾分类常识,准确率低的同时也给投放者造成诸多不便。比如在环保意识较强的德国,一贯的理论是:让市民先分类,也就是利用黄口袋、褐色垃圾桶等方式,对垃圾进行事先分类。这种分类虽然从理论上说可行,但在实际运作中,人们会将大约30%以上的垃圾扔错地方,特别是在大城市。 根据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和现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动分类垃圾桶,即在投放源头,利用机器把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分类筛选,并作出适当的预处理,以减少人员在垃圾回收中的劳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如: 1放置在公园,街道,体育馆等公共场所。2可一次性投放多个垃圾,但每次仅对一件垃圾进行分类。3回收三类最有价值材料:塑料,玻璃,金属。4其余垃圾归为其他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将不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能有效控制垃圾管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并保护环境。同时,将可回收物筛选出来,使其进入循环利用系统,能避免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混合,保护垃圾再生性且有效减少处理量。作为生活垃圾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分类收集还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具有社会环境的多重效益。 地球是我们温暖的家园,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里,就应该好好的爱护、保护它现在,每一座城市都在倡导低碳生活,只要我们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能源,就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环保、更绿色 亲爱的朋友们,做到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节水、节电、节气、节碳、节油这种小事做起,一起去建立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行动,就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低碳环保,。。。。。。。

当你踏着晨光走进我们花园般的奋中校园时;当你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时;当你在平整宽阔的操场上运动时;当你在绿荫如盖、鸟语花香的后生物园休息时;当你在曲折悠长、典雅古朴的文化长廊下漫步时;你们可曾想到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我们能够更加健康活泼地成长,学校花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力量?老师同学们尽了多大努力?你们可曾知道我们学校值勤、值日的同学每天清晨、中午和傍晚花了多少时间在做清洁工作吗?  可是有些同学却不懂得珍惜。请同学们放眼校园仔细看看,是谁把洁白的墙壁打上了鞋印、球印?是谁在墙壁上、桌椅上乱涂乱画?是谁开着水管,让水肆意流失?是谁在草坪、花圃上留下无情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又是谁把塑料袋、包装盒、果皮纸屑扔得满地都是?还有谁把花坛当成了嬉戏的乐园?甚至在校园的角落大小便呢?有谁为了自己打乒乓球挡风护球能舒服些,把球案一次次地立了起来?曾有哪些男女生不顾校园内众目睽睽而耳鬓斯磨、交臂贴面,说出中学生不该说的话,做出中学生不该做的事?也曾有一些人总是在别人午休、晚休的时候,在宿舍内外高声喧哗?这些现象与优美的校园环境多么不协调啊!就是这少数的几个人,让我们大多数同学的努力付诸东流!孰不知,长期如此,将形成一种可怕的陋习,不仅会使美丽的校园遭到破坏,我们的文明和品德也随之丧失!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奋中的一名学子,我们谁不渴望校园中能有郁郁葱葱的草地?谁不愿坐在整洁干净的教室里?谁不希望住在舒适温馨的宿舍?校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将在这里学习、生活、长大。保护环境靠大家,我们每位同学都是这个校园里的一名成员,都有维护校园环境的义务和责任。  立即行动起来吧,一片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堆垃圾,我们打扫。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此我向奋中全体同学呼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创设学校清洁、文明的校园,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护草坪、惜绿地、拾垃圾、讲文明、修礼仪。爱我奋中校园,加强自我约束,相互监督,争做保护校园环境的卫士,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营造亮丽的家园。其实,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校园优美环境的同时,也正塑造着我们美好的心灵和品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来,保持教室、校园的清洁;  2.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草坪,不采摘花朵、不摇晃树木,爱护校园中一切公用设施,比如厕所、门窗、等;  3.搞好寝室卫生和自己的个人卫生,要常开窗户多通风,勤换衣服勤洗手,保持宿舍床铺、物品的整洁;  4.不吸烟,不喝酒。不在教学区等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制造噪音;自觉遵守不说脏话粗话;随手关灯。  同学们,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常常有一句座右铭的话,那就是“不给别人找麻烦”,我们崇尚文明,我们需要生活在干净、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中,然而,为什么我们总把建设、保持和维护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为了自己的自由和痛快,去一次次地给别人带来麻烦,去践踏这片宁静,这种美丽和安详?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大家,请珍惜、保护我们的学校环境,让奋中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我们美丽的家。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字内容怎么写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轻轻的我走了 。。。。。

维护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比较   针对我国西部草原地区的过度放牧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治理方案:  第一,政府干预或者说政府向牧民征收牛羊税。例如,在2000年上海举行的一次名为“走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中国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学术会议上,华裔加拿大经济学家徐滇庆教授便呼吁,中国政府应征收牛羊消费税。据他认为,把从牛羊肉消费中征集来的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帮助农牧民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另一部分则可用于解决政府帮助农牧民转向其它产业所需要的财政经费来源。不过在我认为,对牛羊征税虽有理论或法律依据(即便国家是向牧民征税,也有依据。因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草原资源的产权被界定为属于国家所有,作为产权主体,国家显然有权力向牧民征收牧羊税),但是,在我国真正实施征税政策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对牛羊课税的经济学含义即移动牛羊产品的供给曲线,税收的增加将促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必然带来均衡点的移动以及牛羊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均衡产量的减少。即使是对牛羊征收消费税,最终后果也可能会加重牧区人民的经济负担,严重的是将可能导致牧民失去生活的来源。特别是在牧民没有其它就业渠道的前提下,税负的加重无疑会使牧区人民的脱贫致富速度减慢,甚至还会使牧区人民陷入生存危机的困境之中。  具体说,如果消费牛羊产品的消费者是不受宗教和习俗制约的非少数民族人口,那么,牛羊消费税的征收以及客观存在的替代效应将可能改变其对牛羊肉产品的需求,即需求曲线的斜率会发生改变,需求曲线将可能变得较为平缓一些或更富有价格弹性这一结果将是:因供给减少所导致的价格上升不仅不能增加牛羊产品提供者的收入,反而会导致牛羊产品提供者(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消费牛羊肉的消费者是那些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那么,受消费习俗或宗教因素影响,他们对牛羊征税的反应将是不会明显改变其需求曲线斜率,这时,西部少数民族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将是不得不分担更多的税收。