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高中生物

发布时间:2024-07-03 03:51:48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高中生物

范文:《金融学论文》[摘要]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本科学生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考核。论文选题是论文的基础步骤,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金融本科学生论文选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4]21号)中,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质量低下,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一、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是确认研究对象和准备学位论文的前提性和关键性步骤,无论进行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选题如同导演选材,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论文的成败与否,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题目选对了,目标找准了,论文就成功一半了。许多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选题不当。当前,金融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整天忙于应聘、实习、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欠缺思考,只为应付了事。本科论文的开题报告本应是学生初步确定选题和教师对之提出建议的关键环节,但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学生迟迟不交开题报告甚至论文完成才填写开题报告的情况,论文开题流于形式。(二)选择“大而泛”的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三)不注意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选择已经过时淘汰的题目??论文选题应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之中,金融体系不断变革,许多新政策、新机构、新工具不断出现,应该说金融体制改革为金融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论文选题空间。但一些学生不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动向,对新事物视而不见,在毕业选题时,查找的资料过于陈旧,如26年还有学生选择“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引进外资银行,提高银行竞争”等早已过时的题目,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关注外面世界的变化,抄袭几年前的文章。(四)选题过于平淡,缺乏创新学术论文讲究原创性,人云亦云,乃论文之大忌。当然,对于本科论文过于强调原创性不太现实,要想一整篇文章都有创新是不可能的,但论文中应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否则这种选题没有意义。有些金融学生论文选题缺乏前沿性、挑战性,无新意,如“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有关论文已很多,当然这些选题并不是不能再写,而是应从全新的角度或使用新方法去探讨和挖掘,否则简单的重复没有意义。(五)选题不切合实际,提出一些空而高的口号有些学生在选题中不切合实际,盲目求“新”。如“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问题”、“组建跨行业战略联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等。商业银行国际化无疑是方向,但目前乃至长期不能实现,因为银行国际化的前提是企业国际化,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目前全球5强,几乎都是跨国性的,进入我国的就有3家,所以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占领市场。而我国规模大、跨国性企业不多,进入世界5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银行谈何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在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一直审慎,尚在试点中,探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实际。二、对金融本科学生选题的几点建议金融本科论文选题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过程,上述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基于前文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本科论文的写作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属于学术论文,但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一个步骤,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二)重视论文开题环节,提倡集体指导选题建议在本科论文选题之前,由专业教师就选题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作专题指导,并就开题报告的规范书写、论文写作规范等问题给学生作统一讲解,改变过去单个教师“一对多”指导模式,实行集体指导、集中指导,教师组(教研室)共同协商研究本科论文的指导问题,避免由于教师个体的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学生论文选题质量。(三)提高学生获得学术研究信息的水平,指导学生多方位收集资料,为选题打好基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新政策、新举措层出不穷,而金融学生选题陈旧反映出学生对新信息的掌握较欠缺。因此建议:一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系统、报刊杂志等渠道收集、整理最新金融信息,关注学术研究发展信息;二是鼓励金融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各种学术研讨会;三是经常性地要求学生就新的金融政策展开讨论、思考。(四)选题中注意的方面1、注意学术价值和社会实用的结合学术价值是选题的着眼点,学位论文应“为时而著,为事而作”,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学研究应讲求应用性,即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论文选题应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选择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探求真理。2、注意量力而行金融本科学生应从自身学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选择熟悉并感兴趣、有获取资料的条件,并估计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论文题目。(1)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宜专不应泛”,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做。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金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在实际中,有些选题很好,但受知识、水平、资料有限,难以完成,最好放弃,不要好高骛远。(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论文的选题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前人文献资料的掌握,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这样才能找到选题的新视角。因此,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金融论文的写作。3、注意选择自己熟悉及兴趣的问题论文选题应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确定选题。熟悉的问题一般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或实践中有深切的感受,不断的专业学习和一贯的信息收集使其准备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升华的认识,较容易写得深入、写出创新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才会深入思考,才能深入钻研下去,才能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可望成为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金融危机 的影响议论文作文写作: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 金融危机 。这阵金融风暴来自于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自从这个很抽象的名词在报纸、新闻中出现后,周围的人们的嘴边也常挂着这个词。新闻里甚至报道了许多饭馆因为 金融危机 的原因,把菜价调得很低。本来对金融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我也有点为这次影响力巨大的“金融危机”好奇。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究竟是一个力量多么强大的事件,让全世界都对它采取措施呢?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疑问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节俭,营业场所也开始降价呢? 有什么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未破产企业的生产力?

