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论文题目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9 01:47:03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论文题目大全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关键不晓得你在什么方向做专题。不好说的。楼上属于生药或者药分。柴胡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属于天然药化柴胡的GAP研究,也是生药柴胡提取液对大鼠心肌梗塞模型的研究,属于药理柴胡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柴胡注射液和片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生物药剂柴胡酊剂的制备 药剂柴胡中药效成分柴胡酚的合成 药化浅论药监部门对柴胡等常用药材的规范化管理 药事管理反正一个东西就看你看什么方向了。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很多的,但是需要原创哦。雅文网很多这类论文,也是同学给的  当时我写的《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杨树花(Flos popul)为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或同属树种植物干燥雄花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但因目前缺乏对杨树花药理、药效及毒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尚不清楚,因此局限了杨树花在兽医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将杨树花(毛白杨雄花序)与黄芩复方,研制了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其制备工艺、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试管法和薄层层析方法对杨树花水提液和水提液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结果表明,杨树花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有机酸、强心甙、内酯及香豆素,蒽醌类化合物、酚类或鞣质;可能含有生物碱,不含有皂苷、甾醇、三萜类;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含有化学成分与水提液中基本一致;而正丁醇萃取液含有黄酮、内酯及香豆素、有机酸和鞣质。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对杨树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按L9(43)正交试验设计对杨树花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液PH为7,煎煮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2h,醇沉过程中乙醇浓度为65%,超滤液浓度小于5g/mL(按原生药计),超滤温度为15-45℃,压强大于05Mpa。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层析方法对杨树花中水杨苷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后,所得水杨苷纯度分别为17%和23%并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以C18色谱柱,乙腈-水(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水杨苷在025μg-0μg(r=9994)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这方面题材很广的呀。比如药物利用、专科用药方面都可以。比如:儿科用药研究的最新进展、抗肿瘤药物应用研究进展、脊髓损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等。如果需要和你的专业挂上钩,你可以在研究一下的,但一定要有新的内容,如果还不懂,可咨询我,或者后面的答复建议。不难的……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很多的,但是需要原创哦。雅文网很多这类论文,也是同学给的  当时我写的《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杨树花(Flos popul)为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或同属树种植物干燥雄花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但因目前缺乏对杨树花药理、药效及毒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尚不清楚,因此局限了杨树花在兽医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将杨树花(毛白杨雄花序)与黄芩复方,研制了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其制备工艺、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试管法和薄层层析方法对杨树花水提液和水提液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结果表明,杨树花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有机酸、强心甙、内酯及香豆素,蒽醌类化合物、酚类或鞣质;可能含有生物碱,不含有皂苷、甾醇、三萜类;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含有化学成分与水提液中基本一致;而正丁醇萃取液含有黄酮、内酯及香豆素、有机酸和鞣质。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对杨树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按L9(43)正交试验设计对杨树花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液PH为7,煎煮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2h,醇沉过程中乙醇浓度为65%,超滤液浓度小于5g/mL(按原生药计),超滤温度为15-45℃,压强大于05Mpa。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层析方法对杨树花中水杨苷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后,所得水杨苷纯度分别为17%和23%并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以C18色谱柱,乙腈-水(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水杨苷在025μg-0μg(r=9994)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医学可以的,没有问题。

这方面题材很广的呀。比如药物利用、专科用药方面都可以。比如:儿科用药研究的最新进展、抗肿瘤药物应用研究进展、脊髓损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等。如果需要和你的专业挂上钩,你可以在研究一下的,但一定要有新的内容,如果还不懂,可咨询我,或者后面的答复建议。不难的……

关键不晓得你在什么方向做专题。不好说的。楼上属于生药或者药分。柴胡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属于天然药化柴胡的GAP研究,也是生药柴胡提取液对大鼠心肌梗塞模型的研究,属于药理柴胡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柴胡注射液和片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生物药剂柴胡酊剂的制备 药剂柴胡中药效成分柴胡酚的合成 药化浅论药监部门对柴胡等常用药材的规范化管理 药事管理反正一个东西就看你看什么方向了。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医学可以的,没有问题。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楼主大大要符合自己的内容啊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文献

