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4-07-17 14:26:21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升策略

伴随着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深知: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园所发展的生平线,而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从其来源来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师范院校毕业或其他专业毕业的小学转岗教师,二类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三类是高中毕业或初中毕业外聘教师,这些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学历不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提高现有教师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的教师,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如何拓展时间和空间,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呢?  一、关注“幼儿一日活动研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  了解幼儿的能力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正确认识幼儿,掌握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在与幼儿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幼儿发展,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学历较低,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课程,难以真正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有效地针对性指导。  关注在“一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不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背景,因此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所接受,农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研究”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选课题,自选课题参与成员。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如小班的老师可根据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惯,偏食挑食,从而确定《小班幼儿偏食行为的调查和研究》。而大中班的老师联手调查显示,班上的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出打工,基本上是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教育观念太差: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他们教育孩子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孩子,甚至是对孩子的无益的教育,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他们一般只能照顾孙子们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反对,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不能明辨是非。因此产生了探讨科学教养方式,希望通过课题《农村园家长溺爱孩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的研究,能干预和转变家长的溺爱行为,实现家园合作科学育儿。在开展一日活动研究中,由于教师自主性强,且课题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加之管理层提供了园外专家定期定点支持,因此教师们积极查找资料、观察记录、收集数据、主动研讨,并尝试撰写反思,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密切了师幼之间的互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  二、开展“一课多研”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意味着能够强化目标意识,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此项能力最为欠缺,她们往往将教育内容等同于“教材”,即,幼儿园里订什么教材,她们就教什么,且在组织教育教学内容等同于“小学化”倾向。而“一课多研”能帮助教师优化教育策略,提高专业水平。  (一)骨干领航式的“一课多研”:同一年段内针对一个内容,由一名骨干教师做课进行多次实践,借助各位教师的集体智慧,使活动一次次得到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既起到了展示与示范的作用,也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行为的转化。  (二)教师参与式的“一课多研”:同一活动内容由教师进行多次实践和研究。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内容,自然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或在某一环节处理上有所创新,或在某一教学难点解决上有所突破。“一课多研”活动气氛融洽,可以集思广益,这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研究热情。  多元化的教研方式既有利用固定时间进行的,也有在日常生活中围绕问题展开的;既有全园集中式教研,又有根据不同需要的分组式教研。这即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发表个人意见的空间,也为全体教师创设了分享经验、交流提升的平台。因此,教师在反复的活动中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力不断提高。  三、创设“主题墙”,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  在幼儿园里,环境既指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尚存较多问题,这与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幼儿园的客观条件有关。  为此,我们尝试从创设班级“主题墙”环境入手,希望通过师幼互动来改善班级环境不佳的状况,在学期开学初对班级老师提出要求:从本班的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季节变化布置春、夏、秋、冬,在四季的环境布置中让幼儿收集材料,老师并根据主题随时调整。在此期间,增添一些富有农村幼儿园特色的知识。如:草、竹、藤、石等自然物的利用、废旧物品的利用和稻草编织品的呈现,在和孩子们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个班每一期的主题墙都真切地传递出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信息,主题墙创设也让师幼的心理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间接带动了班级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课程开始走入幼儿生活,教师则走出了班级环境创设的困惑,体验着前所未有的乐趣,真正成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四、开展“自制游戏材料活动”,提高农村教师思维创造能力。  为了促进各班主动充实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农村幼儿教师组织开展了“自制游戏材料检查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的自制教玩具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运用常见材料和废旧物品,以剪、画、贴、拼、插等多种形式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如:“梅花桩”、“小小建筑师”、“瓶子配对”、“童装秀”等等游戏材料,这些作品色彩艳丽、构思巧妙、造型新颖,可用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及游戏活动,既丰富了教玩具资源,又锻炼了教师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教师在参与、交流和评比中获取到新的创意新的经验。教师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也不断得到提升。  五、做好“活动反思”,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活动反思,作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帮助教师有效应对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实践来应对时代发展与教育发展需求。  第一,循序渐进,布置具体写作任务。首先,要求教师在每次听课评课后,根据评课中自己或别人的发言写出一小段感受,字数和形式不限。其次,一段时间后,教师在写作方面有了一些信心,我们将上述不定期的写感想演变为固定在周五下午幼儿离园后,将教师们集中在一起,谈谈自己本周进行的教学活动或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印象最深之处。大家畅所欲言后,请她们就一周内自己最满意的一节活动写出不少于200字的活动反思。然后,抽取部分老师所写反思及时点评,点评以鼓励和辅导为主。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缩短写作周期,请每位老师每周写两篇短评(自评和他评不限)。这样,大家渐渐形成了写作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从中也切实体会到活动反思的撰写使自己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因而不再将它当成负担和任务,慢慢有了写作的自主性。  第二,明确目标,提高反思写作质量。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又新设了一个项目:园内、组内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后,请教师们就该活动写出反思。如本学期,老师们分批到周边园参加了音乐教研活动,她们是带着写听课反思的任务参与的。由于目的明确,教师们非常认真地作了记录,积极与她园教师互动。回来后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较以往详实,让其他教师深受启发。从中我们看到,教师开始具备初步的获取知识能力。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启发教师认识到,有效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还需理论的引领,要更留心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报刊,多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多反思、多练笔才能写出属于自己有价值的文章,才能有效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进入了“学习型社会”,“一朝受教、终生受用”的历史已经过去,任何人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发展成长。幼儿教师作为教育人的第一阶段,将成为终生学习的榜样,时时要不断要求自己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手段,不断研究新的教育模式等等,才能保证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做一个专业型的幼儿教师。

