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防汛的论文摘要怎么写高中地理

发布时间:2024-08-26 14:00:55

关于防汛的论文摘要怎么写高中地理

立意角度: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8、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包容是福9、从平淡如水角度,论点可提炼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

防洪防汛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汛期出行前要做的必要准备和洪水来临前可做的一些准备。一、汛期出行前要做哪些必要准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根据信息提示调整工作、学习及外出计划,采取有准备的应对措施。雨天驾车出行收听交通台路况,降雨信息,提前绕开积水区域。二、洪水来临前可做那些准备:备足够几天食用的食物、饮用水及日用品。收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准备通讯工具。关闭家里电源、煤气,千万别恋财,尽快撤离到安全位置,以免被洪水围困。"/>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下面两位真牛不是原创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灾害风险总是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强烈地震、日本东海地震海啸……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灾害,给无数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创。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各种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从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将每年5月12日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目的就是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在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我们倡议: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一、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我们生活、出行和日常工作中,灾害风险和事故隐患无处不在。我们诚挚地提醒您:请了解身边存在的灾害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保障您和家人的安全。 二、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灾害、了解风险、了解逃生技巧是您远离灾难并减轻伤害的有效途径。请您从现在做起,抽些时间学习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技能,让知识成为保护您和家人安全的力量。 三、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活动。防灾减灾从自身做起,我们热切期盼您能积极参与到政府、单位、社区组织的各项防灾减灾活动中,主动参加避灾、逃生演练。欢迎您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为自己、家人和朋友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另一: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海啸,并波及到美洲太平洋沿岸。 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通过收音机或电视掌握相关信息,做好防范。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潮汐有反常涨落,例如海平面明显下降或者巨浪袭来,有大量水泡冒出,一定要尽快离开。 当周围的动物出现反常的焦躁,就必须警觉了,动物是比人要敏感的! 在海啸中不幸落水,要设法抓住树枝、木板之类保持浮在水面的状态,不要举手,不要挣扎,不要无谓地消耗体力。不要喝海水。高温:高温指当时的气温等于或大于35摄氏度。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过35度,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预测到0~9度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测到0~9度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测到达到或超过0度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而某日最高气温超过35度称为高温日。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这也是夏季大城市高温的城市热岛效应。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在高温期间,为作业人员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多呆在阴凉的地方或通风的室内,减少外出,如在高温天气出行,要注意防晒防暑。 注意饮食卫生。要多饮水,以温淡盐开水或茶水为主,兼食瓜果和新鲜蔬菜。饮食以清淡为主。 保持公共卫生,预防因气温高、细菌繁殖加剧而造成的感染。注意蚊虫叮咬。 如发生中暑,应尽快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病人仰卧,解开或松开衣服。龙卷风: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龙卷风的破坏性极强,其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甚至把人吸走。2011年5月初,美国南部地区遭遇龙卷风袭击,大量市镇被毁,数百人丧生。 注意媒体报道,及时收听预报信息,做好防灾准备。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或朝风向垂直方向躲避,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5.当乘汽车时遭遇龙卷,应立即停车并下车到低洼地躲避,防止汽车被卷走,引起爆炸等。要注意的是,汽车和活动房屋对龙卷风来说都是没有任务防御作用的。雷电:所谓雷电,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块云层与另一块云层或者与大地之间,由于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反而产生瞬间剧烈放电的现象。在这放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强烈耀眼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巨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的年最多雷暴日均在50天以上,最多的达到了134天。从近30年的雷电资料看,我国雷暴日天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高层建筑物都要装备防雷设施,并定期维护。 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等高空孤立物品,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雷电天气不要室外游泳。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如果触电者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应马上把他安置成卧式,使他保持温暖、舒适,并施行触电急救,人工呼吸是十分必要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 学习地震和防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持镇定在地震中十分重要。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地震中,注意防火灾,关好电源,关闭煤气。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灾后疫病。干旱: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等。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节省用水。洪水: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所以我们要加强水土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江湖治理,兴修水利。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3.如果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千万不要游泳逃生。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5.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沙尘暴:所谓沙尘暴天气是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空气浑浊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其强度由高到低可依次分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三个等级。 注意各种媒体关于沙尘暴最新消息和防风通知的报道。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车辆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户外作业人员应暂作业。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干燥,减少室内生存的尘螨、真菌、细菌等的数量。并注意呼吸道生理卫生。在沙尘天气中,人们应该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 尘土迷眼时千万不要揉。立即把眼睛闭起来,稍低头,再眨动眼皮,让沙尘随泪水冲到眼角而流出来;或请人帮忙,用清水冲洗;严重者送往医院救治。冰雹: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能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1.得知有关冰雹的天气预报,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2.冰雹来时尽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门时,应注意保护头、面部,避免砸伤。户外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到安全地方暂避。3.若冰雹来时你正在室外,应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坚固的建筑物。4.若你正在驾驶汽车,或在车内,应立即将车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贸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5.有时,冰雹会伴有狂风暴雨,需特别注意预防及躲避。

