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适合写论文的经济现象有哪些例子

发布时间:2024-07-07 15:04:55

适合写论文的经济现象例子有哪些

给中国的应试制度泼点冷水 中国出现一个应试制度,就有人靠这个制度发财。有人要考试,就有人帮你考试,你不需要懂太多,你只需要懂他们考你的东西,那些辅导班的老师与出题者就像间谍与反间谍的关系,明里暗里,斗智斗勇。斗争经费来源于庞大的考生队伍,斗到最后,斗满了大师的口袋,斗残了大部分人的头脑。 考研现在是一个产业,有讲课者、出书者、建校者,有基础班、精讲班、押题班。一个名师,可以横跨几个课堂,在全国各大城市飞来飞去,忙着讲课、忙着出书、忙着打击盗版、忙着出国玩。 这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产业,这个产业养活了人大考研一条街——各个高校里的小书店和数不清的打字员、搬运工。来到任何一个大学,只要一进门口,你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考研信息。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涌现出几家知名企业,它们是文登、启航、文都、恩波。报任何一家都行,因为老师就那么几个,跑来跑去。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了社会稳定,就不能让太多的小青年在社会上无事可做,就要把教育推向市场,说白了就是花钱上大学,从而使上大学是变得容易。萝卜多了不洗泥,当然质量要下降。下降了大学本科学历就不如原来值钱,大家就要接着考研,也就是现在的考研取代了以前的高考。 最终大家都还得回到社会,还得乱哄哄地找事做,可是年纪大了自然就不会再起屁,社会就这么稳定了。这是一个玩人的过程,没人想通过这个过程学到什么,大家只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什么。如果在这一轮过程中没得到,大家还要厚着脸皮接着玩这个游戏,如我一样,没在高考中获利就老大不小地希望能重抓一手好牌。

随便找个理论(比方说边际效用递减)联系一下实际不就写出来了吗,从网上直接抄复制、粘贴是方便,可深入点掌握一个理论的机会被你自己丢掉了(搞不好期末考就考你放弃的那个理论呢。。。)。