一、 领导重视,群策群力。校领导与薄弱学科教师逐个进行了面对面交谈。而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思广益的作用,积极为提高薄弱学科筹划对策。二、 坚持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校充分利用集会、班会等形式,坚持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大家在这两门学科上多下功夫,争当学科优秀生。三、 加大听评议课力度,增强教学实效性。本学期通过“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制度,加大对薄弱学科的听评议课,对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监督教师的常规工作,要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增强课堂的实效。并严格按照中心校要求,做好“天天教学效果检查制”和“周教学效果验收制”的工作安排。四、 开展树优促薄活动。学校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中均开展树优促薄活动。学校督察指导,以确保这项活动落到实处。五、 重视单元练考。学校要求重视单元练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特别是薄弱学科,要认真详实的做分析,查找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六、 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求建立学困生档案,认真做好学困生的阶段提高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总之,本学期将由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具体实施的模式,通过各种形式(例如:精品教案、作业;课堂检测;课后辅导等)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各科的学习得到均衡发展,力争在本学期缩小与兄弟学校的差距,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们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症结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学问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器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故而作文训练难度大,尤其对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信息获取、储存少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就更困难。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从如下几点入手一、 从朗读课文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读不仅能获取写作知识,还能用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朗读也是学习普通话、规范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断断续续、表达内容不完整。那么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时,可以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口头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求会读、读准、读流利,而且我们还一边指导学生把话说好、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地结合阅读教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的人物的情感, 要不断使学生从不同的课文或阅读教材中感知不同场合人物的语言变化。并要求反反复复做到这样的朗读训练、积累,这样一来学生的说话大胆了,说话的能力也就逐渐提高表达内容就会变得完整和连贯。因为只有使学生口头表达通顺完整后,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自己就感觉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语句通顺、内容完整。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二、 从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一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重视直观教学。例如: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把看到比较零碎的东西根据顺序连起来,了解图画上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自己看到的、组织起来的东西顺序地表达出来,写出来。如:在小学教材二年级中有一篇《美丽的公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教材,“公鸡”学生随时可见,张口就可以说出它的摸样来。但是我们要求学生把它生动、形象,有条理完整地说、写出来那就困难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把几幅小图画的含意连起来说出整个故事。就这样图文结合、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图意,说出的内容就不仅会完整、也能具体而有条理了,那既然能说出来了,写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要注重直观教学法,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有一点我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所用的教材、插图必须要简单、容易懂、常见,这样便于观察,为学生所喜爱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地投入学习,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提高写作文的效果。三、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 要求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因此要教会学生写出有实在的内容、又有真实的感受和让人看后感到耳目一新的文章来。首先,指导学生主动地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农村小学生写作文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很多,不愿积累,下笔困难。对于这种现象,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多留心观察农村周边的生活,勤积累、多记录、善思考。比如:在写《我的家乡》一题,在写之前要让学生多渠道来完全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物产特色,人文景观等。可以通过请教别人、查找资料,和自己长期的观察了解,这样就能获得大量生动记实的材料,并用笔记录下来,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说假话、空话,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然后把体验到的生活信息再反复体会,,最后转化成可储存的信息置放于大脑中,这种信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接下来,就关系到了学生的心态问题,也就是学生主动与被动的问题。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较敏锐,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但作为语文老师,就得提醒和鼓励学生有一定的材料筛选能力,也就是教学生选择独特的、难忘的、有价值的材料。积累的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生活的片段,一个村庄的角落,也可以是一种稍瞬即逝的灵感,一个没有做完的美梦,还可以是一首没有写完的歌……把它们纳入个人的“生活仓库”储存起来,这对将来的写作会有积极地帮助。积累要是很空泛,学生将失去信心。因此,作为作文指导老师,在班级里要定期开展“积累生活素材比赛”,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积累的激情,使学生能彼此分享积累成果,从中得到乐趣,还能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感,这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容易拓宽他们心灵思考的尺度,因此,学生会由不愿意留心观察到主动地用心思考。作文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些同学认为不用这么麻烦,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词语只要懂得写作方法,就能写好作文。这是不良的做法,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因文章由字、词、句组成,这些词句按词法规律表述还要讲究开头、结尾、衔接,过度。