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4-07-09 04:39:04

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研究意义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研究背景的交代,简单来说就是文章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今后的本学科或者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有何影响,这就是研究意义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其实就说明文章的研究内容是有价值的,但是研究意义的写作也是应当有所侧重的,意义的写作应当更加倾向于体现研究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和推动作用,这里需要作者注意区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的不同之处,研究目的主要交代清楚做这项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的预期,研究目标则更为具体一些,如通过研究构建某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获得某某规律,揭示某某机理等等。作者写作研究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把握,一个是研究的理论意义,另一个就是研究的实际意义,常见的研究意义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意义就从本学科理论发展角度来阐述,实际意义既要从工作实践的角度阐述,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等等,将自己的研究融入其中。研究意义的写作也会在开题报告中用到,因此把握研究意义的写作至关重要,以上对研究意义的写作要点汇总,希望对广大作者的写作有所帮助。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毕业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两个例子帮你提升

小学教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发表论文研究意义写作技巧如下:写作研究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把握,一个是研究的理论意义,另一个就是研究的实际意义,常见的研究意义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意义就从本学科理论发展角度来阐述,实际意义既要从工作实践的角度阐述,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等等,将自己的研究融入其中。论文研究意义写作的重要性研究意义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研究背景的交代,简单来说就是文章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今后的本学科或者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有何影响,这就是研究意义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其实就说明文章的研究内容是有价值的,但是研究意义的写作也是应当有所侧重的,意义的写作应当更加倾向于体现研究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和推动作用,这里需要作者注意区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的不同之处。研究目的主要交代清楚做这项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的预期,研究目标则更为具体一些,如通过研究构建某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获得某某规律,揭示某某机理等等。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毕业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两个例子帮你提升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昌隆上级指示上级指示上级指示

小学教育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NIHAO,你好,亲这个我可以保证……OK给你……搞定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中西传统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西,传统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 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 教育成分。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针对目前我国家教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传统家教有诸多共同之处  1、重视家庭教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颜氏家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杜威也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施行。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无论中西,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果是孩子对父爱敬畏有余,亲爱不足,使亲子关系偏差,影响孩子的健全发展。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古代的中国父母,一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引导幼儿从小习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激发其求知欲望。西方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幼儿睡前必听一段故事诵读,这是西方家教的一项优良传统。  5、重视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比上万句指令性的灌输有效的多。  二、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 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 ,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 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 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 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家庭几欧阳的肢体是教育者——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 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 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 从小得到的是历史故事、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 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这在加以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如下特点:(1)家庭的教育功能强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肩负多种的社会职能。其具有家国同构的鲜明特性。而子女教育是家庭生命延续的一部分,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达到“家教持久”的目的。它是维持发展 家庭社会政治地位,保存弘扬家庭文化的重要工具。(2)教育以家庭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光宗耀祖”、“光耀门第”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目标。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是融为一体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永生观”紧密相关。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个人本位与西方的家庭变革密切相关。这种教育传统历经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以及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等思潮而确定下来。卢梭倡导自然和自由的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个人是掌握自身经验建构的主体。但是个体本位并不等于个人主义,更不等同于以孩子为中心,家庭呼唤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能驾御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的,拥有完美人格和健全个性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现代个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功利化的个人。  