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绿色包装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24-07-18 05:23:43

绿色包装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绿色,包装,现状,推进,措施  正文开始  提要 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自由贸易理论的支撑下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迫于内外压力,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势在必行,并就如何发展我国绿色包装、实现包装与贸易环境相协调提出对策。  关键词:绿色包装;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是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包装作为贸易商品的组成部分,包装工业作为社会一重要部门,与环境及资源危机又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包装在生产、使用、处置中的不环保、不安全因素加剧了人类对包装工业及包装物的关注。因此,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绿色包装在国际贸易中应时而生。一系列环保条约出台,WTO日益绿化,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这一切无疑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当这些包装措施“以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时,对市场准入、产品竞争力更是构成极大的障碍。  二、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环保意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组织纷纷呼吁环保、各国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觉醒,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已不再仅局限于物美价廉、健康营养,他们开始关注商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环保产品顺应了这一趋势,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高涨,必然对作为商品组成部分的包装提出了要求,包装不符合本国环保要求的商品很明显竞争力将减弱,而带有环保标志的包装产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不发展环保型包装就意味着在失去消费者、失去市场。  (二)当前我国绿色包装对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主要贸易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区域,它们约占我国外贸额的88%,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又是绿色浪潮最盛行、环境标准严格、法律法规多样的地方。因而,我国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包装壁垒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对进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这就造成了我国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包装要求或有差异,当我们满足了一国的规定,却未必符合另一国的要求,因此出口企业必须支付昂贵的包装费以符合不同国家的规定,故我们的包装达不到别国标准时,或为达到标准使成本增加到无利可图时,面临的将是退出市场。  (三)包装方面的法律规范仍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内容涉及到包装及其废弃物管理的仅有的法律。但这两个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问题。它没有规定“易回收处理、处置或在环境中易消纳的产品包装物”的具体标准,也没有明确按哪项“国家规定”回收、再生和利用;且得以实施的条件尚不具备,包装废弃物回收、存放、处理的相应配套机构与设施还很不健全。也基本处于政策宣传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仅凭以上简单的规定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法律法规缺失或形式化,企业在生产上就会忽视绿色包装,从而在贸易中使得产品在包装上处于极为不利地位。  三、我国对绿色包装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包装的环保教育,经济手段调节,建立资金支持体系。首先,开展包装的环保运动,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和树立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制定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潮流,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日益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开拓市场、树立形象的有效途径。依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促使包装物生产商考虑环境成本,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包装物的产生;其次,政府通过征收包装物环境税获得收入,根据需要用于包装废弃物回收及处理的各项支出,从而使得促进包装物减量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过程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走企业联营之路,实施绿色设计。我国很多小包装企业资金短缺,借款能力又弱,研发水平更是堪忧。通过联营,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工作当中去,有利于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通过合并,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规模效益。更可实现风险共担,使企业平稳经营。另外,企业应坚持“设计是源头”的理念。坚持包装设计要减量化、小量化、力求与产品结合。在设计中,剔除有毒害包装材料的使用,尽量考虑环保型材料,同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坚持包装结构设计要合理。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要顺应消费者的需要,体现人性化原则,避免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要顺应出口地市场的要求,避免因结构不合理导致出口不畅。  (三)强化出口意识,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许多出口商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进口国有关环保的法规条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强度等了解不够。在包装装潢、图案和色彩等的设计上要突出环保气息,以适应国外消费者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现代消费心理;在包装材料选择上,要大力发展轻薄、高性能的纸包装、竹包装、玻璃包装,改造塑料包装。