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4-07-09 03:22:57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找书上,我和你是一个册子。我们老师没撕答案

第一题是;夏朝 夏朝 第二题是;城市,文字,青铜器第三题是;长江流域第四题是;约公年前2070年 咸阳 禹 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第五题是;启 伯溢 家天下第六题是;军队 刑法 监狱 国家政治权机构 城堡 大型机构第七题是;二里头 第一题是;桀 约1600年 汤 夏桀 于毫第二题是;1300年 盘庚 殷 殷朝第三题是;兄终治 第一题是;纣 周文王 姜太公第二题是;公元前1046 周武王 商纣王第三题是;镐京 西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三课P13材料研读: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P14问题思考: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有依据。第四课P18材料研读: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P21问题思考: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P22课后活动2:三朝的末代国君夏桀、商纣王是暴君,周幽王是昏君,由于他们这样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三朝的灭亡。第六课P28材料研读: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P30课后活动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第七课P32问题思考: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P33材料研读: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P35材料研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八课P37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39材料研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P40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第九课P45材料研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第十课P48材料研读:秦代刑法非常残酷。P50材料研读: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P50课后活动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第十一课P52材料研读: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P53课后活动1: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2: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的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第十二课P55问题思考:汉武帝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力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P56材料研读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P57课后活动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所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采纳主父偃“推恩”建议,还采取措施取消许多诸侯王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课后活动2: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经”主要指儒学中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第十三课P60材料研读:童谣鲜明地勾勒出了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课后活动2: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北逼向死亡的边缘。第十四课P63问题思考:学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P64材料研读: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P66课后活动:1: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第十五课P68材料研读: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105年。P70问题思考: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P70材料研读: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泰山:山东的泰山,比喻伟大。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P72课后活动2:a、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b、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3:“文其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都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坏的事情;“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记载。第十六课P76问题思考:《三国演义》是部历史题材小说,作者为了增强小说趣味性,会适当进行文学创作。P77课后活动:1:(1)描写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2)“壮心”指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课后活动2: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心态等方面。第十七课P79材料研读: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P79问题思考:八王之乱的发生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原因略P81课后活动:1: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2: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第十八课P85材料研读:(1)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2)江南地区社会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P85课后活动:(1)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2)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第十九课P89问题思考: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互相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朝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课后活动1: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2: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二十课P90材料研读:贾思勰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他很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不失农时、因地制宜。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他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课后活动:1: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2: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学识渊博,主要著作是《缀术》,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的事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中非常突出,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所用发展中国家借鉴。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5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教材三目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初中学生由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教学可以播放经过编辑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析。 亚洲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在教学中应引起学生注意。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应更多地结合当前实际,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重点: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亮点。对第三世界的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亚非会议是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各国之间出现了联合进行反帝、反殖斗争愿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了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性事件。教学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本课的难点。 新加坡和韩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突出,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会大有益处。探讨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 新加坡、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和典型。举一反三,从它们的发展,可看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纵观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其基本经验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正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吸取它国成功经验并加深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认识。重点突破方案亚非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关于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有哪些国家先后独立?在此基础上总结,独立之后的亚非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国家都认识到:形成合力是对抗殖民主义最有效的手段。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突出作用。通过播放精选的视频资料,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存异”是指的又是什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求同”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难点突破方案关于韩国和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教师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大量展示有关韩国和新加坡发展的图片,数字、图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运用讨论法分析它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各抒己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指出他们经济迅速发展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课堂导入:A常规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兴趣导入 提出问题:当今的亚洲,哪些地区形势比较紧张? 学生的答案可能包括巴以地区,海湾地区,朝鲜半岛,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南亚次大陆的形势也比较紧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素来不睦,而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印巴分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

我叫张浩然,前几天,我晚上回家时,被一辆大卡车撞死了,司机将我的尸体抛入了路径边的小河里,然后逃走了,你看见了这条消息后,请将它发给4个论坛,如果没有发,你的妈妈会在1个月被车撞死,你的爸爸会得绝症,如果你照着上面做了,在5天后,你喜欢的人也会喜欢你