6、独立意识的培养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他们只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其余全不用过问。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中国父母完全百自己拴在孩子身上,教育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的延伸,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代替孩子规定学习内容,代替 孩子定下发展方向。使孩子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极差,使孩子除了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他们在貌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就会怨天尤人。  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在西方家庭可以看到,孩子像大人一样,直呼来访亲朋好友的名字,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家庭的讨论。一些自己的事情不由父母包办,自行解决,自行处理。父母对孩子也不随便训斥。他们留给孩子一次次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敢闯、敢干 、敢冒险、敢表现自己。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7、情感教育与体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中国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不”、“不能”、“不行”、“不要”,中国集体教育除了用否定词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外,还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这样生冷的命令字眼使得情感教育受阻。而“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更使情感教育难以强化。  据调查,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他们会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强调心灵的沟通。在西方国家,体罚也是触犯法律的。另外,西方父母很高兴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谦虚的作风使家长不乐于这样,他们认为会使孩子骄傲,他们更喜欢挑剔强化孩子的弱点。  8、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孩子们是接受学习。古谚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朱熹也说“读书记遍数,足而未诵再读,虚而已诵至满”。因此中国家长最喜欢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或摇头晃脑地背诵,或趴在书桌上演习。眼睛不离书本,手不离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古人的知识,圣人的经验,一股脑的装进肚,而消化不消化则不闻不问。  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寓学习于多种形式。西方家庭有专门的烹饪课、手工课和游戏室。他们不认为玩和学习是对立的,更鼓励孩子出去学习,更注重孩子会思考。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去认识社会,他们奉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9、理财教育  中国人的君子作风是淡泊名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挣钱养家和管理钱财是大人的事,孩子离这些还很远。他们没钱时便伸手向父母要。即使是成家立业后还是可以的。中国父母总是无偿的向子女提供钱财,一味无条件的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放纵孩子过分的消费欲望。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对此十分重视。西方父母一般不会不正规、无计划的给孩子钱,而是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固定基金。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西方父母教孩子制定预算计划,学会合理的花钱;鼓励孩子出外打工,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教育孩子储存钱财,不乱挥霍;帮助孩子学会捐赠,帮助他人;教育孩子在金钱面前应当诚实,金钱面前要有自尊;简朴节约是美德;正确决策把握理财机遇,乐于为别人服务。  10、宗教思想与科学教育  虽然中国文化也是以宗教为开端的,但是在教育上我们更强调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西方的宗教传统直到近代乃至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它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西方教育以内在的精神价值。西方的教会学校因此而曾一度盛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很重视宗教这种精神信仰。例如在就餐前要感谢上帝,在做任何事情时,要从心中的上帝的标准去评判,周末家庭的全体成员要去教堂做弥撒,以永远保持心灵的净土。西方的这种强烈的宗教观念往往使一些教育家认为宗教和教育 是可以调和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当前遇到的家庭教育中的不良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具体教法的不妥而造成的。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  中西教育比较--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家长常常问:多大的孩子送去留学好?外国的基础教育是否弱一些?实际上,关于中西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一直在延续着,这个问题也成为有留学意向群体的一个关注点。多了解信息,多做比较,看看那种方式更适合每个个体。中国的中学生每年都获得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各种奖项,但是,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奖者。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在终点落后了?  达琳·叶格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也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达琳曾作为访问交换教师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学术交流。她的学术交流计划含三项最基本的内容:  第一是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主要是绘画和手工);  第二是与中国的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学术交流;  第三,因为她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此次访华之行可作为一次独立自学的实习课。  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非常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西方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于是,她释然了。  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原来当时已近圣诞节,那是学校为了给达琳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气氛而画的。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令她深感失望、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孩子们竟然抓头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冥思苦想,就是无从下笔。  达琳看到这个尴尬的场面,知道这样下去可能会是一个不愉快的收场,只好又把墙上那幅圣诞树揭开……  达琳的例子,深深地震动了我!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两个误区,一是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做研究,把打基础和做研究分割开来,总以为只有有了丰厚的基础后才能培养研究能力。而创造力、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就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得到适当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也可以成材,但至少已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国内大多家长认为国外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内的基础教育扎实,如果二者相加能够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有的父母让孩子在国内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到国外培养各种能力,这样就能够做到全面发展了。  