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艺术与审美论文25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9 00:00:03

艺术与审美论文2500字怎么写

一、 初级境界——知美  知美,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基本知识。  1.美学基本理论 美学基本理论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整体分析和概括,展示了美的世界的全部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懂得美的原则和各类审美范畴,懂得美的存在形态以及人类审美活动的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知识 审美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欣赏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知识积累,如各类艺术的特征,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  3.其他审美常识 即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常识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审美常识。  对于非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以上三方面的审美知识,有助于他们依赖美的法则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现存事物的方法,有助于他们改变通常的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大胆想像,从而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发现和创造。  二、 中级境界——好美  好美是指学生知美之后,对美的事物产生的喜爱、爱好之情。  实施审美教育应达到中级境界。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在校大学生都应该热爱并积极参与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审美及艺术活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无数事实证明,新奇的想像、巧妙的构思和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爱好广泛的人。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伟人都兼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重修养。北宋的沈括博学多才,除了科技,他对文学、音乐、绘画也有研究。现代著名学者苏步青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在古典诗方面很有造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小琴家。从这些做出震古烁今的巨大成就的传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不管从事何种专业,都应该热爱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爱美、爱艺术不但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还有助于启迪智慧,使自己在众多领域有所作为。  激发学生爱美、爱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运用现代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如展示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背诗、唱歌等等。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高级境界——乐美  乐美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审美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人们一旦达到乐美境界,就能够感受到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就能够调动和调节以情感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与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统一起来,使人进入那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达到乐美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系统化、深刻化。也只有对美和艺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并从美的事物中获得灵感。  要想把学生带入乐美的境界,必须引导学生走一条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欣赏活动与创造活动两个方面。  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做审美客体。但美不是一种实体的、具体的存在物。美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也只能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获得。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使主体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快乐境界。因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必须安排大量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审美活动当中,并从中获得美的愉快和享受。  审美创造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是美的产生过程的深切体验。在审美创造过程中,人们能得到特有的审美愉快和享受。  综上所述,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美,掌握审美基本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好美,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最后,要力求使学生达到乐美的境界。

现代艺术鉴赏与审美之我见摘要:艺术鉴赏的意义以及自己对艺术鉴赏的一些理解,了解到怎么样去提高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还有鉴赏的方法关键词:艺术鉴赏 审美 见解随着人民群众得物质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从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美育和艺术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全民族得精神素质,对于繁荣文艺创作和提高大众得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意义。 加我 我发给你·~

