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韩国历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选修一

发布时间:2024-07-07 07:36:42

韩国历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选修一

畅游韩国——韩国简介韩国,大韩民国(朝:대한민국/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南韩(한국),是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的国家,首都位于首尔。韩国三面环海,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朝鲜东海(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朝鲜战争后,韩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目前是世界经济第十大政治体系,是经合组织(OECD)和20国集团(G20)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建国之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都将韩国列为发达国家。1948年5月10日,韩国单独举行分裂朝鲜的选举。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韩国的总面积为99,000平方公里。韩国的领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东海,与邻国日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200个大小岛屿。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Seoul,即“汉城”),人口1050万(2007年)。2003年12月,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决定将行政首都从首尔(即“汉城”)迁往中部地区。2004年8月,韩国政府最终确定并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于韩中部地区的燕歧—公州将成为新的行政首都。韩国政府定于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动工建设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形成拥有30万和50万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韩国主要国家行政机关将迁往新行政首都。 2004年10月,韩国宪法法院裁决,韩国国会2003年12月通过的《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违反宪法。韩国政府制订的将行政首都从首尔(即“汉城”)迁往中部地区的计划将因此被迫停止执行。2005年1月,原汉城市(即现在的“首尔市”)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的中文翻译名称改为“首尔”。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韩国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韩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seoul是韩语中首都名称的译音。 大韩民国国旗(朝鲜语:태극기,汉字:太极旗),又名太极旗,白色底,中间是红色和蓝色的阴阳符号,加上八卦中的四卦。比例:2:3。今日的旗是1882年设计的,1883年1月27日成为正式国旗。  据韩国官方解释,太极图中的红色代表阳,蓝色代表阴,阴阳合一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建设与破坏,男与女,主动与被动,热与冷,正与负等,作为宇宙中两种伟大的力量,通过相互对立而达到和谐与平衡。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据韩国的解释,国旗底色为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而整个国旗则代表韩国人民永远与宇宙协调发展的理想。中国的《周易》和道教在韩国颇有影响。 自1883年(朝鲜王朝后期)开始,韩国就开始使用太极旗。大韩民国建国后继续延用。1949年,韩国文 韩国国旗制图标准教部正式确定韩国国旗现在的样式:旗中央是太极图案,四周配以八卦图形。据韩国官方解释,太极图中的红色代表阳,蓝色代表阴,阴阳合一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建设与破坏,男与女,主动与被动,热与冷,正与负等,作为宇宙中两种伟大 的力量,通过相互对立而达到和谐与平衡。  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据韩国的解释,国旗底色为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而整个国旗则代表韩国人民永远与宇宙协调发展的理想。  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稳定等原理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朝鲜半岛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韩国国旗正是这种影响的反映。 朝鲜半岛上的居民基本上属单一民族,韩国称之为韩族。韩国有3万余名华侨,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少数民族。全国为单一民族,通用韩国语。宗教称为“多宗教之邦”,其中佛教87%;基督教78%;天主教89%;圆佛教24%。还有大宗教、天理教、伊斯兰教、国际道德协会、太极教、性德教等。 韩国总人口3万(2007年),主要为高丽人,占全国民族总人口的99%,是一个民族比较单一的国家。通用韩语,民族服饰为“韩服〔Hanbok〕”。韩国人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自律和爱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与效率、竞争、民主等现代理念交融,成为韩国实现经济起步和迈向未来的重要精神资源。在韩国人心中,本国产品质量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最适合本国人使用。因此,韩国人日常使用的物品从手机、电视机到汽车等大都是本国的产品。正是民众的这种爱国精神,不断支持着韩国民族企业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下面给你找好了:主条目:韩国历史朝鲜族(韩国称为韩民族)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其中一种说法为中国商周时代的移民与原土著居民组成,现大部为中国移民后裔,见箕子朝鲜,此说有中国早期史料佐证,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朝鲜两朝多沿用中国史料以箕子为开化始祖。[1][2][3][4],但今天的朝鲜、韩国更倾向于把神话传说中的檀君朝鲜列为朝鲜的起源。至于朝鲜半岛原土著居民究竟来自何方则无定论,有说法称为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移居形成,而朝鲜半岛的学者则认为阿尔泰人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欧亚大陆迁徙到朝鲜半岛后形成的[5],并且有部份移民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市祥原郡黑隅里遗迹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为依据认为北朝鲜大同江流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6] [7]但这几种说法均属日、韩、朝各自的说法,均无有力证据证明。根据中国西汉史书记载,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着夫余、沃沮、濊貊、东濊等东北亚部落,朝鲜半岛南部为三韩部落。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中原朝廷在东北亚行使主权的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高丽国,此后定国号“高丽”。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1896年,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帝国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1910年“日韩合并”。不愿被日本统治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4月13日在中国上海成立,并随当时抗日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英国、苏联4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韩国历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选修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本科毕业论文的话不用写太难的,可以写文化方面的,比如中韩两国某种文化或节日的比较;再就是语法类的了,想写哪方面的就看自己兴趣了。关于题目,如果不知道该写什么好的话,可以到中国知网或韩国riss网站上检索一下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的题目,找找灵感~知网和韩国riss网站上没有本科的论文,都是硕士以上的~