因此,要学好语文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积累语言,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一些名家及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地提高。四、 通过进行模仿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文能力,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进行模仿训练。模仿性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包括词、句、标题立意、范文章法、表达手法、语言句式等等)方能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从而过度到独创性,创造性的写作。所以模仿是小学生写作文能力发展中一个承上(可作范文)启下(独立写作)的过度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从积累到创造的桥梁,它可以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而达到会独立写作文。写作文我认为模仿训练也应该注重的,自古以来它也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古人作文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小学生开始写作时,处于模仿阶段独立创造的成份很小,但随着年级升高,练习的次数增多,自己创造性的东西相对增多起来了,模仿性也就逐渐减少,从而我们得知“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生提高写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的启发,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使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这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以有利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质量提高。 关键词:提高 教师 教育科研 能力 “科教兴国”战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科研型、学者型的,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是中小学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面临着具大的挑战。它不仅从人才质量上、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在这一转型时期,有的教师感到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听之任之,有的只是感叹无奈,大多数教师则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了成绩。 教育科研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道路之一,是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的论证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报告的撰写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这些科研能力呢? 首先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才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形成科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才会真真正正地取得实效。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这种大环境和氛围,学校也就无所谓谈教育科研了,当然,教师们也就没有什么科研实践,能力何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科研氛围浓不浓厚,与领导的重视程度紧密关联。 其次是树立科研意识。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充分地认识了,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育研究。否则,利用强压的手段是难达效果的。因为在中小学教师中间,现在普遍存在着这样两种认识:第一、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神秘化”。他们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而自己是一个只管教学的“教书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们不去思考、不去调查、也不去研究,只凭自已曾经的经验办事,处理变化着的事情。第二、有些中小学教师将教育科研“简单化”。他们做科研只停留在口头上,真的是“纸上谈兵”。他们一不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二不花费力气去做实验,仅凭一些表面现象或想当然,就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结论。这样得来的“东西”针对性不强,不便于操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是首要,只有教师们改变了观念,充分认识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肯花大力气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应打破自我封闭的科研状态,主动参与到学科团队中来,只有团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要知道,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切传递快,更新快,稍不留神就落后了,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单干时代已经过去,只有知识共享才能达成共进的状态。在一个团队里,成员相互间不断取长补短,共长共进,才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是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同样,教育科研也有它的一套方法,只有懂得了方法,研究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一般来说要掌握六种基本方法:一是学会选题,二是学会如何进行课题论证,三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四是学会制定研究计划,五是要勤归纳总结,六是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只有掌握了这些研究的基本方法,那么,一切研究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教育科研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它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科研离不开教学与教研,它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强调实效性。如何使教育科研在教学、教研的基础上,抓现象,探本质,求创新呢?我们保桓中学在这几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教学与研究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协同互补的,正所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该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写,语言枯燥无味,文章素材堆积,缺乏灵活的写作技巧,呆板、无创新能力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同时,启迪、熏陶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范文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习作方法,使学生愿写、乐写,不断改进写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写作内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研究怎样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摘 要: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差很远,这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隘,反应能力差,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孩,没有父母陪伴监督学习,家务繁重,因此教师碧玺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老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而学校教育在教育类别中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正是它的传播者,特别是对   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点给出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它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所以,教师要增强教学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在正常教学下去谈论提升教学能力。   二、教师应当机智应用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效率高的课,往往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足了功夫,可以说两堂课间的差别大部分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较量,教师如能处理好教学方法的变换,这堂课往往便是好课,优质课。所以教师,应当机智的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而有些教师对待每一批学生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成不变的,殊不知,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适当的变换方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三、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五、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高峰的实践者。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些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写身边的事物,写熟悉的事物。如: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花草树木,鸡鸭鹅狗,鸟语虫鸣,父母叔伯,兄弟姐妹,同学好友,师长领导等。怎么写?伟大的艺术从模仿开始。学习范文,照猫画虎。细致描写,变换角度。积累知识,善于联想。循循善诱,则在师长。敢字当头,解放思想。文以载道,塑造思想。循序渐进,日有所长。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些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写身边的事物,写熟悉的事物。如: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花草树木,鸡鸭鹅狗,鸟语虫鸣,父母叔伯,兄弟姐妹,同学好友,师长领导等。怎么写?伟大的艺术从模仿开始。学习范文,照猫画虎。细致描写,变换角度。积累知识,善于联想。循循善诱,则在师长。敢字当头,解放思想。文以载道,塑造思想。循序渐进,日有所长。