实现绿色包装,消费者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环保意识,改变攀比心理,拒绝使用过度包装、虚空包装的产品,这方面的需求转变了,企业也必将被迫转变设计策略;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随手丢弃包装物,尽可能地参与到包装废弃物回收中,从而减少包装污染,节约了资源,营造了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小花,张晓慧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法律研究[J]特区经济,  [2]王利云绿色包装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绿色包装设计是在环保的理念上产生的,在其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包装材料的耗材、回收循环使用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怎么才能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绿色包装设计过程的整体格局呢?需要掌握几个设计过程的方法,本文主要从绿色包装设计的结构、绿色包装设计的功能、绿色包装的循环周期和评价四个方面来说明绿色包装主要的设计过程。 一、从结构上看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 绿色包装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包装结构更加科学实用、美观。在这个层面上,首先认真确定基本的产品属性概念,并在其构架下考虑如何改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分析产品的功能结构,也要分析产品的材料结构。在功能结构方面: 1、弄清所包装商品形态、体量、品类、属性、运输范围,分析确定包装产品主体的结构功能或附件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包装产品的使用目的。 2、分析包装设计的整体结构功能,推敲是否可合并相关功能或减少附件的数量,是否最合理地使用了材料。 3、是否还可以节省材料和减少体积和重量。在材料结构方面:(1)包装材料的属性同包装用途配置合理;4、整体分析产品的材料构成和可拆卸性、使用实效;(3)尽量在同一包装产品中减少材料种类数,以便分类回收。 二、从功能上看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 为了使产品的使用目的更加合理,绿色包装设计需要体现其功能性。基本的思想是详细地分析产品的功能以确定什么是最基本的功能特性,进一步评估这些功能的实现是否消耗了比较少的材料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最小的负荷。其设计过程是: 1、量化的定义产品的功能价值,标识对应于功能价值的基本参数; 2、针对包装产品的具体功能列出其目标及理论和实践上的测量参数; 3、评估每项功能单位上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基于理论和实际上的测量参数进行分析,以便研究这些功能是否可以用更少的材料和能源消耗来实现; 4、比较新的包装产品与参考产品,优化新产品设计开发对策。 三、从循环周期上看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 绿色包装设计需要考虑循环周期性,便于在整个产品循环周期内对资源消耗、环境负荷作总体描述,人体设计方法是: 1、建立包装产品循环周期的运行构架; 2、列出包装材料消耗总数,评估在原材料状态下的能源消耗; 3、测定包装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测定包装产品中再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4、测定包装产品最终废弃物的数量。 四、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还需要看包装的评价 包装产品的构成要素及社会生态要素是绿色包装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对产品的构成要素的评价是指:1)把包装产品分解为相对独立的部分,简要描述它们的制造过程;2)对每一部分的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健康损害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定;3)对有可能出现污染问题的部分采取特殊的制造工艺,也可通过合理化的产品功能和结构代替有害污染的部分。对生态要素的评价主要是指:1)环境属性指标,即在包装产品的安全周期内与环境有关的指标,主要包括有大气污染指标,液体污染指标,固体污染指标和噪声污染指标。2)资源属性指标,即在产品的循环周期内所使用的材料资源指标,设计资源指标,信息资源指标和人力资源指标。3)能源属性指标是指绿色包装产品所消耗的利用率和回收处理能耗等指标。针对上述评价要素及指标,一方面参照现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以现有产品及相关技术作为参照物,通过对比来评价。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方法能够使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更加全面和规范,对于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需求的变化,促使物流和包装理念在融合中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了一种理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已被我国确定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模式。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短,又多属一次性使用,用量大,因而消耗资源十分严重;其固废物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而包装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更加迫切。在现代物质社会中,包装的合理运用促进了物流体系的完善,构造了和谐的节约型商品流通社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包装提出了以减量化(Reduce)为核心的更高、更新的要求—提供绿色包装,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一、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包装包装工业发展应符合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实施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操作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Recycle )。三个原则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三者的顺序也不能变动。减量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减量化就是要减少进入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将重点放在预防废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目前存在的过度包装浪费资源并产生大量废物,以及一次性包装物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其次,要注意包装材料的再利用。像纸版箱、玻璃瓶、塑料袋等包装材料可以再利用,以节约能源和材料。第三,要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所谓资源化是指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一般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物质使用量通常只有25%左右。