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应该怎么写啊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18 16:31:09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应该怎么写啊初中

回答 政策与政策是宏控的两大支柱。是决定宏控成效的主要的两个方面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体式的改革,此后10多年。我国先后增加了速度。呈现出特快汤洪波幅度收。在这个过程中,弘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深化税管理体制改革。还有起高不下的头目。大幅度回落。促进和构建社会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5年中国加强了宏控管制。 V依法推动城市发展,区域发展,社会各方面,做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促进了和平快步发展 通过供量和需求量进行定制政策。政策要保持定和量平衡发展 更多3条 

我个人认为:第一、提出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二是宏观经济相关的组成部分三是宏观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分析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基本数据、基本情况、成绩)二是宏观经济发展积累的经验三是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列举)四是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五是国外宏观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第一、 解决问题一是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思路、方针和预期目标二是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具体措施三是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一、经济论文含义及特点 经济论文是研究经济现象,探讨经济规律,发展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工作实践的学术性文章。 经济论文是用来表述研究课题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为经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新兴经济学科服务的。 经济论文的要求: 一是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表述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是必须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相一致; 三是必须能够指导经济工作实践,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语言文字力求简洁明了(毛泽东:准确、鲜明、生动)。 经济论文特点:要体现出社会价值和可行性意义。 (一)现实性;对现实有借鉴、指导意义 (二)学术性;有一定理论水平 (三)独创性;有创新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四)效益性有可行性意义,有社会价值 二、选题 经济论文的选题很重要,它是经济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论文写作的起点。 (一)概念:选题就是指在对已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科学研究和文章写作的方向与目标。 选题有双层意思:一是科学研究的课题选择和确定,二是指文章的题目的选择和确定 课题是指科学研究的特定问题,是为了特定需要所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或者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是研究者力求获得结果的具体研究项目。 文题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观点和见解后,写成文章的标题。 (二)意义 1、选题可以规划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价值和成败 3、选题还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 (三)原则 选题遵循的原则是: 1、需要性原则。指从社会需要和经济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出发,尤其注意选择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论题。 2、可能性原则。要求对预期完成论题的可能性,即主客观条件加以周密准确的估计。主观条件指研究者的学术知识、研究经验和能力素质。客观条件主要指实验手段、资金等是否具备。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科研的命脉,也是选题的根本原则。或理论上有创新,或方法上有创新,或应用上有突破。 4、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要以客观经济规律为基础。 经济论文有宏观微观之分,选题的侧重面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写作宏观经济论文,必须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写作微观经济论文,要了解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论题的选择不能离开企业经营管理的范畴,必须以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为前提,对信息、定额管理、计量、计划等工作及必要的和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等方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四)途径 选题的途径 1、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 2、从搜集、阅读资料中获得选题 3、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寻找选题 4、从好学深思之中得到选题 一般说来,写作经济论文的选题可根据下列线索进行:(1)经济理论中的空白区;(2)现实经济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经济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部分;(4)对基础经济理论、经济史的考证与发掘;(5)解决传统经济理论和新经济事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6)扩展原有理论及其应用范围;(7)在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三、制定研究计划 选定课题之后,为使研究、写作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地进行,就要制定研究计划。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的范围、深度;其次,要确定研究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制定具体的工作步骤和安排。 对于搜集整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初稿、清缮完稿等都要排出时间表。 四、搜索、整理资料 资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搜集、整理、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占有资料则是研究的基础,要尽可能地占有资料,材料越充分,分析判断的结果越可靠。 (一)收集拥有资料的意义 1、参考资料是科研和写作的基础 2、从参考资料中可以提炼有用的数据 3、从对参考资料的整理中可以产生新的观点 4、占有大量资料才可能多视角地看问题 5、参考资料与学术研究的继承性 (二)资料的分类 1、直接材料又称活材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经过反复观察、调查、实验证明后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2、间接材料又称死材料,是指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听看广播电视及通过微机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取到并转录下来的他人实践和研究成果的材料。 3、发展材料又称新材料,是指在搜集到的直接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综合、研究后获得的材料。 (三)搜索资料的方法 一般采用逆时法或称之为倒查法,即在时间上从现在查起,追本溯源,便于写作时理清脉落,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出症结所在。搜索资料的渠道主要有:通过学术会议来搜索。通过档案馆、博物馆和展览馆来搜集;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对于搜集到的资料,首先将其分门别类,分专题排列、整理,以便于查阅调用。其次是筛选附段。在理顺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签别,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思维打下了基础。 五、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材料的选择 1、选择材料的原则 (1)确凿就是所选材料,一要真实,二要准确 (2)切题就是所选材料,有明确的目的和定向性,能够切合主题。 (3)典型就是所选材料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充分说明问题,最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4)新颖就是所选材料,在内容上具有时代精神,在时间上是发现不久或刚刚发现,别人没有见过、没有听过、没有用过的新动态、新信息、新事物,能给人一种新鲜感的材料。 (5)充分就是所选材料,要有足够的量 2、选择材料的方法 (1)宏观把握、反复筛选 (2)微观审视,逐个精选 (3)综合提炼、认真挑选 (二)材料的使用 1、把握好使用材料的关键 (1)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 (2)确定好材料的祥略程度 (3)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2、做材料的主人,不做材料的奴隶 六、对课题、文献和材料的精心研究 对经分类整理后的资料进行集中分析研究的工作,是经济研究论文写作的核心工作。研究中要依据现有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萌生出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和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方法和灵感思维等。经济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的劳动,是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综合思考的结果。 七、动手撰写 经济论文是对资料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物化”形态。经过以上的充分准备,把确立的论点和理论体系诉诸于文字篇章,形成经济论文。撰写的基本程序是: (一)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是论文写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体现。