一篇通俗且幽默的文章: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很通俗终于把来龙去脉弄懂了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 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 10 年前开始, 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 3 %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 24 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 再付! 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 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 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 -- 阿?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 -- 投资银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 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 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 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 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 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 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 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 ,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 CDO 两个部分 (trench) , 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 CDO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 ,总风险不变, 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 " 金 " 舌, 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 送精美制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 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 CDO 债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 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 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 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 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 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 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 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 手里有 1 块钱,就能想办法借 10 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 CDO 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 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 CDS (注: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交换) 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 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 CDO 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 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 AIG 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 1 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 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 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 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Win Win Situation ! CDS 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 " 聪明 " 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 益, 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 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 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 50 亿元垫付, 只有这 50 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 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 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 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 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 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 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 会亏钱, 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 来, 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 然后阿?贷款公司倒闭, 避险基金大幅亏损, 继而连累 AIG 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 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 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 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 最终,美国 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3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1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1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1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1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1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1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1定的,而当1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1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1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1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1步扭曲和放大。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高中生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  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  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  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  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  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  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  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从美国更深层次来分析原因的话,有以下三点:  一是, 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  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  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  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  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  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  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  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  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  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的影响,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  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具体影响也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  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  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  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  的数量。  第二,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  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  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第三,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  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  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5%,建设银行跌94%,中国银行跌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0%,  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  第四,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  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  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  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  约为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中国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  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  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  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  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  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

一篇通俗且幽默的文章: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很通俗终于把来龙去脉弄懂了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 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 10 年前开始, 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 3 %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 24 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 再付! 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 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 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 -- 阿?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 -- 投资银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 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 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 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 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 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 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 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 ,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 CDO 两个部分 (trench) , 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 CDO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 ,总风险不变, 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 " 金 " 舌, 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 送精美制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 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 CDO 债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 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 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 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 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 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 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 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 手里有 1 块钱,就能想办法借 10 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 CDO 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 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 CDS (注: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交换) 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 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 CDO 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 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 AIG 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 1 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 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 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 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Win Win Situation ! CDS 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 " 聪明 " 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 益, 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 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 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 50 亿元垫付, 只有这 50 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 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 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 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 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 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 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 会亏钱, 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 来, 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 然后阿?贷款公司倒闭, 避险基金大幅亏损, 继而连累 AIG 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 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 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 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 最终,美国 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3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1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1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1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1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1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1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1定的,而当1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1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1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1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1步扭曲和放大。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初中生物

2008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以上是重庆市副市长写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写就行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  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  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  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  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  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  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  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从美国更深层次来分析原因的话,有以下三点:  一是, 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  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  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  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  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  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  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  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  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  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的影响,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  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具体影响也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  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  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  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  的数量。  第二,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  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  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第三,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  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  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5%,建设银行跌94%,中国银行跌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0%,  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  第四,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  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  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  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  约为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中国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  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  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  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  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  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新自由主义不仅仅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也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工具。新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它不是万能的。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一些学者称之为“完全不干预主义”,因其在里根时代勃兴,因此又称其为“里根主义”。而“金融大鳄”索罗斯把这种相信市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理念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索罗斯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的危机)是我所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一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新自由主义的模式,突出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这个体系也形成了极大影响。包括会计制度、市场评级体系、风险控制程序,乃至金融政策,甚至市场适用的语言、计价货币等,统统采用的是美国规则,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成了美国金融体系。很显然,这不符合平等、公平、协商的国际原则,无视各国发展阶段、管理水平、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调整要想取得成果,就必然要触动这一思想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金融风暴,必然会产生比以往更强烈的冲击。 一、这个全球性的影响来自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直到目前,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领头羊”一出问题,必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全球金融市场迅速陷于极度恐慌之中。 二、金融全球化让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由于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金融开放之中,大笔“热钱”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占据着最为有利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一些金融机构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出售给了很多国家。正因为如此,发源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发达金融体系的金融风暴,才会造成史无前例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动荡的加剧,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动性短缺、股市大跌、汇率震荡、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 金融风暴首先重创了美国的银行体系,粉碎了这个“世界最完备体系”的神话。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美国有大量的州立银行与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在过去几年内投资了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以及其他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后,它们出现了大面积的资产减记与亏损。这些中小银行抵御危机的能力很差,也很难得到美国政府的救助,因此在未来破产倒闭的概率很高。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银行业受殃及最深,因为欧洲银行过分依赖于短期借贷市场,而不是通常的客户储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很难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撤离,一些自身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正面临严峻考验。 最令人担忧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由于自身股价下跌,美国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而由于能够提供的抵押品价值下跌,美国企业能够获得的银行信贷数量也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在2009年陷入衰退几乎已成定局。欧元区经济、日本经济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09年的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 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经济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大规模救市措施,也会使本来就有巨大财政赤字的美国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现大肆发行债券、印发钞票,势必会导致美元信用下跌,并推高全球通胀率。 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是对世界各国经济治理能力的考验,是对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诚意与决心的考验。目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这场危机的走势,关注着全球各国的应对举措及其所产生的效应。

去我 我写哦希望采纳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初中生

经济学家也不能完全说清楚,何难中学生?!