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评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  国产电视剧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国电视剧艺术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经过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开创期和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期,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初已经到了成熟期阶段。无论从国产电视剧的数量上、质量上,乃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上,都可以看到这一历史发展的新趋势。甚至可以讲,每天晚上收看电视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  作为大众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日常生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蕴含有美的基因,但是,随着电视传媒与数码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常生活的这些属性急剧膨胀、异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情感诉求以及新的思想观念。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不仅见证了日常生活的这些变化,而且向人们奉献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丰富了荧屏,也净化了荧屏。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就是这样把无数向往美好生活的人领进他的纯美世界的,如果自《渴望》始,中国电视剧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之旅,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到《浪漫的事》的。“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起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日常生活剧的创作初露端倪。虽然还带有挥之不去的伤痕思绪、故事情节简单、结构俗套及人物形象扁平化等不足,但该剧的确意味着中国电视剧在通俗化生产观念以及具体的生产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有重大突破,被称为第一部“室内剧”。然而《浪漫的事》使日常生活叙事剧终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剧在阐释日常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复杂性以及女性叙事性方面独树一帜,堪称日常生活叙事剧史上又一里程碑式代表作,让我收获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审美享受。  日常生活叙事剧并不是犯博德里亚尔所说的“完美的罪行”,而是在“贴近生活”、“贴近 实际”、“贴近群众”思想指导下,以当代大多数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实际为“原本”、以发现或赋予生活意义为审美理想的电视剧类型。日常生活叙事剧不是对生活“无中生有”的空洞戏仿或对历史进行“有中生无”的离奇解构,也不是披着形形色色“后现代”外衣的“小资情调”或浅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而是聚焦当下广大民众的此时此地的生活与情感,去发现并表达日常生活中实存的美的基因,这关系到电视剧是否积极入世,是否具有当下关怀精神的问题。托尔斯泰说,艺术在任何时候“必须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千万不要过一种自私自利的生活,而应深入到一般人的生活中间去”。生活本来就是多义的,所有的理解都是多个话语的对话。以《牵手》、《结婚十年》等剧坚持与传统婚姻道德规则进行对话,它们不断变换着日常生活场景、言说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事业有成之后,发生婚外情,引起家庭的危机并解体的故事。这一系列的关于“性或个性解放与伦理道德”的探讨——虽说这些作品对婚外的恋情寄予了种种同情与理解,但是谁都不敢打破中国传统的“结发夫妻”观念——最后都在“一声叹息”中委曲求全破镜重圆。或许这类家庭危机剧并不想反抗传统,只是在欲望天平上做了一次平衡能力的小小测试而已。如今,这些千差万别的故事细节已被“消费”了,但其叙事结构及其价值取向,还在现实中继续上演。  贴近现实、直面人生。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往往就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题材源泉,甚至一批优秀的历史剧和古装剧,也是因为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上,把握住了历史题材的现实意义,使观众在欣赏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努力找到古今共通的东西,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例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之所以创下很高的收视率,除了几位主要演员的杰出表演外,还在于该剧通过鞭挞丑恶、张扬正义,尤其是聪明智慧的纪晓岚智斗大贪官和王申,为老百姓解了恨出了气,使观众的审美期待得到了想象性满足。而《一代廉吏于成龙》更是塑造了一个为民请命、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对我们当前面临的反腐倡廉艰巨任务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平民化与通俗化趋势更加明显。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承担着新闻信息和文艺娱乐两大功能。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应当体现普通人的情感,表现老百姓的生活。普通人的情感不像伟人的情感那样崇高,也不像英雄的情感那样震撼人心,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并不十全十美,都是一些最朴实的心愿和最简单的表现,但由于他们和千千万万观众血肉相连,所以致力于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出人性美,就成为电视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电视剧距离老百姓就会更近了。电视剧艺术的大众性更加准确地定位在满足大众的社会心理需求之上,也就是说,电视剧应当反映老百姓与自身生存最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只有找准了这根血脉,电视剧才能真正被千千万万观众所喜爱和接受。现代社会逐渐“世俗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艺术在社会中存在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艺术或艺术的某些成分与生活的一些方面结合在一起,例如与娱乐或休闲活动结合在一起。这一结合本无不可,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退居山林饮酒品茶、吟诗作画,本来就是休闲、娱乐和艺术创作或审美的结合。至于电视剧中的艺术审美与娱乐的结合当然也可以这样看。一方面是电视剧艺术审美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普通大众的趣味对电视剧艺术审美的影响。电视剧艺术不能媚俗,不能一味迎和,如果这样,电视剧艺术将失去对现实观照、精神提升和文化宣扬的价值意义,但也不能通篇“载道”和宣教,如果这样,电视剧艺术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和广大受众,因而也就达不到它应有的目的。因此,如何把握电视剧的艺术审美与娱乐的度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艺术的世界是真理的外观”, 日常生活叙事剧的世界,绝非仅仅是叙述一个日常现实中的给定世界,也不仅仅是一次虚构叙事,日常生活叙事剧的审美理想——重新发见日常生活的意义。

艺术与审美论文2500字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首先艺术本身不是完全具象的,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好多种,如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其次,审美价值也很难从某一具体方面来划分、界定。审美有好多方面,艺术本身外在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意义等。同时对某一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取向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有一定的关系。综上所述,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一个特定社会文明的一种评判。

写这个论文要从一下几点出发:首先是自己的对雕塑的感觉,欣赏那种类型的雕塑艺术,及对其艺术内涵的认识。自己的艺术创作受哪些东西的影响,包括时代背景,媒体,艺术形式等。自己的艺术创作主要想表达什么,其内在的生命力源于什么。

艺术应该有审美价值,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也就是说具有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标准之一。

