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外国教育史论文5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14:53:35

外国教育史论文5000字怎么写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灵魂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因此他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理,教育就是一种真理。牛顿有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一句话既表明了他为人的谦逊,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对学科发展的坦然和自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如果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以前的人们做过哪些探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教育领域谈创新、谈改革,更需要站在巨人烦的肩膀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是几个课程专家的“突发奇想”,而是历史上中外教育思想的积淀和整合。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是一股强劲的潮流,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一潮接一潮,呈现出芬姿多彩的景象。教育改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二是教育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走出困境,得以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就可能成为支离破碎的“教条”和“规则”。最近看了《外国教育史》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并且从中吸取了更多的精华,体会深切。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确存在许多的差异。一教授说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和外国家长教育孩子是不同的,中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肯定是大发脾气,不会赞赏,甚至会辱骂的;外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可要高兴地鼓掌的。为什么国外的人要比中国的要活泼,思想开放,动手能力强呢?等等…其实这与国外开放式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可以比作是个三角形。家长和学生分别放在三角形的底角,而老师则毫无疑问的放在顶角了,因为家长要老师看的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多些关心。所以要给老师送礼呀!请老师吃饭呀!等等…学生上课不听话就批评告诉家长。上课在下面看课外书就没收,这样越管孩子就越不听话。相反还会起反作用。家长就该用打来管孩子了,大多数孩子都会服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一直这样延续着。孩子的思想受到压迫,他能没有压力吗?他的压力越大越想好好学习就越做不到。还没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国外的孩子为什么玩的好还不耽误学习呀?很简单因为他们他孩子放在三角形的顶部,他们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很放松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学习的很快乐。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能力和特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称之为“活的教育”;我们说教育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冲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自主地学习,我们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带给学生的是快乐,充满智慧的快乐,我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不会是要写毕业论文吧?您这是想照抄还不被发现???不自己动手是不行的。至少要先想好自己要写什么,谁的小说,谁的诗歌……然后上google上找一些外国文学评论家写的关于你要写的那谁谁的研究文章然后,自己动手复制黏贴……论文大体走向还得自己琢磨。

二十世纪50—80年代法国初中等教育体制改革述论  法国直到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仍沿用19世纪确立起来的教育体制。初中等教育完全脱离,相互之间毫无关系,实行严格的双轨制:一轨面向平民阶层,招收广大劳动者阶层的子女,他们在完成5年小学学业之后,绝大多数学生或升入初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小学补充班、高级小学,或直接就业;另一轨面向贵族阶层的子女,他们在6岁时进入国立或私立中学里的小学班,然后升入中学、大学继续深造。此外,教学内容陈旧,古典教育、人文科学、古典语言仍占主导地位。这种状况在50年代已不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及社会的需要。因此,法国在50年代末至80年代对初中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仅就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作一论述。      一 改革的原因  战后,法国对初、中等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初中等教育体制束缚社会经济的发展  战后30年是法国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法国人自豪地称之为“30年的辉煌”。1960—1975年,法国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5.5%[①a]。1960—1970年农业以每年递增2.4%的速度向前发展[②a]。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劳动条件,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提高。1946年拖拉机的总数为5.6万台,1958年猛增到56万台[③a]。工业中也完成了机器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的普及减少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员,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人数占三个产业总人数的比例在下降,从1954年的26.7%降到1962年的20.6%;第三产业从占36.5%上升为40.8%[④a]。