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我国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29 13:57:33

我国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1、人工智能技术。因为IMS的目标是计算机模拟制造业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从而取代或延伸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成为IMS关键技术之一。IMS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息息相关。2、并行工程。针对制造业而言,并行工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学,应用于IMS中,将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设计的盲目性和设计的重复性。3、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制造过程的系统和各个环节“智能集成”化的支撑。信息网络同时也是制造信息及知识流动的通道。4、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模拟出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更有效,更经济、更灵活的组织生产,实现了产品开发周期最短,产品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优,生产效率最高的保证。同时虚拟制造技术也是并行工程实现的必要前提。5、自律能力构筑。即收集和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强大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6、人机一体化。智能制造系统不单单是“人工智能系统,而且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种混合智能。想以人工智能全面取代制造过程中人类专家的智能,独立承担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人机一体化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的配合下,更好的发挥人的潜能,使达到一种相互协作平等共事的关系,使二者在不同层次上各显其能,相辅相成。7、自组织和超柔性。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组成单元能够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组成一种最佳结构,使其柔性不仅表现运行方式上,而且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所以称这种柔性为超柔性,类似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如同一群人类专家组成的整体。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由于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少,人工智能的人才市场处于空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之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浙海德曼(688577)、三丰智能(300276)、埃夫特(688165)、创世纪(300083)、山河智能(002097)、哈工智能(000584)、瀚川智能(688022)、华东数控(002248)、华明装备(002270)、宇环数控(002903)、机器人(300024)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前列的行业、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5个等级2021 年5 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发布,该标准将智能制造能力定义为: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并且提出了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的5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三大行业智能制造成熟度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在一级及以下的企业占比为7%,二级企业占比超过20%,三级和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均超过12%,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6%,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0%。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0%,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1%。综上所述,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智能制造能力分为5个等级。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7%,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智能制造聚集区。但是,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家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数据孤岛严重,软件系统集成度低缺乏顶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怎么写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国内智能制造起点较低美国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源于1992年美国执行新技术政策,该政策大力支持关键重大技术(Critical Technology),包括信息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自在其中,美国政府开始借助此举改造传统工业并启动新产业,也是较早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国家。相比美国,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较慢,在80年代末才将“智能模拟”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课题,目前已在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人、汉语机器理解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时,国家科技部也正式提出了“工业智能工程”,作为技术创新计划中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制造是该项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国内智能制造发展稳定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8万亿我国已成世界制造大国,在制造业稳定发展同时,智能制造行业很快成为驱动我国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国家《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政策,“十三五”期间智能设备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大。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各行各业均在布局智能制造1、各行各业都在纷纷布局智能制造,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智能建筑机器人表现抢眼。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对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建筑行业协会、高校等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施工单位要积极导入建筑机器人。杨国强认为,机器人能在解决建筑安全和质量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方面发挥作用。2、智能家电能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对着空气下指令,家里的电器立马行动起来;出门在外,通过手机就能遥控家中大小电器;不仅能听懂你的指令,还能为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歌曲……如今的智能家电,已经不单单是一台台能够进行语音识别的电器,而是形成了一个智能生态圈。3、对数字化车间而言,它的最终目标则是打造无人工厂。杨元庆表示,中国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要抓住三个关键点。首先,运用好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智能制造,首先要运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对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即使是数字化机床,智能化的程度也不高,因此杨元庆提议嵌入计算的模块和存储能力,嵌入网络连接能力,提高车间数字化水平。然后,充分利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杨元庆表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未来的大势所在,要将其运用到每个车床、每个车间。最后,充分抓住5G发展机遇,将其应用在车间里,用于车床的连接,生产流程的控制和管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智能制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制造行业的新战略点,智能制造的市场也会不断提高。参考来源:WSI和生英钛--和生动态--国内智能制造市场的发展空间如何

