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2 14:34:27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题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年人,他们不但要赡养老人,还要教育孩子,更要积极工作。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孤独寂寞感、压抑感逐渐加深,生命健康状况越来越低下,迫切需要排解和疏导。医院不仅是解除病人肉体的痛苦,还要在情感上表现出温情的人文关怀,认真推行健康向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服务理念,可以说,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进行人文关怀,树立“以患者为本”的理念。1、广大护理工作者,要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思想认识,并开展“关怀患者、尊敬患者、热心为患者服务”的教育活动,让护理工作者真正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人文空间。2、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要具备怜悯之心,要充满着热情和关爱,对病人的提问或正当或不正当的要求,要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和服务,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真正体现出护理工作者对病人的关心备至、体贴入微,使患者从心里感受到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感激。3、“以患者为根本”是每一名护理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服务内涵,只有对患者的进行周到细致的关怀,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友好待人,诚实对事,对患者的一言一行,都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不自觉的深入到护士的平常工作中,从而建立起让患者普遍认可的新型护理关系。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1、护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对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一些健康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也要进行学习,逐渐让护士掌握的知识趋向多元化,并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病人的疾苦,医院也要对护理工作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如果我是病人”“当病人痛苦时无端发火怎么办”之类的活动,让护理工作者切身体会到病患者的一些心理需求。许多医院对护士们开展了“如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等活动,正是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行动,医院管理者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及时总结,并针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存在的问题,迅速实行整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针对护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和突破,努力让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爱岗敬业,激发热情,树立形象。加强护理工作人员思想教育,逐步培养护理工作者的业务和思想素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把医院当作自己家”的理念,努力建立一个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很强的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队伍。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工作上进、认真负责、敢于创新的、受到患者普遍好评的护理工作者,要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对那些工作拖拖拉拉、消极应付、不认真负责,受到患者投诉或意见较大的护理人员,要严厉处罚,绝不迁就,真正形成一个热心服务、工作认真负责、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让患者满意、放心。三、构建舒适环境,提高护理水平1、打造家庭温暖舒适的环境努力打造舒适、柔和的,具有家的温暖的住宿环境,让病患者具有家的温情、为此,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的配置。除了让护理人员细致入微的服务以外,在病房配套设施的配置方面做了创新性的设计与调整,如以前的病房内的床单、被罩之类都是耀眼的白颜色,现在都换成较为柔和的、温暖的、舒适的蓝白相间的花床单,被罩;灯光也换成舒适、柔和的、透着家的温馨的橙黄色灯光;也一改以前病人用的红色木质的小木厨,而是在合适位置换成了浅蓝色的小沙发,中间设有茶几,还摆上一小束鲜花,使病房温馨、柔和,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第二,护理工作人员在文明礼仪方面,做到仪态端庄、态度温和热情、服装整洁统一,积极向星级宾馆的服务人员学习,主动帮助患者,让患者如沐春风,痛痛苦苦来,健健康康去。让洁净的环境和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使病人放心、满意。此外,护理工作人员还免费为无助的病人看病,让“以患者为本”的人文理念深入人心。2、构建温暖的亲情环境。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充分理解病患者,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保护,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尤其是心理上,要进行及时的心灵疏导和安慰,要学会换位思考,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让病人感觉到如自己的家人一般。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解答病人对用药、治疗、所需费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健康方面的指导,解除病人各方面的疑虑,让患者保持着健康快乐的心态对待疾病。

所谓的人文关怀,是站在人与人之间的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关怀别人,护理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去想人之所想,帮人之所急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2、关注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3、完善关怀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扩展资料: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个人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获得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情况,都在不断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为我们所在的医院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那么,作为中山医院,这个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怎样与时俱进,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呢? 事实上,在当今时代,共建和谐社会理念,人性化服务的倡导早已经深入人心。人文关怀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医疗服务行业。相对而言,医疗是最富有人性色彩的服务。病人来医院就医,正处于生命中脆弱的时刻。此时此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而最能赢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关怀。 关怀照顾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美国学者Leininger博士就认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而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作为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也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顾。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实护理服务内容,真正落实护理服务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标准。