真的是这样吗?  中西教育观之比较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施教方式。中西教育价值观不尽相同,在培养人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授受教育观与自治教育观  授受教育观与自治教育观,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教育价值观。授受式教育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授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道德行为较好,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出,无疑与我国学校和家庭这种授受式教育分不开。  自治式教育是西方国家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儿童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儿童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西方国家首先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人,当作同成人一样的人,赋予他们以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其次是给孩子以自由,没有强制和约束,更多的是鼓励、启发和诱导;第三是尽可能为孩子心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正在成长中的人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让发展中的人去挖掘个人潜在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当然学习者的自治,并没有完全摆脱教师的主导,教师除被看作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外,还要善于诱导和帮助学生成为自立、自强的人。西方国家倡导的自治式教育,知识的继承性不如我们多,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也不如我们好,在探索知识和人生道路上,也可能走一些弯路,但是,他们一旦掌握了自我发展的规律和主动权,就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才能,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确实不如我们扎实,然而,西方国家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例最高,这不能不说,开放的自治式教育具有培养尖端型创造人才的优越性。  全面教育观与个性教育观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其“科教兴国战略”部分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于是,到此为止,“素质教育”终于从一种行政性的号召,转变为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国家意志,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方针对人的发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贯彻教学全过程,达到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但是,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来讲,全面贯彻落实这个方针还相当困难。  西方国家则不同,西方国家强调个性发展。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西方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西方国家认为,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目的,培养有个性的人,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符合国家的需要。  “英才”教育观与“通才”教育观  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单轨道上跑,多是由于大学生比率低,沿袭苏联教育模式,按计划经济培养人才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追求升学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按升学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等;按学生升学率多少,把学校分为一、二、三类,学生只能根据分数高低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一类学校压力很大,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名列前茅的牌子会被摘掉,只好不惜一切代价,在经费、设备、教师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待遇,以保证培养出拔尖的学生。二类学校抱着一线希望,不顾教育规律,加重学生负担,把差生拒之校门外,眼睛只盯着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致使部分学有专长而应考失败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至于三类学校,那就可想而知了。这种英才教育把我国教育推向了恶性循环的轨道,培养人才的路越走越窄。  而西方国家教育却与我们不同,多数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就学压力小,高校与经济社会以及就业的发展关系紧密,加上多年在教育方面的积极投入和良性循环,“通才”教育便成为当今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而在有些国家,通才教育和英才教育是相互结合的,比例的分配是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基础的。  苦读教育观与乐学教育观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吃苦耐劳、立志成才的美德,父母总是用“头悬梁”、“锥刺骨”的吃苦精神激励孩子学习,有的孩子从娃娃时候起,父母就教他认数识字,三、四岁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只满足于会背书,只要求能吃苦,只希望考试分数高,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苦读书,读死书,孜孜不倦地学,苦苦不停地练,以为只要功夫到,就能成为人上人的观念,不仅培养不出创造性思维人才,而且也是有害的。有的时候,苦读甚至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如小学教师与学生是在讨论中、游戏中、动手做的过程中,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负担较轻,学得轻松、愉快、自在。中学各门课程都是学分制,学够规定时数,就可毕业,无考试压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教学方式灵活而不呆板,活学而不枯燥,适用而不费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它所带来的结果,则是通过更广泛的学习,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它比苦读苦学更有成效。  从比较中获得的启示  有位华裔教育学博士在他的文章中写道,他儿子还在西方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儿子就缠着他去图书馆,说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带儿子跑了两个图书馆,抱回来十几本关于蓝鲸的资料,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的书籍。儿子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是由三张活页纸订起而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论文含四个小题目:  介绍;  蓝鲸吃什么;  蓝鲸怎么吃东西;  蓝鲸的非凡之处。  该博士认为这应该算是他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简短的论文。当然这也是一篇最让他感兴趣的论文。问题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什么有关蓝鲸的知识。他更感兴趣的是,从这次研究的经历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了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多重、多长更具价值。  小孩子的这种研究能力并没有停止,而且不断向前发展。二年级时,他的所谓研究不过是在收集、整理前人的材料。到了五年级,他的所谓课题研究,就从简单的材料整理进入到问题研究了。他已经开始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他的研究还是比较散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却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西方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方国家赞美中国的这个古谚哲理性非常深刻。我们民族这一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却被人“中”为“洋”用了。