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今后的劳动者要有比较全面的技术和知识,不但能够通过监视器来观察和监测生产全过程,而且要能够操作现代化设备,懂得企业管理。而法国教育的双轨制,只能培养少数脱离实际的精英,绝大多数人只是接受扫盲教育,可见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在1957年制定5年规划的会议上,法国专家们预测:1956—1961年间,法国需要5.1万名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而大学体系只能提供2.4万名。他们指出,原因不在于新建几所大学,而是中等教育体制严重地束缚了人才的培养,每年只能有1万名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⑤]。      (二)教育民主思潮改变了法国人的观念  经过战争洗礼的法国人,对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947年的朗之万——瓦隆改革草案就是在20世纪以来人们要求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草案把教育民主思想见诸文字,提出:所有青少年,无论出生在什么家庭,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无论是什么种族,都有发挥个人才能和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①b]。此项草案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能实施,但是它的思想却影响着后来历次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蓝本。  60—70年代出版的一些社会学家的著作在社会上掀起了教育民主化的波澜,特别是布尔迪约、帕斯隆合著的《继承人》(1964)、《再生产》(1970),以及勃德罗和埃斯达伯莱合著的《法国的资本主义学校》(1971),标志着教育民主化理论的形成。他们深刻地指出,阶级社会决定了学校的双轨制,而学校的分离则产生社会的不平等。这些思潮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发出了要求改革教育的呼声。1968年的5月风暴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教育民主化思想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激发了他们求学的渴望。过去人们只满足于把子女抚养长大,子承父业,或尽早工作,挣回几个钱以贴家用,或做家中的劳动帮手。如今一切都变了,他们看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看到了学校与社会地位的特殊关系,因此寄希望于教育,想让子女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在将来比自己生活得好,能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或走上仕途之路,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或命运。  不仅如此,经济、技术的发展为平民子女提供了接受较高教育的物质可能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1949—1976年工人工资平均增长3.2倍[②b]。另外,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各种社会福利、家庭补贴、失业津贴等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而且,女子走上工作岗位亦增加了家庭收入。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家庭生活的现代化。1958年10%的家庭购置了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等家用电器。1969年75%的家庭实现了电器化。1960—1975年家庭小汽车拥有量从500万辆增加到1500万辆[③b]。家庭的现代化,使得广大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投入工作。1954年妇女就业率为36.2%,1982年增加到43.4%[④b]。妇女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生活得到提高。家庭不仅为其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经济条件,而且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三) 法国政府领导层认识到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  从戴高乐到密特朗,历届政府都把教育置于优先的地位。戴高乐一上台就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力图重建法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他认为,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提出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必须使教育适应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⑤b]。密特朗在1988年再次竞选总统时的《告法国人民书》中说,将来,国力更多地是依靠智力而不是财力,因此教育必须置于头等优先的地位[⑥b]。法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现行的教育制度同现代世界是不相称的。它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把比例太大的、不能完成学业的青年抛在了一边[⑦b]。  在经济、社会、政治各种因素的强大压力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求教育民主,要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1968年达到了顶峰。      二 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是法国教育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确立新的初中等教育体制,以实现教育体制的民主化;80年代以后,主要是升学制度的改革,以减少学业失败的人数。改革主要从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入手。      (一) 80年代以前的改革  1、教育结构的改革  80年代以前比较重要的改革有三次。70年代最终确立起统一的初中等教育体系。  (1)贝尔敦改革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建立第五共和国。让·贝尔敦出任国民教育部长。在戴高乐的改革教育、使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指导下,贝尔敦制订了改革方案。1959年1月6日,签署第59—45号决定。