一、 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界定:作文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能力。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写作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与价值现状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我校校情需要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又从历届小学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小学语文成绩普遍低于城内小学,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这一块,明显落后于城内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创作的能力。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4、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小学语文习作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对习作课教学采用的方法。面对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困难,着力从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进行研究,找到学生惧写的症结。破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贴近生活,化难为易,使学生敢于作文。 2、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为研究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培养写作兴趣,激情促写,使学生乐于作文。 3、以作文为载体,培养写作骨干,尝试用榜样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写作,使学生真正在写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提升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4、如何开展评价激励,提高兴趣。(1)围绕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2)探索适应农村小学特征的乡村学校在素质教育的总要求下,进行务实高效、有创新性的作文指导策略;(3)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作文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四、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调查研究法: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实验对象的材料,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 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准实验研究法: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广大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语文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五、本课题研究主要过程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六、本课题研究成果展现形式阶段性成果课题申请表、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等资料册;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各种阶段性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教育案例等。 最终研究成果学生写作水平和教师作文教学策略都有较大转变,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论文集》、《案例集》、《学生优秀作文选》等

摘 要: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差很远,这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隘,反应能力差,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孩,没有父母陪伴监督学习,家务繁重,因此教师碧玺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老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而学校教育在教育类别中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正是它的传播者,特别是对   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点给出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它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所以,教师要增强教学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在正常教学下去谈论提升教学能力。   二、教师应当机智应用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效率高的课,往往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足了功夫,可以说两堂课间的差别大部分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较量,教师如能处理好教学方法的变换,这堂课往往便是好课,优质课。所以教师,应当机智的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而有些教师对待每一批学生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成不变的,殊不知,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适当的变换方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三、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五、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高峰的实践者。

该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写,语言枯燥无味,文章素材堆积,缺乏灵活的写作技巧,呆板、无创新能力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同时,启迪、熏陶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范文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习作方法,使学生愿写、乐写,不断改进写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写作内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研究怎样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关键。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因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该项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1、 剖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⑴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⑶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⑷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2、分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教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⑵教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识,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即使有了资料,也不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会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缺乏对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很多,如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评价导向、激励机制、教科研信息等。