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9:49:20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像我在平常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有难的,有易的;有几道题一组的,也有单独一道题的……课堂中,对于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经常悄悄递过一张小纸条给他加加餐;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复习一些刚练过的类型,强化掌握。如此一来,照此顾彼,一个也不落,学习效益提升明显。  总之,在教学课上,要注重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课堂上活而不乱,轻松愉愉地学习,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一、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6-6×5(应等于8,而误得0)56÷4×5(应等于25,而误得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加强口算训练。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四、重视简便运算。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8-2=15-(8+2)、9÷5=(9×8)÷(5×8)……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321×9=21×(10-1)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五、易错题对比练习。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41+7和41×7;(25×40)÷(50×2)和25×40÷50×2;9-(5-5)和9-(5+5);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总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师要注意让计算教学变得有趣,算理与算法相结合,算法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还要注意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做好验算示范,在丰富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教材将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分为几个阶段: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再次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材按照“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编排,让学生体会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学习思路,也明确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对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想象、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总结,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几何知识,找到形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空间思维。一、注重生活中的形体,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结合教材,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与所教知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学知识。重视直观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想象、动手、观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学生说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剪刀等,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角;接着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角。我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认识。重视动手操作。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在未达到抽象思维水平之前,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经过测量,学生发现: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的长短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关系呢?由于学生学过“圆由正方形切割而来”的知识,他们便猜测圆的周长比直径的四倍少一点。我再让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学生发现:在测量过的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顺势引出圆周率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理解圆的周长。二、注重迁移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数学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例如,在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学的是直线图形的面积,而今天学的是曲线图形的面积,能否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然后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使他们经历“猜想——操作——推导”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指点,有学生发现:可以将圆剪成若干个小块再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思考,学生认为拼成长方形更容易理解,因为圆的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C/2)×半径(r)=2πr/2×r=πr2。三、注重多媒体动态演示,优化教学效果从平面到立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是他们的空间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直观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将操作、观察、讨论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但是要高质量地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单是靠动手操作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以长方形其中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后形成一个圆柱;以正方形其中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后会形成一个圆柱。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后,我让他们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并说说圆柱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把圆纸片对折4次、8次、16次……分成8份、16份、32份……为了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我问:“能让折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无法再继续折纸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4份开始,分的份数逐渐增多),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了,而把圆平均分成128份后,拼成的图形看起来就很像长方形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弥补动手操作与想象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最终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顺利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四、注重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的应用。简单的练习就是直接利用公式解题,这种练习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少部分学困生学有所成。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后,我出示练习题:(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高;(2)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它的周长是45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完一个几何图形的知识后,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我出示练习题:(1)一块圆形空地的直径是20米,每平方米草皮是8元,把这块圆形空地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2)某小区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6米,在它周围用健身石铺了一条宽2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总之,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但不管是哪种策略,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都是好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论文摘要怎么写