关于防汛的论文摘要怎么写高中

立意角度: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8、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包容是福9、从平淡如水角度,论点可提炼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

下面两位真牛不是原创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灾害风险总是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强烈地震、日本东海地震海啸……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灾害,给无数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创。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各种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从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将每年5月12日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目的就是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在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我们倡议: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一、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我们生活、出行和日常工作中,灾害风险和事故隐患无处不在。我们诚挚地提醒您:请了解身边存在的灾害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保障您和家人的安全。 二、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灾害、了解风险、了解逃生技巧是您远离灾难并减轻伤害的有效途径。请您从现在做起,抽些时间学习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技能,让知识成为保护您和家人安全的力量。 三、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活动。防灾减灾从自身做起,我们热切期盼您能积极参与到政府、单位、社区组织的各项防灾减灾活动中,主动参加避灾、逃生演练。欢迎您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为自己、家人和朋友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另一: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海啸,并波及到美洲太平洋沿岸。 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通过收音机或电视掌握相关信息,做好防范。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潮汐有反常涨落,例如海平面明显下降或者巨浪袭来,有大量水泡冒出,一定要尽快离开。 当周围的动物出现反常的焦躁,就必须警觉了,动物是比人要敏感的! 在海啸中不幸落水,要设法抓住树枝、木板之类保持浮在水面的状态,不要举手,不要挣扎,不要无谓地消耗体力。不要喝海水。高温:高温指当时的气温等于或大于35摄氏度。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过35度,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预测到0~9度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测到0~9度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测到达到或超过0度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而某日最高气温超过35度称为高温日。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这也是夏季大城市高温的城市热岛效应。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在高温期间,为作业人员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多呆在阴凉的地方或通风的室内,减少外出,如在高温天气出行,要注意防晒防暑。 注意饮食卫生。要多饮水,以温淡盐开水或茶水为主,兼食瓜果和新鲜蔬菜。饮食以清淡为主。 保持公共卫生,预防因气温高、细菌繁殖加剧而造成的感染。注意蚊虫叮咬。 如发生中暑,应尽快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病人仰卧,解开或松开衣服。龙卷风: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龙卷风的破坏性极强,其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甚至把人吸走。2011年5月初,美国南部地区遭遇龙卷风袭击,大量市镇被毁,数百人丧生。 注意媒体报道,及时收听预报信息,做好防灾准备。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或朝风向垂直方向躲避,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5.当乘汽车时遭遇龙卷,应立即停车并下车到低洼地躲避,防止汽车被卷走,引起爆炸等。要注意的是,汽车和活动房屋对龙卷风来说都是没有任务防御作用的。雷电:所谓雷电,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块云层与另一块云层或者与大地之间,由于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反而产生瞬间剧烈放电的现象。在这放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强烈耀眼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巨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的年最多雷暴日均在50天以上,最多的达到了134天。从近30年的雷电资料看,我国雷暴日天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高层建筑物都要装备防雷设施,并定期维护。 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等高空孤立物品,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雷电天气不要室外游泳。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如果触电者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应马上把他安置成卧式,使他保持温暖、舒适,并施行触电急救,人工呼吸是十分必要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 学习地震和防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持镇定在地震中十分重要。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地震中,注意防火灾,关好电源,关闭煤气。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灾后疫病。干旱: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等。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节省用水。洪水: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所以我们要加强水土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江湖治理,兴修水利。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3.如果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千万不要游泳逃生。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5.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沙尘暴:所谓沙尘暴天气是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空气浑浊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其强度由高到低可依次分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三个等级。 注意各种媒体关于沙尘暴最新消息和防风通知的报道。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车辆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户外作业人员应暂作业。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干燥,减少室内生存的尘螨、真菌、细菌等的数量。并注意呼吸道生理卫生。在沙尘天气中,人们应该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 尘土迷眼时千万不要揉。立即把眼睛闭起来,稍低头,再眨动眼皮,让沙尘随泪水冲到眼角而流出来;或请人帮忙,用清水冲洗;严重者送往医院救治。冰雹: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能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1.得知有关冰雹的天气预报,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2.冰雹来时尽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门时,应注意保护头、面部,避免砸伤。户外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到安全地方暂避。3.若冰雹来时你正在室外,应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坚固的建筑物。4.若你正在驾驶汽车,或在车内,应立即将车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贸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5.有时,冰雹会伴有狂风暴雨,需特别注意预防及躲避。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关于防汛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地理