工写妙合画心境,融会贯通求变革  -----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的作品赏析  夫从艺者,托其根于心智也,发其花、笔端墨彩于萱桑也。人之神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赋形凝萃于画间。  庚寅(2010)年春(5月15日),在首都的一场拍卖会中,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先生的多幅花鸟和国画人物作品赢得来自全国各地和场外的网络参拍者竞相投购,其中一幅斗方葡萄创下25万元的拍卖纪录。  五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不畏风寒的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前来参观竞拍。展厅四壁挂满了国内外中国画大师们的作品,清国先生参拍十幅中国画作。这幅以葡萄为主题的《春华秋实》展拍,气势恢弘、枝藤遒劲而又笔墨浓重!  赵清国,河南郑州须水镇人,1954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五人排行老末,儿时受大哥和父辈的蒙学影响,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他最大的理想将来当一名画家。  中学读书时,他的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都非常优秀。然而“文革”却断送了绘画的梦想。1970年,刚满十六岁的他不得不携笔从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工程兵某部。白天在坑道里从事繁重的体力施工,晚上回兵营挑灯夜战,读书写字。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清国的意志,坚定了他学画、当画家的决心。从那时起,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说,他至今不抽烟、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是有直接关系的。  庄子《外篇》曰:“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青年时代的清国,奋发上进,施工工程,文化宣传,样样都抢在前头,干的出色。他说,人活着,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种向上精神追求,越是环境艰苦,越要有独立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他常以古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普通施工员,到书记员,再到司务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清国在部队的时候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画画。他不但喜欢画花鸟鱼虫工笔小品,更热心于描写全景式的大幅巨制。他有时也画油画、搞书法,涉猎极广,没有定式。他最终走上绘画道路正轨,拜潘天寿的入室弟子,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朱颖人教授为师,却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70年代末,已转业到地方的物资系统清国,在洛阳接待了朱颖人、陈永康等先生一行的艺术家,并观看了他们合作的一幅丈二巨作《洛阳花似锦图》,那绚丽的墨彩、挺立的奇石,虬曲的松柏、华丽的牡丹、萱草以及气势逼人构图,让清国良久驻足,竟然看呆了,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朱教授为师,学画国画。说来也巧,刚好朱颖人先生与河南知名花鸟画家李自强先生熟捻。他家中收藏有朱先生十数张从20世纪60年代延至新近的大幅花鸟画作品,清国如视珍宝,借来系统地仔细临摹。他深感自己原有的绘画功底不足,先后在天津大学进修MBA期间到天津美院和贾宝珉、姬俊尧、王之江、李学瑛等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绘画理论。  1992年4月,经李自强先生推荐,清国带上了数十幅作品驱车千里至杭州西子湖畔朱先生府上求教。朱先生在一一看过作品,夸清国画画有灵气,并在其作品上题字:“精神可嘉,当需努力”。兴致之余,朱先生信手边画边讲,口传身授。那年,朱先生71岁,清国43岁,当为先生的晚年弟子之一。  “朱颖人先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表现在他的三个基本观点之中,艺术风格要与个性相和谐、生活的感受是创作的源泉、中国画笔墨是能不断传承发展的艺术。他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位当代中国画人精审敦厚、充满自信的品质。”  朱颖人先生的师承十分丰富,他既受过颜文梁、林风眠、孙文林、关良、倪贻德、黎冰鸿等人学院式的西洋画教育,也受过蔡卓群、吴茀之、潘天寿等人师徒式的训练,他善于吸收中、西绘画两方面的营养,把学院式的教学和传统师徒传承式的训练结合起来学习,并贯彻到他以门生代行老先生的教学中去。朱先生常说:“光学古人的笔墨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师迹又师心,注意学习古人的意境和构思”。  朱先生重视课徒与古代名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的关联互动,主张借“临摹与读画”以学古(即因),承“写生与创作”(即创)以开今。通过学古达于开今的目的。写生是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是通向创作的必由之路。创作是写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是师古人,师造化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是循环往复不断交替进行的。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清国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重新注意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大体来说,清国的创作九十年代前以临摹为主,兼及写生创作;后期以写生、创作为主。纵观清国的绘画是临摹、写生和创作交叉进行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国逐渐走出一条自悟的学画之路。  清国追随朱颖人教授以及诸多先生学画,虔诚,有颗执著之心。先生们亦都倾其所长,无论从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的传授。清国学得刻苦,也学得灵活。既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从微观入手,一笔一画,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揣摩老师们的传授要点,而且重视研究老师各自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借鉴。  2005年以来,清国进入创作盛期,完成了一批以葡萄,牡丹、荷花和各种农作物为主题的大型画作,像《风雨荷塘图》、《南风吹来望丰年》、《山中惟有茶烟》(2006年),《春雨》、《清溪品茗图》、《石榴韵赋》、《秋馨图》、《云岭寄情》(2007年),水彩画《雪域佛光》、《缤纷净界》、《嵩山雪景》(2008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通观清国以花鸟为主景的作品,早期的作品比较写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追求朴实的自然美。近期的作品渐趋夸张,带有一定的象征性,透露出较多的理性精神。从上述作品可以明显看出,画家渐由“客观”描摹进入一个主观“臆造”的全新阶段。  在创作构图上,清国着意追求雄浑博大的意境,大视角、特写式镜头强化、夸张花木的奇绝,枝藤的伟岸,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随作品迸发出心底的崇高感。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评论家,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在其《梅花》作品上题款“漫天飞雪压重峦,独立冰崖展笑颜;根有丹砂花似火,化将光热暖人间”。  为更好的表现和适应大幅画创作的需要,清国运用粗放的大笔,以浓墨、焦墨和重彩,泼洒胸中浩然之气,从而追求朴厚凝重的艺术效果。这种壮美的审美取向预示着清国艺术创作孕育着一场突变。  为迎接这场孕育已久的艺术创作变革,清国先后接受《世界知识画报》、《科技人》和国家机关的邀请,赴京创作巨幅葡萄题材的《珠玑图》、《紫气东来》、《寻诗觅句涉秋园》等画作。他告诉我,近期要重新有选择的读些理论书籍和诗集,拓展意境,滋养笔墨,六十岁以后再进行风格变化,以期探索花鸟人文画的表现方式,展现由修养与能力交融起来的思维,达到直取水墨写意作品的神意格调和主题思想品质。