其主要内容为:①将义务教育由原来14岁延长到16岁。②在初等教育之后建立为期两年的方向指导阶段。③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按5种专业分配:a、直接就业,从事农业、乡村或市镇的手工业;b、短期技术教育,毕业后成为熟练工人;c、长期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师、工程师;d、短期普通教育,培养中级职员和第三产业的管理人员;e、长期普通教育,培养将来的精英[①c]。④把原来国立职业中学和技术中学合并为技术中学,归由国民教育部管理。小学补充班升格为普通教育中学,职业培训中心升为技术教育中学。  这次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是自40年代以来唯一付诸实施的改革。确立初等教育后的方向指导阶段,使全体学生能在原则上享受进入中学的平等权利。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展了教育范围。但是,双轨制依然存在,学生们在方向指导阶段之前,就已按家庭出身进入各自的小学,加上方向指导阶段可在任何学校进行,所以在结束两年方向指导阶段的学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转入国立中学和私立中学学习。因此这次改革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毫无进展。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到16岁,实际上也是一句空话,许多学生还在义务教育的年限里,但已没有学校收留他们。  (2)富歇改革  在富歇改革之前,国民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负责人卡佩尔曾提出建立中学4年制第一阶段的建议,得到戴高乐的赞同。但是,这一建议的实现者却是在1963—1967年任国民教育部长的克里斯蒂昂·富歇,因此,有的书上称之为“卡佩尔—富歇改革”。富歇于1963年8月3日颁布法令,决定建立综合学校——市立中等教育学校。学制4年:两年观察阶段,两年方向指导。目的一是落实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二是统一各种类型的中学,取消中学里的小学班。综合学校的教育分三类:长期普通教育、短期现代普通教育和过渡班(实为结业班)。为保证此项改革的实施,建立了学校证书制,按学生居住地区发放,强迫取消学校的区别。1965年设立与普通中学毕业会考证书等同的技术中学毕业会考证书,以提高技术教育的声誉。  1963年的改革实际上是1959年改革的继续,在建立统一的初中等教育制度上向前迈了一步,但是十分有限。学生一进入中学就被分流,长期普通教育相当于国立中学的教育,为进入大学作准备,短期现代普通教育相当于以前的市立普通教育。过渡班实为以前的小学补充班。学生仍按社会出身被分配接受不同的教育。而且,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水平不等,因此学生不可能从一种专业转到另一种专业。1968年仅有5%的学生从过渡班转到普通班学习[②c]。此外,中等教育机构也没有统一起来,仍存在着市立普通教育中学、市立中等教育中学、国立中学、国立技术教育中学4种类型,这种状况一直到70年代中期。  (3)阿比改革  勒内·阿比为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的第一任教育部长。在1968年5月风暴冲击之后,法国掀起一场关于学校作用和民主化的激烈的大辩论。阿比在1975年1月的法国资料杂志上撰文,题为“为了教育体制的民主化”,文章阐述了他改革的目的和措施,深得德斯坦的赏识,为此登上国民教育部长宝座

外国教育史论文5000字怎么写的

二十世纪50—80年代法国初中等教育体制改革述论  法国直到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仍沿用19世纪确立起来的教育体制。初中等教育完全脱离,相互之间毫无关系,实行严格的双轨制:一轨面向平民阶层,招收广大劳动者阶层的子女,他们在完成5年小学学业之后,绝大多数学生或升入初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小学补充班、高级小学,或直接就业;另一轨面向贵族阶层的子女,他们在6岁时进入国立或私立中学里的小学班,然后升入中学、大学继续深造。此外,教学内容陈旧,古典教育、人文科学、古典语言仍占主导地位。这种状况在50年代已不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及社会的需要。因此,法国在50年代末至80年代对初中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仅就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作一论述。      一 改革的原因  战后,法国对初、中等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初中等教育体制束缚社会经济的发展  战后30年是法国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法国人自豪地称之为“30年的辉煌”。1960—1975年,法国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5.5%[①a]。1960—1970年农业以每年递增2.4%的速度向前发展[②a]。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劳动条件,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提高。1946年拖拉机的总数为5.6万台,1958年猛增到56万台[③a]。工业中也完成了机器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的普及减少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员,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人数占三个产业总人数的比例在下降,从1954年的26.7%降到1962年的20.6%;第三产业从占36.5%上升为40.8%[④a]。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今后的劳动者要有比较全面的技术和知识,不但能够通过监视器来观察和监测生产全过程,而且要能够操作现代化设备,懂得企业管理。而法国教育的双轨制,只能培养少数脱离实际的精英,绝大多数人只是接受扫盲教育,可见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在1957年制定5年规划的会议上,法国专家们预测:1956—1961年间,法国需要5.1万名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而大学体系只能提供2.4万名。他们指出,原因不在于新建几所大学,而是中等教育体制严重地束缚了人才的培养,每年只能有1万名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⑤]。      (二)教育民主思潮改变了法国人的观念  经过战争洗礼的法国人,对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947年的朗之万——瓦隆改革草案就是在20世纪以来人们要求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草案把教育民主思想见诸文字,提出:所有青少年,无论出生在什么家庭,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无论是什么种族,都有发挥个人才能和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①b]。