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石油地质论文撰写经验总结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3:43:28

石油地质论文撰写经验总结怎么写

说详细点,地质也分好多方向。你是什么方向呢?写好地质论文需要的是扎实的野外工作

文献综述及其格式(给李建明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开题与文献综述阅读)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 1)前言部分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2)正文部分是综述的重点,其写法多样,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总结部分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不少于3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4)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5)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详细见科学引文国家标准。

回答 您好亲,您所咨询的问题我会整理成图片的形式发送给您,请您注意查收呦[比心][比心][比心] 更多6条 

石油地质论文撰写经验总结怎么写啊

文献综述及其格式(给李建明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开题与文献综述阅读)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 1)前言部分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2)正文部分是综述的重点,其写法多样,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总结部分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不少于3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4)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5)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详细见科学引文国家标准。

说详细点,地质也分好多方向。你是什么方向呢?写好地质论文需要的是扎实的野外工作

论文总结写法是同时也提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也正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管道的安装方式,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论文的特点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石油地质论文撰写经验总结怎么写初中

回答 您好亲,您所咨询的问题我会整理成图片的形式发送给您,请您注意查收呦[比心][比心][比心] 更多6条 

论文总结写法是同时也提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也正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管道的安装方式,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论文的特点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石油地质论文撰写经验总结与体会