以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税收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按:本文仅以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Third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中有关税收归属(Tax Incidence)和弹性系数(Elasticity)的最基本原理来为大家分析当前中国税收(广义税收)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主要分析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商品房政策的影响。 弹性系数(Elasticity):它是指商品的供应量或需求量根据其决定因素(首变因素)的改变而作出反应的程度。其数学计算公式为: 弹性系数 = 商品数量的变化百分率 / 决定因素(首变因素)的变化百分率 一般情况下,商品数量可分为商品供应数量和商品需求数量,而决定因素(首变因素)可以是商品价格等因素。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供应数量和商品的需求数量都是与商品价格相关的。价格升高,供应数量就相对变大,因为供应者觉得有更大的利润可图,所以加大生产量,但需求数量会越小,因为需求者觉得难以负担;价格降低,供应数量会相对减少,因为供应者认为利润比较低,减小生产规模,但需求数量会增加,因为需求者认为划算。那么供应和需求就是必须以价格为核心内容,找准一个价格平衡点,使得在这个价格点上,供应数量和需求数量相等,这样某种特定商品,其社会所生产量正好等于社会消耗量,就达到了供需平衡。这也就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最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起的作用。那么根据以上这个公式,我们又引申出来两个概念: 1、供应价格弹性系数 = 商品供应数量变化百分率 / 价格变化百分率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商品需求数量变化百分率 / 价格变化百分率 如果,某种商品的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供应数量的变化百分率大与价格变化百分率,那么说明这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会导致大额的供应数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种商品的叫做弹性供应。如果小于1,也就是说供应数量的变化百分率小于价格变化百分率,那么说明这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即使比较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导致小额的数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种商品叫做非弹性供应。 同理,我们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则需求数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敏感,则为弹性需求。如果小于1,则需求数量变化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则为非弹性需求。 那么,哪些商品是弹性供应或非弹性供应呢?哪些商品是弹性需求或非弹性需求呢? 一般而言,奢侈品是非弹性供应并且弹性需求的。因为奢侈品(如2万美圆的天价手机、钻石戒指、劳斯来斯的汽车等)利润比较高,而且奢侈品的供应商不容易转型,所以奢侈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引起小额的供应数量变化,即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但奢侈品对需求者而言,不是生活必需的,是可有可无的,并且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比如当劳斯来斯的汽车猛涨价的时候,其消费者很可能就不买劳斯来斯,转而去买奔驰或宝马。钻石戒指猛涨价了,可能消费者就转而去买红宝石的戒指了。故奢侈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可能引起需求数量上大额的变化,即弹性系数大于1。 而生活必须品与奢侈品相反,是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因为生活必须品(大米、衣服、房子等)是人人都需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都需要)。如果生活必须品的有价格上的变化,供应数量会有更大的变化,比如农民是大米的供应者,如果大米的价格跌了,那么农民会认为卖掉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大米不划算,再加上大米对他自己也是必须的,那么他很可能把大米全部留在自己家里供自己吃,这样供应量就急剧减少了;而如果大米涨价,农民认为赚的钱多,那么很可能他连自己的口粮也要卖掉一部分。这样来说,生活必须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可能引起供应数量上大额的变化,即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但生活必需品确是非弹性需求的,因为人人都要吃饭、穿衣、住房,没有这些人就会饿死冻死,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引起小额的需求数量变化,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 弄清了弹性系数(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以及那些商品是弹性供应而非弹性需求,哪些商品是非弹性供应而弹性需求之后,我们再回顾一下税收归属(Tax Incidence)的基本原理。 曼昆认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就是,政府行为能够改变市场收益。税收显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在本文中,我指的税收都是广义的税收(把社会保险费、商品房的登记费、过户费、贷款利息等都算进税收范畴)。那么税收最终是由谁来负担呢? 我们举一个卖冰淇淋的例子。现假设有这样一个市场环境,由若干个冰淇淋的供应者和冰淇淋的消费者组成。如果冰淇淋价格是10元一个的时候,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冰淇淋也是1000个,这样就达到了供需平衡。但是突然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要在每个冰淇淋上征收1元的生产税,由供应者完税。那么供应者为了保证相同的利润,不得不把冰淇淋的价格由原来的10元抬高到11元(其中1元是完税的,实际销售额还是10元一个,保证了与原来相同的利润。)这样在相同的利润刺激下,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需求者却因此而为每个冰淇淋多支付1元,所以需求数量会减少,由原来的1000个需求数量降低为800个了。这样供需就失去了平衡,生产出来1000个冰淇淋只卖出去800个,冰淇淋剩余了。显然,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受了损失。供应者因为产品剩余而受损失,需求者因为产品涨价而受损失。 为了避免损失,供应者和需求者都会想办法。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供需重新达到平衡。于是供应者将冰淇淋的价格又由11元降低到5元(注意,根据政府的税法,其中1元要完税,供应者的实际销售额是5元一个,利润与原来10元一个相比较降低了5元),那么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只愿意生产出来900个冰淇淋了。而对需求者而言,5元的价格,比最开始的10元(在这个价格点上,需求量是1000个)要多一点,但毕竟比11元(在这个价格点上,需求量是800个)要少一点,相对于最初的10元一个的价格,需求者要多付出5元,我们就假设在5元的价格点上,需求量也是900个吧。这样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冰淇淋又重新达到了供需平衡。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当供需再次在5元这个价格点上达到平衡的时候,供应者和需求者还是双方都受到了损失,只不过这种损失要比11元价格点上的损失小一些。在5元价格点上,供应者的利润比原来降低了5元,而需求者的负担比原来又多出5元。那么双方的损失之合,即1元,就被政府以税收的名义征用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政府是面向供应者征收的生产税,但经过市场调节,最终税收归属却同时落在供应者和需求者头上。 如果政府征收的不是生产税,而是消费税,情况会如何呢?再来看看吧: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可以再举例,还是当冰淇淋价格是10元一个的时候,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冰淇淋也是1000个,达到供需平衡。这时政府出政策了,要在每个冰淇淋上征收1元的消费税,由需求者完税。那么对需求者而言,10元买一个冰淇淋,还要再完税1元,相当于冰淇淋的实际价格涨成了11元。11元的价格点上,供应量不变(因为供应者卖出的实际价格还是10元,利润不变),但需求量降低到了800个,供需不平衡,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受了损失。供应者因为产品剩余而受损失,需求者因为产品“涨价”(实际上是多负担1元的消费税)而受损失。 于是供应者不得不被迫将价格由10元降低为5元。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只愿意生产出来900个冰淇淋了。而需求者除了每个冰淇淋要负担5元之外,还要多负担1元的消费税,所以实际消费价格为5元,相对于最初的10元一个的价格,需求者要多付出5元,,需求量由1000个变为900个。