此项草案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能实施,但是它的思想却影响着后来历次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蓝本。  60—70年代出版的一些社会学家的著作在社会上掀起了教育民主化的波澜,特别是布尔迪约、帕斯隆合著的《继承人》(1964)、《再生产》(1970),以及勃德罗和埃斯达伯莱合著的《法国的资本主义学校》(1971),标志着教育民主化理论的形成。他们深刻地指出,阶级社会决定了学校的双轨制,而学校的分离则产生社会的不平等。这些思潮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发出了要求改革教育的呼声。1968年的5月风暴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教育民主化思想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激发了他们求学的渴望。过去人们只满足于把子女抚养长大,子承父业,或尽早工作,挣回几个钱以贴家用,或做家中的劳动帮手。如今一切都变了,他们看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看到了学校与社会地位的特殊关系,因此寄希望于教育,想让子女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在将来比自己生活得好,能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或走上仕途之路,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或命运。  不仅如此,经济、技术的发展为平民子女提供了接受较高教育的物质可能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1949—1976年工人工资平均增长3.2倍[②b]。另外,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各种社会福利、家庭补贴、失业津贴等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而且,女子走上工作岗位亦增加了家庭收入。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家庭生活的现代化。1958年10%的家庭购置了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等家用电器。1969年75%的家庭实现了电器化。1960—1975年家庭小汽车拥有量从500万辆增加到1500万辆[③b]。家庭的现代化,使得广大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投入工作。1954年妇女就业率为36.2%,1982年增加到43.4%[④b]。妇女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生活得到提高。家庭不仅为其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经济条件,而且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三) 法国政府领导层认识到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  从戴高乐到密特朗,历届政府都把教育置于优先的地位。戴高乐一上台就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力图重建法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他认为,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提出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必须使教育适应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⑤b]。密特朗在1988年再次竞选总统时的《告法国人民书》中说,将来,国力更多地是依靠智力而不是财力,因此教育必须置于头等优先的地位[⑥b]。法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现行的教育制度同现代世界是不相称的。它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把比例太大的、不能完成学业的青年抛在了一边[⑦b]。  在经济、社会、政治各种因素的强大压力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求教育民主,要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1968年达到了顶峰。      二 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是法国教育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确立新的初中等教育体制,以实现教育体制的民主化;80年代以后,主要是升学制度的改革,以减少学业失败的人数。改革主要从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入手。      (一) 80年代以前的改革  1、教育结构的改革  80年代以前比较重要的改革有三次。70年代最终确立起统一的初中等教育体系。  (1)贝尔敦改革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建立第五共和国。让·贝尔敦出任国民教育部长。在戴高乐的改革教育、使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指导下,贝尔敦制订了改革方案。1959年1月6日,签署第59—45号决定。其主要内容为:①将义务教育由原来14岁延长到16岁。②在初等教育之后建立为期两年的方向指导阶段。③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按5种专业分配:a、直接就业,从事农业、乡村或市镇的手工业;b、短期技术教育,毕业后成为熟练工人;c、长期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师、工程师;d、短期普通教育,培养中级职员和第三产业的管理人员;e、长期普通教育,培养将来的精英[①c]。④把原来国立职业中学和技术中学合并为技术中学,归由国民教育部管理。小学补充班升格为普通教育中学,职业培训中心升为技术教育中学。  这次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是自40年代以来唯一付诸实施的改革。确立初等教育后的方向指导阶段,使全体学生能在原则上享受进入中学的平等权利。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展了教育范围。但是,双轨制依然存在,学生们在方向指导阶段之前,就已按家庭出身进入各自的小学,加上方向指导阶段可在任何学校进行,所以在结束两年方向指导阶段的学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转入国立中学和私立中学学习。因此这次改革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毫无进展。