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使正常细胞变为恶生癌细胞,局部组织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按照1980年全世界16种常见癌症和统计,每年就发生病例数635万,其中中国估计为100万,死于癌症者每年达80万人,即平均每天有2000人被癌症夺出生命。此外,恶性肿瘤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高,如美国仅1990年癌症治疗花费即达1040亿美元,造成社会资料的大量消耗,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预防的控制恶性肿瘤的危害,首先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分布规律,影响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病因,制订和评价恶性肿瘤的预防对策,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目的。 (1)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 1)从地区分布看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区别,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的地区分布也不相同。如肝癌在欧美常见,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我国沿海地区、长江以南诸葛亮省高发。胃癌在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和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发病率较高。食管癌在伊朗东北部、南非(斑同族)、肯尼亚等国多见,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及北京为高发区,以太行山为中心,向四周逐斩减少。我国肠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江以南高于华北地区。鼻咽癌在东南亚及我国华南等地(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北)高发,且侨居海外的华侨中鼻咽癌发病率高于当地人。 2)从城乡分布看 我国恶生肿瘤的死因顺位城市以肺癌居首位,农村以胃癌居首位。城市人口中结肠、直肠及肛门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的宫颈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 3)从人群分布特点看 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移民等人群中,肿瘤发病情况不同。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恶生肿瘤,但发病率多随年龄同步增长。儿童最多的是白血病、脑瘤及恶性淋巴瘤;青壮年常见的是肝癌和白血病;中老年期多以胃、食管、宫颈及肺癌为主。恶性肿瘤的性别分布,男比女多发,约为99:1,女性比男性高的只有胆囊、甲状腺、乳腺及生殖道肿瘤;职业性膀胱癌主要发生在橡胶、电缆制造等行业,职业性肺癌以接触石棉、砷、铬、镍及放射性矿开采等行业为多。恶性肿瘤的种族差异十分明显,鼻咽癌多见于中国广东人;原子性肝癌多见于非洲斑同族人,印度人口中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人食管癌较常见,宫颈癌在以色列犹太人中少见。 (2)恶生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可分为行为及生活方式、环境理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病毒因素等六类。 1)行为及生活方式 吸烟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关,其中与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吸卷烟可提高肺癌死亡率10倍以上,且吸烟年龄愈早,吸烟量愈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也愈大。吸烟除导致肺癌外,还可引起口腔、咽、喉、食管、胰腺、膀胱等多种癌症。 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硬化继而可能与肝癌有联系。饮酒又吸烟者可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腌制食品、咸菜等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它与胺在酸性(PH0)环境下,形成亚硝胺,后者为致癌物质。黄曲霉菌污染米、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烟熏、炙烤食品如熏肠、炎腿等可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食品精糙、长期缺铁、营养不足时发生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饮食中晒浓度低,血硒水平低易发生恶性肿瘤。 2)环境理化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恶性肿瘤的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环境化学因素,目前已证实可使动物致癌的有100多种,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达30多种。城市大气污染物苯并芘与肺癌有密切关系,约有10%的肺癌病例由大气污染(包括与吸烟的联合作用)所引起。 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多种癌症,如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 3)社会心理因素 独特的感情生活史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家庭的不幸事件,工作学习过度紧张,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儿时的父母早亡、离异,成年后的再遭挫折、丧偶、事业失败,悲衰和持续紧张压力引致绝望等,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征与恶性肿瘤也有一定关系:①多愁善感、精神抑郁;②易躁易怒、忍而性差,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③性格孤僻,脾气古怪;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压抑状态,是促进恶生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有人将此种性格称之为"癌症性格"。 4)药物因素 目前已证实可诱发恶性肿瘤的药物有多种。如雌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致阴道、子宫颈癌、砷剂可致皮肤癌,放射性核素、药物碘、磷过多地接触或接受可引起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长期服用非那西汀会诱发肾盂病;氯霉素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亦是白血病的前期病变,环磷酰胺虽可治疗癌症,但亦可诱发白血病、乳腺癌、膀胱癌。 5)职业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以及接接多种化学致癌物。常见的已被确认的职业致癌因素见第五篇职业病章。 6)病毒因素 目前认为与人类肿瘤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EB病毒(淋巴瘤、鼻咽癌)和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宫颈癌)。 (3)恶性肿瘤的预防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1) 第一级预防 ①加强防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要求他们做到: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对待人生、对待挫折,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不吸烟,避免过多饮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②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③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尤其以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④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2) 二级预防 ①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图86),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②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③结肠、直肠癌的监测: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次直肠指检,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史者,应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隔3-5年做1次真肠镜检查。 有症状人群的监测: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详见第五篇二十九节肿瘤)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随机模型是癌症发生的主流观点。按照随机模型,正常体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随机突变,从而获得更强的增殖能力、分化抑制和克隆选择,最终导致癌症发生。随机突变模型认为,肿瘤中的每个细胞具有均等的形成新肿瘤的能力,肿瘤起源于克隆。但另一个学说,即癌症干细胞理论也得到业界不少人的认可。癌度将为您简要介绍癌症干细胞理论的发展历程、来源和检测方法。癌症干细胞概念的发展历程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第一个已知的癌症发生理论由Hippcrates、Celsius和Galen提出。基于疾病的体液本质,他们推测癌症是由多余的“黑胆汁”所导致。直到19世纪中叶,干细胞作为癌症前体的概念才首次被提出。病理学家Cohnheim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癌症的“胚胎残留”假说,认为肿瘤来源于残留的胚胎而不是成体组织,这个理论构成了现代癌症干细胞概念的基础。与“胚胎残留”假说并行发展的另一个关于癌症克隆进化的假说也迅速在科学界流行起来。1871年,Knudson提出了癌症的“双重打击”学说,揭示了遗传性与非遗传性癌症的基础。5年以后,Nowell提出癌症发展是通过一系列、逐步获得的基因突变和更具侵袭性克隆的连续选择而实现。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癌症的克隆进化理论盛行,胚胎残留理论很少被提及,直到1960年干细胞生物学的复兴。在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中,Pierce发现畸胎瘤中的多能干细胞同样出现在肿瘤的胚状体中,他的发现使得癌症发生的胚胎残留理论得以复兴。20世纪末期,实验医学的重大技术进步促进了多项技术的发展,包括放射自显影的放射性标记技术、商业化的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明确验证的细胞表面标记、小鼠异种移植实验和检测HSCs的高速多通道流式细胞术。首先是发现了血液癌症中存在干细胞群的证据,即白血病干细胞的发现;然后是在实体瘤中,2003年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中,乳腺癌的细胞异质性被发现。随后更多的研究者报道了癌症干细胞存在于结肠癌、肝癌、肺癌和前列腺癌中。癌症干细胞的来源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来源于正常组织干细胞或者更分化的细胞群的转化。这些细胞在应对突变事件或免疫反应中发生了去分化,从而获得了类似干细胞的特征。在实体瘤中,干细胞表型的获得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来实现。为了理解癌症来源于正常组织干细胞,我们先来看三个概念。成体干细胞是增殖率极低的分裂静止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是成体组织的来源。祖细胞分化程度比成体干细胞高,它具有一定的分化特征和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形成特定的分化细胞。癌症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有很多相似之处,且成体组织干细胞与祖细胞都有转化成癌症干细胞的能力。大多数癌症中,细胞中的一个突变是导致这种转化的起始事件,原癌基因突变引起随后的多重打击将在一段时间内造成突变的积累,最后导致癌症干细胞失去调控的扩增。在血液癌症和实体瘤中,科学家发现了大量证据说明癌症干细胞来源于成体干细胞和祖细胞。癌症干细胞的检测方法癌症干细胞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其在肿瘤中比例低,有研究表明其比例不足肿瘤细胞总数的5%,这就给检测带来了难题。癌症干细胞的检测手段包括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免疫磁珠分选、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以及肿瘤微球形成实验。FACS是最广泛使用的分离和富集癌症干细胞的方法,该技术既可以用于分析血液癌症,又可以用于实体瘤研究。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二是检测“侧群”细胞。常见肿瘤中癌症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见表1所示。当然,流式细胞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它需要分析足够多的非粘连细胞才能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癌症干细胞数目,癌症干细胞本身数量不足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表1 常见肿瘤中癌症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肿瘤微球形成实验的方法是将癌细胞以低密度接种在半液态无血清非黏附培养基中,几周内形成肿瘤微球,再联合免疫缺陷的小鼠,尤其是缺乏T细胞和B细胞的SCID小鼠。对这些小鼠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以观察肿瘤的形成,进一步将潜在的干细胞分离和鉴定出来。癌症干细胞生物学中的信号通路一个正常组织干细胞转化成癌症干细胞需要积累多个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化和信号通路失控,研究最多的是Notch、Hh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对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通信非常重要,它通过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死亡调控胚胎发育和成体稳态的维持。一方面Notch信号促进T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生存和分化;另一方面抑制B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并能诱导凋亡。Wnt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控一系列器官系统的发育,Wnt基因转录表达上调会引发干性、细胞增殖、EMT和侵袭的行为。Hh信号在胚胎发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负责干细胞群体在成体中的维持。Hh通路的突变导致信号持续激活可以引发肿瘤形成,这在基底细胞癌和成神经管细胞瘤中得到了公认,在其他多种癌症中也观察到了该信号的不正常激活。Hh信号通路也被发现可以调控癌症干细胞的增殖并能增加肿瘤的侵袭能力。干细胞微环境是指非上皮的间质组织所形成的独特微环境,干细胞存在其中。癌症干细胞也存在于具有类似支持功能的微环境中,称之为癌症干细胞微环境。癌症干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以调控干细胞的干性、增殖以及抵抗凋亡。微环境提供了合适的空间保证癌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使其产生分化程度更高的细胞,同时保持未分化的状态。微环境保护癌症干细胞免受遗传毒性伤害,增加其化学药物耐受和放射耐受能力。微环境通过引起肿瘤中非癌症干细胞的去分化以及诱导EMT的发生,来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这些在骨髓、皮肤、神经、胃肠道、结直肠中发现了大量的证据。