写论文首先要想好纲要,内容找资料、文献、再加上所学专业的理解领悟。这样摘要不就出来了吗!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批评与激励学生【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正确运用批评与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讲究批评与激励的艺术,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关键词】小学德育;批评;激励●科小学教学中,正确运用批评与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讲究批评与激励的艺术,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大多数人都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批评的过了一点,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老师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是批评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事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有时,教师心情不好,或者对某学生有偏见,就直接用非常刺耳的话语去批评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客观公正的标准:而且要针对一件事详加了解,仔细思考之后,再去处理,不要盛怒之下横加指责,使学生受了冤枉。二是批评要委婉含蓄,有所顾忌。含蓄,自古以来被称为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准。成人之间需保持此风度,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亦应如此。学生毕竟是学生,有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产生畸形心态。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的和他们谈心,含蓄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愿,从而建立默契关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是批评要适时适度,切忌唠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自己深深体会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宽松活跃型为最好,而很少选择唠叨型。这有力地说明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即使是关心的。那么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就意味这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处于不断地成熟阶段,好多问题都不会想得很透彻。因此,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聪明的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更应指出对在哪里,并且懂得应如何去做!不仅要教育学生,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讲究激励的艺术激励是一门艺术,关心学生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激励是有原则的,应持之有度,行之有效。巧引巧导,幽默风趣的语言则为激励插上腾飞的翅膀,使之锦上添花。学生是一朵花,需要激励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巧用激励,方能游刃有余,培养出坚实的果实。一是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作为老师要经常主动的和他们接触。真正地放下架子,以不同形式去关心他们,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使他们能走出自己思想的束缚,重新鼓起勇气,找回自信。老师不仅在学习上,更要在生活上去关心学生,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县城内举目无亲,住的、吃的都需花钱,且有些学生在生活上独立性较差,很难自己照顾自己,那么,此时老师应作为一个长者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叮嘱他们在季节转冷时多加点衣服,防止感冒。在外面吃饭时要注意卫生以及吃饭的规律(以学校时间为准)等。学生和班主任接触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彼此之间更加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伴随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信任增加一份,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就会逐渐被老师发现,进一步去激励!二是要持之有度,行之有效。激励就是赞美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其实质应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一种评价。他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豪感。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激励的目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但激励不可随意乱用,不要任何时候都去赞扬学生。有些学生的行为是一种取悦,为了讨好老师而献殷勤。如果老师不辩是非,对这种学生大加赞扬,一方面会助长这种学生不良行为,使他们向极端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班里的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赞扬嗤之以鼻,从而削弱了自己激励的力度。当然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也不可以一刀切,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们不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借助一些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适当发挥,从侧面间接的批评他,相信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会自觉接受批评的。对于激励,不但要持之有度,更要行之有效。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的。对于这些潜在的才能,班主任要创设一系列的情景,让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才华。三是要巧引巧导,幽默风趣。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它既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更需要轻松和欢笑,来调节紧张的学习。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在班会上以及平时的相处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赞扬,用名人作参照物,进行比喻、夸张,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遐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名人学习.甚至努力超过名人。教师的激励绝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时间久了那会让学生感觉到是一种空洞的赞美、为激励而赞美,毫无意义。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举手头足之间都可以表现出激励之意。早读前为学生整理整理衣服,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再加上一句关切的话,会让学生一整天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课堂上,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句赞美的话语,在学生看来都是至高的荣誉。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单单是一个五角星,一个优字。写上几句赞美的话,“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有进步了!”画上一些富有童趣的卡通图案,这些都会使学生在心中荡起层层的涟漪,使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近。总之,批评和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永远是教师们探讨的一门艺术。和风细雨能使禾苗茁壮成长;疾风暴雨能唤醒沉睡的枯枝。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之中,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帮助,多给学生一些阳光雨露,多给学生一些温暖的空间,学生会记得你,想着你,感谢你。作教师的,此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批评孩子十个注意[J]农家之友,2006,(12).[2]倪守东教子有方[J]人人健康,1995,(03).[3]阿伦·史密斯卡耐基面对批评[J]中学生读写(高中),2006,(02).[4]董春玲别样的“批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03).[5]张淑艳批评可以是“甜”的[J]幼儿教育,2006,(Z1).[6]朱海容中年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J]班主任之友,2005,(10).[7]杨小波年轻班主任“六忌”[J]班主任,2002,(01).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