这样供需又平衡了 来看看吧: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第一次政府征收1元的生产税,是由供应者负担,结果最后造成供应者和需求者各负担了5元。第二次政府不征收生产税了,征收1元的消费税,是由需求者负担,结果最后还是造成供应者和需求者各负担5元。这就是税收的真正归属问题,即不论政府是向供方还是向需方征税,最终税收必定会由双方承担,谁也讨不了好!(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前段时间有人在天涯经济论坛上发的帖子《谁在为增值税买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你可以用公式推导出来增值税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但根据本贴所论述,实际上还是生产、流通、消费三方共同承担了,只不过承担的比例不一样而已。) 那么我已经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帮助大家复习了一下弹性系数和税收归属的基本定义和原理,下面我们可以就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了。 第一、有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我们把这些看成广义的税收): 目前国家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办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仅城镇户口)、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仅城镇户口)和生育保险(男女都交)五种。全国各地的缴费比例不一样,一般而言,劳动者个人缴费比例是其工资的11%左右,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该劳动者工资的30%左右(有地区差异)。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就认为,国家的政策这是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因为单位缴费是个人缴费的3倍左右。同样,住房公积金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但最终都存如劳动者的帐户。所以又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也是国家政策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个人占了单位的便宜。但根据我们已经论证过的,税收不论是向用人单位征集的还是向劳动者征集的,最终都会由双方承担。在自由市场中,哪一方也占不到便宜。而且根据我下文的论述,你会发现,问题简直会更加糟糕。因为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占了便宜,而劳动者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 把劳动关系看成一个商品市场,我们有两条思路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思路是在这个商品市场中,认为劳动者是供应者,用人单位是需求者,那么很显然,商品就是劳动力(即劳动者提供的智力、体力方面的劳动),货币就是单位提供的工资加福利。劳动力这种商品,对用人单位而言,其实不是必需品,而是具有奢侈品的性质。奢侈品有哪些性质?我们再回顾一下,奢侈品的供应者不容易转型,在本例中就表现为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力的质量在短期内不容易发生改变,比如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短期内可能只能提供法律方面的劳动,你让他提供IT方面的劳动,他得经过长期转型(培训或上研究生)才行,而一般的工人,只能提供力气活的,你让他成为技术蓝领,他也要经过长期培训。奢侈品还有对需求者而言还有一个性质就是可有可无,并且有替代品,我们看看劳动力对用人单位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如果雇工人成本(工资、保险、公积金等)太高,工厂完全可以不雇佣工人,它可以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只请几个高技术的管理人员。反之,如果雇工人成本低,低于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那么工厂也许就会实施密集型劳动力的发展路子。这也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在这个思路中,商品市场上的商品——劳动力,是奢侈品,也就符合我们讨论过的奢侈品的性质,是非弹性供应并且弹性需求的。当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保险、公积金等)有一定变化的时候,其供应量变化不大,但其需求量变化会比较大。所以国家政策是强制用人单位给劳动者买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这相当于国家强制提高劳动力的价格,这样在市场上,求职的劳动者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对大幅度地减少。劳动力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于是乎就通过社会平均工资大额降低的方式来降低劳动力价格(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一部分,因为劳动力价格还包括广义的税收,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社会平均工资降低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也相应降低,劳动力供应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但用人单位读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增加,于是就形成当今这种“人人有口饭吃,但工资都不高”的局面。更有甚者,工资过低、劳动力需求过大的情况下,形成民工荒的局面。 所以从第一个思路分析来看,广义的税收(社会保险、公积金)是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负担的,而且劳动者负担的份额更多!劳动者丝毫没占到用人单位的便宜,用人单位也丝毫没为劳动者多付出工资外的福利,反而承担了美名! 我们也可以用第二种思路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也可以认为这个市场中,用人单位是供应者,劳动者是需求者,商品是工资和福利,货币是劳动力。很显然,从这个角度而言,商品就成了生活必须品。生活必须品的性质是我们讨论过,是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同样得出劳动者负担广义税收份额更多的结论!(具体分析不再赘述了,原理和方法与第一种思路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时,我们以劳动力市场来做分析,通过两种不同的思路(其实是以两种相反方向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都是:不论向谁征收,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而且劳动者承担得更多! 二、商品房政策(商品房的登记费、过户费、贷款利息等) 同样,商品房市场上,如果把商品房看成商品,把人民币看成货币,那么对供应者(政府、开发商、炒房者)和需求者(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是生活必须品,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那么针对房子的一切广义税收,大部分是由需求者(普通老百姓)承担。如果用另一种思路,把人民币看成商品,把房子看成货币,那么普通老百姓就成了供应者,政府、开发商和炒房者就成了需求者。这时的商品——人民币符合奢侈品的特征,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因此,中央银行两次提高住房贷款利息,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对炒房者征收高额的过户费等措施,表面上看好象是限制房价,实际上经过我们的分析,最终而言还是普通老百姓承担了大头! 通过以上两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分析),我们都得出老百姓承担税收大头的结论。这个结论可以推导出一条普遍的原理:供应者和需求者共同承担了政府税收,但非弹性的一方承担得更多!这从原理上也很好解释清楚,因为非弹性的一方就意味着数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所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而弹性的一方意味着数量对价格变化敏感,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因此非弹性的弱势地位者吃亏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从这些经济学原理里边,大家也看清楚了,不论国家政策表面上是如何偏向普通老百姓,其实质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下结论,与普通劳动者无关的企业所得税等企业应负担的税收,本来是企业的成本,实际上最终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承担的,而且由于劳动者的非弹性特点,大部分都落在了劳动者的头上。 顺便再说说我在文中一笔带过的增值税问题。根据我们的结论,表面上增值税是由消费者承担了,但实际上还是生产、流通、消费者三方承担的。把生产房与流通方的供需看成一个市场,再把流通方与消费者的供需看成另一个市场,就能分析出三方承担的结论了。所以大家也不要那么愤怒,认为增值税完全是由我们普通老百姓承担;但大家也更不要有什么欣慰,因为对非弹性特点的消费者而言,承担的是增值税的大头。 把我上一段话中的“增值税”三个字换成任何一种国内的税收、福利、保险、社会公共利益等,这句话都可以成立,哪怕是表面上与老百姓完全无关的