陈荣林(中国石化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51)【摘要】 朱夏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油气地质事业,他出于对中国大陆地质的深刻认识与长期的深入思考,将全球板块大地构造理论与中国油气勘探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思想,概括为3T-4S-4M工程。他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显生宙以来古生代和中生代盆地原型的分类方案,突出了中国海陆盆地演化序列,确定了含油气盆地并列叠加控油理论分析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一名晚辈,我曾不止一次地当面聆听到朱夏先生的亲切教导。今天再一次学习这个理论思想,尤其感到其深邃的内涵,精辟的哲理,那样发人深省。囿于学识粗陋,对其精髓和实质至今未能完全理解和消化,只学到一点皮毛,尚待深入。现仅提出学习的一点体会,表示对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1 沉积分析是盆地分析的基础近代石油地质学家A Perrodon有一名言“没有盆地也就没有石油”,概括地说明了石油天然气与盆地的密切关系。这里指的盆地显然是指盆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一个体制。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地壳的沉降及随之而来的沉积实体。目前广为应用的“盆地分析”就是由著名的沉积学家P E Potter与F J Pettijohn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沉积分析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沉积学分支学科[1]。这一学科的近代发展趋势则不局限于盆地内沉积充填的研究,而是与构造研究愈来愈紧密地结合,其基本思想是将沉积盆地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分析盆地的地层格架和构造格架、沉积环境以及煤和石油等沉积矿产的分布规律[2]。朱夏先生发展了盆地分析的应用与实践,在理论上加以提高与总结。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盆地形成、演化的运动体制和一个盆地的整体包含着两种体制等问题,70年代对这运动体制的分析概括为历史演化、全球联系、深部根源和动力作用等方面,80年代提出按理论建模—实例校验—动态模拟的程序来进行盆地系统的研究工作[3]。他强调寻找油气工作必须从盆地的整体出发,率先了解其全貌,从中找出有利的地区。所以沉积分析是盆地分析的基础,正如沉积学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样。在朱先生著名的3T-4S-4M工程中,第一个“S”(Subsidence)、第二个“S”(Sedimenta-tion)、第一个“M”(Material)、第二个“M”(Maturation)等等无不与沉积有关。正如先生指出的,“上述4个‘S’是作用,4个‘M’是其产生的效果,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孤立对待”[4]。由于地壳的沉降产生盆地,沉降的状况制约了沉积物的供应、沉积的环境和构造的变化等,沉积物才是油气存在的根据。这些沉积物的形成与变化是油气赋存的首要条件,无论是海相或陆相生油都只能是那些同时具有长期沉降与沉积充填的地域才能成为丰富的含油气区。所以研究盆地的演化其根本的出发点还是研究沉积物的变化,包括沉积时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压实作用、成岩作用、岩石的形变、构造的迁移等等。在沉降的盆地中沉积物的沉积首先有一个“沉积相”的差别。不同的沉积环境发育不同的沉积相,产生不同的沉积物组合和沉积层序,也就是发育不同的层序充填样式,存在不同的展布特征。只有在详细研究盆地沉积物的演化、沉积的标志后,才能定性地表述沉积盆地的特征。2 中、新生代盆地原型朱夏先生认为:“不同地质时期相继出现过不同类型的盆地,而且常常受到后来的构造活动改造从而产生许多新的构造型式,其中一种主要型式就是油气盆地及其多种原型,一个结构单元是一种构造型式,也是一个沉积实体,是某一特定地史时期形成的原始状态意义上的沉积盆地,就称为盆地原型。古老的盆地原型往往被后来的构造运动所改造,甚至破坏,或者只残留一部分。因而恢复或判断某一地史时期的盆地原型决非易事。但这一工作对于油气勘探却是重要的。寻找油气要根据盆地形成环境的三要素(时代、位置和热体制即3T),分别对待多个盆地,首先是盆地的各个原型。而盆地原型的复杂的叠加关系提供了多种油气赋存条件”[4]。中国的含油气盆地多数属于板内盆地,经历了两种运动体制的演变,形成多种盆地原型。中国大陆在中生代,当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活动时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自然受到来自北方的自古生代已存在的挤压,在东、西、北三面受到挤压应力的总布局下,在中国板块内形成中、新生代的一系列沉积盆地。