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  有不少家长们决定让孩子在中国接受扎实的基础教育,等条件成熟了再到海外深造,让西方的高等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孩子们在保留了中国传统基础教育优势的前提下,能够和西方基础教育的结合起来,我们就会拥有一大批启动快、后劲儿足的科技人才,在21世纪的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才会有来自中国的获奖者;同时,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会有更多叱咤风云的中国人!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育。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并存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材紧缺。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水壶自备的。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简单跟风、模仿”。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课。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出气筒。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予以相应的照顾。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参考文献][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资料来源: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上数据库(大学里都有)搜索与你题目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的绪论或前言写什么,你参考着写就行。  帮您找到了一篇“油价上涨和高空驰率对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 出租车行业受我国资源短缺和脆弱环境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本文就油价上涨和高空驰率对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上海出租车行业在经历了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和9 0 年代前期近1 0年的快速发展后. 在最近1 0 来年中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统计数据表明: 行业车辆数量增幅不大的同时运营收入增长明显。截至2 0 0 6 年底. 该行业已经发展到拥有4 8 0 2 2 辆各类出租车、从业人员近1 0万、年载客5 8 9 2 亿次、年运营里程B 1 0 5 亿公里、年运营收入达1 2 4 9 7亿元的规模。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除夜间时段外. 其他各不同时段出租车空车流量都服从P o is s o n 分布. 工作时段平均空车流量最大. 中午和晚上时段平均空车流量最小。行业平均服务水平在最繁忙时段内每分钟平均0 . 7 2 辆空车,服务水平最好的时段内大约1 8 1 3 秒可以等到一辆空车。这样的服务水平比许多出租车公司承诺的“电话叫车后1 0 分钟到达“的标准要好. 这也许部分地给出了为什么上海消费者偏好扬招方式的原因, 同时也可以看出上出租车行业在较民出行. 所以. 不业不具备社会可持续性。1 . 燃料价格上涨与空驰率居高不下并行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可整理出上海出租车行业近年运营数据如下。经简单计算知: 上海出租车行业近年的平均空驰率在4 2 % 以上,2 0 0 6年有大约2 4 3 3 亿公里是车辆空驰里程。另一方面. 随着近年全球石油价格波动. 国内燃料价格呈攀升且加速趋势。  来源:360论文网。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中西传统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西,传统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 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 教育成分。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针对目前我国家教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传统家教有诸多共同之处  1、重视家庭教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颜氏家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杜威也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施行。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无论中西,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果是孩子对父爱敬畏有余,亲爱不足,使亲子关系偏差,影响孩子的健全发展。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古代的中国父母,一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引导幼儿从小习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激发其求知欲望。西方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幼儿睡前必听一段故事诵读,这是西方家教的一项优良传统。  5、重视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比上万句指令性的灌输有效的多。  二、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 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 ,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 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 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 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家庭几欧阳的肢体是教育者——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 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 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 从小得到的是历史故事、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 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这在加以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如下特点:(1)家庭的教育功能强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肩负多种的社会职能。其具有家国同构的鲜明特性。而子女教育是家庭生命延续的一部分,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达到“家教持久”的目的。它是维持发展 家庭社会政治地位,保存弘扬家庭文化的重要工具。(2)教育以家庭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光宗耀祖”、“光耀门第”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目标。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是融为一体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永生观”紧密相关。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个人本位与西方的家庭变革密切相关。这种教育传统历经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以及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等思潮而确定下来。卢梭倡导自然和自由的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个人是掌握自身经验建构的主体。但是个体本位并不等于个人主义,更不等同于以孩子为中心,家庭呼唤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能驾御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的,拥有完美人格和健全个性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现代个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功利化的个人。  6、独立意识的培养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他们只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其余全不用过问。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中国父母完全百自己拴在孩子身上,教育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的延伸,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代替孩子规定学习内容,代替 孩子定下发展方向。