至于西部地区牛羊产品的生产者则会因均衡产量的减少而使实际总收益下降。尽管政府税收的增加可以用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方面,但是“双退双还”措施在近期所造成的农牧民直接收入的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总之,征税不仅会通过加大牛羊生产者的成本、削弱牧民的市场竞争能力而降低牧民的收入;而且会增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者的生活费支出;此外,还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无谓损失。因此,在不能给牧民提供其它有效的生活来源渠道之前,加征牛羊税对原来就贫困的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是不可取的(至于以行政手段禁止牧民养羊更没有道理可言)。  第二,重新界定草原的产权。即明确草原的产权主体,或者允许土地(草原)自由贸易。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在2000年参观江苏企业改制时,曾建议通过“进一步明确土地的产权”来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张改革土地(或草原)资源产权的经济学家依据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安排,具有节约费用的作用,它能以低费用的方式解决人们在使用稀缺资源(如草地)中的冲突。换言之,按照产权学派的观点,将草地分给牧民私人所有,将会促使牧民充分关注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过度放牧现象也就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然而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无论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还是实行“自由贸易”改革均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重大障碍。  既然“禁止牧民养羊”的行政干预办法、“征收牛羊税”办法以及“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在解决西部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上或不可取,或在近期内不具备可行性,因此,我们提出“人口迁移或减少牧区人口数量”的对策主张。  实际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本原因乃在于人口过多。按联合国沙漠会议规定,干旱区每平方公里土地负荷人口的临界指标为7人,半干旱区为20人,然而我国西部地区诸省区的情况如何呢?大多数地区的人口都超过了此临界指标。以宁夏为例,目前,其山区人口较1950年代初期增长了250万,人口超过临界指标2.3—2.4倍。必须看到的是,在工业化与现代化没有完成的传统社会或落后地区,过多的人口数量或过快的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草地的过度放牧,因为,在工业化不发达的前提下,草原地区的人民只有依靠增加牛羊放牧数量才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目前宁夏山区的牛羊数量较1950年代初便增长了274%,牲畜超载2.3倍。(9)可见,草原牲畜放牧的超载,首要原因是草原上人口数量的超载。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考虑的对策就应该是设法减少西部牧区的人口总量,而不能象现在一些地区那样简单地“消灭山羊或不允许牧民养羊”。而且从理论上讲,西部地区牧民的减少或牧区人口的转移其实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的必然规律,人口的转移不仅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而且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字内容

一个国家的美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比如环境卫生。只有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国家才堪称最美,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使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与众不同。  环境与人类是共存的,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这个命题的论文应该挺好写的啊。去知网上查一下撒,这方面的论文应该很多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你好:文明校园建设不难构思论文,其大致包括环境、人和事情这三个方面。与现在的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相对应,校园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园卫生、绿化和植物建筑等如何规划。人在校园里如何保证生态和谐,甚至言行等等,爱护公共财产,不乱丢垃圾和文明言行。还有学校和学生,以及管理者的所作所为等等。

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将绿色生活概括为五个方面: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和技术的相对落后造成资源日渐贫乏,环境问题也显现出来,倡导绿色生活,要求人们充分而无污染或少污染地利用资源;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绿色生活还倡导人们选购环保节能产品,比如节能日光灯,选购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个离我们学生还比较远了。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充分利用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一纸多用,双面打印,一水多用。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对于废旧电池类的回收不仅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回收贵重金属,也不知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处理这些,我是没有办法,只有少用,并且保留着,不让他进入环境。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环境日益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超出了自然净化所能承受的能力,破坏了大自然中的平衡。 而在实际行动中,绿色生活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燃气,选用节能电器和灯具,少用或不用超薄塑料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少寄或不寄贺卡(选择电子贺卡),少用餐巾纸多用手帕,不浪费食物,不大吃大喝,少制造生活污水;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尤其不要乱扔废旧电池,分类放置垃圾(在我们实际情况难衽啊,不过有条件的话就不定不要忘记);爱护花草,爱护树木,少用化学药剂,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挖发菜、甘草、冬虫夏草;还可以报名参加植树,现在我们还不太习惯为环保捐款,不然的话还可以为环保捐点钱。一句话,有利环境的事情多做,不利环境的事不做,同时多多向家人、亲属、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观念 绿色生活还要求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一种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活;是人类通过自身包括生活举止在内的所有实际行动,来实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它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天然节奏和自然循环相一致。因此,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与素养。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创造优质的校园环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树立良好学习风气,促进师生教、学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创造“绿色校园”硬件环境的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障教师、学生身心健康,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大学校园是师生教、学、活动、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校园建设即是要建设环境绿色环保、管理服务科学、思想进步创新、生活愉悦健康的“绿色校园”。 