艺术与审美论文2500字体

艺术本质的审美价值理性在于其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审美反映和艺术符号性创造,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伦理道德相比较,艺术具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艺术对象包括整个宇宙、人生,自然科学在科幻艺术创作中经常以审美的方式得到某个侧面的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亦普遍地为艺术家所注目:伦理道德的表征也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伴而行的;艺术产品作为物质构成物,表现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审美价值理性是艺术对象的本质属性,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其他价值属性,须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审美价值理性,或者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

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评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  国产电视剧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国电视剧艺术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经过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开创期和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期,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初已经到了成熟期阶段。无论从国产电视剧的数量上、质量上,乃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上,都可以看到这一历史发展的新趋势。甚至可以讲,每天晚上收看电视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  作为大众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日常生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蕴含有美的基因,但是,随着电视传媒与数码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常生活的这些属性急剧膨胀、异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情感诉求以及新的思想观念。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不仅见证了日常生活的这些变化,而且向人们奉献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丰富了荧屏,也净化了荧屏。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就是这样把无数向往美好生活的人领进他的纯美世界的,如果自《渴望》始,中国电视剧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之旅,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到《浪漫的事》的。“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起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日常生活剧的创作初露端倪。虽然还带有挥之不去的伤痕思绪、故事情节简单、结构俗套及人物形象扁平化等不足,但该剧的确意味着中国电视剧在通俗化生产观念以及具体的生产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有重大突破,被称为第一部“室内剧”。然而《浪漫的事》使日常生活叙事剧终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剧在阐释日常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复杂性以及女性叙事性方面独树一帜,堪称日常生活叙事剧史上又一里程碑式代表作,让我收获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审美享受。  日常生活叙事剧并不是犯博德里亚尔所说的“完美的罪行”,而是在“贴近生活”、“贴近 实际”、“贴近群众”思想指导下,以当代大多数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实际为“原本”、以发现或赋予生活意义为审美理想的电视剧类型。日常生活叙事剧不是对生活“无中生有”的空洞戏仿或对历史进行“有中生无”的离奇解构,也不是披着形形色色“后现代”外衣的“小资情调”或浅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而是聚焦当下广大民众的此时此地的生活与情感,去发现并表达日常生活中实存的美的基因,这关系到电视剧是否积极入世,是否具有当下关怀精神的问题。托尔斯泰说,艺术在任何时候“必须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千万不要过一种自私自利的生活,而应深入到一般人的生活中间去”。生活本来就是多义的,所有的理解都是多个话语的对话。以《牵手》、《结婚十年》等剧坚持与传统婚姻道德规则进行对话,它们不断变换着日常生活场景、言说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事业有成之后,发生婚外情,引起家庭的危机并解体的故事。这一系列的关于“性或个性解放与伦理道德”的探讨——虽说这些作品对婚外的恋情寄予了种种同情与理解,但是谁都不敢打破中国传统的“结发夫妻”观念——最后都在“一声叹息”中委曲求全破镜重圆。或许这类家庭危机剧并不想反抗传统,只是在欲望天平上做了一次平衡能力的小小测试而已。如今,这些千差万别的故事细节已被“消费”了,但其叙事结构及其价值取向,还在现实中继续上演。  贴近现实、直面人生。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往往就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题材源泉,甚至一批优秀的历史剧和古装剧,也是因为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上,把握住了历史题材的现实意义,使观众在欣赏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努力找到古今共通的东西,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例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之所以创下很高的收视率,除了几位主要演员的杰出表演外,还在于该剧通过鞭挞丑恶、张扬正义,尤其是聪明智慧的纪晓岚智斗大贪官和王申,为老百姓解了恨出了气,使观众的审美期待得到了想象性满足。而《一代廉吏于成龙》更是塑造了一个为民请命、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对我们当前面临的反腐倡廉艰巨任务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平民化与通俗化趋势更加明显。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承担着新闻信息和文艺娱乐两大功能。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应当体现普通人的情感,表现老百姓的生活。普通人的情感不像伟人的情感那样崇高,也不像英雄的情感那样震撼人心,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并不十全十美,都是一些最朴实的心愿和最简单的表现,但由于他们和千千万万观众血肉相连,所以致力于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出人性美,就成为电视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电视剧距离老百姓就会更近了。电视剧艺术的大众性更加准确地定位在满足大众的社会心理需求之上,也就是说,电视剧应当反映老百姓与自身生存最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只有找准了这根血脉,电视剧才能真正被千千万万观众所喜爱和接受。现代社会逐渐“世俗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艺术在社会中存在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艺术或艺术的某些成分与生活的一些方面结合在一起,例如与娱乐或休闲活动结合在一起。这一结合本无不可,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退居山林饮酒品茶、吟诗作画,本来就是休闲、娱乐和艺术创作或审美的结合。至于电视剧中的艺术审美与娱乐的结合当然也可以这样看。一方面是电视剧艺术审美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普通大众的趣味对电视剧艺术审美的影响。电视剧艺术不能媚俗,不能一味迎和,如果这样,电视剧艺术将失去对现实观照、精神提升和文化宣扬的价值意义,但也不能通篇“载道”和宣教,如果这样,电视剧艺术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和广大受众,因而也就达不到它应有的目的。因此,如何把握电视剧的艺术审美与娱乐的度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艺术的世界是真理的外观”, 日常生活叙事剧的世界,绝非仅仅是叙述一个日常现实中的给定世界,也不仅仅是一次虚构叙事,日常生活叙事剧的审美理想——重新发见日常生活的意义。