自然界中的雨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灰蒙蒙的毛毛雨,有连绵不断的连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雷阵雨……。在一个地区,如果短时间降了大暴雨,河水会上涨特别快,很容易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和房屋,使许多人无家可归。这就是暴雨造成的洪水灾害。什么叫大暴雨 大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雨。那么怎样测定降雨量的大小呢?气象工作人员在地面观测场露天放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金属圆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时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水量,可以用量杯量出。中央气象局规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暴雨天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各种防范工作,就不会发生危险。 洪水发生了,如何自救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洪水过后,怎样预防疾病流行1清除积水、秽物,通风晾晒,喷洒消毒药剂,预防传染病及蚊蝇滋生。2.服用预防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疾病。如果发生传染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湿、霉的物件要通风、晾晒。山区学生遇到山洪暴发怎么办如果山区普降大雨,在半小时之内就会暴发山洪。山洪来势快、流速大、冲刷能力强,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会给山区造成严重灾害。1.暴发山洪,过河要有老师护送。当水深超过膝盖,单身不能过河;当水流已达齐腰深度时,众人也绝不能过河。如果发生被河水冲倒的意外现象,头脑要清醒,想办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边树根、树杈才有可能脱险。2.当山洪涨水很快,老师又不能护送过河,同学们应全部回学校留宿。3.暑假在山上割草、锄地,遇倾盆大雨,进山洞等处避雨时,要预防滑坡、滚石和坍塌现象的发生。4.诶子晏炱铮庸日撬芸欤怯ο蚋叽ψ疲荒芡A粼诖笫飨拢膊荒芘艿缴礁诘亩ゲ浚员苊饫谆魃撕Α?br />5.如果发生电线低垂,不能用手、身体接触;低垂电线已被河水冲打时,不能在河边停留,更不能在此过河。这些情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危及生命安全。6.当水深小于一米,水势涨落不太明显,小学生必须急着过河时,可由老师组织并采取如下措施:用长绳或书包带、水壶带系住每人腰部,呈一字排开,手与手之间要拉紧,同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减小水流阻力。上学或放学路上发生道路受阻怎么办洪水冲刷,道路坍塌,或者道路被拦腰切断并有急流通过,此时,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绝对不能强行通过。2.当山区道路由于山体滑坡堆积阻塞时,应绕道上山,由滑坡面的上部通过是比较安全的。3.当洪水冲断桥涵,河流水急、桥面还在坍塌时,千万不能冒险强行通过,否则会有生命危险。4.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横垂路面时,一是要远离,防止触电;二是要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抢修。此刻,绝不能侥幸通过。山区发生泥石流,怎样确保安全当山区发生暴雨洪水时,有时会同时产生泥石流。如果暴发了泥石流,山谷中所有石、砂、土、果树及建筑物、居民点等,会全部被推出山谷以外,在沟口堆积起来,整个山谷成了“光板青石”,破坏力极大。 1.泥石流与暴雨洪水结伴儿而生。当暴雨到来之前,居住的山沟有可能暴发泥石流,应搬迁到安全地点暂时避难。2.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的响声好像“轰……轰……”的打炮声。白天或者黑夜,在屋里避雨时,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顶转移。3.暴发泥石流时间很短,只能扶老携幼轻装转移,来不及寻找和携带食品、饮料。4.转移路线应事前选定,清除沿途的障碍物,避免急速上山时,浮石、滑坡伤人。同时要防雷击、电线伤人。望采纳,祝你学习进步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我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所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至90%。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2007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2300多亿元 我国遭受6年来最严重自然灾害损失 近15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年均直接损失近2000亿 我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我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GDP1%-3% 2008年全国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较上年减少783人 自然灾害知识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正确认识自然 科学应对灾害——访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洪水灾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可发生多种类型的洪水灾害,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就全国而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频繁、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暴雨洪水。 