以发展绿色包装为行业方向绿色包装既是一种包装理念,也是一种理想包装,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评审标准。然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包装却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包装标签及环境标志、卫生检验检疫条例等绿色壁垒对包装提出的限制主要有:包装材料含有的有毒有害元素及影晌生态或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病菌,包装印刷中含有可能像内容器迁移的有机溶剂或重金属残留物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或自行降解性能;有无环境标志等四个方面。目前,绿色包装的内涵包括以下五点实行包装减量化;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或回收再生;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包装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前面四点应是绿色包装目前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最高要求。发展绿色包装,应对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包装及物流业的挑战在国际贸易中,随着关税大幅度下降,环境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形式应运而生,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波及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绿色包装正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例如,1998年欧盟单方面禁止我国未经检疫的木制包装箱、木制托盘入境,使我国经济贸易损失达数十亿元,之后又在2000年宣布从中国、加拿大、东南亚、美国等地进口木制包装箱、木制托盘必须经过熏蒸灭菌处理。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标准,提高了贸易“门槛”。2000年,欧盟在环境贸易壁垒方面采取了更大的行动,要求家电、电子产品、通信用品的回收率为60%以上,个别产品回收率高达75。其中包装制品回收率达85 % ,这项规定将于2006年1月正式执行。近年来由于包装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许多商品出口欧美还要支付高额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等。我国包装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二、发展绿色包装,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措施发展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包装技法、生产工艺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包装学科的新发展。研究绿色包装要不断创新,研制新型节能环保的材料,提高评价包装材料性能的测试水平并建立相应标准化工作程序。同时,包装机械必须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包装设计和印刷装演应该包含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时代特征。另外,绿色包装相应的法规、技术界定以及人才的教育培养将涉及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加强立法和执法,确保绿色包装健康发展。国内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扶持、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产品,同时对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方向的企业责令整改或关停。在制定法规时,国内相关部门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又要结合我国实际,认真研究包装环境,立法全面严谨,与国际接轨,执法力求严格规范,确保绿色包装健康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量化为中心,积极研发与推广各种绿色包装材料与设备,以适应物流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的需要。▲瓦楞纸箱要向微型化、减量化方向发展。瓦楞纸箱包装应用范围广,在运输包装、物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居各种包装之首,2004年我国纸制品包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为7亿元,占包装工业总产值的33%,占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纸制品包装四大行业包装总产值之和23亿元的69%,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仅其自动生产线已从1995年的600多条发展到2004年的4000多条。我国瓦楞纸箱产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由落后跨入了世界纸箱包装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目前,瓦楞纸箱包装行业普遍存在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平均开工率只有35 % -40}i`o);市场供大于求,无序竞争,企业效益低下,亏损面扩大;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以单条生产线为例:美国的一条线的年产量是6000万平方米,德国是5700万平方米,法国是4400万平方米,而我国只有400万平方米,差距相当大。所以,瓦楞纸板生产上速度、上档次,是一个发展趋势。而减少落后设备,关闭小企业,则是纸包装行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瓦楞纸箱业的发展应以减量化为中心,向微形化、低克重方向发展。发达国家三瓦纸箱成为市场主流,从而可以大大节约纸张消耗、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而我国恰恰相反,是以五瓦纸箱为主(详见图表)。以2003年瓦楞纸箱产量为158亿平方米计算,我国多耗材70%以上。近年来,继蜂窝纸板、重型瓦楞纸板、。3A”型特种瓦楞纸板、增强加心瓦楞纸板(俗称“瓦中瓦”)等新型包装材料之后,微型瓦楞纸板(亦称“微细瓦楞纸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将是我国包装行业与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微型瓦楞纸板生产还存在起步较晚、品种少、档次低、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不高等问题,较高档次的微型瓦楞纸板还需要进口。因此,国内微型瓦楞纸板生产企业需要尽快研发出抗压强度更高、缓冲性能更好、印刷更精美、克服“搓板”现象以及成本更低的微型瓦楞纸箱(盒)。▲在运输包装、物流系统中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包装现代化,装卸机械化运输集装化,仓储货架化,管理信息化”是实施运输包装改革、发展物流产业的基本原则与内容。长期以来,木托盘、木制品包装等是运输包装的一种主要制品,在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耗用木材量很大。