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18 04:15:56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1、支持“课内翻转”的多元化中学化学微课设计。2、现有中学语文微课存在的问题与作用。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4、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探析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6、中学英语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应用研究。7、从《亲爱的安德烈》中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别。8、浅谈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9、中学心理健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10、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11、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中学思政课堂创新教育。12、高中学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实证研究。13、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14、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改进。15、善用心理学原理指导中学学困生教育。1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分析--以Y中学为例。17、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中学微课的设计研究。18、多媒体教育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问题与出路。19、素质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论文题目大全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我 们, 这,给的,好的, 吧,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强烈建议你写写目前几个信息技术北斗们在研究的课题里的小分支们~~~看看中国电化教育什么的找找灵感吧~~~比如祝智庭现在在研究的智慧学校里的小部分什么的!都比较前沿又好找资料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1、支持“课内翻转”的多元化中学化学微课设计。2、现有中学语文微课存在的问题与作用。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4、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探析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6、中学英语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应用研究。7、从《亲爱的安德烈》中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别。8、浅谈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9、中学心理健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10、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11、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中学思政课堂创新教育。12、高中学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实证研究。13、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14、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改进。15、善用心理学原理指导中学学困生教育。1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分析--以Y中学为例。17、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中学微课的设计研究。18、多媒体教育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问题与出路。19、素质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只,我我比诶亽我 好 日哈恩不诶大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论文范文大全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信息化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和各种规模的企业,它既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复杂、长期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化的系统工程。 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是综合性的技术领域,包括软硬件技术、网络安全、企业管理、工程设计、过程控制和办公自动化等多个技术领域,以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制造过程信息化、数字化为目的。 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信息技术战略与其它战略一样,已变成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信息技术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信息化标准将是推动信息化和保障信息化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科技部把“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大战略,信息产业部也把产业标准作为促进信息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作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任务,其长期工作目标是: 按照信息化市场的需要,通过逐步研究制定,分期分批推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规范标准。 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持与服务。 坚持不懈地宣传贯彻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和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其他标准,推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在企业内的实施和运用。 指导IT厂商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了解和使用企业信息化标准,以企业信息化标准为准绳,在企业内实施信息化战略进程。 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目标是以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为重点,通过深入全面地宣传贯彻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确保标准的时效性、配套性和权威性,推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核心理念在企业内的实施和应用。 一、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二、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有关标准信息简述 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在国外也属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就技术类标准而言,已有一些工程设计类和技术平台类标准,如:l997年7月,OMG组织公布了其PDM Enab1er标准草案。作为PDM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本草案由许多PDM领域的主导厂商参与制订,如IBM、SDRC、PTC等。PDM Enabler的公布标志着PDM技术在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另外IEC/ISO 62264和ANSI/ISA-95国际标准正在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控制系统集成规范,它制定了企业级业务系统与工厂车间级控制系统相集成时所使用的术语和模型,该标准还规范了中间层MES系统应支持的生产作业活动。而在经营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类,除了美国管理与库存协会制定了一个MRPII规范(MRPII规范后来发展为ERP标准)外,没有别的标准。 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以企业为主体,根据国内市场环境的需要,积极制订企业信息化规范标准、2003年6月颁布了《第1部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2004年继续制定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即将颁布《第2部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第3部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第4部分: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第5部分: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第6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 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属于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权威一方面来自本身的科学性,一方面来自评测认证。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基础上开发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ERP系统选型工具,对通过测评并获得认证的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这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的具体应用之一,目的是规范ERP市场,提高ERP产品成熟度,减少ERP厂商市场开拓的费用,提高优质产品的使用率及市场占有率,推动积极有序的市场竞争,推动ERP产业健康发展。 四、标准的应用推广与生产力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 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着“共性技术”推广的职责,其中信息化和标准化业务的开展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首先,我们知道,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挥服务功能,担负着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实践国家和政府部门政策指导作用的角色。因此,我们要发展,首当其冲就面临着市场不断开拓和深入的问题,而标准业务将是我们开拓市场的利器、整合社会资源以使其深入占据市场,由此也将是我们其他业务得以成长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从市场需求来说,目前正是我们开展标准业务,拓宽拓深市场的大好时机。我们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千头万绪,但需求不清晰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我们的标准业务将极大地帮助他们明晰需求,指导他们选型与信息化建设,势必受到中小企业广泛关注和欢迎,也势必带动我们其他业务的蓬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业务--是我们树立服务品牌的旗帜和驱动业务拓展的龙头。 从生产力促进中心自身来说,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把标准业务深化的条件。