总供给冲击!中国操纵汇率。央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教育投资加大。产权保护加深。关税制度,贸易制裁。等

适合写论文的经济现象有哪些例子

多了去了。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周期等都可以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你可以关注中国历次准备金率的调整,它的每次调整的背景及相应的影响。

以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税收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按:本文仅以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Third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中有关税收归属(Tax Incidence)和弹性系数(Elasticity)的最基本原理来为大家分析当前中国税收(广义税收)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主要分析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商品房政策的影响。 弹性系数(Elasticity):它是指商品的供应量或需求量根据其决定因素(首变因素)的改变而作出反应的程度。其数学计算公式为: 弹性系数 = 商品数量的变化百分率 / 决定因素(首变因素)的变化百分率 一般情况下,商品数量可分为商品供应数量和商品需求数量,而决定因素(首变因素)可以是商品价格等因素。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供应数量和商品的需求数量都是与商品价格相关的。价格升高,供应数量就相对变大,因为供应者觉得有更大的利润可图,所以加大生产量,但需求数量会越小,因为需求者觉得难以负担;价格降低,供应数量会相对减少,因为供应者认为利润比较低,减小生产规模,但需求数量会增加,因为需求者认为划算。那么供应和需求就是必须以价格为核心内容,找准一个价格平衡点,使得在这个价格点上,供应数量和需求数量相等,这样某种特定商品,其社会所生产量正好等于社会消耗量,就达到了供需平衡。这也就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最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起的作用。那么根据以上这个公式,我们又引申出来两个概念: 1、供应价格弹性系数 = 商品供应数量变化百分率 / 价格变化百分率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商品需求数量变化百分率 / 价格变化百分率 如果,某种商品的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供应数量的变化百分率大与价格变化百分率,那么说明这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会导致大额的供应数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种商品的叫做弹性供应。如果小于1,也就是说供应数量的变化百分率小于价格变化百分率,那么说明这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即使比较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导致小额的数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种商品叫做非弹性供应。 同理,我们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则需求数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敏感,则为弹性需求。如果小于1,则需求数量变化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则为非弹性需求。 那么,哪些商品是弹性供应或非弹性供应呢?哪些商品是弹性需求或非弹性需求呢? 一般而言,奢侈品是非弹性供应并且弹性需求的。因为奢侈品(如2万美圆的天价手机、钻石戒指、劳斯来斯的汽车等)利润比较高,而且奢侈品的供应商不容易转型,所以奢侈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引起小额的供应数量变化,即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但奢侈品对需求者而言,不是生活必需的,是可有可无的,并且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比如当劳斯来斯的汽车猛涨价的时候,其消费者很可能就不买劳斯来斯,转而去买奔驰或宝马。钻石戒指猛涨价了,可能消费者就转而去买红宝石的戒指了。故奢侈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可能引起需求数量上大额的变化,即弹性系数大于1。 而生活必须品与奢侈品相反,是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因为生活必须品(大米、衣服、房子等)是人人都需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都需要)。如果生活必须品的有价格上的变化,供应数量会有更大的变化,比如农民是大米的供应者,如果大米的价格跌了,那么农民会认为卖掉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大米不划算,再加上大米对他自己也是必须的,那么他很可能把大米全部留在自己家里供自己吃,这样供应量就急剧减少了;而如果大米涨价,农民认为赚的钱多,那么很可能他连自己的口粮也要卖掉一部分。这样来说,生活必须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可能引起供应数量上大额的变化,即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但生活必需品确是非弹性需求的,因为人人都要吃饭、穿衣、住房,没有这些人就会饿死冻死,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引起小额的需求数量变化,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 弄清了弹性系数(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以及那些商品是弹性供应而非弹性需求,哪些商品是非弹性供应而弹性需求之后,我们再回顾一下税收归属(Tax Incidence)的基本原理。 曼昆认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就是,政府行为能够改变市场收益。税收显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在本文中,我指的税收都是广义的税收(把社会保险费、商品房的登记费、过户费、贷款利息等都算进税收范畴)。那么税收最终是由谁来负担呢? 我们举一个卖冰淇淋的例子。现假设有这样一个市场环境,由若干个冰淇淋的供应者和冰淇淋的消费者组成。如果冰淇淋价格是10元一个的时候,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冰淇淋也是1000个,这样就达到了供需平衡。但是突然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要在每个冰淇淋上征收1元的生产税,由供应者完税。那么供应者为了保证相同的利润,不得不把冰淇淋的价格由原来的10元抬高到11元(其中1元是完税的,实际销售额还是10元一个,保证了与原来相同的利润。)这样在相同的利润刺激下,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需求者却因此而为每个冰淇淋多支付1元,所以需求数量会减少,由原来的1000个需求数量降低为800个了。这样供需就失去了平衡,生产出来1000个冰淇淋只卖出去800个,冰淇淋剩余了。显然,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受了损失。供应者因为产品剩余而受损失,需求者因为产品涨价而受损失。 为了避免损失,供应者和需求者都会想办法。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供需重新达到平衡。于是供应者将冰淇淋的价格又由11元降低到5元(注意,根据政府的税法,其中1元要完税,供应者的实际销售额是5元一个,利润与原来10元一个相比较降低了5元),那么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只愿意生产出来900个冰淇淋了。而对需求者而言,5元的价格,比最开始的10元(在这个价格点上,需求量是1000个)要多一点,但毕竟比11元(在这个价格点上,需求量是800个)要少一点,相对于最初的10元一个的价格,需求者要多付出5元,我们就假设在5元的价格点上,需求量也是900个吧。这样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冰淇淋又重新达到了供需平衡。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当供需再次在5元这个价格点上达到平衡的时候,供应者和需求者还是双方都受到了损失,只不过这种损失要比11元价格点上的损失小一些。在5元价格点上,供应者的利润比原来降低了5元,而需求者的负担比原来又多出5元。那么双方的损失之合,即1元,就被政府以税收的名义征用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政府是面向供应者征收的生产税,但经过市场调节,最终税收归属却同时落在供应者和需求者头上。 如果政府征收的不是生产税,而是消费税,情况会如何呢?再来看看吧: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可以再举例,还是当冰淇淋价格是10元一个的时候,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冰淇淋也是1000个,达到供需平衡。这时政府出政策了,要在每个冰淇淋上征收1元的消费税,由需求者完税。那么对需求者而言,10元买一个冰淇淋,还要再完税1元,相当于冰淇淋的实际价格涨成了11元。11元的价格点上,供应量不变(因为供应者卖出的实际价格还是10元,利润不变),但需求量降低到了800个,供需不平衡,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受了损失。供应者因为产品剩余而受损失,需求者因为产品“涨价”(实际上是多负担1元的消费税)而受损失。 于是供应者不得不被迫将价格由10元降低为5元。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只愿意生产出来900个冰淇淋了。