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公共管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3 17:18:14

公共管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方法,还是如何写,什么弄啊,还是不会写,方法其实没管用。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那么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操作方法01规范研究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0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0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04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05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06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07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08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所要研究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充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以及前景。(2)研究项目分析法在进行理论的搜集与分析之后,根据现有的研究项目整体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有理有据,设计更合理。

写论文的常见研究方法: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研究过程1、确定调查课题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2、制定调查计划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3、收集材料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4、整理材料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5、总结研究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公共管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理论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又称为规范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通过价值判断做出结论的分析方法。(二)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三)数量分析方法公共管理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是指在广泛收集有关公共管理现象的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方法。一、实验分析方法实验分析方法来源于自然科学。在公共管理学中,这种方法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公共管理的某些现象和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发现它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面貌,为科学地从事公共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比如,将公共管理的某一项制度、某一项政策、某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进行实验,在局部取得经验后,再将其全面推广二、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是指把事物不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性或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既适用于空间序列,又适用于时间系列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两种具体方式。三、资料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又称文献法或间接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中的资料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料中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内容,从中寻求对一定公共管理现象或公共管理问题的了解、理解。

所以专业都大同小异 观察法 调查法 访谈法 文献法 什么什么的

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系统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  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怎么写

这个论文还是很难写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1、学术价值和现实要求。MBA论文的学术价值体现在揭示经济生活和管理过程中的规律、探求真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促进企业成长、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有学术价值的课题,都应在选择之列。、题目不宜大。选题要考虑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理论基础、知识面、知识层次、文字功底、兴趣和科研能力等。写熟悉的对象。MBA学员都有一定时期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可能正是自己的专长所在,以此确定选题不仅写起来容易得多而且富有现实意义。而对于想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同学是可以选择到社科赛斯公司进行了解,社科赛斯公司成立于2002年,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九年的悠久历史,是一家专注于为考研学生创造的公司,致力于为这些考研学子打造一家有内涵、有质量、有保障的考研辅导公司,并且是一家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性硕士入学规划、辅导机构。其综合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并且社科赛斯公司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汇聚了全国多个著名高校的的研究生毕业生组成的专业考研辅导机构,其专业性是非常好的,各个著名高校的研究生给你毕生汇聚一堂必然使得社科赛斯公司的专业性和专业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其核心业务涵盖考研全程规划、考研试题教研、教材规划出版、考研教学实践、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辅导、复试(面试)规划指导、考研资讯发布等,是一家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性硕士入学规划、辅导机构。