提纲实际上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和骨架,能够起到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帮助作者顺利完成论文的作用。 提纲主要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层次结构和内容纲要。提纲要用中心论点统帅全文、下设许多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又可分为若干个更小的从属论点,一般用文字、图表和序码表示出来。具体步骤和方法是:第三,安排全篇逻辑顺序,勾勒出全篇框架眉目。第四,列出大项目下的小项目,最好写到段,写出段的论点,并排列好备用材料,最后全面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删、调整。 (二)动笔起草 经济论文的起草主要依据写作提纲要点加以具体化。 论文的结构形式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和附录四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要求直接、具体、简洁、醒目。直接就是要紧扣主题;具体就是要让人看出言之物;简洁指语言表达要简练;醒目是指避免平淡,能吸引读者。如《论“软着陆”》、《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等。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副标题是作为主标题的补充,进一步阐明主标题的。 (2)正文经济论文的正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 ①绪论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明确提出问题提示全文主要观点,说明作者论述方法。绪论有时要围绕课题写一些历史回顾,前人、他人的有关研究,作者的补充纠正或发展。如需要,还可在绪论中对本论部分进扼要、概括的介绍,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 ②本论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全文中占主要篇幅。主要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表述作者的研究成果。要在中心论点的统帅下各分论点依次展开,深入分析绪论提出的问题。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横式结构,亦称并列分论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把论题展开,按内容间的关系分成几种不同的、彼此并列的方面来论述,设置若干并列的分论点,各分论点共同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二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由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展开论述,各分论点之间按一个延伸的逻辑线索直线式深入。 三是综合结构。这种结构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式,常用于容量较大的论文。 这一部分写作的要求是层次分明。为做到这一点,常加上序码表示并列分项的关系,如有多层次的并列分项,还要使用不同的序码标示,有时还加上条目或小标题。 ③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写出论证得到的结果。要对绪论提出的问题经过本论的分析论证,在这里加以综合概括,作出明确的回答。结论是本论部分充分论证的必然结果。绪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构成,体现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必须首尾一贯,措辞严谨,逻辑严密,表意明确。 结论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要写得简短而又具体。最好还要写出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指出尚遗留的问题,或者更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等等。 文末可以适当写上几句谦辞、谢辞。 经济论文文后要附上参考文献目录。一是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二是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三是从一个侧面反映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 (三)论文的修改 1、观点的修正 2、论据的调整增删 3、论证的推敲 4、语言的修改注意强调: (1)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2)语言规范、标准, (3)体现语言风格 “文章不厌百回改。”论文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推敲修改,精益求精。修改要从思想内容和结构、语言等表现形式考虑。修改时要通读全文,综观全局,审查论文的中心论点及论点表达是否准确,材料是否精当,观点与材料是否统一,各部分逻辑是否严密,最后再检查语言表达和方面格式等。对文中出现的问题,或增补,或删改,或更换,或调整,或润色,逐项逐款,逐词逐句地推敲落实。经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四)誊清 文稿作最后检查定稿后,要用统一稿纸誊清。书写要整洁、美观。誊清时,要随手标上页码,以免串页。誊清之后,还要检查一次,核实无误后才算论文写作的最后完成。 现在多为打印稿。通过Wotd文档排版,加上页码、页眉、页脚等,装订成册。参考资料:_data/9/0708/html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我向来没有这样写过,好像和某个人的交谈中胡乱日过这样的大虾,好像是几天前在路上和一些三轮车的乘友吹的牛。不知道炒作这话的人是何用心?又是怎样传到了网络?显然对我没有好心。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可以,,,,找 硪,,,帮忙,,,,,

一、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1、在金融危机下成功实现经济V型反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始终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国民经济在2009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经济运行由回落而趋于平稳。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探底后,已经持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了3%的增长。GDP总体达到04万亿美元。  2、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投资需求278140亿元,增长5%,拉动经济增长8%,消费需求156998亿元,增长8%,拉动经济增长3%,进出口需求29728亿美元,增长7,拉动经济增长9%,消费需求开始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仍然未能取代投资,说明投资拉动依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其中,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8476万亿、财政支出5873万亿,财政赤字9500亿元。2010年,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4、改善民生政策起到一定成效。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提出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重要的经济建设目标。  2010年扣除物价因素后,农民纯收入增长9%(5919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19109元),虽然在绝对数字方面,农民纯收入仍然远少于城镇居民的收入,但是,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是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这是自1998年——12年以来的首次超越,这意味着国家的强农富农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快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也使得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  就业状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一年。2010年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比上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2%。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万人;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2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59万人;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0万人;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1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8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30万人。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亿元,累计受益0亿人次。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价格形势,我国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社会保障由以往只重视量的增加向既重视量的增加、又重视质的提高转变。  5、在国际中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加大。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为世界经济企稳和恢复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为世界经济贡献率为50%,2010年为世界经济贡献率为25%。  同时,中国在IMF中的投票权大幅增长,2010年10月下旬,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召开。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具体指标和进度达成一致,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投票权。二十国集团成员一致认为,给予新兴国家更大发言权,将使IMF“更具有效性、可信性和正当性,能就支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运行发挥作用”。  11月5日,IMF总裁卡恩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已通过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72%升至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65%升至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得到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  6、通货膨胀抬头,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令人担忧。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比上涨4%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二季度上涨9%,三季度上涨5%,四季度上涨7%,全年3%,但总的来说,只能算是温和型的通货膨胀。但一定要担心物价上涨过快,也要注意物价上涨影响到低收入者的生活。  二、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国家的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  6、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积极稳妥扩大金融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指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切实摸清发展潜力、优势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务虚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宏观经济政策的论文怎么写