9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96、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其中以在湖北省(随州) 出土的(战国编钟) 最为珍贵。 97、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 和(牛耕)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的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其中(牛耕)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9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今位于四川 省)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 、(灌溉) 两大功能,它使(成都平原) 获得了(天府之国) 的美誉。 99、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封建统治 ,发展封建经济) 。 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 效果最为明显。 100、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秦国) 。 101、战国时期,各国(封建制度) 逐步确立起来,(地主) 阶级和(农民) 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封建社会) 形成了。 10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史称“(东周) ”,它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 103、齐桓公任用(管仲) 为相,积极发展生产,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 104、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 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05、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 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 称霸中原。继他之后,(楚庄王) 又称霸中原。 106、战国初年,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 107、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其中,最南的是(楚) ,最北的是(燕) ,最东的是(齐) ,最西的是(秦) 。 108、公元前(260) 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 ,结果赵国打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109、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重 (84)千克。 110、在 (原始社会)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其中,(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111、商朝的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 ) 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 112、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 11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 文化,此为举世闻名的(三星堆) 文化(位于我国四川 省),曾出土(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 。 11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 ,(商朝) 时期就有烧制(青瓷) 的瓷窑。 115、夏商西周是以 (农业)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 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经知道 (选种、施肥 、治虫害) 。 116、(西周)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商朝) 已经有了。 117、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国人暴动)终于爆发了 。 118、分封制创立于(西周)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从上到下依次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 119、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的军队与商朝的军队在(牧野) 大战,打败商军。 120、商朝后期,渭水流域的周国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 等,国力逐步强大。 121、商朝的国君汤任用有才能的(伊尹) 等作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122、因为 (水患)和(政治动乱)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 ,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 (殷朝)。 9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96、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其中以在湖北省(随州) 出土的(战国编钟) 最为珍贵。 97、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 和(牛耕)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的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其中(牛耕)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9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今位于四川 省)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 、(灌溉) 两大功能,它使(成都平原) 获得了(天府之国) 的美誉。 99、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封建统治 ,发展封建经济) 。 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 效果最为明显。 100、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秦国) 。 101、战国时期,各国(封建制度) 逐步确立起来,(地主) 阶级和(农民) 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封建社会) 形成了。 10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史称“(东周) ”,它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 103、齐桓公任用(管仲) 为相,积极发展生产,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 104、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 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05、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 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 称霸中原。继他之后,(楚庄王) 又称霸中原。 106、战国初年,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 107、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其中,最南的是(楚) ,最北的是(燕) ,最东的是(齐) ,最西的是(秦) 。 108、公元前(260) 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 ,结果赵国打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109、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重 (84)千克。 110、在 (原始社会)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其中,(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111、商朝的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 ) 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 112、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 11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 文化,此为举世闻名的(三星堆) 文化(位于我国四川 省),曾出土(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 。 11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 ,(商朝) 时期就有烧制(青瓷) 的瓷窑。 115、夏商西周是以 (农业)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 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经知道 (选种、施肥 、治虫害) 。 116、(西周)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商朝) 已经有了。 117、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国人暴动)终于爆发了 。 118、分封制创立于(西周)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从上到下依次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 119、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的军队与商朝的军队在(牧野) 大战,打败商军。 120、商朝后期,渭水流域的周国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 等,国力逐步强大。 121、商朝的国君汤任用有才能的(伊尹) 等作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122、因为 (水患)和(政治动乱)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 ,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 (殷朝)。