我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随着木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节约木材和代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木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工作中,国办发[2005]58号文件中指出,要发展木材代用,优化木材消费结构。提倡、鼓励生产和使用木材代用品,优先采用经济耐用、可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木材代用材料及其制品,减少木材的不合理消费。在包装、运输业继续推广塑料、金属、竹材等非木质包装和木塑复合包装;限制以天然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和木制包装物的生产和使用,限制食品、饮料、酒类等消费品的过渡木制包装行为。因此,在物流系统中,应大力推广国际上最新的运输包装技术—缠绕包装替代木箱包装、瓦楞纸箱包装等,节约木材资源,实现运输包装的减量化,这是企业降低包装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应对国际环境贸易壁垒的一项重要举措。缠绕包装技术是近年来在运输包装领域涌现出来的一种现代化的新技术,是推进集装化运输和物流产业化的基础。它采用特定配方与工艺技术制成的缠绕拉伸薄膜,通过应用先进电子技术和精湛的机械制造工艺制成的缠绕包装机,将各种外形规则或不规则的产品包裹成一个整体,使货物能受到保护,防止擦伤、碰伤,不破损、不散失、不划痕,减少油污与脏斑的产生,减少因包装不善带来的经济损失。缠绕包装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变产品原始落后的包装,而且能提高单元载荷体,提高装卸、运输作业效率;保证装卸人员、运输工具的安全,是发展集装化运输和物流产业的基础。缠绕包装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货物(产品)包装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缠绕包装技术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缠绕包装技术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各种纸包装、木包装,可以大大减少木材、纸张等资源的消耗,为改革运输包装、发展物流产业我到了一条好的减f化对策。拉伸薄膜裹包与其他组成单元货载的方法(如捆扎带、粘合或使用收缩膜等方法)相比较,适应性非常广泛,可以裹包各种构型的产品和实现相同尺寸的产品堆码,满足各种货载的要求。积极开发ADSTAR新型阀口包装袋,替代原有“塑塑复合袋”、“纸塑复合袋”、“预应力复合袋”、“玻纤夹筋袋”等。ADSTAR新型包装袋是国际上最新产品,具有自重轻、强度大、高耐磨性和高防水性、价格低、操作方便、有利环保(可以再循环制成其他产品,恰当的焚烧可获得一定能量,其焚烧后的肥料对水和土地绝无污染)等优点,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保护被包装物在运输、储存中牢固、不破包,减少因包装制品不善带来的经济损失,为生产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AD STAR新型包装袋是针对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解决好水泥、粮食、化肥、碳黑、塑料粒子、糖、盐、饲料、沙子等各种大宗物料包装的最好产品,可以取代那些正在被广泛使用的质量好但价格高,或正在被淘汰的质t次价格低的“塑塑复合袋”、“纸塑复合袋”、“预应力复合袋”、’‘玻纤夹筋袋”等产品。我国是世界上包装袋需要量最大的国家,年需要,10亿条包装袋,以年产3600万条包装袋计算,我国需要建立300余个同样规模的工厂。目前,ADSTAR新型包装袋与ADSTAR新型包装袋生产线在我国尚属空白,市场前景广阔。文秘杂烩网

绿色包装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几种

到中国知网上搜索,上面会有你要找的答案,而且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您好,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1、调查法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历史和现实状况资料的方法。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调查法。2、观察法观察法:指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目的和提纲,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及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因此来获得参考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通常都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有以下几个作用:①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②启发人们的思想。③带来了新的发现。3、实验法通过组织变革和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和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特点:①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涉科研对象的前提下去理解研究对象,找出问题所在。然而,实验需要对实验条件主动操纵,人为改变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变化过程,使之服从于科学知识的需要。②控制性。根据科学实验的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可能影响科研的无关因素的干扰,使研究对象处于简化和净化的状态。③因果性。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与必要途径。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根据已定的研究课题或者研究目的,通过查找文献来获得参考资料,进而能够正确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将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之中。它有以下几点作用:①有助于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可以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印象,便于访问、观察。③可以得到现实资料。④有利于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