影视艺术鉴赏的表现特征 摘要]影视艺术鉴赏往往从这几个方面体验:一、积淀着理性认识的感性体验。二、 能动的、非单一的意蕴领悟。三、影视的风格、韵味。这三点对提高广大观众的鉴赏水 平,对影视艺术的发展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鉴赏者 影视是视听组合的综合艺术,他的一切 表现手段,诸如人物表演、影响造型、镜头运 动,画面组合、音响和音乐、光照和色彩,都 能给观众带来直接的感官信息,造成对于某 种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的“逼真幻觉”,影视 艺术鉴赏往往从这几个大的方面体验。 一、积淀着理性认识的感性体验 对于鉴赏者来说,只有善于通过鉴赏 对象的形象外壳,敏锐地把其内在的感情脉 络,与人物或作者获得心灵的契合,才有可 能成功地进入审美境界,进而领会其思想意 蕴或社会意义,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鉴赏, 都是从鉴赏对象在鉴赏者身上所激起的某 种感情体验开始的。譬如日本电影《生死恋》 的结尾:夏子死于意外事故,悲痛欲绝的大宫 神情木然的来到网球场,呆呆地倚在看台的 栏杆上,突然“,噗!噗!噗……”的打网球声出 现了,接着,夏子那“你好,请多关照!”的甜美 话音在空无一人的球场上回荡不已,这一声 画结合的空境头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 响,影评者也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说它是 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原因即在于人们本 来已对男主人公的真挚爱情产生了同情与 关注的心理,此时,则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大 宫心中那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 绝期”的强烈悲痛及对于夏子的无限思恋。 二、能动的、非单一的意蕴领悟 艺术的创造,从鉴赏的角度来说,读者 与作者,观众与舞台或银幕的沟通,不应该 把它看作是一经生成就永远定性的东西,而 是多层次的,具有能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譬如卓别林的著名电影《大独裁者》、意大利 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以及 美国在越南战争以后出现的《现代启示录》、 《生逢7月4日》等影片,它们在题材的选择和 开掘上,都有一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的“风 俗志”或“精神史”的视野和气势,能给观众 带来“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 血”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 再如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 影《老人与海》观看以后,为什么会感到那不 仅是桑提亚哥老人自身的一段特殊经历,而 是整个人的所谓“海明威精神”或是作者所 追求的人生真谛的哲理思索的形象体现呢? 这里面,既和影片故事中的情景气氛和人物 性格特征所能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某种具有 普通意义的人生体验有关,也和某些观众对 于海明威作品的一贯风格以及影视形象的 象征表意功能比较熟悉或爱好是分不开的, 如果缺少这些条件感受也就会大不相同。由 此可见,尽管每个电影、电视观众最后都会 对于他所观赏的故事、人物的性质、意义获 得某种感受,作出某种判断,但是,真要穿透 故事的表层情绪,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深层意 蕴,获得更高一个层次的审美享受,也不是 一件人人都容易做到的事情。 三、影视的风格、韵味 从鉴赏的角度来看,风格的体察和评 定,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最高层面,它不仅 需要敏锐的艺术感觉力,还要有相应的思想 洞察力和理论概括力。了解风格,先要了解 人;了解人,又要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同时, 对于鉴赏对象的审美评价,往往也是鉴赏者 自己的胸襟和素养的折光。就拿以前几年关 于谢晋电影的讨论为例子:他的片子一般都 比较注意贴近时代生活和重视反映普遍人 的命运。特别象《天云山传奇》、《牧马人》、 《高山下的花环》等。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拓上 能以鲜明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审视 现实,反思历史,通过对某些重大社会矛盾 的扫描,聚焦在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思想热 点上,力图把人民的爱憎苦乐和生活的主旋 律融为一体。 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无疑应随着 生活,时代以及艺术观念,艺术实践的发展 同步前进。有眼光的观赏者应能敏锐发现, 热情鼓励影视艺术家所做出的每一个新的 努力和取得的新的成就。例如赵焕章的“农 村三部曲”《喜盈门》、《牛百岁》、《咱们的退 伍兵》,在保持浓烈的乡土生活气息以及轻 喜剧的轻松幽默感伤,它们是前后一贯的; 而在情节与矛盾造成冲突的结构技巧上,却 一部有一部的变化《;喜盈门》紧紧围绕强英 的转变组织矛盾,是传统而规范的线性结 构《;牛百岁》利用多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造成 的波澜起伏,结尾时还为田福的转变留了个 “尾巴”,明显是由线到面的开放性变化《;咱 们的退伍兵》则更为从容,洒脱,使得影片的 结构形态更加立体化,丰富了作品的情趣和 生活容量。这样的变化,既是编导者深入生 活,拓宽事业的结果,也和广大观众不断发 展着的欣赏能力审美心理相一致,因而得到 广大观众的欢迎。 因此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提高广大观众 的影视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对于影视艺术 的发展,繁荣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 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孙宜君 影视艺术鉴赏学:一门亟待构建的新学科[J] 现代传播 , 2002,(03) [2] 曾奕禅 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关系论[J] 江西社会科学 , 1991,(02) [3] 艺术鉴赏[J] 西部人 , 2004,(02) [4] 刘隆民, 王莉娟 论影视艺术[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 2002,(03) [5] 宋振文 论影视艺术的商业性[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04) [6] 邓也穆 艺术和它的周边世界(下篇)[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1994,(02) [7] 顾建华 简论艺术鉴赏的心理流程[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1989,(02) [8] 戴剑平 论影视艺术的观念体系[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03) [9] 宋家玲 对话录——从影视艺术说开去[J] 当代电视 , 1987,(03) [10] 姜敏 美感在影视艺术中的呈现[J] 文艺研究 , 2004,(04)希望采纳