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2005年全国洪涝灾情 干旱灾害:中国水资源短缺,总体上严重缺水。全国60%的城市缺水,其中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2005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 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常态的社会生产系统以及生活方式。这样的系统对于气候的正常变化是能够应付的,并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但当气候变化超出它的正常变化范围时,人类原来形成的社会生产系统,便不能适应,发生灾害。 气象与自然灾害 灾害性天气:台风 热带风暴 酸雨 沙尘暴 雪崩 泥石流与暴雨 龙卷风 雷灾 地震灾害: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活动的特征 地震观测 地震预报 地震在何种条件下可能引发海啸 近几年全球发生的强烈地震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2万处,威胁人口3500多万,威胁财产超过万亿元。受2006年几次强台风影响,2006年1-9月份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发生地质灾害9545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49%。 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10年避灾4千余起 海洋灾害: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热带气旋 风暴潮和潮灾 海洋灾害知多少 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遇到灾情如何自救 避灾自救常识图解 面对危机的五个怎么办 海啸来临时如何逃生 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 预防雹灾的办法 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地震后如何避灾自救 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室内怎样避震 户外怎样避震 野外怎样避震 如果被压怎么办 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震后施救和护理办法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哪些重要措施 遭遇森林火灾的自救技巧 学生应学会的防火安全自救知识与技能 城市当心雷电灾害 户外避雷 防雷要诀 有人遭雷击怎么办 怎样防御雷击灾害 滑坡、崩塌对人类的危害有多大 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该怎么办 如何应对雨雪冻冰天气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感动了许多人。人民子弟兵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7月11日,鄱阳湖沿线集结了数千兵力参与到抗洪救灾中。其中艰辛和危险不言而喻。战士们防汛救灾工作紧张进行,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当天天气炎热村民给抗洪战士送西瓜,但被官兵们谢绝。急得一位村民喊道:“这不是一针一线,这是西瓜!”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款款深情,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在抗洪救灾前线,有这样的特殊的防汛“家族”,他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家园。比如,90后消防员余雷欢援鄱抗洪第二天,九江老家的爸爸和爷爷,也上了抗洪前线。父亲余能云,是抗洪一线的70后志愿者;爷爷余细苟,是家乡汛情重灾区的50后巡坝员。余雷欢说:“一想到祖孙三人都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就特别有自豪感。”比如,武汉22岁的小伙周家河,主动报名参加防汛突击队。他的爷爷周松林在1954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时,是抢险队员兼潜水队员;他的爸爸周红胜在1998年“保卫大武汉”中排涝自救,抗洪战汛。周家河握住“接力棒”站上武金堤,“守住长江大堤,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是一个长江江心岛。江洲在家常住人口仅有7000余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防汛人手严重短缺,人员调配十分紧张。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呼吁,江洲在外的18至60周岁之间的父老乡亲们迅速回赴江洲共抗洪魔。“家书”发出去后,外地的江洲儿郎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返回家乡,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截止12日晚,已有三千多位在外务工的江洲人赶回家乡。在任何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个体的力量都是渺小的。正因如此,我们才在内心中存有对自然的敬畏。在个体力量渺小的同时,我们人类群体的力量,又是伟大的。正是这种群体的伟力,使人类能够在历经无数自然灾害的同时,发展出今日高度的文明。但是,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绝不等同于能够战胜自然。自然,从来就不是用来战胜的。我们依赖于它,我们接受它的哺育,也要无畏地迎接它的给予的挑战,同时还要反思,这些“天灾”之中,是否也有人祸的诱因呢?