使孩子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极差,使孩子除了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他们在貌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就会怨天尤人。  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在西方家庭可以看到,孩子像大人一样,直呼来访亲朋好友的名字,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家庭的讨论。一些自己的事情不由父母包办,自行解决,自行处理。父母对孩子也不随便训斥。他们留给孩子一次次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敢闯、敢干 、敢冒险、敢表现自己。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7、情感教育与体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中国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不”、“不能”、“不行”、“不要”,中国集体教育除了用否定词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外,还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这样生冷的命令字眼使得情感教育受阻。而“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更使情感教育难以强化。  据调查,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他们会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强调心灵的沟通。在西方国家,体罚也是触犯法律的。另外,西方父母很高兴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谦虚的作风使家长不乐于这样,他们认为会使孩子骄傲,他们更喜欢挑剔强化孩子的弱点。  8、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孩子们是接受学习。古谚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朱熹也说“读书记遍数,足而未诵再读,虚而已诵至满”。因此中国家长最喜欢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或摇头晃脑地背诵,或趴在书桌上演习。眼睛不离书本,手不离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古人的知识,圣人的经验,一股脑的装进肚,而消化不消化则不闻不问。  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寓学习于多种形式。西方家庭有专门的烹饪课、手工课和游戏室。他们不认为玩和学习是对立的,更鼓励孩子出去学习,更注重孩子会思考。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去认识社会,他们奉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9、理财教育  中国人的君子作风是淡泊名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挣钱养家和管理钱财是大人的事,孩子离这些还很远。他们没钱时便伸手向父母要。即使是成家立业后还是可以的。中国父母总是无偿的向子女提供钱财,一味无条件的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放纵孩子过分的消费欲望。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对此十分重视。西方父母一般不会不正规、无计划的给孩子钱,而是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固定基金。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西方父母教孩子制定预算计划,学会合理的花钱;鼓励孩子出外打工,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教育孩子储存钱财,不乱挥霍;帮助孩子学会捐赠,帮助他人;教育孩子在金钱面前应当诚实,金钱面前要有自尊;简朴节约是美德;正确决策把握理财机遇,乐于为别人服务。  10、宗教思想与科学教育  虽然中国文化也是以宗教为开端的,但是在教育上我们更强调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西方的宗教传统直到近代乃至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它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西方教育以内在的精神价值。西方的教会学校因此而曾一度盛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很重视宗教这种精神信仰。例如在就餐前要感谢上帝,在做任何事情时,要从心中的上帝的标准去评判,周末家庭的全体成员要去教堂做弥撒,以永远保持心灵的净土。西方的这种强烈的宗教观念往往使一些教育家认为宗教和教育 是可以调和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当前遇到的家庭教育中的不良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具体教法的不妥而造成的。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  中西教育比较--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家长常常问:多大的孩子送去留学好?外国的基础教育是否弱一些?实际上,关于中西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一直在延续着,这个问题也成为有留学意向群体的一个关注点。多了解信息,多做比较,看看那种方式更适合每个个体。中国的中学生每年都获得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各种奖项,但是,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奖者。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在终点落后了?  达琳·叶格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也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达琳曾作为访问交换教师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学术交流。她的学术交流计划含三项最基本的内容:  第一是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主要是绘画和手工);  第二是与中国的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学术交流;  第三,因为她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此次访华之行可作为一次独立自学的实习课。  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非常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西方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于是,她释然了。  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原来当时已近圣诞节,那是学校为了给达琳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气氛而画的。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令她深感失望、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孩子们竟然抓头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冥思苦想,就是无从下笔。  达琳看到这个尴尬的场面,知道这样下去可能会是一个不愉快的收场,只好又把墙上那幅圣诞树揭开……  达琳的例子,深深地震动了我!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两个误区,一是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做研究,把打基础和做研究分割开来,总以为只有有了丰厚的基础后才能培养研究能力。而创造力、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就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得到适当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也可以成材,但至少已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国内大多家长认为国外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内的基础教育扎实,如果二者相加能够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有的父母让孩子在国内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到国外培养各种能力,这样就能够做到全面发展了。  真的是这样吗?  中西教育观之比较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施教方式。中西教育价值观不尽相同,在培养人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授受教育观与自治教育观  授受教育观与自治教育观,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教育价值观。