关于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建立规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意,而且,越是改革日益向纵深拓展,就越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科学界定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为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而由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所实施的总体管理。为廓清宏观调控的边界,有必要区分以下几点。首先,宏观调控不同于政府管制。无论在政界还是在学界,把宏观调控与政府管制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宏观调控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而政府管制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二者的差别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uj:第一,对经济干预的层次不同。宏观调控是国家对总量经济的干预,政府管制则是对个量经济的干预。第二,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造前提,但它本身不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而政府管制是不同于市场调节的另外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实施的原因不同。要实行政府管制,是因为存在着市场失灵,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要实施宏观调控,是因为宏观非均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必然,当非均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宏观经济全局,这时就需要实施宏观调控。第四,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政府管制即使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社会中也曾存在,在古典经济学家的专著中也可以找出有关政府管制的论述。而宏观调控,只是到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非均衡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障碍问题之后才出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其次,宏观调控不同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都是政府行为,但属于不同的范畴。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市场经济中规范交易主体、中介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体系。所谓市场经济有序,是指各类市场和各市场主体的约束体系健全,各市场主体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和契约双方共同达成的准则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合法利益与行为得到保护,非法行为受到惩罚和社会谴责,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最大可能地实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在构建和完善一种约束体系和体制,而宏观调控重在以经济政策改善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市场经济秩序良好,有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仍不能把宏观调控等同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后,宏观调控不同于纵向管理和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部门和领导者对宏观调控与纵向管理、宏观调控与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存在着模糊认识。如有的部门把对其下属部门的管理冠之以宏观调控,把凡是带有全局性质的管理都称为宏观调控,把一些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也视为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和纵向管理有着严格的界限。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一种纵向管理,但不是所有的纵向管理都可以称为宏观调控。同样,宏观调控和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的区别亦比较明显。宏观调控所涉及到的固然是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重大经济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重大经济问题都是宏观调控的对象。二、宏观调控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动态调整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因为经济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宏观调控也应该密切关注宏观调控环境的新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第一,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进入WTO后最为关键的“过渡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开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利用时问有限的“过渡期”,提高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加速的开放步伐。由于时间表的限制,与过去20年的“自主开放”相比,其紧迫性将更为突出,刚性将会更强,将会更加“不由自主”。对于在开放型经济深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质的变化.宏观调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Mundel1.Fleming模型,经济开放必然会对一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将会受到冲击;在利率降低、汇率稳定的情况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同时,在资本有限流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增加,相应净进口增加,造成贸易逆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逆差将导致货币供给下降,直至总需求恢复到初始水平。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也表述了同样的道理,他认为,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而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而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管制。这意味着,一旦资本流动得不到完全管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实际情况是,虽然我国资本项目不能自由流动,但巨额的“错误与遗漏”数额的存在表明,资本项目一直在变相地实现着国际间的流动。这说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条件还不充分,也为决策层如何处理好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内平衡的政策限度提出了挑战。第二,宏观调控的运作环境进一步复杂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属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更为凸现,使得宏观调控的运作环境相对复杂化,可变性大,主要表现:一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从现实经济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行为都不尽合理,还没有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无论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都存在着不清晰或不甚清晰的问题,还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现象十分突出。就个人经济行为而言,作为劳动力,难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公平自由流动;作为消费者,尚未完全以货币所有者身份进入市场;作为投资者,尚不具备独立的资格自由从事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市场信号扭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这些扭曲现象得不到纠正,宏观调控措施就很难到位。三是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进一步突出。首先,在出El下降和进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压力仍很突出,需求的内在自主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其次,城乡居民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城乡每年新增劳动力人数将升到峰值,加上现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每年劳动力供给量都在2200万人以上,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万个左右,缺口很大。最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趋突出,存量资产结构重组、增量资产结构高效要求更加迫切,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任务更加繁重 。这些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调控重点、政策搭配等相应进行调整。