在我看来,优质护理服务更强调要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参加优质护理活动至今,从最初的迷惘、困惑,到后来的理解、包容,再到最后的清晰和坚定,心路历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我想趁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1 强化职业素质 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职业素质是决定人性化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南丁格尔说过:“护士起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我们职业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职业素质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对刚新入院的患者,护士端庄温和的形象,带着微笑的问候,能缓解患者刚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使用患者乐于接受的称呼,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早晨交接班时,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患者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体贴关心的语气,能使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产生认同感;对手术或疼痛的患者,亲切真挚的安慰能减轻患者的苦痛;对患者的提问耐心倾听,用合理的解释能获得患者的理解;对情绪低落的患者,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能激发患者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仔细想来,这一幕幕情景,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旁,它使得护患关系和谐融洽,人性的光芒在其中熠熠生辉。2 落实基础护理 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当患者由于疾病的关系生活无法自理时,就产生了护理这一行为。因此,护理本身起源于生活照顾,生活护理是患者最需要关怀照顾的重要内容,而基础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生活护理的内容,可见基础护理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项目之一。尽管如此,当第一次从护士长那里了解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提出的新要求时,我的心里其实是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还有一丝抵触情绪。“为什么护士的学历越来越高,却要做技术含量这么低的工作”,“每天够忙的了,还要承担这么大工作量的生活护理,不是要乱套了”,“还要帮患者洗头,洗脚,不是吧?”……可慢慢地,一方面在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另一方面临床实践的积累,我终于体会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在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还能够仔细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便于医生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基础护理,可以使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爱,拉近与患者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理解。而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尽管有少量家属对此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顾,但更多的,是得到了来自于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扬,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不同的患者,其各自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社会经历、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都不一样,对护理的需求、期望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在为患者实施基础和专科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提供个性化服务,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一个表现。我体会,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相关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缺一不可。 3 注重服务细节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走进我所在的妇产科5病房,病区环境干净、舒适、安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色的分级护理公示牌和经过姐妹们精心布置的健康教育栏。转过弯,洁白的走廊一眼就能望到头。走廊的画?柔和的灯光下,透出几分家的温暖。走进病房,墙上写着责任护士的名字。这里,只是中山医院众多病房中普通的一个,却处处体现着一切为了病人的人文服务理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但相对于设施条件来说,创建温馨和热情的服务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缺乏人文关怀的氛围,再优越的医疗条件也会黯然失色。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在你繁忙的工作时刻,一位患者焦急等待着你,请你帮忙做一件在你看来并不是很急切的事。相对来说,你手中的工作更为重要紧急。也许你会不予理会,对方催得急了,会说一句:“急什么,没看到我正在忙吗?”但也许你会用商量和温和的语气说一声:“请你等一下,我处理完后马上为你做,你看行吗?”正可谓“一言天堂,一语地狱”啊。 要营造人文关怀良好的氛围,就应秉承“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时候,护士都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这一全世界护理界固有的理念,并落实到每一个护理行为的细节中去。在不经意之间,在细微之处,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对他或她的关心和照顾。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下搀扶,都将会成为护患真心相待的开始。在英文中有一个使用率颇高的成语:魔鬼在细节中。意思就是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说的是:天使也在细节中。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关爱患者,又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 4 尊重患者隐私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有效地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化解医疗纠纷。事实上,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护患纠纷和投诉都是护患沟通不良引起。 我们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具有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处于一个焦虑、紧张、恐惧、需要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态,更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是护士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我觉得,要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把自己想做是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来揣摩、感受他们的心理,才能够真正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不配合我们的工作,诸多挑剔责难的。说实在的,护士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遇到这种患者,不免心情郁闷,甚至气愤异常。但事后静下心来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深深体会到患者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原因,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谅解和合作。除此之外,在沟通过程中,更要注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沟通过程中要展示自信,目光专注,语言清晰明确,获得患者的信赖;营造轻松和谐自然地气氛,便于沟通;耐心倾听,成为患者忠实的听众,同时对患者有所反馈;选择合适用语,引导患者;恰当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 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因为融入了人文关怀,其内涵才丰富和深刻,而护理工作因融入了人文关怀才显得伟大和高尚,并被人们所称颂。去试着关心了解每一个患者,我相信我们的护理工作会更加复杂,工作量也回更大,我们可能会更累,但是患者满意了,不再抱怨了,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理解、赞扬和尊重。我相信大家还是愿意这样“痛并快乐着”。 最后我想以冰心老人的话与大家共勉: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年人,他们不但要赡养老人,还要教育孩子,更要积极工作。