艺术与审美论文2500字开头

一、 初级境界——知美  知美,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基本知识。  1.美学基本理论 美学基本理论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整体分析和概括,展示了美的世界的全部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懂得美的原则和各类审美范畴,懂得美的存在形态以及人类审美活动的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知识 审美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欣赏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知识积累,如各类艺术的特征,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  3.其他审美常识 即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常识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审美常识。  对于非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以上三方面的审美知识,有助于他们依赖美的法则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现存事物的方法,有助于他们改变通常的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大胆想像,从而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发现和创造。  二、 中级境界——好美  好美是指学生知美之后,对美的事物产生的喜爱、爱好之情。  实施审美教育应达到中级境界。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在校大学生都应该热爱并积极参与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审美及艺术活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无数事实证明,新奇的想像、巧妙的构思和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爱好广泛的人。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伟人都兼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重修养。北宋的沈括博学多才,除了科技,他对文学、音乐、绘画也有研究。现代著名学者苏步青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在古典诗方面很有造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小琴家。从这些做出震古烁今的巨大成就的传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不管从事何种专业,都应该热爱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爱美、爱艺术不但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还有助于启迪智慧,使自己在众多领域有所作为。  激发学生爱美、爱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运用现代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如展示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背诗、唱歌等等。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高级境界——乐美  乐美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审美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人们一旦达到乐美境界,就能够感受到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就能够调动和调节以情感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与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统一起来,使人进入那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达到乐美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系统化、深刻化。也只有对美和艺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并从美的事物中获得灵感。  要想把学生带入乐美的境界,必须引导学生走一条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欣赏活动与创造活动两个方面。  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做审美客体。但美不是一种实体的、具体的存在物。美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也只能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获得。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使主体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快乐境界。因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必须安排大量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审美活动当中,并从中获得美的愉快和享受。  审美创造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是美的产生过程的深切体验。在审美创造过程中,人们能得到特有的审美愉快和享受。  综上所述,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美,掌握审美基本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好美,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最后,要力求使学生达到乐美的境界。

现代艺术鉴赏与审美之我见摘要:艺术鉴赏的意义以及自己对艺术鉴赏的一些理解,了解到怎么样去提高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还有鉴赏的方法关键词:艺术鉴赏 审美 见解随着人民群众得物质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从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美育和艺术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全民族得精神素质,对于繁荣文艺创作和提高大众得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意义。 加我 我发给你·~