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到16岁,实际上也是一句空话,许多学生还在义务教育的年限里,但已没有学校收留他们。  (2)富歇改革  在富歇改革之前,国民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负责人卡佩尔曾提出建立中学4年制第一阶段的建议,得到戴高乐的赞同。但是,这一建议的实现者却是在1963—1967年任国民教育部长的克里斯蒂昂·富歇,因此,有的书上称之为“卡佩尔—富歇改革”。富歇于1963年8月3日颁布法令,决定建立综合学校——市立中等教育学校。学制4年:两年观察阶段,两年方向指导。目的一是落实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二是统一各种类型的中学,取消中学里的小学班。综合学校的教育分三类:长期普通教育、短期现代普通教育和过渡班(实为结业班)。为保证此项改革的实施,建立了学校证书制,按学生居住地区发放,强迫取消学校的区别。1965年设立与普通中学毕业会考证书等同的技术中学毕业会考证书,以提高技术教育的声誉。  1963年的改革实际上是1959年改革的继续,在建立统一的初中等教育制度上向前迈了一步,但是十分有限。学生一进入中学就被分流,长期普通教育相当于国立中学的教育,为进入大学作准备,短期现代普通教育相当于以前的市立普通教育。过渡班实为以前的小学补充班。学生仍按社会出身被分配接受不同的教育。而且,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水平不等,因此学生不可能从一种专业转到另一种专业。1968年仅有5%的学生从过渡班转到普通班学习[②c]。此外,中等教育机构也没有统一起来,仍存在着市立普通教育中学、市立中等教育中学、国立中学、国立技术教育中学4种类型,这种状况一直到70年代中期。  (3)阿比改革  勒内·阿比为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的第一任教育部长。在1968年5月风暴冲击之后,法国掀起一场关于学校作用和民主化的激烈的大辩论。阿比在1975年1月的法国资料杂志上撰文,题为“为了教育体制的民主化”,文章阐述了他改革的目的和措施,深得德斯坦的赏识,为此登上国民教育部长宝座

在法国,整个教育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教育。与其它国家相比,法国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启德教育法国顾问王姗姗老师介绍法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历经演变已成为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高等教育体制之一。法国高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育方式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首先是教材不断翻新。任课老师将世界近期本专领域内取得的最新进展编入教材内。可以说,教材年年都不同。其次是课堂上由任课教授选择重点和难点讲解,而不一定涉及全部的内容,相当多的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学习。第三是课堂上采取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教学。法国的高等教育分“宽进严出”和“严进严出”两种,前者指各类综合大学,特点是不收学费,面向大众,在综合大学学习的学生约占全国大学生的90%左右。后者是高等专业大学,是专门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这类院校入学门槛很高,学校的条件非常好,一些知名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政府和大型企业担任要职,这是普通大学根本无法相比的。为了方便外国留学生报考,许多学校都自愿结合,设立共同的招生联考机构,实行统一考试,各校录取。若学生选择到法国去学习,法国大学的课程基本是用法语来讲述的,另外有一些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高等商学院里面也有一些英语授课的课程。申请签证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简单的法语来表述自己的学习计划。留学法国第一年总费用不超过9万元人民币,第二年大概4--6万元人民币。与其它西方大国相比,法国的生活费用算是比较低的。并且保证金要求不高,只需5000欧元的存款证明。 由于法国公立大学免除学费的教育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国家,适合更多工薪阶层家庭学生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法国实行的是无差别、无歧视、一视同仁的留学生待遇。也就是说,外国学生在法国读大学和法国学生享受的是同样的待遇。法国的福利待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之一,学生在法国留学可以享受到大学生的住房补助,可以享受到学生的交通优惠票价,可以享受到非常优惠的社会保险。优势:免学费,教育质量高。法国是高福利国家,留学生均可申请到房租20%-40%的学生住房补贴,交通费和伙食费都可得到优惠。相关联接:到法国留学需要多少费用?学习费用,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每年只收100至300欧元的注册费,折合人民币约一千至三千元。语言课程收费依课时数的多少而定。私立学校学费较贵,有的服装设计学校一年需6000欧元以上。   交通费,视住处远近而定,例如住巴黎市内或近郊,上课亦在巴黎,则每个月的月票钱即可涵盖所有的花费,但如住较远之郊外,则可能需要加倍。 外省交通费较巴黎而言比较便宜,26岁以下的学生可以买到学生月票18欧元,20岁以下则只需8欧元的月票。   伙食费,如果在大学注册而每日以学生优待价格在大学餐厅用餐,则每个月100--200欧元。自己做饭就可以节省更多的伙食费,从吃这方面巴黎比其它城市便宜一点。   住房费用,房租一个月约需150欧元至300欧元不等,如果上了大学可以申请大学生公寓那就只用付90多欧元。  巴黎住房基本是外省的两倍。   电话卡,目前在法国已普遍使用卡式的公用电话。电话卡可在各地的邮局及 tabac 买到。分五十次 (unit)及一百二十次两种。价钱分别为 5 欧元及15 欧元。巴黎有卖最好的打中国的电话卡,一般情况下一张中国卡12欧元可以打2000分钟到中国。   手机,法国现在有三大电信运营商,每家公司有给学生的优惠服务。一般签约一年的手机每月不会超过30欧元。  火车 法国铁路局的名称是 SNCF在26岁以下的青年可以买到青年卡,凭卡可以享受50%的票价。不同时段的票价也稍有不同,一般早上8点以前的要便宜,周五下午周六早上及周日晚上较贵,节假日也较贵。   打工收入,巴黎找到工作基本不难。一般打工,半工是300-500欧元/月,全工是550-1000欧元/月。如果充分利用暑假时间打工可以挣1000--2500欧元。   综上所述每人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共为4000欧元到6000欧元折合人民币是四万到六万,这不失为工薪阶级留学的好选择。

你好,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间里的文章,或者看我贴吧发言。里面有免费使用万方数据库的办法