防汛抗旱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地理

旱中陕西我的家乡在陕西,说到陕西,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陕西的悠久历史了,曾经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这里:从黄帝铸鼎,到西周定都沣镐,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灿烂辉煌的西汉与隋唐的盛世,这里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那么,这些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们为什么屡次看中这里呢?原来是这里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别好:它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在国内,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之便。而且这里江河、山脉众多,可以阻挡和延缓敌人的进攻,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有效的保护都城,为自己赢得优势。另外,这里的美景也特别多: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陕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自然环境优美,你一定很羡慕吧!可是,历史上有许多灾害却频频“光临”这个脆弱的省份。下面就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一种灾害——旱灾。实例与情况: 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陕西、河南、直隶(今河北)、山东等。这次大旱灾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1928—1929年,中国陕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亡达250万人,逃难者40余万人,。1959—1961年,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原因与联系:陕西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们都知道,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就使得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造成此地区干燥少雨。而且,越趋向内陆,降水量就越少,各月降水量分布就越不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也越大。所以,我认为气候是导致陕西旱灾频频的主要原因。其次地形因素也是旱灾频频的原因之一。陕西地区周围有众多山脉,最为著名的就是秦岭山脉了,而从东南方向来的,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夏季风“光临”陕西地区时,刚好受到高耸延绵的秦岭山脉阻挡,使得水汽们在“攀爬”的过程中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而涉险过关的水汽们以及其他方向汇集来的水汽等也只能形成小范围的降水。所以,这也是陕西地区降水量偏少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水利兴修不够,江河污染严重,不重视保护土壤肥力,绿化面积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大等等。措施与效果:出现干旱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那么,怎样在旱灾来临之后积极、有效地去应对,减少旱灾所造成的影响,就成了重中之重。例如前不久,全国有12个省份受到了旱灾的影响,旱情为50年一遇。2008年11月中旬以来,陕西已经100多天无降水,旱情十分严峻,全省作物受旱面积达11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8%。面对严峻的旱情,陕西省应对十分及时、果断,各级水利部门十分重视,精心调配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全面开启可用的塘、库、井、站、窖等小型水利设施,尽力扩大灌溉面积,并且立即启动了二级抗旱应急预案了,采取了发射火箭弹人工降雨、普及抗旱知识、稳定市场价格等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把旱灾给人民所带来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据统计,全省投入抗旱人数达117万人,开起水利设施6万多处,投入机动抗旱设施1.8万台。发生饮水困难的市、县两级水利部门组织了2000多辆送水车,紧急解决了2万人、9万头大家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建议与设想:通过2009年的旱灾,我们看的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互助互爱的美好品质,但我们也能看见全国还有不少地区抗旱灾的能力较低,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灾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积极的防灾、减灾,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足。我认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的方法有以下9条:(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滴灌、地膜覆盖;(5)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漠化;(6)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7)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不同作物,保持土壤肥力;(8)工厂尽量少排放有害气体,少排放工业废渣,使气候不要在进一步恶化;(9)加大抗旱知识宣传力度,普及抗旱知识把抗灾基本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总结与期望:其实,人永远无法战胜大自然,各种灾害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伤害累积而成的,何不摒弃向大自然一味所要财富的态度,而去合理的开发大自然呢?再也不要让森林遭道砍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遭到流失,河流遭到污染,让新的空气迎面吹拂,让延绵的山峦、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展示勃勃生机!初一M3—4 齐昊麟 参加地球小博士吧?我也是,这是我自己写的。