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孤独寂寞感、压抑感逐渐加深,生命健康状况越来越低下,迫切需要排解和疏导。医院不仅是解除病人肉体的痛苦,还要在情感上表现出温情的人文关怀,认真推行健康向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服务理念,可以说,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进行人文关怀,树立“以患者为本”的理念。1、广大护理工作者,要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思想认识,并开展“关怀患者、尊敬患者、热心为患者服务”的教育活动,让护理工作者真正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人文空间。2、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要具备怜悯之心,要充满着热情和关爱,对病人的提问或正当或不正当的要求,要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和服务,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真正体现出护理工作者对病人的关心备至、体贴入微,使患者从心里感受到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感激。3、“以患者为根本”是每一名护理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服务内涵,只有对患者的进行周到细致的关怀,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友好待人,诚实对事,对患者的一言一行,都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不自觉的深入到护士的平常工作中,从而建立起让患者普遍认可的新型护理关系。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1、护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对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一些健康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也要进行学习,逐渐让护士掌握的知识趋向多元化,并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病人的疾苦,医院也要对护理工作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如果我是病人”“当病人痛苦时无端发火怎么办”之类的活动,让护理工作者切身体会到病患者的一些心理需求。许多医院对护士们开展了“如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等活动,正是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行动,医院管理者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及时总结,并针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存在的问题,迅速实行整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针对护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和突破,努力让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爱岗敬业,激发热情,树立形象。加强护理工作人员思想教育,逐步培养护理工作者的业务和思想素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把医院当作自己家”的理念,努力建立一个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很强的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队伍。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工作上进、认真负责、敢于创新的、受到患者普遍好评的护理工作者,要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对那些工作拖拖拉拉、消极应付、不认真负责,受到患者投诉或意见较大的护理人员,要严厉处罚,绝不迁就,真正形成一个热心服务、工作认真负责、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让患者满意、放心。三、构建舒适环境,提高护理水平1、打造家庭温暖舒适的环境努力打造舒适、柔和的,具有家的温暖的住宿环境,让病患者具有家的温情、为此,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的配置。除了让护理人员细致入微的服务以外,在病房配套设施的配置方面做了创新性的设计与调整,如以前的病房内的床单、被罩之类都是耀眼的白颜色,现在都换成较为柔和的、温暖的、舒适的蓝白相间的花床单,被罩;灯光也换成舒适、柔和的、透着家的温馨的橙黄色灯光;也一改以前病人用的红色木质的小木厨,而是在合适位置换成了浅蓝色的小沙发,中间设有茶几,还摆上一小束鲜花,使病房温馨、柔和,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第二,护理工作人员在文明礼仪方面,做到仪态端庄、态度温和热情、服装整洁统一,积极向星级宾馆的服务人员学习,主动帮助患者,让患者如沐春风,痛痛苦苦来,健健康康去。让洁净的环境和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使病人放心、满意。此外,护理工作人员还免费为无助的病人看病,让“以患者为本”的人文理念深入人心。2、构建温暖的亲情环境。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充分理解病患者,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保护,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尤其是心理上,要进行及时的心灵疏导和安慰,要学会换位思考,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让病人感觉到如自己的家人一般。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解答病人对用药、治疗、所需费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健康方面的指导,解除病人各方面的疑虑,让患者保持着健康快乐的心态对待疾病。

1 进行人文关怀,树立“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思想认识。2 社区护士应具备高度的怜悯之心,要充满着热情和关爱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 坚持以“社区患者及健康人群为根本”的理念。4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1社区护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对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2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病人的疾苦。3受岗敬业,激发热情,树立形象。4提高语言文字修养。5提高人际关系修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工作目标。5 构建温暖的亲情环境。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1500字

1 进行人文关怀,树立“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思想认识。2 社区护士应具备高度的怜悯之心,要充满着热情和关爱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 坚持以“社区患者及健康人群为根本”的理念。4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1社区护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对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2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病人的疾苦。3受岗敬业,激发热情,树立形象。4提高语言文字修养。5提高人际关系修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工作目标。5 构建温暖的亲情环境。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个人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获得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情况,都在不断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为我们所在的医院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那么,作为中山医院,这个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怎样与时俱进,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呢? 事实上,在当今时代,共建和谐社会理念,人性化服务的倡导早已经深入人心。人文关怀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医疗服务行业。相对而言,医疗是最富有人性色彩的服务。病人来医院就医,正处于生命中脆弱的时刻。此时此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而最能赢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关怀。 关怀照顾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美国学者Leininger博士就认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而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作为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也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顾。