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工作,我区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组建了工业设计与快速成型、ERP、电子商务等5家专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先后评估、评审三批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批准52家企业为自治区三维CAD应用示范企业,39家为ERP应用示范企业。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中,制定出一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适用标准,建立相关的技术基础体系,也是我们项目的考核工作指标之一。通过我们已建立的中介服务体系和大量的企业信息化工作经验,配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已经组织制定的ERP、CRM、OA、PDM、MES、CPC等6大信息化标准,我们组织实施相应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应用工作,再借助标准的应用,把生产力的业务延伸到企业信息化的监理与服务工作中去,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中心组织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我们的服务业务的领域,更有利地促进我们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向着专业化、品牌化的方面迈进。 2003年在自治区科技厅、信息化办和乌鲁木齐市科技局的指导下,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承办单位,配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宣传贯彻活动,培训了100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组织西北地区企业信息化监理培训活动。参与培训的有区内、外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部分企业,这些活动得到企业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欢迎。 这些先期工作为我们奠定了进一步开展标准业务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我们必须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专业服务能力”,这是用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我们也将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来建设一个更高效的标准化服务体系。通过广泛开展标准化活动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通过8年时间,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在科技信息、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企业诊断及技术咨询、质量体系认证咨询、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培训、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多功能、综合性服务。2003年1月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新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中心”已经走出了生存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关键发展期。说其关键,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处于一个变革转型的时代,要想成功地扮演市场赋予我们的职责和角色,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原因之二在于整个中介产业尚显稚嫩,社会对其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信赖需要一个突破的过程,目前无疑正是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从政策法规、市场定位、管理规范到国际合作,整个中介服务体系都有许多亟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而对于中介服务机构自身来说,在新的一年里,加强提高我们的核心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中介行业的生命力就在于高度诚信的服务,离开专业能力去谈市场定位、国际合作之类的话,只能是空话。 “中心”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将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努力开展企业信息化标准业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业务和信息化监理业务,持续推进自治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为项目的实施推进尽一份微薄之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干预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整个中国的手机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用户达到1亿,两项数据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发展高技术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分类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是朝阳经济,另一种是夕阳经济。多数传统产业已成夕阳经济,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也许,对于某些国家或企业而言,今后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体以原子构成的产品。  信息经济是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器。  (一)、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事实上,由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实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预算赤字减小,利率降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  二、信息产业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先进的IT产业将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日本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欧盟则把建立信息社会与统一欧洲市场和推行欧元等重大项目并列,当作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来抓。  虽然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国的信息化战略仍然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立足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我们看一下芬兰这个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个例:  芬兰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已融入芬兰整个社会。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兰政府长期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还与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芬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获得巨大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芬兰全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芬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交通和信息产业方面甚至已超过美国。  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已成为芬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90%的芬兰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芬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有关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并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芬兰所有工业企业都已广泛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企业也已开始普及使用电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雇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过去10多年里,芬兰在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其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和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等项目,大大促进了芬兰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加强,成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在当前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芬兰政府于2003年9月通过了一项进一步发展信息社会的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芬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芬兰政府力求通过这一规划达到以下目标: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芬兰所有的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其服务并加强其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国信息技术的产业战略  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但也不难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在这新形势下,我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二)、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  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我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  在信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信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弹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  (三)、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信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同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四)、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我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信息产业效劳。  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