这些盆地在板块构造运动体制统一控制下又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从而提供了不同的控制油气形成和产生的沉积构造和保存等条件。根据这种差异,朱先生划分了7种中、新生代的中国板内沉积盆地“原型”[4]。中国中、新生代板内沉积盆地“原型”包括:(A)A型俯冲:川西北三叠纪盆地;(B)基底拆离:华南地区的某些小盆地;(C)碰撞:渭河、南阳、天山山前盆地;(D)差异沉降:鄂尔多斯、松辽盆地;(E)拉张:华北盆地;(F)断裂走向滑动:郯庐断裂系中的盆地;(G)重力滑动:川东。这些盆地的“原型”显然主要根据其不同的形成机制来划分,然而它们在沉积、构造、演化、保存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首先反映在沉积物及其组合上以及它们随后的演化上。只有从沉积分析出发,对盆地内沉积相发育特点进行分析,才能预测有利的远景区带,为油气勘探服务。3 塔里木中、新生代盆地叠加的“原型”分析塔里木盆地是长期发育的大型叠加结构,它经历了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拗拉槽阶段、古生代地台坳陷和中新生代内陆坳陷盆地这几个发展阶段,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塔里木中、新生代盆地也是一个经过原型叠加的盆地,可以划分3类不同类型的盆地原型。自三叠纪开始一直到第四纪,它的发展沿着弧后盆地(?)→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的进程发展和演化,不同时期形成各具特征的沉积组合。古生代末期,在西昆仑山发育有作为岛弧火山岩岩浆系统的海西-印支的巨大花岗岩岩基,同时也在西昆仑山南坡和喀喇昆仑发现了自东昆仑延续过来的三叠系深海浊积岩,这些岩类都是典型的活动板块边缘的产物,构成一个顶端向南的石炭—二叠纪古岛弧。相信当羌塘地体向亚洲大陆南缘增生时,不会不引起在弧后位置上的的塔里木和柴达木三叠纪地壳的下降[5]。许靖华认为,从晚二叠世到早、中三叠世“这个岛弧以北的塔里木盆地是一弧后盆地”,弧后盆地中发育一套不对称的南厚北薄的较深水盆地沉积。如在河田地区杜瓦附近出露的下三叠统就是发育一套厚度颇大的暗色泥岩层。靠近昆仑山前,至少应属于半深湖—深湖相沉积。沿和田河剖面向北直至和深2井附近,即向中央隆起上,该中、下三叠统地层具有明显的上超趋势。就是在中央隆起以北的满加尔坳陷和阿瓦提坳陷,在地震剖面上依然可以看到一系列中、下三叠系地层由南往北的下超现象。而盆地的南侧由于后期昆仑山体的推覆,目前尚无法了解,估计在山体之下应该存在一定面积分布的三叠系地层。在盆地北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还常见有海相疑源类及藻类化石[6],但是对于这个以早三叠世沉积为主的弧后盆地目前研究程度较差,一是出露很少,大部分被深埋,二是地震剖面的精度有限。但是应该相信,这个弧后盆地的存在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研究影响较大。早中三叠世这种沉积格局,在晚三叠世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中国大部分陆块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印支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内有所反映,一个是南侧的古特提斯洋盆闭合,羌塘地块拼合到北面的欧亚陆块上;一个是南天山褶皱带向南挤压和逆冲。它们两者相向运动的结果,导致塔里木总体上处于压性应力环境;特别是在褶皱带前沿,由于构造负荷和均衡作用,沿山前形成挠曲坳陷,构成了较典型的前陆盆地。总体来说,自晚三叠世开始塔里木盆地存在两个大的前陆盆地,它们共用中央隆起作为前陆隆:一个是天山山前向南的前陆盆地——塔东北坳陷,另一个是昆仑山前向东北方向的前陆盆地——塔西南坳陷(图1)。塔东北坳陷这个前陆盆地“原型”首先发生在库车坳陷内,晚二叠—早、中三叠世反映为一个构造旋回内盆地的充填序列。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孜群、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和克拉玛依组仅发育在盆地的北侧,以冲积扇沉积组合为主及低弯度曲流河夹少量洪泛湖沉积。黄山街组及上三叠统为滨湖相(短暂受到海泛影响)[6,7],洪泛沼泽相沉积交替发育。从晚三叠世开始,库车坳陷的沉积中心不断地向南迁移,在其前缘沙雅隆起的北坡上不断地向南上超尖灭,其中三叠系的尖灭线位于东秋立塔克山以北一线。侏罗纪时,沙雅隆起逐渐缩小,中侏罗统七克台组及齐古组为广泛分布又较稳定的浅湖沉积(短暂受到海泛影响)[8]。早白垩世沙雅隆起已是水下隆起及岛链,下白垩统地层的尖灭线位于侏罗系尖灭线以北4~8km,而至晚白垩世及老第三纪,湖盆扩张,沙雅隆起逐渐沉没于湖面之下,库车坳陷与阿满坳陷连通为统一的湖盆,沉积物表现为向南渐薄的沉积楔形体,地层尖灭线已移到中央隆起一带。