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实护理服务内容,真正落实护理服务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标准。在我看来,优质护理服务更强调要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参加优质护理活动至今,从最初的迷惘、困惑,到后来的理解、包容,再到最后的清晰和坚定,心路历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我想趁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1 强化职业素质 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职业素质是决定人性化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南丁格尔说过:“护士起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我们职业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职业素质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对刚新入院的患者,护士端庄温和的形象,带着微笑的问候,能缓解患者刚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使用患者乐于接受的称呼,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早晨交接班时,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患者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体贴关心的语气,能使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产生认同感;对手术或疼痛的患者,亲切真挚的安慰能减轻患者的苦痛;对患者的提问耐心倾听,用合理的解释能获得患者的理解;对情绪低落的患者,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能激发患者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仔细想来,这一幕幕情景,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旁,它使得护患关系和谐融洽,人性的光芒在其中熠熠生辉。2 落实基础护理 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当患者由于疾病的关系生活无法自理时,就产生了护理这一行为。因此,护理本身起源于生活照顾,生活护理是患者最需要关怀照顾的重要内容,而基础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生活护理的内容,可见基础护理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项目之一。尽管如此,当第一次从护士长那里了解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提出的新要求时,我的心里其实是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还有一丝抵触情绪。“为什么护士的学历越来越高,却要做技术含量这么低的工作”,“每天够忙的了,还要承担这么大工作量的生活护理,不是要乱套了”,“还要帮患者洗头,洗脚,不是吧?”……可慢慢地,一方面在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另一方面临床实践的积累,我终于体会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在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还能够仔细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便于医生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基础护理,可以使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爱,拉近与患者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理解。而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尽管有少量家属对此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顾,但更多的,是得到了来自于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扬,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不同的患者,其各自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社会经历、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都不一样,对护理的需求、期望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在为患者实施基础和专科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提供个性化服务,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一个表现。我体会,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相关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缺一不可。 3 注重服务细节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走进我所在的妇产科5病房,病区环境干净、舒适、安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色的分级护理公示牌和经过姐妹们精心布置的健康教育栏。转过弯,洁白的走廊一眼就能望到头。走廊的画?柔和的灯光下,透出几分家的温暖。走进病房,墙上写着责任护士的名字。这里,只是中山医院众多病房中普通的一个,却处处体现着一切为了病人的人文服务理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但相对于设施条件来说,创建温馨和热情的服务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缺乏人文关怀的氛围,再优越的医疗条件也会黯然失色。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在你繁忙的工作时刻,一位患者焦急等待着你,请你帮忙做一件在你看来并不是很急切的事。相对来说,你手中的工作更为重要紧急。也许你会不予理会,对方催得急了,会说一句:“急什么,没看到我正在忙吗?”但也许你会用商量和温和的语气说一声:“请你等一下,我处理完后马上为你做,你看行吗?”正可谓“一言天堂,一语地狱”啊。 要营造人文关怀良好的氛围,就应秉承“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时候,护士都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这一全世界护理界固有的理念,并落实到每一个护理行为的细节中去。在不经意之间,在细微之处,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对他或她的关心和照顾。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下搀扶,都将会成为护患真心相待的开始。在英文中有一个使用率颇高的成语:魔鬼在细节中。意思就是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说的是:天使也在细节中。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关爱患者,又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 4 尊重患者隐私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有效地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化解医疗纠纷。事实上,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护患纠纷和投诉都是护患沟通不良引起。 我们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具有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处于一个焦虑、紧张、恐惧、需要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态,更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是护士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我觉得,要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把自己想做是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来揣摩、感受他们的心理,才能够真正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不配合我们的工作,诸多挑剔责难的。说实在的,护士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遇到这种患者,不免心情郁闷,甚至气愤异常。但事后静下心来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深深体会到患者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原因,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谅解和合作。