经济大衰退,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 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如果就业不行或没有理想就业,不妨以读研和留学来躲几年,待就业形势好转再行求职。要提醒大家是,经济不好时美国人读研的特别多,留学非常难录取和获得资助,同样国内考研竞争也会很激烈。希望教育部拿出政府四万亿救市的气魄来,马上把研究生招收名额大幅度增加。

财政金融学论文 金融自由化之小谈 学院: 班级: 学生: 学号: 摘要:进入 21 世纪,这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自由 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那摩何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 化又有何利与弊?以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如何?下来就让我们 来一一探讨。 关键字:金融自由化 我们的世界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文化、经济、政治等等都或多 或少的联系着世界各国及地区。 金融自由化更是贯穿在世界的经济与 金融发展之间。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 (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 70 年代,针对当时发展 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 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 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 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 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 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 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 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经过两次划时代的革命以来,它的发展了经济增 长;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 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从而导出了经 济自由化的利与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点 金融 自由化的有利点: 自由化的有利点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 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 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 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 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 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 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 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 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 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 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 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 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 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 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 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 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 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 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 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 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 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 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 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 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 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 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 融管制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 金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 由化已成气候的今天, 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 汇率自由化. 分 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 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 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 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 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 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 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 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 优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 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 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 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诈骗案件频频出 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 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 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诈骗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 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 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上述情况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绝非有利无 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往往在其他方面又 具有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 的同时又是增加风险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 是在金融体系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权衡利害之 后的抉择,有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 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 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 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较发达 的国家,还是在金融市场较不发达的国家,只有用积极的、审慎 的态度客观地评估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大胆推进 金融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中国金融专业化所面临的抉择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 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 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 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 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 量的扩张给银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 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 制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金 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由 化已成气候的今天,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汇率自由化。分 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 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 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 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 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 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 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 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 优配置,但在 “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 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 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 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诈骗案件频频出 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 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 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诈骗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 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 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由此我们对经济自由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作为一把 双刃剑,如何去正确的运用它,而发展壮大自己,仍然需要着我 们不断地发掘和努力。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金融自由化的困境, 也仅仅只是一时的,更要求着我们不断地去理解它,正确地制定 方针和策略,使我国的金融发展之路更加宽广,更加光明 。 参考文献:《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昌 2005-12-24 《 21 世纪金融大趋势------金融自由化》 马君潞 1999 杨会晏, 李文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高中英语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一、金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在21世纪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文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ck(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CAPM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CAPM模型同时代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oss(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cas(1978)典型代理资产定价模型。  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 and 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ma和Frenc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ss(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M-M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M-M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Black(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 Puzzle)”,对此M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M-M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M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来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来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来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来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Fama and Babiak,1968)。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最早Miller(1961)注意到红利可能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但是直到Bhattacharya(1979)才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了红利模型,Bhattaeharya成为第一个将博弈论引入金融分析的学者,Bhattacharya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前景与其他普通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管理者通过公司的尽可能高的红利向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如果公司红利水平高意味着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好,而对于无法支付高额红利的公司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从而担负过高的财务成本。以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又进行了一个改造(Miller and Rock,1985;John and Williams,1985)。但是仍有学者质疑认为,按照以上模型认为只有在公司需要为新项目向市场融资时,才有积极性支付高水平的红利,但事实上模型的红利支付水平并不受公司是否有新项目的影响。也就是说,上面的信号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红利的平滑性。为此,Kumar(t988)发展出了一个粗糙信号(Coarse Signaling)模型,其结论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红利信号模型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为什么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是股票回购。Ofer和Thakor(1987),Barclay和Smith(1988)用逆向选择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公司更愿意在市场上自己股票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所以回购股票行为向市场传达了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所以会引起股票价值的上涨,从而使公司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而用红利分配利润不存在这一逆向选择问题。  