外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怎么写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灵魂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因此他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理,教育就是一种真理。牛顿有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一句话既表明了他为人的谦逊,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对学科发展的坦然和自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如果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以前的人们做过哪些探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教育领域谈创新、谈改革,更需要站在巨人烦的肩膀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是几个课程专家的“突发奇想”,而是历史上中外教育思想的积淀和整合。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是一股强劲的潮流,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一潮接一潮,呈现出芬姿多彩的景象。教育改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二是教育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走出困境,得以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就可能成为支离破碎的“教条”和“规则”。最近看了《外国教育史》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并且从中吸取了更多的精华,体会深切。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确存在许多的差异。一教授说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和外国家长教育孩子是不同的,中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肯定是大发脾气,不会赞赏,甚至会辱骂的;外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可要高兴地鼓掌的。为什么国外的人要比中国的要活泼,思想开放,动手能力强呢?等等…其实这与国外开放式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可以比作是个三角形。家长和学生分别放在三角形的底角,而老师则毫无疑问的放在顶角了,因为家长要老师看的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多些关心。所以要给老师送礼呀!请老师吃饭呀!等等…学生上课不听话就批评告诉家长。上课在下面看课外书就没收,这样越管孩子就越不听话。相反还会起反作用。家长就该用打来管孩子了,大多数孩子都会服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一直这样延续着。孩子的思想受到压迫,他能没有压力吗?他的压力越大越想好好学习就越做不到。还没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国外的孩子为什么玩的好还不耽误学习呀?很简单因为他们他孩子放在三角形的顶部,他们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很放松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学习的很快乐。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能力和特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称之为“活的教育”;我们说教育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冲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自主地学习,我们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带给学生的是快乐,充满智慧的快乐,我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答辩组成员:XXX(主持人) 职称:XXXXXX 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三、论文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可以帮你轻松发表。投稿精灵是一个自助投稿管理的软件。软件目前集合了上百家的学术期刊在线征稿,打造一个安全的交易平台。投稿精灵简单易用,不需要任何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完成职称论文的发表。只要您会使用电脑,就可以自如的使用投稿精灵。目前投稿精灵已经更新到0正式版最新版本!只要在百度上搜索投稿精灵,就可以下载使用了。目前,我发了很多篇了,我的会员级别也提升了,现在再发还有很多折扣呢,我还帮同事发了不少x

就卡拉了、’罗迪克;

外国教育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灵魂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因此他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理,教育就是一种真理。牛顿有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一句话既表明了他为人的谦逊,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对学科发展的坦然和自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如果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以前的人们做过哪些探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教育领域谈创新、谈改革,更需要站在巨人烦的肩膀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是几个课程专家的“突发奇想”,而是历史上中外教育思想的积淀和整合。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是一股强劲的潮流,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一潮接一潮,呈现出芬姿多彩的景象。教育改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二是教育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走出困境,得以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就可能成为支离破碎的“教条”和“规则”。最近看了《外国教育史》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并且从中吸取了更多的精华,体会深切。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确存在许多的差异。