数学论文 /html/shuxue

小学教材将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分为几个阶段: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再次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材按照“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编排,让学生体会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学习思路,也明确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对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想象、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总结,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几何知识,找到形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空间思维。一、注重生活中的形体,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结合教材,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与所教知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学知识。重视直观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想象、动手、观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学生说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剪刀等,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角;接着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角。我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认识。重视动手操作。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在未达到抽象思维水平之前,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经过测量,学生发现: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的长短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关系呢?由于学生学过“圆由正方形切割而来”的知识,他们便猜测圆的周长比直径的四倍少一点。我再让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学生发现:在测量过的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顺势引出圆周率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理解圆的周长。二、注重迁移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数学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例如,在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学的是直线图形的面积,而今天学的是曲线图形的面积,能否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然后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使他们经历“猜想——操作——推导”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指点,有学生发现:可以将圆剪成若干个小块再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思考,学生认为拼成长方形更容易理解,因为圆的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C/2)×半径(r)=2πr/2×r=πr2。三、注重多媒体动态演示,优化教学效果从平面到立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是他们的空间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直观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将操作、观察、讨论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但是要高质量地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单是靠动手操作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以长方形其中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后形成一个圆柱;以正方形其中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后会形成一个圆柱。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后,我让他们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并说说圆柱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把圆纸片对折4次、8次、16次……分成8份、16份、32份……为了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我问:“能让折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无法再继续折纸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4份开始,分的份数逐渐增多),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了,而把圆平均分成128份后,拼成的图形看起来就很像长方形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弥补动手操作与想象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最终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顺利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四、注重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的应用。简单的练习就是直接利用公式解题,这种练习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少部分学困生学有所成。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后,我出示练习题:(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高;(2)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它的周长是45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完一个几何图形的知识后,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我出示练习题:(1)一块圆形空地的直径是20米,每平方米草皮是8元,把这块圆形空地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2)某小区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6米,在它周围用健身石铺了一条宽2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总之,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但不管是哪种策略,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都是好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像我在平常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有难的,有易的;有几道题一组的,也有单独一道题的……课堂中,对于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经常悄悄递过一张小纸条给他加加餐;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复习一些刚练过的类型,强化掌握。如此一来,照此顾彼,一个也不落,学习效益提升明显。  总之,在教学课上,要注重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课堂上活而不乱,轻松愉愉地学习,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写什么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像我在平常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有难的,有易的;有几道题一组的,也有单独一道题的……课堂中,对于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经常悄悄递过一张小纸条给他加加餐;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复习一些刚练过的类型,强化掌握。如此一来,照此顾彼,一个也不落,学习效益提升明显。  总之,在教学课上,要注重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课堂上活而不乱,轻松愉愉地学习,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教材将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分为几个阶段: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再次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材按照“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编排,让学生体会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学习思路,也明确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对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想象、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总结,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几何知识,找到形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空间思维。一、注重生活中的形体,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结合教材,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与所教知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学知识。重视直观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想象、动手、观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学生说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剪刀等,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角;接着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角。我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认识。重视动手操作。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在未达到抽象思维水平之前,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经过测量,学生发现: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的长短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关系呢?由于学生学过“圆由正方形切割而来”的知识,他们便猜测圆的周长比直径的四倍少一点。我再让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学生发现:在测量过的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顺势引出圆周率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理解圆的周长。二、注重迁移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数学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例如,在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学的是直线图形的面积,而今天学的是曲线图形的面积,能否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然后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使他们经历“猜想——操作——推导”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指点,有学生发现:可以将圆剪成若干个小块再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思考,学生认为拼成长方形更容易理解,因为圆的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C/2)×半径(r)=2πr/2×r=πr2。三、注重多媒体动态演示,优化教学效果从平面到立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是他们的空间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直观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将操作、观察、讨论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但是要高质量地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单是靠动手操作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以长方形其中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后形成一个圆柱;以正方形其中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后会形成一个圆柱。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后,我让他们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并说说圆柱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把圆纸片对折4次、8次、16次……分成8份、16份、32份……为了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我问:“能让折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无法再继续折纸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4份开始,分的份数逐渐增多),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了,而把圆平均分成128份后,拼成的图形看起来就很像长方形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弥补动手操作与想象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最终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顺利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四、注重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的应用。简单的练习就是直接利用公式解题,这种练习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少部分学困生学有所成。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后,我出示练习题:(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高;(2)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它的周长是45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完一个几何图形的知识后,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我出示练习题:(1)一块圆形空地的直径是20米,每平方米草皮是8元,把这块圆形空地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2)某小区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6米,在它周围用健身石铺了一条宽2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总之,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但不管是哪种策略,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都是好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写啥

论文就是讨论一个问题的结果,把自己的观点在作文中表达出来

用遇到的数学现象或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

我妈妈开了文具店,今天是星期天,妈妈有事,叫我去看店。一会,来了一位阿姨,她说要考考我,才能告诉我买什么,她说:“李辉买了一支铅笔和一个练习本,一共花了6元。练习本的价格是铅笔的两倍。铅笔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我想了想:练习本和铅笔一共是三倍,只要6÷3就能求出铅笔的价格,那练习本的价格也能求出来了。我把答案说了出来,阿姨夸我:“能够仔细的分析题目,真不错!”“你这里练习本每本6元,作业本每本9元,我要买10本,给你1元,不用找,你该给我几本练习本,几本作文本?”我想了想说:“先假设10本全是作文本,需要10×9=9元,实际付了1元,比假设少付了9-1=9元,实际作文本比练习本多9-6=3元,就可求出练习本是9÷3=3本,作文本是10-3=7本”算出来了,阿姨直夸我聪明,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阿姨又买来几样文具,结账时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结果呢把钱算错了,我没发现,阿姨却对我说:“你呀,一夸你就得意忘行了。把该付的钱的小数点看错了,结果呢我少付3元。”“对不起,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比原来的价格缩小了10倍,相差了9倍,只要3÷9=7元,由于刚才缩小了10倍,所以要7×10=17元。”阿姨又买了几个文具,就走了。 今天,阿姨的数学题被我攻破了,我心想: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我要更加努力。

以课堂实际为主,阐述你的观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