资本结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在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前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应用博弈论描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大大推动了对公司基本结构决策研究的发展。  最早Ross(1977)建立了一个公司负债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公司通过负债率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息,由于高负债率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加大,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为公司的经营者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乐观时才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选择贷款,提高负债率。而前景乐观的公司提高负债率的决策是前景悲观的公司所无法模仿的,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高负债率是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的信号。随后在Myers(1984)的模型中,认为如果管理者在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融资时,如果管理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自己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了,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如果管理者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所以说公司增加发行股票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目前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Myers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投资时首先选择的是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投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这被称之为“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of finance)”。  在金融分析中应用博弈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取得较大成绩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的研究,Jensen和Mecking(1976)指出公司中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其一是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矛盾,其二是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代理矛盾。债权人与股东间的矛盾表现在股东总是扩大公司投资风险,因为项目成功了超额收益全部是股东的,而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的成本由债权人与股东共同负担。Diamond(1989)通过研究认为,在长期重复博弈条件下,股东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股东和债权人间的矛盾。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矛盾是由于股东不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因而管理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  在80年代末与90年代,出现了有大量关于代理问题的研究成果,Hart和Moore(1989,1994,1998)研究发现当企业家计划投资新项目而需要向外融资时,与投资者签订贷款合同是最优合同,得到这一结论的关键在于虽然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在项目未来进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情况,但是第三方(例如:法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此时贷款合同是最优融资合同,并且Hart认为由于贷款人在企业家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控制公司的资产,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偿还贷款。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概念最早是由Manne(1965)提出的,他认为为了有效的配置资源,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在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中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收购、兼并、股票的发行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等手段。在传统的完全竞争、无摩擦的资本市场假设下,很少考虑公司所有权转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事实上每次兼并收购活动都会引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波动。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非对称信息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内在机制。  Crossman和Harl(19803研究了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他们认为当收购方发现一个目标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而决定收购目标公司时,面对外部的标购,原有的股东知道收购者通过收购后公司在新的经营者经营下,效率会提高,所以会自发抵制收购,等待收购价格的升高,直到收购价格升高到在新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下的合理的价格时,原有股东才会出售手中股票。考虑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搜集信息、组织收购是有成本的,所以采用标购行为实际上为收购方带来了损失。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如果收购方在标购目标公司以前就已经持有了目标公司的一定股票,可以解决上述“搭车问题”的困惑,收购方可以用自己手中股票的增值弥补收购带来的损失。然而Shleifer和Vishny的结论并没有在实证中得到证实,反而Desai和Kim(1988)的实证结果认为大多数的收购方在标购前并没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研究方面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收购行为往往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例如:Jennings和Mazzeo(1993)发现收购发生时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首次出价,大多数高于收购前10天的股票价格的20%。Fishman(1988)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有潜在竞争者随时会加入收购,较高的出价是为了阻止竞争者加入。  新股发行(IPO)  在1963年在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组织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存在着明显的超额回报的现象,以后许多学者在许多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Ibbotson和Ritter(1995)统计得出美国纽约证券市场1960-1992年发行新股的首日的超额回报是3%。在许多年中IPO现象成为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又一个证据。  对IPO现象最早的解释是由Rock(1986)作出的,Rock认为IPO现象实质是个逆向选择问题,新股上市时市场上存在着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一类是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只是在新股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才购买,而当定价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只有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才会参加购买,所以平均来说,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购入了较大比例的被过高定价的股票,为了在市场中留住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公司在初次发行新股时常常有意低定价。类似Rock对IPO超额回报问题的解释,许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其他合理解释,例如:Allen和Faulhaber(1989)以及Grinblatt和Hwang(1989)将新股发行低定价解释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的信号;Hughes和Thakor(1992)认为公司新股发行低定价是为了规避诉讼风险;Ruud(1993)认为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高回报是由于承销商的价格稳定活动造成的。  在IPO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好。Ritter(1991)研究发现,在1975-1984年间发行的新股在发行后3年间的回报比正常股票的回报至少低15%。以后Loughran(1993,1995)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Shiller(1990)用所谓“主持人效应”解释新股长期回报不好的现象,他认为新股上市的初期承销商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会创造短期超额需求的假象,随后随着承销商从市场的退出,导致了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  (二)不对称信息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Grossman和stiglitz(1980)最早将非合作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引入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了所谓资产定价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获得信息(所谓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构成影响。在8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成果主要用于解释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直到Kyle(1985)以及Kyle和Milgrom(1985)研究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成果出现以后,不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以后在Kyle Milgrom框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这一框架下的价格决定机制不同于Modigliani Miller的市场均衡机制,是通过研究具体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常常将这部分研究成果称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Kyle研究了在做市商制度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Kyle的模型中,市场由三类参与者构成:风险中性的做市商、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出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进入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信息交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信息交易者选择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易数量。与Kyle不同之处在于,Milgrom建立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 Trade Model)中交易者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每次都只能买入或卖出一个单位的资产,做市商根据交易指令的类型来设定买卖价差,在均衡条件下,由于有竞争做市商的存在,买入报价是做市商收到卖出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卖出报价是做市商收到买入交易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交易者的交易指令将促使做市商调整其买卖报价,这种调整从本质上是一种贝叶斯学习过程。  Easley和O'Hara(1987)在Milgrom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交易规模对做市商价格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做市商的定价策略会依赖指令的规模,数量比较大的指令往往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以后Easley和O'Hara(1992)又考察了交易时间对价格行为的影响,发现交易时间会影响价格,并且交易间隔影响交易价差的大小。  现代金融理论方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难题得到解释。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还很难令人满意,例如:对P/E比率和P/B比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对IPO以及基金中的折价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另外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释,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不是我写的,。是网路上搜索到的Advantages of Getting a Loan from the Bank for My Studies助学贷款的好处I am a College student from a farmer's family in a mountaineous A year ago, I was admitted to a famous Before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I was told that the necessary expenses during my four years' study would cost nearly fifty thousand My parents had collected all the money there was to collect, including the money borrowed from their relatives, but it was hardly enough to meet the Then,good news came that I could resort to the bank for a I thought it was a good idea and so I did My decision wa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siderations: First, with the loan I can pay the tuition and support my life on the Secondly, I don't have to depend on my parents who are always worrying about the enormous family Thirdly, I will always have the pressure upon me which forces me to study the hard Fourthly, I have to live a very simple life and save every coin To sooner liquidate the debt, I sometimes work as a home tutor, sometimes a door-to-door salesman, sometimes a restaurant Finally, while doing part-time jobs, I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social experience, bitter sometimes, sweet occasionally but happy all the I think the above are the advantages the loan from the bank has brought to They are beneficial not only to my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but also to my future career, because I firmly believe in the saying that "Harsh life produces a diligent and intelligent "可以不咯?