有效地利用该专业的“后发”优势以及财经类院校财经类、管理类主流学科的优势地位来迅速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应是当前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关键词】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学的恢复与重建,行政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在综合大学建立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1998年,行政学专业改称行政管理并被划归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包括传统财经类院校在内的许多非综合性高等院校也开始试办行政管理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较为知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其中绝大部分拥有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以行政学为学科基础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总的来看,虽然各财经类院校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专业建设、教学特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著名的综合性院校,还没有形成适合于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发展模式。这不仅不利于财经类院校各学科专业间的均衡发展、制约了财经类院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生产的制度化水平以及在专业归属、理论框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为此,本文将结合财经类院校的自身特点来探讨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模式、路径等,以期推动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跨越式、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为财经类院校非财经类专业的建设积累经验。一、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相比于财经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创建时间较短,属于“后发型”专业。首先,从国内高等教育各专业的发展情况看,行政管理专业到1987年才恢复,至今只有短短20年的发展时期,远未具备其他学科专业的雄厚基础和实力。该专业知识生产的制度化水平低下,在专业归属、发展取向以及方法论框架等方面仍未形成成熟模式。其次,从财经类院校各专业的发展情况看,许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前后才创立,发展时间短,远没有达到财政、金融、会计、工商等强势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和学术基础,学术影响较小,学科基础较弱。1、专业建设滞后于社会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的人才供求关系和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到党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政府机构的精简和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我国党政机关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广而招聘的人员却更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给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同时,包括财经类院校在内的许多高校却对这种人才需要的变化缺乏敏感性,往往还固守行政管理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不对等的传统观念,忽略了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权以及行政管理的服务性本质。这样,势必会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更不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2、专业的学科基础不明确。按照历史沿革,行政学的产生是近代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制度化的必然产物。“学科的制度化进程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每一个学科都试图对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界定,尤其是要说明它与那些在社会现实研究方面内容最相近的学科之间究竟有何差异。”①在这一进程中,威尔逊和古德诺通过对国家与政府、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比较分析,明确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从而实现了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离。与此同时,泰勒、法约尔等积极倡导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推动政府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主张将官僚组织和行政效率作为行政学研究的重点、将经济和效率作为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并将“科学化”视为实现政府目标的根本手段。因此,行政学从发展初期就形成了政治学和管理学两大研究传统,即分别将政治学、管理学视为行政学的学科基础。很显然,我国行政学学科归属的现实与这一学理传统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即行政学最初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尔后被划归管理学科。由于路径依赖的关系,许多财经类院校在设立行政管理专业时往往没有认真考虑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本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问题,而是照搬一些综合性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方面含糊不清、甚至比较混乱。3、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学科基础界定不清,必然会导致课程设置、师资构成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各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许多财经类院校大多照搬综合性院校的办学模式。因此,他们虽拥有的资源不同、条件不等,但其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基本雷同;并且一旦设置,更新很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比例不当,课程设置往往视师资情况而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波动性较大,等等。这样显然不利于发挥各个学校的资源优势,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师资水平相对较弱。由于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人员大多来自经济学或其他财经专业,因而对行政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问题的把握存在诸多欠缺之处;同时,从一些综合性院校引进的政治学、行政学师资又很难根据财经类院校的固有特点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整体师资水平难以得到体现。(3)偏重基本知识而轻智能的传授。从社会发展趋势看,行政管理实践将在管理技术和政策分析方面不断增强,因而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就应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但从目前国内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其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的比例仍为50%~60%、明显偏大,而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课程不到20%、明显偏小。二、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这种“后发型”特点,既导致了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较薄弱、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它的建设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例如,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凭借优势学科、专业发展的现有成果,创新性地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因此,有效地利用该专业的“后发”优势以及财经类院校财经类、管理类主流学科的优势地位来迅速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应是当前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就此,我们提出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路。1、明确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虽然行政管理原属政治学学科的分支,但现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主体与基础。从国外行政学的发展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行为分析、系统分析等多种学科和研究方法纷纷进入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了许多交叉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应紧紧把握“公共问题”取向,积极借鉴、引入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走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建设路径。基于此,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突破传统行政学建设的模式,充分整合和发挥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术资源,从而奠定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2、准确定位专业建设目标。财经类院校大都是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融法、工、文、理为一体的多学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行政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行政管理领域从事决策和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其所要的知识结构与财经类院校的学科结构基本一致,这是财经类院校开设此专业的便利条件之一。因此,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应结合兄弟院校、尤其是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紧密联系本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目标。3、努力形成专业建设特色。特色建设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可以看出,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学术资源、形成符合高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的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将成为未来教育部重点鼓励、扶持的专业建设方向。对于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而言,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实现行政管理专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应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探讨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方向。4、科学构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财经类院校的校情以及专业建设目标、专业特色,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紧紧把握行政学的核心问题、围绕政府及其公共管理活动来建构,增设或强化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在此原则指导下,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主要涉及政府的基础理论、政府的组织和结构、政府治理及其工具选择、政府改革与政府绩效等领域,尤其应强化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方面的课程等。5、加强师资建设,形成学术结构全面、层次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业建设与发展首先需要有活力的、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和教研团队。为此,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积极引进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培养和转化高学历、潜力大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本领域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另外,行政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实践经验,对行政管理实际工作的体会不深,因此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上也就难有突破。为此,可以聘请政府官员、公共部门的负责人做兼职教师,同时也可根据需要选送一部分专职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在教学方式上,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增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并尽可能地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三、结束语总之,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将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整体进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系统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  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应该选ABCD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系统分析。(2)比较分析。(3)实验分析。(4)案例分析。