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在库车—新和一线以东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库车—新和一线以西明显变细,为海浸陆缘湖和咸化湖泊相沉积。图1 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塔西南前陆盆地剖面示意图最近高长林等(2000)认为塔东北侏罗纪以来的前陆盆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侏罗纪—老第三纪)为分割前陆盆地阶段,晚期(新第三纪—第四纪)为统一前陆盆地阶段[9]。塔西南坳陷这个前陆盆地“原型”开始发育于晚三叠世,在乌依塔克、英吉苏煤矿等地多处见到晚三叠世地层不整合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之上。据地震剖面解释和编图,三叠—侏罗系沉积主要发育在坳陷的南侧,厚度颇大,但是由于受到后期的和田断裂的影响,使断裂两侧的埋深相差甚大,但从恢复的沉积相图上分析,坳陷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基本吻合,均偏向于南侧。经麦盖提斜坡往中央隆起上沉积的厚度逐渐递减,发生明显减薄以至尖灭,在地震剖面上可以见到明显的尖灭点。对于其沉积相的变化,由于至今大部分地区未曾揭露,尚不太清楚,推测应以浅湖相、沼泽相为主。晚三叠世形成的前陆盆地还有民丰—若羌断陷[10]。以前一般认为它是侏罗纪开始的,最近的研究在实测其格勒克剖面后发现存在晚三叠世地层[11],显然该前陆盆地应始于晚三叠世,而不是侏罗纪。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沉积构成一套陆相含煤碎屑沉积以及浅湖—半深湖相沉积。自晚白垩世开始,由于特提斯海水的东侵,影响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向西开口的喇叭状海湾,接受了一套滨、浅海且海水盐度极不正常的沉积。而库车坳陷前陆盆地已经开始被填没、逐渐消失,其沉积物已经越过沙雅隆起与阿满坳陷连成一片,构成一个面积硕大的内陆湖泊,接受一套以滨、浅湖为主局部为咸化湖泊的碎屑沉积,这时盆地开始转化为内陆坳陷。中新世开始,由于喜马拉雅山强烈上升,青藏高原崛起,塔里木盆地在四周褶皱山系不断上升中整体下沉,结束其断陷-坳陷分割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型陆内坳陷。周缘山系大量陆缘物质堆积到盆地中来,产生巨厚的内陆盆地沉积,沉积一套滨浅湖、河流三角洲相红色碎屑岩夹泥膏岩,西南坳陷与阿瓦提坳陷处最厚,在昆仑山前可达8000~10000m,拜城坳陷次之,中央隆起及北民丰-罗布庄断隆较薄。上新世—更新世时盆地开始萎缩,在盆地周缘沉积了巨厚的磨拉石—西域砾岩及戈壁砾岩,向盆地内部逐渐变为河流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由于周围褶皱山系的不断隆起,逐渐造成盆地的强烈封闭,并随气候干燥而逐渐沙漠化,最终形成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现今地貌景观。参考文献[1]Potter P E,Pettijohn F JPaleocurrents and basin analysis[M]New York:[2]Conybeare C E BLithostratigraphic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s[M]New York:[3]朱夏自序,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朱夏板块构造与中国石油地质[M],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71~[5]孙肇才碰撞山链与前陆盆地的演化[A]中国油气盆地分析朱夏学术思想研讨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60~[6]唐开疆塔里木盆地三叠系沉积特征及生烃潜力[J]石油实验地质,1993,15(2),128~[7]周世新,李原,张中宁库车坳陷中生代海侵事件对有机质的影响[J]沉积学报,1999,17(1):106~[8]陈荣林再论塔里木盆地中侏罗世的海泛事件沉积[J]石油实验地质,1995,17(4):311~[9]高长林,叶德燎,钱一雄前陆盆地类型及油气远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2):99~[10]陈荣林,朱宏发,陈跃,等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沉积特征与石油地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1]陈荣林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晚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1998,20(4):328~