It seems that the USA is experiencing the same thing Hong Kong experienced in 2003, when the housing bubble burst and the SARS virus Being a small open economy, Hong Kong can do nothing to remedy the The USA is different, it has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on its I hope that America will try their best to reverse the trend so that the world economy will grow A recession in the US will certainly affect China, because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s, to a certain extent, export-led and America is the largest market for Chinese If the Chinese economy is affected, it will affect Hong Kong too because every year we have a large number of visitors from C They also buy houses as well as stocks and shares in Hong K However, it will be impossible to have a recession as severe as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30’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 gold standard has been In the past, a dollar was not just a piece of paper, it was also a piece of You could convert it into gold at a fixed Now a dollar is just a piece of Under the gold standard the government lost the freedom to control (or to increase) the money Now the government can print as much money as she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inflation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having a The knowledge that private virtue is public Private individuals still want to save more and spend less during bad But governments know that people should spend more in ba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do so, governments will have deficit budgets by cutting taxes and spend more money than they Governments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leads them to prevent such a tragedy from happening The PD thesis of Ben Bernanke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of the US) is about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how to prevent it from happening There are coordinated measures taken by the main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those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C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governments did not take coordinated measures, and one country’s measure was nullified by another country’s

The term financial crisis is applied broadly to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in which som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r assets suddenly lose a large part of their In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many financial cri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banking panics, and many recessions coincided with these Other situations that are often called financial crises include stock market crashes and the bursting of other financial bubbles, currency crises, and sovereign Many economists have offered theories about how financial crises develop and how they could be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however, and financial crises are still a regular occurrence around th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is a major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st of its kind since 1987, and which is ongoing as of mid-November It became prominently visible in September 2008 with the failure, merger or conservatorship of several large United States-based financial The underlying causes leading to the crisis had been reported in business journals for many months before September, with commentary about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leading US and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s, insurance firms and mortgage banks consequent to the subprime mortgage Beginning with failures of lar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rapidly evolved into a global crisis resulting in a number of European bank failures and declines in various stock indexes, and large reductions in the market value of equities (stock) and commodities The crisis has led to a liquidity problem and the de-leverag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which further accelerated the liquidity World political leaders and national ministers of finance and central bank directors have coordinated their efforts to reduce fears but the crisis is ongoing and continues to change, evolving at the close of October into a currency crisis with investors transferring vast capital resources into stronger currencies such as the yen, the dollar and the Swiss franc, leading many emergent economies to seek ai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 The crisis was triggered by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is an acute pha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