授受式教育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授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道德行为较好,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出,无疑与我国学校和家庭这种授受式教育分不开。  自治式教育是西方国家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儿童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儿童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西方国家首先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人,当作同成人一样的人,赋予他们以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其次是给孩子以自由,没有强制和约束,更多的是鼓励、启发和诱导;第三是尽可能为孩子心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正在成长中的人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让发展中的人去挖掘个人潜在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当然学习者的自治,并没有完全摆脱教师的主导,教师除被看作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外,还要善于诱导和帮助学生成为自立、自强的人。西方国家倡导的自治式教育,知识的继承性不如我们多,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也不如我们好,在探索知识和人生道路上,也可能走一些弯路,但是,他们一旦掌握了自我发展的规律和主动权,就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才能,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确实不如我们扎实,然而,西方国家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例最高,这不能不说,开放的自治式教育具有培养尖端型创造人才的优越性。  全面教育观与个性教育观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其“科教兴国战略”部分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于是,到此为止,“素质教育”终于从一种行政性的号召,转变为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国家意志,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方针对人的发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贯彻教学全过程,达到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但是,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来讲,全面贯彻落实这个方针还相当困难。  西方国家则不同,西方国家强调个性发展。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西方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西方国家认为,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目的,培养有个性的人,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符合国家的需要。  “英才”教育观与“通才”教育观  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单轨道上跑,多是由于大学生比率低,沿袭苏联教育模式,按计划经济培养人才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追求升学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按升学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等;按学生升学率多少,把学校分为一、二、三类,学生只能根据分数高低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一类学校压力很大,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名列前茅的牌子会被摘掉,只好不惜一切代价,在经费、设备、教师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待遇,以保证培养出拔尖的学生。二类学校抱着一线希望,不顾教育规律,加重学生负担,把差生拒之校门外,眼睛只盯着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致使部分学有专长而应考失败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至于三类学校,那就可想而知了。这种英才教育把我国教育推向了恶性循环的轨道,培养人才的路越走越窄。  而西方国家教育却与我们不同,多数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就学压力小,高校与经济社会以及就业的发展关系紧密,加上多年在教育方面的积极投入和良性循环,“通才”教育便成为当今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而在有些国家,通才教育和英才教育是相互结合的,比例的分配是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基础的。  苦读教育观与乐学教育观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吃苦耐劳、立志成才的美德,父母总是用“头悬梁”、“锥刺骨”的吃苦精神激励孩子学习,有的孩子从娃娃时候起,父母就教他认数识字,三、四岁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只满足于会背书,只要求能吃苦,只希望考试分数高,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苦读书,读死书,孜孜不倦地学,苦苦不停地练,以为只要功夫到,就能成为人上人的观念,不仅培养不出创造性思维人才,而且也是有害的。有的时候,苦读甚至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如小学教师与学生是在讨论中、游戏中、动手做的过程中,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负担较轻,学得轻松、愉快、自在。中学各门课程都是学分制,学够规定时数,就可毕业,无考试压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教学方式灵活而不呆板,活学而不枯燥,适用而不费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它所带来的结果,则是通过更广泛的学习,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它比苦读苦学更有成效。  从比较中获得的启示  有位华裔教育学博士在他的文章中写道,他儿子还在西方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儿子就缠着他去图书馆,说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带儿子跑了两个图书馆,抱回来十几本关于蓝鲸的资料,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的书籍。儿子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是由三张活页纸订起而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论文含四个小题目:  介绍;  蓝鲸吃什么;  蓝鲸怎么吃东西;  蓝鲸的非凡之处。  该博士认为这应该算是他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简短的论文。当然这也是一篇最让他感兴趣的论文。问题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什么有关蓝鲸的知识。他更感兴趣的是,从这次研究的经历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了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多重、多长更具价值。  小孩子的这种研究能力并没有停止,而且不断向前发展。二年级时,他的所谓研究不过是在收集、整理前人的材料。到了五年级,他的所谓课题研究,就从简单的材料整理进入到问题研究了。他已经开始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他的研究还是比较散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却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西方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方国家赞美中国的这个古谚哲理性非常深刻。我们民族这一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却被人“中”为“洋”用了。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  有不少家长们决定让孩子在中国接受扎实的基础教育,等条件成熟了再到海外深造,让西方的高等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孩子们在保留了中国传统基础教育优势的前提下,能够和西方基础教育的结合起来,我们就会拥有一大批启动快、后劲儿足的科技人才,在21世纪的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才会有来自中国的获奖者;同时,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会有更多叱咤风云的中国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