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西方发达国家,智能制造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他们是用几十年时间充分发展数字化制造之后,再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进而迈向更高级的智能制造阶段。在中国,制造业对于智能升级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近年来技术进步也很快,但是总体而言,中国智能制造的基础非常薄弱,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还没有完成数字化制造转型。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如何推进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首先,必须实事求是,中国企业在推进智能升级的过程中要踏踏实实地完成数字化“补课”,夯实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同时,不必走西方发达国家“顺序发展”的路径,努力探索一条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新路。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界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一方面,一批数字化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成功转型,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另一方面,部分原来还未实现数字化制造的企业,则采用并行推进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技术路线,在完成数字化制造“补课”的同时,成功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跨越。这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中国推进智能制造应采取“并联式”的发展方式,采用“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并行推进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以及时充分应用高速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式技术创新,引领和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智能转型。未来若干年,考虑到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也考虑到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还不成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大规模推广和全面应用“互联网+制造”;同时,在大力普及“互联网+制造”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种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以高打低、融合发展”。一方面,使得广大企业都能高质量完成“数字化补课”;另一方面,尽快尽好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大大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再过若干年,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基本成熟之后,中国制造业将进入全面推广应用普及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新阶段。我国在推动三个基本范式“融合发展”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未来数十年,我国企业在智能升级过程中,将普遍面临多次范式转化和技术升级,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和实行智能制造的相关标准,为后续发展做好准备,避免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利于我国推进智能制造的分阶段实施和不断升级。在实施“并行推进、融合发展”这一技术路线的过程中,要强调“五个坚持”的方针。一是坚持“创新引领”。紧紧抓住新一代智能制造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瞄准高端方向,加快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用创新引领和推动制造业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二是坚持“因企制宜”。推动智能制造,要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中国的企业参差不齐,实现智能转型不能搞“一刀切”,各个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要结合企业发展实情,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经济性的平衡,实事求是地应用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三是坚持“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不能仅仅停留在典型、示范、部分制造环节或者部分制造领域,而是要着眼于广大企业、各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产业,推动中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中国制造业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四是坚持建设良好的发展生态。各级政府、科技界、学界、金融界等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帮助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升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用产学研金政”紧密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从事推广应用各种共性使能技术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新兴企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要以人为本,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培养一代智能制造优秀人才。五是坚持开放与协同创新。中国制造业界要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制造业界的交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市场,中国的创新体系是开放的创新体系。我们要和世界制造业的同行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新一代智能制造,共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使制造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智能制造聚集区。但是,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家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数据孤岛严重,软件系统集成度低缺乏顶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题目

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浙海德曼(688577)、三丰智能(300276)、埃夫特(688165)、创世纪(300083)、山河智能(002097)、哈工智能(000584)、瀚川智能(688022)、华东数控(002248)、华明装备(002270)、宇环数控(002903)、机器人(300024)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前列的行业、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5个等级2021 年5 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发布,该标准将智能制造能力定义为: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并且提出了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的5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三大行业智能制造成熟度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在一级及以下的企业占比为7%,二级企业占比超过20%,三级和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均超过12%,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6%,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0%。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0%,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1%。综上所述,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智能制造能力分为5个等级。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7%,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智能制造聚集区。但是,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家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数据孤岛严重,软件系统集成度低缺乏顶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第五年,也是智能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当前全球各国都将制造业放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智能制造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竞争的主战场。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强国的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整体来看,智能制造产业市场潜力大,各地争相抢占智能制造高地。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形成了4大聚集区:环渤海地区:依托地区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核心区域”与“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北京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等软件领域优势突出。长三角地区: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对平衡。珠三角地区:加快机器换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主阵地。其中,广州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建设,深圳重点打造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产业制造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及创新服务基地。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尚处于自动化阶段,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以先进激光产业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亮点”,发展出了技术领先、特色突出的先进激光产业。智能制造行业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按开发区数量来看,拥有智能制造开发区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山东省,合计达4个;其次为湖北省、河北省、江苏省,智能制造开发区数量均为3个;北京市、辽宁省各2个;贵州省、浙江省、天津市以及广西均为1个。从面积来看,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智能制造开发区总面积均在1000公顷以上。