有效地利用该专业的“后发”优势以及财经类院校财经类、管理类主流学科的优势地位来迅速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应是当前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关键词】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学的恢复与重建,行政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在综合大学建立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1998年,行政学专业改称行政管理并被划归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包括传统财经类院校在内的许多非综合性高等院校也开始试办行政管理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较为知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其中绝大部分拥有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以行政学为学科基础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总的来看,虽然各财经类院校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专业建设、教学特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著名的综合性院校,还没有形成适合于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发展模式。这不仅不利于财经类院校各学科专业间的均衡发展、制约了财经类院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生产的制度化水平以及在专业归属、理论框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为此,本文将结合财经类院校的自身特点来探讨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模式、路径等,以期推动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跨越式、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为财经类院校非财经类专业的建设积累经验。一、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相比于财经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创建时间较短,属于“后发型”专业。首先,从国内高等教育各专业的发展情况看,行政管理专业到1987年才恢复,至今只有短短20年的发展时期,远未具备其他学科专业的雄厚基础和实力。该专业知识生产的制度化水平低下,在专业归属、发展取向以及方法论框架等方面仍未形成成熟模式。其次,从财经类院校各专业的发展情况看,许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前后才创立,发展时间短,远没有达到财政、金融、会计、工商等强势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和学术基础,学术影响较小,学科基础较弱。1、专业建设滞后于社会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的人才供求关系和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到党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政府机构的精简和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我国党政机关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广而招聘的人员却更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给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同时,包括财经类院校在内的许多高校却对这种人才需要的变化缺乏敏感性,往往还固守行政管理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不对等的传统观念,忽略了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权以及行政管理的服务性本质。这样,势必会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更不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2、专业的学科基础不明确。按照历史沿革,行政学的产生是近代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制度化的必然产物。“学科的制度化进程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每一个学科都试图对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界定,尤其是要说明它与那些在社会现实研究方面内容最相近的学科之间究竟有何差异。”①在这一进程中,威尔逊和古德诺通过对国家与政府、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比较分析,明确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从而实现了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离。与此同时,泰勒、法约尔等积极倡导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推动政府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主张将官僚组织和行政效率作为行政学研究的重点、将经济和效率作为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并将“科学化”视为实现政府目标的根本手段。因此,行政学从发展初期就形成了政治学和管理学两大研究传统,即分别将政治学、管理学视为行政学的学科基础。很显然,我国行政学学科归属的现实与这一学理传统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即行政学最初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尔后被划归管理学科。由于路径依赖的关系,许多财经类院校在设立行政管理专业时往往没有认真考虑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本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问题,而是照搬一些综合性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方面含糊不清、甚至比较混乱。3、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学科基础界定不清,必然会导致课程设置、师资构成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各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许多财经类院校大多照搬综合性院校的办学模式。因此,他们虽拥有的资源不同、条件不等,但其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基本雷同;并且一旦设置,更新很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比例不当,课程设置往往视师资情况而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波动性较大,等等。这样显然不利于发挥各个学校的资源优势,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师资水平相对较弱。由于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人员大多来自经济学或其他财经专业,因而对行政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问题的把握存在诸多欠缺之处;同时,从一些综合性院校引进的政治学、行政学师资又很难根据财经类院校的固有特点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整体师资水平难以得到体现。(3)偏重基本知识而轻智能的传授。从社会发展趋势看,行政管理实践将在管理技术和政策分析方面不断增强,因而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就应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但从目前国内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其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的比例仍为50%~60%、明显偏大,而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课程不到20%、明显偏小。二、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这种“后发型”特点,既导致了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较薄弱、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它的建设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例如,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凭借优势学科、专业发展的现有成果,创新性地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因此,有效地利用该专业的“后发”优势以及财经类院校财经类、管理类主流学科的优势地位来迅速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应是当前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就此,我们提出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路。1、明确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虽然行政管理原属政治学学科的分支,但现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主体与基础。从国外行政学的发展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行为分析、系统分析等多种学科和研究方法纷纷进入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了许多交叉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应紧紧把握“公共问题”取向,积极借鉴、引入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走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建设路径。基于此,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突破传统行政学建设的模式,充分整合和发挥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术资源,从而奠定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2、准确定位专业建设目标。财经类院校大都是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融法、工、文、理为一体的多学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行政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行政管理领域从事决策和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其所要的知识结构与财经类院校的学科结构基本一致,这是财经类院校开设此专业的便利条件之一。因此,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应结合兄弟院校、尤其是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紧密联系本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目标。3、努力形成专业建设特色。特色建设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可以看出,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学术资源、形成符合高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的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将成为未来教育部重点鼓励、扶持的专业建设方向。对于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而言,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实现行政管理专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应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探讨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方向。4、科学构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财经类院校的校情以及专业建设目标、专业特色,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紧紧把握行政学的核心问题、围绕政府及其公共管理活动来建构,增设或强化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在此原则指导下,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主要涉及政府的基础理论、政府的组织和结构、政府治理及其工具选择、政府改革与政府绩效等领域,尤其应强化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方面的课程等。5、加强师资建设,形成学术结构全面、层次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业建设与发展首先需要有活力的、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和教研团队。为此,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积极引进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培养和转化高学历、潜力大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本领域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另外,行政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实践经验,对行政管理实际工作的体会不深,因此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上也就难有突破。为此,可以聘请政府官员、公共部门的负责人做兼职教师,同时也可根据需要选送一部分专职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在教学方式上,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增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并尽可能地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三、结束语总之,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将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整体进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共管理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 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研究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则,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看各个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和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了,北航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方向主要有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科技政策、政治学、行政学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应该选ABCD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系统分析。(2)比较分析。(3)实验分析。(4)案例分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