还是建议 您自己写吧!第一 应该不会有人给您亲自写的第二 给你回答的都是网上抄写下来的!不能“量体裁衣”

宏观经济政策的论文

关于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建立规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意,而且,越是改革日益向纵深拓展,就越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科学界定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为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而由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所实施的总体管理。为廓清宏观调控的边界,有必要区分以下几点。首先,宏观调控不同于政府管制。无论在政界还是在学界,把宏观调控与政府管制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宏观调控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而政府管制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二者的差别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uj:第一,对经济干预的层次不同。宏观调控是国家对总量经济的干预,政府管制则是对个量经济的干预。第二,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造前提,但它本身不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而政府管制是不同于市场调节的另外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实施的原因不同。要实行政府管制,是因为存在着市场失灵,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要实施宏观调控,是因为宏观非均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必然,当非均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宏观经济全局,这时就需要实施宏观调控。第四,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政府管制即使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社会中也曾存在,在古典经济学家的专著中也可以找出有关政府管制的论述。而宏观调控,只是到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非均衡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障碍问题之后才出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其次,宏观调控不同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都是政府行为,但属于不同的范畴。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市场经济中规范交易主体、中介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体系。所谓市场经济有序,是指各类市场和各市场主体的约束体系健全,各市场主体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和契约双方共同达成的准则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合法利益与行为得到保护,非法行为受到惩罚和社会谴责,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最大可能地实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在构建和完善一种约束体系和体制,而宏观调控重在以经济政策改善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市场经济秩序良好,有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仍不能把宏观调控等同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后,宏观调控不同于纵向管理和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部门和领导者对宏观调控与纵向管理、宏观调控与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存在着模糊认识。如有的部门把对其下属部门的管理冠之以宏观调控,把凡是带有全局性质的管理都称为宏观调控,把一些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也视为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和纵向管理有着严格的界限。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一种纵向管理,但不是所有的纵向管理都可以称为宏观调控。同样,宏观调控和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的区别亦比较明显。宏观调控所涉及到的固然是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重大经济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重大经济问题都是宏观调控的对象。二、宏观调控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动态调整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因为经济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宏观调控也应该密切关注宏观调控环境的新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第一,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进入WTO后最为关键的“过渡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开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利用时问有限的“过渡期”,提高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加速的开放步伐。由于时间表的限制,与过去20年的“自主开放”相比,其紧迫性将更为突出,刚性将会更强,将会更加“不由自主”。对于在开放型经济深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质的变化.宏观调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Mundel1.Fleming模型,经济开放必然会对一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将会受到冲击;在利率降低、汇率稳定的情况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同时,在资本有限流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增加,相应净进口增加,造成贸易逆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逆差将导致货币供给下降,直至总需求恢复到初始水平。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也表述了同样的道理,他认为,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而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而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管制。这意味着,一旦资本流动得不到完全管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实际情况是,虽然我国资本项目不能自由流动,但巨额的“错误与遗漏”数额的存在表明,资本项目一直在变相地实现着国际间的流动。这说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条件还不充分,也为决策层如何处理好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内平衡的政策限度提出了挑战。第二,宏观调控的运作环境进一步复杂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属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更为凸现,使得宏观调控的运作环境相对复杂化,可变性大,主要表现:一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从现实经济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行为都不尽合理,还没有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无论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都存在着不清晰或不甚清晰的问题,还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现象十分突出。就个人经济行为而言,作为劳动力,难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公平自由流动;作为消费者,尚未完全以货币所有者身份进入市场;作为投资者,尚不具备独立的资格自由从事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市场信号扭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这些扭曲现象得不到纠正,宏观调控措施就很难到位。三是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进一步突出。首先,在出El下降和进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压力仍很突出,需求的内在自主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其次,城乡居民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城乡每年新增劳动力人数将升到峰值,加上现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每年劳动力供给量都在2200万人以上,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万个左右,缺口很大。最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趋突出,存量资产结构重组、增量资产结构高效要求更加迫切,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任务更加繁重 。这些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调控重点、政策搭配等相应进行调整。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GDP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 年 7 个百分点。● 2011 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一、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1、在金融危机下成功实现经济V型反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始终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国民经济在2009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经济运行由回落而趋于平稳。