我个人认为从 六 方 会 谈 入手或许会好一些,因为这个最能说明问题

韩国历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选修二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下面给你找好了:主条目:韩国历史朝鲜族(韩国称为韩民族)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其中一种说法为中国商周时代的移民与原土著居民组成,现大部为中国移民后裔,见箕子朝鲜,此说有中国早期史料佐证,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朝鲜两朝多沿用中国史料以箕子为开化始祖。[1][2][3][4],但今天的朝鲜、韩国更倾向于把神话传说中的檀君朝鲜列为朝鲜的起源。至于朝鲜半岛原土著居民究竟来自何方则无定论,有说法称为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移居形成,而朝鲜半岛的学者则认为阿尔泰人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欧亚大陆迁徙到朝鲜半岛后形成的[5],并且有部份移民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市祥原郡黑隅里遗迹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为依据认为北朝鲜大同江流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6] [7]但这几种说法均属日、韩、朝各自的说法,均无有力证据证明。根据中国西汉史书记载,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着夫余、沃沮、濊貊、东濊等东北亚部落,朝鲜半岛南部为三韩部落。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中原朝廷在东北亚行使主权的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高丽国,此后定国号“高丽”。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1896年,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帝国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1910年“日韩合并”。不愿被日本统治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4月13日在中国上海成立,并随当时抗日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英国、苏联4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韩国高中世界史的结构 本次(第七次)国家世界史课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组织世界史内容。对于16世纪之前的历史,采取以区域为基础的结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19世纪以后的世界史,采取以主题为基础的结构形式组织教学;而对介于16-19世纪之间的历史, 则分为两大区域:亚洲和欧洲,同时采取区域和主题的结构进行教学。在总的课程单元中,欧洲和亚洲历史始终受到重点关注,它们在不同的单元被轮番描述,可谓要划分为三大文化区域:东亚、印度和东南亚、西亚;欧洲历史包括起源于地中海的古代文明史、西 欧中世纪和拜占庭帝国史,以及西欧社会的现代转向。在这里,亚洲史的内容是按照上述三个文化 区域分别组织的,而欧洲史则一以贯之地被视作一个整体来论述。高中世界史课程编制者强调学生应从全球视野去理解世界史课程,这样才能应对日益紧密的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困难。为了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他们希望学生了解人类多元文化,主张世界史 课程应在描述多元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内容的平衡。为满足这种要求,课程编制者采用了区域研究方法,他们意识到当组织有关前工业社会的历史内 容时,采用区域研究方法更为有效,因为它有助于 学生理解世界几大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但在组织现代及当代世界史内容时,他们发现如果仍采用区域研究方法显然会使学生在理解现代性方面发生问题,因为现代社会中的各国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若仍孤立地研究某一区域的发展史,学生将难以全面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国际形势和国际事务。 韩国高中世界史课程内容论析 现行的韩国高中世界史课程内容包括九大单 元。第一单元为绪论,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世界 史的意义和方法。第二单元——— 文明的前夜和古 代文明,主要关注史前文明和世界早期文明。它又 分为四个子单元:人类的起源、古代亚洲世界、古代 地中海文明以及美洲和非洲古文明。在第一个子 单元,考古学的描述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在史前时 期的生存状态;第二个子单元概括了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第二和第三 子单元分别讨论了古代亚洲世界、古代地中海世界。其中着重探讨了中国汉代之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同时期的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形成了鲜明对照。一些学者指出,虽然第二子单元名为古代亚洲世界,但它仅仅将笔墨用于中国,忽视了亚洲的其他区域,具有华夏中心主义倾向。 最后一个子单元是对早期非洲和前哥伦布时 期美洲历史的描述与概括,包括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芝台克文明。笔者发现这段历史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史课程内容中。