梁其华(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摘要 为进一步完善电子文档汇交制度,提升地质资料汇交质量,保证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顺利完成与汇交,笔者通过近几年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与汇交,取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同行进行交流。关键词 地质 资料 电子文档0 引言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档案资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精神,进一步完善电子文档汇交制度,提升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实现电子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10〕210号)和《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结合笔者在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与大家交流。1 地质资料概念和分类1 地质资料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标本、样品、岩矿心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等。2 地质资料分类1 根据地质资料自然形成的顺序分类分为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岩屑、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其配套相关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它是地质各行业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成果地质资料:指各类地质工作与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后,按相应技术规范和原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2 根据专业内容分类分为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地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地质、化学地质、遥感地质、地质测绘、实验测试、探矿工程和地质科研等。3 根据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分类分为涉密地质资料和非涉密地质资料;按投资者的利益又可分为保护性地质资料和非保护性地质资料。这二者组合形成涉密的保护性地质资料、涉密的非保护性地质资料、非涉密保护性地质资料和非涉密的非保护性地质资料4类。2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有待细化尽管国土资源部已颁布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以下简称《格式要求》),但这只是总纲式的规定,具体到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中,尤其是正文排版和图类制作时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缺少参考的依据和细则。因此,从格式要求方面,应制定更加详细的地质资料汇交细则和规定。针对所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从封面、扉页、目录、版面、字体、图类、表类、用纸、命名等各个方面进行详尽规定,以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2 规定与要求有部分冲突在电子文档排版制作时,一般参考《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而此规定和《格式要求》在标题级别命名方面不一致。《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第1 条规定标题级次为: 报告正文标题分四级。第一级为“章”,是报告内容的基本划分单元,以下2~3级分别为“节”、“条”、“款”。而《格式要求》中要求标题为:资料的题名、篇名、章名、节名等标题应用标题命令定义,标题阶次依次降低(如1~4级标题),同一层次标题的阶次应相同。这些不一致,在电子文档制作中易造成标题定义的不统一。3 报告图类的格式要求不详细《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和《格式要求》中,对附图的图面内容、图名的字体及大小、比例尺、经纬度及经纬网、图例、图签内容、图号、接图表和出图纸张等编写格式要求未做详细规定。而《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按《DZ/T0033—1992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缩写规定》和《GB958—99 区域地质图例》两个标准规范要求进行,但这两个标准不易找到,因而在制作图类时常出现以下问题:1)附图图名不规范,图名下易遗漏比例尺,无经纬线和图签,或图签位置随意放置,图签内图号和顺序号编制不统一等等。2)附图和插图概念混淆,正文中常放置附图,或多个小的附图放置在一张图纸中,图册纸张大小不一致等。3)《格式要求》规定:“当附件类文件中又含有一套附图、附表等类文件时,应将它们合并到相应的类别中,并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合并到相应的类别中在理解上偏差较大;二是电子登记表也常常漏掉说明;三是目录编制混乱或不编附图目录。4 归类、目录编排和命名不统一1 归类不统一目前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经常出现分类不正确的情况,特别是在附件类、审批类和其他类等组织归类上存在不统一。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合同书、原始文件目录、设计评审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电子登记表、实物清单及资质等归类不统一,有的归为附件类,有的归为其他类。2 目录编排不统一任务书、审查意见书、评审意见书、原始文件目录和实物清单等是否在目录中列出? 在给省级国土资源厅和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时要求一一列出,而在向华北大区资料馆汇交时则要求删掉此部分内容。3 命名不统一当一个项目含有2年以上任务书时,建立多个电子文档还是一个电子文档及怎样命名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Q01-0002和Q02-0001命名常混淆。5 制作电子文档软件更新慢因各地质单位制作电子文档的电脑涉密不能与网络连接,造成ED-M3相关软件不能及时升级,目前已经不能正常使用,而新ED-Maker软件的更新升级慢,至今没有统一培训正式使用,所以在电子文档生成PDF文件及一些表格填写时需采用手动方式来完成。PDF文件生成只能在网上下载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0软件后一个文件一个文件转换。利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0软件生成PDF文件与Microsoft office word版本有关,Microsoft office 2003版生成PDF慢,易出现不能生成现象或丢失书签、产生空白页、字体不完整等问题;而Microsoft office 2007、2010、WPS版本在生成PDF文件时直接、快速,不会丢信息,但正文中的插图和插表有时在不同电脑上打开易产生变形和跨页,需要重新排版,造成增加工作量。6 定密2007年开展地质资料涉密清理工作以来,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时须一并提交涉密数据库和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目前因多数地质单位没有成立地质资料定密小组或委员会,地质成果资料密级主要由资料管理员兼电子文档制作员自己来定,而资料管理人员对各类地质资料技术参数及内容掌握的不是很专业,所以汇交中定密不准,出错现象比较普遍。