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帮助广大教师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推广价值的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1、确立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目标应是站稳讲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其研究重心应是怎样把所学知识、原理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具备教科研的意识和最基本的常识与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的能力与方法,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等。第二层次:对骨干教师而言,目标应是凝炼教学风格,改革课堂教学。其研究重心既应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应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如申领中微观层次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编写调查提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第三层次: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其目标应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教学思想,使之能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或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式等。其研究重心在于对学科建设负责,具体工作如积极申领宏观层次的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小组,带头开展教改实验,以此来研究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并及时做好的转化、推广工作。2、探索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⑴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先后学习《教育科研实用指南》、《洋思经验》《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理论专著。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从整体上强化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⑵开设专题讲座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专门辟出时间,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专题讲座。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开设以三次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实践原理等方面。讲座努力体针对性,内容根据学校教育实践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教师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来确定。⑶组织学术沙龙教师个体之间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互有差异。组织学术沙龙,引发思维的碰撞,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见解常常会在碰撞中产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策略也会在碰撞中得到优化。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八次学术沙龙活动,一次一个议题,大家围绕议题,各抒自见,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宽松的研讨活动,能使教师互受启迪,拓宽视野,促进自己更全面、更辩证、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⑷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他教师必须参加到有关课题的研究中去。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①指导选题。②帮助寻找理论依据。③指导设计方案。⑸指导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是运用理论、反思实践并进行综合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2篇论文。起初,大多数教师只会罗列事实,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观点,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针对问题,我们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进行集体性专题指导,讲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确定文题,如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如何对教例进行贴切的分析和说明,如何恰当地运用有关等;二是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在成文前写好比较详细的提纲,我们先对提纲进行修改,重点在论点和论文结构上指点;论文初稿写成后,我们在审读的基础上找老师面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重点在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上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能力。

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使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这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以有利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质量提高。 关键词:提高 教师 教育科研 能力 “科教兴国”战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科研型、学者型的,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是中小学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面临着具大的挑战。它不仅从人才质量上、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在这一转型时期,有的教师感到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听之任之,有的只是感叹无奈,大多数教师则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了成绩。 教育科研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道路之一,是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的论证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报告的撰写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这些科研能力呢? 首先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才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形成科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才会真真正正地取得实效。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这种大环境和氛围,学校也就无所谓谈教育科研了,当然,教师们也就没有什么科研实践,能力何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科研氛围浓不浓厚,与领导的重视程度紧密关联。 其次是树立科研意识。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充分地认识了,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育研究。否则,利用强压的手段是难达效果的。因为在中小学教师中间,现在普遍存在着这样两种认识:第一、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神秘化”。他们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而自己是一个只管教学的“教书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们不去思考、不去调查、也不去研究,只凭自已曾经的经验办事,处理变化着的事情。第二、有些中小学教师将教育科研“简单化”。他们做科研只停留在口头上,真的是“纸上谈兵”。他们一不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二不花费力气去做实验,仅凭一些表面现象或想当然,就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结论。这样得来的“东西”针对性不强,不便于操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是首要,只有教师们改变了观念,充分认识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肯花大力气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应打破自我封闭的科研状态,主动参与到学科团队中来,只有团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要知道,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切传递快,更新快,稍不留神就落后了,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单干时代已经过去,只有知识共享才能达成共进的状态。在一个团队里,成员相互间不断取长补短,共长共进,才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是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同样,教育科研也有它的一套方法,只有懂得了方法,研究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一般来说要掌握六种基本方法:一是学会选题,二是学会如何进行课题论证,三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四是学会制定研究计划,五是要勤归纳总结,六是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只有掌握了这些研究的基本方法,那么,一切研究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教育科研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它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科研离不开教学与教研,它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强调实效性。