原因似 乎在于,课程编制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韩国将加 强与中南美洲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因此 他们希望学生熟悉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不过在笔者看来,世界史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已经够 多,如果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是否会对此感兴趣 并能有效掌握令人怀疑。 从第三至第七单元,世界史被完全分割为两大 部分:亚洲史和欧洲史。第三和第五单元叙述了亚 洲三大不同文化区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态和历史 演变过程。在这两个单元中,编制者侧重于追寻不 同区域历史的独立发展轨迹,强调各自发展模式的 差异和文化的复杂性。第三单元探讨了以下几个 区域的历史:亚洲文化的扩张与东西方交流,明朝 以前的东亚社会、莫卧尔帝国之前的印度和东南亚、奥斯曼帝国以前的西亚伊斯兰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是其中浓 墨重彩的一笔,意在使人们明白正是亚洲人在前工 业社会发明的伟大科学技术传到欧洲,才使欧洲社会产生现代转向。但并没有描述这些发明如何影响西欧社会现代性转向的内容。韩国著名教育家、史学家金仁会教授对此曾这样评价:“一方面,课程编制者强调亚洲文化多么繁荣,却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机会进行自主探究,使之体验到东亚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另一方 面,教科书中有关亚洲对欧洲进行文化传播的内容叙述得相当肤浅,这易于使人们觉得亚洲人对于世界史的贡献无足轻重,从而夸大了欧洲人的作用。”的确,这些简短而表面化的描述和有关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生及向其他地区进行文化传播的详尽叙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认为,这样的内容组织可能会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即,世界历史好像仅仅是由欧洲人创造出来的。 第四单元主要探讨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包括西欧中世纪史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拜占庭帝国史。由于人们一致认为欧洲现代文明的出现正是这一时期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逻辑演变的结果,所以 此单元重在阐述当时欧洲文化和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为日后现代欧洲文明的出现和它的现代性转向奠定了基础。第五单元讨论“亚洲社会的成熟”。明清时期的 中国、朝鲜、日本、莫卧尔帝国时期的印度和东南 亚、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中东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 会发展轨迹被凸显出来。自1981年第四次国家课程以来,课程编制者把“亚洲社会的成熟”编为一个 独立的子单元,放在 “东西方文明冲突后亚洲社会 的现代性转向”这一子单元之前。而此次国家课程,它被编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单元,课程编制者承认 16-19世纪当亚洲各帝国处于关键发展期时,欧洲各国正变得极富扩张和侵略性,将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强加于世界其他国家。为强调亚洲史的地位,亚洲史和欧洲史各自独立组织。 金仁会教授指出:“只有人们理解了在东西方文明碰撞、冲突过程中,亚洲社会在文化和经济方面是如何转向的这一史实之后,才有可能充分体 认到当代亚洲国家所面临挑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此,第一步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去了解亚洲社会在直面西方列强扩张之前在政治、经 济、文化方面已达到的成熟程度。从这个方面来看, 笔者认为第七次国家课程的编制者把握了正确的 方向。不过也应看到,将亚洲史和欧洲史区别对待并不能轻而易举地消除在年代划分上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 当历史发展到16世纪时,世界史课程内容的重心开始转向欧洲,在那里,现代文明正在诞生,第六单元是对16-19世纪现代西欧社会发展历史的详细阐述,主要包含以下主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欧洲人在亚非拉的扩张、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市民社会的发展、19世纪欧洲的文化。在整个19世纪,欧洲国家对世界其他地区极富侵略性,通过军事力量和殖民控制的手段使自身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中心。曾经脱 离于其他地区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王国和文明此时也已处于欧洲殖民力量的掌控之中。下一个单元—亚洲社会的现代性转向,作者首次探讨了先进与强大的西欧国家与尚未现代化 的亚洲社会之间的冲突。随后,我们见到了这样一 幅图景:亚洲各国人民在积极抵御欧洲帝国主义渗 透与侵略的同时艰苦探索,试图使自己的民族走上 符合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即李泽厚所说的“担负着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任务”。 最后两个单元主要涉及20世纪以来直至当今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虽然这些内容被视为一个整体来组织,不过它似乎仍是从欧洲人的视角出发的,体现了欧洲中心主义史观。