3 电子文档制作的几点建议1 尽快出台新的格式要求1)建议《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改名为《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各类地质资料制定统一格式标准,如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资料等尽量采用统一汇交标准进行汇交,这样简便、统一,易验收、易管理、易汇交。2)统一报告封面、扉页和目录编制,如字体及大小、封面和扉页内容等统一规定。目录编制:一个项目有正文、多个附件、附件中的附件、附件中的附图等,目录的编排应一一做出详细的规定,列出样式。3)统一报告文字版面。因《格式要求》中要求字体大小不小于五号字,这样造成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人排版的正文行距、字体等版面不统一、不美观。建议统一报告文字版面要求,具体包括字体及大小、插图的要求及编号、插表要求及编号、A4和A3页码的设置等问题。建议把《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相关格式规定作为排版内容标准作为《成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第3章的内容。2 及时升级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软件尽快培训、使用ED-Maker新版本软件,各级地质资料馆应配置统一系统制作软件和汇交格式标准。3 进一步规范附图编号及命名电子文档的正文和附件中的附图目录编排在各自的报告中,图号应各自用阿拉伯数字从1编起采用顺序号连续编排。附图原文件夹按顺序号建立文件夹编号,文件夹命名和附图顺序号一一对应,文件夹命名如T01-0001,……,T01-000N,并在电子登记表中予以说明。4 不断完善汇交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每年对汇交质量好的制作单位予以表扬和发放电子文档制作汇交优秀证书以资鼓励;对汇交质量差、返工次数达到3次以上的制作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资料汇交质量作为地勘单位年终项目核算的重要内容。5 合并电子登记表和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因《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首页和《电子登记表》一致,后面内容与原始文件目录内容一样,建议去掉《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直接在原始文件目录中增加填写是否汇交一栏。6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目录设计建议目录前言1 概述1 引用法律文件2 引用标准规范3 名词解释2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无变化)1 地质资料管理体制2 地质资料汇交人3 地质资料汇交内容要求4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5 地质资料汇交程序6 地质资料汇交份数7 地质资料汇交时限8 延期汇交9 地质资料保护申请10 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发放3 地质成果报告格式要求1 报告封面、扉页格式2 目录要求3 文本部分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1 文字格式要求2 插图格式要求3 插表格式要求4 附件格式要求5 附表格式要求6 附图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7 特殊图件汇交和制作要求1 MapGIS 软件形成的图件要求2 AutoCAD软件形成源文件要求3 MapInfo格式的文件4 Surfer格式的异常图5 CGIS制作煤层柱状图6 ArcGIS格式图件汇交制作7 图册电子版本的制作8 只有图册,没有单张图9 既有单张图又有图册4 数据库资料汇交技术要求1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汇交整理2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格式要求与编制1 格式要求2 编制3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组织形式4 数据库和软件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5 多媒体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5 原始地质资料格式要求1 电子数据整理2 分类3 编制4 命名6 电子文档命名、编制1 电子文档制作版本2 电子文件分类1 成果资料电子文件分类2 原始资料电子文件分类3 电子文件命名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2 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4 电子文件的组织5 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1 总体要求2 附加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7 纸质地质资料要求1 纸张要求2 印剧要求3 装订要求4 盖章5 附图6 编目8 地质资料验收要点1 检查汇交的地质资料范围、内容及份数2 检查齐全完整性3 检查盖章4 检查纸质文件的质量5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验收1 数据的齐全性检查2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 数据的正确性检查6 检查汇交原始盘7 检查电子文件登记表信息8 纸电对照检查9 地质资料转送要求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早日出台和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有所帮助,以便更深层次开发地质资料的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参考资料[1]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六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石油地质论文撰写经验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前沿发展趋势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煤炭生产方针、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发展现状,讨论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从提高勘探精度,开展动态地质研究等方面加以论述。并且展望了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关键词:地质勘探勘探技术发展趋势0引言20世纪,煤炭在世界能源中占主要地位,进入21世纪,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中仍将占主要地位,在我国尤其如此。在我国,1500m左右的煤炭总资源量约4万亿吨,已探明保有储量达1万亿吨。而石油、天然气,由于资源赋存条件与勘探、开发困难等原因,一个时期内难于大幅度增产。但是,随着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煤炭要有竟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经济、安全、高效采煤就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世界上所有采煤国家都需要继续开展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而且,煤田勘探技术要迅速发展才能满足生产要求。1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从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完善矿井水防治与保水采煤研究方面来看我国东部一些矿井,随着采深增大,突水事故经常出现,突水量也日益增大。由于这些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加之采深不断增大,浅部矿井水治理获得的一些认识往往不适应深部矿井水动力条件。