癌症干细胞对放化疗耐受,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细胞周期缓慢、增值率低、DNA修复和抗凋亡基因表达水平较高等特征,使得放化疗等针对活跃增殖的癌细胞的方法失效,而且癌症干细胞与不良预后相关,所以很有必要发展针对癌症干细胞的治疗方法。靶向癌症干细胞的新疗法靶向癌症干细胞的治疗可以从多方面设计:诱导癌症干细胞分化、抑制干细胞状态的维持、靶向癌症干细胞的微环境等。靶向诱导癌症干细胞分化的治疗是通过诱导CSC失去自我更新能力损耗癌症干细胞池来制约肿瘤的进展。诱导分化的药物包括维A酸、BMP、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很有希望作为实体瘤传统放化疗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通过靶向信号通路而抑制干细胞状态的维持主要包括针对Notch、Hh和Wnt等药物,目前已经进入人体临床阶段。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两个药物罗氏的RO4929097和默克的MK0752进入临床I期。靶向Hh通路的著名药物是基因泰克(GDC-0449)。靶向癌症干细胞的微环境主要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比如贝伐、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依维莫司等。癌度有话说以肿瘤发生为基础的癌症干细胞假说在过去20年里成为了研究焦点。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这一假说,也由于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癌症生物学家中存在争论。其中最主要的争论涉及癌症干细胞的来源、动物模型数据和人体数据的差异以及肿瘤中存在的癌症干细胞数量等问题。不管如何,癌症干细胞假说模型解释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关于化疗治疗肿瘤的困扰,即化疗导致最初的临床和病理缓解,但随后可能会发生更具侵袭性和耐药性的复发和转移的难题。因此,针对癌症干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癌度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研究和药物造福肿瘤患者。编者:飞宇转载需授权后注明来源:癌度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论文3000字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1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2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2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3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 1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2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1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 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2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 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 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2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3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1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2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倪坤义,田颂九,丁丽霞21世纪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2): 2 张治锬抗生素药品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 3 田颂九,丁丽霞,田洁国内外药典中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简述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 4 吴伟洪鲎与鲎试验法论文汇编(三)厦门鲎试剂厂,1996, 5 施新猷医学实验动物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 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李真,龚培力,曾繁典药物杂质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7(6): 8 刘昌孝美国新药研究开展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概况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 9 Chen AQ,Lunte CEMicrodialysis sampling coupled on-line to fast microbore liquid J Chromatogr,1995,691(1-2): 10 Qanson LA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microdialysis:current technology and J Chromatogr B,1997,697: 11 Yang H,Wang Q,Elmquist WF,et The desi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travenous microdialysis probe:application to fluconazole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freelymoving rat Pharm Res,1997,14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癌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抗癌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拥有活下来的希望,目前最为常见的抗癌药物有化疗药物、中药、生物制药、靶向药物等。而且由于基因重组技术于1973年的发明,造成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蓬勃发展,蛋白质癌症药物的发展也随新技术的开发而进入了新的时代;其中成功研发上市的药物有细胞激素类药物(Cytokine)、治疗用拟人单株抗体(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by)等,抗癌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肿瘤药的销售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自2002年以来,植物类抗肿瘤药年复合增长率为5%,低于肿瘤药的平均水平,这与抗肿瘤药近几年来新品推出较少、多数产品销量已到平台、主要产品紫杉醇增长速度趋缓有关。相比之下,多西他赛是此类产品中增速最快的产品。2006年,抗肿瘤药市场增长率为22%,2007年上半年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86%。抗肿瘤新药不断出现,众多患者在选择上也出现了茫然。在众多抗肿瘤药中,天然植物类抗肿瘤药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据了0%的份额,其次为抗代谢类肿瘤药,占1%。在单品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药中,植物类抗肿瘤药占据了两个席位,为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分别占据了前两位。在2007年上半年植物类抗肿瘤药中,紫杉醇以1%的份额占据了市场的第一位,多西他赛紧跟其后,占据了7%的份额。这两个品种占据了植物抗肿瘤药8%的份额,其他品种中,长春瑞滨占据了7%,榄香烯占据了3%,羟基喜树碱占据了2%,其余的品种仅占据了3%的市场份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