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探底后,已经持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了3%的增长。GDP总体达到04万亿美元。  2、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投资需求278140亿元,增长5%,拉动经济增长8%,消费需求156998亿元,增长8%,拉动经济增长3%,进出口需求29728亿美元,增长7,拉动经济增长9%,消费需求开始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仍然未能取代投资,说明投资拉动依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其中,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8476万亿、财政支出5873万亿,财政赤字9500亿元。2010年,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4、改善民生政策起到一定成效。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提出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重要的经济建设目标。  2010年扣除物价因素后,农民纯收入增长9%(5919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19109元),虽然在绝对数字方面,农民纯收入仍然远少于城镇居民的收入,但是,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是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这是自1998年——12年以来的首次超越,这意味着国家的强农富农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快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也使得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  就业状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一年。2010年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比上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2%。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万人;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2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59万人;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0万人;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1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8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30万人。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亿元,累计受益0亿人次。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价格形势,我国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社会保障由以往只重视量的增加向既重视量的增加、又重视质的提高转变。  5、在国际中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加大。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为世界经济企稳和恢复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为世界经济贡献率为50%,2010年为世界经济贡献率为25%。  同时,中国在IMF中的投票权大幅增长,2010年10月下旬,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召开。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具体指标和进度达成一致,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投票权。二十国集团成员一致认为,给予新兴国家更大发言权,将使IMF“更具有效性、可信性和正当性,能就支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运行发挥作用”。  11月5日,IMF总裁卡恩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已通过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72%升至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65%升至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得到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  6、通货膨胀抬头,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令人担忧。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比上涨4%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二季度上涨9%,三季度上涨5%,四季度上涨7%,全年3%,但总的来说,只能算是温和型的通货膨胀。但一定要担心物价上涨过快,也要注意物价上涨影响到低收入者的生活。  二、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国家的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  6、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积极稳妥扩大金融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指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切实摸清发展潜力、优势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务虚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2000字怎么写

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迪拜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也一再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一,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随着金融危机缓解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在危机之初所展现的协作精神有所动摇,一些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观点和做法日益凸显,有的国家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行动上则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世界经济还比较脆弱,就业机会还不多,失业率比较高,如果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其二,我国产业结构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欧洲等国家是靠金融扩张来支持赤字消费的,他们出口高科技产品,然后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老百姓靠信贷消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生产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洪都拉斯、越南、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也纷纷打入欧美市场,他们利用比我国更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比我国成本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势头,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替代“亚洲四小龙”一样。其三,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上升并存的局面。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比较平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由松趋紧、出口增速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同去年相比,经济增速呈现出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前低后高”。而且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国内食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直至目前为止,推动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货币持续超发;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热钱”流入不减。这将使得通货膨胀呈现出长期化趋势。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他还表示,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其四,我国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骤然爆发,异常尖锐。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交汇到一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金融风暴的侵袭,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原有的工作,新增劳动力就业渠道堵塞,加剧了大学生及其他群体的就业困难。不仅如此,应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常态下解决就业的措施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宏观与微观、应急和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和渠道来解决。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而且一国要发展经济不应只注重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追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参与全球化就使得我国可以直接利用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而且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创造了机会。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而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四、结语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着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