我国,绿色,包装,现状,推进,措施  正文开始  提要 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自由贸易理论的支撑下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迫于内外压力,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势在必行,并就如何发展我国绿色包装、实现包装与贸易环境相协调提出对策。  关键词:绿色包装;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是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包装作为贸易商品的组成部分,包装工业作为社会一重要部门,与环境及资源危机又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包装在生产、使用、处置中的不环保、不安全因素加剧了人类对包装工业及包装物的关注。因此,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绿色包装在国际贸易中应时而生。一系列环保条约出台,WTO日益绿化,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这一切无疑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当这些包装措施“以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时,对市场准入、产品竞争力更是构成极大的障碍。  二、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环保意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组织纷纷呼吁环保、各国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觉醒,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已不再仅局限于物美价廉、健康营养,他们开始关注商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环保产品顺应了这一趋势,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高涨,必然对作为商品组成部分的包装提出了要求,包装不符合本国环保要求的商品很明显竞争力将减弱,而带有环保标志的包装产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不发展环保型包装就意味着在失去消费者、失去市场。  (二)当前我国绿色包装对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主要贸易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区域,它们约占我国外贸额的88%,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又是绿色浪潮最盛行、环境标准严格、法律法规多样的地方。因而,我国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包装壁垒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对进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这就造成了我国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包装要求或有差异,当我们满足了一国的规定,却未必符合另一国的要求,因此出口企业必须支付昂贵的包装费以符合不同国家的规定,故我们的包装达不到别国标准时,或为达到标准使成本增加到无利可图时,面临的将是退出市场。  (三)包装方面的法律规范仍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内容涉及到包装及其废弃物管理的仅有的法律。但这两个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问题。它没有规定“易回收处理、处置或在环境中易消纳的产品包装物”的具体标准,也没有明确按哪项“国家规定”回收、再生和利用;且得以实施的条件尚不具备,包装废弃物回收、存放、处理的相应配套机构与设施还很不健全。也基本处于政策宣传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仅凭以上简单的规定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法律法规缺失或形式化,企业在生产上就会忽视绿色包装,从而在贸易中使得产品在包装上处于极为不利地位。  三、我国对绿色包装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包装的环保教育,经济手段调节,建立资金支持体系。首先,开展包装的环保运动,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和树立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制定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潮流,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日益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开拓市场、树立形象的有效途径。依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促使包装物生产商考虑环境成本,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包装物的产生;其次,政府通过征收包装物环境税获得收入,根据需要用于包装废弃物回收及处理的各项支出,从而使得促进包装物减量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过程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走企业联营之路,实施绿色设计。我国很多小包装企业资金短缺,借款能力又弱,研发水平更是堪忧。通过联营,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工作当中去,有利于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通过合并,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规模效益。更可实现风险共担,使企业平稳经营。另外,企业应坚持“设计是源头”的理念。坚持包装设计要减量化、小量化、力求与产品结合。在设计中,剔除有毒害包装材料的使用,尽量考虑环保型材料,同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坚持包装结构设计要合理。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要顺应消费者的需要,体现人性化原则,避免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要顺应出口地市场的要求,避免因结构不合理导致出口不畅。  (三)强化出口意识,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许多出口商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进口国有关环保的法规条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强度等了解不够。在包装装潢、图案和色彩等的设计上要突出环保气息,以适应国外消费者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现代消费心理;在包装材料选择上,要大力发展轻薄、高性能的纸包装、竹包装、玻璃包装,改造塑料包装。实现绿色包装,消费者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环保意识,改变攀比心理,拒绝使用过度包装、虚空包装的产品,这方面的需求转变了,企业也必将被迫转变设计策略;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随手丢弃包装物,尽可能地参与到包装废弃物回收中,从而减少包装污染,节约了资源,营造了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小花,张晓慧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法律研究[J]特区经济,  [2]王利云绿色包装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绿色包装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绿色包装设计是在环保的理念上产生的,在其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包装材料的耗材、回收循环使用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怎么才能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绿色包装设计过程的整体格局呢?需要掌握几个设计过程的方法,本文主要从绿色包装设计的结构、绿色包装设计的功能、绿色包装的循环周期和评价四个方面来说明绿色包装主要的设计过程。 