如何使教育科研在教学、教研的基础上,抓现象,探本质,求创新呢?我们保桓中学在这几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教学与研究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协同互补的,正所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培养强烈的科研意识(二)学会反思,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三)善于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四)脚踏实地,传承创新的科研精神(五)校本研修,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提升策略有哪些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关键。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因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该项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1、 剖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⑴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⑶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⑷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2、分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教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⑵教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识,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即使有了资料,也不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会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缺乏对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很多,如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评价导向、激励机制、教科研信息等。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帮助广大教师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推广价值的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1、确立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目标应是站稳讲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其研究重心应是怎样把所学知识、原理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具备教科研的意识和最基本的常识与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的能力与方法,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等。第二层次:对骨干教师而言,目标应是凝炼教学风格,改革课堂教学。其研究重心既应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应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如申领中微观层次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编写调查提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第三层次: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其目标应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教学思想,使之能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或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式等。其研究重心在于对学科建设负责,具体工作如积极申领宏观层次的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小组,带头开展教改实验,以此来研究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并及时做好的转化、推广工作。2、探索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⑴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先后学习《教育科研实用指南》、《洋思经验》《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理论专著。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从整体上强化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⑵开设专题讲座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专门辟出时间,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专题讲座。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开设以三次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实践原理等方面。讲座努力体针对性,内容根据学校教育实践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教师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来确定。⑶组织学术沙龙教师个体之间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互有差异。组织学术沙龙,引发思维的碰撞,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见解常常会在碰撞中产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策略也会在碰撞中得到优化。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八次学术沙龙活动,一次一个议题,大家围绕议题,各抒自见,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宽松的研讨活动,能使教师互受启迪,拓宽视野,促进自己更全面、更辩证、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⑷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他教师必须参加到有关课题的研究中去。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①指导选题。②帮助寻找理论依据。③指导设计方案。⑸指导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是运用理论、反思实践并进行综合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2篇论文。起初,大多数教师只会罗列事实,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观点,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针对问题,我们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进行集体性专题指导,讲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确定文题,如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如何对教例进行贴切的分析和说明,如何恰当地运用有关等;二是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在成文前写好比较详细的提纲,我们先对提纲进行修改,重点在论点和论文结构上指点;论文初稿写成后,我们在审读的基础上找老师面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重点在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上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能力。

根据学术堂了解,教育论文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  论文题目  题目是论文的眼睛,要清晰明了地点明所要研究的问题  署名  署名要写清楚作者单位、姓名等信息,以示文责自负如有投稿需求,单位务必以官方单位名为准,避免出现错误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  关键词  关键词是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是文章中涉及的核心概念  正文  不同体例的论文,对正文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将正文分成若干板块,加以标题,标"一""二""三"区分,逐层展开论述  一般而言,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论点、论据、论证、结论都要十分明确论证中要阐明作者的独特见解,求新、 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论文最后注明作者姓名、题目名、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等信息  这有三个作用:一是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二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三是避免有剽窃之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