高考历史辅导书:《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手册》是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和《考试大纲》,依据最新调整和修改后的高级中学历史教材,由全国三十八所重点中学教师编写的一部工具书。该书全面概括了历史阶段特征,精确提炼了基本线索,并对重要历史知识进行归类和跨学科综合知识总结,对整个高中历史知识和跨学科综合知识以专题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高考历史辅导书:《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用书》《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用书》是一本集历史基础知识、高考复习要点、学习方法策略以及课外知识扩展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学考必备用书,是作者多年来历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总结。《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用书》采用了全新的结构框架,详尽的历史资料,对高中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总结和归纳。书中首先综合目前各主要教材版本的内容特点,运用专题模块和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对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清晰的讲解。随后《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用书》又结合教材内容对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其中包括中外人物、历史纪年、典章制度等,这一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书的最后部分则探讨了历史的学习方法,并在最后一章介绍了具体的解题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实战能力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高考历史辅导书:《高中历史教材基础知识全解》该书为非同步类教辅书,其囊括高中阶段历史所有知识,讲解全面细致、透彻深入,重点、难点和常考点突出,集基础性、应考性和可查找性为一体,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高考历史辅导书:《高中历史知识大全》《高中历史知识大全》是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盲点在《高中历史知识大全》中都可以找到详细的诠释,真正体现工具书的速查、速用、速理解的实用性特点。结构划分上,将整个高中学段的必修及选修知识分政治、经济、文化三编整合还原,在吸收新课标教材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思想性和系统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高考历史辅导书:《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将高考的历史知识点与习题式相归纳,把常见易混点形成表格式对比,并分专题将高考历史的重点难点各个突破,精细的为考生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基本方法整合为完善的学科素养和学科的思维方式,使其历史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