校园环境建设要具有可持续性,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 校园绿化。校园绿化建设应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娱乐区、家属区。这四大区域形成了校园整体布局,每个区域由于功能不同,所以相对独立,但是又要有一定的联系,各个区域与其周围空间就构成了绿化环境的小单元。雨水处理。校园场地可利用雨水渗透保持自然雨水流动。在校园花园和路面建设中,尽量采取可透性强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可渗透水地面的面积。 日照采光。天然光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清洁、安全的特点,充分利用天然光可节省大量照明用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采光,实现自然光与照明光自控相结合。未来扩展。场地开发应当包含学校未来所有潜在扩展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二、“绿色校园”人文建设 :绿色管理。管理机构尽可能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尤其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纸张和电脑耗材;按照规划对高能耗的办公用建筑及其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照;冬夏两季使用空调时,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调节温度。 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的建设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充满爱心,教学不厌其烦、语言合理、举止文明,学生才会“亲其师”,继而“信其道”。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德育专家来校做师德讲座,并利用教师听课、进修的机会进行师德教育。学校德育部门还可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泛进行师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让良好的师德师风来感染学生,引领学生。 学生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些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知荣明耻,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学风,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绿色氛围之中。绿色校园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绿化,其特殊性是由校园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决定。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在现阶段,人类只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只有一个。用实际行动切实遏止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一项伟业。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中国已经责无旁贷地投身于这项崇高的事业之中。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遭受全球环境污染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问题上,虽然也经历过挫折,但中国一直坚持负责任的态度,承担了应有的国际义务,并大力倡导、支持和积极参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中国政府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制定和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减缓人口增长、推进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并确立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到2010年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2%提高到20%等目标。我们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复兴的宏伟战略,也是关系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在环保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赞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对其主要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完全符合13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对全球环保事业的积极贡献。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进步,也是人类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可喜升华。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财富。   环境问题事关人类的好。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要求世界各国采取一致行动。唯有各国联手妥善应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才有望变得更加蔚蓝可爱、生机盎然。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国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和谐美 垃圾的分类回收是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垃圾分类回收现行的办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垃圾场对大批量的垃圾集中分类,其缺点是很难实现准确分类,回收的各个种类中含杂质成分较多,且设备较为庞大。第二种方法是在垃圾投放源头利用人工将垃圾依规定分为若干类,此法要求投放者有较高的素质和垃圾分类常识,准确率低的同时也给投放者造成诸多不便。比如在环保意识较强的德国,一贯的理论是:让市民先分类,也就是利用黄口袋、褐色垃圾桶等方式,对垃圾进行事先分类。这种分类虽然从理论上说可行,但在实际运作中,人们会将大约30%以上的垃圾扔错地方,特别是在大城市。 根据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和现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动分类垃圾桶,即在投放源头,利用机器把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分类筛选,并作出适当的预处理,以减少人员在垃圾回收中的劳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如: 1放置在公园,街道,体育馆等公共场所。2可一次性投放多个垃圾,但每次仅对一件垃圾进行分类。3回收三类最有价值材料:塑料,玻璃,金属。4其余垃圾归为其他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将不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能有效控制垃圾管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并保护环境。同时,将可回收物筛选出来,使其进入循环利用系统,能避免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混合,保护垃圾再生性且有效减少处理量。作为生活垃圾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分类收集还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具有社会环境的多重效益。 地球是我们温暖的家园,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里,就应该好好的爱护、保护它现在,每一座城市都在倡导低碳生活,只要我们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能源,就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环保、更绿色 亲爱的朋友们,做到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节水、节电、节气、节碳、节油这种小事做起,一起去建立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行动,就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低碳环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