除此之外,在沟通过程中,更要注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沟通过程中要展示自信,目光专注,语言清晰明确,获得患者的信赖;营造轻松和谐自然地气氛,便于沟通;耐心倾听,成为患者忠实的听众,同时对患者有所反馈;选择合适用语,引导患者;恰当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 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因为融入了人文关怀,其内涵才丰富和深刻,而护理工作因融入了人文关怀才显得伟大和高尚,并被人们所称颂。去试着关心了解每一个患者,我相信我们的护理工作会更加复杂,工作量也回更大,我们可能会更累,但是患者满意了,不再抱怨了,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理解、赞扬和尊重。我相信大家还是愿意这样“痛并快乐着”。 最后我想以冰心老人的话与大家共勉: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我国新闻传播缺失人文关怀  摘要:中国媒体正处于行政垄断与资本拉拢强弱转换的时代。一方面,行政垄断着媒体的运作;另一方面,广告商制约着媒体  现实表明我国当代传媒对受众的确有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但客观地讲,传媒对受众现有的人文关怀与受众所需的人文关怀相比是相当微薄的,尽管它已经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大众的生存状态。不可否认当代传播中对人文关怀的表达可以说既不充分又不深刻。主要原因在于传媒自我定位存在一个悖论,在理论上自知是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但在实践上却徘徊于颐指气使的钦差大臣和亦步亦趋、满脸堆笑的服务生之间,实际上这个悖论产生的根源是传媒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对人文关怀缺乏理性思考,由此造成新闻理念的偏颇和肤浅。然而只有当传媒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即科学而理性的人文关怀为复归和基点时,才会正确地自我定位,才会具有最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也才能最成功地完成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我国传媒在注入人文关怀、“突现人”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在市场利益的趋势下,在传播中大量运用视觉新闻,极尽渲染之能事,强烈刺激人的感官,这种“不得不为了金钱而进行的精神活动,会使人感受到对完整的人的本质的否定。”这种传播是将受众仅仅看作自然的人、本能的人,对大众缺乏情感的疏导和理性的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从这个角度讲,当代传播对作为受众的“人”缺乏深刻的哲学把握。马克思曾就人的概念论述过:“‘人’?如果这里指的是‘一般的人’这个范畴,那么他根本没有‘任何’需要;如果指的是孤立的站在自然面前的人,那么他应该被看作是一种非群居的动物;如果这是一个生活在不论那种社会形式中的人,……那么出发点是,应该具有社会人的一定性质,即它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一定性质,因为在这里,生产,即他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已经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性质。”简言之,人的本质规定性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有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更重要的在于其社会性,作为社会活生生的人,必然会有理性和情感的矛盾,物质欲望和精神追求的矛盾,个人与其他社会人及与周围环境的矛盾,他们是种种矛盾的统一体。因此当代传媒要全面的看待人,要从人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实现对人的理智和情感、理性和非理性的全面尊重,真实客观地把外部世界呈现给受众,倡导回归人类真善美,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社会观念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互助。  当前媒体在对人的关怀中做得更多的是同情人、关爱人,但往往在这种所谓善意的关怀中随意侵犯他人隐私,忽视新闻人物和受众心理,对受众造成实质上的伤害。这种高高在上的同情和隔靴搔痒的关爱,让人感到更深的冷漠,与真正的人文关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和善意的表达,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不仅仅是眼泪和同情,它所揭示的是平凡的人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而这正是人文关怀所坚守的人本身的真、善、美,这样一些道德价值的存在正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之必要。  有一种叫作“新闻本位”的新闻观。执行这种观念的人,把事实、传播者、接受者、传播通道、新闻信息等看成新闻传播中的各个环节,而以新闻信息为本体。于是,新闻传播者在选择新闻的时候只是以事件是否具有所谓的“新闻价值”,即是否具有非常性和猎奇性、能否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否引起轰动效应作为标准,甚至一味地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最终导致媒体品味的下降,也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诚然,新闻追求新奇,渴望引起轰动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在这种新闻理念的指导下,新闻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往往被忽略了,人们的眼睛只盯着事态的发展而无视扮演主体角色的人的感受。阅读(收看、收听)新闻的人们也只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旁观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信奉一条原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种夸张的说法无外乎是想强调新闻事件的新奇性。据说真有国外媒体曾报道过人咬狗的事件,且不说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单从事件本身来看,这则报道对当事人来说有何意义呢,难道从中他(她)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而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吗?相反,也许当事人从此会被别人当成疯子来对待!另外,这对广大的受众来说又有何意义呢?!难道他们因为获得了奇闻怪谈而感到真正的欢乐?或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或真谛?多半的可能性是长此以往受众的欣赏趣味会下降许多。  我国新闻传播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 人文关怀的泛化和简化。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文化界、思想界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以来,“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文关怀”这些术语纷纷涌现,从社会精英阶层“下凡”到人间,几乎妇孺皆知。新世纪伊始,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后,“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泛滥开来,形成了“言必称关怀”的奇怪局面。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被严重地泛化了。例如,对有些属于权力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也大加颂扬,便是人文关怀泛化的一种表现。据《北京晨报》2005年1月6日报道,日前,河南省许昌市国税局原局长姜国仕被法院以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姜国仕当庭对检察院表示感谢,因为在查案中,许昌市检察院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和司法诚信。那么检察院是怎么做到“人文关怀”的呢?报道说,“在查案中,考虑到姜国仕年纪较大,有关节炎和高血压,检察院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较好的号房;天气凉了,检察官及时给姜国仕送去被褥、衣服。在搜查姜国仕家时,检察官严格区分合法财产和赃款赃物”。一位叫“气横西北谁人剑”的网民疑惑不解,在论坛上问道:“难道这不是检察院应该做的吗?如果不讲‘人文关怀’,在工作中就应当让一个上年纪的嫌疑人(不管他是贪污还是伤人)住‘较坏的’号房?就应该让他在天凉时无衣无被吗?就不去严格区分合法财产和赃款赃物?如果把这样的工作也叫做‘人文关怀’的话,那么公安局不打骂嫌疑人、监狱不虐待犯人、乡干部征税不抓人,不也可以叫作‘人文关怀’吗?自从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后,‘人文关怀’就迅速成为一个流行词。以前,每听到这个词,总让人感到一些温暖,可是现在随着它的被滥用,我们只感到乏味。”(新华网2005年1月6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已经习惯于没有关怀的生存环境了,现在有人“大发慈悲”施舍了一点“关怀”,我们反而受宠若惊,感叹社会确实进步了。若仅仅是普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倒也情有可缘,而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媒体却也在歌颂这些“宝贵的人文关怀精神”,难免让人觉得悲哀。  (二) 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  中国媒体正处于行政垄断与资本拉拢强弱转换的时代。