而需求者除了每个冰淇淋要负担5元之外,还要多负担1元的消费税,所以实际消费价格为5元,相对于最初的10元一个的价格,需求者要多付出5元,,需求量由1000个变为900个。这样供需又平衡了 来看看吧: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第一次政府征收1元的生产税,是由供应者负担,结果最后造成供应者和需求者各负担了5元。第二次政府不征收生产税了,征收1元的消费税,是由需求者负担,结果最后还是造成供应者和需求者各负担5元。这就是税收的真正归属问题,即不论政府是向供方还是向需方征税,最终税收必定会由双方承担,谁也讨不了好!(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前段时间有人在天涯经济论坛上发的帖子《谁在为增值税买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你可以用公式推导出来增值税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但根据本贴所论述,实际上还是生产、流通、消费三方共同承担了,只不过承担的比例不一样而已。) 那么我已经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帮助大家复习了一下弹性系数和税收归属的基本定义和原理,下面我们可以就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了。 第一、有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我们把这些看成广义的税收): 目前国家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办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仅城镇户口)、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仅城镇户口)和生育保险(男女都交)五种。全国各地的缴费比例不一样,一般而言,劳动者个人缴费比例是其工资的11%左右,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该劳动者工资的30%左右(有地区差异)。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就认为,国家的政策这是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因为单位缴费是个人缴费的3倍左右。同样,住房公积金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但最终都存如劳动者的帐户。所以又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也是国家政策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个人占了单位的便宜。但根据我们已经论证过的,税收不论是向用人单位征集的还是向劳动者征集的,最终都会由双方承担。在自由市场中,哪一方也占不到便宜。而且根据我下文的论述,你会发现,问题简直会更加糟糕。因为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占了便宜,而劳动者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 把劳动关系看成一个商品市场,我们有两条思路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思路是在这个商品市场中,认为劳动者是供应者,用人单位是需求者,那么很显然,商品就是劳动力(即劳动者提供的智力、体力方面的劳动),货币就是单位提供的工资加福利。劳动力这种商品,对用人单位而言,其实不是必需品,而是具有奢侈品的性质。奢侈品有哪些性质?我们再回顾一下,奢侈品的供应者不容易转型,在本例中就表现为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力的质量在短期内不容易发生改变,比如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短期内可能只能提供法律方面的劳动,你让他提供IT方面的劳动,他得经过长期转型(培训或上研究生)才行,而一般的工人,只能提供力气活的,你让他成为技术蓝领,他也要经过长期培训。奢侈品还有对需求者而言还有一个性质就是可有可无,并且有替代品,我们看看劳动力对用人单位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如果雇工人成本(工资、保险、公积金等)太高,工厂完全可以不雇佣工人,它可以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只请几个高技术的管理人员。反之,如果雇工人成本低,低于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那么工厂也许就会实施密集型劳动力的发展路子。这也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在这个思路中,商品市场上的商品——劳动力,是奢侈品,也就符合我们讨论过的奢侈品的性质,是非弹性供应并且弹性需求的。当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保险、公积金等)有一定变化的时候,其供应量变化不大,但其需求量变化会比较大。所以国家政策是强制用人单位给劳动者买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这相当于国家强制提高劳动力的价格,这样在市场上,求职的劳动者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对大幅度地减少。劳动力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于是乎就通过社会平均工资大额降低的方式来降低劳动力价格(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一部分,因为劳动力价格还包括广义的税收,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社会平均工资降低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也相应降低,劳动力供应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但用人单位读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增加,于是就形成当今这种“人人有口饭吃,但工资都不高”的局面。更有甚者,工资过低、劳动力需求过大的情况下,形成民工荒的局面。 所以从第一个思路分析来看,广义的税收(社会保险、公积金)是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负担的,而且劳动者负担的份额更多!劳动者丝毫没占到用人单位的便宜,用人单位也丝毫没为劳动者多付出工资外的福利,反而承担了美名! 我们也可以用第二种思路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也可以认为这个市场中,用人单位是供应者,劳动者是需求者,商品是工资和福利,货币是劳动力。很显然,从这个角度而言,商品就成了生活必须品。生活必须品的性质是我们讨论过,是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同样得出劳动者负担广义税收份额更多的结论!(具体分析不再赘述了,原理和方法与第一种思路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时,我们以劳动力市场来做分析,通过两种不同的思路(其实是以两种相反方向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都是:不论向谁征收,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而且劳动者承担得更多! 二、商品房政策(商品房的登记费、过户费、贷款利息等) 同样,商品房市场上,如果把商品房看成商品,把人民币看成货币,那么对供应者(政府、开发商、炒房者)和需求者(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是生活必须品,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那么针对房子的一切广义税收,大部分是由需求者(普通老百姓)承担。如果用另一种思路,把人民币看成商品,把房子看成货币,那么普通老百姓就成了供应者,政府、开发商和炒房者就成了需求者。这时的商品——人民币符合奢侈品的特征,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因此,中央银行两次提高住房贷款利息,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对炒房者征收高额的过户费等措施,表面上看好象是限制房价,实际上经过我们的分析,最终而言还是普通老百姓承担了大头! 通过以上两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分析),我们都得出老百姓承担税收大头的结论。这个结论可以推导出一条普遍的原理:供应者和需求者共同承担了政府税收,但非弹性的一方承担得更多!这从原理上也很好解释清楚,因为非弹性的一方就意味着数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所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而弹性的一方意味着数量对价格变化敏感,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因此非弹性的弱势地位者吃亏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从这些经济学原理里边,大家也看清楚了,不论国家政策表面上是如何偏向普通老百姓,其实质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下结论,与普通劳动者无关的企业所得税等企业应负担的税收,本来是企业的成本,实际上最终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承担的,而且由于劳动者的非弹性特点,大部分都落在了劳动者的头上。 顺便再说说我在文中一笔带过的增值税问题。根据我们的结论,表面上增值税是由消费者承担了,但实际上还是生产、流通、消费者三方承担的。把生产房与流通方的供需看成一个市场,再把流通方与消费者的供需看成另一个市场,就能分析出三方承担的结论了。所以大家也不要那么愤怒,认为增值税完全是由我们普通老百姓承担;但大家也更不要有什么欣慰,因为对非弹性特点的消费者而言,承担的是增值税的大头。 把我上一段话中的“增值税”三个字换成任何一种国内的税收、福利、保险、社会公共利益等,这句话都可以成立,哪怕是表面上与老百姓完全无关的