一、从结构上看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 绿色包装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包装结构更加科学实用、美观。在这个层面上,首先认真确定基本的产品属性概念,并在其构架下考虑如何改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分析产品的功能结构,也要分析产品的材料结构。在功能结构方面: 1、弄清所包装商品形态、体量、品类、属性、运输范围,分析确定包装产品主体的结构功能或附件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包装产品的使用目的。 2、分析包装设计的整体结构功能,推敲是否可合并相关功能或减少附件的数量,是否最合理地使用了材料。 3、是否还可以节省材料和减少体积和重量。在材料结构方面:(1)包装材料的属性同包装用途配置合理;4、整体分析产品的材料构成和可拆卸性、使用实效;(3)尽量在同一包装产品中减少材料种类数,以便分类回收。 二、从功能上看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 为了使产品的使用目的更加合理,绿色包装设计需要体现其功能性。基本的思想是详细地分析产品的功能以确定什么是最基本的功能特性,进一步评估这些功能的实现是否消耗了比较少的材料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最小的负荷。其设计过程是: 1、量化的定义产品的功能价值,标识对应于功能价值的基本参数; 2、针对包装产品的具体功能列出其目标及理论和实践上的测量参数; 3、评估每项功能单位上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基于理论和实际上的测量参数进行分析,以便研究这些功能是否可以用更少的材料和能源消耗来实现; 4、比较新的包装产品与参考产品,优化新产品设计开发对策。 三、从循环周期上看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 绿色包装设计需要考虑循环周期性,便于在整个产品循环周期内对资源消耗、环境负荷作总体描述,人体设计方法是: 1、建立包装产品循环周期的运行构架; 2、列出包装材料消耗总数,评估在原材料状态下的能源消耗; 3、测定包装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测定包装产品中再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4、测定包装产品最终废弃物的数量。 四、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还需要看包装的评价 包装产品的构成要素及社会生态要素是绿色包装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对产品的构成要素的评价是指:1)把包装产品分解为相对独立的部分,简要描述它们的制造过程;2)对每一部分的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健康损害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定;3)对有可能出现污染问题的部分采取特殊的制造工艺,也可通过合理化的产品功能和结构代替有害污染的部分。对生态要素的评价主要是指:1)环境属性指标,即在包装产品的安全周期内与环境有关的指标,主要包括有大气污染指标,液体污染指标,固体污染指标和噪声污染指标。2)资源属性指标,即在产品的循环周期内所使用的材料资源指标,设计资源指标,信息资源指标和人力资源指标。3)能源属性指标是指绿色包装产品所消耗的利用率和回收处理能耗等指标。针对上述评价要素及指标,一方面参照现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以现有产品及相关技术作为参照物,通过对比来评价。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方法能够使绿色包装的设计过程更加全面和规范,对于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我国,绿色,包装,现状,推进,措施  正文开始  提要 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自由贸易理论的支撑下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迫于内外压力,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势在必行,并就如何发展我国绿色包装、实现包装与贸易环境相协调提出对策。  关键词:绿色包装;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是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包装作为贸易商品的组成部分,包装工业作为社会一重要部门,与环境及资源危机又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包装在生产、使用、处置中的不环保、不安全因素加剧了人类对包装工业及包装物的关注。因此,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绿色包装在国际贸易中应时而生。一系列环保条约出台,WTO日益绿化,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这一切无疑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当这些包装措施“以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时,对市场准入、产品竞争力更是构成极大的障碍。  二、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环保意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组织纷纷呼吁环保、各国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觉醒,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已不再仅局限于物美价廉、健康营养,他们开始关注商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环保产品顺应了这一趋势,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高涨,必然对作为商品组成部分的包装提出了要求,包装不符合本国环保要求的商品很明显竞争力将减弱,而带有环保标志的包装产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不发展环保型包装就意味着在失去消费者、失去市场。  (二)当前我国绿色包装对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主要贸易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区域,它们约占我国外贸额的88%,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又是绿色浪潮最盛行、环境标准严格、法律法规多样的地方。因而,我国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包装壁垒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对进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这就造成了我国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包装要求或有差异,当我们满足了一国的规定,却未必符合另一国的要求,因此出口企业必须支付昂贵的包装费以符合不同国家的规定,故我们的包装达不到别国标准时,或为达到标准使成本增加到无利可图时,面临的将是退出市场。  (三)包装方面的法律规范仍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内容涉及到包装及其废弃物管理的仅有的法律。但这两个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问题。