我国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摘要

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第五年,也是智能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当前全球各国都将制造业放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智能制造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竞争的主战场。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强国的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整体来看,智能制造产业市场潜力大,各地争相抢占智能制造高地。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形成了4大聚集区:环渤海地区:依托地区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核心区域”与“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北京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等软件领域优势突出。长三角地区: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对平衡。珠三角地区:加快机器换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主阵地。其中,广州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建设,深圳重点打造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产业制造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及创新服务基地。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尚处于自动化阶段,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以先进激光产业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亮点”,发展出了技术领先、特色突出的先进激光产业。智能制造行业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按开发区数量来看,拥有智能制造开发区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山东省,合计达4个;其次为湖北省、河北省、江苏省,智能制造开发区数量均为3个;北京市、辽宁省各2个;贵州省、浙江省、天津市以及广西均为1个。从面积来看,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智能制造开发区总面积均在1000公顷以上。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浙海德曼(688577)、三丰智能(300276)、埃夫特(688165)、创世纪(300083)、山河智能(002097)、哈工智能(000584)、瀚川智能(688022)、华东数控(002248)、华明装备(002270)、宇环数控(002903)、机器人(300024)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前列的行业、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分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5个等级2021 年5 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发布,该标准将智能制造能力定义为: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并且提出了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的5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三大行业智能制造成熟度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在一级及以下的企业占比为7%,二级企业占比超过20%,三级和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均超过12%,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6%,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0%。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0%,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1%。综上所述,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智能制造能力分为5个等级。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7%,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西方发达国家,智能制造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他们是用几十年时间充分发展数字化制造之后,再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进而迈向更高级的智能制造阶段。在中国,制造业对于智能升级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近年来技术进步也很快,但是总体而言,中国智能制造的基础非常薄弱,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还没有完成数字化制造转型。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如何推进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首先,必须实事求是,中国企业在推进智能升级的过程中要踏踏实实地完成数字化“补课”,夯实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同时,不必走西方发达国家“顺序发展”的路径,努力探索一条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新路。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界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一方面,一批数字化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成功转型,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另一方面,部分原来还未实现数字化制造的企业,则采用并行推进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技术路线,在完成数字化制造“补课”的同时,成功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跨越。这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中国推进智能制造应采取“并联式”的发展方式,采用“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并行推进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以及时充分应用高速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式技术创新,引领和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智能转型。未来若干年,考虑到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也考虑到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还不成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大规模推广和全面应用“互联网+制造”;同时,在大力普及“互联网+制造”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种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以高打低、融合发展”。一方面,使得广大企业都能高质量完成“数字化补课”;另一方面,尽快尽好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大大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再过若干年,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基本成熟之后,中国制造业将进入全面推广应用普及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新阶段。我国在推动三个基本范式“融合发展”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未来数十年,我国企业在智能升级过程中,将普遍面临多次范式转化和技术升级,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和实行智能制造的相关标准,为后续发展做好准备,避免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利于我国推进智能制造的分阶段实施和不断升级。在实施“并行推进、融合发展”这一技术路线的过程中,要强调“五个坚持”的方针。一是坚持“创新引领”。紧紧抓住新一代智能制造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瞄准高端方向,加快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用创新引领和推动制造业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二是坚持“因企制宜”。推动智能制造,要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中国的企业参差不齐,实现智能转型不能搞“一刀切”,各个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要结合企业发展实情,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经济性的平衡,实事求是地应用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三是坚持“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不能仅仅停留在典型、示范、部分制造环节或者部分制造领域,而是要着眼于广大企业、各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产业,推动中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中国制造业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四是坚持建设良好的发展生态。各级政府、科技界、学界、金融界等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帮助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升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用产学研金政”紧密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从事推广应用各种共性使能技术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新兴企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要以人为本,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培养一代智能制造优秀人才。五是坚持开放与协同创新。中国制造业界要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制造业界的交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市场,中国的创新体系是开放的创新体系。我们要和世界制造业的同行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新一代智能制造,共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使制造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我国能源现状研究论文怎么写

主要问题: 1、经济增长对能源供应形成长期的高依赖 2、城市人口增多加大了新增能源需求 3、全球产业链下游带来的能源需求转移 4、能源资源不足,并且以煤为主,结构较差 5、环境容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的压力 发展思路: 1、开源节流 2、加大清洁能源比重 3、加强行业内管理,加快行业改革力度

中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爱护环境 人人有则!

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困难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因此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在我看来在开发新能源当中,核能应重点开发;理由如下: 一,由人类研究核的发展历程来看,核由难以被人发现的不可再分粒子演变成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堆,这说明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家都在埋头于发现核的秘密,从另一个角度看,核能越来越重要了。 二,核能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能源缺乏,更重要的是核能本身的巨大能量,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甚至我们现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三,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五,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六,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七,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基于以上的优点,在当下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学设立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核能;在我国,几所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等大学都设立了和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再一次证明了核能就是能源未来的发展! 然而,我认为使核能不能成为目前的主要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裂核反应和热核反应(即核反应堆),但是热核反应是要利用裂核反应来实现的,而裂核反应是需要不稳定的重核,不稳定的重核主要是铀-235,这是一种很稀小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核技术的难度极高,所以需要尖端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即使很模糊,但这就像法拉第当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一样,核能的未来将是不可估计的巨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