举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并详细阐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启发。

严格意义上来讲,宏观或者说总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总产出,就业,一般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率(通胀),利率,汇率等变量在长期和短期范畴内各自是如何实现均衡的,以及产出在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就是这些周期性变动的原因以及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技术进步等等外生冲击对均衡的影响。当然一般而言,超长期的增长理论也可以看做宏观的范畴。所以,关注这些变量本身和他们内部的相互关系的问题,都可以。Y和K两位的答案中有些是不够恰当的。

适合写论文的经济现象例子

这个论文可以先在网上找找文献参考参考呀~要是还没思路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下(世界经济探索)里面的文献 ~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5 P2=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5=X×0÷(8—0) 得X=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给中国的应试制度泼点冷水 中国出现一个应试制度,就有人靠这个制度发财。有人要考试,就有人帮你考试,你不需要懂太多,你只需要懂他们考你的东西,那些辅导班的老师与出题者就像间谍与反间谍的关系,明里暗里,斗智斗勇。斗争经费来源于庞大的考生队伍,斗到最后,斗满了大师的口袋,斗残了大部分人的头脑。 考研现在是一个产业,有讲课者、出书者、建校者,有基础班、精讲班、押题班。一个名师,可以横跨几个课堂,在全国各大城市飞来飞去,忙着讲课、忙着出书、忙着打击盗版、忙着出国玩。 这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产业,这个产业养活了人大考研一条街——各个高校里的小书店和数不清的打字员、搬运工。来到任何一个大学,只要一进门口,你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考研信息。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涌现出几家知名企业,它们是文登、启航、文都、恩波。报任何一家都行,因为老师就那么几个,跑来跑去。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了社会稳定,就不能让太多的小青年在社会上无事可做,就要把教育推向市场,说白了就是花钱上大学,从而使上大学是变得容易。萝卜多了不洗泥,当然质量要下降。下降了大学本科学历就不如原来值钱,大家就要接着考研,也就是现在的考研取代了以前的高考。 最终大家都还得回到社会,还得乱哄哄地找事做,可是年纪大了自然就不会再起屁,社会就这么稳定了。这是一个玩人的过程,没人想通过这个过程学到什么,大家只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什么。如果在这一轮过程中没得到,大家还要厚着脸皮接着玩这个游戏,如我一样,没在高考中获利就老大不小地希望能重抓一手好牌。

随便找个理论(比方说边际效用递减)联系一下实际不就写出来了吗,从网上直接抄复制、粘贴是方便,可深入点掌握一个理论的机会被你自己丢掉了(搞不好期末考就考你放弃的那个理论呢。。。)。

适合写论文的经济现象有哪些

1,市场调研,行政手段的计划与规划2,市场价格监控和国有经济参与挤压私有的市场调节控制3,国有资本的利率民间吸引与投放产业的优化4,国际政治信贷和贸易顺差调控汇率5,鼓励私营企业新生,调控合资企业股份份额。一句话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发展而不是壮大私有企业。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身边经济学现象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随便找个理论(比方说边际效用递减)联系一下实际不就写出来了吗,从网上直接抄复制、粘贴是方便,可深入点掌握一个理论的机会被你自己丢掉了(搞不好期末考就考你放弃的那个理论呢。。。)。