条 2012-1-1 23:09 taoyiping11 | 一级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总分 21 22 23 24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的题号下面的空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评卷人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A.周口店 B.元谋县 C.大汶口 D.河姆渡 2.右图中器物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已经进入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 A.涿鹿之战 B.实行分封制 C.盘庚迁都 D.实行禅让制 7.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平王 D.周幽王 9.我们可爱的家乡高密,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齐国国王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10.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战国时代效果最显著的变法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1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3.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 B.咸阳 C.洛阳 D.安阳 14.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加强专制统治 B.结束百家争鸣 C.消灭读书人 D.弘扬儒家文化 15.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 A.抵御匈奴 B.抵御鲜卑 C.抵御乌桓 D.抵御月氏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A.咸阳 B.周口店 C.巨鹿 D.大泽乡 17.请根据右图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扁鹊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18.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有关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A《论语》 B《道德经》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22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2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分)2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24.政治制度有一定的连续性,开明的政治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8分) ①国家承认 , 。 ②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 的特权。 ④回答完上述问题后,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2)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3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3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A 6.C 7.A 8.D 9.A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D 17.A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 (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开发了边远地区,(2分)加强了统治,(2分)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 (2)公元前221年。(2分)没有。(2分)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1)焚书坑儒。(2分) (2)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大力发展儒学教育,(2分)在长安兴办太学。(2分) (3)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23.(1)春秋时期。(2分)提出“仁”的学说;创办私学,提出许多新的教育主张。(4分) (2)老子。(2分)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2分) 24.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4分)②奖励耕战。(2分)③旧贵族。(2分) ④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2)丞相、(1分)太尉、(1分)御史大夫。(1分)郡县制。(2分) (3)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应做好思想动员;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追问可以出一张生物(书1——105页),政治的么? 回答没了 赞同4| 评论(1) 2012-1-2 21:42 开心果哦哦 | 二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下面四项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B、北京人体征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很多,以下是其中代表:(依次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针、铁器2、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4、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楚庄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以下对这个成语故事理解最准确的是( )A、楚国自己想铸九鼎,但不知道大小轻重,所以询问周王室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图C、楚国的霸主地位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认D、周天子地位低下,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5、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6、这种文字对于研究哪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朝7、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连线错误的是:( )A、墨子——兼爱、非攻 B、孟子——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C、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D、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8、能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的是下列哪一项?( )A、司母戊鼎 B、都江堰 C、甲骨文 D、编钟 9、此人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实行残暴的统治 D、修筑了万里长城10、佛教对贫苦民众产生极大吸引力,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 B、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来世幸福 C、佛教和道教、儒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D、信仰佛教能够得道成仙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哪一句与历史事实相符 (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用牛牵引铁犁开垦荒地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C西汉时,有人用《九章算术》教授数学D魏晋时,有人按照《齐民要术》记载的方法去研究水文地理12、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 华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②蜀国是诸葛亮建立的;③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以东晋的王羲之最为出色;⑤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9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 》,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96、春秋战国盛行“ ”,其中以在湖北省 出土的 最为珍贵。 97、春秋战国时期,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的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其中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9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 (今位于 省)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具有 、 两大功能,它使 获得了 的美誉。 99、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变法的目的是 , 。 其中以秦国的 效果最为明显。 100、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 101、战国时期,各国 逐步确立起来, 阶级和 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 形成了。 10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史称“ ”,它分为 和 两个时期。 103、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发展生产,改革内政,以 为号召,扩充疆界。 104、公元前7世纪中期, 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05、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 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 称霸中原。继他之后, 又称霸中原。 106、战国初年,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 。 107、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其中,最南的是 ,最北的是 ,最东的是 ,最西的是 。 108、公元前 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的 ,结果赵国打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109、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重 千克。 110、在 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其中,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111、商朝的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 和造型奇特的 。 112、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 11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 文化,此为举世闻名的 文化(位于我国 省),曾出土 、 、 。 11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时期就有烧制 的瓷窑。 115、夏商西周是以 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 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经知道 、 、 。 116、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 已经有了。 117、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爆发了 。 118、分封制创立于 ,其目的是 ,从上到下依次是 、 、 、 、 、 。 119、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的军队与商朝的军队在 大战,打败商军。 120、商朝后期,渭水流域的周国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 等,国力逐步强大。 121、商朝的国君汤任用有才能的 等作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122、因为 和 ,商王 迁都到 ,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李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皇帝。 或许一直一来李治都是一个懦弱,生活在父亲光环下的无能皇帝。 但最近有人开始研究举出了种种说明李治并非无能。败高丽,不兴土木,不迷恋黄老。 其实我想说这只是现代文人哗众取宠的一种方法。现在一个名人说杨广是坏蛋,嗯,这个不稀罕。说他是好人才足够吸引眼球。 李治是不是好皇帝其实很容易判断得出。无非从德,从行。德行二字的确可以涵盖一个,尤其是一个皇帝的好坏。 从德来说他。父亲未死便与庶母私通。无论什么朝代这样显然是不道德的。李治身处的朝代并无太大的动乱。但是一大半要归功于他父亲于遗留下的一众贤臣。 再来说他的行。不得不提武则天。没有武则天李治只不过是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皇帝罢了。现在有人歌颂武则天是如何英明的一个皇帝。更举出例子说李治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太有才能能知人善用起用武则天。 至此注意,武则天并不是一位好皇帝。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能下手的人,你能指望她会爱民如子。她对民众的好也是基于她索求的利益和民众并不产生妨碍。她希望有一个武家王朝,让自己在后世也能被人称为高祖。纵然以才能上来说,她的大周无秦朝吞并六合,车同轨书同文的气势。也无汉朝一改颓势驱除蛮夷的雄伟。更无隋朝科举一扫世家门阀的魄力。终归只是延续贞观之治而已。 说回李治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终于认识到大权旁落,想出废后这一招。但是为时已晚,他一无魄力二无能力。至于说此事为虚有,二人是异常恩爱。试问如果恩爱,武则天在李治死后能养如此多的面首。 无德无行又怎么会是好皇帝。 但历史从来不是告诉我们昨天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今天要怎么做,明天会发生什么。 看看如今的学术大师,必定和固有的历史定论反着来。 不可否认一是哗众取宠。二是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都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叛心理。先人说对的我们必然说是错的。 不仅仅是人有反叛期,一个国家文化也有反叛期。这也难怪,毕竟先前破去的文化太多,立起来的文化禁不起推敲,外来文化的冲撞都让人无所适从。 学习历史应该明白我们今天缺的不是所谓的文人,不是所谓的大师。而是克己复礼的圣人。