它没有规定“易回收处理、处置或在环境中易消纳的产品包装物”的具体标准,也没有明确按哪项“国家规定”回收、再生和利用;且得以实施的条件尚不具备,包装废弃物回收、存放、处理的相应配套机构与设施还很不健全。也基本处于政策宣传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仅凭以上简单的规定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法律法规缺失或形式化,企业在生产上就会忽视绿色包装,从而在贸易中使得产品在包装上处于极为不利地位。  三、我国对绿色包装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包装的环保教育,经济手段调节,建立资金支持体系。首先,开展包装的环保运动,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和树立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制定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潮流,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日益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开拓市场、树立形象的有效途径。依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促使包装物生产商考虑环境成本,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包装物的产生;其次,政府通过征收包装物环境税获得收入,根据需要用于包装废弃物回收及处理的各项支出,从而使得促进包装物减量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过程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走企业联营之路,实施绿色设计。我国很多小包装企业资金短缺,借款能力又弱,研发水平更是堪忧。通过联营,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工作当中去,有利于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通过合并,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规模效益。更可实现风险共担,使企业平稳经营。另外,企业应坚持“设计是源头”的理念。坚持包装设计要减量化、小量化、力求与产品结合。在设计中,剔除有毒害包装材料的使用,尽量考虑环保型材料,同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坚持包装结构设计要合理。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要顺应消费者的需要,体现人性化原则,避免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要顺应出口地市场的要求,避免因结构不合理导致出口不畅。  (三)强化出口意识,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许多出口商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进口国有关环保的法规条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强度等了解不够。在包装装潢、图案和色彩等的设计上要突出环保气息,以适应国外消费者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现代消费心理;在包装材料选择上,要大力发展轻薄、高性能的纸包装、竹包装、玻璃包装,改造塑料包装。实现绿色包装,消费者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环保意识,改变攀比心理,拒绝使用过度包装、虚空包装的产品,这方面的需求转变了,企业也必将被迫转变设计策略;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随手丢弃包装物,尽可能地参与到包装废弃物回收中,从而减少包装污染,节约了资源,营造了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小花,张晓慧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法律研究[J]特区经济,  [2]王利云绿色包装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论文研究方法的种类包括哪几种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扶植学术、激励创新、铸造精品、传播知识来源:网络编辑:小文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七夕赠书 | 如何把握自己的爱情,或许它能帮助你》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客服删除。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好友人文在线专注于学术出版微信号: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线小文微信:rwzxbook(合作)客服QQ:2219584093原创投稿:

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哪几种

写论文的常见研究方法: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研究过程1、确定调查课题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2、制定调查计划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3、收集材料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4、整理材料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5、总结研究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最基本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访谈等形式,对得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2、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需求,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是快速了解进展最为有效方法,也用来指导研究选题,挖掘前沿热点等。3、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设计实验证实确定条件因素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阐明自变量与某一因变量的本质关系。

有关于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有关于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而论文的研究方法则是为了论文的写作去进行调查、实验等的一种研究方式,下面分享有关于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 1、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典型例子 企业管理中时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比如企业信用结果的得出,就是采用定量分析法,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的结果。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揭示事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典型例子 德尔菲法是最典型的定性分析法,该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