工写妙合画心境,融会贯通求变革  -----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的作品赏析  夫从艺者,托其根于心智也,发其花、笔端墨彩于萱桑也。人之神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赋形凝萃于画间。  庚寅(2010)年春(5月15日),在首都的一场拍卖会中,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先生的多幅花鸟和国画人物作品赢得来自全国各地和场外的网络参拍者竞相投购,其中一幅斗方葡萄创下25万元的拍卖纪录。  五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不畏风寒的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前来参观竞拍。展厅四壁挂满了国内外中国画大师们的作品,清国先生参拍十幅中国画作。这幅以葡萄为主题的《春华秋实》展拍,气势恢弘、枝藤遒劲而又笔墨浓重!  赵清国,河南郑州须水镇人,1954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五人排行老末,儿时受大哥和父辈的蒙学影响,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他最大的理想将来当一名画家。  中学读书时,他的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都非常优秀。然而“文革”却断送了绘画的梦想。1970年,刚满十六岁的他不得不携笔从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工程兵某部。白天在坑道里从事繁重的体力施工,晚上回兵营挑灯夜战,读书写字。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清国的意志,坚定了他学画、当画家的决心。从那时起,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说,他至今不抽烟、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是有直接关系的。  庄子《外篇》曰:“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青年时代的清国,奋发上进,施工工程,文化宣传,样样都抢在前头,干的出色。他说,人活着,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种向上精神追求,越是环境艰苦,越要有独立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他常以古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普通施工员,到书记员,再到司务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清国在部队的时候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画画。他不但喜欢画花鸟鱼虫工笔小品,更热心于描写全景式的大幅巨制。他有时也画油画、搞书法,涉猎极广,没有定式。他最终走上绘画道路正轨,拜潘天寿的入室弟子,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朱颖人教授为师,却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70年代末,已转业到地方的物资系统清国,在洛阳接待了朱颖人、陈永康等先生一行的艺术家,并观看了他们合作的一幅丈二巨作《洛阳花似锦图》,那绚丽的墨彩、挺立的奇石,虬曲的松柏、华丽的牡丹、萱草以及气势逼人构图,让清国良久驻足,竟然看呆了,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朱教授为师,学画国画。说来也巧,刚好朱颖人先生与河南知名花鸟画家李自强先生熟捻。他家中收藏有朱先生十数张从20世纪60年代延至新近的大幅花鸟画作品,清国如视珍宝,借来系统地仔细临摹。他深感自己原有的绘画功底不足,先后在天津大学进修MBA期间到天津美院和贾宝珉、姬俊尧、王之江、李学瑛等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绘画理论。  1992年4月,经李自强先生推荐,清国带上了数十幅作品驱车千里至杭州西子湖畔朱先生府上求教。朱先生在一一看过作品,夸清国画画有灵气,并在其作品上题字:“精神可嘉,当需努力”。兴致之余,朱先生信手边画边讲,口传身授。那年,朱先生71岁,清国43岁,当为先生的晚年弟子之一。  “朱颖人先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表现在他的三个基本观点之中,艺术风格要与个性相和谐、生活的感受是创作的源泉、中国画笔墨是能不断传承发展的艺术。他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位当代中国画人精审敦厚、充满自信的品质。”  朱颖人先生的师承十分丰富,他既受过颜文梁、林风眠、孙文林、关良、倪贻德、黎冰鸿等人学院式的西洋画教育,也受过蔡卓群、吴茀之、潘天寿等人师徒式的训练,他善于吸收中、西绘画两方面的营养,把学院式的教学和传统师徒传承式的训练结合起来学习,并贯彻到他以门生代行老先生的教学中去。朱先生常说:“光学古人的笔墨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师迹又师心,注意学习古人的意境和构思”。  