自然界中的雨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灰蒙蒙的毛毛雨,有连绵不断的连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雷阵雨……。在一个地区,如果短时间降了大暴雨,河水会上涨特别快,很容易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和房屋,使许多人无家可归。这就是暴雨造成的洪水灾害。什么叫大暴雨 大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雨。那么怎样测定降雨量的大小呢?气象工作人员在地面观测场露天放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金属圆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时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水量,可以用量杯量出。中央气象局规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暴雨天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各种防范工作,就不会发生危险。 洪水发生了,如何自救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洪水过后,怎样预防疾病流行1清除积水、秽物,通风晾晒,喷洒消毒药剂,预防传染病及蚊蝇滋生。2.服用预防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疾病。如果发生传染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湿、霉的物件要通风、晾晒。山区学生遇到山洪暴发怎么办如果山区普降大雨,在半小时之内就会暴发山洪。山洪来势快、流速大、冲刷能力强,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会给山区造成严重灾害。1.暴发山洪,过河要有老师护送。当水深超过膝盖,单身不能过河;当水流已达齐腰深度时,众人也绝不能过河。如果发生被河水冲倒的意外现象,头脑要清醒,想办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边树根、树杈才有可能脱险。2.当山洪涨水很快,老师又不能护送过河,同学们应全部回学校留宿。3.暑假在山上割草、锄地,遇倾盆大雨,进山洞等处避雨时,要预防滑坡、滚石和坍塌现象的发生。4.诶子晏炱铮庸日撬芸欤怯ο蚋叽ψ疲荒芡A粼诖笫飨拢膊荒芘艿缴礁诘亩ゲ浚员苊饫谆魃撕Α?br />5.如果发生电线低垂,不能用手、身体接触;低垂电线已被河水冲打时,不能在河边停留,更不能在此过河。这些情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危及生命安全。6.当水深小于一米,水势涨落不太明显,小学生必须急着过河时,可由老师组织并采取如下措施:用长绳或书包带、水壶带系住每人腰部,呈一字排开,手与手之间要拉紧,同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减小水流阻力。上学或放学路上发生道路受阻怎么办洪水冲刷,道路坍塌,或者道路被拦腰切断并有急流通过,此时,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绝对不能强行通过。2.当山区道路由于山体滑坡堆积阻塞时,应绕道上山,由滑坡面的上部通过是比较安全的。3.当洪水冲断桥涵,河流水急、桥面还在坍塌时,千万不能冒险强行通过,否则会有生命危险。4.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横垂路面时,一是要远离,防止触电;二是要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抢修。此刻,绝不能侥幸通过。山区发生泥石流,怎样确保安全当山区发生暴雨洪水时,有时会同时产生泥石流。如果暴发了泥石流,山谷中所有石、砂、土、果树及建筑物、居民点等,会全部被推出山谷以外,在沟口堆积起来,整个山谷成了“光板青石”,破坏力极大。 1.泥石流与暴雨洪水结伴儿而生。当暴雨到来之前,居住的山沟有可能暴发泥石流,应搬迁到安全地点暂时避难。2.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的响声好像“轰……轰……”的打炮声。白天或者黑夜,在屋里避雨时,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顶转移。3.暴发泥石流时间很短,只能扶老携幼轻装转移,来不及寻找和携带食品、饮料。4.转移路线应事前选定,清除沿途的障碍物,避免急速上山时,浮石、滑坡伤人。同时要防雷击、电线伤人。望采纳,祝你学习进步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感动了许多人。人民子弟兵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7月11日,鄱阳湖沿线集结了数千兵力参与到抗洪救灾中。其中艰辛和危险不言而喻。战士们防汛救灾工作紧张进行,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当天天气炎热村民给抗洪战士送西瓜,但被官兵们谢绝。急得一位村民喊道:“这不是一针一线,这是西瓜!”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款款深情,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在抗洪救灾前线,有这样的特殊的防汛“家族”,他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家园。比如,90后消防员余雷欢援鄱抗洪第二天,九江老家的爸爸和爷爷,也上了抗洪前线。父亲余能云,是抗洪一线的70后志愿者;爷爷余细苟,是家乡汛情重灾区的50后巡坝员。余雷欢说:“一想到祖孙三人都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就特别有自豪感。”比如,武汉22岁的小伙周家河,主动报名参加防汛突击队。他的爷爷周松林在1954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时,是抢险队员兼潜水队员;他的爸爸周红胜在1998年“保卫大武汉”中排涝自救,抗洪战汛。周家河握住“接力棒”站上武金堤,“守住长江大堤,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是一个长江江心岛。江洲在家常住人口仅有7000余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防汛人手严重短缺,人员调配十分紧张。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呼吁,江洲在外的18至60周岁之间的父老乡亲们迅速回赴江洲共抗洪魔。“家书”发出去后,外地的江洲儿郎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返回家乡,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截止12日晚,已有三千多位在外务工的江洲人赶回家乡。在任何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个体的力量都是渺小的。正因如此,我们才在内心中存有对自然的敬畏。在个体力量渺小的同时,我们人类群体的力量,又是伟大的。正是这种群体的伟力,使人类能够在历经无数自然灾害的同时,发展出今日高度的文明。但是,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绝不等同于能够战胜自然。自然,从来就不是用来战胜的。我们依赖于它,我们接受它的哺育,也要无畏地迎接它的给予的挑战,同时还要反思,这些“天灾”之中,是否也有人祸的诱因呢?