适合写论文的经济现象有哪些英文

INTO THE STORMFOR much of the past year the fast-growing economies of the emerging world watched the Western financial hurricane from Their own banks held few of the mortgage-based assets that undid the rich world’s financial Commodity exporters were thriving, thanks to high prices for raw China’s economic juggernaut powered And, from Budapest to Brasília, an abundance of credit fuelled domestic Even as talk mounted of the rich world suffering its worst financial collapse since the Depression, emerging economies seemed a long way from the centre of the 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一直在远处观望着西方国家的金融风暴。他们的银行仅持有少量抵押资产,而类似的资产已经破坏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公司。商品出口商因为原材料的高价格而日渐富有。中国不可抗拒的经济力量已然开启,而且信贷刺激的内需从布达佩斯到巴西利亚都表现得非常充足。尽管大萧条后关于西方国家受难于金融崩塌的话题与日俱增,但新兴国家似乎距离金融风暴的中心还有一段距离。No As foreign capital has fled and confidence evaporated, the emerging world’s stockmarkets have plunged (in some cases losing half their value) and currencies The seizure in the credit market caused havoc, as foreign banks abruptly stopped lending and stepped back from even the most basic banking services, including trade 不过目前的情况不再是那样了,随着境外资本的流失和经济信心的消失,新兴国家股市暴跌(有些地区已经腰斩),本币迅速贬值。由于外国银行突然中断贷款,并且收缩了包括贸易信贷在内的基础银行服务,新兴国家的信贷市场突发混乱,并引发了一场浩劫。Like their rich-world counterparts, governments are battling to limit the damage (see article) That is easiest for those with large foreign-exchange Russia is spending $220 billion to shore up its financial services South Korea has guaranteed $100 billion of its banks’ Less well-endowed countries are asking for Hungary has secured a EURO5 billion ($6 billion) lifeline from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and is negotiating a loan from the IMF, as is U Close to a dozen countries are talking to the fund about financial 新兴国家的政府和发达国家的政府一样都在为控制损失程度而奋斗。不过对于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来说难度会小一些:俄罗斯斥资2200亿美元重振金融服务行业;韩国政府担保了1000亿美元的银行债务。而那些储备并不充足的国家正在四处求援:匈牙利成功向欧洲央行求得了50亿欧元(约66亿美元)的生命线,同时也在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商借款事宜,同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的还有乌克兰。近一打儿的国家在向基金组织求助。Those with long-standing problems are being driven to desperate Argentina is nationalising its private pension funds, seemingly to stave off default (see article) But even stalwarts are looking Figures released this week showed that China’s growth slowed to 9% in the year to the third quarter-still a rapid pace but a lot slower than the double-digit rates of recent 有持续问题的国家正棋行险招:阿根廷正在将私人养老金国有化,意图阻止违约的发生。即使强有力的国家也表现出虚弱一面:本周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中国的增长率在第三季度减缓为9%,虽然增速还算快,但是与近些年的两位数增率相比缓慢了不少。Blowing cold on credit对信贷没兴趣The various emerging economies are in different states of readiness, but the cumulative impact of all this will be Most obviously, how these countries fare will determine whether the world economy faces a mild recession or something Emerging economies accounted for around three-quarters of global growth over the past 18 But their economic fate will also have political 众多新兴经济的意愿并不相同,但是累计在一起的影响力却非同一般。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国家的表现将会决定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是一个较为缓和的衰退还是更可怕的情况。在过去18个月的全球经济增长中,新兴经济贡献了75%。但是他们的经济命运也会有一些政治后果。In many places-eastern Europe is one example (see article)-financial turmoil is hitting weak But even strong regimes could Some experts think that China needs growth of 7% a year to contain social More generally, the coming strife will shape the debate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Unlike many previous emerging-market crises, today’s mess spread from the rich world, largely thanks to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capital If emerging economies collapse-either into a currency crisis or a sharp recession-there will be yet more questioning of the wisdom of globalised 在类似东欧的很多地区,金融混乱目前的打击目标是软弱的政府;但强硬的政权同样会尝到苦果。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每年需要7%的增长率来阻止社会动荡的发生。总体来说,如此争端必将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讨论。与以往数次新兴经济危机不同,这次的混乱始于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一体化的资本市场。一旦新兴经济崩溃,无论是货币危机还是剧烈的经济萧条,大家对于金融全球化是否属明智之举会有更多的质疑。Fortunately, the picture is not universally All emerging economies will Some will surely face deep But many are facing the present danger in stronger shape than ever before, armed with large reserves, flexible currencies and strong Good policy-both at home and in the rich world-can yet avoid a 幸运的是上述恐怖的场景没有发生在全球的每个角落:所有的新兴经济都会减缓发展速度,有一些也必将面临深度萧条;但是更多的国家在面临当下危机的时候却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壮的形式,用充足的储备、弹性的货币和强大的预算武装自己。新兴国家及发达国家良好的政策可以避免大灾难的发生。One reason for hope is that the direct economic fallout from the rich world’s disaster is Falling demand in America and Europe hurts exports, particularly in Asia and M Commodity prices have fallen: oil is down nearly 60% from its peak and many crops and metals have done That has a mixed Although it hurts commodity-exporters from Russia to South America, it helps commodity importers in Asia and reduces inflation fears Countries like Venezuela that have been run badly are vulnerable (see article), but given the scale of the past boom, the commodity bust so far seems unlikely to cause widespread 至少有一个原因值得抱有希望:发达国家此次灾难的直接经济影响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欧美锐减的需求对出口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特别是对亚洲和墨西哥。