因此,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矿区深部岩溶水形成与运移特征,深部矿井底板岩溶水突出机理,开发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开发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的采掘区无水险水害防治技术。2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均与岩体应力场有关。主要起因于岩煤采掘后,原有自然条件下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岩体应力再分配,从而引发或诱发出这类灾害性地质现象。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的措施。3从加强环境地质勘查与灾害地质防治方面来看由于矿区在天然条件下以及因开发而使地质体系遭受破坏,从而可能形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耕地破坏、水源污染、沙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等以及更具破坏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乃至诱发地震。由于历史原因及煤矿不断开发,旧帐未清,新帐纷至,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煤矿环境问题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矿区环境评价与治理将成为开发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4从提高勘探精度来看连续作业是煤炭工业现代化或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这要求开发前查明所采煤层的细微变化,如煤层厚度、结构和灰分的局部细小变化。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局部变化等。但是,世界各国的煤炭证实储量及我国的探明储量均只主要说明煤炭的原地埋藏数量,并未充分甚至没有提供满足现代开采技术要求的开采地质信息,为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普遍需要补充勘探。5从攻克煤层气开发难关来看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把煤层气作为一种能源进行研究,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煤层气研究、勘探和开发活动。在煤层气试验开发中,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多数井煤层气产率低、衰减快,钻井冲洗液污染煤层,完井后坍塌堵孔,水力压裂效果不明显,裂缝短,所占比例低,完井后采气效果差等。显然,研究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的原因、渗透率变化规律、煤层气富集和高产因素、煤层力学稳定性和破坏规律,开发适于我国低渗率煤层的钻井、完井、采气和增产实用技术,探索我国煤层气开发有利区段的评价选择模式就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2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用发展眼光看,近年来钻探仍将成为获取“第一性”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物探仪器日新月异,性能改进与更新迅速,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遥控、计算机实时控制、处理、数据分析和三维图形显示方向发展;物探方法向多维、多参数测量、多方法组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普及到地质勘探的各个专业、各个作业单元,乃至管理整个勘探系统。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开发井下勘探技术根据国内外资料,落差小于5m、长度小于150m的小断层及小型褶曲,近期不可能用地面勘探方法查明。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应在采区开采前,在井下开展采区勘探或工作面勘探,其方法包括矿井物探和沿煤层钻进。基于煤层密度比上下围岩小,煤层是一个明显的低速槽,国外在70年代末首先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井下探测煤层构造。近年来,探地雷达技术发展迅速。最近南非开发出一种Rock雷达系统,能定量研究岩体,准确确定断裂带深度、巷道周围裂隙带特征。显然,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大有作为,是一重要发展方向。2发展水平钻进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先进的采煤国家愈来愈重视采用水平钻进方法沿煤层钻进,并采用与之相配合的随钻测斜技术。水平钻进技术是由受控定向钻进发展而来的。近年来,这种钻进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一圆弧一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地面水平钻进,在煤炭部门是80年代后期才从石油部门引进的。3加强综合勘探据有关材料说明,英国煤矿区尽管用三维地震勘探曾解释出小至煤厚落差的断层,但英国深部煤矿公司仍然重视钻孔研究。近年来,他们在已经评价的赋存经济可采储量的井田,按400一500m网度布无心孔,用组合测井方法勘探。他们开发了一种岩层显微扫描仪,通过人机联作能解释几十厘米落差的断层、裂隙、沉积和构造特征,以及应力方向。借助专用软件,用组合测井可确定出岩石类型、岩石强度、孔隙度或渗透率、倾角、孔径、分析水和烃等。据说,通过这一综合勘探方法,“可提供一份详细、实用的构造及应力场图”“,从而使矿山设计切实可行”,可提供最佳施工方向和合理地选定开采方法。这表明,选用合适手段、采用多手段综合勘探,是深部煤矿勘探的发展方向。4研究动态地质勘探技术如前所述,危害矿井安全的动力地质现象由采掘活动诱发而形成。它们具有动态特性。因此,预测动力地质现象的形成及其强度,不能简单地只凭反映原始地质条件的静止数据,而应主要分析基于岩煤层应力或其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资料。高产高效采煤推进速度快,进行动态勘探,即在采掘期间连续多次勘探采区的应力或物性随时间变化很有必要。5加快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现已在煤田地质勘探各个专业推广应用,发展较快。由于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如并行分布式处理、大容量存储、工作站、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等,目前已能用人机对话方式处理、分析、解释和显示地质勘探数据,一些物探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能在现场作预处理,控制各项操作和质量,选择有关参数。3结语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表明,除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外,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量自80年代以来均明显减少,但用于开发勘探、工作面勘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却明显增多,勘探精度大大提高。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参考文献:[1]储绍良矿井物探应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李夫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6~

回答 您好亲,您所咨询的问题我会整理成图片的形式发送给您,请您注意查收呦[比心][比心][比心] 更多6条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8书眉排式"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或"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用5号字居左排,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用5号字居右排;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