关于防汛抢险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感动了许多人。人民子弟兵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7月11日,鄱阳湖沿线集结了数千兵力参与到抗洪救灾中。其中艰辛和危险不言而喻。战士们防汛救灾工作紧张进行,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当天天气炎热村民给抗洪战士送西瓜,但被官兵们谢绝。急得一位村民喊道:“这不是一针一线,这是西瓜!”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款款深情,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在抗洪救灾前线,有这样的特殊的防汛“家族”,他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家园。比如,90后消防员余雷欢援鄱抗洪第二天,九江老家的爸爸和爷爷,也上了抗洪前线。父亲余能云,是抗洪一线的70后志愿者;爷爷余细苟,是家乡汛情重灾区的50后巡坝员。余雷欢说:“一想到祖孙三人都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就特别有自豪感。”比如,武汉22岁的小伙周家河,主动报名参加防汛突击队。他的爷爷周松林在1954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时,是抢险队员兼潜水队员;他的爸爸周红胜在1998年“保卫大武汉”中排涝自救,抗洪战汛。周家河握住“接力棒”站上武金堤,“守住长江大堤,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是一个长江江心岛。江洲在家常住人口仅有7000余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防汛人手严重短缺,人员调配十分紧张。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呼吁,江洲在外的18至60周岁之间的父老乡亲们迅速回赴江洲共抗洪魔。“家书”发出去后,外地的江洲儿郎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返回家乡,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截止12日晚,已有三千多位在外务工的江洲人赶回家乡。在任何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个体的力量都是渺小的。正因如此,我们才在内心中存有对自然的敬畏。在个体力量渺小的同时,我们人类群体的力量,又是伟大的。正是这种群体的伟力,使人类能够在历经无数自然灾害的同时,发展出今日高度的文明。但是,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绝不等同于能够战胜自然。自然,从来就不是用来战胜的。我们依赖于它,我们接受它的哺育,也要无畏地迎接它的给予的挑战,同时还要反思,这些“天灾”之中,是否也有人祸的诱因呢?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的摘要是在整篇论文中是作为一个独立文体存在的论文摘要主要表述论文课题研究和学习的方法,研究体系,研究过程中有何重大发现,重要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等用相对简单明确扼要的词句对论文全篇内容加以概括  论文摘要撰写时,要注意几个要点一是要用精准的的关键词描述出你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指示出这次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与研究结果的重要性;二是简单扼要的表述一下此次将研究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如何通过基本的课题设计得到其结果的;三是简单的总结出此次研究的结果,比如此次研究有哪方面的突出贡献,有什么新的研究发现,罗列出准确的研究数据并指出其学术价值等等  前面说了,论文摘要是一个独立的文体,要有单独写作思想,摘要单独拿出来可以着重的反映出作者研究的重点在哪,让读者不用通读论文就能明白你的研究方向摘要应做到客观事实,不能夹杂空谈评论,没有任何的自我表扬或自我批评(摘要不用自我发扬风格,想要发扬风格或自恋一番在论文结尾写)切记不要用词含糊不清,没有重点,有模棱两可的观点现象出现,让读者读完摘要不知道你要研究的是什么  还有一点要注意,论文的摘要要用第三人称的格式来撰写,不能用第一第二人称来写摘要是站在第三方立场对论文内容做出结构严谨,语义精确,简明扼要的总结,着重突出作者研究重点如果出现第一或第二人称的陈述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论文摘要表述的客观性,严谨性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在写论文摘要的时候,字数不需要太多,大家要把握一个原则:精简,能一句话讲完的事,大家不要用2句或3句来讲述,这样不仅占字数,还会显得你很啰嗦  另外,如果是中文摘要的话,一般300个字以内就够了,英文摘要的话,则在250个实词以内即可还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中,不能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东西哦~  摘要主要有四部分,分别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其中,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大家要慎重对待每一部分

题记】简单的来讲,论文摘要就是整篇文章和浓缩预览,它被排放在论文的首要位置。论文摘要是文章的灵魂,很多老师审稿时没有时间查看论文正文内容,往往是通过文章的摘要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层次,因此,写好论文摘要无比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非常简单的论文摘要写作方法,让你一分钟看懂哦!摘要主要要包括论文的六个要素,即: 题目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关键字提示各位同学,上面6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好的论文全看摘要文字的浓缩水平,切记,切记!一般学术期刊小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论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以内。提示各位同学,摘要文字切莫冗繁拖沓,直抒胸臆即可,千万不能为了凑字数而是降低整篇文章的层次,比喻一下,整篇论文是一个人的话,摘要就是人的脸面,可千万不能打脸哦!有论文需要的童鞋关注公众号哲匠文案设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