商品价格走低:原油价格与巅峰时期比较已经下降了60%,很多粮食和金属类商品跌幅更大。这两个现象有混合效果:尽管从俄罗斯到南美的商品(能源)出口企业备受打击,但却帮助了亚洲的商品(能源)进口商,并且缓和了各地对通胀的恐惧。委内瑞拉的情形一直很糟糕,也很脆弱;不过由于过去极度的繁荣,商品价格下跌目前还不会引发大范围传播的危机。The more dangerous shock is Wealth is being squeezed as asset prices China’s house prices, for instance, have started falling (see article) This will dampen domestic confidence, even though consumers are much less indebted than they are in the rich Elsewhere, the sudden dearth of foreign-bank lending and the flight of hedge funds and other investors from bond markets has slammed the brakes on credit And just as booming credit once underpinned strong domestic spending, so tighter credit will mean slower 比商品价格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在金融领域。由于资产价格的下降,财富水平正在被挤压缩水。以中国房价为例,目前已经开始下跌。尽管新兴国家的消费者比发达国家的负债水平低很多,上述情况还是会挫伤国内的经济信心。在其他方面,国外银行借款骤然匮乏、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逃离债券市场,这些因素给信贷增长踩了一脚急刹车。正如发达的信贷曾经强力支撑国内支出那样,信贷紧缩将意味着增长放缓。Again, the impact will differ by Thanks to huge current-account surpluses in China and the oil-exporters in the Gulf, emerging economies as a group still send capital to the rich But over 80 have deficits of more than 5% of GDP Most of these are poor countries that live off foreign aid; but some larger ones rely on private For the likes of Turkey and South Africa a sudden slowing in foreign financing would force a dramatic A particular worry is eastern Europe, where many countries have double-digit In addition, even some countries with surpluses, such as Russia, have banks that have grown accustomed to easy foreign lending because of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The rich world’s bank bail-outs may limit the squeeze, but the flow of capital to the emerging world will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 bankers’ group, expects a 30% decline in net flows of private capital from last 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冲击的表现会因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多亏中国和海湾产油国经常项目下的巨额顺差,新型经济整体还不断的向发达国家输送资本。但是80 多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GDP的5%,其中的多数是那些依靠国外救助过活得贫困国家;不过也有一些依靠私人资本的大国。对于类似土耳其和南非的国家来说,突然减缓的境外融资迫使其进行大幅调整。东欧的情况特别令人担忧,那里的不少国家赤字水平已经达到了两位数。另外,象俄罗斯这样处于顺差的国家,其银行也逐渐适应了可以轻易从外国取得的贷款,原因自然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发达国家的救助计划也许可以限制财富被挤压的水平,但资本流向新兴世界的速度无疑会减慢。国际金融研协会预测私人资本的净流量比去年回减少30%。A wing and a prayer飞行之翼与祈祷者This credit crunch will be grim, but most emerging markets can avoid The biggest ones are in relatively good The more vulnerable ones can (and should) be 信贷紧缩必将令人生畏,不过多数新兴市场可以躲过一劫,最大的市场形势还相当不错。比较脆弱的市场可以(也应该)得到帮助。Among the giants, China is in a league of its own, with a $2 trillion arsenal of reserves, a current-account surplus, little connection to foreign banks and a budget surplus that offers lots of room to boost Since the country’s leaders have made clear that they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cushion growth, China’s economy is likely to slow-perhaps to 8%-but not Although that is not enough to save the world economy, such growth in China would put a floor under commodity prices and help other countries in the emerging 在那些坚强的巨人中,中国卓然不群:手握2万亿美元的储备,经常项下的顺差状态,与国外银行罕有关联,过剩的预算给推动支出留有足够空间。鉴于国家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为经济增长减速缓冲,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会减缓到大约8%的水平,但是决不会崩溃。虽然这不足以挽救世界经济,但是该增长率将会为商品价格建底并帮到新兴世界的其他国家。The other large economies will be harder hit, but should be able to weather the India has a big budget deficit and many Brazilian firms have a large foreign-currency But Brazil’s economy is diversified and both countries have plenty of reserves to smooth the shift to slower With $550 billion of reserves, Russia ought to be able to stop a run on the In the short-term at least, the most vulnerable countries are all smaller 其他的经济大国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不过应该可以禁受住风暴侵袭。印度的财政赤字巨大,巴西很多公司面临巨大的外汇风险。但巴西经济已经实现多样化,同时上述两个国家拥有充足的储备来平稳过渡到缓慢的增长。俄罗斯掌握着5500亿美元的储备,应该能够阻止对卢布的抢购。至少在短期内,小国家才是最弱不禁风的。There will be pain as tighter credit forces But sensible, speedy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would make a big Several emerging countries have asked America’s Federal Reserve for liquidity support; some hope that China will bail them A better route is surely the IMF, which has huge expertise and some $250 billion to Sadly, borrowing from the fund carries a That needs to The IMF should develop quicker, more flexibl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minimise the conditions it attaches to Over the past month deft policymaking saw off calamity in the rich Now it is time for something similar in the emerging 受到紧缩信贷压力进行的调整必然带来痛苦,但快速的国际援助是明智之举,因为这会让结果很不相同。一些新兴国家已经向美联储求援以缓解流动性问题;有一些则希望中国可以拯救他们与水火。更佳的求救路线莫过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为它掌握大量的专门知识和2500亿美元的可出借款项。不幸的是人们认为向基金借款有辱其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推出更快捷、更灵活的金融工具,同时实现借贷条件最小化。过去数月中,机敏的决策驱散了发达国家的灾难。现在也正是新兴世界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