关于历史的,意思对就行

这里比较全,有问题请提问

历史论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答案

什么啊!昏!麻烦你讲清楚啊!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7、《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3、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4、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 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黄、绿、蓝等为基本颜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 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3、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定,史称西夏。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6、北宋时,惠州名称正式出现。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2、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 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4、 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6、 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9、 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10、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 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农工之后。 2、 宋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

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的事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中非常突出,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所用发展中国家借鉴。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5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教材三目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初中学生由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教学可以播放经过编辑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析。 亚洲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在教学中应引起学生注意。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应更多地结合当前实际,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重点: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亮点。对第三世界的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亚非会议是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各国之间出现了联合进行反帝、反殖斗争愿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了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性事件。教学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本课的难点。 新加坡和韩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突出,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会大有益处。探讨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 新加坡、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和典型。举一反三,从它们的发展,可看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纵观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其基本经验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正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吸取它国成功经验并加深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认识。重点突破方案亚非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关于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有哪些国家先后独立?在此基础上总结,独立之后的亚非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国家都认识到:形成合力是对抗殖民主义最有效的手段。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突出作用。通过播放精选的视频资料,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存异”是指的又是什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求同”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难点突破方案关于韩国和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教师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大量展示有关韩国和新加坡发展的图片,数字、图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运用讨论法分析它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各抒己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指出他们经济迅速发展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课堂导入:A常规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兴趣导入 提出问题:当今的亚洲,哪些地区形势比较紧张? 学生的答案可能包括巴以地区,海湾地区,朝鲜半岛,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南亚次大陆的形势也比较紧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素来不睦,而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印巴分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