朱先生重视课徒与古代名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的关联互动,主张借“临摹与读画”以学古(即因),承“写生与创作”(即创)以开今。通过学古达于开今的目的。写生是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是通向创作的必由之路。创作是写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是师古人,师造化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是循环往复不断交替进行的。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清国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重新注意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大体来说,清国的创作九十年代前以临摹为主,兼及写生创作;后期以写生、创作为主。纵观清国的绘画是临摹、写生和创作交叉进行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国逐渐走出一条自悟的学画之路。  清国追随朱颖人教授以及诸多先生学画,虔诚,有颗执著之心。先生们亦都倾其所长,无论从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的传授。清国学得刻苦,也学得灵活。既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从微观入手,一笔一画,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揣摩老师们的传授要点,而且重视研究老师各自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借鉴。  2005年以来,清国进入创作盛期,完成了一批以葡萄,牡丹、荷花和各种农作物为主题的大型画作,像《风雨荷塘图》、《南风吹来望丰年》、《山中惟有茶烟》(2006年),《春雨》、《清溪品茗图》、《石榴韵赋》、《秋馨图》、《云岭寄情》(2007年),水彩画《雪域佛光》、《缤纷净界》、《嵩山雪景》(2008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通观清国以花鸟为主景的作品,早期的作品比较写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追求朴实的自然美。近期的作品渐趋夸张,带有一定的象征性,透露出较多的理性精神。从上述作品可以明显看出,画家渐由“客观”描摹进入一个主观“臆造”的全新阶段。  在创作构图上,清国着意追求雄浑博大的意境,大视角、特写式镜头强化、夸张花木的奇绝,枝藤的伟岸,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随作品迸发出心底的崇高感。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评论家,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在其《梅花》作品上题款“漫天飞雪压重峦,独立冰崖展笑颜;根有丹砂花似火,化将光热暖人间”。  为更好的表现和适应大幅画创作的需要,清国运用粗放的大笔,以浓墨、焦墨和重彩,泼洒胸中浩然之气,从而追求朴厚凝重的艺术效果。这种壮美的审美取向预示着清国艺术创作孕育着一场突变。  为迎接这场孕育已久的艺术创作变革,清国先后接受《世界知识画报》、《科技人》和国家机关的邀请,赴京创作巨幅葡萄题材的《珠玑图》、《紫气东来》、《寻诗觅句涉秋园》等画作。他告诉我,近期要重新有选择的读些理论书籍和诗集,拓展意境,滋养笔墨,六十岁以后再进行风格变化,以期探索花鸟人文画的表现方式,展现由修养与能力交融起来的思维,达到直取水墨写意作品的神意格调和主题思想品质。

艺术与审美论文1000字怎么写

艺术本质的审美价值理性在于其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审美反映和艺术符号性创造,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伦理道德相比较,艺术具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艺术对象包括整个宇宙、人生,自然科学在科幻艺术创作中经常以审美的方式得到某个侧面的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亦普遍地为艺术家所注目:伦理道德的表征也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伴而行的;艺术产品作为物质构成物,表现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审美价值理性是艺术对象的本质属性,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其他价值属性,须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审美价值理性,或者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

自己去看看汉斯的(设计)这本刊物

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没准备你会采纳,但是我是过来人,我善意的提醒你,你就研究生毕业都不要写这么大题的论文,导师不傻,艺术生一定要写实实在在的和自己创作有关系的论文,创作这么画,论文怎么写保证分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