一方面,行政垄断着媒体的运作;另一方面,广告商制约着媒体。这样一来,很大一部分消费不起,或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的弱势群体便被媒体遗忘了。这种情况首先表现在媒体留给社会弱势版面和频道太少,报道力度偏小。比如,对进城农民工的报道就很少,我们只能看到零星的、琐碎的报道,而且大部分报道范围也只停留在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上,对农民工整体生存情况没有作全面深入的调查,报道的层面很浅。对下岗职工和新失业群体也是如此。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应该说是大部分)记者报道政府关怀困难群众的时候往往是跟在各级领导人送温暖的队伍后面,报道的重点不是弱势群体的困难,而是领导的关怀,处处突出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的形象,弱势群体的困难只是突出这一形象的辅助物。这种摆拍的矫揉造作的镜头、照片我们看见的还少吗?这是真正的关怀吗?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可见,我们媒体还没有真正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放在重要的地位,这很显然是违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神圣职责的。  另外,近年来媒体对社会黑暗面的报道很青睐,纷纷采取暗访、卧底的方式对社会底层的黑暗面大加揭露,执法队伍到哪儿我们的新闻记者就跟到哪儿。关于黑心棉、黑香肠、地下性工作者的报道层出不穷,甚至对乞丐、流浪人员有损城市形象也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而没有深入探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难道仅仅是因为弱势群体贪财、无耻、没教养吗?最后,新闻报道的内容本身往往也漠视弱势群体。南京一家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栏目《服务到家》曾报道过一位农村老大爷身患怪病,需要不停地走,否则一停下来就会呼吸加重,甚至晕倒,连打吊针吃饭都要在行走中由家人帮忙才能完成。多方求医也无法治愈。节目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不是从为这位老人想方设法治病的角度展开,而是以猎奇的眼光、调侃的语气报道新闻,新闻中所使用的背景音乐竟然是一首摇滚歌曲,并且将病人边行走边吃饭的镜头用快放式播放,似乎是记者编导们觉得那种样子很滑稽好笑。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再请看另外一家地方电视台的一则名为《市区开展清除整治算命、测字人员行动》的新闻:警车开到一栋大楼前停下,执法人员下车,走到楼前的一个算命摊,拉起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头吓得瘫坐在地上,苦苦哀求,而执法人员“义无反顾”地架起老头拖向十几米外的警车。其他执法者当场没收算命、测字工具,并焚毁。而这个身体瘦弱的老头嘴里一直在哀求:“我改,我改,放过我。”从这则电视新闻来看,很明显,电视台是站在执法人员一边的,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的记者有没有想过,老者那么大的年龄为什么不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却做出这等有伤风化的事情;老者的工具被焚烧后,他该如何生活下去;除这个老者外,其他从事迷信活动的人的情况又怎样;为什么现在文明社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愚昧迷信活动。问题太多了,可有几家媒体认真思考过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没有就此深入采访调查下去,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人太普通了,没有新闻“价值”。而这样的想法本身不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社会往往过多地强调个人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而无视个体生存发展的合法权利。  (三) 对隐私报道不慎重  通常情况下,隐私是指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1我国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涉及公众人物和未成年的隐私。前者,比如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曾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破口大骂某娱乐媒体,原因是这家媒体公开刊登他家详细地址,以致他家屡遭陌生人上门骚扰,干扰了其正常生活。冯氏声称要诉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这是媒体侵犯“名人”隐私的典型事例。更严重的,有些媒体对去世的公众人物也不放过,对他们的死以及生前的情况捕风捉影、妄加猜测,不顾死者家属的痛苦,对其生前的私密信息恶意挖掘、大肆炒作。对歌星高枫之死的报道就是典型一例。这不仅是对死者及其亲人的不尊重,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社会对人的不尊重。  另外,媒体对未成年的隐私保护也做得不够。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正确的做法是未经当事人同意,新闻不得披露当事人的姓名、出生地、家庭住址以及一切可能推算出其真实身份的信息。还要注意不得暗含受指控的人与少年儿童本人关系的内容。例如,2003年1月20号,某报以《14岁少女身染五种性病》为题,报道一名尚未满14岁的女孩外出打工误入淫窟而身染五种性病的事件。报道中虽然使用化名,对图片也做了相应处理,但不经意间流露了一些相关信息,如事件发生地点、时间等,同样能让某些“有心人”比较容易地推断出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他们无力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伤害。我们的媒体一定更要慎之又慎,不能对他们造成再次伤害。2其实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是新闻媒体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当,那就更不要奢谈什么人文关怀了。  (四) 灾难报道缺乏人性化关怀  当前我国媒体对突发重大事件报道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隐情不报,认为灾难性事件容易给受众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报道会造成社会恐慌,等事件过去以后再报或者干脆不报。二是报道不及时、不充分,对一些重大事件迟报、缓报、简报,难以满足受众对事态发展的关切。媒体往往把灾情简单地表现为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经济损失这些没有生命力的数字,这说明缺乏对生命的真正敬畏。三是过于注重从政府立场说话,灾难发生后不是把镜头对准正在忍受苦难的群众,而是大力渲染党和政府怎样关心受灾群众,社会各方怎样慷慨解囊,高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赞歌,把灾难的起因、发展、损失、灾情严重程度、灾民的情况却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四是采访报道方式不当,不顾受灾群众的感受,缺少对人的精神和感情的关怀。例如,“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情景被拍摄下来,被很多媒体所采用。照片显示,当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时候,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虽然记录的是实情,但是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遇难者亲人看到欢呼的场面后会怎么想。还有的记者采访遇难人家属的时候,伸过话筒就问:谈谈您失去亲人的心情好吗?  灾难新闻报道出现人文关怀缺失与错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现实利益的驱策,也有传统传播理念对人文关怀的漠视,还有缺乏理性约束,有的是技术上的失误,但归根到底还是传播者人文精神的缺失。比如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和人文精神无关,但是知情权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人的基本权力之一,因为信息是最重要资源,如果受众不能及时充分地获知应该获知的、与自身、他人、社会有关的重要信息,实在是媒体的重大失职。不夸张地说,满足受众知情权是新闻媒体首要的、最大的人文关怀。做不到这一点,其他再多的关怀都是多余。  (五) 对女性的不尊重  关于女性的新闻报道问题更多也更突出。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女性的报道数量很少,说明对女性的关怀不够重视。《人民日报》2000年3月要闻版涉及女性的报道仅占5%,而涉及女性问题的就更少。其次,对女性的形象定位有歧视。据2002年12月28日金羊网报道: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被调查女性认为“对女性的宣传报道娱乐性、生活性居多,而事业性少”,“女性处于弱者地位的题材多,强者形象少”,“有关妇女的新闻报道很难摆在国内重大媒体的显要位置”,而且“女性作为配角的题材多,作为主角的题材少”。第三,宣扬落后的贞操观。贞操观是男权社会所产生的帮助男性从肉体到灵魂上占有女性的精神枷锁。如今,这种落后的封建的贞操观仍然有市场。1997年,四川姑娘唐胜利因为不愿做三陪小姐而跳楼受伤致残。媒体抓住这个事件争相报道。但是有些文章不是强调她维护人权与尊严的可贵精神,而是她“宁死不做三陪女的刚烈行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说什么她“用献血维护自己的清白”。这些错误的思想导向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时间,各地不断出现类似“唐胜利”的事件,很多妙龄少女落下残疾。媒体的责任太大了。第四,存在污辱女性的报道。其中最典型的言论莫过于什么“女祸论”。