一.韩国服饰的起源韩国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西式服装进入韩国。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觉得韩服太过繁琐,穿着不便,因而使用者大为减少。但是,韩服爱好者一直积极推销韩服,并设计出了合乎时代、容易穿着的式样,使韩服重新恢复了活力。  二.韩国服饰的文化韩国服饰文化包括传统韩国服装和现代韩国服装。  (一) 韩国服装,即韩服。  1.韩国服饰文化特点  (1)韩国服饰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优雅且有品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一般来说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韩服的特征是色彩, 纹路, 装饰等很随意。 使用两种以上颜色, 超越单纯色彩的范围, 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 花纹, 衣边装饰也增添了韩服的美。韩服的美可以从外观的线条, 布料的色彩及装饰的变化中看出。强调女性颈部柔和线条的短衣, 内外边V字型领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线, 突出温和感。 从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线条都体现端庄, 贤淑。 裙子从上到下渐渐扩散细纹增加优雅之美。 线条的美在男性的服装中也一样。  (2)韩国服饰还可掩饰体形上的不足,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较高,较瘦的人看上去则较丰满,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国民是已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韩国传统服装-韩服女装由短上衣和宽松裙子组成,显得十分优雅,男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提到韩国服饰就不能不提到05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韩国特意为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制作了韩服。据介绍,每件韩服的颜色和图案分别根据“阴阳五行说”选定,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黄、青、赤、黑、白五色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图案方面,制作者则选择了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而云和牡丹则象征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  (3)历史上,韩国服饰是朝鲜半岛居民的普及服装,不过如今却很难在大街上看到了。韩国人之所以平时不穿韩服,是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传统韩服穿起来相对复杂,活动也不很方便。不过,这样反而提高了韩服的档次,使之成为重要节庆活动的礼服。韩国服饰着装比现代服装复杂得多,以女式韩服穿法为例,裙子里边要穿上衬裤、衬裙等配套服装。衬裤要比衬裙短3到4厘米,衬裙也要比外裙短3到4厘米。裙子的开启部分要放到后边,侧襟放到左边,并从前面系上。此外,女子穿韩服时搭配的发卡、耳坠、戒指等首饰,应选择古典的风格才可展示出典雅的气质。穿韩服当然必须化妆,不过据朋友讲,即便在平时,韩国女孩出门前也会精心打扮一番,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在韩国人心中,正式场合穿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如果有晚辈违反,长辈便不会接受他们的“请安”。过年过节,上街不穿韩服还会被陌生人指为“粗鲁、没有礼貌。”也正因为如此,不管韩国人身处何方,韩服在他们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2.韩国服饰的种类韩国服饰可根据身份, 功能, 性别 , 年龄, 用途, 材料分类。 现代观点中, 用途上的区分最有代表性。 根据生活风俗用途, 韩服分为婚礼服, 花甲服, 节日服, 周岁服等。  (1)节日服  在韩国, 春节早上必须给父母拜年, 父母穿平常韩服, 孩子们穿色童(七色彩缎)短衣和韩服拜年。  (2)花甲宴服  是子女们为花甲的父母举办的仪式, 祝父母身体健康, 长寿, 这时摆上宴席祝寿。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 女性穿小礼服一唐装。   (3)周岁服  在韩国, 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祈求孩子, 无病长寿的仪式。 这时, 孩子要穿周岁服。 男孩子转浅色衣服, 一般是篮色边粉红色短衣浅紫色裤子, 上面穿蓝色背心, 草绿色衣带。 女孩子用深绿色或黄色做短衣, 周岁或特殊的日子里穿色童短衣, 最近也给周岁的女孩子穿唐装。  (4)婚礼服  传统婚礼上的韩服比平常韩服华丽。 婚礼上, 新郎的穿戴是裤子, 短衣背心, 带结上穿外套, 戴纱帽冠带, 穿木靴。 新娘是红裙黄短衣上穿圆衫, 戴发簪, 龙簪上垂着前缀和飘带。  (5)生活韩服  传统韩服因穿戴复杂繁琐,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穿。 因此,最近出现追求简单便利的生活韩服。 生活韩服种类繁多, 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差异生产各种各样的样式。 因其传统美和价格低廉也受到国外游客的欢迎。  (二)韩国现代服装  韩国现代服装的特点标新立异的不对称设计,是“韩流”中最典型的款式。比如去年开始流行的裸露一侧肩部的单肩设计,给追求时尚的女孩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而这种不对称设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韩式服装上:裙长变得不规则不对称,裙子下摆被设计成斜线的不对称或完全的不规则,使穿着更有动感。领部的独特设计,前襟的不对称设计,都给夏日服装注入新鲜的感受。  韩国服饰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所运用的夸张手法,它满足了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渴望宣泄的心情。个性的张扬就是快乐的源泉:宽就宽到极至的阔腿裤,瘦便瘦到极至的紧身衣。你可以妩媚到极至:纯白色紧身背心,嫩粉色的绣花长裤,一举手,一凝眸,都散发无尽的女性魅力;你也可以神秘到极至:黑色无带背心配黑色的阔腿长裤,本色的鱼网长裙,一个令人目光追寻的神秘女郎。

韩国历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版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1、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2、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3、何谓“封臣建国”。4、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5、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6、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7、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8、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9、唐代的宗教文化。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韩国历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生

中日韩语言艺术的异同

要做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了,其重要程度等同于毕业论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政治史和经济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思路可以说是开阔了一些。历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因此无论是什么问题,其实都可以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只是“术业有专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历史,主要由理工科类去研究,而“历史”作为一个学科,主要或是说完全转向了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 除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其他的诸如服装、各种文化现象、思想发展潮流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个人现在更对文化史感兴趣。这部分历史和问题,与社会学、心态学、哲学、思想潮流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研究的问题也都更有趣,更轻松。但要做成学术论文的样子还是很难。 这次要做的论文,我想写写“八大胡同与娼妓文化”的相关事情,想把自己从政治史和经济史中解放出来。这个题目挺变态,但老师没说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和写作,只是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老师还说让我实地考查。但我现在对历史非常的排斥,论文也许写起来会很痛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心情翻阅资料和书籍…… 对历史研究认识的狭隘,也是现行中学教育的一个的弊病。迫于各种考试,我们的历史课几乎是只将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误区。而孰知,历史也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中……

1、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中外比较型的论文容易拿高分比如,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就较热门素材也比较多2、本国方面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汉字开始,大唐盛世多民族文化交融对本国和外国语言文字的影响,元代、清代外族统治中国时对语言、文化的影响,还有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对语言也是有影响的;个人认为线索就是政治制度之下文化、民族措施,以及本国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导致语言、文字、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 3、中国语言的历史变迁-bin/i?fileid=206650

问老师最好- -然后看你个人兴趣爱好来定,要是定了自己没兴趣那也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