一教授说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和外国家长教育孩子是不同的,中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肯定是大发脾气,不会赞赏,甚至会辱骂的;外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可要高兴地鼓掌的。为什么国外的人要比中国的要活泼,思想开放,动手能力强呢?等等…其实这与国外开放式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可以比作是个三角形。家长和学生分别放在三角形的底角,而老师则毫无疑问的放在顶角了,因为家长要老师看的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多些关心。所以要给老师送礼呀!请老师吃饭呀!等等…学生上课不听话就批评告诉家长。上课在下面看课外书就没收,这样越管孩子就越不听话。相反还会起反作用。家长就该用打来管孩子了,大多数孩子都会服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一直这样延续着。孩子的思想受到压迫,他能没有压力吗?他的压力越大越想好好学习就越做不到。还没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国外的孩子为什么玩的好还不耽误学习呀?很简单因为他们他孩子放在三角形的顶部,他们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很放松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学习的很快乐。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能力和特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称之为“活的教育”;我们说教育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冲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自主地学习,我们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带给学生的是快乐,充满智慧的快乐,我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于教育学独立的标志,学术界是有一定争论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论不同,有人认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有人认为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如 正是由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才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夸美纽斯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第141页。 王道俊、王汉澜 的《教育学》认为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袁振国 的 《当代教育学》认为 夸美纽斯 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在这个问题上,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角度来说,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的问世。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差异 美国有一个夏威夷大学的教授,他的手底下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我们这位教授啊,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学生是最勤奋的,他说Chinese可以和勤奋划等号。所以每到考试,中国的学生准保是N1,成绩是最棒的,美国学生,牛气的很,不服气,老跟中国的学生想抗争,我们是美国,我们是本土的,我就不信考不过你,可是就是考不过。 但是这个美国教授就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中国的学生是考试的机器呀,说谁也考不过,我跟美国学生就说,你不要跟中国学生争,人家是考试的机器,你考不过他,一考试,他就是第一。但是,遇到思考问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创造能力上,这位美国教授发现啊,中国的学生,甚至于还不如非洲的学生。他就奇怪了,为什么考试成绩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在那些方面那么差?他呀,带着这个问题到中国来了,跑了好几个大城市,在北京,有一次,开座谈会他发言,说,我找到答案了,听听他这个答案啊,有点偏颇,但是值得我们思考。 他说,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授课方式上不同,造成了学生思维能力不同。比如说,你们中国,要讲一节公开课,好多老师来听课,那么你们中国的老师,习惯于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今天要上什么课,而且都做了预习,预习过程中孩子们有好多的疑问,要等等老师讲课来解答,孩子们走进教室是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来的,随着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这些问号一个一个地消除了,在下课前,老师问同学们,我今天讲的课你们大家都明白了吗?有没有不懂的?于是有同学举手,老师,我这点不懂,于是老师耐心地给解答。张三李四给解答完,说,还有不懂的吗?还有问题了吗?于是都摇头,此时老师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孩子们下课以后,全都没有问题了,象鸟儿一样的飞出了教室,玩去了。 他说我们美国人上课不这样,说也比如同样上一节新课,那些学生进入教室之前,都不知道要上什么课,甚至于连今天这堂课连那个老师教都不知道。然后,随着老师的讲课的进度他的疑问一个一个地出来了,直到有的孩子按捺不住他要举手说老师,你回答我的问题,不然我上不下去了。老师停下了,给他回答问题,一一地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连老师有的问题解答不了了,那么,这个时候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提出了许多连我都解答不了的问题,希望你们放学以后自己去找答案,写出答疑论文。下课以后,孩子们带着连老师都解答不了的问题疑惑地走出教室,到社会上去,到网上去,到他们能找到答案的人跟前去寻找答案,回头写出答疑的论文。当老师看到答疑论文时,惊讶的发现,真的是值得他敬佩的,连他自己都解答不了的问题,他的学生写出了答案。 所以这个教授说,这就是一个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中外学前教育史论文5000字

推荐你去看个地方,中华知网,那上面全是论文。。。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学前教育的,可以的既然你说有要求的,那就来告诉我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