这原本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把朝廷腐败、民风败坏的责任推卸到女性头上的反动历史观。然而这种愚昧可笑的观念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着实可悲。比如,很多媒体把政府官员腐败的原因归结到官员家属身上,报道为党组织一把手的妻子办学习班以培养“廉内助”的新闻。《大河报》还用了一个言词粗俗的标题:好女人是所学校,好干部老婆熏陶。甚至有的女性刊物都说:“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如何、廉政形象好不好,与其配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如果枕头风常吹,领导干部势必先替个人或小家庭打算,假公济私,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多么荒唐的言论!3新闻媒体一般主要以事件本身是否具有传统的新闻价值来选择所要报道的新闻,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人反而被放到次要的甚至是无足轻重的地位。很显然,这违背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也不利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总之,新闻不能只见事不见人。  注释:  1张宝新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7  2张菊样 :《传媒应重视人文关怀——对当前某些新闻报道的反思》,《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马守敏 :《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新闻记者》2000年 第6期

在现代社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的死亡病历中,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高居第一位。脑血管疾病患者既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弱势群体,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沮丧期、接受期等五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护理工作者在努力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给与其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生存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许能延长其生存时间,避免其中的一些个人因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心里产生忧郁感,失落感,甚至自杀,既而影响一个家庭的完整性。我们医护人员要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要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给与真诚的关怀与呵护。目前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任重而道远,希望广大的护理同仁一起携手,在紧张忙碌的操作治疗之余努力探索,营造培育护理人文关怀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3000字

1 进行人文关怀,树立“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思想认识。2 社区护士应具备高度的怜悯之心,要充满着热情和关爱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 坚持以“社区患者及健康人群为根本”的理念。4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1社区护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对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2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病人的疾苦。3受岗敬业,激发热情,树立形象。4提高语言文字修养。5提高人际关系修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工作目标。5 构建温暖的亲情环境。

在现代社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的死亡病历中,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高居第一位。脑血管疾病患者既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弱势群体,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沮丧期、接受期等五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护理工作者在努力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给与其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生存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许能延长其生存时间,避免其中的一些个人因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心里产生忧郁感,失落感,甚至自杀,既而影响一个家庭的完整性。我们医护人员要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要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给与真诚的关怀与呵护。目前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任重而道远,希望广大的护理同仁一起携手,在紧张忙碌的操作治疗之余努力探索,营造培育护理人文关怀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2、关注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3、完善关怀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扩展资料: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关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个人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获得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情况,都在不断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为我们所在的医院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那么,作为中山医院,这个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怎样与时俱进,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呢? 事实上,在当今时代,共建和谐社会理念,人性化服务的倡导早已经深入人心。人文关怀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医疗服务行业。相对而言,医疗是最富有人性色彩的服务。病人来医院就医,正处于生命中脆弱的时刻。此时此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而最能赢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关怀。 关怀照顾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美国学者Leininger博士就认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而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作为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也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顾。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实护理服务内容,真正落实护理服务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标准。在我看来,优质护理服务更强调要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参加优质护理活动至今,从最初的迷惘、困惑,到后来的理解、包容,再到最后的清晰和坚定,心路历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我想趁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1 强化职业素质 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职业素质是决定人性化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南丁格尔说过:“护士起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我们职业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职业素质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对刚新入院的患者,护士端庄温和的形象,带着微笑的问候,能缓解患者刚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使用患者乐于接受的称呼,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早晨交接班时,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患者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体贴关心的语气,能使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产生认同感;对手术或疼痛的患者,亲切真挚的安慰能减轻患者的苦痛;对患者的提问耐心倾听,用合理的解释能获得患者的理解;对情绪低落的患者,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能激发患者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仔细想来,这一幕幕情景,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旁,它使得护患关系和谐融洽,人性的光芒在其中熠熠生辉。2 落实基础护理 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当患者由于疾病的关系生活无法自理时,就产生了护理这一行为。因此,护理本身起源于生活照顾,生活护理是患者最需要关怀照顾的重要内容,而基础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生活护理的内容,可见基础护理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项目之一。尽管如此,当第一次从护士长那里了解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提出的新要求时,我的心里其实是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还有一丝抵触情绪。“为什么护士的学历越来越高,却要做技术含量这么低的工作”,“每天够忙的了,还要承担这么大工作量的生活护理,不是要乱套了”,“还要帮患者洗头,洗脚,不是吧?”……可慢慢地,一方面在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另一方面临床实践的积累,我终于体会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在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还能够仔细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便于医生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基础护理,可以使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爱,拉近与患者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理解。而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尽管有少量家属对此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顾,但更多的,是得到了来自于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扬,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不同的患者,其各自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社会经历、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都不一样,对护理的需求、期望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在为患者实施基础和专科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提供个性化服务,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一个表现。我体会,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相关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缺一不可。 3 注重服务细节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走进我所在的妇产科5病房,病区环境干净、舒适、安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色的分级护理公示牌和经过姐妹们精心布置的健康教育栏。转过弯,洁白的走廊一眼就能望到头。走廊的画?柔和的灯光下,透出几分家的温暖。走进病房,墙上写着责任护士的名字。这里,只是中山医院众多病房中普通的一个,却处处体现着一切为了病人的人文服务理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但相对于设施条件来说,创建温馨和热情的服务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缺乏人文关怀的氛围,再优越的医疗条件也会黯然失色。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在你繁忙的工作时刻,一位患者焦急等待着你,请你帮忙做一件在你看来并不是很急切的事。相对来说,你手中的工作更为重要紧急。也许你会不予理会,对方催得急了,会说一句:“急什么,没看到我正在忙吗?”但也许你会用商量和温和的语气说一声:“请你等一下,我处理完后马上为你做,你看行吗?”正可谓“一言天堂,一语地狱”啊。 要营造人文关怀良好的氛围,就应秉承“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时候,护士都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这一全世界护理界固有的理念,并落实到每一个护理行为的细节中去。在不经意之间,在细微之处,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对他或她的关心和照顾。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下搀扶,都将会成为护患真心相待的开始。在英文中有一个使用率颇高的成语:魔鬼在细节中。意思就是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说的是:天使也在细节中。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关爱患者,又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 4 尊重患者隐私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有效地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化解医疗纠纷。事实上,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护患纠纷和投诉都是护患沟通不良引起。 我们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具有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处于一个焦虑、紧张、恐惧、需要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态,更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是护士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我觉得,要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把自己想做是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来揣摩、感受他们的心理,才能够真正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不配合我们的工作,诸多挑剔责难的。说实在的,护士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遇到这种患者,不免心情郁闷,甚至气愤异常。但事后静下心来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深深体会到患者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原因,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谅解和合作。除此之外,在沟通过程中,更要注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沟通过程中要展示自信,目光专注,语言清晰明确,获得患者的信赖;营造轻松和谐自然地气氛,便于沟通;耐心倾听,成为患者忠实的听众,同时对患者有所反馈;选择合适用语,引导患者;恰当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 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因为融入了人文关怀,其内涵才丰富和深刻,而护理工作因融入了人文关怀才显得伟大和高尚,并被人们所称颂。去试着关心了解每一个患者,我相信我们的护理工作会更加复杂,工作量也回更大,我们可能会更累,但是患者满意了,不再抱怨了,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理解、赞扬和尊重。我相信大家还是愿意这样“痛并快乐着”。 最后我想以冰心老人的话与大家共勉: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答辩ppt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2、关注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3、完善关怀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扩展资料: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关怀

这个东西我还真有哦,。现在网络时代,不用那么发愁的,你可以去百度搜医学好网,专业团队,绝对原创作品。很不错的哦

人文护理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即护理学中的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它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又是构建相互友好与依存的医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